走路不怕黑华约政协主席团第二副主席兼执行局书记 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委员长兼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会委员长 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 级别: 中央常委 
  精华: 0 发帖: 6824 爱心: 4326 点 金钱: 70899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在线时间:16249(小时) 注册时间:2014-12-06 最后登录:2023-06-05 | 三、问题与争鸣 qZ DP- dp#'~[ j 如何认识和评价西方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理论地位,最后集中在如何认识评价西方马克思主义、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内含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两个问题上。对于前一个问题,学者在阐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质和理论地位是否有价值的问题上有分歧;对后一个问题,学者们在“一源多流”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扩容问题上有分歧。 _6{XqvWqb $Rv(v%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观的分歧与争鸣 8/+x1, S% Id40yER 判定西方马克思主义能否被纳入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直接根据便是其是否是马克思主义。而在界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却没有一个标准答案。这种分歧一方面反映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也折射出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 .
I#dR* ?
EXYLG 黄继锋教授指出,在马克思恩格斯在世时,他们本人直接就可以判定某种思想是否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并对曲解他们思想的言论予以反驳。比如,19世纪70年代末,马克思面对当时歪曲他思想的所谓“马克思主义”发出“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回应;恩格斯晚年批评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倾向,并对附加在马克思主义身上的东西给予澄清。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去世后,他们本人无法亲自“在场”来判断后人对他们的思想阐发是否纯粹和“正统”,所赖以评判的标准只能是他们思想的文本。但文本在表达作者思想方面也具有局限性。第一,马克思恩格斯之前有未尽之事、未言之说;第二,留给后人的文本会有遗漏和缺失;第三,语言本身在表达作者思想方面有局限;第四,文本的解读依靠阅读者的解释和发现,而在阅读主体和文本之间存在“主体间的断裂”,阅读者对文本的阅读难以避免带有个体的特性和理解的“前见”,这使得对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纯粹、客观的还原和复制几乎不可能。这是判断什么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的学理难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并不比西方马克思主义更有话语权证明自己的“正统”地位。 jL9to6 Hmr ,L9ioYbp 段忠桥教授指出,人们对马克思主义通常有两种意义的理解,一种是原本意义上的理解,指马克思本人(包括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理论体系。列宁曾经从这个意义上运用马克思主义,他说:“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一种是引申意义上的理解,指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他们创立的原本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与不同时代特征和不同国家国情相结合提出的新理论。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此种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既然列宁主义是作为引申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那么它就不能作为判定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由,所以,以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相对立为由拒绝承认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性质不成立。 C(lGW,! p& +w 判断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的文本阅读当然是基础,然而却不是获得马克思思想的全部。思想需要整体性的把握,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文本解读。至于与列宁主义相对是否就是与马克思主义相敌对,从出发点上就存在问题,应该用马克思的思想判断后来者的思想是否符合马克思的本意,而不是相反。列宁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所以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种理论形态。侯惠勤教授进而提出从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统一上,才能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并通过对“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历史和逻辑相一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四个基本命题的辨析,指出马克思主义既有科学性、确定性、完整性的思想体系和公开、不可违背的立场、基本观点,同时也具有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开放性、变动性和不确定性。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统一是正确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 s
N|7 g)Dg=3+> (二)关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观的分歧与争鸣 Xmaj7*f>p zT"W(3 目前,在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和规律的问题上,学界基本达成共识:即“一线单传”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既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真实,也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反对宗派主义、教条主义的理论精神。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不简单是一个线性的发展过程,也不只是一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史。其中,既有其他非正统、非主流的马克思主义学派的理论贡献,也包含了革命领袖和革命导师对正确思想的不断修正。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真实历史是丰富的、生动的,绝不是一个封闭的、“圆满”的、让人在绝对真理面前袖手旁观站着发呆的完备的理论体系和线性发展过程。 n~G-X W)m\q}]FYz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一源多流”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观显示出其价值。这种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观充分认识到那些信奉马克思主义并且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做出贡献的非主流、非正统马克思主义学派的独特价值。西方马克思主义运用自己的一套概念工具,在重新解读马克思和批判资本主义现代性弊端,探索西方社会主义道路方面,说了许多“新话”,开辟了一条“新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和实践探索都具有重要贡献。