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在苏联废墟上的艰难“求索”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风卷萨彦岭
十月革命勋章 第一枚各族人民友谊勋章
级别: 特级国家三等参事


精华: 0
发帖: 986
爱心: 440 点
金钱: 10396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蒙古人民共和国
在线时间:48(小时)
注册时间:2008-07-22
最后登录:2013-12-10

 在苏联废墟上的艰难“求索”

0
       1991年12月25日19时38分,克林姆林宫的苏联国旗在莫斯科红场的苍茫暮色中凄然落地,饱经磨难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最终寿终正寝,国亡政息了。 CJBf5I3  
 5&&4-  
   苏联时期的高度集权国家管理体制使得民族的矛盾及民族主义得到有效的压制。但随着苏联的四分五裂,各地的民族主义独立运动越发不可收拾。由于资料有限。不能一一列举。以下内容按国家顺序,分别加以说明。 _\ToA9m  
O?JJE8~']  
,50  
V&M*,#(?  
一、俄罗斯联邦 $*fJKR_N  
&9p!J(C  
   俄罗斯联邦国土面积为1707.5万平方公里。苏联解体前,它的全称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是苏联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现由88个联邦主体组成(21个共和国、7个边疆区、48个州、2个联邦直辖市、1个自治州、1个自治专区,8个民族自治区)。2000年5月13日普京以第849号总统令将俄联邦89个联邦主体划分为七个联邦区,使联邦中央与联邦主体之间增加了一个管理监督机构。 _rT\?//B  
/o9T [ ^\  
   苏联巨变之后的俄罗斯民族问题也很快暴露出来,俄罗斯版图内“争主权”、“闹独立”的民族分裂主义运动,越发的汹涌澎湃。苏联解体初期到1993年12月俄罗斯联邦通过现行宪法这段时间,为俄罗斯联邦各联邦主体分立活动的鼎盛时期。该时期的分立活动主要表现有以鞑靼斯坦共和国和车臣共和国为代表的民族分离主义(受鞑靼和车臣-印古什的影响,科米、巴什托尔斯坦、楚瓦什等自治共和国曾先后宣布“独立”,其他自治共和国则发表主权宣言或国家法律地位宣言)和以“乌拉尔共和国”为代表的地方分立主义(“乌拉尔共和国”是当时正式建立的惟一的一个共和国。而同期虽未正式建立,但要求建立或酝酿建立的还有“远东共和国”、“滨海共和国”、“西伯利亚共和国”、“叶尼塞共和国”等)。 ~&i4FuK  
.$qa?$@  
   Ⅰ.车臣共和国(Chechenia) 首府:格罗兹尼(Groznyy) 面积:15 000km2 总统:拉赞姆·卡德罗夫 ;*<tU n^t  
|h>PUt@LL  
   车臣位于北高加索地区,分别与俄罗斯联邦的印古什、北奥塞梯、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达吉斯坦为邻,在南部高山地带还有一小段和格鲁吉亚共和国交界。 T{k P9 4  
fFjpQ~0  
   车臣民族在历史上可以说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从公元13世纪起曾先后遭到蒙古人、波斯人、土耳其人的入侵,19世纪上半叶,沙皇俄国经过40多年的高加索战争,才将车臣纳入其版图之内。 1921年1月20日,车臣与印古什加入戈尔斯克自治共和国。1922年11月30日,车臣成立民族自治州。1934年1月15日成立车臣—印古什民族自治州。1936年12月5日改为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并加入俄罗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政府认为车臣人同德国侵略者合作,遂于1944年2月,将车臣—印古什共和国的建制撤消,约38.7万车臣人被驱赶到中亚和西伯利亚地区。1957年1月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决定恢复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归俄罗斯联邦管辖。 MzJCiX^  
5ilGWkb`'X  
   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车臣境内曾不止一次爆发过反对苏联政权的活动,但都被镇压了下去。当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民族独立浪潮席卷苏联和俄罗斯大地的时候,车臣人的反叛情绪又再一次被煽动了起来,并趁机闹起了独立。 G*fo9eu5$  
&A QqI  
   1990年10月,车臣—印古什境内成立了以从事民族分裂活动为宗旨的反对派政治组织—“车臣人民代表大会”。1990年11月23日至26日,第一届车臣人民代表大会在格罗兹尼组建,该组织后更名为“车臣人民全国代表大会”。1990年11月27日车臣—印古什共和国发表主权与独立宣言,采用了一面四天前所确定的旗地为绿色,旗面下方为红—白—红横条的国旗。1991年6月,退役军人杜达耶夫当选为“车臣人民全国代表大会”的执委会主席。同年的6月8日,车臣人民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第二届会议,宣布建立独立的“车臣—印古什共和国”,但需要指出的是,此时的车臣独立是指从俄联邦独立出去,而非从苏联独立出去,当时的车臣只是希望成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1991年10月27日,杜达耶夫领导的“车臣人民全国代表大会”在其自行划定的区域内进行了总统和议会的选举,随后杜达耶夫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追求完全独立的活动加剧。1991年11月1日,杜达耶夫发表声明,宣布脱离俄罗斯,成立“车臣共和国”,并很快组建了车臣国民卫队。这时的国旗下方横条的颜色被改为白—红—白。同年11月9日,车臣共和国正式确定这面旗帜为国旗。这面车臣 “国旗”中的绿色是伊斯兰教的颜色,红色代表车臣民族在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付出的血的代价,白色则表示车臣民族的未来之路是辉煌光明的。而车臣的国徽也是同年由杜达耶夫签署命令颁布启用的,国徽主体为一只狼。 GM%+yS}(P  
z)qYW6o%  
   1992年3月31日,86个联邦主体签署《联邦条约》,但鞑靼斯坦和车臣-印古什两个共和国拒绝签署。1994年下半年,俄罗斯政局趋于相对平静,叶利钦总统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并与鞑靼、巴什托尔科斯坦等几个闹独立的共和国达成了协议,才腾出手来解决车臣问题。1994年12月11日,俄罗斯联邦国防部和内务部派遣四万多部队、一百多架飞机和数十辆坦克攻入车臣,并于1995年1月19日攻占格罗兹尼,迫使杜达耶夫退出城外。但俄军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996年5月27日,车臣反叛武装新领导人杨达尔比耶夫来到莫斯科,同俄罗斯总统和总理进行了谈判,达成了双方停止军事行动的协议。但车臣的战争实际上并没有停止。1997年1月,车臣举行总统选举,反叛武装的参谋长马斯哈多夫当选为车臣总统。此人虽属于温和派,主张同俄罗斯政府妥协,但其始终不放弃车臣独立的主张。果然,从1999年以来,车臣的独立立场日趋强硬,针对俄罗斯的恐怖活动也越来越猖獗,从而引发了第二次车臣战争。1999年8月初,车臣极端的伊斯兰分裂势力渗入邻近的达吉斯坦共和国发动武装叛乱,宣布建立独立的达吉斯坦伊斯兰共和国。俄联邦政府果断派军平叛,将这股极端分裂武装赶出了达吉斯坦。2000年1月俄政府宣布马斯哈多夫为车臣不合法的总统后,他躲藏到车臣南部山区,成为车臣非法武装的3大头目之一,组织和领导车臣非法武装与俄军对抗。3月17日,普京任命马戈多夫为俄总统驻车臣全权代表,接替曾被车臣分子扣为人质的弗拉索夫。 p,Ff, FfH  
jwDlz.sW!  
   根据形势的发展,俄罗斯总统普京提出必须加快车臣立宪进程。2002年12月11日,车臣人民代表大会举行,讨论车臣新宪法和选举法草案。次日,普京发布关于车臣全民公决的总统令。2003年3月23日,车臣就是否赞成新的共和国宪法草案、总统选举法草案、议会选举法草案举行车臣历史上第一次全民公决。全民公决通过的车臣新宪法规定,车臣是俄联邦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从法律上确定车臣作为俄联邦一个主体的地位,进而保证俄联邦主权和领土完整。2003年10月5日举行全民选举,车臣共和国行政长官艾哈迈德·卡德罗夫当选俄联邦车臣共和国总统,任期4年,这是根据新选举法选举的第一位车臣总统。2004年5月9日,车臣非法武装在格罗兹尼胜利日庆祝活动中制造恐怖爆炸事件,车臣共和国总统卡德罗夫在这次事件中被炸身亡。2005年3月8日,车臣非法武装头目马斯哈多夫在车臣北部被击毙。 / (&E  
= xO03|T;6  
    2004年6月12日,重新处于俄罗斯联邦管辖之下的车臣,更换了其使用多年的国旗国徽,而新国徽则是于同年的6月22日制定的。新的国旗是由红、白、绿的颜色及金色条纹组成的一面全新的旗帜。旗帜中的绿色象征伊斯兰教,红色象征民族传统,靠旗杆的花纹是具有民族特色的装饰图案。而新的国徽为圆形,没有了以往狼的图案(历史上的车臣地区即使用狼为其标志),取而代之的国徽内左侧为中世纪的碉堡,象征民族的历史传统;右侧为石油井架,象征丰富的矿产资源;稻穗象征农业丰收;新月象征伊斯兰教;花纹是具有民族特色的装饰图案。 }}AIpYp,P  
Fb5U@X/vE  
   需要指出的是,1997年1月23日,杨达尔比耶夫宣布为纪念焦哈尔·杜达耶夫而将车臣首府格罗兹尼改名为焦哈尔·哈拉,1998年3月25日,车臣议会批准了这一决定,但外界媒体仍沿用旧称。2000年1月16日,阿富汗塔利班当局在与车臣代表团举行会谈之后,便宣布承认车臣为主权国家,并准许车臣在喀布尔开设使馆。 `@~e<s`j  
FzT.9Vz7  
sgX!4wG&Z  
,,'jyqD  
.Pc>1#z&[  
Ⅱ.图瓦共和国(tuva) 首府:克级奥尔达(kzyl—orda)面积:170500km2 I0Pw~Jj{  
+I3jI <  
