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1950年苏联援建“156项工程”为新中国建立工业体系 --]

☆Warsaw Pact BBS☆ 华约军事论坛 ->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 1950年苏联援建“156项工程”为新中国建立工业体系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苏沃洛夫 2012-05-16 16:22
自19世纪中叶的自强运动起,中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建设了一些大的工程项目,尤其是军工项目,为中国20世纪50年代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到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仍未建立起能够支撑国民经济、国防和人民生活的现代技术体系和工业体系,也就是说,中国的技术体系和工业体系存在着重大的结构缺陷,且规模过小。新中国建立后,内战基本结束,中国终于有了一个有利于建设的和平环境。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开始领导人民进行中国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并将工业体系的建设作为各项建设事业的重中之重。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努力争取苏联的援助,以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工业化。1950年2月14日,中苏两国签订了为期30年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不久,双方还签订了秘密的《补充协定》。这些协定使1949年7月30日签订的中苏两党层次上的所谓苏联与中共东北政府之间的“商品交换协定”变成了公开的两国政府间协定。1950年的协定与1949年的协定在主要内容上是一致的。 X8<<;?L  
s{x2RDAt  
1952年初,中国政府开始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并确定“一五”时期经济建设的重点是重工业,特别是钢铁、燃料、动力、机械、军工、有色金属和化学工业等基础工业[1]。1953年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和苏联专家对中国“一五”计划时期需要建设的哈尔滨汽轮机厂、富拉尔基重型机器制造厂、西安电气器材和水银整流器制造厂、西安静电电容器制造厂、西安滚珠轴承制造厂、汽车制造厂和拖拉机制造厂等项目提出了意见。赫鲁晓夫接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后,调整对华政策,扩大了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领域的援华规模。20世纪50年代初期,苏联仍处于战争恢复阶段,经济上还算不上富裕。苏联领导层对大规模援华有不同意见,有人担心这会对苏联经济造成不良影响,或引起其他问题。赫鲁晓夫对此做了说服工作和批驳。由此,对于中国工业体系的建立有重要意义的“156项工程”得以全面展开。 !FZb3U@  
M/:kh,3  
“156项工程”的确定和实施 O1Ey{2Q  
YMj z , N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中国政府面临着恢复和建设经济、巩固国防等重大使命。这时,煤炭、电力供应缺口很大,石油工业落后,制造业远不能满足大规模经济建设和国防所提出的装备需求。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开始引进苏联和东欧的技术,展开大规模工业化建设。“一五”计划时期经济建设最重要的计划就是苏联帮助设计和建设的“156项工程”,这些工程几乎涉及了国民经济的所有重要领域。 > YKvwbCf8  
POfvs]  
1.“156项工程”的分批确定 ^O6PZm5J}  
Ti#2D3  
苏联援华“156项工程”是逐步商定,并逐步实施的。1950年2月14日,中苏两国在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同时,还签订了由苏联援助中国建设和改造50个大型企业的协定。后来援建企业改为47个,包括10个煤矿、11座电站、3个钢铁企业、3个非金属企业、5个化工企业、7个机械企业、7个国防企业和1个造纸企业,其中的36个企业设在东北[2]14?15。1953年3月21日,两国在莫斯科签订了关于苏联援助中国扩建和新建电站的协定[3]54。1953年5月15日,时任中国政府副总理的李富春和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米高扬分别代表中苏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订了关于协助中国新建和改建141个工业企业的协定。双方商定,作为援建项目的部分补偿,中方将在1954—1959年间向苏方提供16万吨钨砂、11万吨铜、3万吨锑、9万吨橡胶等战略原料物资[4]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在国家安全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发展国防工业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苏联其时也愿意帮助中国建设现代化国防。早在1949年6月,斯大林向刘少奇率领的中共代表团允诺,苏联将向中国提供歼击机,帮助建立飞机修造厂。 25t2tj@S  
