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析苏联解体中“自毁长城”的因素 --]

☆Warsaw Pact BBS☆ 华约军事论坛 -> 共产主义理论研究 -> 析苏联解体中“自毁长城”的因素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乌斯季诺夫 2012-11-11 11:01
【前言】 e=i9l  
vf!lhV-UG+  
  苏联解体的最根本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出在苏共内部,首先是在它的中央领导层。在苏联共产党创建并领导的、实行高度集权制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作为执政党的苏共垮台,国家必垮。而苏共的垮台,是苏共在它自己领导并一意推行的根本政治体制改革中,推行错误路线的必然结果,可以说,苏共是自毁长城。  #%/0a  
[attachment=51298] /p{$HkVw  
[attachment=51299]

乌斯季诺夫 2012-11-11 11:14
【正文】 B!1Bg9D  
NE4 }!I  
第一,全面否定苏共以及苏联过去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 &(X67  
IaT\ymm`  
  1988年苏共第十九次代表会议还只是揭露和批判十月革命后建立的政治体制发生的“严重变形”、党内和整个社会中存在的“消极过程”,以及经济和政治生活中日益蔓延的“停滞现象”,要求“抛弃”和“清除”“一切使社会主义停滞不前的东西”以及“各个时期的积淀和弊端”。在1990年苏共中央二月全会之后,则开始了对苏共及其建立的整个体制的根本否定。谴责苏联建立了“专横跋扈的官僚主义制度”和“行政命令体制”,选择了“兵营式的共产主义模式”;苏共“一直是行政命令体制的核心”,“为专横的官僚体制服务了几十年”;苏联党和国家的上层集团以无产阶级专政的名义实行专制统治,造成了人同所有制和权力发生异化的新形式,导制了专横和无法无天,毁坏了千百万人以及整个民族的命运。强调要打碎旧的体制,炸毁旧的一切,“放弃”和“否定”所谓的“专制官僚体制”。苏共从揭露和批判苏联社会主义的“严重变形”、“积淀和弊端”到全面否定苏共、苏联历史和社会主义的做法,大大损害了苏共的形象,给社会主义抹了黑,为反共反社会主义力量将苏共赶出政治舞台提供了口实。 9|NH5A"H.  
4~ i?xo=;v  
第二,根本改变苏共的性质和目标。 Q:U>nm>xA  
j06qr\Es  
  1986年苏共二十七大通过的苏共纲领修订本和苏共章程仍保留了1961年党纲和党章的基本原理和政治原则,规定苏共是根据自愿原则把苏联工人阶级、集体农民和知识分子中先进的、最有觉悟的部分联合起来的、苏联人民战斗的久经考验的先锋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党”,其全部活动“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和自己的纲领”,使“苏联社会继续向共产主义迈进”,“最终目标是在苏联建立共产主义”。1990年苏共二十八大通过的纲领性声明和章程在苏共性质和目标问题上的提法已有很大的不同。它规定苏共是一个按照自愿原则联合苏联公民实施以全人类价值和共产主义理想为基础的纲领目标的政治组织,其目标是在国内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1991年苏共中央七月全会通过并提交全党讨论的苏共纲领草案表明苏共的性质和目标已经彻底改变。它规定,苏共是“一个社会进步和民主改革的党,一个维护社会公正和全人类价值的党,一个主张经济、政治和精神自由的党”,其在政治活动中将遵循“社会全面进步的利益”及“人道主义和全人类价值”、“民主和自由”、“社会公正”等原则,目标是“社会主义、民主、进步”。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显然不是科学社会主义,而是“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此外,戈尔巴乔夫在全会上的报告中甚至批评过去苏联只承认马克思列宁主义是鼓舞自己的源泉,并称这个学说被极度歪曲,变成了一种圣经式的条文,还强调几十年来强加给苏共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模式“已经站不住脚了”,必须根本改变对社会主义的全部看法,“与过时的意识形态和陈规坚决决裂”。苏共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党”变成维护“全人类价值”和主张“自由”的党,其目标从科学社会主义改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必然导致苏共演变和瓦解。 |qz&d=>  
o1Nfn'!3/>  