       唐努乌梁海地处外蒙古西北部,北靠萨彦岭,南抵唐努山,是位于两山之间的狭长地带,总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唐努乌梁海实际上应分为三部分:“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图瓦共和国以西直属俄罗斯的部分地区、蒙古“库苏古尔省”。但由于后两部分事实上已没有了“唐努乌梁海”的痕迹,因此,通常所指的唐努乌梁海地区实质上是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 ~s!Q0G^G  
0bg"Q4  
   图瓦共和国地处亚洲中部、东西伯利亚南部、叶尼塞河上游。其南部和东南部是蒙古人民共和国,东北部为伊尔库茨克州,西北为哈卡斯共和国,北部为布里亚特共和国,西部为阿尔泰边疆区,北部为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南北距离为420公里,东西距离630公里。主要河流有大叶尼塞河。 SS=<\q#MS  
K}~$h,n  
   图瓦共和国的行政区划为16个区、1个共和国直辖市、4个区级市、3个市镇,村苏维埃管辖的地区有94个。 rs&]46i/p  
Ps!MpdcL3  
   图瓦族人占整个图瓦共和国人口的64. 3﹪,图瓦族人祖先居住在叶尼塞河上游的唐努乌梁海,信奉喇嘛教。13世纪至16世纪中期,归蒙古帝国统治。1757年至1911年属中国。1911年12月28日,在清政府仍然存在的情况下,被某些人称为“蒙古效忠清廷,因此在清帝退位以后的效忠誓言失效因此独立”的外蒙古王公们悍然宣布了独立,并且驱逐了清廷在外蒙古的将军。地处蒙古草原边陲的图瓦也没有逃脱混乱,1912年2月,在俄国怂恿和支持下唐努旗副都统贡布多尔济宣布属下的三旗在俄国的保护下“独立”,并请求俄国出兵占领唐努乌梁海地区各要地。贡布多尔济卖国行径并没有得到属下的赞同,萨拉吉克、托锦两旗即表现出强烈反对。不过,他们反对的只是投靠俄国, 却不是什么崇高的爱国情感——各旗都听从了外蒙古哲布尊丹巴反叛集团的招抚。 >lQo _p(;  
VY0.]t  
   1915年,中华民国、俄国和外蒙古伪独立政权签订了恰克图协约,在这个协约里面,外蒙古宣布取消独立而“自治”。而当确定外蒙古自治的范围时,俄国的首席代表密勒尔竟然拒绝讨论它的北部边界—也就是拒绝承认图瓦属于自治的外蒙古。外蒙古在会后向俄国提出抗议:150年来,乌梁海人一直受扎萨克图汗部、塞音诺颜汗部4个蒙旗以及中国政府任命的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1911年蒙古宣布独立之后,乌梁海5旗(唐努、萨拉吉克、托锦、库苏古尔、达)大总管和总管们自愿归服库伦博克多汗。虽然是理直气壮义正词严,可惜奴才是不能和主子讨价还价的。俄国不客气的回复:“(图瓦)地方是否属于中国,早在蒙古宣布独立以前就有争议。中国政府亦不能证明在该地方有甚权利。至于蒙古政府,对乌梁海地方向来未有何等权利。如此权利亦不能得自恰克图协约。缘既非中国政府属地,则中国政府亦不能让与蒙古也。因此,我们不允许蒙古官员进入乌梁海地方”。1916年,此前那个投靠俄国的贡布多尔济被告发亲蒙,而后不得不逃往库伦,俄国在1916年7月,派出了哥萨克骑兵进入了图瓦。 SB_Tzp  
{PHH1dC{  
   1917年,庞大的沙皇俄国居然第一个被第一次大战拖垮。帝国中枢的解体伴随着对周边地区控制的崩溃。图瓦也陷入了红军和白军争夺的混乱中。1917年10月,属于俄国临时政府的乌梁海地方专员图尔恰尼诺夫逃跑,哥萨克部队也随之溃散。次年3月,布尔什维克政权(工农苏维埃)在图瓦的俄国移民中建立,1918年6月18日,他们与图瓦各旗代表签订了“脱离保护条约”,宣布停止俄国对图瓦的“保护”,但是到了7月,高尔察克的西伯利亚临时政府军消灭了苏维埃。俄国移民中的商人和富裕农民再次宣布图瓦处于俄国保护之下。而此时的中国政府—北洋政府虽然有诸多劣政,但对北疆却始终没有放弃。 9DxHdpOk  
Zd*$^P,|  
    俄国的自我崩溃在地缘政治上可谓对中国的天赐良机。1918年,中国政府派遣调查员严式超等率兵进入唐努乌梁海地区,我国军队得到了外蒙古政权和当地人民的热烈支持。1919年,严式超出任驻唐努乌梁海佐理专员,唐努乌梁海全境又纳入到了中国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下,此时外蒙自治也宣告取消,中华民国政府的控制领土达到了它38年历史中的最高点。到了1920年春天,苏俄红军约500人兵临萨彦岭,扬言要进攻图瓦。中国驻唐努乌梁海佐理专员严式超和苏俄政权代表举行了会晤,但双方在有关该地区主权问题上的意见对立—苏俄居然认为图瓦只能由俄蒙官员共同组织机关管理。而中国在唐努乌梁海地区的驻军很少,面对苏俄的大军压境不敢据理力争,俄国移民趁机作乱,形势十分严峻。所幸苏俄国内当时由于战事需要,陆续撤离了唐努乌梁海地区,当地局势暂时求得平静。遗憾的是几年前还能收复北疆的北洋政府,此时已经陷入内战不能自拔。1921年8月13日,仅仅在库伦的“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34天以后,苏俄西伯利亚革命委员会召集图瓦各旗代表在克木毕齐尔开会,宣布唐努乌梁海独立。同年12月12日,“唐努图瓦共和国”作为一个“人民的国家”宣布成立,但这个人民的国家只给劳动人民和人民军士兵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它的政治体制和孪生兄长“蒙古人民共和国”基本一样。这个独立国家的宪法明确宣布该国在国际关系方面处于苏维埃俄国保护下,中国政府对此政权不予承认。1925年7月22日,苏联与“唐努图瓦共和国’签订“友好条约”,双方建立正式“外交关系”,苏联宣布放弃沙皇俄国时期对图瓦的“保护”。对于一直有意统治图瓦的外蒙古当局,苏联毫不让步,1926年8月,“唐努图瓦共和国”和“蒙古人民共和国”签订了所谓友好条约,宣布双方彼此承认独立。这样,唐努图瓦消除了和外蒙合并的一切可能性,剩下的前途已经是显而易见了。1926年11月24日,唐努图瓦共和国第四届大呼拉尔宣布国家改名为“图瓦人民共和国”,追随苏俄开始了苏维埃化进程。图瓦于1926年10月开始发行邮票。1941年,苏联在未通知中国的情况下,指示“图瓦人民共和国”参加苏德战争。1944年8月17日, “图瓦人民共和国”小呼拉尔非常大会“请求”加入苏联。同年的10月11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决定接受其“请求”。但图瓦没有享受到加盟共和国的权利,在这一年的10月13日,它作为俄罗斯的一个自治省被并入苏联。1948年又改为“图瓦自治州”。1961年10月10日改名为图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1990年夏,图瓦第一次发生民族冲突,大量俄罗斯族人被迫出走。1990年12月12日,图瓦共和国发表主权宣言并宣布为主权国家。而后“自由图瓦民族运动”的领导人明确表示:他们的目标是要成立一个类似于20世纪20—40年代曾经有过的那种独立的图瓦。 2/LSB8n|  
zfIo] M`  
    图瓦在苏联解体后升格为俄罗斯联邦内的共和国,根据俄联邦1993年宪法,其正式名称为图瓦共和国。 yB b%#GW  
'cW^S7  
   1992年9月17日,图瓦的国旗与国徽被正式采用。该面旗帜的比例为1:2,旗帜上的“>—”是代表图瓦族的祖上曾居住的两条河流(叶尼塞河的分支),白色代表纯洁、白银,金黄色代表喇嘛教和黄金富有,蓝色代表勇敢。 xM*_1+<dT$  
=}^NyLE?  
   国徽上的骏马象征这个民族与马的关系密切关系,骑士向着太阳驰骋象征奔向光明幸福的生活,底部的哈达象征圣洁的礼物,也象征人民的热情好客。哈达上的文字为国名。整个国徽呈五瓣莲花形状,象征佛教信仰。 eU yF<j  
) 7/Cg  
   由于图瓦曾属于中国,且是被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掠夺走的,所以中国政府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都一直未放弃对图瓦的领土与主权要求。后在江泽民主席与叶利钦总统签署《1999年中俄全面勘分边界条约》之后,中国政府才明确放弃了对图瓦的一切要求。 Ot t6y  
Kc MzY  
   因为图瓦族信奉喇嘛教,所以他们曾于1992年邀请达赖喇嘛访问了该国。达赖喇嘛在该国访问期间把图瓦的国旗奉为“圣旗”。2002年夏,图瓦的宗教团体准备邀请达赖喇嘛再度访问该国,但最终没有得到俄罗斯联邦政府的批准。 T*z]<0E]  
2Je $SE8  
(#Y~z',I  
_pvB$&  
 0#,a#P  
二、乌克兰 A6N6e\*  
[ GLH8R  
    公元1654年乌克兰的哥萨克首领赫梅尔尼茨基与沙皇俄国签订《佩列亚斯拉夫和约》,乌克兰与俄罗斯正式合并。1922年苏联成立,乌克兰遂加入联盟(西部乌克兰于1939年加入)。1990年7月16日,乌克兰议会通过《乌克兰国家主权宣言》。1991年8月24日,乌克兰议会宣布乌克兰独立。该国的国土面积为60.37万km2,全国划分为24个州、1个自治共和国和两个直辖市。 3Vb4zZsl  
kRp]2^}\s\  
   Ⅰ.克里米亚共和国(crimea) 首府:辛菲罗波尔(Simferopolh) 面积:2.7万km2 "yn~axk7  
6>>;fy2  
      克里米亚半岛北接乌克兰,东临亚速海,西南被黑海环绕,素有“黑海钥匙”之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塞瓦斯托波尔是黑海舰队所在地,这个直辖市也位于克里米亚半岛上。克里米亚半岛自古以来就不平静,饱经历史的沧桑。克里米亚半岛曾先后被古希腊人、罗马人、哥特人占领过。13世纪时土著居民鞑靼人好不容易在此建立了克里米亚汗国,不久却又相继落入蒙古金帐汗国、奥斯曼帝国的手中,被控制了数百年。直到1783年,经过俄土战争后,才归属到沙皇俄国的版图内。俄国十月革命后,克里米亚作为自治共和国加入俄罗斯联邦。1954年5月,为纪念乌克兰的哥萨克人鲍格尔·赫梅尔尼茨基与俄罗斯结盟300周年,当时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及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做出决定,将俄罗斯联邦的克里米亚半岛作为“礼物”赠给归乌克兰,以示俄乌之间的亲密关系。 k ut=( ;  
Dyo v}y  
    在历史上,克里米亚人和乌克兰人本来长期生活在俄罗斯及苏联这个大家庭中,相互之间在政治、经济以及民族、文化等方面几乎融为一体,一直相安无事。然而,苏联的解体使俄罗斯同乌克兰分了家,而克里米亚的俄罗斯人在一夜之间便由主体民族变成了外来民族,他们在感情上很难接受这个现实。因此,在乌克兰宣布独立后,克里米亚的一部分人便掀起了“回归俄罗斯运动”。 rhJ&* 0M  
-Zt!H%U  
    1992年2月,以俄罗斯族人为主的克里米亚共和国苏维埃通过决议,废除了原宪法中关于“克里米亚是乌克兰的组成部分”的字样,决定脱离乌克兰。 _bFUr  
