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苏联战略核武器发展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C.C.C.P
级别: 反革命分子


精华: 1
发帖: 3794
爱心: 2905 点
金钱: 38096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133(小时)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10-11-07

 苏联战略核武器发展

0
1945年,美国在广岛投下第一枚原子弹,其爆炸的威力不止摧毁了自杀也吓不倒的日本,震波也远远传递到欧亚内陆的莫斯科。 Gj(UA1~1  
YcJ2Arml  
    当时,苏联拥有全世界最大的陆军、最多的坦克与最多的炮兵,并吞西欧,席卷亚洲似乎只是时间问题,但美国的一颗原子弹就逆转了这个局势。震惊的斯大林虽然外表强装镇静,但却秘密地召集军方科技人员,大规模开采铀矿,建立原子实验室,要在最短时间内制造出自己的原子弹。 EL=}xug,?  
?$\y0lHw/7  
    虽然德国科学家并没有为希特勒做出原子弹,甚至离原子弹的皮毛都还有很大的距离,但德国在大战期间的铀实验技术与人员,仍然协助了苏联尽快掌握铀矿的处理技术。另一个帮助是来自于美国境内的间谍,刺探到钚弹可以较容易生产,使苏联先制造钚弹,能提早数年制造出第一个原子弹。 K#],4OG  
 {r?qI  
    但有原子弹也要有载具才可以丢到目标头上,如果美国可以从本土轰炸苏联,则苏联就算占领了西欧也难逃原子弹的报复。因此在大战后,苏联也积极发展越洋轰炸机。苏联利用大战期间掳获的B-29,积极仿制出苏联版的图-4。然而由于逆向工程的精密度有限,仿制的又是早期型的B-29,加上苏联无法提供高辛烷值的汽油,图-4的作战半径只有短短的945哩,从距离最近的东北亚起飞,也只能炸烂阿拉斯加熊与加拿大人。若改买单程票,作战半径可达西北美地区,但对于东北美仍然力不从心。 26\*x  
wfc[B;K\  
    急疯的苏联人想出一堆怪点子:1952年,斯大林下令空军建立一百个可以从北极浮冰上起飞的轰炸机师,如此一来不止庞大缓慢的图-4,连小型快速的图-16、伊尔-28喷气轰炸机都可以轰炸美国本土。斯大林的想象力显然让红军了解到德军效忠希特勒的痛苦。海军提出较为实际的替代方案:快速占领阿拉斯加或格陵兰的基地作为前进美国的中途站。海军规划了621两栖突击潜艇作为解答,这个1948年开始的计划将建造一种可以携载10辆坦克、16辆卡车、14门火炮与745名海军步兵的登陆部队(约为加强营规模),并利用舰艏斜板进行登陆。后来的计划甚至还加入了三架拉-11战机以提供空中支持。这个计划在付诸实行之前就被取消。但1952年被斯大林复活,调整为较实际的626计划:利用加强的围壳突破北极浮冰,让步兵从围壳爬出来登陆。但斯大林在1953年去世后,整个计划因为缺乏相对应的后勤补给能力(两栖突击的是潜艇,后勤补给当然也得从水下送)而告吹。 "yV)&4 )  
ne\N1`AU  
    在这段期间,苏联也学美国人测试过空中加油技术来解决航程问题。1952年时,已经有三架图-4被改装成空中加油机,在单程任务中可以支持友机轰炸美国东北方的目标。但是苏联的加油系统一直不尽理想,始终没有更大规模的应用。在此同时,美国早已从B-29发展出航程更远的B-36(几乎可达苏联各地),以及全喷气式、高亚音速的B-47(部署于西欧),同时原子弹的数目也压倒性的胜过苏联(1350:<12)。斯大林可说还是没有足以对抗的战略武力。 但在防御上,局势倒没有那么悲观。事实上,苏联投入15%的军事预算在防空上,而轰炸机占了10%,原子弹只占了6%。苏联大规模地制造防空战机:米格-15以拦截美国轰炸机的入侵,并开启了纵横冷战期间的苏联防空战机王朝。另一方面,苏联吸取德国大战末期防空导弹的发展经验,试探性展开了防空导弹的部署,这也是冷战期间苏联另一个傲人的军工产业。虽然科技劣势的苏联无法迅速追上美军战略轰炸的实力,但在防空武器的质与量上,仍然组成了令人敬畏的防线。 k%v/&ojI  
| QI-gw  
    在斯大林的晚年,虽然图-4勉强达到战略轰炸的需求,但他对螺旋桨轰炸机已经彻底失望。因为韩战中米格-15对抗B-29的成功,也预言了这些轰炸机终究无法穿透美国防空网。因此他要求图波列夫设计远程喷气轰炸机。但图波列夫在图-16的痛苦经验中体认到苏联的喷气引擎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大战末期英美德都有喷气机服役,但苏联没有)不足以支撑大型轰炸机的发展,坚持采用螺旋桨推进。愤怒的斯大林在1951年设立新的米亚西舍夫设计局以发展远程喷气轰炸机与图波列夫的螺旋桨轰炸机竞争。 ,wlSNb@'  
`%M}:T  
   米亚西舍夫的喷气轰炸机:2M在1953年试飞,但背后却是彻底的工程失败。其设计充满缺陷,可靠性低,账面性能也仅达到需求的一半:9000公里航程。由于缺乏空中加油设备,飞行员轰炸完美国后必须朝向墨西哥湾前进以求在海上弹射。这架轰炸机正式服役的代号为M-4,西方称为野牛 A。直到1956年,新一代的野牛加装了空中加油设备才将航程延伸到15000公里。 tf@x}  
w=H4#a?fc  
    另一方面,图波列夫较切实际的螺旋桨概念设计出了成功的图-95。虽然其速度不足以穿透北美航空网(它的高度可以摆脱战斗机,但不足以躲过防空导弹),但实际性能却较为可靠,并能够达到所需的航程。当苏联总算凑出喷气与螺旋桨的远程轰炸机搭配时,美国新一代的B-52轰炸机已经综合了B-47的高速与B-36的航程。另一方面,不像美国有能力(虽然叫苦连天)维持空中实弹待命的轰炸机,苏联轰炸机由于可靠性低、极区基地的后勤困难(极区的困难气候还会困扰苏联核武力好多年),加上苏联对核武器的严密控制(基地的原子弹是由KGB控制),苏联轰炸机仅能维持地面待命状态,并在接到命令后才能组装原子弹挂上飞机,起飞往往是一小时以后的事。所以当美国人在紧张苏联可能的原子弹奇袭时,苏联人倒是心知肚明:因为美国人先动手的话,苏联的反击武力一定完全被炸毁在地面,没得救。 .`Ts'0vVy  
Y2Y!^A89  
    但当斯大林过世,赫鲁晓夫上场之后,苏联的战略武力出现了巨大的变化。由于赫鲁晓夫历经了残酷的斗争才出头,加上韩战与冷战大量动员导致的经济问题,赫鲁晓夫有意利用新科技一方面打压军方势力,另一方面裁减军队的人事费用,赫鲁晓夫将赌注押在导弹身上。 $/uNV1 ]o  
q;a#?Du o  
     赫鲁晓夫一出场时,就裁减海军的造舰费用,转而投资反舰导弹的发展。但要取得决定性的影响,导弹必须能够携带核弹头。苏联的导弹发展和美国一样,都是利用德国的基础。虽然苏联在大战中曾有著名的卡秋沙火箭,但其短程的固态引擎对这场洲际战争完全起不了作用,而必须使用V-2的液态火箭。1947年斯大林就下令仿制V-2导弹:R-1,1949年更制造出弹壳油箱一体化的R-2导弹,射程由于结构重量的节省提升了一倍。但由于原子弹的巨大,使轰炸机仍然是唯一的载具选择。为了提高导弹的杀伤力,苏联替R-2发展了放射性弹头的「军用放射性毒气弹」(导弹会在高空炸开散布放射性物质)。 -hP-w>  
jw!QjVuRN%  
     但氢弹的发明,使核能的威力被浓缩到导弹可承受的范围。1954年苏联试射了第一枚核导弹:R-5M,并在1959年初被部署到东德(射程约1200公里),但庞大的发射设施因为担心一开战就被摧毁,因此还是被拉回波罗地海。在巅峰时期,R-5M部署了四个团,每团有12枚发射器。 ;q&\>u:  
bU i@4S  
     接下来,苏联的导弹设计局要挑战更远的目标:洲际弹道导弹。设计了R-1、R-2与R-5的科罗廖夫将四枚R-5推进段捆绑在导弹上,希望能达到8000公里的射程,这称为R-7。1955年开始研发,1957年就完成第一次成功试射。苏联兴高彩烈地宣布了第一枚洲际弹道导弹的成功,但美国却没有太大的反应。事实上,苏联又花了两年才让R-7服役。这时发现实际的部署成了更大的挑战。为了缩短与目标的实际距离,R-7的基地必须选择在极北地区,冬天的严寒阻碍了工程,夏天却又变成遍地泥沼。加上春雨带来的大水时常冲垮路基,使得许多发射场必须建筑在稳固的人工河岸上。发射基地的建筑经费居然耗费了五亿卢布,正是当时年度国防预算的5%。 p; ZEz<M  
ds9`AiCW>  
     因此,即便是对导弹寄予厚望的赫鲁晓夫也不得不停止其它基地的计划,直到科罗廖夫有能力设计出射程更远,可部署在南边的弹道导弹。这使得苏联虽然制造了210枚R-7导弹,但实际运作的发射架从未超过六个。再加上当时的导弹仍然是发射前灌注的液态燃料,其准备发射的时间长达一天,面对美国的奇袭威胁不会比轰炸机好到哪里去。 & 5u[q  
: j m|)  