1953年5月,在米高扬与李富春商定的91个新增援建项目中,国防工业及其相关项目占了一定的比例。1954年8月,苏联政府在提交给中国政府的备忘录中表示,为中国15家国防企业提供设备和其他援助,同时在14个援建的工业企业中也安排了国防内容。根据苏联外交部部务委员会委员费德林1954年12月27日致尤金函的附件①,我们得知当时苏方正在援建的国防工业项目至少包括以下工厂:年产8艘驱逐舰和12艘潜艇的渤海船舶制造厂、年产量1200枚鱼雷的工厂、高速柴油机厂、中速柴油机厂、为2家飞机制造厂和5家飞机修理厂供货的轮胎厂、年产150架飞机的伊尔-28喷气式飞机修理厂。苏方计划在1958年或1959年完成这些工厂的设备供应。1954年初,中国政府向苏联政府提出加速大规模援建重工业的请求,引起了苏联新领导人的重视。1954年10月,赫鲁晓夫和周恩来分别率领政府代表团在北京举行一系列会谈。10月11日晚,双方签订了《中苏关于帮助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新建十五项工业企业和扩大原有协定规定的一百四十一项企业设备的供应范围的议定书》和《中苏关于苏维埃政府给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五亿两千万卢布长期贷款的协定》等文件。1954年新增的项目大多属于能源、原材料和制造业,中国得到了当时苏联自己的多数工厂都没有配备的先进设备[5]。赫鲁晓夫一行离开北京后,去东北参观了实施中的苏联援建项目。1955年3月28日,中苏又签订了苏联援建16个工业项目的协议,它们分别属于国防、造船、、原材料和制造业等领域。薄一波在谈到苏联援建项目时说[4]297:“老实说,在编制‘一五’计划之初,我们对工业建设应当先搞什么、后搞什么,怎么做到各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还不大明白。因此,苏联援建的项目,有的是我方提出的,有的是苏方提出的,经过多次商谈才确定下来。大致是分五次商定的:第一次,1950年商定50项;第二次,1953年商定增加91项。 6Y)'p .+g  
.T L0cfTo  
苏联援助中国补充建设55个新企业的协定。1956年9月7日,中苏签订了12项苏联援华工业项目。整个“一五”计划期间,中苏双方共签订了244个工业援助项目协定,除此以外,还签订了11个非工业项目援助协定。这样,在整个20世纪50年代,苏联援建和提供成套设备的项目共计304项[2]53。“156项工程”主要分布在哈尔滨、齐齐哈尔、吉林、长春、沈阳、抚顺、包头、西安、洛阳、太原、兰州、成都、武汉、株洲等城市,改变了过去70%左右的工业企业集中在沿海的布局。106个民用工业企业中,有50个设在东北,32个设在中部;44个国防企业有35个布置在中、西部地区,其中21个安排在川陕两省。之所以这样布局,主要是考虑到了以下因素:(1)就近资源。冶金化工企业安排在矿产资源和能源充足的地区;机械工业安排在原材料产地附近。(2)有利于改变经济落后地区面貌。(3)军事上的需要,把新企业布置在后方。“审查厂址时,要把厂址标在地图上,并用直线标出它与台湾、南朝鲜、日本等地美军基地的距离,说明美国的什么型号的飞机可以攻击到它。可见,从国防考虑,从安全考虑,是当时确定厂址的主要因素之一。”[4]299 /hOp>|  
Jj*XnL*  
2.来华苏联专家的工作 [m?eSq6e2b  
)}9Ef"v|  
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工业和科学技术基础都十分薄弱,要在短时期内恢复和发展国家工业,仅靠本国科学家和工程师等专业人才很难展开大规模的建设和技术引进。1950年3月27日,中苏两国在莫斯科秘密签订了《中苏关于苏联专家在中国工作的条件之协定》。以此协定为基础,苏联应中方的要求,按照具体的合作协定和意向,逐年选派了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顾问和专家,填补中国人才资源上的空缺和加强薄弱领域,使大规模的工业建设得以迅速展开。苏联部长会议于1954年11月25日通过了《关于援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工业企业、向中国派苏联专家和关于另外接受中国工人来苏联企业学习的决议》①,要求苏联一些工业部必须完成中国企业的设计工作,在企业建设、安装、调试和投入生产中提供设备、电缆制品和技术援助。比如,交}3OKC2K~ jl{>>TW{x  
UMpC2)5  
通建设部、交通部派出设计师和建设者;发电站部派13名专家勘测长江水利资源;建设部、冶金和化学企业建设部派出11名专家,为中国11个托拉斯的建设提供技术援助;黑色冶金部和国家计划委员会必须鉴定鞍山钢铁公司轧钢设备的使用能力,以帮助中方确定该公司整个冶炼周期的设计能力;黑色冶金部必须预先考虑在中国一家冶金厂生产T-54坦克装甲板的能力;建设部、化学工业部、电站部必须如期完成造船厂和鱼雷生产厂的建筑、卫生设施、交通和电力部分的设计任务以及设计方案的特别部分,以便及时做出这些工厂的配套设计。该决议规定,除按1953年5月15日协定规定的数额外,苏联方面每年额外接收2000名中国技工来苏联工厂进行生产实习;苏方培训机构必须提高培养外国工人和专家的水平,用技能娴熟的人员进行授课,以保证已经商定的课程顺利实施;苏方在能保障学员正常生活和学习的地区挑选一批先进的企业作为培训地点,培训时间可延长到半年。 aN}yS=(Ff  
YDyOh v  
周恩来在1959年10月2日的文章里说,在十年里苏联先后派遣了经济、文教专家10800多人来华工作[6]。技术专家大约占全部苏联专家与顾问的80%,其中许多专家和技师是为建设“156项工程”而来华工作的。他们工作在各个援建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机器设备的安装调试、人员培训、试生产和投产等环节上,在技术转移及工程建设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t:B:4r(j  
lE`hC#m  