如果说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就是把普遍原理具体化,就是与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特点相结合的具体化过程,那么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内的新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学说同当代哲学、社会学、文化学等领域的理论成果交汇和在不同地区的社会实践中加以运用的结果。 " )/febBS #tQ__V 王雨辰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应该看成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化和民族化的历史发展过程,这就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不同国家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化传统相结合,会形成不同形态的多流派的发展格局”,“应该把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看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世界化和民族化过程的产物,它与其他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种‘一源多流’的关系”。他对东西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比较,指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注重对资本主义现代化实践后果的反思,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者注重对现实社会主义实践后果的反思,同属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不同谱系,把它们纳入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予以研究更易于为学术界所接受。 ]R8JBnA _q 1E4z “一线单传”的观点保证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纯粹,却牺牲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丰富性;“一源多流”的观点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丰富性,却容易陷入马克思主义的相对主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内容要扩容,却不是无限制、无原则的扩容。如果自称是马克思主义的学派都能纳入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之内,那么,有多少个自称是马克思主义的学派就会有多少种马克思主义,从而陷入多元马克思主义。这不仅不符合真理一元论,同时也损害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指导思想地位,因为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只会导致思想混乱和无所适从。所以,在反对一种僵化思想的同时,也要防止陷入新的思想教条,把握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扩容的界限和尺度非常重要。 KeE)9e \ q=Bbfzv (三)关于如何认识评价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分歧与争鸣 6`sS8Ar&u p;YS`*!s 目前学界已经充分肯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独特价值,但是对于如何评价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否应当将其纳入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尚未达成共识。鉴于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可以看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世界化和民族化过程的产物,尽管有缺陷,但其理论探索的目的始终是围绕如何探寻马克思哲学的真谛以及适应西方社会主义革命而展开,所以可以将其纳入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之内。而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出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解构、重构,甚至有些直接就是反马克思主义的,与马克思主义并无直接联系,当然不能纳入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之中。 EZg$mp1 $VyH2+ jC 于是,是否能将西方马克思主义纳入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便面临着实际的困难:如果不纳入,导致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及部分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排斥在马克思主义者之外,不能合理评判他们对马克思主义所做出的理论贡献和应该拥有的理论地位;如果纳入其中,又面临许多具体的问题和困难,比如理论逻辑和概念范畴的统一问题等。 1JSKK.LuJV 3eJ"7sftW 针对这种理论困境,有学者认为不要去追问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质和理论地位问题,此种追问是一个毫无意义的形而上学问题,不如对一些新思潮和新流派作一些追踪研究更有意义。有学者主张进行“划界”研究,认为研究目的不同产生不同的研究方法,“倘若我们把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目的仅仅囿于‘文化知识的积累和辨析’,那当然应把注意力放在给其定性上,即确定其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还是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的反马克思主义、非马克思主义。但假如我们是为了给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启示而开展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那么我们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专注于吸取和借鉴其中一切有价值的思想成分。”另外一种观点认为,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不能够脱离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大视野,不应该把西方马克思主义排除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之外。 ;`-@L <B3$ODGJp 实际上,将问题悬置起来不是一个明智的做法,一方面,无法绕过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性质和理论地位的追问,因为对任何问题的研究和流派的追踪都无法代替定性研究;另一方面,无价值的立场和无目的的研究都是不可能的,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不可能只做纯客观的学派追踪和问题描述,马克思主义性质的追问始终纠缠其中。在充分肯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意义的同时,不要走入另外一个极端,毕竟西方马克思主义有其局限性,“拯救”、“激发”马克思的理想并未完全实现;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的文本作具体、细致、扎实的文本解读和整体把握是判定西马的理论性质和理论地位的根本。理性界定西方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需要对当前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写作体例重新思考,真正做到历史与逻辑、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再现马克思主义发展历史的真实性、丰富性和生动性。唯其如此,西马对马克思的重新发现和解读才能一定程度上被纳入其中,而不是作为非重要部分、外史或者附录外在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之外。(注释略) a<mM
)[U /yO|Q{C}M8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