   赫鲁晓夫也把希望放在海军上,从潜艇发射的短程弹道导弹或许能够弥补洲际弹道导弹战力的不足。为了加速服役,苏联海军不像美国海军执着于研究水下发射的工程问题,将导弹安装在潜艇围壳中,使围壳露出水面发射,这使得苏联较早实现了潜射核导弹的目标。然而戈尔什科夫却不怎么喜欢这个甜蜜的负担,因为其易腐蚀的液态燃料推进器在大量服役后可能成为全舰官兵的梦魇,转而支持反舰兼陆攻的SS-N-3巡航导弹研发。另一方面,苏联也缺乏可以指挥潜艇作战的远洋通信系统。 ,*$/2nB^  
kg_f;uk+  
     身为狂热的火箭科学家,科罗廖夫一直希望能成为第一个把人工垃圾丢到太空的环保小英雄。赫鲁晓夫直到第一枚R-7A试射成功才允许他作这种无军事意义的无聊举动,并在1957年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孰知,这个举动反而激起了意料之外的激烈反应。冷战之后的第一次,在轰炸机、原子弹、氢弹的长久赛跑之后,苏联终于跑在美国前头。并且由于苏联的机密保护,西方民主社会没有看到泥泞的R-7发射阵地、反应迟钝的发射作业,反而被周期环绕球的小金属球吓个半死。 hT<:)MG)+K  
`[J(a u$z  
   这鼓舞了赫鲁晓夫的导弹哲学。靠着导弹科技,从1945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之后的整整12年,苏联人终于反过来吓到了美国人。赫鲁晓夫下令所有的设计局都必须研究导弹,否则就要裁撤。因此飞机设计局要研究巡航导弹(米亚西舍夫设计局因为第一代巡航导弹研究的失败而被裁撤,图波列夫则被迫去研究无人侦察飞机与新的巡航导弹)、火炮设计局要研究固态弹道导弹、舰炮设计局要研究舰对空与舰对舰导弹,甚至连迫炮设计局与空用机炮设计局都要抓去研究反战车导弹。而战车设计局也没躲过一劫,要研究导弹化的战车与弹道导弹发射车(赫鲁晓夫的大导弹主义对苏联战车自此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最后,大导弹主义不但主宰了苏联军火工业的发展,也孕育出全世界第一个专门的导弹军种:战略火箭军。不像美国空军挟其轰炸机时代的功绩,吃下了弹道导弹的拥有权。本来是陆军小媳妇的苏联空军也没有替苏联打赢这场航程战争。因此,赫鲁晓夫相信一支专门的导弹部队将主宰未来战争的胜负,而庞大的空军与陆军便可以裁减。1958年时,苏联的导弹只占武器经费的6.2%,1965年就激增到53%,而苏联陆军也在韩战后面临了首次的缩编。苏联的导弹时代正式来临。 B(%bBhs  
% 1p4K)  
拥有了核导弹的赫鲁晓夫,得以遂行他的裁军计划。部分轰炸机部队被裁撤,指挥部转为战略火箭军的一部。另一方面部署了瞄准西欧的中程弹道导弹,使陆军承担的角色变轻,部分部队转成弹道导弹部队。 D7Nz3.j  
P!)k4n  
    然而,如同轰炸机当年的螺旋桨与喷气引擎之争,在战略火箭军也有一场新的设计局之战。科罗廖夫设计的R-7采用纯净的液氧作为助燃剂,但液氧在室温会迅速沸腾的特性,使它必须在发射前才能灌注到导弹中。这表示R-7要20个小时才能发射,完全适应不了与分钟竞赛的导弹对决。新的化合助燃剂可以在室温中存放,这使得导弹可以预先灌注燃料并待命发射达六个月之久。 07dUBoq  
,.+"10=N.  
    但科罗廖夫却讨厌新一代的助燃剂。因为这种助燃剂对金属有强腐蚀性,虽然有特殊镀层可以保护管壁,但还是会从不完整的镀层开始腐蚀。所以战备中的导弹一定时间之后不但要把燃料抽掉,而且所有燃料管线与油箱都要拆卸重装,相当于制造一枚新的导弹。而且这种助燃剂易爆又具有毒性,拆卸作业不但危险,若是在战备过程中爆炸更是要人命。 >AV R3b  
wOp# mT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有趣的原因。科罗廖夫是个很有理想的科学家,他相信火箭的宿命就是要射得更高更远,所以比投掷核弹头更重要的任务是要探索无尽的疆界。因此早期发展R-7的过程他便极力要求发射卫星的任务,意外造成西方世界对苏联科学进展的恐慌。而他还想继续往登月计划迈进,因此他需要一具更强力的火箭引擎。而液氧火箭的单位推力略高于新的液燃火箭,所以他坚持采用传统设计。 vDAv/l9  
Y)L\*+ >"[  
    这造成战略火箭军的极度不满,除了待命时间的问题之外,发射支持设备越复杂,导弹发射基地问题越头大。因此在1956年,赫鲁晓夫要求原本设计中程导弹的杨格尔设计局设计新的可存贮液态燃料ICBM:R-16。开启了近十年的导弹助燃剂战争。 SY}iU@xo  
tF d^5A*  
    利用新一代的小型化弹头,R-16的重量在设计之初便只有R-7的1/3,这大幅缩小了发射基地的规模。另一方面,科罗廖夫也开始反扑,他倡议利用高速燃料泵缩短灌注燃料的时间。由于科罗廖夫过去的功绩,赫鲁晓夫难以拒绝他的要求,仍然批准了他的导弹计划:R-9。 ,As78^E{  
A*:(%!  
    当苏联陷入两个设计局的斗争时,大西洋彼岸不但早已追上了液燃火箭的发展,并对核战争有新的规则。由于双方的弹道导弹都无法拦截,50年代建置的战略防守形同虚设,因此导弹基地必须保证再承受对方奇袭后仍能生存并反击,才能提供可恃的吓阻能力。因此,利用排气通道设计,美国的大力神导弹开始具有从地下发射井发射的能力。 y|+ltAK  
+6* .lRA  
    当1958年美国第一个发射井出现时,苏联才惊觉自己已经又在武器竞赛中落后。赫鲁晓夫希望导弹设计局能够迅速追上,但他们都表示力有未逮。不得已的赫鲁晓夫只好继续现有导弹的发展,但要求必须迅速加入井射的能力。 @9rmm)TZ  
v1j]&3O  
    理论上,杨格尔的可存贮液态燃料新型火箭比科罗廖夫的液氧火箭更容易实现井射,因为省略了液氧灌注的设备。然而,当两个设计局盲目追赶美国人的成就时,不得不忽略了安全的要求,危险的新液燃火箭要付出更大的代价。1960年,R-16在一次测试中意外爆炸,炸死了73名高级工程人员与当时战略火箭军的司令,杨格尔则因为在意外发生时跑到数百码外的掩体抽烟而逃过一劫。 b!' bu  
Eh)VU_D  
    来年,R-16终于试射成功,北约代号SS-7。另一方面,科罗廖夫建议利用现有的R-7基地发射R-9,以共享支持设备。尽管如此,需要发射前加氧的R-9虽然单位成本与R-16相去不远,但发射设备仍然贵了一倍。另一方面,由于发射作业的复杂,R-9的试射进度也落后R-16两年,这使得1965年才服役,北约代号SS-8。但真正大量服役的还是R-16,并被苏联视为真正的第一代洲际弹道导弹(而不是之前稀少的R-7)。   R.)U<`||  
K{00 V#  
    相对于战略火箭军步履蹒跚仍然备受重视,苏联海空军就没那么幸运了。苏联海军从之前的围壳发射系统出发,又发展了D-2、D-3发射系统,另一方面也发展了核动力,企图利用长时间潜航来争取接近美国本土发射的机会。然而,易腐蚀的液燃导弹已经是个问题,早期不可靠的核反应炉更是安全问题。K-19便是当时可靠性不足的牺牲品。这使得苏联海军在60年代放弃威胁美国本土的企图,只让弹道导弹潜艇在日本与欧洲外海巡航。另一方面,轰炸机设计局也在继续挣扎。米亚西舍夫提出了12000公里航程的超音速轰炸机计划:M-50,不过实际只能达到一半。图波列夫则利用米高扬根据米格-19发展的巡航导弹,希望延展图-95的射程以清除防空系统。但随着超音速防空战机与导弹的发展,此时的赫鲁晓夫已经完全不相信轰炸机有可能在战争中生存,这些计划都没有大量实行。不过,由于美国海军此时大力发展航母起飞的战术核轰炸能力以抵制美国空军的扩张,赫鲁晓夫决定让空军轰炸机转而发展海上反舰能力。能长期巡航并发射导弹的图-95因此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 fJ3qL# '  
r6-'p0|   
    与一般苏联武器便宜耐操的形象相反,此时的苏联核武力事实上是由战略火箭军复杂昂贵,又不可靠的液燃导弹所组成。然而人造卫星的成功深深震惊了美国人,赫鲁晓夫也很乐意维持这样的形象。赫鲁晓夫的如意算盘是虚张声势的吓阻一样有效,但他忘记历史上有两个也曾经吓过美国的国家发现:世界上最残忍凶狠的国家,就是真的被吓坏的美国。 9N'um%J3%s  
UVD::  
   1961年,被吓坏的美国人民要求军方拿出办法来「抑制」苏联的威胁。尽管成功发展出井射的大力神导弹,美国仍然担心苏联有机会摧毁少数的大力神导弹与机场。另一方面,从地井生存性的研究发现,尽管没有一个地井能够完全阻挡核爆,但摧毁它必须在极近的距离爆炸。这也就是说导弹的精确度必须很高,但仍然无法同时破坏多个地井。因此,摧毁地井的最佳方法是发射多颗精确的小型核弹,同时攻击各个地井,而不是少量大型的核弹。另一方面,只要建构够多的发射井,对方就需要吓死人的数量才能摧毁你。 $PQlaivA  
C4P7,  
    美国开启了最让苏联胆寒的核计划:民兵导弹。利用精确的惯导技术,民兵可以利用小型弹头得到更高的精确度,另一方面重量减轻就可以改采用推力较低,但是更便宜更适合井射的固态火箭。与传统美国武器精密昂贵的印象相反,民兵导弹便宜、可靠。美国空军原本要采购2500枚导弹,但国会的压力下还是忍痛缩减到1000枚左右。 5}4MXI4  
x6x6N&f?  