苏沃洛夫 2012-05-16 16:27
“156项工程”中的技术转移 Z^ynw8k"  
)d5H v2/0  
工业是技术的主要载体。为了建设“156项工程”,苏方机构和人员参加了地质勘测、厂址选择,搜集基础资料,确定企业的设计任务书,进行各个阶段的设计,提供机器设备,指导建筑施工、设)备安装和调试,提供产品设计和技术资料,培养技术管理骨干等工作,直到中方人员掌握生产技d术。中方重视在各个环节向苏联学习,使得科研、设计、生产工艺和设备制造等方面的能力随着设备和技术的引进、消化而逐步得到提高。这样,苏联的工业技术就大规模地转移到了中国。2.1生产工艺、成套设备与技术资料的转移苏联和东欧国家首先提供了厂矿的设计,特别是工艺设计和相关机器设备设计、建筑设计等。他们的工程设计院和对口企业承担了援华项目的方案拟订和论证、工程设计图纸和资料准备等。苏联和东欧提供的机器设备装备了煤矿、电站、钢铁冶炼和加工厂、有色金属厂矿、稀有金属厂矿、化工厂、机床工具制造厂、重型机器制造厂、汽车制造厂、拖拉机制造厂、铁路车辆厂、飞机制造厂、飞机发动机制造厂、坦克制造厂、动力和发电设备制造厂、矿山机械厂、石油机械厂、电工器材厂、仪表厂、无线电厂、特种纸厂、糖厂、制药厂等企业[2]53,提升了中国采煤、采矿、冶金、金属加工、炼油、氮肥厂、塑料厂成型车间、合成纤维厂、丙纶抽丝厂、玻璃生产、水泥厂、制药等方面的工艺水平,填补了很多技术空白,使工业品的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 PDQC^2Z  
=?g26>dYo  
中国的大规模建设使苏联的企业得到了大量的订单,苏联向中国供应的机器设备和提供的技术援助的数量逐年上升:1951年提供了3090万卢布成套设备,1952年提供了3660万卢布成套设备,1953年提供的技术援助资金数量比1952年几乎增长一倍,1954年技术援助总额又比1953年几乎增长了一倍[3]42,54,56。按照俄罗斯外交政策档案馆保存的资料统计,苏联援华企事业建设项目的出口总值为9409亿卢布,其中设备出口的资金额总计达8394亿卢布,技术援助的出口值为1015亿卢布,这些大约占苏联年国民收入的7.7%[5]。这给苏联制造业和其他相关技术部门带来了压力,但苏联也因此换得了中国的原材料、农产品和外汇。 ,{==f7|w  
CeQL8yJ;  
在帮助中方建设各个项目时,苏联也提供了各种工厂设计图纸、产品设计图纸、工艺设计和其他技术资料,这些是建厂和生产所必需的。苏联的很多设计图纸和其他技术资料是通过中苏科学技术合作委员会协商和转交的。据1957年的中方统计,当时中方已经得到了3646种技术资料。这些资料对提高中国工业的技术水平和新产品的生产能力有重大意义[2] E0; }e  
Afa| 6zZ>  
1.制造与设计技术的转移 (3a]#`Q  
tS#=I.ET  
通过援建项目的成套设备、工艺资料和其他技术资料,苏联直接向中国提供了重型机器设备、机床、量具刃具、动力设备、发电设备、矿山机械、采油设备、炼油设备、汽车、履带式拖拉机、仪表、轴承、开关、整流器、胶片、重型火炮、坦克、坦克发动机、米格喷气式战斗机、飞机发动机、火箭等产品的设计及其制造技术,以及合金钢、石油产品等加工技术。东欧国家向中国提供了仪表、无线电零件等产品设计和制造技术。另外,苏联通过科学技术合作和其他渠道向中国提供了机床、汽车、拖拉机、动力机械、铁路机车、电工器材、兵器等产品的设计或制造工艺资料。其中,大多数产品是中国过去没有或者即使有也比较落后的类型与规格。 lz=$Dz  
Dx`-Kg_p  
“156项工程”所需的设备,由国内机器制造厂分交供货的比重,按重量计算是52.3%,按金额计算为45.9%。按照1955年的另一粗略的统计,苏联设计和援建“156项工程”所需设备的30%??50%是由国内制造的。薄一波在1958年2月宣布,“156项工程”建设所需设备中,由国内制造的部分将由1957年的42%左右,提高到1958年的60%左右[7?8]。由国内分交制造的设备中,大部分由苏联供给产品图纸[9]。据统计,1952—1957年,中国生产的51000台金属切削机床中,有43500台是按照从苏联得到的工艺资料生产出来的[3]153。当然,在转移某些军事技术时,苏联是有所保留和限制的,不愿意给最先进的技术以及核武器制造技术。比如,苏联最初打算向中国提供T54型坦克制造技术。中方认为这种产品落后,与苏方交涉后,苏方终于同意给T54A型(即T59型)坦克制造技术。 hG51jVYtw  
\) DJo  
“156项工程”的实施效果 $I*ye+a*{q  
?# ~3%$>  