_gvFs %J  
    1992年5月6日克里米亚地方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宣布成立主权国家—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并宣称克里米亚“是在条约和协议的基础上划归乌克兰的”,它“也将在条约和协议的基础上与乌克兰确定关系”。实际上克里米亚是要同乌克兰平起平坐,并为最终回归俄罗斯打下基础。但由于遭到乌克兰当局的坚决反对,克里米亚地方议会被迫取消了这一宪法内容,但又通过了总统法和选举法,试图单独立国。与此同时,为将克里米亚留在乌克兰,乌克兰当局同意克里米亚享有自治共和国的地位。于是,克里米亚的局势暂时得到缓和。同年7月开始发行该国邮票,是在原先苏联邮票上加盖“克里米亚”铭记的邮票在克里米亚半岛上使用。1992年9月24日克里米亚共和国议会确定了本国的“国旗”和“国徽”。 WRh5v8Wz0  
p4' .1.@  
   乌克兰经济的不断恶化,是克里米亚的民族主义情绪重新开始抬头。1994年新年刚过,克里米亚就准备举行总统选举。对此,乌克兰当局表示强烈反对,乌克兰议会还于同年的1月16日紧急通过一项宪法修正案,其中规定“乌克兰总统有权撤消克里米亚做出的任何违反乌克兰宪法和法律的决定”。然而,克里米亚依然自行其是,于1月30日举行总统选举。选举的结果是克里米亚半岛主张回归俄罗斯的俄族人梅什科夫当选为克里米亚有史以来的第一位总统。他当选后立即声明“无论是1954年克里米亚半岛从俄罗斯划归乌克兰之前还是以后,克里米亚人民在精神上总是俄罗斯人民的一部分”。他同时决定,在1994年3月乌克兰议会选举之际,克里米亚将就本身的独立问题举行全民公决。乌克兰当局对梅什科夫的所作所为十分恼怒。因此在3月15日发布命令宣称“克里米亚举行全民公决违反宪法,如梅什科夫一意孤行,克里米亚势必出现波黑和阿不哈兹那样的局势”。但克里米亚仍在预定时间举行了全民公决。1994年5月,克里米亚议会通过了恢复1992年宪法的决议,要求乌克兰议会准许克里米亚人自己决定归属。乌克兰当局对此反应强烈,一方面下令将克里米亚的强力部门划归中央直接指挥,一方面让内务部做好战斗准备。面对一触即发的军事冲突,俄、乌两国赶紧沟通,俄罗斯再次确认了克里米亚系乌克兰的领土。在这种情况下,克里米亚方面也只好作出让步。 b\k]Jx  
Q]:O#;"<  
    1995年开始,克里米亚方面又旧时重提,风波再起。克里米亚总统梅什科夫重申克里米亚应成为主权国家,然后同俄罗斯合并。同时,克里米亚政府作出一系列决定:宣布实行克里米亚国籍以及组建自己的军队等等,克里米亚议会还要求在俄罗斯开设领事馆,以处理克里米亚居民要求获得俄罗斯国籍的问题。克里米亚当局甚至拒绝接受乌克兰当局关于撤消克里米亚总统设置的命令,自行任命了新政府的总理。时任乌克兰总统的库奇马则在同年3月底颁布总统令,规定了克里米亚的地位,确认“克里米亚共和国是乌克兰版图内的一个行政区划”。还宣布“如果克里米亚议会违反乌克兰宪法和法律,将被提前解散;塞瓦斯拖堡是乌克兰的直辖市,不属于克里米亚共和国”。而当时克里米亚议会内部也发生了分裂,于是乌克兰当局控制了克里米亚的局势。1995年3月17日,乌克兰议会开始解决克岛问题,并以246票对55票通过决议,宣布克岛1992年通过的宪法为非法,并解除梅什科夫的总统职务。 IC`3%^  
P6:9o}K6  
   克里米亚共和国的国旗与俄罗斯的国旗颜色相同,只是排列顺序不同。此面国旗的启用时间为1992年9月24日。其蓝色象征光明和富裕的未来,白色象征国家的现状,红色象征国家悲壮的过去。旗帜蓝白红三色比例为1:4:1,国旗长宽比为2:1。 #2{-6ey  
D'"  T'@  
   国徽上的太阳象征富裕和振兴,红色盾牌象征英雄的历史,半狮半鹫的怪兽象征国家的保护神,怪兽持着的珍珠象征这是世界上珍奇的地方,珍珠呈现天蓝色象征人民的文化和宗教的一致。大理石拄象征古老的历史,底部的国旗饰带上的文字为“统一带来繁荣”。 L:R4&|E/t  
;O"?6d0  
Yh":>~k?SY  
oxwbq=a6yV  
3[YG BM(  
三、摩尔多瓦 m|a9T#B(  
vl"w,@V7  
    摩尔多瓦位于俄罗斯平原和喀尔巴阡山交界处,西面与罗马尼亚为邻。面积为3.37万km2。与罗马尼亚人同宗同源的主体民族摩尔多瓦人占64.5﹪,乌克兰族人和俄罗斯族人分别占15﹪左右,加告兹人占3.5﹪。 t un}rdb  
>rSjP1-F  
    1991年8月,摩尔多瓦宣布独立,成为一个主权国家。但独立后的摩尔多瓦却陷入了民族分裂的旋涡。 K$CC ~,D  
lSj gN~:z  
    2003年5月,摩尔多瓦实行行政区划改革,分2个直辖市、32个区和加告兹自治区,并没有写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和本德尔直辖市),可能因为那里的最终地位未定,且摩尔多瓦中央政府实际也没有控制那里。 067c/ c  
F^i3e31*t  
    Ⅰ.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又称为“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Pridnestrovian Moldavian Republic),常使用“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Dniester) 首府:蒂拉斯波尔(Tiraspol) 面积:4163km2 总统:国家领导人为总统伊戈·尼古拉维奇·斯米尔诺夫 "s2_X+4oY  
"[bkdL<  
    德涅斯特河位于摩尔多瓦境内,由南向北川流而过,将摩尔多瓦共和国分为东西两部分。河西岸的比萨拉比亚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90%;河东岸的摩尔达维亚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12%,工业发达,经济实力雄厚。 sZ.<:mu[  
;FPx  
    在历史上,德涅斯特河两岸就是一块是非之地。奥斯曼帝国、沙皇俄国、西放列强都曾在这里争来夺去。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比萨拉比亚划归罗马尼亚统治,“摩尔达维亚自治共和国”则是于1924年有由苏联在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和今属乌克兰的一部分领土上建立起来的,系隶属于乌克兰的自治共和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苏联为了加强西南防线,于1940年6月派军队越过德涅斯特河,占领了比萨拉比亚的部分领土,并将这部分土地与摩尔达维亚合并,建立了“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此后,这两部分地区虽然隐藏着不少矛盾,但在近五十年的共同生活岁月里,彼此倒也相安无事,直到80年代末,这里的平静才被打破。 d>NGCe  
4"d,=P.{  
    1989年5月,摩尔达维亚共和国最高苏维埃通过摩尔多瓦语为(即罗马尼亚语)国语的新宪法,以及民族主义组织要求摩尔多瓦合并到罗马尼亚。此事最终导致了摩尔多瓦民族矛盾的爆发。在1989年8月11日,为反对摩尔达维亚将摩尔多瓦语作为国语,并排斥俄罗斯语的地位,德涅斯特地区成立了“劳动集体联合委员会”,以组织该地区的政治活动。1989年下半年,在该地区发生了一系列罢工活动,要求将俄罗斯语和摩尔多瓦语一同作为国语,罢工风潮愈演愈烈,中央政府的斡旋努力也失败了。劳动集体联合委员会命令德涅斯特地区的蒂拉斯波尔、勒布尼察和本德里三座城市建立同盟关系,以谋求德涅斯特地区的全民公决和共和国的建立。苏联最高苏维埃派专门代表团去进行调解,促使双方都做出了让步:一方面维持摩尔达维亚最高苏维埃的决定,另一方面也默认俄语在德涅斯特河东岸地区仍具有官方语言的地位。至此,持续了近一个月的语言之争得以平息。 D -}>28  
]P4WfV d  
    1989年12月3日和1990年1月28日 勒布尼察和蒂拉斯波尔分别举行全民公决,以压倒性的优势决定成立“德涅斯特河沿岸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但仍从属于摩尔达维亚。1990年2月25日,劳动集体联合委员会在地方选举中获胜,斯米尔诺夫被选为蒂拉斯波尔镇苏维埃主席,随即成为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的领导人。1990年4月30日,蒂拉斯波尔和本德里的镇苏维埃反对与摩尔多瓦一同脱离苏联,也不承认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的6个区属于摩尔多瓦,同时决定不使用新的摩尔多瓦国旗(1990年4月27日启用)而仍旧沿用原苏联国旗。这项决议成为了德涅斯特地区血腥的“旗帜战争”的开始。1990年6月,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通过《共和国主权宣言》,并改国名为“摩尔多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此时,德涅斯特河左岸的俄罗斯族人却反对摩尔多瓦从苏联分裂出去,并于同年9月2日在斯米尔诺夫的领导下,宣布成立“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又称为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并定都为蒂拉斯波尔,仍从属于苏联。同时,选举产生了包括50名成员的最高苏维埃,斯米尔诺夫任主席,并要求“与摩尔多瓦共和国组成联邦,如果摩尔多瓦共和国日后同罗马尼亚合并,则该共和国有权退出联邦,加入俄罗斯联邦”。对此,摩尔多瓦最高苏维埃表示坚决反对,宣布这是非法行为,当地的摩尔多瓦人也纷纷举行抗议,同俄罗斯族人发生了冲突,并最终酿成流血事件。 S$6|K Y u  
<Vat@e  
    1991年5月23日,摩尔多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改国名为“摩尔多瓦共和国”。1991年8月,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通过了首部宪法,该宪法系仿照苏联宪法制定而成。同年12月1日,德涅斯特河东岸地区就独立问题举行全民公决,斯米尔诺夫当选总统。并决定退出摩尔多瓦。1992年1月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颁布了《武装力量法》、《义务兵役法》。1992年3月初,摩尔多瓦同该国主张分裂的俄罗斯族人发生冲突,在此情况下,摩尔多瓦总统以恢复地区秩序为名,下令内务部队开进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并于当地武装力量交火。同年3月21日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组建了正规军。1992年5月,该地区又爆发了大规模武装冲突,驻扎在德河左岸的俄罗斯第14集团军为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提供了武器。冲突造成300多人死亡,超过1000人受伤,并使得数千名难民离开家园。1992年7月 摩尔多瓦总统和俄罗斯总统签订了和平解决冲突的原则协议,冲突结束。 Njq}M/{U  
