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原创]美苏龙虎斗之T-80U与M1A1孰优孰劣 --]

☆Warsaw Pact BBS☆ 华约军事论坛 -> 精华内容 -> [原创]美苏龙虎斗之T-80U与M1A1孰优孰劣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柯巴 2007-11-20 12:55
  美苏龙虎斗之 T-80U与M1A1孰优孰劣 2!E@Gbhm5  
                    (注:除必要资料外,本文只比较苏联时代。这个贴子花了我大量精力,2年前就曾在论坛上发表过一次。一年前又曾发过2次。可是由于论坛技术故障,所以数据丢失。这次不要再让我失望了。这次发表过的是经过新修订的,修入了最新的数据,更正了以前的谬误。请小心收录。) sfw lv^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作为80年代最优秀的两种主战坦克,T-80U与M1A1从未在战场上交过手,因此,很难判断个究竟。以下只是个人根据双方的纸面性能数据做出的一番 纸上谈兵。 #CYDh8X<i  
                                      一.  出身名门—背景比较 Ihn+_H u  
  T-80U主战坦克是苏联T-80系列中的主要型号,其前身是T-80B,在其基础上又出现了T-80UD,T-80UM,T-80UM1,T-80UM2等改进型。T-80U于1985年推出,具体服役时间不详,较多的说法是1988年投产,1989年公开。但这种说法有很大的漏洞,因为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大滑坡,有好几年根本没采购坦克,后来又有一段时间把目光瞄上了T-90,而今天的俄军装备了3750辆的T-80U,如果是1988才投产,显然不可能有这么多装备部队(更何况80年代末的苏军装备更新速度已大大放慢)。所以,尽管1985年末就服役的说法缺乏有力的证据,而且也似乎太快了些,但可能更接近事实。总之我们可以推算出在89年至少有2000辆的T-80U已经服役,再加上老式的,T-80家族至少有4000-5000辆在红军中充当“红色铁拳”。(有位英国作家认为有8000辆,明显夸张了) rj> _L  
  M1A1则是M1的主要改进型。与M1最大的不同之处是换装了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的L44型120滑膛炮(美国称之为M256),M1A1于1985年投产,在1988年时,美国设计师们为了提高其威力,对其炮弹和装甲进行了“贫铀化改造”,改装后的被称为M1A1HA。80年代末美国一共生产了7500辆M1系列,但其中已有多少是M1A1,又有多少经过了贫铀化改装,就不得而知了。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共投入了1228辆M1A1,其中HA型有860辆左右,精锐的第七军团配备了600辆,这是1991年的数据,由此看来,直到1989年,M1A1在美国陆军中的服役数量应该不超过2000辆,经过贫铀化的更不应该超过1000辆,所以说,直到东欧剧变时,M1A1相对T-80U并不占数量优势。                                                                       Q  
w!N?:}P<N  
]F81N(@:F  
u[;,~eB%w  
                                  二.锋利的长矛—火力对比。 =vc8u&L2  
`R+I(Cb  
/n&Y6@W  
qTD^Vz V  
T-80U拥有苏联坦克中最强大的火力。苏联设计师为其配备了一门2A46M1型125毫米滑膛炮。它是T-72和早期型T-80上的2A46型滑膛炮的改进型。至今仍是世界上现役坦克炮中口径最大的。 与老式的2A46相比,2A46M1的射击精度提高了25%—30%,炮口动能也大有提高(尽管炮口初速度由1800米/秒下降为1700米/秒,但由于采用新式穿甲弹,动能反而提高)。在发射专为T-80系列配发的3BM-32贫铀锌镍合金脱壳穿甲弹时,初速度为1700米/秒,炮口动能为10.1千焦。在1000米距离上可击穿660毫米厚的垂直钢装甲,在2000米上可击穿560毫米以上的垂直装甲。这种威力在80年代中期是首屈一指的。2A46M1还可发射多种弹药,除了大威力的3BM-32外,还可发射相对低廉的3BM-42钨合金穿甲弹(520毫米/2000米)、破甲弹、碎甲弹和榴弹。在发射3BK29空心装药破甲弹时,可击穿有反应装甲保护的350毫米厚的装甲。T-80U还继承了T-64B的“特异功能”—炮射反坦克导弹,只不过弹种由原来的AT-8“鸣禽”换成了9M119“映射”。相比之下,“映射”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精度更好。9M119的装备使T-80U的攻击范围由3200米扩展到5000米。在5000米距离上,“映射”的精度为80%,到了4000米的距离上,更是达到了90%。9M119可击穿750毫米厚的垂直装甲,击穿早期的西方复合装甲(如第一代乔巴姆)应不成问题,即使面对M1A1或豹2A3,也应有几率重创。平均每辆T-80U可配备4—6枚9M119. TqN4OkCm/  