    但这却是苏联眼中的天文数字。1963年时,美国的潜射与陆射ICBM达到了497枚,而苏联只有122枚,全部是无掩体的地面发射。来年,苏联导弹略微增加到189枚,而美国光是民兵导弹就从160枚增加到600枚,全国可攻击苏联本土的ICBM达到1045枚,更别提空军还有1160架的核武轰炸机,而苏联弱势的空军只有189架轰炸机。 J}.y+b>8\  
(u >:G6K  
   苏联重新检讨核战略,审判日可能出现的战争型态有三种。第一种是苏联先发制人,轰炸机在击落前可能不到个位数有机会对美国投掷核弹,ICBM缺乏瞄准机场与发射井的精确度,数量上更是严重不足,只会引来美国残忍的报复。第二种是预警-反击,但苏联缺乏完整的预警体系可以涵盖全境,连轰炸机都有机会钻进防空网,更别提高速的弹道导弹。就算侦测到导弹来袭,只能地面待命的轰炸机与发射作业从数十分钟到二十小时的各式液燃导弹根本来不及出发。第三种是承受攻击-反击,缺乏重型掩蔽的轰炸机机场与液燃导弹阵地一定在第一轮被炸烂,反击连想都不用想。 因此,当1961年苏联首次载人太空飞行,再次激起美国对苏联科技的恐慌时,苏联在太空科技亮丽的成绩下其实是一个脆弱、有限的核武力。 ptmPO4f  
db!2nImNu\  
   对美国而言,这是一个必须压制的威胁,但对苏联而言,美国才是一个压倒性的对手。从轰炸机到弹道导弹,苏联始终无法真正威胁到美国本土,却引来美国毁灭性的吓阻。科技竞赛一再的落后使赫鲁晓夫决定走快捷方式去威胁美国本土,苏联秘密规划了“阿纳德尔”行动:那就把弹道导弹搬到古巴去吧! )>LC*_v  
    根据赫鲁晓夫的回忆录,古巴危机的起因是美国在英国、意大利与土耳其部署中程弹道导弹的威胁,以及猪湾事件显示美国推翻古巴政权的野心,但作者质疑这不是真正的理由。 Q nqU!6k@  
`|^<y.-6  
    虽然苏联的洲际弹道导弹当时无法成熟,但苏联的中程弹道导弹却是成熟的核武器,部署了足够数量可以抵销西欧的部署。另一方面,苏联真要保护古巴的话,有很多种方法,传统部队、海军基地,甚至战术核武器都可以。 G r;~P*  
=`X ;fz  
    而当赫鲁晓夫的目标是威胁美国本土时,显然部署中程弹道导弹到古巴是当时唯一的选择。支持这个结论的证据是,苏联解体后流出的文件显示,当时苏联部署的核武力规模,超出美国情报的掌握。当时苏联部署的核武力以第43导弹师为主,编制为三个R-12(SS-4)导弹团与两个R-14(SS-5)导弹团。该师其实原本只有一个R-12团与两个R-14团,但因为R-14还未达到战备状态,所以从别的单位借调了两个R-12团来维持火力,改称为第51导弹师。由于美国的封锁,R-14团终究没上岸,第51师总共部署了7956名官兵与24具R-12导弹发射器、42枚导弹与36颗核弹头。 '#.:%4  
"Rp]2'?  
    另一个当时著名的单位是空军一个中队的伊尔-28中型轰炸机与六枚核炸弹。由于缺乏足够的航程,这些轰炸机并不足以轰炸美国本土。因此大众的焦点都集中在那个弹道导弹师上,但这并不是苏联空军唯一的部队。 ab 1\nzpd  
ka&-tGg  
    苏联空军还部署了两个FKR-1 Meteor核巡航导弹,由于这型导弹的外型类似海军的S-2 反舰导弹,当时一直被错认为反登陆的传统武器。实际上这批巡航导弹总共有80颗核弹头,是当时苏联在古巴境内数量最多的核武力。它们没有足够的航程攻击美国,但已经有足够的威力阻挡美国的登陆并保卫弹道导弹师。苏联海军也没有缺席。他们企图部署七艘高尔夫级潜艇到古巴。从古巴出发,可解决当时苏联海军缺乏远洋作战的问题。但由于液燃导弹的寿限问题,古巴基地缺乏处理液燃导弹的设备才作罢。 'c<@SVF{Zz  
: |c,.uO  
   再加上陆军部署的“蛙”远程火箭与一个步兵团,苏联想要的显然不只是保护古巴,而是作为核吓阻的前进基地。所以当美国的封锁阻止了进一步的部署时,原本对赫鲁晓夫的「重导弹,轻传统」不以为然的苏联将领,才体会到核时代的来临,已经让核导弹成为国家战略的中心。 m~Dq0 T  
1964年,赫鲁晓夫被勃列日涅夫斗下台。虽然红军并没有参与政变,但显然因为过去赫鲁晓夫的打压,他们也没有明显的支持。勃列日涅夫上台之后,传统武力的地位被恢复,但核武力,尤其是战略火箭军的地位已经无法动摇,苏联将在传统与核两个领域,与美国展开更大规模的全面竞争。 VrokEK*qbY  
cF[[_  
     如前所述,60年代初苏联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美国的民兵多弹头导弹。由于苏联没有防卫性公投的法律,因此只好启动四大导弹计划作为反击:井射多弹头导弹、重型单弹头导弹、超重多弹头导弹与轨道轰炸器。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以数量对数量的井射多弹头导弹计划。厌恶高腐蚀液燃火箭的苏联火箭之父科罗廖夫在R-9液氧导弹几近失败的发展之后,认为固态火箭是一个还可以接受的科技,从1959年就开始了RT-1固态火箭的研究计划。如果顺利的话,RT-2便会蜕变成苏联第一代固态燃料的ICBM。然而,如同当年从中程弹道导弹出身的杨格尔挑战科罗廖夫在ICBM计划中的地位,新一代的挑战者也将挑战固态燃料火箭的市场。 oLn| UWe_  
dMwVgc:  
    切洛梅是巡航导弹出身,从二战时期就开始替斯大林研究V-1的翻版。但他真正成名的作品则是苏联海军的第一代远程反舰巡航导弹:SS-N-3。在60年代初,由于科罗廖夫对纯净液氧的坚持,惹恼不少战略火箭军与军工产业人士,赫鲁晓夫便有意寻找ICBM的替代货源。切洛梅抓住这个机会,他招揽了许多有力人士,联合航空与电子设计局,形成新的一股ICBM生产力量。从反民兵导弹的井射多弹头导弹计划开始,展开了他光辉灿烂,却又臭名招张的洲际弹道导弹霸业。 q t}[M|Q^r  
V6d*O`  
    由于RT-1初期试射不顺利,赫鲁晓夫要求杨格尔与切洛梅利用传统的液燃技术设计新导弹作为备援。杨格尔的计划是R-38,而切洛梅则是UR-100。善于造势的切洛梅利用科罗廖夫不断出现的挫败,攻击固态火箭的不成熟。另一方面又推销自己航空设计局(一开始是米高扬设计局的合作经验,后来又吸收发展巡航导弹失败被裁撤的拉沃奇金设计局与发展M-50战略轰炸机失败的米亚西舍夫设计局)的背景,才具有量产武器的生产技术。终于在1963年,R-38出局,RT-2与UR-100平行发展。 `<>8tZS9"  
~j\/3;^s   
    尽管RT-2的固态火箭设计才是真正有效,可靠,放着就会忘记的井射武器,但固态火箭本身的困难性,加上嚣张的科罗廖夫四处引起军工人士的不满,造成发展时程的延宕。而战略火箭军一方面急着取得民兵导弹对抗的能力,二方面理论上较便宜的固态火箭一直延误还是吃掉了更多发展预算。因此在1967年,新的勃列日涅夫政权决定让UR-100计划投产。 m`c(J1Et  
Y4Z?`TL  
    科罗廖夫在1966年去世,结束了第一代的导弹设计局大战,并开启了第二代的导弹设计局大战。在他去世之后,其OKB-1设计局的新任总监正忙于解决N-1登月计划的问题,无意接下RT-2这个饱受各方批评的计划。但由于勃列日涅夫政权的军火工业主持人乌斯季诺夫极力支持固态火箭的发展计划,OKB-1只好答应在RT-2发展成功后才移交给新的设计局。因此,苏联最后部署了上千枚的UR-100(SS-11)与仅60枚的RT-2(SS-13)。而这也开始了乌斯季诺夫与切洛梅之间的长期斗争。 lC1X9Op  
wz!]]EQ!o  
    在斯大林时代就担任军备局长的乌斯季诺夫是科罗廖夫早期的支持者。他在勃列日涅夫夺权后,本来有望当上国防部长,但因为军方属意军人背景的另一位人选而失败。但在苏联尔后的弹道导弹发展中,他却扮演了更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对付切洛梅这个可疑的内鬼。 NwG&uc+Q  
I$`Vw >  
    另一方面,杨格尔设计局之所以会放任切洛梅夺取轻型ICBM的市场当然是有原因的。他让切洛梅去斗倒导弹之父科罗廖夫,另外他却把研发重心放在重型单弹头导弹计划上(不过,贪婪的切洛梅也有提出UR-200计划企图竞争,但没有得到最后生产的许可)。从R-16导弹计划出发,藉由加大第二节火箭的燃料舱,与新一代的强力引擎成为射程差不多,但投射重量更大的R-36导弹(投射重量:5.8吨 VS 2.2吨)。除此之外,R-36的特色是改采用了全惯导系统。一开始,R-36采用了UR-100的无线电导航+惯导系统,但由于军方不喜欢(不喜欢的主因不是一般认为的易于干扰,而是重新设定目标麻烦。因为无线电站必须根据发射地与目标地选定适当的几何位置才能达到良好的导航精度,如果目标变更了,则无线电站也要跟着变更。而由于电子技术的进步,此时的惯导系统已经有能力自行计算重力场与地球坐标以重新设定目标),加上R-36的定位是比较高价的导弹,因此苏联决定将R-36改成全惯导系统。种种因素使得R-36计划虽然数量只有UR-100的1/3,但总经费却相差无几。 x./jTebeO  
o+O\VNW  
    如前所述,UR-100导弹是针对民兵计划而存在,R-36则是针对美国第一代井射液燃导弹:大力神而存在。但不像民兵造成的庞大数量优势,大力神尽管有较大的弹头,不过在打击硬目标的战争中实在发挥不了什么作用,不像是数量优势的民兵导弹。作者认为,R-36纯粹是赶着比大小而推出的产品,但当对手已经被新一代导弹取代时,对抗的产品却便成尴尬的存在。不过,R-36的体型优势仍然为它争取到新的任务:轨道轰炸器。 7}r!%<^  
