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苏联回族的历史及其现状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C.C.C.P
级别: 反革命分子


精华: 1
发帖: 3794
爱心: 2905 点
金钱: 38096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133(小时)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10-11-07

 苏联回族的历史及其现状

0
    东干是苏联政府承认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自称为“回族”。东干是迁居俄国的中国西北回民的后裔。由于二十多年来的政治原因,我们对苏联的东干人已不太了解了。随着中苏文化与学术交流的展开,笔者同苏联的东干学者建立了通信往来,搜集有关文献(主要是:俄、英、日文的)达一百余万字。下面,试就东干民族的历史及其现状,从几个方面作一尽可能全面的分析: sV9{4T~#|  
                                一、白彦虎与东干 zv$=*  
    迁入俄国的东于人当时都是自彦虎的部下。白彦虎是个回民,1841年生于陕西泾阳的一个阿訇的家庭,1862年参加陕西回民起义,时年21岁,1877—1878年在清军的追击下率一支五千人的队伍人俄,居住在七河地区(谢米列契耶)。 3MS3O.0]/  
    白彦虎经名穆罕默德·阿尤布,属老教,也就是所谓的逊尼派,他部下中的陕西籍回民多属此派,并守哈乃斐教法于个人修持。但是,随自彦虎入俄的还有不少为甘肃籍,当时的甘肃包括今日宁夏及青海的回民居住区。这些甘肃籍的回民多属新教,有的原是马化龙的信徒,属哲赫忍那派。其他的甘肃籍回民则属西北各门宦,他们的教义中充满了十叶派及苏菲派的影响。1878年后的干年间,又有一些甘肃籍的回民因逃避清政府的迫害而加入俄国东干人的行列。 BsoFQw4$9  
    白彦虎是个有伟大人格的英雄,他勇武刚毅、襟怀豁达,凭着百折不挠的毅力,终于使东干人跳脱了清军的魔爪,他是东干民族之父。 f]@[4<Ny  
    白彦虎率回民起义军尚在新疆与清军周旋时,内部的陕西籍与甘肃籍回民之间的矛盾就已初露萌芽。白彦虎号令严明,令行禁止,安排进退攻守,军法如山。甘肃籍的回民中有的人认为白彦虎处处想保全陕西籍旧部,让甘肃籍的回民去冲锋陷阵。这种籍贯间的矛盾使教派之争,即老教与新教之争更加趋于严重。 7AZ5%o  
    在清军大敌当前时,种种矛盾被暂时掩盖了起来,但一到七河地区,籍贯与派系之争就日趋表明化了,两派东干人不但不愿意住在一起,甚至视如仇敌,以至相互间不肯通婚。 6Y0/i,d*  
    对于清军的进攻,白彦虎是个叱咤一时的英雄,但在籍贯与教派之争面前,白彦虎显得软弱无力,他为此十分苦恼,从入俄之后。直到他去世,他一直是郁郁寡欢的。 m]+X }|  
    目前,陕西裔东干主要住在哈萨克共和国,而甘肃裔东干主要住在吉尔吉斯共和国,就是这种历史矛盾的结果。一直到现在,陕西青的女孩也不肯嫁给甘肃裔的小伙子;不过,由于有些陕西裔的小伙子长得相貌英俊,具有才干,常有一些漂亮的甘肃裔女孩愿意嫁给他们。 O^QR;<t'  
    1882年,自彦虎在皮什彼克(现名伏龙芝,〔1926年前名皮什彼克)是吉尔吉斯的首府)去世,享年41岁。关于白彦虎的死,东干人有种种传闻,主要认为他并非病死,乃被人谋害①。 {jj]K.&  
    白彦虎入俄后曾多次入新疆骚扰清军,清军对他恨之入骨。白彦虎晚年对外来人盘查甚严,主要是担心其中会有清朝派来的刺客及奸细。 ^N*pIVLC  
    1982年,苏联政府在伏龙芝召开了“纪念白彦虎逝世一百周年祭”,十分隆重。这一方面反映了苏联政府对于白彦虎的评价是肯定的,另一方面也表明东干族对于白彦虎是十分怀念的。 \#h})`  
    国内从事中国西北回族史的同志常苦于找不到俄文的有关白彦虎的传说资料,现提录数种如下,以为参考: Y?"v2~;3  
    (1)瓦西里耶夫(1818—1900):《俄国的新的中国臣民》,载《东方评论》(1884,2) 8cYuzt]..  