第三,大大削弱、直至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和作用。 = :BTv[lv  
2KtK.2;7  
  苏共在这方面采取的措施既有主动自觉的,也有被迫无奈的,还有二者兼而有之的。 8e32NJ^k~  
9Yd"Y-   
    (一)以改革苏共中央机构、“完善政权组织”、“明确划分党政机关职能”等为幌子,把政权机关的全部职能和权力交还苏维埃,使之成为国家生活的中心。 UU*v5&  
YDYN#Ob(;  
    (二)改革苏共中央政治局组成,保证各加盟共和国共产党的独立自主性,规定其领导人都是苏共中央政治局成员,使苏共联邦化和丧失决策能力。从苏共二十八大选举产生的中央机构来看,代表性大于决策性。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政府总理、国防部长、克格勃主席、外交部长等均未进入苏共中央政治局,而各加盟共和国党组织选举产生的第一书记自然成为苏共中央政治局成员。实际上,那时苏共已被排挤出政治生活之外,失去了内外政策决策者的地位。 /I & wh  
0)r ayzv  
    (三)修改宪法,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和作用,实行多党制和总统制。在政治反对派的要求和压力下,根据苏共中央1990年二月全会的建议,同年3月召开的苏联人民代表大会修改了宪法,删去了关于苏共领导地位和作用的规定,写上了多党制的内容,把苏共和其他政党甚至一般社会团体放到同等地位。规定“苏联共产党和其他政党通过自己选入人民代表苏维埃的代表并以其他形式参加制定苏维埃国家的政策,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并规定“公民有权结成政党、团体”。同时确立了总统制。1990年7月召开的苏共二十八大宣布,苏共将排除任何阶级、政党、集团和官僚管理机构的专制独裁,实行多党制和三权分立,放弃原先的行政命令体制核心的角色,舍弃政治上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垄断地位,使自己具有社会政治组织的性质,以自己的实际活动和解决社会发展问题的建设性立场去捍卫在同其他政治力量自由竞争中充当政治领导的权利。 u\Y3h:@u  
SW)jDy  
    (四)戈尔巴乔夫要求苏共中央“自行解散”,命令停止苏共活动,使苏共彻底毁灭。苏联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在“819”事件中失败后,戈尔巴乔夫为保住其有名无实的苏联总统职位,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紧密配合,采取措施,置苏共于死地。他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要求苏共中央“自行解散”,建议各加盟共和国和地方党组织自己决定怎么办。他还下令停止苏共在苏联武装力量、内务部、国家安全委员会以及其他护法机关、铁道兵、其他军事单位和国家机关中的活动。在此情况下,苏共中央书记处被迫散发声明,宣布应接受“自动解散”苏共中央的决定;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决议,中止苏共在全国范围内的活动。至此,曾经是执政党的苏共从地球上消失了。 $0XR< D  
SZ1yy["  
第四,极大地削弱和破坏苏共的干部队伍。 \wF- [']N  
NOFuX9/'w  
  戈尔巴乔夫始终将“官僚主 义”、“教条主义”、“保守主义”和“传统势力”视为改革的主要障碍,想方设法予以剪除。他为推行其改革路线和方针,将干部对待改革的态度确定为干部政策的“决定性标准”和“定音器”,通过让老人退休、改组苏共中央和地方机构、调整苏共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改革选举制度和办法等措施频繁地、大幅度地撤换和更新干部。到1990年,在412名苏共中央委员中新人占96·4%,在24名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新人占91·7%,在11名苏共中央书记中新人占75%,150个边疆区、州和直辖市的书记更换了92·5%,其中 1988年以后更换的占60%。如此大规模地更换领导干部造成党的干部队伍的不稳定,同时也使许多蜕化变质分子、投机分子等占据党的各级领导岗位。 X.+|o@G  
qNi`OVh&  
第五,“毫无保留”、“毫无限制”地推行民主化和公开性。 }inV)QQ  
J#xZ.6)  
  苏联改制转向和苏共变质失权都是在大力倡导和推行民主化和公开化的条件下,通过内外反共反社会主义势力揭露、批判、谴责和否定苏共以及苏联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来实现的。因此,可以说,民主化和公开性是苏共瓦解和苏联解体的两把刀子。它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恶果。 c<,R,D R  