2/B Flb  
   60年代初期,除了利用地井与数量来维持导弹武力的生存性之外,另一个发展就是反弹道导弹。由于弹道导弹的固定拋物线特性,使得能够拦截的反弹道科技似乎指日可待。为了对抗这潜在的威胁,苏联人的新想法是:轨道武器。 *3<m<<>U  
ZX.VzZS  
    当洲际弹道导弹将弹头投射到绕行地球的近地轨道时,它就不再依循单纯的拋物线,而可能在地球外绕个两三圈,才从意想不到的地方落下来,例如北美的反弹道导弹网一般会面向北极,可是近地轨道的弹头却可以从南美进入。甚至即使从北极上空通过,它也可以在通过反导弹往后迅速落下,而反弹道雷达只有两分钟而不是十几分钟可以侦测。 _+8$=k2nM  
':!;6v|L  
     对太空探险一直怀抱梦想的科罗廖夫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沿用过去纯净液氧的高推力设计,推出GR-1计划,但战略火箭军一看到液氧就毫不客气地请他走路。切洛梅这个小鬼,也想推出GR-2计划分一杯羹,也没被接受。杨格尔由R-36延续的R-36-O计划,明显地较为可行(从已有的科技作部分的提升,一直是苏联的最爱)。 6iFd[<.*j  
J 6S  
    1965年,R-36-O试射成功,在1966年就成立了第一个导弹团,但美国情报界则一直到1971年才相信它已经服役。然而,这个计划无论如何刺激了美国加速弹道导弹预警卫星:DSP的发展。1971年,DSP服役之后,美国可以侦测到苏联境内任何的中大型火箭发射(SA-2以上就可以),则轨道导弹也是一样。甚至轨道导弹发射后要飞得比较远才会落地,这表示美国反而有了更久的预警时间。所以轨道导弹一直没有大量服役,已服役的部队也在1983年退役。 f41!+W=  
,9#G/nF  
    最后一个苏联法宝就是超大多弹头导弹。这武器的构想一开始是苏联在60年代试爆了史上最大的50Mt氢弹,但却没有导弹可以装。然而,正在进行登月计划的OKB-1设计局,却因此想到了巨型登月火箭N-1的军事用途,正好可以拿来装这个。为了进一步推销,科罗廖夫在60年代又提出N-1军用型的另一种用途:装入100颗核弹头,发射一枚就可以摧毁美国全部,不过由于机动多弹头的科技尚未成熟而没被接受。 另外,杨格尔提出了R-46计划,但军方要他专心作R-36。切洛梅照例也参一脚,提出了UR-500计划,并在1965年得到试射的机会。不过,战略火箭军此时已经对这种「一发爆全美」的终极武器失去兴趣,但认为UR-500计划倒是可以用来发射重型卫星。UR-500后来修改成为三节式设计,而不是一般ICBM的两节,就便成了后来苏联太空事业的重要推力:质子火箭。 Hf %;FaJ=  
QLH s 3eM  
     第0代的ICBM(R-7)尽管在发展时就消耗了不少的预算,但在部署时,极地基地的建置费用却多得让大导弹主义的赫鲁晓夫也下不了手。此后,苏联ICBM的发展目标一直就是要延长射程,好让导弹可以部署到较温暖的南方。第二代ICBM的射程终于达到这样的梦想,但是部署的经费却仍然是一大恶梦。 " I@Z:[=2  
b@f. Kd7I  
     原因在于,第二代ICBM的数量激增,而且一个个都要挖好坚固的发射井。虽然远离了极区,但在南俄要挖这么多发射井,共要清出五百万立方米的土石,规模胜过苏联史上最大的地下工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地下核工厂。在尖峰时期,建筑工人就高达65万人(不过美国在建设民兵多弹头导弹基地的人力还不到这个数字的十分之一)。 <!zItFMD[m  
$XI5fa4Tt  
     为了便于导弹基地的后勤补给,整个导弹基地线沿着东乌克兰到哈萨克斯坦的西伯利亚的铁路兴建,形成一个圆心概略瞄准美国的大弧。1966年,R-36导弹率先服役,花了八年时间完成了六个共308个发射井的基地。UR-100则随后以六年的时间完成了11个共950个发射井的基地。1971年,固态火箭但发展困难的RT-2才终于服役。 Z<r&- !z  
"7 )F";_(^  
     如此规模的部署,不但消耗了大量的建筑能量,战略火箭军本身也扩增到顶峰。从1963年到1972年,战略火箭军的ICBM部队人数成长了五倍,从三万七千人激增到十五万人,整个战略火箭军则从17万人成长到27万人,成为一支庞大的部队。在之前,战略火箭军的主力是两个中程导弹军团,但此时ICBM部队已经有七个军级部队,因此在1970年,这些洲际导弹军重组成为三个洲际导弹集团军。60年代的战略火箭军消耗的国防预算成为有史以来最高(1967年:16%),而第二代洲际弹道导弹本身也成为苏联有史以来投资最多的武器系统。 yg2~qa:dZ  
5.|rzk>  
     第二代洲际弹道导弹的技术指标除了井射、产量与精确度之外,也伴随出现了苏联第一代ICBM指挥管制系统:“信号”。由于苏联官方政策是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因此ICBM的战术是根基于「预警-反击」的概念,但在之前,苏联不但缺乏导弹的预警系统,也缺乏可以指挥偏远地区导弹部队的系统。 Signal利用当时进步的电子技术,将预警网路的情报收集到莫斯科的指挥中心,再经由各种通信线路路传送到沿西伯利亚铁路部署的导弹长城(最低到营级部队)。它还没有达到按钮发射的地步,但可以让中央指挥官接收预警系统的情报,以及导弹部队传回的待命状况,决定下达发射命令给哪些部队。连带的,发射系统与导弹也作了一些保险设计,阻止低层部队在没有接到命令的情况下擅自发射导弹。 @ec QVk  
kkrQ;i)Z  
   苏联的潜射导弹计划一样也是因为推进剂科技的阻碍而进步迟缓。虽然液态燃料导弹允许潜艇进行90天的巡航,但巡航结束时,由于燃料已经对弹体舱壁产生一定程度的锈蚀,所以必须小心翼翼地将导弹中的燃料抽出,并修复燃料舱。有时,为了节省这个作业,演习结束后苏联海军宁可把导弹发射出去。这也表示,除非重大因素,苏联海军的潜艇不会装着有弹头的导弹出巡,这大幅削减了潜艇扮演的吓阻地位。 m`9)DsR N  
     1958年,苏联开始设计第一代的潜射固态导弹:D-6,利用多具炮兵火箭的推进器集束而成,特别的是,弹首部分有一圈小火箭用来把导弹拉出水面,使主火箭不用在水下点燃。这个计划在1962年取消,继承的是SS-12战术弹道导弹的潜射版,由于这导弹没有水下发射的能力,因此改用防水套筒将整个导弹包住,发射前让防水套筒浮出水面才点燃导弹,但这个计划从未离开设计阶段。但在1969年又有一个类似的计划:D-7,一样是采用防水套筒,但导弹改成以前的液燃D-4导弹。这个计划的特别点在于防水套筒浮出水面后,会等待一到两个小时让潜艇远离后才会发射。D-7也活不了多久就被取消,苏联设计局又提出一个新计划使用RT-15固态导弹,但因为没有够小的核弹头而取消。 =dX*:An  
|l ~BdP  
     如同井射多弹头导弹计划,当固态火箭遭遇困难之际,心急的苏联人就会放弃而回到传统的液燃火箭。马克耶夫设计局在1962年提出的R-27导弹终于获得采用,伴随着D-5发射系统。有趣的是,R-27导弹一开始并不是要发展成为攻击美国本土的武器,而是要与切洛梅的P-6反舰巡航导弹竞争去攻击美国的航母战斗群(神说:要用弹道导弹打航母的子民们有福了)。因为50年代时美国海军为了与空军竞争,积极发展核攻击能力。 ZF;S}1  
?XGZp?6  
     R-27发展了两种形式:攻击港口的基本型,攻击航舰的R-27K。一开始,苏联部署在705B:阿尔法级攻击潜艇与高尔夫级传统潜艇,但这时候苏联海军发现美国的北极星导弹已经要开始部署,其华盛顿级潜艇单艘可携带16枚导弹,而苏联这些小潜艇只能携带三枚。因此苏联海军决定取消困难重重的固态火箭计划,全力部署R-27作为第二代潜射弹道导弹。 JPUDnPr  
2+GF:[$  
    因此,苏联将新设计的核动力潜艇: 667的武装从三枚P-100反舰导弹改成16枚R-27弹道导弹,并改称为667A级。与美国的潜艇相较,它没有潜艇本身的惯导系统来修正发射误差,也不能连续发射,双推进器的设计使它制造更大的噪音。但它仍然订定了弹道导弹潜艇的设计标准,成为后来苏联弹道潜艇的前身。 ;:9 x.IkxC  
){>;eky  
     苏联海军也继续了R-27K的发展,并发展了对应的667V潜艇。1962年,切洛梅又想要染指这个计划,他提出了UR-200弹道导弹意欲作为海陆共享的导弹,搭配天基雷达做为航舰的标定系统。但由于苏联海军担心岸基导弹终究会落入战略火箭军的管辖而放弃(然而其太空指挥作战的构想仍然延伸下去)。而R-27K计划在70年代初因为限武条约SALT I限制了海军的潜射导弹总数,为了把名额保留给战略攻击用的R-27,1974年R-27K计划被取消。 5Kv=;o=U  
(cYc03"  
     尽管不是固态火箭,但是与陆基导弹相同,第二代的潜射弹道导弹使用新一代液态燃料将存放时间延长到三年,搭配Y级潜艇的核动力,能够进行美国海岸的巡航任务(以往的H级通常只巡航到纽芬兰岛或夏威夷)。从1972年开始,苏联海军开始分别在大西洋与太平洋各设立两个导弹射程可达美国海岸的巡航区,维持四个区各一艘弹道导弹潜艇的待命。这是苏联海军首度加入对美国本土常态核威吓兵力的一环。 US7hKNm.  
