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原创:关于在柏林战役中第一防御地带的战斗的一些看法 --]

☆Warsaw Pact BBS☆ 华约军事论坛 -> 精华内容 -> 原创:关于在柏林战役中第一防御地带的战斗的一些看法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柯巴 2007-11-20 12:48
关于在柏林战役中第一防御地带的战斗的一些看法 <Q8bn?Z  
    熟知解放柏林的过程的军迷朋友都会对4月16日晨的进攻开始阶段熟记在心。其堪称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炮火准备,在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正面,红军集中了万门以上的身管火炮、喀秋莎和迫击炮,在短短半个小时里向德军倾泻了123.6万发、2450车皮的炮弹,将德军的“第一道防线”轰的稀烂。随后又是140部大功率探照灯的齐射,将德军照得头晕眼花,红军坦克和步兵一致冲击,突破了德军阵地。 bhgh ]{  
    这个说法选自于《朱可夫元帅回忆录》和正统说法,长期以来一直被人所接受,但是近几年,随着所谓的“思想解放”,关于第一道“防线”上的战斗又有了新的说法。其意大致可分为两点:1.德军在苏军的炮火掩护下并未遭受多大伤亡,德军总指挥海因希姆提前判断出了苏军的进攻,命令部队撤出了第一道防线,只留了部分警戒部队;2.苏军的探照灯战术相当失败,炮击扬起的烟尘产生了强烈的反光,不但没使德军花眼,反而令苏军自己看不清目标,苏军在德军凶猛的火力下伤亡枕籍。再加上苏军在泽洛夫高地上的公认的惨重损失,几乎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苏军打得太滥了,还不如末路的德军。朱可夫的威名也因此大损。 8(+X0}  
    可惜的是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vdo[qk\C  
    这种说法的来源于西方,国内引证的来源至今不明,但是最近我在书店里看到了美国作家瑞恩的小说《最后一役》,当中的写法与以上的观点惊人的一致,我不禁怀疑这是不是一个极大的骗局,国内有人把西方的小说当了真,以次来诋毁苏军的战功。 n^A=ar.  
    为了证明我的看法,我们先来找找证据。 Z  uE 0'9  
    首先,德军的“第一道防线”是怎么回事?在俄罗斯的纪实文学《攻克柏林》中是这样论述德军的防御体系的:奥德河—尼斯河防御地区......正面宽400公里,纵深20-40公里......该防御地区构筑了梯次配置的三道防御地带......主要防御地带,也就是第一道防御地带,是沿沃林湖东岸和奥德河、尼斯河西岸一线构筑的,纵深5到10公里,由2到3道阵地,每一道阵地有1道2到绵亘的战壕组成,前沿有许多雷场、铁丝网以及其他障碍物。在主要防御地带上的布雷密度达到了2000颗/公里。第2道防御地带距主要防御地带前沿10道20公里,纵深1道5公里,由1道3战壕和大量支撑点组成。泽洛夫城和工事最坚固的泽洛夫高地组成了第2道防御地带的最强抵抗枢纽...... Cz(PjS  
    从以上描述可见,在严谨的论述中,根本没有我们常识中的“防线”概念,德军防御布置严密而科学,防御规模由防御地区、防御地带、阵地和堑壕依次递减。如果搞不清这些概念那么搞错德军的后撤幅度是很有可能的。 :@p`E}1r{  
    按照德军一般战术条令,在敌军(尤其是苏军,德军很害怕苏联炮啊)进行炮火准备时,要向后撤1道2公里,以躲避敌军炮火,可是我们发现,第一道防御地带纵深有10公里之多,而苏军的炮火覆盖范围是8公里,局部12公里(这是公认的),整个第一防御地带都在炮火覆盖下,德军后撤与不后撤无异! \2LCpN  
    那么德军会不会撤出了整个第一道防御地带呢?按希特勒的观念,主动放弃一道战壕都是可耻的,别提要放弃整个纵深10公里的防御地带了,如果海因希姆真敢这么做,不要等朱可夫来,希特勒就会把海因希姆给枪毙。那么海因希姆可能只按照战术条令放弃1到2公里的阵地,顶多放弃第一道阵地,甚至可能只放弃了第一道堑壕。 Eod2vr =Q  
    从苏军战果来看,也是这样的,据苏军记载,德军第9集团军的9个师在16、17日两天的战斗中损失了80%的兵力和全部重装备。17日的战斗是在泽洛夫高地进行的,而德军宣称,他们在泽洛夫高地一共只损失了12000人,那么绝大多数的损失只能来自于第一道防御地带的战斗(前提是德军宣称的损失是真的,如果有人愿意把12000人的损失数字提高几倍来反驳我的话,我不介意)。 a@X'oV`(2b  
    那么如何看待苏军探照灯战术呢? LRmO6>y  
    有人考证出所谓苏军探照灯战术失败是美国人冷战时杜撰的,我很相信这一点,但为了保证论证的客观性,我姑且算不是杜撰的,而是从说法本身来反驳。 I4)vJ0  
    让我们好好想一想,烟雾的密度是不可能一成不变的,即此处烟雾的浓度和彼处是不可能一样的,因为烟雾是不停漂移的,而且还要考虑到风向的影响,同样的道理,一处的烟雾在不同的时间里的密度也是变化的。因此,即使苏军探照灯在德军的烟幕上产生了反射,那么德军看到的也只会是时大时小,如鬼魅般漂移的影子。不可能还“数百挺MG-42外加猛烈的炮火在15分钟内将苏军第一梯队消灭殆尽”,因为德军根本看不清!另外,多浓的烟雾才能使1000亿度的光芒射不穿,这个问题本身就说不清,何况苏军再猛烈的炮火也只*半个小时,能产生多大的烟雾呢? -Wig k['v  
    总之,苏军在第一道防御地带上与德军进行了相当猛烈的战斗,并顺利消灭了敌人,苏军资料表明,德军在第一道防御地带仅被苏军炮火准备就消灭了30%-70%,而且苏军16日当天就突破了这一主要防御带,各个集团军都抓了300-1000名不等的俘虏。朱可夫元帅在回忆录里还摘录了德军56坦克军军长维德林少将的回忆,供反面作证:4月16日,在进攻的最初几个钟头里,俄国人就突破了步兵101军右翼的“柏林”师地段,从而造成了对坦克56军左翼的威胁。下半天,俄国坦克又突破了属于党卫军坦克第11军编成内的步兵303师的地段,形成了从侧翼突击“明谢贝格”师各部的威胁。同时,俄国人还从正面对我这个军的地段施加了强大的压力。4月16日夜间,我这个军的部队在遭受了重大伤亡后,被迫撤到泽洛夫以东高地。 TX 87\W.  
    谁对谁错一目了然。 $M><K  
    这里还要提到一个人:崔可夫。他在回忆录里谈到了这一情况时,与西方的口吻极度吻合,可能西方学者就是捕风捉影地引用了他的说法,从而得出了我提到的2点可笑结论。但要注意的是,参加柏林战役的苏军将领何以百计,怎么就他一人这么说?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的回忆录里都没提到这个情况,而且崔可夫直接把责任推到朱可夫身上。别忘了,赫鲁晓夫时期这两人可是政治上的对头,这个矛盾不可能不反映到他们的回忆录里,朱可夫在自己的回忆录里就批判了崔可夫2月在行进间占领柏林的荒谬设想(战后崔可夫还对此耿耿于怀,经常再苏军学术刊物上说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柏林战役是朱可夫元帅军事才能的集中体现,崔可夫要搬倒朱可夫,不可能不在这事上下功夫。当然,可以说我这是在主观臆断,但退一步讲,就算崔可夫说的是真的,那么我们看看柏林战役开始时的地图,,我们会发现崔可夫的近卫8集团军并不是在主攻方向上,而是出于南翼,真正处于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进攻正面中间的是47、第3、5突击集团军(泽洛夫正好也偏南,挡在了崔可夫正面,算老崔倒霉),所以即使他说的是真的,也只是近卫第8集团军的地段上的情况,而不是整个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情况。 <6`,)(dj  
    一句话,苏联红军和朱可夫元帅在柏林战役中的表现不容抹煞!西方人之所以千方百计地诬蔑这次战斗,说白了是出于对苏军大纵深作战的畏惧,因为苏军大纵深作战时是非常重视炮火准备的,苏军在卫国战争中的杀敌纪录,70%来自于炮火,如何不让北约士兵畏惧呢?那就胡说八道吧,这次这个杜撰与所谓的“弗洛伊德桥”德军黑豹击毁斯大林3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o]FQ)WRB  