o-,."|6  
   摩尔多瓦境内的武装冲突爆发后,罗马尼亚、乌克兰及俄罗斯等国都不同程度地介入了其中,出于各自的目的,各方均明里暗里地支持冲突的一方。罗马尼亚因为历史原因,完全站在摩尔多瓦中央一方;乌克兰先是出于对俄罗斯的敌视,表示支持摩尔多瓦中央,后来由于遭到各方面的批评(德涅斯特河东岸地区原本属于乌克兰,而且居民的30%是乌克兰人),便转而充当调解人;俄罗斯则一开始就支持德涅斯特河东岸地区(那里不仅有占25%的俄罗斯族居民,而且还驻扎着苏联时期留下的俄罗斯第14集团军)。但随着冲突的不断升级,各方都希望尽快和解。 44]s`QyG  
vCzZjGBY  
    1995年9月,摩尔多瓦中央承认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的国家体制,并给予很大的自治权,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则依然留在摩尔多瓦共和国内。1995年12月24日 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新宪法由全民公决通过,并由总统斯米尔诺夫于1996年1月17日批准生效。该国成为议会总统制国家。1997年1月20日,斯米尔诺夫第二次当选总统并宣誓就职。1999年7月,关于解决“德左问题”的“4+1”会晤在乌克兰首都基辅举行,摩尔多瓦总统鲁钦斯基、乌克兰总统库奇马、俄罗斯总理斯捷帕申、德左当局领导人斯米尔诺夫及欧安组织代表等各方参加该会议,随后签署了《关于摩尔多瓦与德涅斯特河左岸关系正常化的联合声明》。2000年6月22日,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通过了第三部宪法,将议会总统制变为总统制。2000年7月3日,该国通过法律确定了“国旗”和“国徽”。2002年12月,斯米尔诺夫第三次当选总统。 =$>=EBH,cm  
C"hN2Z!CD|  
    2000年7月25日,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正式采用新国旗,国旗长宽比为2:1,红绿红三色横条的比为3:2:3,旗帜左上角有镰刀斧头标志(注意:该旗与摩尔多瓦作为苏联一个加盟共和国时的国旗极为相似,区别仅在于摩尔多瓦那时的国旗在左上角是镰刀斧头和五星)。近年来,摩尔多瓦政府和德左当局就联邦化进行了多次谈判,但讨价还价十分激烈。2003年11月17日,俄罗斯曾提出一个解决摩尔多瓦国内民族分裂问题的新方案,即摩尔多瓦将成为一个由基希纳乌中央政府和两个联邦主体“德河”和“加告兹”组成的联邦国家,但该方案遭到反对党的坚决反对而未果。斯米尔诺夫公开表示要求建立一个塞尔维亚和黑山式或俄罗斯白俄罗斯式联邦,据称名为“摩尔多瓦和德涅斯特联邦国(Federal State of Moldova and Dniester)”,并要同摩政府平起平坐。而俄罗斯提出的方案遭到了摩尔多瓦政府和人民的强烈反对,其又迟迟不肯撤出第14集团军,谈判陷入僵局。 `KJ( .m  
615Ya<3f8  
    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旗帜描述:使用了类似于前苏联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于1952年1月31日启用的旗帜。旗地为红色,旗面左上角是黄色镰刀铁锤图案,与原苏联国旗相同。旗面中央有一水平绿色宽条,占旗面高度的1/4。旗帜的背面没有镰刀铁锤图案。长宽比例为2: 1。 mzgt>Qtkz=  
D31X {dJ  
    国徽描述:整体呈原苏联国徽的形式,国徽中央是德涅斯特河上冉冉升起的太阳,太阳上方是镰刀铁锤五角形图案,两侧饰以麦穗、玉米和葡萄。镰刀铁锤象征工农联盟,五角星象征共产党的领导,旭日象征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下侧的穗带上用三种语言写着“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 k s40 5  
q!Du J  
    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的行政区划为6个区(镇):Camenca, Ribnita, Dubosari, Grigoriopol,Slobozia, Tiraspol。货币为德涅斯特河沿岸卢布(Transdniestr Rouble),1994年开始流通。 !ifU}qFzK  
#8$?# dT  
&qv~)ZM$  
Ⅱ.加告兹共和国 首府:特拉姆 面积:1800km2 ;Rrh$Ag  
ZlT }cA/n  
     1990年7月,摩尔多瓦召开的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会议拒绝承认加告兹人的自治地位,反而宣布该民族不是共和国宪法确认的民族,遂激起加告兹人民的愤怒之情。1990年8月19日,主要生活在摩尔多瓦南部农村地区的土耳其后裔,大约15万 人口的加告兹人首先揭竿而起,宣布成立隶属于苏联的“加告兹共和国”。他们在苏联第97伞兵师的支持下,选举产生了自己的总统和议会,组织了政府,建立了武装力量“国民军”。同时将特拉姆镇定为首都,将土耳其语定为官方语言,将浅蓝色细红边的三星旗定为“国旗”,该共和国境内共辖47个村庄。 jUe@xi s<T  
,/;Ae w;  
    1994年12月,经过长期谈判,经济上陷入困境的加告兹共和国以基希纳乌承认其自治,同意划定边界为条件,宣布停止独立运动,摩尔多瓦中央政府通过加告兹特殊地位法,加告兹成为摩尔多瓦享有特殊地位的自治区。1995年3月5日,加告兹人居住区以全民公决的方式批准了这一地位法。此后绝大数村庄宣布加入自治体,国民军士兵也开始复员。 eV;r /4  
s\*L5{kiSl  
-;""l{  
R+ * ;[  
i2F7O"f.  
四、阿塞拜疆 48^-]};  
=Tj{)=^/#  
   阿塞拜疆位于外高加索东部。16~18世纪受伊朗萨法维王朝统治。19世纪30年代,北阿塞拜疆(现阿塞拜疆共和国)并入沙俄。1917年11月建立苏维埃政权-巴库公社。1918年5月28日,阿资产阶级宣告成立"阿塞拜疆民主共和国"。1920年4月28日被"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取代。1922年3月12日加入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同年12月30日该联邦加入苏联)。1936年12月5日改为直属苏联的加盟共和国。1991年2月6日改名为"阿塞拜疆共和国",10月18日正式独立。 0YH5B5b  
Wn%P.`o#  
   阿塞拜疆面积为8.66 km2万,全国划分为1个自治共和国(纳希切万共和国)、1个自治州(纳戈尔诺一卡拉巴赫自治州)和11个直辖市。纳希切万实际上是阿的一块“飞地”,其东面被亚美尼亚与本土隔开,而纳卡却与亚美尼亚直接接壤。 "F F$Q#)  
-'rdN i  
   阿塞拜疆国内的重要节日有:5月9日胜利日(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月28日共和国日(纪念1918年阿塞拜疆民主共和国成立);6月15日民族救亡日(纪念现总统盖达尔·阿利耶夫1993年复出、执政);6月26日武装力量日(纪念1918年建军);10月18日国家独立日(纪念1991年阿塞拜疆独立);11月12日宪法日(纪念1995年通过的宪法);11月17日民族复兴日。 o+A7hBM^  
E$ d#4x  
  Ⅰ.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自治州(nogorno—karabakh republic) 首府:斯捷潘纳克特(stepanakert) Z%t_1t  
g}an 5a  
    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自治州成立于1923年,面积为4400平方公里,居住着49个民族,共约18万人口,其中亚美尼亚人占76﹪,主要信仰基督教,阿塞拜疆人占23﹪,主要信仰伊斯兰教。这里原是亚美尼亚在阿塞拜疆境内的一块飞地,几百年来一直是南高加索民族关系最为复杂的地区。在公元18世纪时,纳卡地区附属于波斯王国,后来则成为俄罗斯、波斯、土耳其三国争夺的焦点。在亚美尼亚被分割成东、西两部分并分别由伊朗和土耳其统治的时候,只有纳卡地区成为亚美尼亚人的最后一块家园。1915年,居住在土耳其的亚美尼亚人被赶到如今属于叙利亚的大沙漠里,至少有100万被残杀或饿死。而阿塞拜疆人当时却被当作土耳其人的亲戚受到保护。这种不公平的处境,无疑在两个民族之间结成仇恨,使亚美尼亚人耿耿于怀。另外,两个民族间因宗教信仰不同也导致了彼此间的严重失和,遂双方经常发生冲突。 VUb>{&F[  
m4:c$5  
   1920年11月,亚美尼亚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纳卡地区归其管辖。同年,稍后成立的阿塞拜疆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阿塞拜疆革命委员会于12月承认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为亚美尼亚的一部分。1921年7月,俄共中央高加索会议决定将该地区划归亚美尼亚,但联盟中央却于1923年7月7日做出决定,成立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自治州,并把它划归阿塞拜疆管辖(1923年苏联为了争取土耳其,遂决定把该自治州划归信奉伊斯兰教的阿塞拜疆加盟共和国。出于血缘或宗教的关系,逊尼派的土耳其和什叶派的伊朗都站在阿塞拜疆一边,西方和俄罗斯则比较同情信奉基督教的亚美尼亚人,但这种同情只停留在道义上)。而阿塞拜疆在亚美尼亚的一块飞地—纳希切万,则仍归阿塞拜疆管辖。这种做法使亚美尼亚人十分不满。再加上纳卡地区划归阿塞拜疆管辖后,阿塞拜疆对这一地区的亚美尼亚居民实行民族歧视政策,这就更增加了亚美尼亚人的不满情绪。因此纳卡地区的亚美尼亚人经常举行要求把该州划归亚美尼亚管辖的抗议活动,但这种抗议都被阿塞拜疆当局压制了下去。 }LHYcNw^z  