    M1A1配备了一门M256型44倍口径120毫米滑膛炮。起初配备的应该是与德国通用的DM-23钨合金穿甲弹,在发射这种炮弹时,M256炮口初速度为1650—1670米/秒,在2000米距离上的穿甲威力为470毫米左右,后来美国自己又开发出了第一代M827贫铀弹,威力大约为460毫米/2000米。这样的威力连苏制125钨合金弹(如3BM42和3BM17)也赶不上,更别提3BM-32贫铀弹了。于是,美军在1988年开发了第二代贫铀弹M829,在炮口动能和初速度都没什么变化的情况下M256凭借M829高超的弹头硬度,获得了610毫米/1000米,540毫米/2000米的惊人威力,与T-80U上2A46M1+3BM-32的威力相差无几。M1A1和它所使用的贫铀弹的威力可不是吹出来的。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地面战中,美军投入了1226辆M1A1,其中有848辆经过贫铀化。这些M1A1经常在3500米的最大射程上就对伊拉克坦克大开杀戒。实战证明,M829的后继型M829A1可在3500米处击毁T-54/55和T-62.如果放到2000米距离上,T-72也会被掀翻炮塔—弹药殉爆,这说明M829A1的燃烧后效也不错,在战场上,甚至还出现了M829A1“一炮双坦”和“隔墙打坦”以及3700米开外击毁T-72的奇事(不知真的假的)。但要注意的是,M1A1虽然在发射贫铀弹时威力强大,但在发射其他弹药时就力不从心了,最大的缺点时弹种太少。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M1A1由于缺乏专用的杀伤爆破榴弹,只好将打装甲目标的多用途破甲弹塞入炮膛充数(据说效果还不错)。              daakawn+  
    二者对比,T-80U使用的3BM-32威力略领先于M829(以2000米为准,3BM32为560毫米,M829为540毫米),虽然M1A1后来又配备了M829A1(威力610毫米/2000米)。但是那已经是1991年的事。何况苏联在80年代后期开发了3BM39,可在2000米距离上击穿600毫米厚的垂直钢板。1989年苏联又开发了3BM48贫铀弹(现在流行的3BM48是钨合金的,苏联人保密工作很不错),威力达到了650毫米/2000米。另外让M1A1提心吊胆的应是T-80U上的9M119炮射反坦克导弹。虽说每辆T-80U只能带4枚,其威力也不足一下就击穿M1A1的贫铀装甲,但其5000米的射程也足以让M1A1“望敌兴叹”。而“映射”的装药量虽不足以击穿正面装甲,但却可以大幅度削减M1A1装甲的强度,为穿甲弹发挥威力创造更好的条件,运气好的话,还可以让M1A1受到重创(如发动机震坏、行动部位损毁、火炮复进机故障或人员震伤),美国专家坦陈,即使是防护能力更强的M1A2,单发9M119也有15%的可能将其重创,更别提M1A1了。在实战中,T-80U完全可以先用2-3枚导弹将M1A1重创,再悠哉游哉的靠到2000米内,用3BM-32将其彻底摧毁。此外,“映射”还为T-80U提供了反武装直升机的能力。至今也没听说M1A1有如此奇功。更何况,T-80U弹种齐全,对付步兵和野战工事的本领远胜M1A1。可见,T-80U在火力上占据了绝对优势。 G.[,P~yy.  
i6y$P6s  
                                    三.坚固的盾牌—防护力比较 ::eYd23  
    T-80U的正面防御主要由复合装甲来承担。T-80U的复合装甲结构与T-80B一样,都是叠层式陶瓷复合装甲,其炮塔的复合装甲由布氏硬度达390的含镍高硬度铸造钢内夹一层高硬度硼化碳陶瓷材料组成,车首的复合装甲则是数层硬度不同的钢板,中间夹着高硬度的硼化碳陶瓷材料和玻璃纤维焊接而成。据1978年的资料称,T-80B的正面装甲对动能弹的防护力相当于500毫米的垂直钢甲,对化学弹则相当于650毫米的垂直钢甲。T-80U作为改进型,防护力更佳,据俄罗斯最新测验显示,T-80U正面装甲对付穿甲弹相当于550毫米厚的垂直装甲,对付破甲弹则为800毫米。更重要的是T-80U在炮塔正面和前车体以及侧裙板上挂装了第二代“接触-5”爆破式反应装甲。它既可以对付破甲弹,也可以对付穿甲弹,这种双防功效至今也是俄罗斯独此一家(我国的FY双防装甲不敢恭维,八成是仿制品),T-80U装备这种装甲后,对穿甲弹的防御力提高到650—700毫米,对破甲弹的防护力提高到1100毫米以上。据俄军方测试,加装了接触-5后的T-80U可抵御由M256炮发射的M829A1贫铀弹,以及陶-2A、霍克式反坦克导弹的攻击,这对M1A1来说真是一个不幸的消息。除了正面和炮塔防护力出众外,T-80U还装备了可抵御步兵轻型反坦克兵器的侧裙板(屏蔽装甲),具备一定防雷效果的底板,以及烟雾发射装置。还应当注意,由于T-80U采用了自动填弹机,因此乘员减至3人,炮塔低矮,正面投影小,在战场上的被发现率低。这些都是T-80U的优点,不过,T-80U并非不可击破,它的后部、顶部等部位的装甲很薄,火箭筒即可击穿。这使T-80在车臣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jDw LzvM O  