    (2)格鲁姆一格尔日迈洛(860—1936):《大胡自彦虎:一位东干游击队员》,载《历史情使》   Bbn832iMUY  
    (3)杜曼:《自彦虎:东于起义领袖》,载《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论丛》。 v*vub#wP  
    (4)苏尚洛:《十九世红下半叶的东干起义及自彦虎在其中所起的作用》(1959.117)。 nOA ,x  
    其它有关白彦虎的资料散见于许多俄文书刊,这里就不一一题录了。 N[|by}@n  
                                二、东干的伊斯兰教 K8yWg\K  
    白彦虎入俄后,在七河地区修建了四十几座清真寺,尔后义有扩建。白彦虎去世后,新教逐渐失去十叶派及苏菲派的特点,开始与老教趋于统一。目前,”东干的伊斯兰教均属逊尼派,并以戒律严格而闻名。东干人为此也十分骄傲,因为他们是以农业为主的,有较好的条件完善自己的宗教修持。而周围的一些牧民则在礼拜的形式及教义的修持上远逊于东干 C=xo&I7  
-------------     5Ws:Ei{R  
①据俄国对外政治档案库圣彼得堡总档案 1—9,1877,6号150 张中所藏1882年9月2日科尔帕科夫的电报:言白彦虎于1882年了月26日死于长期的肺病.白彦虎是18T9年末按照谢米列契耶省。军事长官的指令迁居皮件被克的。自彦虎的孙子名白彦虎·阿里,这是从俄国的习惯。把白彦虎当作父名和牲了.阿里参加了卫国战争,负伤后以上尉军衔复员。 8eg2o$k_,#  
------------- &4ug3  
人。 E9~&f^f  
    据说在1917年前,仅喀喇孔杜兹二带,东于人就有47座清真寺及礼拜堂。斯大林时期,苏联的伊斯兰宗教势力受到了压制,东于也不例外。近年来虽有所恢复,但目前究竟有多少座清真寺开放着尚无确切统计。不过,绝无秘密作礼拜的现象存在。 lW{I`r\]  
    据托尔斯托夫1956—63年所主编的一部《苏联及哈萨克斯坦诸民族》中记载,六十年代,在东吉尔吉斯的普尔热瓦尔斯克和南哈萨克斯坦的江布尔各有一座清真寺开放着。据外国人士报导,东干的清真寺都是中国风格的,使用的是木椽结构,不用钉子。 $i1>?pb3  
    1977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迪尔(Dyer SvetlanaRimsky一Korsakoff,1931一)女士作为该大学与莫斯科的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的交换学者对东于族居住区作了一个月的考查①。 f~n' Ki+'  
    她注意到东干人仍信仰伊斯兰教,是虔诚的穆斯林。年长的东干人在教历九月(东干人仍用阿拉伯语称为“莱麦丹”)封斋,在这个月中,他们从日出到日落不吃也不喝,并禁止房事。但这对青年人来说,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整天在田里从事体力劳动,不吃东西第二天根本无法继续工作。 ,*9#c*'S  
    东干青年对伊斯兰教中的某些成分是有着普遍的抵触情绪的,但在35—40岁之后,他们会逐渐加深对宗教的虔诚。 &F@tmM~  
    东于的伊斯兰教与贫困和无知并无明显的因果关系。因为迪尔观察到,有些富有而有教养的家庭,家长往往是个虔诚的穆斯林,他在天庭中祈祷,并去清真寺作礼拜;但儿子们却在伏龙芝或莫斯科上大学。在这种家庭,酒是一种违禁品。 <8F->k1"3  