GABZsdFZ!  
    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后,随着“民主化”和“公开性”的广泛推行,民族主义势力重新抬头,要求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呼声越来越高涨。早在1986年,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的一些知识分子就发出呼吁,要求苏联领导人纠正过去在纳卡州归属问题上的错误。这说明纳卡地区的冲突序幕很快就要揭开了。1987年10月,阿塞拜疆当局把纳卡自治州内的一个亚美尼亚人的国营农场部分土地转交给另一个由阿塞拜疆人管理的国营农场,引起亚美尼亚人的不满,这就成为纳卡冲突的导火线。 ^7gGtz2  
=|t-0'RsN  
    1988年2月11日,纳卡州的亚美尼亚人开始在公共场所张贴传单、呼吁书和公开信,要求把该州划归亚美尼亚共和国。2月20日,主要由亚美尼亚人组成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自治州最高苏维埃通过决议,要求将该地区划归亚美尼亚,但遭到阿塞拜疆政府和苏联中央政权的坚决反对,否决纳卡州的决议,并撤消纳卡州委第一书记克沃尔科夫的职务。与此同时,纳卡州的群众集会游行不断,亚阿两民族冲突从此爆发。于是,苏联当局不得不宣布在这一地区实行宵禁,并增派军队恢复秩序。6月,亚美尼亚最高苏维埃会议通过决议,表示欢迎纳卡州加入亚美尼亚共和国,阿塞拜疆则表示坚决反对。7月,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主席团做出决定,考虑到几十年历史形成的客观情况以及纳卡州地处阿塞拜疆领土腹地,遂再次确定该州仍归阿塞拜疆管辖。然而,双方的纠纷仍然没有止息。后来,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自治州改名为亚美尼亚阿尔查赫自治州,独立的步伐开始加快,两民族的对抗升级为武装冲突。1989年12月,亚美尼亚最高苏维埃通过了亚美尼亚与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自治州合并的决定。从1990年初开始,双方在纳卡冲突中动用了若干现代化武器。进入1991年,此时的苏联已经处于解体的危险边缘,中央政权内部的权利斗争异常激烈,根本无暇顾及纳卡问题。于是,纳卡地区的冲突逐步升级并迅速扩大。 w^yb`\$  
&i#$ia r  
    1991年9月2日,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还包括与其毗邻的邵武地区)宣布独立。1991年10月阿塞拜疆正式宣布脱离已经瓦解的前苏联而独立之前,阿塞拜疆人已经开始着手组建自己的武装力量。作为对阿塞拜疆人建军之举的反制,纳卡地区的亚美尼亚人将全境的武装力量整合,成立了一支新武装,名称为纳格诺—卡拉巴赫斯卡亚—阿夫托诺姆纳亚的自治州自卫军(NKAOSDF)。阿塞拜疆人则称其为亚美尼亚远征军。亚美尼亚总统彼得罗相表示:只要有一个国家承认纳—卡共和国,他将紧随其后。 MK&,2>m,A  
LUOjaX  
    1992年1月,阿塞拜疆总统穆塔利博夫决定对纳卡州实行总统治理,取消纳卡州的自治权。作为反击,纳卡州议会宣布该州为独立的共和国,并要求国际社会予以承认。几天后,纳卡州首府斯捷潘纳克特遭到阿塞拜疆方面的火箭袭击,伤亡惨重。接着,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两国边界出现极度紧张的局面。1992年5月,亚美尼亚军队攻占了阿塞拜疆重镇舒沙和拉钦,打开了进入纳卡地区的陆地通道。到1993年初,纳卡地区几乎全部被亚美尼亚军队控制。1994年4月,亚阿两方又爆发了大规模的战争,亚美尼亚军队和纳卡州的自卫军采取联合行动,攻占了阿塞拜疆的又一重镇克尔巴贾尔,从而打通了通向纳卡地区的第二条走廊。 Y]z :^D  
(jc@8@Wo.  
    1994年5月起,经多方周旋,最终于5月12日,双方达成了临时停火协议。同年9月,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纳卡三方在莫斯科举行会谈。俄罗斯总统亲自出面,督促各方做出让步。最后,各方达成协议,签署了正式停火和遣返难民等协议。长达六年之久的纳卡冲突,自此才基本结束。 j-<]OOD  
+;N]34>S7  
    停火协议虽然已达成,但实际上并未给纳卡地区带来真正的和平。由于关键的纳卡地位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只是暂时搁置了起来,因此双方的冲突仍时有发生。纳卡冲突的真正解决,还面临重重阻力,和平的曙光何时才能真正降临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仍然是个未知数。 y Zaf q"o  
] l,BUf-O  
    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的“国旗”是1992年6月2日制定的,和她的“母国”亚美尼亚的国旗极为相似。红色象征过去的浴血奋战,蓝色象征国土,橙色象征人民的勇气。与亚美尼亚国旗的不同之处在于:旗帜右端向西指的箭头象征纳—卡共和国向往回归亚美尼亚并与之合并的愿望,同时这个箭头状的格形图案也是世界著名的亚美尼亚地毯的花纹。纳卡地区在1993年6月曾发行过一枚国旗邮票,铭记为卡拉巴赫山地共和国(Republic of Mountainous Karabagh-Artsakh),旗帜为亚美尼亚的红蓝橙横三色上增加了由一些白色小方块组成的一个箭形图案,表达了纳卡人民的亚美尼亚情结。 du65=w4E!  
&D, Iwq  
   国徽是2004年11月23日启用的。国徽上的雄鹰是亚美尼亚人古老的图腾,盾上两座男性和女性头象石碑象征男女阿尔扎赫人。雄鹰双爪分别握着玉米和葡萄藤。饰带上写亚美尼亚文的国名:卡拉巴赫山地共和国。 %I1@{>OxG  
2qMiX|Y  
   每年的9月2日,都是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的独立纪念日。 { 3G  
> p`,  
L9GLj Rp-  
agIqca;  
.<x6U*)\O  
GkGiQf4hh  
五、格鲁吉亚 _&gi4)q  
|z-f 8$  
    19世纪上半叶,格鲁吉亚被沙皇俄国兼并。1921年2月25日成立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同年12月,阿布哈兹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入格鲁吉亚(1931年2月以后改为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1922年3月12日,格鲁吉亚加 入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并于同年12月作为该联邦成员加入苏联。1936年12月5日,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改为直属苏联,成为其加盟共和国之一。1990年11月4日发表独立宣言,改国名为"格鲁吉亚共和国"。1991年4月9日正式宣布独立。1995年8月24日通过新宪法,定国名为"格鲁吉亚"。 u4x-GObJM  
*ap,r&]#F  
    格鲁吉亚由2个自治共和国(阿布哈兹、阿扎尔)、1个直辖市(第比利斯)、9个州组成。 Hon2;-:]{]  
/6x&%G:m#  
    2004年1月15日,地处高加索山脉南簏的格鲁吉亚终于结束了历经近3个月的动荡局势,“民族运动党”领袖萨卡什维利如愿当选为格鲁吉亚的新任总统,完成了这个国家跨年度的“改朝换代”。 7]=&Q4e4  
%iyc1]w{  
    在新政府“改朝换代”的同时,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极短的时间内实现了“改旗易帜”:2004年1月14日,格鲁吉亚议会经过一番激烈争论,“飞速”通过法案,决定停止使 用1990年所确定的“三色旧国旗”,取而代之的是在“天鹅绒革命”期间名声大噪的白色旗地,上嵌五个红色十字架的旗帜。这面旗帜同样也是萨卡什维利领导的“民族运动党”的党旗。 l|CM/(99-  
i8iT}^  
   2004年10月1日,格鲁吉亚议会以130票赞成,3票反对的情况下,更换了新的国徽:红色盾牌上有银色圣乔治头顶金色光环屠龙的图案,盾牌两侧分别为两头雄狮,国徽下方的饰带上书写“团结就是力量”。 F O!Td  
uP~,]ci7  
    在萨卡什维利等反对派把谢瓦尔德纳泽逼下台的同时,格鲁吉亚国内的其他政治力量却对格鲁吉亚新政权并不买帐,尤其是其境内的阿不哈兹自治共和国、阿扎尔自治共和国和南奥塞梯自治州。这3个“超级小国”原本就同中央政权离心离德、独立愿望强烈。 bA;OphO(  
4TtC~#D:  
    Ⅰ.阿不哈兹自治共和国(Republic of Abkhazia) 首府:苏呼米(suhumi) 面积为:8600 km2  总统:巴加普什 X! d-"[  
`Os=cMR  
    阿不哈兹占据格鲁吉亚的西北,濒临黑海,是格鲁吉亚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出海口。而俄罗斯的南部地区则与其相毗邻,俄罗斯从自身利益出发,一开始就支持阿不哈兹的民族主义势力,不希望格鲁吉亚完全控制阿不哈兹。 IH|zNg{\Y  
K-qWT7<  
   阿不哈兹地区曾长期受土耳其统治。十月革命后,于1921年初同格鲁吉亚一样成为加盟共和国,年底才并入格鲁吉亚。1934年成为格鲁吉亚境内的自治共和国。据有关资料记载,1921年时阿族在当地占人口总数的80%,后来由于格鲁吉亚当局强制移民,使阿族人口大大减少,到1992年时仅占17.1%。因此,阿族人对格当局的民族政策一直不满。而80年代后期开始的苏联演变,恰好给阿族人提供了表达这种不满的机会。 iw@rW5%'~  
r\NqY.U&  