?k_=?m  
    相对于美国轰炸机、潜艇与陆基导弹的三位一体,苏联则自从赫鲁晓夫的大导弹主义后,便维持陆基导弹独霸的局面。苏联海军还在1972才勉强挤入战略俱乐部,苏联空军则从赫鲁晓夫时代被打压之后便一蹶不振。1960年代早期,苏联发展了图-22中程轰炸机以取代图-16。但由于可靠性太差,只有海军接受作为反航舰用途。苏联空军改考虑发展Kh-45空射弹道导弹作为中程核武力,由于图波列夫的保守作风为赫鲁晓夫所厌恶,因此改要求两个战机设计局:雅可夫列夫与苏霍伊发展导弹载机。苏霍伊设计局脱颖而出,设计了一架先进的钛合金轰炸机:T-4,但由于造价高昂,赫鲁晓夫还是乖乖把图波列夫找回来,设计新一代的图-22:图-22M逆火式轰炸机,在70年代引起了不少的争议。 kQIWDN  
ZrA\a#z"<  
     在这个百花齐放的年代,另一个重要的发展是侦察卫星。由于第二代弹道导弹瞄准的目标从城市移转成发射井,因此原本可能靠旅游地图就能标定的目标,现在要更精确的坐标(而且旅游地图也不会标)。1962年,苏联发射了第一枚测绘地图的卫星:天顶-2,1963年发射了可以精确标定发射阵地与指挥中心的天顶-4,另外,在1972年则发射了重力量测卫星以测量极区上空的重力场。另外在OKB-1设计局的领导下,1965年发射了第一枚通信卫星,提供战略部队的通信之用。 zPV/{)S  
cx2s|@u0  
    当弹道导弹转向打击硬目标时,战略轰炸机的重要性就大幅降低了。因为在第一代弹道导弹出现时,只能瞄准城市目标,轰炸机的好处就在于足够的精确度可以瞄准对方的重要军事目标。但有趣的是,苏联防空军仍维持高标准的传统防空武力。因此在第二代洲际弹道导弹大量部署而消耗苏联国防预算的同时,苏联防空军也毫不客气地部署新的防空导弹:SA-3、SA-5以及截击机部队。甚至还部署了大批装备价格便宜,但人力消费巨大的雷达导引高炮部队,这使得这段时间苏联防空军消耗的预算其实与战略火箭军差不多。 <UQ:1W8>B  
这个期间,影响苏联核武发展最大的事件是中国的崛起。1968年开始,战略火箭军开始拟定对中国的反击计划,这也是为什么战略火箭军开始要求导弹具有重新设定目标能力的原因之一。但中国的问题在于部分目标的距离恰巧在ICBM的最短射程以内,却又是中程导弹的射程之外,所以切洛梅的UR-100作了特别的测试已进行1000公里左右的攻击。最后部署的两个UR-100师便专门瞄准中国。 z6G^BaT'  
$vy.BY Fm  
     1969年,边境冲突使得中俄之间的关系恶化,数个R-12中程导弹团进入战备状态,苏联也通知了华约盟友可能攻击中国核武设施的行动。由于中国的核反击能力尚未成形,在河内与苏联进行会谈才解除了这次危机。 (7ew&u\Li  
uB,B%XHj  
     尽管第二代ICBM才刚刚部署,但加剧的核武竞赛使双方开始考虑到未来该怎么走。尽管当时反弹道导弹科技离实用仍有很大距离,但ICBM的设计局认为ABM势必改变发射井数量的优势。在1965年,杨格尔设计局就研究可在外层空间模拟弹头的充气诱饵,与可以跟着弹头一起冲入大气层的重型诱饵。尽管这些诱饵都能发挥作用,但是重型诱饵本身仍然浪费了ICBM宝贵的载荷。因此,美国在1965年代开始发展具有个别瞄准能力的机动多弹头:民兵二型,反过来说就是让诱饵本身就是核弹头,所以敌人不管漏到哪一个都不行(这跟巡航导弹的构想演进是一样的)。 ~ilbW|s?=k  
f8?K_K;\   
     苏联的第二代三大弹道导弹设计局:切洛梅、杨格尔与马克耶夫也开始对应的设计,不过不像美国空军的机动多弹头,苏联的方向是与美国海军北极星A3一样的集束多弹头设计,也就是说,每个弹头都是瞄准一样的目标,纯粹只有降低被完全拦截的功能。其中杨格尔的发展脚步较快,1967年完成三弹头的R-36导弹:R-36P,有趣的是,由于杨格尔认为高空到太空的空气阻力不重要,所以三个弹头是「黏」在导弹头部,而没有一个完整的整流罩。1971年,在288枚服役的R-36导弹中,有100枚配备了这种三弹头。 这导致美国空军忧虑苏联战略火箭军重掌导弹优势,利用450枚R-36P可以先发制人摧毁美国大半的井射导弹,必须加强反弹道导弹的防御。但实际上,R-36P部署的量没有那么大,精确度也远低于美国估计的450公尺。 oqDW}>.  
`s:| 4;.  
    在传统上,苏联的军备发展一直受到领导人的控制。不论上斯大林时代对核武力的激进,或是赫鲁晓夫对大导弹主义的坚持。这期间,虽然也有设计局之间的斗争,例如图波列夫与米亚西舍夫的螺旋桨与喷气轰炸机之争、杨格尔与科罗廖夫的液态燃料之争,都是以领导人作为最后的仲裁者,决定谁才是对的。然而斗争上台的勃列日涅夫却没有前辈同样的决断力,他不会对有潜值的武器计划进行蛮横的干预,但对于武器设计局、军工厂与军种之间的斗争也完全没有仲裁能力,导致苏联武器发展出现多头马车齐头并进的情况。这不但使传统军备跳脱赫鲁晓夫的箝制,甚至在核军备上也出现各取所需,大家发财的情况。在第二代洲际弹道导弹发展中,他纵容切洛梅与杨格尔两个液燃支持者各自发展经费相同的两型ICBM,另一方面又屈服于乌斯季诺夫对固态火箭的坚持持续资助OKB-1的固态导弹计划。这情况发展到第三代ICBM是更加恶劣。 FZA8@J|Q4  
JZL!(>tI  
     从过去的历史可以发现,苏联对于被入侵的深深恐惧引发了随时待命以吓阻敌人的心态。尽管第二代ICBM使苏联终于得到旗鼓相当的吓阻力量,但这也刺激了神经同样敏感的美国继续对核导弹科技的追求,因此,在第二代ICBM还在部署之际,美苏便展开了第三代ICBM的竞争。 /p>"|z  
=-`+4zB\  
     如前所述,第二代ICBM是打击硬目标的战争,而不是第一代打击软目标的恐吓。双方把鸡蛋埋在地下,并确定有够多的洞让对手无法一举毁灭。同时又希望自己有够多的鸡蛋可以丢过去把对手的鸡蛋窝炸光,这成为正向反馈的数学游戏。所以双方都希望有一个战力乘数可以把鸡蛋成长数率加倍到对手无法企及的地步,这便是机动多弹头。 ]jHB'Y  
XE$eHx3;  
    尽管挖洞是一个保护鸡蛋的好方法,因为躲在地下的鸡蛋远离了核弹的高热与震波,唯一的威胁剩下:「崩塌」。如果核弹炸得够近,那震波的压力才会让完全密闭的鸡蛋洞受不了而崩塌,因此双方都在研究能够承受更大压力的鸡蛋洞。然而这种高压鸡蛋洞的建造成本也很高,连带的维护成本成为双方沉重的财政负荷。因此如果一颗导弹能够携带好几颗鸡蛋,则鸡蛋洞就不用那么多,也可以倍数增加鸡蛋的数目。另一个衍生的好处是对于可能出现的ABM系统,还没有对付机动多弹头的可能。 s !8]CV>  
]V@! kg(p8  
     然而苏联面对的问题更险峻,因为美国在精确度与射程上的进步,使他们仍然在火力上胜过自己。另一方面是苏联本身预警系统的缺乏,使得传统的预警-反击政策毫不实际。苏联智库经过模拟分析后建议,最适合苏联的政策仍然是:攻击-反攻,先承受对方的攻击,再开始反击。因此苏联必须承受对手机动多弹头的蛋洗而能够反击,显然传统的鸡蛋洞策略必须放弃,鸡蛋必须装到机动发射车上。 ~:)$~g7>b  
+nMgQOs  
    有趣的是,传统上喜欢制造恐惧骗取经费的军人却极力反对这些建议。苏联战略火箭军正在忙着兴建鸡蛋洞与扩军,对于引进新武器一点兴趣也没有。甚至许多二战老古董仍然迷信大当量弹头的威力,无法理解为什么要把它拆成三个小不拉几的弹头。另一方面,战略火箭军强烈反对机动发射的提议,因为这让原已困难的偏远驻军联络问题更加复杂。 I/WnF"yP  
o-O/MS   
     但火箭设计局为了争取研发预算,已经毫不留情地发动攻势。由于乌斯季诺夫与切洛梅在固燃与液燃上开始的歧见,切洛梅更是向军方靠拢以对抗乌斯季诺夫的军工领导地位。切洛梅提议一种装置了诱饵的UR-100K导弹,可以装在现有的鸡蛋洞中,而不会增加军方的困扰。甚至切洛梅也带头反对强化鸡蛋洞(这符合军方的期盼,一方面他们快被挖洞给烦死了,另一方面他们仍然倾向预警-反击的策略,认为导弹应该在敌人鸡蛋落下前就离开了),提议发展反弹道系统来取代(当然应该由切洛梅工厂生产)。 +d6E)~qKL  
_n}!1(xYa`  
   老二心态的杨格尔设计局也顺势提出了MR-UR-100计划,诉求可放在UR-100的鸡蛋洞中,以蚕食切洛梅的轻型多弹头导弹市场。切洛梅则提议除了UR-100K之外,还可以发展真正的机动多弹头版作为下一代的ICBM:UR-100N,如此一来便可以用UR-100大小的鸡蛋洞达到R-36级的多弹头火力。最后,优柔寡断的勃列日涅夫批准了所有的计划,甚至还让杨格尔发展新一代的R-36:R-36M,以及让乌斯季诺夫资助机动发射的固态导弹。这使得一直抗拒新导弹计划的战略火箭军最后要准备接收五种新洲际弹道导弹。   u'K<-U8H  
v:6b&wS L3  
    第三代弹道导弹使用新的液态燃料,使存放时间从第二代的三年延长到七年,这是个重要的里程碑,因为七年正好也是导弹零组件的服役寿限,这表示导弹在出厂之后不需要因为燃料的腐蚀问题而回厂大修。另一方面,苏联的建筑科技也加强了鸡蛋洞的生存性,从285psi提高到1140psi。 59^@K"J  