    在别的一些东干家庭,当迪尔去作客时,他们请她喝香摈及白兰地;但她注意到,大多数东于人不喝或只喝一点,城市东干似乎喝得多一些。 ; /6:lL  
    东干人不吃食肉类的禽鸟与鱼类,如鲨鱼、乌鸦、老鹰等,更不吃猪肉。但迪尔在朔尔一提别镇发现东干人也养猪,但那是卖给别人的。 e#76h;  
    迪尔注意到:有一些年青的集体农村庄员和从城里来的年长的东于人对集体农庄的长者及毛拉们十分尊敬,尽管他们之中有许多人是党员。如有一个从城里来的东千老党员,当他回到一个集体农庄时,为了向长者表示尊敬,特意买了“顶穆斯林白帽戴上。 20SF<V  
    当迪尔在江布尔东南的奥克提亚勃尔集体农庄主席家吃午饭时,恰好有一个毛拉来访。他说还要到附近几家人家去看看,迪尔认为这种访问似乎已成为一种习惯。该毛拉面容瘦削,从外表给人以一种很有智慧的样子,而且谈吐使人十分愉快。谈到兴处,迪尔表示自己很想到他在江布尔的清真寺去访问。这时,迪尔的向导直摇头,据说一个女人是不准进人、甚至是不许靠近清真寺的。 |THkS@Br  
    但令人们惊奇地是,该毛拉欣然首肯,并邀请迪尔第二天就去访问,并表示:一个人不远万里,来到这里,就是为了研究东干民族,这是值得嘉许的。 %8bFQNd  
    该清真寺坐落在一个中国式的庭院里,外面是围墙,宽敞而又整洁。庭院中有几块花圃,此时正鲜花盛开。寺内同样十分漂亮,宽敞而又明亮,寺内的木板漆成了蓝色及绿色。 OF<[Nh\.  
    有四个毛拉在清真寺门口迎接迪尔,他们来自四个民族:东干、哈萨克、吉尔吉斯及乌兹别克。 2c*VHIl;  
    参观了清真寺一番后,迪尔与向导被邀请至寺院后的又一个院子,那里有几间居室。在东干毛拉的居室里,迪尔等围坐在一张大方桌前,桌上放着几盘西瓜、甜瓜、点心及糖果。大家从一个大碗中喝着乳酒。这种乳酒是发酵的马奶,又苦又酸;当清凉而又新鲜地喝下去时,实在好喝。 XnNOj>!  
    迪尔认为,东干族的宗教气氛超出了她的想象,东干人努力使伊斯兰教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得到正常的生存。 ;ph+ZV  
    迪尔的向导中有一使名叫伊利亚斯。尤苏波夫①,他在一部书中谈到马山青镇的宗教意识十分强烈,而且有着封建意识的遗留,毛拉们不断煽动着这种情绪;他们往往试图阻挠东干儿童、特别是女孩去上学及接受更高的教育,也不许他们看电影及去听音乐会,东干的女孩迫于这种压力,有的离开了学校。不过这是六十年代初的资料,随着社会的发展,东干伊斯兰教中的一些落后成分也有了改变。在这部名叫《马山青镇的集体农庄》(1967)的书中65页这样写到:“以往,伊斯兰教不许东干人唱歌跳舞。然而,他们躲避这种禁忌—一他们在家里唱—一而毛拉们忙于实事,不可能紧盯着不放,只好眼开眼闭。况且、有些毛拉自己还举办古典史剧和演唱,但这带有强烈的传统风格。” MY0[Oq cm=  
                         三、马山青镇 Mt7X<?GZm  
    马山青镇同哈萨克共和国江布尔州库尔代区,在这里有一个集体农庄联合体,象这里的大多数集体农庄和城镇一样,它位于一条铁路的两边。 LaAgoarN  
    1877—78、1881一84年,有三批东干人因起义失败来到俄国,最多的一批共3314人,由白彦虎率领,于1878年春天来到与托克马克相对的楚河右岸开垦荒地。他们称自己的安置营为“营盘”,这个词东干人至今还在用。这个地方的官方称呼为喀喇库努兹。“喀喇”意为“黑”,此地名的来由乃因东于人刚到这里时住的是泥屋。穿的是黑衣(男人)。当吉尔吉斯人与哈萨克人来访时,东于男人就会身着民族黑衣,站在泥屋的门口,看上去就象“黑甲虫”,在吉尔吉斯语里,“黑甲虫”就读作“喀喇库努兹”。1965年,为纪念土耳其斯坦内战时的英雄马山青诞辰八十周年,由哈萨克苏维埃最高主席团发布命令,将喀喇库努兹镇改名为马山青镇。 :O>Nd\UtO  