    1987年,阿不哈兹提出不愿做格鲁吉亚“二等公民”,要求“完全自主”。1989年3月,阿布哈兹提出要脱离格鲁吉亚,升格为直属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但未能如愿。1991年,格鲁吉亚在宣布脱离苏联而独立后,国内矛盾急剧恶化。1992年1月,格鲁吉亚总统加姆萨胡尔被推翻,中央政权陷入混乱。于是,阿不哈兹趁混乱之机,于1992年7月23日宣布独立,成立阿不哈兹共和国,并要求加入俄罗斯联邦。但此举遭到了以谢瓦尔德纳泽为首的格鲁吉亚新政权的坚决反对,新政权宣布阿不哈兹的独立没有法律效力。随后阿不哈兹同格鲁吉亚中央政府在国家地位问题上发生纠纷,最终爆发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1993年9月,阿不哈兹地方军队向格鲁吉亚政府军控制的苏呼米市大举进攻,很快打败了政府军。亲临前线指挥的格鲁吉亚总统谢瓦尔德纳泽被围困在苏呼米市的一座孤房之中,差点自杀。后来还是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派特使去向阿不哈兹领导人阿尔津巴求情,才使谢瓦尔德纳泽得以逃生。而由格鲁吉亚当局任命的阿不哈兹政府总理和部长则未能幸免,均被毫不留情地处决了。1993年12月2日,在联合国的主持下,格阿双方代表在日内瓦就实现停火等一系列问题达成协议,并签署了一项谅解备忘录。但双方在阿布哈兹的地位问题上并未达成共识。1994年11月26日,阿布哈兹议会通过“独立宪法”,宣布阿为主权国家,有权与其他国家建立正式关系。随后又选举阿尔津巴为阿不哈兹总统。此事发生后,格鲁吉亚、俄罗斯、联合国均表示反对和谴责,但阿不哈兹仍不妥协,固执己见。 qeZG/\,  
A8{jEJ=)P  
    阿不哈兹自治共和国的旗帜就是阿不哈兹共和国的“国旗”。这面旗帜是1992年7月23日在苏呼米的国家会议上通过并采用为国旗的。旗帜的左上角为红地白手掌和7颗白色五角星。白色张开的手掌是阿不哈兹的国家象征符号--“法蒂玛”之手,其象征幸福,该符号早在公元前700-900年的阿不哈兹汗国就开始出现并 一直使用至今;7颗拱形的白色五角星象征着阿不哈兹历史上7个主要的地区;“7”这个数字对阿不哈兹人民来说是宗教上的一个吉祥数字,而“国旗”上绿白相间也恰好为7个部分;颜色分别代表宗教上的宽容和伊斯兰教基督教的和平相处。旗帜长宽比为3:2。 lqDCK&g$E#  
.OPknC  
     阿不哈兹共和国的“国徽”是一个盾形徽章,中间一分为二,左为白色,右为绿色。盾牌中央为一骑马者,持箭飞驰,周围是三颗八角星。盾牌外饰以金黄边,绿色象征年轻和生命,白色象征精神,八角星象征太阳,也象征东部和西部的联盟,骑士在象征“阿拉什”的骏马上向星星射箭,此场景取材自该国的英雄史诗。 7?P'f3)fG  
Tz @<hE  
   Ⅱ.阿扎尔自治共和国(Ajarian Autonomous Republic) 首府:巴统(batumi)领导人:阿斯兰•阿巴希泽(有“阿扎尔雄狮”之称) 面积:不足3000 km2 727#7Bo  
uD\R3cY  
     阿扎尔占据格鲁吉亚西南,濒临黑海、与土耳其接壤。也长期受土耳其统治,于19世纪并入俄国,1921年成为格鲁吉亚境内的自治共和国。在格鲁吉亚自1991年独立后频受分裂问题困扰之际,阿扎尔自治共和国也未曾宣布过独立,但实际上也不受格鲁吉亚中央政府控制,虽然在形式上没有脱离格鲁吉亚,但在实际上也是一个小小的独立王国。阿扎尔总统阿巴希泽自苏联时期就在该地区长期任职,因此在阿扎尔有着相当深厚的根基。 K'A+V  
&@~K8*tmK  
   阿巴希泽曾以亲俄闻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巴统保留了一个军事基地。虽然格鲁吉亚政府多次要求俄罗斯撤除其基地,但遭到阿巴希泽和俄方的反对。而在反对派倒谢时转而支持谢瓦尔德纳,并率先在当地实施紧急状态。当时阿巴希泽强烈指责反对派通过政变的方式上台,是非法夺取政权。因此拒不承认新政权。萨卡什维利当选格鲁吉亚总统后,刚柔并施,迫使阿巴希泽于2004年5月6日宣布辞去总统职务,并于当天凌晨跟随应邀前来调停的俄罗斯安全会议秘书伊万诺夫乘飞机前往莫斯科。7日,萨卡什维利签署总统令,决定解散阿扎尔议会,对其实行直接总统管理,并设立了由20人组成的阿扎尔临时管理委员会,任命瓦尔沙洛米泽为总统驻阿全权代表。5月13日,阿扎尔临管会宣布6月20日举行议会选举。 ~_THvx1  
Cxf K(F  
    阿扎尔自治共和国的“国旗”于2000年6月26日被正式采用。该国的国旗国徽以及国歌均系阿巴希泽亲自设计。其深蓝色的旗地象征黑海,旗帜左上角为两排金黄色的七角星(上排为3颗、下排为4颗),代表阿扎尔的两个城市和五个行政区。在经历了2004年格鲁吉亚的“天鹅绒革命”之后,同格鲁吉亚中央离心离德的阿扎尔领导人阿巴希泽被萨卡什维利赶下台,随后于2004年7月20日,阿扎尔自治共和国议会宣布废止阿扎尔自治共和国在阿巴希泽统治下使用的旧旗帜,批准使用了一面新的旗帜。这面新旗帜是该自治共和国回归萨卡什维利的中央政权后所换的旗帜,当然有着萨卡什维利政权的鲜明特点,在旗帜左上角是格鲁吉亚的新国旗,而旗地由四条深蓝色杠与三条白色杠组成。深蓝色象征着海洋,白色象征着纯洁。 rQ*+ <`R}  
v{u3[c   
    阿扎尔自治共和国的“国徽”同阿巴希泽时期的国旗颜色基本一致。底色为深蓝色,中心图案为一只展翅的雄鹰,象征自由、勤奋和细心。鹰的上方为拱形的7颗金黄色七角星。鹰的下方是两枝象征和平的橄榄枝。 2)}n"ibbT  
c%&,(NJ]K  
    Ⅲ.南奥塞梯 (south osetia) 首府:茨欣瓦利(tskhinvali) 面积:3800 km2  领导人:行政长官科科伊韦 L.n@;*  
m\:^9A4HCg  
    据史书记载,奥塞梯民族形成于公元15-18世纪,长期居住在中高加索地区,被高加索山脉分割为南、北两个部分。其南部归属格鲁吉亚,是格鲁吉亚的一个自治州,位于格鲁吉亚的中北部;其北部归属俄罗斯,属俄罗斯的北奥塞梯,于1924年成立自治州,1936年12月升格为自治共和国,经济文化比较发达。归属格的南奥塞梯,也于1924年成立自治州,但此后一直未能升格为自治共和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于北奥塞梯。因此,南奥塞梯多次要求独立,并与北奥塞梯合并。其一直与格政府不和,要求加入俄罗斯联邦。 v%tjZ5x  
\CB^9-V3  
    奥塞梯在1801-1806年间被俄国吞并。1918年3月,成立奥塞梯苏维埃自治共和国,包括今属俄罗斯的北奥塞梯共和国和格鲁吉亚的南奥塞梯自治州。1921年1月,山地自治共和国( Mountain Autonomous Republic)成立,包括等区和若干自治共和国。1922年4月20日,南奥塞梯成为格鲁吉亚的一部分。1990年12月11日,格鲁吉亚最高苏维埃通过法案,将南奥塞梯自治州的地位变成普通州。1992年4月,南奥塞梯的地位又恢复为自治州。1995年8月24日,格鲁吉亚的新宪法通过,南奥塞梯的名称被改为茨欣瓦利(Tskhinvali / Cchinvali)。 Y teIp'T  
r,5e/X  
   1989年11月,南奥塞梯自治州苏维埃向格鲁吉亚最高苏维埃提出,要求升格为自治共和国,但遭到当时格鲁吉亚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的拒绝,双方矛盾趋于激化。1990年9月20日,南奥塞梯自治州苏维埃通过“主权宣言”,宣布退出格鲁吉亚,成立直属于苏联的“南奥塞梯苏维埃民主共和国”。同年的12月9日,南奥塞梯自行组织了共和国最高苏维埃的选举。12月11日,格鲁吉亚政府宣布该选举无效,并派兵进驻该地区,实行紧急状态。 ddn IKkOp  
m=l>8  
    自1991年开始,格奥双方就开始武装冲突,局势日益恶化。1991年11月,南奥塞梯自治州议会通过决议,将自治州该为共和国,宣布独立,并主张同俄罗斯合并。12月底,南、北奥塞梯人联合召开特别大会,决定全体加入俄罗斯联邦。1992年1月19日,南奥塞梯举行全民公决,绝大多数人赞成独立并加入俄罗斯联邦。当日,格鲁吉亚当局对南奥塞梯采取了强硬的军事干预和经济封锁政策。装备重武器的格鲁吉亚政府军便包围了南奥塞梯的首府茨欣瓦利和其他一些居民点,双方随之展开了激战。同年的5月29日,在战斗最为激烈的时候,南奥塞梯宣布“国家独立”。而俄罗斯起初虽然在口头上表示要尊重格鲁吉亚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实际上却在暗中支持南奥塞梯人。后来眼看双方冲突愈来愈烈,俄罗斯便公开站出来支持南奥塞梯。在南奥塞梯冲突随后的几年中,俄罗斯、格鲁吉亚和南奥塞梯三方达成协议,组成联合部队维持该地区的局势稳定。 9~SPoR/_0  
7?.uAiM'zT  
    2001年12月,南奥塞梯举行"总统"选举,37岁的爱德华·科科耶夫击败前"总统"齐比洛夫当选新总统。科表示,南愿与格建立谈判联系,但南是自由、独立国家,谢瓦尔德纳泽应就1989~1992的屠杀向南奥塞梯人民公开道歉,这是重启谈判之门的前提。格鲁吉亚及国际社会称此次选举非法,不承认其结果。 0.MB;gm:  
{X!vb  
    2004年5月底,格方以打击走私为由在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附近设置4个警察检查站,后格内务部又以保护检查站为由进入冲突地区。南奥塞梯方面宣布,要“坚决打击一切入侵者”,该地区局势也随之骤然紧张。同年6月初,由俄罗斯、格鲁吉亚、南北奥塞梯四方组成的解决冲突混合监督委员会达成了格军队撤离冲突地区等协议。 -(vHy/Hz.  
AHf 9H?  
   南奥塞梯领导人科科耶夫曾在莫斯科指责美国和欧洲安全合作组织支持格当局破坏南奥塞梯局势,并要求把南奥塞梯归入俄罗斯的版图。他认为,南奥塞梯有充分的历史、政治和法律理由加入俄罗斯联邦。 P,v7twc0M  
_c5@)I~  
   南奥塞梯的旗帜是该地区自治州政府于1990年11月26日制定并使用的,并于1992年2月30日通过宪法确定为“国旗”。该面旗帜是由白、红、黄三色构成的,与北奥塞梯的旗帜大致相同,只是比例略有不同。白色代表智慧和国家的神圣,红色代表战争,黄色代表人民的安康幸福。南奥塞梯在1995年发行过国旗、地图、国徽邮票(2全),并在1998年发行过两枚国旗邮票,铭记分别为俄文和英文. 5 jrR]X  
xfk -Ezv  
     南奥塞梯国徽以雄鹰为主题,雄鹰象征慷慨、自由和勇敢;雄鹰左抓铁斧,右抓橡树枝;雄鹰头顶圣杯,象征每一个奥塞梯人面对道德与法律,均是公证与平等的;雄鹰胸前逆时针旋转的银、黄、红三色转轮象征着生命是无休止的运动和改变,这同样也是太阳的符号,有着太多的寓意。转轮中的银色代表智慧、黄色代表富裕、红色代表力量和精神,这均是奥塞梯民族常用的三种颜色。南、北奥塞梯共和国的国旗上面,均为这三种颜色构成。 ym;]3<I?I[  
-[mmT'sS  
    另有资料显示,南奥塞梯的国徽是圆形盾徽,中心图案为一只全身夹杂黑色斑点的金黄色雪豹,雪豹的脚下是金黄色的土地,雪豹的身后是7座银色的山峰,盾徽四周用古代斯拉夫文字书写“南奥塞梯共和国”,上为俄语,下为奥赛梯语。在上下两种文字之间同样有上一种国徽里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的银、黄、红三色转轮。这一样式的国徽是由格鲁吉亚的科学家Vakhushti Bagrationi亲王于1735年设计的。这一国徽不排除是俄罗斯联邦北奥塞梯共和国国徽的可能。但同样有资料显示,北奥塞梯国徽与南奥塞梯国徽即便就是这同一式样,但盾徽四周的文字表示肯定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北奥塞梯国徽上的铭记应为“北奥塞梯共和国”。 tXE/aY*I  