  M1A1早先沿用了M1上的第一代乔巴姆复合装甲,并有所加厚,对付穿甲弹使相当于400毫米厚的垂直钢甲。这样的效果令人失望,很快,在1988年的“贫铀化大改造”中,M1A1换装了贫铀复合装甲。这种加装了贫铀装甲的M1A1被称为M1A1HA,其炮塔对穿甲弹的防护力相当于600-660毫米的垂直钢板,其车体的面积因为比炮塔小,防护力要低一些,约560-590毫米。M1A1正面对破甲弹的防护力号称相当于1300毫米钢板,但从伊拉克战争中其正面被RPG-29(威力为800-900毫米)火箭弹击穿的战例来看,这样的数据得缩水。M1A1的侧面也装有侧裙板,伊拉克战争的经验表明它对RPG火箭筒有良好的防御效果。M1A1炮塔后部装有栅栏装甲。既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弹药库不受化学弹的攻击,又可放置杂物,最历害的是,M1A1将弹药都放在隔舱内,隔舱与车内有一层钢板相隔,一旦坦克被击穿,隔舱就会抛出,不易发生弹药殉爆,所以M1A1在抑爆方面做得不错。不过M1A1也非坚不可摧,与T-80一样,它的后部、顶部是薄弱环节,而且由于M1A1车底是平的,因此对地雷根本就没什么防御力,这个大弱点直到M1A2也没有改正过来,以致在伊拉克付出了重大代价。而且,M1A1的炮塔与车体之间形成了一个很大的窝弹区,一旦被击中,后果不堪设想。 ^qP}/H[QT  
  相比而言,M1A1在复合装甲的防护能力上比T-80U略占上风(600毫米/550毫米)但由于两者差距很小,所以对战斗胜负起的作用不大(一直有人认为,苏制复合装甲防护力不如西方的复合装甲,但事实上苏联的叠层式复合装甲结构更为紧凑,并可与曲面结构结合,不像乔巴姆装甲体积庞大,构形方正、死板,叠层结构还可层层衰减入射弹的能量,这也就是为什么俄制坦克普遍比西方坦克轻10吨,可防护力并不差的原因)。何况T-80U还挂有接触-5反应装甲,这使T-80U抗穿甲弹的能力远超过M1A1(750毫米/600毫米),抗破甲弹能力相当。接触-5的挂装范围也较大,除了炮塔和车体正面外,炮塔顶部和车侧也可挂载,因此T-80U周身的防护力也要优于M1A1,此外T-80U的抗雷性能也比M1A1好;T-80U比M1A1矮小,更不容易被发现。 32KL~32Y  
  长期以来,人们对T-80U等苏制坦克的炮弹存放方式持批评态度,对西方坦克的尾舱设计极为推崇。其证据来自海湾战争中T-72被掀掉炮塔的惨剧。可事实并非如此,正如在《泛论苏军》一文中所说:“不是所有西方坦克的炮弹都放在尾舱中。最多的也不到60%,车组成员身边仍然堆着不少!这样的设计可以相当程度地减少爆炸的冲击,但并不能减少弹药殉爆的可能性(这个该是由灭火抑爆系统作的。海湾战争中所有伊拉克的T-72M连灭火系统都没有,抑爆系统更是早被简化的没影了!)充其量只是相当地提高离炮塔较远的驾驶员的存活概率。但是也不是没有害处:炮塔结构重量增大,这就需要重新设计加强了的座圈和回转机构,而且侧面被弹面加大;况且炮塔尾舱下面就是发动机舱,爆炸车辆即报废!俄国设计思想就在于与其这样还不如缩小被弹面,加强主动防御系统的研究,争取做到不容易被打中!”尾舱可以防止弹药库被击中引起殉爆,但是尾舱又要另外增加装甲,而且尾舱装甲不可能超过炮塔正前方。而T-80则把弹药放在炮塔下面,这个位置是坦克中防护最好的地方。与其防止弹药殉爆,还不如防止弹药不被击中。所以人们对T-80U的这个批评未免有失可观。更何况,M1A1的窝弹区使其正面的防护存在着重大缺陷,在与T-80U的较量中,很有可能被轻易击穿并引爆弹药。 UoSzxL  
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T-80U的防护力优于M1A1. c>3AR17+5  
N +M^e`H  
  四.火眼金睛—火控系统比较 Vim*4^[#L  
  T-80U与T-80早期型号的最大不同之处就在于T-80U装备了指挥仪式火控系统,并第一次备有热成像夜视仪,一改过去的苏制坦克夜战能力薄弱的传统弱点。T-80U上所使用的是LA45火控系统,包括先进的数字式弹道计算机、激光测距仪、横风测感器、光学瞄准镜、热像仪和自动填弹机。它使T-80U的火控系统与西方坦克站到了同一条水平线上,并具备了车长超越炮长射击的能力。LA45使T-80U的开火反应速度由T-72的10秒降至6秒,再加上自动填弹机,T-80U的持续作战能力大有提高。 |A0)-sVZ  
  M1A1沿用了M1上的火控系统,也是指挥仪式的,配备有先进的弹道计算机和其他设备,反应速率在6秒以下。最值得一提的是M1A1上的热像仪,它的最大夜视距离达到了2000米,即使在风沙条件下也可达到1300米,为美国坦克在海湾战争地面战中的出色表现立下了汗马功劳。 8BgHoQ*  
  总体看来,T-80U与M1A1的火控系统基本在同一水平上。不过,苏制观瞄设备在精度上一直不如西方,所以M1A1的火控系统要更好一些。 Yl#|+xYA5[  
                    五.神行太保—机动性能比较 p ! _\a  
T-80U与M1A1都装备了燃气轮机,相对柴油机而言是一个突破。但两者功率却有差距,M1A1上装的AGT-1500燃气轮机的功率达到了1500马力,而T-80U的燃气轮机功率只有1000马力。不过,M1A1的战斗全重达到了57吨,比T-80U(46吨)重了10吨以上,所以最大公路时速(72公里)还比不上T-80U(75公里),T-80U继承了前辈的优点,拥有世界主战坦克中最好的机动性,曾多次在防务展览会上扮演了跑车的角色 。另外,T-80U的最大公路行程达600公里,远胜于M1A1的498公里。T-80U在机动性上获得了巨大的优势。 H:jx_  
                    六.是骡子是马拉出来蹓蹓——实战表现比较. P/hV{@x  
      由于二者从来在实战中较量过,因此只好就其独立战绩作一番比较了。 @fz!]/  