    1930年,七个小农业联合体和几个农业组在喀喇库努兹成立了集体农庄联合体。1935。年,又成立了一个以古比雪夫命名的集体农庄。1950年合并成一体。 jk WBw.(  
    1977年,该镇总人口5500,其中有东于族400,其余的为俄罗斯人、哈萨克人、日尔曼人、卡腊查依人及吉尔吉斯人等十五个民族。尤苏波夫认为:从马山青镇,可以看出东干人发展的历史脉络。 brp N >\  
    1963年,该镇有户数960,其中东干族750户。总人口4350,其中女性为2167,共有十四个民族。 ~|$) 1  
                                  四、勤尔一提别红 &;uGIk>s  
    该镇建于1908年,1977年总人口 7000,百分之九十为东干人,其余为俄罗斯、维吾尔、哈萨克、乌克兰及乌兹别克人。迪尔谈到,象在其它以东干人为主体的集体农庄一样,这里似乎都是东干人。迪尔一个异族人也没遇见,该镇与马山青镇同属一区,作为一个哈萨克共和国的东于人城镇,这里都是陕西裔的东于人。 UcKWa>:Fi  
                                  五、奥克提亚勃尔集体农庄 $S"zxEJJ Y  
    该农庄位于贾尔帕克一提别镇,以前名东噶诺夫卡镇,迪尔注意到东干人仍称其旧名。该镇也属江布尔区。 VNOK>+  
    1977年,该农庄有750户,共6000人,1200名工人,百分之八十是东干人,其余的为哈萨克、吉尔吉斯、俄罗斯、日耳曼、乌兹别克、维吾尔、朝鲜及乌克兰等十四个民族。镇主席汉姓为马,俄名阿尔萨·扎基尔胡诺夫,农庄主席汉姓为 Yu(于?译音),俄名马哈默德·阿希罗夫,均为东于人。该农庄的东于家庭每户平均有八个孩子,荣获“英雄母亲”称号的有三十人①。 'tq\<y  
                                六、得鲁日巴集体农庄 W#oEF/G  
    该农庄位于吉尔吉斯共和国莫斯科夫区亚历山德罗夫卡镇,在伏龙芝西边,有铁路及公路通江布尔(直到莫斯科)。 J.CZR[XF#  
    农庄总人口11155,百分之七十五到八十为东干人,其余为二十四个其它民族,包括两户汉族。 S[\cT:{OE  
                              七、米粮樊镇与列宁勋章 >o=axZNa  
    该镇属吉尔吉斯共和国坎特区。该镇原有100户,但到了1977年为567户,总人口3000,百分之九十是东干人,其余为吉尔吉斯、哈萨克、鞑靼、俄罗斯人,有三家乌兹别克、一家日耳曼人。 8yJk81 gY  
    从1927到56年,该镇种大米,这里的集体农庄名伏龙芝,主席是一个得过列宁勋章的东干人。1977年,他对迪尔说,在过去三十六年里,有四个人荣获过列宁勋章。 Q!BkS=H30K  
                                八、人回及其分布 3RTB~K8:{  
    以上是苏联目前五个主要东干人聚居区。根据生于达卡的孟加拉穆斯林女学者阿基涅尔(Shirin Akiner)1983年在伦敦出版的《苏联伊斯兰诸人种》(Islamic peaplesofthe  Soviet  Union)一书353页中的资料,苏联的东干人在1926年有14600人,1959年为21928,1970年为38644,1979年为51694。人口增长如此之快,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1)苏联政府的鼓励,(2)劳动力的缺乏,(3)长寿与婴儿的成活率高,(4)居住及食品;等生活条件的充裕。 W2X+N acD  