地处亚洲北部内陆的图瓦人民共和国是地球人类历史第三个社会主义国家,其领土包括今天图瓦自治州、阿尔泰共和国和库苏古沦湖西岸。
顶端 Posted: 2008-10-22 00:50 | [楼 主]
卡达尔
华约政协中央候补常委 苏共中央委员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国防部副部长兼陆军总司令
十月革命勋章 第一枚红旗勋章 第一枚荣誉勋章 第一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二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三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一枚三级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勋章 第一枚红星勋章 二级卫国战争勋章 近卫军证章 苏联武装力量大将
级别: 中央理事


精华: 6
发帖: 7970
爱心: 3965 点
金钱: 17510 卢布
好评度: 1 点
国籍门派: 苏联
在线时间:1245(小时)
注册时间:2008-08-17
最后登录:2024-05-02

 

    只剩下莫斯科常年星火不灭的无名烈士墓可以追忆当年红色苏联的强大 X+;#^A3  
>y}> 5kv  
R0w~ Z   
                 --------------------你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但你们的功绩将与世长存
无可救药的民族主义分子,不服的咬我啊!靠!
顶端 Posted: 2008-10-22 09:34 | 1 楼
3365582
级别: 反革命分子


精华: 0
发帖: 558
爱心: 401 点
金钱: 0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12(小时)
注册时间:2007-12-09
最后登录:2019-03-14