  海湾战争无疑是M1A1最好的招牌,在100个小时的地面战中,M1A1一共摧毁伊拉克坦克1245辆,自身只有9辆被击伤,另有2辆被击毁。其中又以第七军团600辆M1A1HA与伊共和国卫队500辆T-72之间的对阵最为精彩。战前舆论都认为两者之间会有一场生死搏斗,然而实战中T-72面对M1A1几乎没有还手之力:T-72上的125毫米炮很难击穿M1A1的正面装甲。而M1A1发射的贫铀弹2000-3500米处即可击毁T-72.在夜战中,T-72的主动红外夜视仪的作用距离连M1A1的热像仪的一半都没有。16个小时的坦克战过后战场上到处都是被打得熊熊燃烧的T-72.尽管造成这种结果的部分原因是伊拉克买的T-72是“猴子货”且伊军坦克手技术不佳,但很明显,M1A1自身的先进性才是重要原因。 p3R: 3E6p  
  时隔12年,M1A1又回到了伊拉克。不过这次它面对的主要对手,不再是T-72,而是手持RPG火箭筒的游击队员,M1A1的地位一落千丈,只能充作移动炮台,做火力掩护用。而且人们似乎对它的损毁情况更在意。比起海湾战争,M1A1在伊拉克战争中的损失相当严重。仅从2003年3月20日向后的20天战斗里,美军就承认有15辆M1A1被毁,而实际损失肯定更多。更让美军难堪的是大部分M1A1都是被RPG-7从背后击毁的,而有时候连装有贫铀材料的正面也不能让人放心,3月27日美军声称有2辆M1A1和1辆M2被伊军用俄制“短号”导弹击毁,又有小道消息称伊反美武装利用从叙利亚购进的RPG-29火箭筒从正面击毁了几辆M1A1(看来美军称M1A1正面对破甲弹相当于1300毫米均质钢是言过其实了),但萨达姆政权被推翻后,美军开始面对游击战,M1A1的损失日加严重,仅在著名的费卢杰之战中就有6辆被击受损(据称,其中5辆居然都挤在一个游乐场里被击毁,看来M1A1的近战本领不见得高明)。而且伊反美武装也找到了比RPG更有效的反坦克武器——路边炸弹。据说曾有1辆M1A1被这玩艺炸翻,就连M1A1最能打的兄弟—M1A2SEP也曾被炸地炮塔脱落。美国官方承认至今已有80余辆M1A1因被会儿被拉回美国,实际损失远比这个数字要多。 nnol)|C{5Y  
  相比之下,T-80U的实战经验要少一些,参加的多半是低烈度的战斗。据苏联方面称,T-80曾参加过阿富汗战争,并且表现良好。可惜没有详细资料,西方国家也不予承认。 ^^C@W?.z  
  1994-1996年的第一次车臣战争是T-80系列的第一次正式战火洗礼,T-80U和T-80B都参加了战斗。在战争初期,T-80表现出强大的火力,3000米处轰击直射目标得心应手。但随着战争深入和地形的复杂,T-80的魔力消失了.T-80和T-72经常被车臣匪徒困在胡同里,大街上和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肆意打击,许多被击毁的T-80身上足足中了20余弹。在整场战争中,一共有200多辆T-80被击毁,大部分是T-80B,但T-80U的损失也不轻(如在攻打格罗兹尼的战斗中,俄军81坦克团的一个坦克营和两个摩步连,一共70余辆T-80U和BMP-2,几乎全部损失)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苏联解体后,俄军士气低落,素质下降;缺乏城市战的训练和经验;指挥不协调,补给不足;以及T-80U的顶部、侧后防护不足。但最根本的是,将T-80这样先进而昂贵的重型装备投入与轻装游击步兵的作战,本身就是极大的失误。 * c1)x  
  与M1A1成也伊拉克,败也伊拉克,有着惊人的相似的是,T-80的光荣和耻辱全寄托在车臣。在1999-2000年的第二次车臣战争中,T-80U似乎改头换面了一番,在战斗中,它不再冒冒失失的闯进村庄和城市,而是先抢占有利地形,以居高临下的炮火消灭匪徒的火力点,再在摩托化步兵和步战车的协同下,发挥火力优势,逐个地消灭匪徒,取得了很大的战果,而在整场战争中,T-80只遭受了极小的损失(俄国防部称,各式坦克一共只损失了10辆),有关的最著名的一个战例是有一辆T-80U履带炸坏,孤立无援受打击了6个小时,遭受各种单兵火箭,反坦克导弹,火炮等各种反坦克武器近百次打击(车臣叛军手里可有各种东西方器材,远比可怜的伊军精良),三名成员都活了下来。 isiehKkD  
                        ?5e]^H}  
                            七.美俄龙虎谁为雄—综合实力比较 LqA&@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相对于T-80U,M1A1除了火控系统上略占优势外,其余方面,尤其是火力和防护力这两个最重要的要素上都处于较大的劣势,另外在数量上,直到苏联解体前,经过贫铀化的M1A1也没能超过T-80U.事实上,哪怕是经过贫铀化改造,M1A1也只能比老式的T-80B略占上风,在两德统一苏军撤出时,美德技术小组曾火速在一所仓库中找到了一辆待修的T-80B坦克进行测试,结果惊人。据退役的前西德少校回忆:“在正常距离,我们的豹二(可能是A3型,与A4火力,防护相当,与M1用的都是L44120毫米滑膛炮)与M1的火炮很难穿透T-80B的前装甲,只有最新的钨合金穿甲弹药勉强能穿透,而最新的贫铀弹顺利穿透。但我们的装甲在T-80B火炮下如奶油似的,只有美国新研制的贫铀装甲勉强坚持的住。”从中可以看出M1A1HA在对付1978年水平的T-80B都可用“勉强”一词形容,对付更先进的T-80U就更别提了。总之,苏联,这个世界第一坦克大国终于把它坦克优势,不仅仅是数量,更是质量,一直保持到了自己寿终正寝,如果1989年爆发战争,苏军将以可怕的坦克优势将驻欧美军冲垮,最终通过武力恐吓遏制东欧剧变的发生,可惜的是这一切都没有发生。但正所谓没发生不代表不存在。当我们看着满眼地为美式坦克擂鼓助威的文章,再想想我在这里的对比,心里一定会觉得非常讽刺——原来被吹的神乎其神的M1A1早在诞生时就被人甩在身后了呀! K,' v{wSr  
!CO1I-yL  
W-UMX',0zS  