    1979年有26661位东干人住在吉尔吉斯,2249位住在哈萨克,其余的2542名散居在乌兹别克共和国及其它地方。1970年有29917位东干人住在农村,其余的8727位住在城里。城市东干主要住在阿拉木图及伏龙之。 YQfZiz}Fv  
                                  九、族外婚 X:zyzEhS  
    有些东干女孩嫁给了哈萨克族及吉尔吉斯族的穆斯林。1977年,迪尔发现东干女孩一般 DbPBgD>Q  
    ①在苏联,要生到够十个小孩才能当上“英雄母亲”,这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但每一个东干集体农庄都有相当一些‘英雄母亲”。荣膺这种称号后买东西不用排队,这一点在苏联很重要。197T年,集体农庄的东于妇女平均生八个小孩,但城市东于妇女一般生两三个孩子,城市俄罗斯妇女一般只生一两个孩子.迪尔发现一个陕西裔东于妇女生养后四十天不干家务,只在家里看孩子,不去会朋友.她只喝米汤,并吃母鸡,还喝许多奶。她不能吃辣的和酸的莱婴儿十天时,亲友们会被请来吃面条,这是一种长寿的象征,这种喜宴在孩子百天和周岁时也要举行。集体农庄则规定:东于妇女生养后可一年不劳动。不嫁俄罗斯人,她听说有一个东干女孩(集体农庄的)嫁给了一个俄罗斯人。她的家里竟断绝了与她的关系,只当她“死了”。 r`mzsO-'  
    但对东干小伙子就没有这么严格的限制了,迪尔在一些集体农庄发现,有些东干人娶了哈萨克族或吉尔吉斯的老婆。城市的东干甚至还讨俄罗斯老婆。 g:@Cg.q8  
    迪尔发现。上述阿拉木囹哈萨克共和国科学院的东干学者尤苏波夫的老婆就是俄罗斯人。 iG;d0>Sp  
    吉尔吉斯国立大学的东干族讲师布加佐夫出版了许多关于东干语的书籍及教科书,但却有一个迷人的俄罗斯妻子,她不但东干语讲得很好,而且会作东干菜。 ]8q%bsl+  
                          十、东干语 _S%OX_UMn^  
    所谓东干语,就是中国的北方官话中的陕西方言和甘肃方言,我看了一些苏联出版的东干语书刊,大致可以看懂。 (>)+;$Dr,\  
    五十年代末,苏联著名的东干史学家苏尚洛来北京约见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的回族学者(专攻回族史)马恩惠;于是马氏的爱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阴法鲁带着一个俄文翻译去见他。但一见面,才发现苏氏讲着一口流利的河州话,根本就用不着翻译。 0*]<RM  
    目前,东干语分甘肃和陕西两大方言,实际上这两种方言是十分接近的。甘肃方言是官方语言,被广泛应用于出版、教育及广播系统。 .PA ?N{z  
    除了少数毛拉(阿訇)外,大多数东干人在入俄前是识字很少或目不识丁的文盲。入俄后,他们因宗教的需要,开始用阿文东干语的《可兰经》及用作文字往来。但掌握的人很少。后来又攻用拉丁宇母,但感到不适用,随后就废弃了。文字的不发达严重地限制了东干人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1953年开始,决定一种与俄文字形相近的,由九世纪传教士西里尔发明的文字,俄文字母即渊源于此。这种文字适应于在俄语世界生存,所以东干人沿用至今。 .q|xMS}4  
    尔后,东干人的文化程度有了飞速的提高,并用这种文字刊印了不少书刊,内容涉及政治、文学、历史。语言及宗教等方面,但有关科技的内容不多。 n]6w)wE (  