wKY6[vvF  
    更大的进步来自杨格尔设计局,其MR-UR-100的尺寸虽然可以塞进UR-100较小的发射井,但重量却重了50%,因此设计局扬弃了传统的热射科技,改采冷射发射,以从发射井更安全地发射三枚弹头的大型导弹。1975年,第一个导弹团成立,北约代号SS-17。 DO03vN  
iMp)g%Ng  
     切洛梅的UR-100N同样可携带三颗弹头,但是仍然维持热射方式,这使得其发射井强化作业显得较为困难。1976年第一个导弹团才成军,北约代号SS-19,并且在同年有三个前UR-100师转换成为UR-100N。但服役后一直为第一节火箭脱离时的振动问题所困扰,这使得战略火箭军决定在1983年,它的寿限到达之前,就将其除役。 \0WMb  
\Y!Z3CK  
     杨格尔的重型导弹一直是独占市场。R-36M发展了四种弹头:两种单弹头,一种机动多弹头,与一种机动弹头。一般相信它的主要任务是用重型单一弹头摧毁城市、空军机场之类未强固的目标,但美国当时一直比较重视其机动多弹头弹头的打击硬目标任务。1974年,第一个导弹团成立,北约代号SS-18。 Y\p yl  
t41cl  
    然而,根据苏联智库评估的真正下一代武器:机动发射导弹,其面对的技术问题远超过我们现今的想象。60年代初,杨格尔设计局就曾经研究过铁路发射的R-16导弹,但很快就放弃了,因为如果液燃导弹在发射井可能衍生复杂的支持问题的话,机动发射只会更困难:要燃料灌注设备跟着机动更是「不可能的任务」,另一方面,车辆的振动增加了燃料管线松脱的机率,使腐蚀性燃料的存放更为危险。 :` ~b&Oz)  
~82jL%-u  
     陆基机动方式有两种选择:铁路与公路。火车的好处是可以承载重量到四十吨,约是当时苏联导弹科技紧致化极限。但是火车的振动比较大,大型卡车与公路的振动则小得多,但是载重也轻得多。因此,苏联同时进行两个方向的研究。 ,(`@ZFp$  
+]]wf'w  
    由于OKB-1淡出ICBM的生意,苏联要求杨格尔与切洛梅研究机动发射的可能性。杨格尔推出固态发射的RT-23计划,切洛梅则因为已有多个液燃导弹的计划,没有兴趣发展固燃火箭而放弃。在乌斯季诺夫的坚持下,杨格尔得以进行铁路发射的研究计划。另一方面,苏联在较早时间要求莫斯科热能研究所研究可从公路发射的中程弹道导弹与洲际弹道导弹。 h'-TZXs0e1  
如前所述,苏联的固态火箭研发一直不太成功,而由于机动发射的重量限制,固态火箭更需要大幅减重,而增加了困难性。最后,苏联选择了公路发射的方案,因为它的速度较快,振动较轻。1969年,名为TEMP-2S的ICBM进入发展阶段。 nLtP^ 1~9H  
1C$^S]v%a  
     但机动发射导弹真正遇到的问题却是政治问题。在发展之初,苏联进行大规模的隐藏与欺敌作业来隐瞒这种导弹的发展与试射,以赢得技术上的奇袭。但当苏联与美国决定进行限制战略武器谈判(SALT 1)以抑制导弹数量的成长时,这便成为美国攻击的目标:这种可以到处机动躲藏卫星侦测的导弹,美国如何验证其数量?为了达成协议,勃列日涅夫一度决定终止Temo-2S的发展,但在乌斯季诺夫的力保之下,优柔的勃列日涅夫改变主意。到了SALT 2谈判时,美国的攻击火力更强了,因为中程型的机动发射导弹:先锋(SS20)也开始发展,由于其与TEMP-2S的差别只在于少了第三节火箭,美国认为苏联可以利用生产多余的第三节火箭在战时让大量的中程型转变成为洲际型。一开始,苏联建议取消TEMP-2S的计划,但美国认为先锋仍然会服役,并跟着一堆第三节火箭。1977年苏联终于同意停止TEMP-2S与任何第三节火箭的生产与部署,才达成了限武协议。 由于TEMP-2S的欺敌作业,美国情报作业一直认为其发展并不顺利,制造出来的导弹大量被浪费于试射中(165 VS 200)。然而,在乌斯季诺夫的力保之下,1976年时,TEMP-2已经部署了两个团。虽然其数量一直没有超过50辆发射车,但它们的确成功躲避了侦察卫星的侦测与战略火箭军的排斥,在苏联一望无际的土地中,悄悄地生存下来。 )cqhbR  
Y5MHd>m  
      当苏联ICBM的质与量开始稳定成长时,恰巧美国开始陷入越战泥沼,由于越南战事耗费大量的人员与物资经费,美国在战略武力上的投资开始减缓。苏联终于开始在冷战中取得足以抗衡的吓阻武力。 >; W)tc,  
}(tGjx]  
    但这时就是该重新盘整的时候了,因为核导弹已经远离了40年代的技术尝鲜期,就跟战斗舰、战车、航空母舰、液晶屏幕一样,该是用量砸出优势的微利时代。所以双方开始追求更小更便宜的ICBM,希望藉由薄利多销的市场占有率来迫使对方退出生产。然而大规模生产与部署累积下来的投资仍然是天文数字,市场开始思考协调产量好让核导弹的恐惧价值维持在合理的价位。 ^m1Rw|  
DR0W)K ^  
     1960的艾森豪威尔就曾经考虑到与苏联举行战略导弹产量的协调会议,但因为当时苏联产量远远落后于美国,质量又差,根本没有与人杀价的筹码而拒绝。但在1969年,苏联的第二代战略导弹开始结果,第三代战略导弹亦开始种植的时候,苏联一方面正忍受无限生产的恐怖成本,一方面多余核导弹制造的恐惧开始没有没有感觉,终于愿意与美国在赫尔辛基展开第一次限制战略武器谈判:SALT 1。 W: ?-d{  
!)9zH  
     由于大家都对鸡蛋生产竞赛造成的蛋价贱卖非常感冒,因此共通的原则都是藉由限制总量规模,但由于限制的是总量,实际裁减的类别就很有玄机了。双方都希望把老旧的蛋鸡裁掉,以节省照顾养鸡场的成本与人力,但一方面新的养鸡场仍然继续生产。 uEi!P2zN  
W&!Yprr  
     所以,第一次限武谈判与其说是双方放弃敌意迈向和平的第一步,不如说是双方同时向国际和平主义示好同时趁机新陈代谢的慈善捐血活动。由于美国在潜射兵力上的优势,苏联希望藉由裁撤老旧的R-9与R-16来换取潜射兵力的成长。美国愿意让苏联潜艇总数上限达到62艘,赢得了苏联海军的同意。 C}1(@$  
Ew;<iY[  
    另外在反弹道导弹上,虽然美苏双方都没有成熟的武器部署,但美国坚持要在这武器成熟之前加以限制。这是很有趣的现象,因为当初核弹与洲际弹道导弹开始试射的时候,双方反而不认为有必要未雨绸缪地限制它。美国的理由是,反弹道武器可以让突袭的一方取得不被报复的权力,因而鼓励少数或同等武力的一方用突袭来解决问题。因此反弹道武器这种纯防御性武器反而比蛋如雨下的弹道导弹来得「肮脏」。苏联一开始并不愿意接受这个逻辑,毕竟崇尚苏联经营战略防御多年,从来不觉得防御会制造区域的不稳定,但由于苏联自己的反弹道武器发展并不顺利,有机会限制美国的进步自然是好事一桩,因此双方达成了限制反弹道导弹的协议。 N'`*#UI+  
#Y18z5vo  
     事隔多年后,回顾反弹道导弹协议签署的历史,真是让人不胜欷嘘。美国最后决定撕毁反弹道协议的理由,正是因为流氓国家有可能用弹道导弹发动突袭,而没有反弹道武力的美国暴露在「肮脏」偷袭的威胁下。真是怎么说都对,到底是弹道导弹比较肮脏还是反弹道导弹比较肮脏,随美国高兴可以自由解释。有趣的是,苏联也反过来认同美国当年的理由,认为美国发展NMD将使美国拥有偷袭的自由。真是一种导弹,各自表述,在冷战期间,由于大家不敢真的使用毁灭性武器,只剩下一张嘴在那边讲来讲去,因此制造了许多越说越模糊的罗生门。 s*l_O* $'  
QHs]~Ja  
        但其它方面就没有这么容易达成协议了,在陆基ICBM上双方都同意分轻重两种等级来裁减,但MR-UR-100与UR-100N两种可装在UR-100「轻」导弹发射井的多弹头「重」导弹到底该算是「重」还是「轻」,就引起双方的争议,苏联希望视为轻量级以争取部署数量,但美国认为其重量算是重量级。最后美国发表了片面声明,但由于未定义在协议中,苏联认为其仍能继续以这两种导弹汰换UR-100的计划。 &6\rKOsn  
R9CAw>s  
     另一方面,苏联希望美国将欧洲前线部署的中程武器纳入谈判范围,因为这些武器的射程已可到达苏联本土。但美国认为这些中程武器是用来对付苏联传统武力,而不是苏联战略武力的,所以这是理论上的犯罪工具,不具有实际上的犯罪意图自然不应该涵盖在内。 <01B\t7  
p[o2F5 T2  
     由于双方存在这些歧见无法克服,因此决定在「一个地球,各自表述」的情况下,在1972年先完成没有争议的裁减协议。这是冷战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我们(觉得丢鸡蛋不过是另一种游戏的人)而言,重点不在于和平的象征意义,而是游戏的规则悄悄地改变。在这之前的核武竞赛是一种准战争状态,双方猜忌对方可能发动突袭的情况下,不惜血本地去研发与部署吓阻的保险手段。但限武时代开始之后,双方可以检视对方的兵力规模,精确地计算对方与自己可能的效益比。这使得核武竞赛充满了政治因素,好像两个上市上柜公司的竞争必须摊在台面上一样,失去了内线操作的隐密性,对手与自己的股东都会精确审核经理人的决策,使得经理人开始互打烟雾弹,企图迷惑对手与自己的股东,制造谈判的筹码。股东大会就变成全靠一张嘴的画大饼大会。 这个有趣的转变给我们的启示是,许多武器在研发攻坚期间,其成本效益是很难精确计算的,所以各个国家都比较愿意去资助研发的动作。但当研发动作完成,投入生产时,其成本才会让金主吓得脱手。我们可以看到苏联的轰炸机、第0代、第一代与第二代的ICBM都是如此,甚至最近的例子可以看到欧洲战斗机、F-22、RAH-66...等也是一样,约会的时候付汽车旅馆的账单都很爽快,小孩生下来的时候才知道账单有多重。研发成功的快感跟浪漫的爱情一样,其价值不是信用卡可以衡量,但小孩把屎把尿的费用,就是信用卡开始回收成本的时候。