vonreynard 2007-11-20 14:39
我们的N多老文章哈,小柯的精华

柯巴 2007-11-21 13:10
嗯,我们的精华帖不能就这么流失,一定要补全。 6_s(Kx>j  

阿列克塞 2007-11-23 11:28
老文章啊!

柯巴 2007-11-23 16:34
老归老,可是这是我最为得意的一片军事文章。无论是在苏联主义网还是在过去的我论坛 -.Blj<2ah  
但愿以后会有更好。

阿列克塞 2007-11-24 17:33
Quote:
引用第4楼柯巴于2007-11-23 16:34发表的  : P`ou:M{8  
老归老,可是这是我最为得意的一片军事文章。无论是在苏联主义网还是在过去的我论坛 Z6rhInIY  
但愿以后会有更好。
@ zC6`  
期待你的好文章

t345577 2007-12-26 21:09
另外,T-80U的最大公路行程达600公里,远胜于M1A1的498公里。 [lg!*  
================================== o//h|fU@  
T-80U的最大公路行程是335公里吧?M1A1也没有498公里,好象是412.

柯巴 2007-12-28 19:53
数据有误,600公里是T-90的,M1A1也被高估了,抱歉。

t345577 2007-12-28 20:40
T-90挂油桶是650,不挂油桶是550。 58Ce>*~  
偶觉得行程短是燃气轮机坦克的严重不足,尤其是在不能掌握绝对制空权时。所以,偶更喜欢90。事实上也是90及其改进型一直在缓慢装备,80有好多改进,包括UM、UM1、UM2、黑鹰,性能都不错,但都没装备。

t345577 2007-12-28 20:45
楼主能介绍一下俄罗斯贫铀破甲蛋吗? ZRG Cy5Rk  
偶觉得贫铀破甲蛋破甲效果类似于穿,破850的,对M1A2差不多了。

vonreynard 2007-12-28 20:49
T-95据说是T-90的改进型,觉得苏联后期几个坦克体系比较混乱,车厂和乌厂的两大体系貌似是在浪费国家资源,把苏联后勤补给部门弄得叫苦连天

拉夫连季 2007-12-28 22:10
苏联卖猴型装备害人又害己

红军战神 2007-12-29 09:46
T-95样车好象到明年才造好,09年才开始小规模批量生产.135滑膛炮和无人炮塔.

柯巴 2007-12-29 12:09
介绍下苏联的贫铀弹,苏联开发贫铀穿甲弹的历史并不比美国晚,甚至还早些,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时候,苏联开发了第一种贫铀穿甲弹BM29,可在2000米处击穿500毫米厚的装甲,1984年,苏联为T-80和T-64B开发了著名的BM32穿甲弹,这种穿甲弹的威力是80年代时最大的。1000处可击穿660毫米厚的均制钢板,2000米处则为560毫米。在80年代后期,苏联还开发了两种穿甲弹,一种是BM39,威力是600毫米/2000米;另一种是BM48,威力为650毫米/2000米。前者服役年代不详,可能在1986/87,后者是1989年。这两种贫铀弹均可在中远距离击穿当时美军最新的贫油装甲,但估计只有T-80U才有装备。 =3 .dgtH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长期致力于苏制穿甲弹的改进,新弹不多。但为了应对美国M1A2和德国豹2A6的巨大威胁,俄罗斯于2002开发了BM50贫铀弹,可在2000米处击穿850毫米的垂直钢板。威力已经追上美制M829A3和德制L55发射的DM53。 -;7 xUNQ  
苏制破甲弹有使用贫铀罩杯的,如3vBK17。据西德的测试,这种采用了贫铀罩杯的破甲弹,虽然纸面性能只能击穿520毫米厚的装甲,但是却击穿了豹2A3的正面,而按照西方的数据,豹2正面对破甲弹的防护力相当于700毫米厚的钢板。所以苏制贫铀破甲弹的威力是不容小觑的。但个人觉得面对重型装甲时,还是穿甲弹更好。

vonreynard 2007-12-29 18:33
感觉有生物武器的污染效应

柯巴 2008-01-01 21:12
算是附带杀伤?  E.h  
不过还好,苏联坦克穿甲弹是贫铀和钨合金平分天下,步战车不用贫铀。而美军不仅仅是m1坦克,就连m2\a10的机关炮,甚至老m60都用上了贫铀弹。这恐怕是核武的污染效应了。

t345577 2008-01-20 11:27
但个人觉得面对重型装甲时,还是穿甲弹更好。 } Bf@69  
================================= UZI:st   
我也觉得,但破也有好处,坦克第一发炮弹一般是破,为了考虑对付多种目标。 #4JMb#q0E  
但是,如果爆发大规模战争,贫铀很难大量生产,这个比较麻烦,所以,对于导弹,最好还是攻顶,炮弹没办法。 [UA*We 1  
03年出的贫铀破是破850的。

柯巴 2008-01-22 14:54
那种大威力破甲的型号是什么? 9j:]<?D,A  
如果可以识别敌军目标是装备了复合装甲的第三代主战坦克的话,第一发还是用穿甲弹的好,因为破甲弹对入射角度,爆破效应和密度变化都十分敏感,此外破甲弹的弹道没有穿甲弹的平直,对重装甲目标的效果没保证,命中率也不如穿甲弹。所以,破甲弹主要是用来对付老式坦克、装甲车辆、工事之类的目标,只有在对对方主战坦克有足够信心时才能使用破甲弹。

t345577 2008-02-17 20:36
那种大威力破甲的型号是什么? m$p}cok#+S  
如果可以识别敌军目标是装备了复合装甲的第三代主战坦克的话,第一发还是用穿甲弹的好,因为破甲弹对入射角度,爆破效应和密度变化都十分敏感,此外破甲弹的弹道没有穿甲弹的平直,对重装甲目标的效果没保证,命中率也不如穿甲弹。所以,破甲弹主要是用来对付老式坦克、装甲车辆、工事之类的目标,只有在对对方主战坦克有足够信心时才能使用破甲弹。 rLsY_7!  
==================================== 5vyg-'  
好象是3bk31m,或者29m,记不得了,03年的。 ,c&u\W=p  
第一发就是因为不知道先碰到的是坦克、装甲车、工事还是步兵什么的。如果先装进一发穿甲弹,然后碰到了步兵,就比较麻烦。