1957年底,中国提前超额完成了“一五”计划的主要指标,工业企业的机械化、电气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工业生产能力也因之显著提高,工业产品种类大量增加,机械设备的自给率超过60%,钢材的自给率提高到86%,合金钢的品种也趋于完备[10]。以钢铁工业为例,1952年国内只能生产180多种钢和400多种规格的钢材。1955年优质钢和合金钢的生产已达到240多种,“高炉和平炉的利用系数基本达到苏联当时的水平。”[4]499经过改造和扩建,鞍钢提高了生产能力,增添了新的产品品种,可以基本上满足国内“一五”时期和“二五”初期制造铁路机车、轮船、汽车、拖拉机等对钢材、钢板和钢管的需要,有力地支援了苏联援建的武汉钢铁公司、包头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洛阳拖拉机制造厂等“156项工程”和其他工程的建设。 Z Ear~  
I/4:SNha  
按照计划,“156项工程”在“一五”时期投产的并不多,大多数要在“二五”时期建成投产,有的预计要到“三五”时期才能完全发挥作用。为了保进度,中国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动员各方面的力量,为建设苏联设计的项目创造条件。苏联方面则成功地组织了成套设备的设计、制造,向中国供货,并尽可能加快设计和设备供应的进度。到1957年底,“156项工程”中有68个全部或部分投产。苏联外交部远东司司长库尔久科夫签名的1957年3月29日记录材料表明,苏联将援建中国211个企业和27个单独车间,并提供价值为96亿卢布的设备。1951—1956年,有26个企业建成投产,31个企业部分建成,另有17个单独车间和工厂也建成投产,有苏联工程师、工长和工人等专家共5092人在华工作[5]244?269。东欧援建的64个项目中有27个全部或部分投产[2]55。投产项目中有飞机、汽车、新式机床、发电设备、矿冶设备等制造企业,也有合金钢和重要有色金属冶炼企业。 D=Ia$O0.  
C".nB12  
“156项工程”的建设显著提高了中国工业的制造能力,为新增工业生产能力、完成“一五”计划做出了突出贡献。到“二五”时期,中国为新建项目制造配套设备的能力显著提高,减少了对有些苏联设备的需求。以至于出现了1962年以后苏方计划供应的电站设备数量比中方要求的大1倍到2倍的情况。通过技术实践和消化苏联提供的技术资料等,中国的企业和设计机构形成了重要产品的设计能力以及厂矿项目的设计能力。到1957年,中国的设计院所已经能设计建设一些大型的、技术比较复杂的工程。正是因为自身设计能力的提高,中苏商定“二五”时期苏联援华项目时,中方承担的设计和制造任务已经比“一五”时期增加了许多。比如,在1958年8月8日确定的47个苏联援助项目中,37个项目是中国自行设计而由苏联供应主要设备,44个由苏联提供技术资料。在1959年2月7日商定的78个援助项目中,中方利用苏联的设计资料和技术资料,承担了大部分勘察设计工作和大部分配套设备的制造任务。到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开始进入以模仿为基础的自行设计阶段。 f$#--*  
Xi"+{6  
结语 iR} 3 [  
%N+8K  
综观近150年来中国追求现代化的历史,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评价以“156项工程”为代表的苏联援华项目的地位,并总结其中的技术转移的特点。“156项工程”的历史地位苏联援建的项目主要是帮助我国建立比较完整的基础工业体系和国防工业体系的骨架,起到了奠定我国工业化初步基础的重大作用。苏联援建的150个工业项目吸收了“一五”计划时期工业总投资的一半左右,从苏联进口的成套设备等货物相当于总工业投资的30%[11]。“156项工程”正是苏联援建项目中实施比较彻底的一批骨干项目。这些项目还奠定了中国现代技术的基础,初步构建了比较完整的现代技术体系,对20世纪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体地说,在20世纪50年代,借助于“156项工程,苏联技术和苏联模式的技术体系比较迅速地提升了中国的技术、科学和教育的水平,在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和国防建设中发挥了重大的积极作用。1960年苏联撤走专家之后,中国已有能力续建苏联中断援建的66项成套设备项目,并使它们达到或基本达到原设计水平[2]53。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苏联技术成为中国自力更生发展技术、工业、国防和科学的基础,或者说是主要的模仿对象。实际上,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前期已初步具备了自我发展工业技术的能力。(