顶端 Posted: 2008-10-05 20:35 | [楼 主]
C.C.C.P
级别: 反革命分子


精华: 1
发帖: 3794
爱心: 2905 点
金钱: 38096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133(小时)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10-11-07

 

苏联海军在冷战期间最重要的人物就是戈尔什科夫,他个人对于海权的野心突破了苏联保守的陆权思维,在60年代积极打造远洋航行的大型反潜艇只企图在两大洋上猎杀美国的导弹潜艇。 +?j?|G  
fteyG$-s  
     在这个时候,弹道潜艇已经取代了传统战斗舰或航舰的岸轰任务,有什么比丢鸡蛋到对方港口更彻底的「海上优势」呢?70年代初,苏联的Y级潜艇开始能在两大洋巡航,攻击美国东西两岸的目标。然而,这在美国眼中实际上的效果跟神风特攻队差不多。 I6hhU;)C  
F0BOhlK  
     Y级的噪音之大,甚至超过二次大战的潜艇,这使得苏联潜艇一经过格陵兰-冰岛缺口,或是鄂霍次克海峡时,就被美国部署的水底监听系统侦测到,之后就由守株待兔的美国核潜艇一路跟监到待命区域。神风特攻队可能还有一击的机会,Y级可能一点机会都没有。有趣的是,苏联从1970年代轰动一时的华克家族间谍网观察到的美国海军机密动态才接受自己潜艇有够烂的事实。  _WDBG  
 Z|:_ c  
      除此之外,苏联自己的战力维持也有很大的问题。由于没有维持美国海军蓝队、金队的轮调机制,这使得苏联潜艇必须在人员全部训练完成的情况下才能出海作业,每艘航舰平均一年只能维持略超过一次的航次。加上苏联随时只维持四艘潜艇分别在两大洋待命,在审判日到临之时,这四艘潜艇能发挥的效果显然不如沿着西伯利亚铁路建设的上千家24小时连锁导弹超市。 iTugvb  
m{lRFKx>s  
     如同第零代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一样,部署的问题苏联通常用射程来解决。既然出海比赛都哭着回来,那就改装射程更远的导弹在家里比赛就好了。1962年,成为苏联第二代最大导弹制造商的切洛梅设计局提议发展海上型的UR-100导弹,称为UR-100M,其射程可以让潜艇在家门前的水沟就发射导弹,甚至可以连极区货轮都可以兼差发射导弹。但是由于导弹太大,一艘潜艇只能携带四枚导弹。 }`9fZK{. @  
*M5$ h*;v  
     苏联海军长久信赖的供货商:马克耶夫则提出了D-9发射系统与R-29导弹,它仅将射程从原本R-27的2500公里提高到8000公里,但是较轻小的设计使一艘潜艇可以容纳到12枚,显然较为符合经济原则。因此1964年,苏联海军批准了R-29导弹的发展,北约代号SS-N-8。 )1Ma~8Y%r  
1Fvv/Tj  
     除了射程大幅延长之外,R-29采用的天文导航系统也是苏联海军弹道导弹史的一个重要进步。由于潜艇虽然在海上可以利用星象精确标定自己的位置,但由于气象于敌反潜兵力的威胁,通常要求在潜航状态发射导弹,因此这期间的潜射导弹缺乏精确的发射坐标而一直被视为较不精确的反城市武器。天文导航系统可以让导弹在发射出海之后,利用星象比对校正自己的坐标,因而得到更高的精确性。对于射程提升超过两倍的R-29导弹而言,显然需要更精确的导航系统来弥补误差距离的增加。 Ife,h s  
/2_B$  
      对应的潜艇发展计划一开始是柴电的607(衍生自G级)与核的701计划(衍生自H级),但结果真正采用的是667B计划(衍生自Y级),北约代号Delta I。由于R-27导弹较长,所以这级潜艇最大的特色就是围壳后方突出的导弹舱结构。潜艇在1972年开始出海,导弹则在1973年接受服役。1977年时,苏联海军完成18艘Delta I级的建造。但在1977年,苏联海军也发展了R-29D导弹将射程延长到9000公里,并在同年部署了四艘加大的667BD计划潜艇,将导弹容量从12枚回复到Yankee时代的16枚,北约代号Delta II。 Nx4DC  
}U?gKlLg  
     由上可知,Y级潜艇的设计衍生出Delta级,成为苏联现代潜艇设计的滥觞,然而Delta级的战术却才是现代海军战术的前身。有了射程可达9000公里的R-29D导弹之后,苏联海军立刻放弃了Y级与其前辈的美国近海战术,甚至是两大洋发射战术,苏联海军改从家门口的极区海域发射导弹。极区浮冰一方面降低了反潜巡逻机的侦测效能,另一方面浮冰移动推挤造成的水下噪音也掩护了潜艇免于美国核潜艇的猎杀。 W -C0 YU1  
8 g# Y  
     然而,这也象征了戈尔什科夫蓝水海军时代的结束,开始了苏联海军的「堡垒」战略。苏联弹道导弹潜艇龟缩回自家门口,因此潜艇设计朝向冰下发射技术发展。另一方面,原本要出海猎杀美国潜艇的苏联水面舰队,这下子也全部叫回来,便成在海参威与科拉半岛附近建立反潜巡逻网,阻止美国核潜艇溜进苏联海军的花园屠杀弹道潜艇。70年代苏联海军出海争雄的大动作变成昙花一现,乖乖回到苏联传统的近海防御战略,只是现在防御的重点是这些宝贝潜艇,而苏联本土只排到第二。 @%G'U&R{  
N t>HztXd  
    除了R-29计划之外,乌斯季诺夫一度也企图要推销固态火箭导弹给海军。虽然固态火箭对潜艇更为安全,但苏联的固态火箭科技还是没有争气。其R-31计划原本寄望能配备机动多弹头弹头达到5000公里的射程,但实际试射时只能达到3900公里。对于龟缩的苏联海军自然是一点兴趣都没有。 @8M'<tr<z  
SJ@8[n.x  
     1973年,苏联海军改良R-29成为三枚弹头的R-29R并在1977年服役,北约代号SS-N-18。这型导弹装备在新的667BDR潜艇上,直到1981年共生产了14艘。这型导弹让苏联海军赶上多弹头的第三代弹道导弹潮流,但代价是射程缩短到6500公里。于是苏联又生产了单弹头版的R-29RL,把射程延长回8000公里(真是无聊)。究极版的R-29家族成员是1979年的R-29K,其配备了真正的机动多弹头弹头,但射程再度回到6500公里。不过由于新导航系统提供的精确度让苏联海军终于买单,R-29K成为大量部署的标准形式。 与陆基导弹相同,苏联海军也靠很多张信用卡得到了安全的满足感。Y级的单艘成本只有三千五百万卢布,但667BDR计划却成长到一亿五千万卢布。 `z$uw  
如前所述,苏联的核战略指导原则一直是预警-反击,然而,苏联却一直缺乏实际的预警系统可以满足这个要求。 F@_Egi  
Xw*%3'  
     首先,由于苏联新的A-135反弹道导弹计划需要,苏联从旧有的德涅斯特河-M预警雷达发展出更进步的“达里亚河”预警雷达。新的雷达提供了更高的精确度与侦测距离,以满足反弹道系统发射前的预警所需,另一方面它的涵盖范围终于可以包括苏联边境,填补了可能的缺口。然而,其代价仍然是所费不赀,平均每一座雷达需要三四亿卢布的成本,全部的建筑工程耗费了10万人次,成为冷战后期最大的建筑工程。 -Ty<9(~S  
E%k ]cZ  
     然而,预警雷达再强也不能突破地平面的限制,相对于美国已经有监控苏联全土的预警卫星,苏联却没有相对应的跨地平线侦测能力。苏联的第一个企图是1962年在乌克兰开始实验的Duga-2天波雷达,运用电离层反射理论上可以达到12000公里的侦测距离。第一座雷达座落在太平洋岸的Balshy Kartel,北约代号Steel Works。实际上,电离层并不是一个稳定的反射层,所以西方的天波雷达运用大量的计算机运算以从杂乱的回波中过滤出真正的目标,而缺乏对应讯号处理能力的苏联显然无法得到同样的成果。 4('0f:9z+  
\9>g;qPg}  
   1980年,苏联利用该雷达侦测美国民兵导弹的试射,发现完全侦测不到。设计者辩称其仍然能够侦测到多枚弹道导弹的大规模发射,这才是设计的目标。苏联当局勉强同意,让它在1982年服役。之后,苏联仍然投入大量的经费企图提高它的侦测能力,但大量的卢布没有得到回报,最后终于终止了这个计划。 neB.Wu~WH  
J"D&q  