卡达尔 2008-11-19 15:51
T80-UM1和T80UM2是真正的王牌武器,

robert_li 2009-01-04 23:06
俄国坦克被西方别有用心的贬低,实在是可恨

fox5310 2009-06-10 10:28
楼主部分研究还欠妥。有些地方我想指出一下,以便大家更客观地讨论。 ',r` )9o  
:}e<   
首先是机动性:战车首先作为一台机动车辆,其机动方式取决于传动系,由于在自动变速器上的失败和发动机的落后,俄系战车尚未达到西方二代甚至二战德国的水准,当时虎式都能的原位转向现在俄系还是做不了. O2Qmz=%  
    三代战车必须具备梅里特式传动系统---双流液力无级变矩带机械联结变速器.(1)双流--发动机输出到两条履带的能量全部得到利用,而单流在转向时内侧白白损失能量,双流就是把多余的那部分补偿到外侧去,原理同差速器一样,在挂空档时可以使两侧输出正好相反,实现原地转向.表现在机动性上,双流能在高速行驶中转向,保持转向时车体速度不下降,转向较快,半径较小进而可以降到零,原地转向的作用不可小看,一是保持视场和火炮的基座改变最小,对攻击和防护(将车首转向威胁最大方向)都非常有利,二是不离开路面原地掉头,可有效利用狭窄地带和避免进入陌生区域发生意外事故,这对铁道运输和平时车辆调度也很有意义,三是整个车队可以全体同时掉头而不发生碰撞.单流传动的两条履带除非倒档速度和前进挡相同才能进行原地转向(对俄系变速箱这几乎不可能)(2)液力无级变矩--可以无级变矩包括反转,通过改变叶片的角度就可以了,比干式(机械定轴式或行星齿轮)变矩,操纵起来异常轻便和随心所欲,零部件之间冲击小,寿命长,运转可靠,在战场上可以灵活机动以及用不规则机动来规避对方的射击,换档迅速,定轴式变矩只有靠人工调节油门和经验来逐级换档,冲击大,行星齿轮式虽然能硬换档,对整个车体的冲击也不小.不管是人还是车体部件都容易疲劳.(3)机械联结--液力变矩传动效率低,但通过缩短液力变矩的时间,变换结束后将变矩器闭锁,就象传统定轴式传动一样高效传递能量了.纯串联行星齿轮除了唯一一个直传档,由于必然发生中间有空转的情形,所以不得不白白消耗能量.传动效率不高. MJ JC6:  
   苏联的T系坦克是以两侧串联行星齿轮为主的单流机械传动方式,只是便宜了行星齿轮制造企业. wH ,PA:  
   这跟汽车工业一样,自动变速箱,虽然现在只有美欧日极少数发达国家才能搞得好的,但苏联和其他国家也不是无缘置喙的. 4Hz3 KKu  
机动性表现在加速性,高速性,灵活性上.坦克射击前都要用激光测距,现代西方坦克都装有激光告警装置,对西方坦克最坏的情况就是停止时让俄系坦克偷袭,从停止加速到32公里/小时,这在战场上意味着被瞄准后紧急开出半个车身距离,这一过程所需要的时间,西方坦克通常为5.5-7.2秒,快于俄系每分钟最高8发的作战用时,同样的加速过程,俄系需要12秒以上,足够被西方每分钟12发的速度射击两次了.俄系标称的最高速度意义不大,通常是7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西方是自动变速,通常4个前进挡和2个倒挡.全速前进对西方不成问题,因为西方的发动机比俄系的要精良坚固耐用,大修前寿命远高过只有几百小时的俄系,俄系平常训练都难以保障,模拟训练更比不上电子技术发达的西方.西方坦克倒档速度高达40公里以上,跟俄系坦克的最大越野速度相持不下,俄系通常只有5公里/小时的唯一和最低的倒档速度.这种差距表现在战场上,就是以车体防护最好的车首正面朝向敌方退到安全地方再转向高速行驶或者与敌方保持一个对自己有利的安全的距离,面对三代战车,俄系是既追不上又逃不掉的.在灵活性上,三代战车凭借梅里特式变速系统,自动变速,随心所欲,俄系在转向和变速上还是比较落后的.