    城市东干及东干知识分子多能用俄文来写作,一个东干人要想出人头地,俄文水平不高是不可能的。除了少数守旧的东干老人不大能讲俄语外,中年以下的东干青年都会讲流利的俄语,受过教育的东干青年也能看俄文书报。 t&p:vXF2  
    每个东干人聚居区都有专门为东干人开设的图书室,但有的管理人员抱怨说,东干青年不大愿意看东干文的书报。这主要是因为东干文书报情报信息慢,内容贫乏。相对而言,俄文书刊的内容就丰富多了,所以东干青年都爱阅读俄文书报。 _3FMQY(  
    东于人生活在一个多语言的环境中,一般人都能与生活在周围的哈萨克或吉尔吉斯人用对方的语言交流思想。同样,与东干人生活在一起的其他民族有的也能讲东干语,迪尔就发现在一个东干人孩子为主的托儿所里,俄罗斯族的保育员姑娘能讲流利的东干语。 9e :d2  
    1979年,有百分之九十四点八的东干人自称东于语为母语,有百分之二点四的人以俄语为母语,以俄语为第二语言的占百分之六十二点八。 @eG#%6">  
                            十一、东干族的学者 Q xj|lr  
    迁入俄国的东干人多姓马,尔后,从俄国人的习惯,男的马成了马基耶”夫(Makee),女的马成了阴姓的马基耶娃。 ;1(qGy4  
    东干人因信仰伊斯兰教,所以取名多为经名。苏联东干族最著名的女学者就叫法蒂玛·马基耶娃,她是伏龙芝科学院东干部的研究人员。 |?pYJkrYO  
    该部主任为马哈默德·苏尚洛,其祖父为河州回民,人称苏长老,迁入俄国后以此为姓。尚洛乃长老之译音。   t`&s  
    苏尚洛1924年12月24日生于皮什彼克的一个农民家庭,1950年毕业于吉尔吉斯师范学院。1953年11月4日以论文《十九世纪下半叶的东干起义及白彦虎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获史学副博士学位。1959年,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十年大庆,苏联政府在伏龙芝出版了该书。这一年,苏氏还出版了一部23页的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十年》的小册子,还在伏龙芝以吉尔吉斯科学院的名义出版了一部104页的专著,名为:《谢米列契那的东干人十月革命前(史略)》苏氏于1942一45年参加了卫国战争,1953—55年任苏联科学院吉尔吉斯分院语言、文学、历史研究所研究人员,1955—56年任吉尔吉斯科学院语言文学研究所东干文化室主任,1957年1月17日获高级研究员职称。1964年任突厥学和东干学研究室主任,1964年参加了在莫斯科召开的第七届国际人类学和民族学大会。1970年10月16日以论文《东干人(历史民族学研究)》莫斯科、苏联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684面、提要44页)获该所史学博士学位。1971年,该论文以《东干人(历史民族学概要)》(伏龙芝305页)为名,由苏科院吉尔吉斯东方学部正式出版。 B4M'Er{v  
    1967年,伏龙芝出版了一部《苏维埃东干史纲》,他在其中撰写了《关于东干的族源问题》(9—22页,与斯特拉塔诺维奇合撰)、《十九世纪下半叶中国西北部东干人的社会经济概况》(29—43页)、《迁居俄国的东干人》(44—57页)、《十月革命胜利前东干人的社会经济概况》(79—94页)、《十月革命前谢米列契耶东干人的文化》(111—129页)。 l ")o!N?  