 

资料比较完整
顶端 Posted: 2008-10-24 13:33 | 2 楼
红色马列
十月革命勋章 第一枚劳动红旗勋章
级别: 特级国家三等参事


精华: 0
发帖: 1483
爱心: 881 点
金钱: 14829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苏联
在线时间:157(小时)
注册时间:2007-11-29
最后登录:2019-08-23

 

缅怀
我在想,革命是不朽的!
顶端 Posted: 2008-10-24 15:01 | 3 楼
孟衍
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院长
十月革命勋章 第一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二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三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一枚红星勋章 第二枚红星勋章 近卫军证章 苏联武装力量上将
级别: 高级指挥员


精华: 1
发帖: 3077
爱心: 913 点
金钱: 27490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苏联
在线时间:141(小时)
注册时间:2008-07-16
最后登录:2017-10-01

 

离开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联盟这个“大家庭”,分家后的各位“兄弟”除了老大(俄罗斯联邦),内部经济建设平平,对外关系上龌龊不断,甚至大打出手...而目前看来,前东欧国家转型最为“成功”的是波兰,当然也仅仅是“相对”成功而已...
我想知道更多的真相!
Baidu Hi ID:northerntoad71,欢迎打扰!
顶端 Posted: 2008-10-25 00:34 | 4 楼
红色侦察兵
第一枚劳动红旗勋章 十月革命勋章
级别: 特级国家三等参事


精华: 1
发帖: 1951
爱心: 1321 点
金钱: 19550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在线时间:106(小时)
注册时间:2008-03-13
最后登录:2012-10-26

 

苏联解体后,这些加盟共和国状况普遍都不好
我的家在哪儿?我的家在哪儿?溪水潺潺流过牧场,松风飒飒响声起在山崖。这是人间乐园,园里开满鲜花。锦绣山河,天然图画,捷克的大地我的家,捷克的大地我的家。

塔特洛山上电光闪闪,雷声隆隆。兄弟们,要坚定,狂风暴雨会停,斯洛伐克会醒。
顶端 Posted: 2008-10-25 23:47 | 5 楼
SKY2006
捷克斯洛伐中央军事学院院长
十月革命勋章 第一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二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三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一枚各族人民友谊勋章 近卫军证章 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军上将
级别: 高级指挥员


精华: 1
发帖: 4123
爱心: 2289 点
金钱: 4062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在线时间:91(小时)
注册时间:2009-04-09
最后登录:2022-07-31

 

最可悲的是一些原加盟共和国当上了帝国主义的走狗.
顶端 Posted: 2008-10-26 14:20 | 6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Warsaw Pact BBS☆ 华约军事论坛 »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Total 0.014280(s) query 6, Time now is:05-02 17:14, Gzip disabled
☆Warsaw Pact BBS☆ Locations of visitors to this page ☆华约军事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