fox5310 2009-06-10 10:42
第二是火力比较 k+9F;p7  
6TW<,SM  
火力:要精确射击,一是感知目标,二是锁定跟踪,三是射击精度尤其是首发精度.归根结底看看世界上最好的光学仪器,最好的计算机,最好的精密机床在哪些国家就知道了. h-96 2(LG  
有几个问题需要指出: z\m$>C|  
_<(xjWp 8  
(1)三代战车所必须具备的实时校炮镜,美国研究异常深入。 6\.g,>   
.坦克炮从线膛转变为滑膛,过去靠炮弹高速自旋稳定的方式改为靠尾翼/尾管稳定的方式,稳定的难度增加了,而且,西方预见到,随着坦克炮威力和机动性不断上升,未来的坦克将在更远的距离,更多变的环境下,更短的时间内抢先开火,坦克炮的射击精度尤其是首发命中率成为最关键的核心. G`!,>n 3  
影响射击精度的因素,不外乎车体的倾斜,摇晃,偏转,横风,气温气压,火炮的与瞄准的偏差,弹药的瑕疵,炮管的受热变形,炮管的弯曲变形等等. peVY2\1>R  
美国人花了20多年的时间专门研究和解决120MM滑膛炮的精度问题,最重要的结论就是,炮管的变形弯曲影响最大,必须在炮口安装校炮镜,通过对光束的反射偏转来实时监控炮管的弯曲,借助高性能火控计算机,取得极高的首发命中率.对于主站坦克来说首发命中往往是一记制敌。 v WXo#  
I6^y` 2X  
因此,精密的实时校炮镜就是三代战车的标志,日本90式可以在高速行进间击中3000米处汽油桶大小的目标,美国M1族可以在时速40公里的高速越野情况下对2200米的动静目标取得95%的首发命中率,法国勒克莱尔可以在速度更快一点条件下作战.更不要说多年排行第一德国的豹2族坦克.英国的挑战者2,以色列的梅卡瓦4,机动性稍逊,之所以还能在世界坦克排行榜中位居前列,绝对离不开校炮镜. ';3>rv_  
  与此对照鲜明的是,俄系坦克做不到这一点.T72只能在时速10公里的条件下对同样时速10公里的目标,在1800-2000米的距离命中率为75%,试想还有什么坦克会以10公里的时速机动?猪都比这跑得快!俄系坦克基本上还是靠停车来射击.这水平,连二代都算不上,只能算准二代,因此俄系坦克是谈不上什么高首发命中率的,即便现在很多俄系改良坦克安装了什么西方稳像光学仪,什么被动红外夜视仪,再怎么先进的火控计算机,只要没有在炮口安装实时校炮镜,通通没有资格成为三代坦克. uOv <*Jld*  
  为什么除了几个发达国家以外其他国家都自己搞不好实时校炮镜?除了精密和使用环境影响的问题,最关键的是,火炮开火时,炮管变形产生冲击波,并随着炮弹加速前进而共振放大,使校炮镜受到损坏甚至脱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自然装不了校炮镜.能够检测和分析这种冲击波需要的先进设备地球上没有几个国家能制造得出来. ZWCsrV*;  
epsRv&LfC  
所以苏联还需加油啊。 y~+LzDV  
PaaMh[OmG  
2)自动装弹机,美国面面俱到 }k VC ]+  
     许多人老是拿美国德国英国坦克没有自动装弹机而俄系全部是自动装弹来说事.先说安装自动装弹机的必要性:那就是炮弹要重得不适合体力搬运或者空间狭小容不下装填手(例如西方轻型战车).坦克设计的起点之一,重量和尺寸,取决于铁道运输限制(以及履带的面积和转向比),美欧都是1.4米标准轨,一节平板车载重65吨,俄铁路是1.52米宽轨,一节平板车载重80吨,由于宽度限制相差无几,于是形成西方65吨俄系坦克40吨的两种局面.西方坦克设计的另一个原则是适合95%男性公民的身高,俄系坦克为了重量和空间指标顾此失彼被迫使用1米6左右的成员.这就造成俄系坦克提早使用自动装弹机. *|y'%y  
    60年代西方的坦克就有自动装弹机了. D,cD]tB2  
    先是瑞典的STR103坦克,然后是德国的MBT70,西方的坦克装弹机有几个技术性原则,一是装填速度,二是高速越野装填,三是弹药隔仓化,四是任意角度装填,五是完成装填-退弹(分装弹很成问题)-补充全部任务,六是故障人工冗余,性能不下降太多.因为没有做好这六点,俄系样样都不行.虽然日本法国都装有,但第四第五和第六点都没有很好解决.只有美国的装弹机面面俱到. v@{y}  
    美国的自动装弹机,可以在M1族坦克上直接安装,并且完全保留装填手以及再增加一名乘员的成为五人坦克的能力.将安全门缩小,安全性更高,装弹机容量34发,世界第一,俄系为22-28发,法国22发,日本22(也有资料说16发),英国20发,装填速度12发/分,跟法国勒克莱尔和日本90式一样,装填角度负3度到正10度,法国和日本的正常情况下仍然跟俄国一样属于定角装填,法国为负1.5度,日本为0度,俄系为3度.同样的隔仓化弹仓,美的弹药是弹底在前,弹头向后,是最安全的,法国是相反,如果美国采用法国的方式,装填速度还要大幅度提升.美国M1族没有安装自动装弹机,是因为比以前少了6发炮弹(足够消灭相当于一个坦克排的3-4个目标). Xex7Lr&  
    俄制125MM坦克炮自动装弹机,所用的分装炮弹,最大总重量不过33公斤,相比俄未采用人工的100MM坦克炮,定装炮弹,重量就有30公斤,根本没有什么差别.西方把自动装弹机推迟到140MM坦克炮,美国的BLOCKIII坦克,32发(16+16)自动装弹机,英国的16发自动装弹机,西德的豹3的自动装弹机,都不是纸上方案. ^aB;Oo  
    对比前述六个标准,第一是射速,俄制自动装弹机的发射速度理论上最快为8发/分,实际上是4发/分,西方是12发/分.第二是高速越野装填,俄制坦克越野速度算不上高速,加上要定角装填,实际上不利于高速越野,也就免谈达标,法国日本的装弹机本来就是设计了高速越野装填能力的.第三是弹药隔仓化,俄再次失败,第四任意角度装填,继续失败,第五全般作业,125MM分装弹的装填-退弹-补充要比西方120MM定装弹困难得多,美国的比装填的还快,达15发/分,加上美国坦克有专门的机械化弹药补充车,将弹药直接输送到装填手的窗口上,第六,人工冗余,俄制自动装弹机会下降到一分钟1到2发,这在战时根本就是送死.西方水平差别很大,但由于车内空间比俄大,都比俄制的要好。