孟衍 2012-05-16 21:24
客观来说,没有这156个项目,就没有今天中国工业化建设的基础。苏联的援助力度,也是少见的。其实建国初期一边倒并不仅仅是意识形态的缘故,美国恐怕就没有如此大的诚意,毕竟,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嘛。

成明东 2012-05-16 22:07
历史的真实不容否定。

henryxing 2012-05-17 16:17
美国会无偿的援助中国吗 这个是基本不可能的

天朝贪官多 2012-05-27 21:05
当初的老大哥已经不在了

z007 2020-04-19 19:21
还原历史、正视历史、真实历史。

真相大白 2020-06-05 12:11
其实,这种内容可以大谈特谈,也可以说是抗美援朝的红利。 'YQVf]4P  
{@1;kG  
美国是不可能给中国这些的,第一,觉得中国不行,第二,美国从来不会这么做,而会制造一个加工和材料基地和倾销地。 rE->z  
?=u/&3Cw  
可以参考中美以中美商约为首的各种条约。 pFB^l|\ ]  
Go^a~Sf$  
应该对比苏美的区别和相同点。 Rs$fNW@P  
j 3/ I =  
重新评价当年。 $] ])FM"b  
o7 :~C]  
苏联最大的功劳是创造出了中国共产党,

真相大白 2020-06-05 12:12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新中国的工业体系。

真相大白 2020-06-05 12:13
苏绣虽然有一定的错误和失误,但是确实是很好的社会主义国家。 S['rfD>9  
u"$=:GK  
需要检讨,不该灭亡。


查看完整版本: [-- 1950年苏联援建“156项工程”为新中国建立工业体系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6.3.2 Code © 2003-08 PHPWind
Time 0.007992 second(s),query:4 Gzip dis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