红军战神 2007-11-20 15:33
苏军16日中午开始啃泽洛夫高地,炮火准备都在凌晨,而上午实际上是在前移炮兵阵地。 1_f(;WOg  
"*<9)vQ6|  
在进攻作战中,122榴弹炮和76加农炮这些典型的师属火炮一班采取4-5公里的配置纵深保证8公里的压制纵深,包括射程相当的152榴弹炮。实现12公里压制纵深只能是152加榴炮或122加农炮之类。

柯巴 2007-11-21 13:16
不过苏军能用来在炮火准备中对德军产生巨大杀伤的只能是152、122加榴炮和喀秋莎了,不管怎么说,德军都不可能通过后撤躲过苏军的炮火。

阿列克塞 2007-11-22 14:22
骗骗新欢猎奇的外行还行,相骗我们?

柯巴 2007-11-23 16:31
另外院长同志的说法也有欠妥的地方,并不是所有的苏军部队都在16日夜间就突破了第一道防御地带。我曾经在一篇介绍苏军空中对地支援的文章里看到过苏军轰炸机支援第五近卫集团军突破柏林第一防御地带第二道阵地的战例,时间是在16日中午。

红军战神 2007-12-20 20:16
第五近卫集团军是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的。 ( hp 52Vse  
g Q6_]~4  
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并没有登陆场,是先强渡尼斯河,再涉渡施普雷河。

柯巴 2007-12-21 18:46
我记错了,是第5突击集团军

robert_li 2009-01-23 20:26
西方一直都在极力贬低苏军的战功

bsdghdpssss 2009-01-28 13:23
  

利剑斩群妖 2009-01-28 13:33
柏林战役-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的中央突破 { {6D4M|s  
[attachment=14059]

huxiaohan 2009-04-04 11:05
楼主说得对,在西方人自己写得<<第三帝国的兴亡>>中,曾提到"海因希姆向希特勒保证,他将坚守奥得河,'直到美国人踢到我们的屁股为止'."按这个说法,海因希姆放弃第一防御地带就是自食其言,除非他有足够的后备队进行全线反突击,而我们都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查看完整版本: [-- 原创:关于在柏林战役中第一防御地带的战斗的一些看法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6.3.2 Code © 2003-08 PHPWind
Time 0.007712 second(s),query:4 Gzip dis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