,Q<mU4  
    (一)民主化和公开性为非正式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土壤。在民主化和公开性的条件下,社会沉渣泛起,各种思潮泛滥,形形色色的非正式组织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到1990年8月增至9万个,其中政党约500个,全国性的政党20个。 BlfadM;  
2#oU2si   
    (二)民主化和公开性解放了“民主派”的手脚,成了他们反共反社会主义的武器和工具。他们利用民主化和公开性,极力鼓吹和引进西方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无限夸大苏共和苏联历史的消极面,积极煽动社会不满情绪,不断夺取从地方到中央的权力,要求实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放弃社会主义道路、使社会资本主义化,甚至公开提出打倒“红色法西斯党———苏共!” 'Y0h w  
l 1vI  
    (三)苏共以民主化和公开性自我毁灭。苏共在政治转向、逐步丧失领导权、面对内部和外部强大敌对势力猖狂进攻的情况下,思想混乱,组织分裂,步步退让,承认政治多元化,宣布实行多党制,从而造成反共反社会主义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夺取政权的现实。 .t 7ME{  
lc\{47LwZ  
第六,戈尔巴乔夫以社会民主主义思想改造苏共。 ?azcWf z0  
EhAaaG  
  作为苏共中央总书记的戈尔巴乔夫对苏共垮台负有不可推卸的、直接的、重大的责任。 B *%ey?  
4 (XV)QR  
    (一)以苏共“自我革新”为核心内容的政治体制改革及其一系列重大措施都是在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制定和实施的。 nrg$V>pD  
<b:xyHS  
    (二)戈尔巴乔夫本人在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逐步暴露出其真实思想和立场。例如,关于社会主义问题:先是说,十月革命为解决剥削社会所特有的人与社会的疏远现象,人与权力、与生产资料、与自己的劳动成果、与精神财富的疏远现象开辟了道路,建立了劳动人民的政权,取消了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消灭了人剥削人的现象,保证了经济和文化的快速腾飞,建立了前所未有的社会保障体制和新的生活方式,显示出整个生活方式的真正人道主义,目标明确地扩大业已取得的成就,苏共将沿着1917年开创的道路走下去,坚定地奉行共产主义的方针。后又强调,它“没有保证人享有实际的权利和自由、名副其实的生活”,“没有保证社会有必要的活力,没有保证经济产生效益”,“使国家陷入危机状态”;明确表示要“放弃”和“否定”他所谓的“专制官僚体制”,“从专制集中的社会模式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过渡。”关于改革的目的问题:起先只是要“摒弃”对社会主义原则的曲解和歪曲,“纠正”社会机制的部分扭曲现象,“完善”已经完全定型的制度,“加固”整个社会主义大厦。后来则是要“根本改造”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整个社会大厦。关于苏共的性质、地位和作用问题:他在改革前期称,苏共忠实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是执政党;没有党,任何改革都是不可能的;苏共“不会放弃”执政党的角色,将“坚决回击”试图怀疑党的作用的人。他也曾表示反对苏共联邦化,在苏联实行多党制,“十万火急”地修改宪法,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后来,他在所有这些问题上的调子都变了:称苏共是“忠于全人类的、人道主义的理想的党’;要求苏共放弃“对政权和管理的垄断”并且承认这种垄断“已经结束”;表示要“千方百计地”促进各加盟共和国共产党“早日获得新的独立地位”;建议修改宪法,取消苏共领导地位的规定;认为民主化和公开性必然导致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没有看到多党制会有任何不幸”,“不应像魔鬼害怕烧香一样害怕多党制”,建议实行多党制,苏共和其他政治组织“平等地开展活动,参加竞选,以民主方式争得建立联盟和共和国政府、地方权力机关的权利等”。 n zU;Bi^m  
spT$}F2n  
    (三)苏共垮台和苏联解体后,戈尔巴乔夫对他改变苏联历史进程、做了西方长期想做而未能做成的事并未表示过自责,不仅未再加入共产党,而且建立了俄罗斯联合社会民主党。事实表明,戈尔巴乔夫根本不是一个共产党人,而至多是一个社会民主主义者,或者说是苏共内部的一个异己分子和叛逆者。