fox5310 2009-06-10 10:48
第三是说说防护。 E{Wn&?i>A  
防护:机动性加弹药隔舱化和全向复合装甲 !f/ K:CK|  
  先要不被打中:通过机动来达成,关键是加速性,这又取决于变速箱.三代西方坦克,能够在5.5-7.2秒内将坦克从静止加速到32公里/小时,相当于在对方从瞄准到发射一发炮弹飞抵自己的原位的时间内,把坦克移开半个车身的距离.俄系坦克由于传动系统远远落后西方,以T72为例,竟然要12.6秒,这还是理论上的数字,具体要靠驾驶员的经验逐级换档来实现,不象西方的自动变速箱那样快速.俄系战车目前还是过不了12秒大关. 2U[/"JL  
二代战车交战必须保持直线匀速行驶或者是短停,面对摆脱驾驶限制的三代战车,几乎是被动挨打的下场.即使是二代战车,西方坦克也是装备了自动变速箱,对阵俄系坦克也有很大的优势,前面提到的T72以10公里时速对10公里时速的1800-2000米目标,命中率为75%,而M60以24公里的时速对1500米的动静目标命中率也为75%,M60从静止加速到32公里/小时的时间是15秒,T72的实际射击速度也是每分钟4发,时间正好15秒,M60加速是足够的.面对比M60速度更快的日本74式,西德豹1式和法国AMX30式等等,俄系坦克更占不了什么便宜.冷战的大部分时间,西方的坦克数量远远少于苏联,但是担心的应该是苏联,如果跟西方开战,我们很大部分的坦克是属于"光荣奉献"的炮灰性质. vFe=AY<Rt|  
   另外一个就是倒车速度,西方的三代坦克倒车速度都在40公里/小时以上,四个前进档两个倒档,其实完全可以有四个倒档,但是高速倒档太危险所以才刻意取消,这意味着坦克将以防护最好的正前方朝向危险方向高速脱离或与敌方保持一个有利的距离.俄制坦克越野速度最大35公里/小时,虽然也有号称45公里/小时的,以俄制发动机天生的软骨病,持续输出最高功率不单困难,加之坦克火控的低能(因为是二代坦克)也使高速越野不能发挥战斗力,所以俄制坦克通常越野速度为20公里/小时,以便随时将速度减到10公里/小时以内,乃至停止下来才能发挥火力.俄制坦克的倒档为一个,速度最低,5公里/小时,要学西方的撤退是不可能的,总之是绝对没有逃命的机会. < 9]"p2  
其次是打中不被击毁:西方三代几乎都是全向复合装甲,再加上弹药隔仓化的设计,构成了三代战车的基本防护. QT%`=b  
DghyE`  
  俄系的125MM坦克炮由于自动装弹机安装在炮塔下,是不可能做到隔舱化的. lf( +]k30  
关于所谓的激光压制问题:法国SFIM公司在80年代推向国际市场的VS580系列坦克光学镜就有防激光的功能,第三世界都可以通过直接采购获得,可想而知99式的"激光压制功能"到底能对付谁? &` m.]RV  
   回顾西方对坦克激光测距仪的研究,已经发展了3代,第一代是红宝石激光,第二代是ND:YAG激光,即掺铵钇铝石榴石激光,第三代是二氧化炭激光.第三代是将过去对人眼有害的1.06微米激光改为对人眼无害的1.54微米激光. &u:U"j  
   美国采用第三代,是害怕第二代激光发射器照射到对方坦克上时,反射回来的激光对自己不利,换句话说,连反射的能量都过剩了,拿来压制对方的光学仪器和人员是绰绰有余,俄系是达不到这种水平的. `:iMGq ZN  
   坦克激光的发射频率,西方快的是每秒10次,慢的每秒2次,并非连续照射,这比自动步枪的大约每分钟600-700发的速度慢了很多,实际上跟常规武器射击的方式一样,以俄系的光学稳定水平和精度,能够在三代战车3000米的有效射程外把激光精确射准在高速运动中特定部位,难度和火炮射击相去无几. (f&V 7n  
   所谓炮射导弹的问题,把2吨的炮管拿来发射导弹,跟一二十公斤普通的导弹发射管又有什么区别?后者还可以不受坦克炮口径的限制,设计更大的直径,众所周知,导弹破甲战斗部的威力与直径成正比.现代西方坦克都采用复合/间隔装甲,俄制炮射导弹又受口径限制,先天威力不足,基本上是个摆设.最根本的还是作为坦克炮的看家本领的射击精度太烂,射程太近,只好用炮射导弹来赌运气.俄制坦克的光学镜最大观测距离就是5公里,西方坦克的倒车速度比俄制越野速度快,越野时俄系的稳定系统是不可与西方相比的,因为三代战车上有激光报警装置,对于需要持续提供激光照射的炮射导弹去完成使命,存在相当的难度,甚至成为提前自我暴露的自杀信号. oO tjG3B({  
   附加装甲只能说明设计的失败,西方基本都是口袋式的,节约结构重量,保持重心平衡和机动性不减. &E]) sJ0  
   反坦克导弹拦截装置,反坦克导弹用的是破甲战斗部,对于装备全向复合装甲的三代战车,威胁不大,俄 j0L%jz  
系坦克只有正面和前弧有复合装甲,其他部位连RPG火箭筒都防不了,离开这个东西自然就活不下去. fQ9af)d  
16Qu{K  
综上所述,苏制坦克的缺点在于既不高速也不灵活导致战场机动性低下,缺乏实时校炮镜的火炮精度差,射速慢,没有弹药隔舱化,达不到全向复合装甲水平,仍旧维持着落后的二代作战方式.

fox5310 2009-06-10 10:51
我想把这些单独整理下重新出贴,请大家踊跃讨论,找到自身的不足,为苏联的坦克发展做贡献。 Aa9l-:R  
`lY-/Ty  
在这里还补充一下: |KJGM1]G  
W>' DQB  
战车的世代划分,最核心的标准是看其作战模式,机动-火力-防护这三大方面只不过是作战模式的单面具体化. C/!P&`<6  
    第一代,相当于机动的火炮,以短停射击为手段,近距离内也可不停车开火. ]4t1dVD  
    第二代,火炮双向稳定,可以在沿直线匀速行驶时射击运静目标,不再需要短停. (h wzA *(c  
    第三代,俗称三向稳定或全向稳定,火炮射击摆脱了车体必须沿直线匀速行驶的限制,消除来自车体变速和转向的干扰,目标一旦被确定,其他一切交给火控计算机. @>z.chM;  
L[zTT\a  
所以评价现代坦克性能就得从机动-火力-防护这三大方面进行比较。

huxiaohan 2009-07-18 20:03
好文章!我一向就认为T-80U很牛,但没想到这么牛.

网际飞龙 2009-10-14 09:34
我个人认为“fox5310”讲的比较好。另外个人再补充一点:因为使用转盘式装弹机,苏式坦克的炮弹比西方的短,在“同等技术条件”下发射药装填量要少,威力也要小一些。

dmkgb 2009-10-14 22:42
現在是T-90了。不管美國人怎麼吠,如果當時大戰,蘇聯的鋼鐵洪流早把歐洲淹沒了!


查看完整版本: [-- [原创]美苏龙虎斗之T-80U与M1A1孰优孰劣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6.3.2 Code © 2003-08 PHPWind
Time 0.014634 second(s),query:4 Gzip dis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