    苏氏的一些研究涉及到中国西北回族史,他汉文不但文笔流畅,而且字迹优美。他对于我国的伊斯兰教及回族史研究很感兴趣,1981年,他在莫斯科出版的《远东问题》第2期上发表了《北京手中的伊斯兰牌》一文。 `gA5P %  
    1962年,苏氏与石娃子①·马基耶夫在伏龙芝用东干文出版了一部《咱们的文学。7级、8级学生们念的书》。 4F 6ju6w  
    与苏氏一起在东干部工作还有的伊马佐夫 Q>+_W2~]  
    在莫斯科东方学研究所有一个东干学者,名叫阿卜杜拉赫曼·卡里莫夫他与冲瓦佐合编了东干文的《回族话的教科书 》(伏龙芝,吉 ;r2b@x:<_  
------------- 7\Yq]:;O  
①其祖父入俄对人称“十娃子”意为“第十个孩子”,子孙遵以此为姓,在俄文中作他是东干著名诗人,曾在五十年代来华访问过。 ej??j<]  
------------- SbQ{ >  
尔吉斯共和国文化部、1970、1册,为五年级和六年级准备的语音学和形态学)。 U 8 .0L  
    卡氏1923年5月 5日生于伊尔迪克村(现吉尔吉斯杰特奥古兹区)的一个农民家庭,1942年毕业于吉尔吉斯师范学院。1951年三月20日以论文《现代东于语、词汇统计、后缀统计与计量单位的语法特点》列宁格勒,1951年。227面,苏科院东方学研究所,提要11页)获该所语文学副博士学位。后留该所。此论文概要后被译成中文刊于《中国语文》1955年40号12—14页。 v~W6yjp  
    苏联东干族学者仅以研究本民族文化而成名的就有许多,就人口比例而言,东干族的高级知识分子是很多的。限于篇幅,笔者将另文详细介绍。 +(=[M]5#n  
                      结语 O7L6Htya  
    东干文化是中国陕甘回民文化的移植,虽经过了一百多年的时光,但这种文化并未消失,反映出东于民族的强烈个性。东干人是谦逊好客的,中国文化中的许多美好成分在东干民族中得到了继承。东干人至今仍用筷子。 r(/P||`l  
东干—苏联回族的历史及其现状 #q^>qX y  
=^".{h'-  
    东干人是守旧的,怀古之心难泯。陕西青在这一点上超过了甘肃裔。甚至在1948年,有人发现东于妇女仍在缠小脚。 QVA!z##  
    尽管东干人实际上是中国回族的一个分枝,但在国际伊斯兰世界中已将她作为一个单一的民族共同体了。 G41$oalQ1  
    国民党时期,有一些东于人,包括白彦虎的后裔回新疆等地居住。五十年代,有一些东于学者回国访问,中国的一些学者也以促进中苏友谊为宗旨,去东干居住区作了访问。从大十年代直到现在,我国与东于的往来基本中断。 m-pIFL<^N  
    目前,我国的一些学者开始着手东于族的研究,但尚属起步阶段。无论是在资料的搜集上,还是在研究的条件上都存在着许多困难。东干学者与中国学者都会相信,随着中苏友谊的发展,有关东于的学术交流势必会增强。中国学者迫切希望能去东干地区从事学术考查,这对于中国西北回族史的研究必将是一个推动。
顶端 Posted: 2008-10-17 17:11 | [楼 主]
SKY2006
捷克斯洛伐中央军事学院院长
十月革命勋章 第一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二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三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一枚各族人民友谊勋章 近卫军证章 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军上将
级别: 高级指挥员


精华: 1
发帖: 4123
爱心: 2289 点
金钱: 4062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在线时间:91(小时)
注册时间:2009-04-09
最后登录:2022-07-31

 

应该是比较早的文章,可能不能称作"现状"了.
顶端 Posted: 2008-10-18 14:38 | 1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Warsaw Pact BBS☆ 华约军事论坛 »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Total 0.009921(s) query 6, Time now is:05-16 02:27, Gzip disabled
☆Warsaw Pact BBS☆ Locations of visitors to this page ☆华约军事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