乌斯季诺夫 2012-11-11 11:20
【结语】 }Ogb|8  
JIIc4fyy8s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 '{-Ic?F<P  
\SoT^PW  
    第一,在总结党和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教训时,要一分为二、实事求是,不能给自己脸上抹黑,更不能全盘否定; =R<92v  
cyo[HI?WM  
    第二,政治体制改革要十分慎重,要有坚定、正确的方向和原则,要有利于坚定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完善和健全社会主义制度、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而不能以任何形式改制转向; J/IRCjQ}  
z'*"iaX<c  
    第三,在任何情况下,党都要不断完善和加强自己的领导,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而不是削弱、更不是放弃党的领导; C^;>HAK |F  
1R ;@v3   
    第四,在党的工作中,要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要建立、健全并不断完善监督机制,要实行决策的民主化,以防止或及时纠正重大失误; ut#pg+#Q  
=X9fn  
    第五,改革过程中要解决好依靠谁、团结谁、反对谁的问题,要明确鼓励和支持什么、反对什么的问题,要将不良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态度要坚决,方法要得当; (%OZ `?`  
k*v${1&  
    第六,在党的组织建设方面,要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应建设和改革需要、讲政治、德才兼备、作风好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尤其要建立起坚持马列主义、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各级领导班子。

广东小宋 2012-12-25 03:32
戈尔巴乔夫不是关键,只是导火线,根子在赫鲁晓夫。

乌斯季诺夫 2012-12-25 16:10
Quote:
引用第3楼广东小宋于2012-12-25 03:32发表的  : M9afg$;.xe  
戈尔巴乔夫不是关键,只是导火线,根子在赫鲁晓夫。
DIw_"$'At  
要说根子,斯大林模式中畸形的产业结构在二战后不能被调整,就是根子。

广东小宋 2013-01-05 18:36
Quote:
引用第4楼乌斯季诺夫于2012-12-25 16:10发表的  : >Rd~-w)!|  
,aLwOmO  
要说根子,斯大林模式中畸形的产业结构在二战后不能被调整,就是根子。
V^&*y+  
aY#?QjL  
看教科书看多了被洗脑了吧?斯大林模式怎么就畸形了?即使畸形怎么就是根子了?

乌斯季诺夫 2013-01-08 14:59
Quote:
引用第5楼广东小宋于2013-01-05 18:36发表的  : |cf-S8pwY  
`a4&_`E,p  
o+A1-&qhN  
看教科书看多了被洗脑了吧?斯大林模式怎么就畸形了?即使畸形怎么就是根子了?
q\?s<l63  
斯大林模式过渡的偏重重工业和军工,忽视轻工业和农业,这不畸形吗?由于这种结构使得苏联将大量的资源投入重工和军工,农业、轻工得不到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国民经济不能可持续发展。这些弊病正是赫氏改革的原因。 pWGR #x'  
z{ :;Rb  
当然,这种结构在一开始是有存在理由的、是正确的。因为,斯大林模式开始时,是二战在即的时候,需要大力发展军工和重工以巩固国防和做战争准备。但是,二战结束后,就应该立即调整,努力发展农业这一基础产业和轻工业这一生计产业。可事实是,斯大林到死也没有这么做。 >ep<W<b  
3TF_$bd{  
把这一畸形的模式不能在二战后得到立刻调整看做根子。是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斯大林模式的畸形在于经济结构的畸形,所以,是经济基础问题。有该模式在战后带来的农业、轻工得不到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国民经济不能可持续发展等弊病,和之后的赫氏改革为了改变这一模式带来的弊病,这及其之后的一切政策和改革都属于上层建筑,都是由斯大林模式这一经济基础决定的。

