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尘封的克里米亚战争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aw2664064
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中央主席团委员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工农革命政府副总理兼内务部长
十月革命勋章 第一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一枚红星勋章
级别: 贵宾/顾问/元老


精华: 0
发帖: 1011
爱心: 341 点
金钱: 5100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在线时间:19(小时)
注册时间:2010-01-20
最后登录:2023-08-22

 尘封的克里米亚战争

0
两百年前的这个季节,1814年4月,拿破仑宣布无条件投降,签署退位诏书,旋即被流放地中海里的厄尔巴岛,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率领50万盟军浩荡通过巴黎凯旋门,巴黎市民在俄军命令下默默敬礼。 ZTg[}+0e  
]]eI80u[  
  此后40年,直至1854年英法联军在克里米亚对俄宣战,英国海洋称雄,沙俄则是欧洲大陆上当仁不让的第一军事强国,拥有最大的疆域、最多的人口和最高的国民生产总值。 %)#yMMhR  
f>zd,|)At  
  强大的表象,往往最能掩藏虚弱的体征。这是近代欧洲最和平的时期,列强忙于维持均势、发展经济,殖民海外。但沙俄与英法等国的差距,在这40年里,每一天都在拉大。这不是因为沙俄没有积极“向西看”,而是因为西欧国家实在走得更快,快到它无力跟上。 o5;|14O  
zb,YYE1  
  40年的和平带给欧洲惊人的繁荣,英国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第一波――“煤与铁的革命”,法国迅速跟上,西欧各国纷纷大规模使用机器生产。 3'z L,WW  
k((kx:  
  同样在这40年,沙俄仍固步自封于封建的农奴制经济,工业的基本形式是手工工场。其结果便是美国史家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指出的那样,沙俄从欧洲最大的铁生产者和出口者,变成一个日益依靠进口工业制成品的国家,一个为先进国家提供初级原料的国家。1830年沙俄人均收入为英国的一半,30年后只及英国的三分之一。 8mM`v  
eZdFfmYW^R  
  问题在于,沙俄并没有意识到自身相对实力在剧烈衰落,自恃强大,一心扩张,特别是对“欧洲病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虎视眈眈。1853年,俄挑起第九次俄土战争,在锡诺普港彻底摧毁了更弱的土耳其舰队。 i*jnC>  
m8,jVR  
  为了阻遏沙俄,1854年3月,英法对俄宣战,同年秋在克里米亚登陆。某种程度上,克里米亚战争对沙俄的意义有类于甲午战争之于满清王朝,用保罗・肯尼迪的话说,它“证明了俄国的落后十分惊人”。俄军使用木制帆船,而英法是蒸汽炮艇;俄军的老式燧发步枪射程仅200码,英法联军的来复枪却可以射到1000码;英法联军从本国经海路到克里米亚只需三周,而莫斯科以南没有铁路,俄军靠两条腿走路,有时需要三个月。 C-sFTf7  
I1 +A$<Fa  
  实力之所在,即胜利之所在,沙俄最终战败,同意不再在黑海沿岸设军事基地,失去对黑海的控制权。 > Hwf/Gf[  
[R(dCq>  
  克里米亚战争在历史云烟深处尘封已久。其实,这不仅是沙皇俄国由盛转衰的一道历史分水岭,也被后人视为“第一次现代化战争”。除了诸多新式武器的首次使用,这也是世界上第一场使用无线电通信设备的战争、第一场由报纸记者进行文字和摄影报道的战争,它甚至直接催生了世界上第一张实时气象图和1863年欧洲每日天气预报的问世。 &\iMIJ-  
%$6?em_  
  在医学护理史上,克里米亚战争也意义非凡。战争爆发后,南丁格尔带领38名志愿护士奔赴克里米亚,差点病死在那里。3年间,她每晚手提油灯巡视病房,伤兵们甚至俯下身去亲吻她的影子。 S[5OTwa8L  
me YSW  
  但克里米亚战争最残酷的“现代性”,在于死亡的规模:英军约2.2万人,法军约9.5万人,俄军约48万人! +k{l]-)1  
K +l-A>Ic  
  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年轻时,参加过克里米亚战争最核心最著名的战役――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并荣获勋章。他后来写道:“你们将看到可怕的、惊心动魄的景象……战争不是排列整齐、美观雄壮的队伍,不是激昂的音乐和战鼓,不是迎风招展的旗帜和骑姿矫健的将军,你们看到的将是战争本来的样子:流血、苦难、死亡……” O[j$n  
"UUoT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军事 历史 沙俄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顶端 Posted: 2014-03-14 11:15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Warsaw Pact BBS☆ 华约军事论坛 »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Total 0.008090(s) query 5, Time now is:04-29 16:35, Gzip disabled
☆Warsaw Pact BBS☆ Locations of visitors to this page ☆华约军事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