老水手 2013-10-29 14:49
戈尔巴乔夫是苏联人的一个败类,民族的耻辱。

红新月人民党 2013-11-17 12:43
苏联特权阶级,腐蚀了党的根基,将党成为控制在他们手里的谋取私利的工具。变相改变党的性质。

红新月人民党 2013-11-17 12:45
Quote:
引用第6楼乌斯季诺夫于2013-01-08 14:59发表的  : i< ^X z  
xSmG,}3mF  
斯大林模式过渡的偏重重工业和军工,忽视轻工业和农业,这不畸形吗?由于这种结构使得苏联将大量的资源投入重工和军工,农业、轻工得不到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国民经济不能可持续发展。这些弊病正是赫氏改革的原因。 F?Lt-a+  
2<EV iP9  
当然,这种结构在一开始是有存在理由的、是正确的。因为,斯大林模式开始时,是二战在即的时候,需要大力发展军工和重工以巩固国防和做战争准备。但是,二战结束后,就应该立即调整,努力发展农业这一基础产业和轻工业这一生计产业。可事实是,斯大林到死也没有这么做。 |u>(~6  
[gmov)\c  
.......
'@t$3 hk  
斯大林模式值得后人深思

尤斯塔斯 2013-12-14 17:45
Quote:
引用第7楼老水手于2013-10-29 14:49发表的  : Z yGoOk  
戈尔巴乔夫是苏联人的一个败类,民族的耻辱。
r:g\  
车臣民族的大救星!

马列信徒 2014-01-19 11:29
历史事实已经证明:斯大林模式只是非常时期条件下的一种权宜之计。虽然可以使处于强敌包围条件下的弱小国家迅速强大,但其副作用也同样巨大,而且这种强大是不可持续的。一旦条件改善就必须坚决抛弃,转而推行市场经济。

红新月人民党 2014-01-19 13:45
Quote:
引用第11楼马列信徒于2014-01-19 11:29发表的  : w(oK   
历史事实已经证明:斯大林模式只是非常时期条件下的一种权宜之计。虽然可以使处于强敌包围条件下的弱小国家迅速强大,但其副作用也同样巨大,而且这种强大是不可持续的。一旦条件改善就必须坚决抛弃,转而推行市场经济。
5XK Tb  
您一直坚持市场经济.难道还没了解市场经济的弊端吗

马列信徒 2014-01-19 14:13
Quote:
引用第12楼红新月人民党于2014-01-19 13:45发表的  : Gx C+lqH#  
 YSD G!  
您一直坚持市场经济.难道还没了解市场经济的弊端吗
U6.aoqb%  
所谓两害相衡取其轻,尽管无可否认,中国现行模式有很大弊端,但事实证明其比斯大林模式优越。

红新月人民党 2014-01-19 14:20
Quote:
引用第13楼马列信徒于2014-01-19 14:13发表的  : qTuR[(  
ZLQmEF[>  
所谓两害相衡取其轻,尽管无可否认,中国现行模式有很大弊端,但事实证明其比斯大林模式优越。
kvbZx{s  
关于斯大林经济模式,各个时期有不同看法,但它所造成的影响和后果已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中国目前所要做的,就是根据国际形势变化,不断改革体制,才能稳定发展


查看完整版本: [-- 析苏联解体中“自毁长城”的因素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6.3.2 Code © 2003-08 PHPWind
Time 0.011611 second(s),query:4 Gzip dis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