    利用太空的红外线卫星侦测显然还是比较成熟的作法。苏联在1973年成立的对应的发展计划,称为“眼睛”。与美国DSP的静止轨道不同,“眼睛”被设计在大椭圆轨道运\行。其原因是高轨道卫星俯瞰地球时,必须从地球表面众多红外线来源中分辨出弹道导弹,这并不是当时苏联运算科技可以达到的。反之“眼睛”部署在低轨道「侧」看地球表面出现的弹道导弹,此时背景是干净冰冷的太空。但如此一来,卫星就不会在固定的位置,而必须要部署更多才能提供持续的监控。1976年,第一枚原型卫星在测试中成功侦测到试验导弹,但其实其红外线侦测系统仍存在许多的瑕疵,这迫使苏联在1978年更换了侦测器。1978年,轨道上有三枚“眼睛”卫星运\行,并被视为部分服役。基本上此系统仍在实验阶段,但在1978年首次侦测到美国的弹道导弹。1982年时,苏联才终于完成9颗卫星的完整部署。 L^5&GcHP0  
\}u7T[R=`  
     这段期间的另一个核战重大里程碑是核战争进入按钮时代。由于双方的固燃或液燃导弹可以持续维持待命发射阶段,因此只要一个命令,这些导弹就可以在几分钟内倾巢而出。由于苏联电子科技的落后,美国情报界一直以为此时的苏联仍然是依赖老旧的电话线路指挥西伯利亚铁路沿线的连锁导弹超市,但实际上苏联已经发展出按钮级的指挥管制系统。 lNh=>D Pu  
uD ?I>7  
    首先是原有的“信号“系统升级成为“信号“-M。与“信号“最大的不同是“信号“-M不只是传递命令给人,还可以真正下发射命令给导弹。苏联的导弹师可以遥控下属六到八个导弹团所属的六到十个发射井发射导弹,或是回报全部导弹的妥善状态。 igRDt{}  
(iCZz{l@~  
     原有的团级固定发射管制系统也被改成了机动式。外表上,机动指挥中心与导弹运\输车没什么两样,所以它会定期周游于所管辖的六到十个发射井之间,这使得美国侦察卫星无法确定那个发射井里面是导弹,哪个是发射指挥所。 ^b"x|8  
KF:]4`$  
     苏联的战略通信也有大幅的进展,1965年,苏联发射了足够的通信卫星让莫斯科与太平洋基地建立完整的通信线路。1975年,31枚通信卫星的发射让莫斯科可与轰炸机与战略火箭军联系。1970年代,苏联的第二代的卫星通信系统成为苏联第一套同步卫星通信系统。 K{= r.W  
xyS2_Q  
     苏联战略火箭军在1982年将现有的有线、无线与卫星线路整合成为Vyuga通信网,稍后并延伸到轰炸机与潜艇基地。轰炸机部队则发展了Poetika远程通信系统,允许指挥层级在轰炸机起飞后变更作战计划。并具有保险设计可以整合导航系统,确定轰炸机远离苏联本土后才启动核武保险。海军则在1976年发展了Parus卫星通信系统与由伊尔l-22飞机担任中继的Okean无线电通信系统,以支持Delta潜艇的作战。1980年代苏联海军进一步发展了ELF频段无线电发报站,可让潜艇在较深的深度接收信号。 {m+S{dWp  
'#McY'.D T  
      这一切核武管制与通信系统都被整合到Kazbek战略指挥系统,这系统包含了Cheget核武公文包,也就是相当于美国的核武发射包。与美国不同,核武公文包总共有三套:总书记、国防部长与参谋总长,总书记的命令必须由另外两人来认可。认可的发射命令经由Kavkaz通信系统传播出去,进入各军种的通信与指挥网络下达到发射单位。 另外,苏联也开始扩充地下指挥所以保护指挥阶层。一开始,苏联利用40年代战争时的防空指挥所加以扩建,在1980年代末期则建筑了一个全新的地下指挥所。苏联也考虑过机动指挥所,一开始是火车指挥所,但后来则是可由地下铁系统通达机场的特殊列车。在机场则有图-134改造的空中指挥机,称为图-135。 lrmt)BLoh  
第三代陆基ICBM与潜射弹道导弹的成熟是这个时代的主要进展,但是最受争议的,却是两个次要的武器:反弹道系统与中程核武器。 gQI(=in  
c+E//X|  
     由于勃列日涅夫的放纵,在70年的苏联防空军仍然维持60年代的高度戒备状态。相对而言,由于ICBM的精确度已经取代轰炸机的地位,所以在美国与加拿大都已经大幅降低本土拦截机的兵力(这也是CF-105被腰斩最重要的原因)。从1964年到1972年,美国的截击机中队从40缩编到11个,防空导弹阵地从107个缩编到21个,防空部队从七万七千人缩减到三万人。然而到1980年时,苏联却增加了2000具以上的中高空防空导弹系统,拦截机虽然从3200架缩到2500架,但是从亚音速全部换成超音速(中国好像连这个都还没作到),以致于防空部队的总人数一直维持在轰炸机年代的63万人,而每年吃掉的国防预算也维持在15%。由于这段期间美国仅有的轰炸机不过是316架亚音速的B-52,就造成苏联本土防空军如此不成比例的动员(以上数据指的是苏联防空军,尚未考虑欧洲前线的陆军与空军部队),以致于当时美国有人建议仅这个理由就应该持续发展B-1A轰炸机以刺激苏联继续维持防空军的壮大。 KMpDlit  
6z p@#vYI  
    对于真正的威胁:洲际弹道导弹,苏联防空军也投入了很多的研发,但却一直没有显著的成效。1970年代初,第一套反弹道系统:A-35在莫斯科服役,然而苏联军方估计在战时莫斯科将承受60枚百万当量弹头的攻击,是A-35防御能量的十倍。机动多弹头的发展使弹头变小,数量却增加了一个数量级,A-35显然是螳臂当车。不过苏联军方却选择让A-35赶快服役以交差了事。 &v3D" J  
k5fH ;  
     因此,升级版的A-35M计划在A-35服役之前就已经开始,并在1978年服役。另外,苏联在1965年也开始两个新的「区域」反弹道系统(A-35算「点」反弹道系统):Avorora与S-225的研发。但是在60年代末的研究,显示诱饵、机动多弹头的发展都将以压倒性的数量灌爆反弹道系统的能量,并且反弹道导弹的价格其实与一枚弹道导弹差不多,则累积的经济效益比差得惊人。前途的不乐观与实际计划的挫折,促使苏联愿意签订反弹道协议以限制美国对应的发展。 (!_X:+0_  
rY[3_NG%  
    由于反弹道协议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只能部署一种,防卫一个区域,因此额外的区域反弹道系统计划被取消。文佩尔设计局则提出了新的A-135计划来取代A-35M。由于科技问题不断,A-135直到20年后的1995年才服役。 ui.QYAYaV  
P,$ [|)[E  
    除了导弹打导弹的防御之外,60年代苏联也开始了非传统武器的研发。这计划可追溯到50年代无线电工业局的反弹道计划,在60-70年代由科学院与军方转换成为太空武器的发展。这计划分成背景-1与背景-2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注重先进科技的研究,包括导能武器、磁道炮、先进弹头、反弹道导弹与太空武器平台。第二阶段则是以上科技的实作阶段。 ,NaV [ "9$  
Bt*&L[&57  
     虽然背景-1在1976年正式开始,但苏联并非完全支持。部分人士批评为不切实际,尤以A-35的设计单位为烈。但在60年代曾经发展过反卫星系统的彗星设计局则参与这个计划,宣称可研发出在5-20分钟内摧毁一万枚弹道或巡航导弹的系统。背景-1计划在这个年代终究没有显著的成果,但在下一个时期却将出现有趣的演变。 1%SJ1oY  
 EbBv}9g  
     前面提过,苏联在发展机动发射的TEMP-2S时,由于后来衍生出先锋导弹而引发美国对其第三节火箭的「钻条约漏洞能力」的强烈抗议。相较于60-70年代苏联洲际弹道导弹从第0代发展到第三代,在70年代初,苏联的中程弹道导弹却还是543枚1959年就开始服役的R-12与62年服役的R-14。即使不考虑科技的进展,材料本身的寿命问题也该是汰换的时候。因此,在第三代洲际弹道导弹服役之后,苏联开始回过头来更新中程核武力。 A{i][1N  
^^4K/XBve  
     当时,新出厂的R-12与R-14已经改部署在发射井中,但是发射井的强度则不如洲际弹道导弹的水平。相对而言,美国在欧洲部署的潘兴一型导弹则采用机动发射,大幅提高了生存性。因此,在中程核武力的范畴,苏联军方倒是很甘愿地一开始就指定固态火箭科技,由TEMP-2S拆掉第三节火箭衍生出Puoneer计划。由于它跟TEMP-2S一样可以携带三颗机动多弹头,所以虽然苏联预计以一对一方式换下R-12与R-14,但弹头数量却因此暴增为三倍。 nj~$%vmA  
$vgmoJ@X0  
    由于TEMP-2S的制造工厂:沃特金斯克机械厂在TEMP-2S被取消后,庞大的生产线便被搁置,因此刻意沿用TEMP-2S组件的先锋导弹便能在这个工厂快速投产。但这也就刺激了前面所提的美国反应,由于可以两者的最大差异仅在第三节火箭,因此苏联可以中程武器名义生产先锋,却生产多余的第三节火箭,在战时快速升级先锋导弹。 Jm]]>K8.3V  
,);= (r9  
     然而,美国在这个时期其实也在干同样的事情。70年代开始,美国海军开始发展巡航导弹,由于不是弹道导弹,自然不受条约的限制。但是在苏联外海发射的巡航导弹(巡航导弹的射程比舰载机的作战半径更远)却可以穿过苏联防空网攻击到苏联本土,而达到「战略」的效果。因此,苏联宁可终止TEMP-2S的计划,与不生产第三节火箭的承诺,也要保护先锋计划的进行。 (b`4&sQ<  
K'iS#i7  
    另一种备受争议的中程武器是图-22M轰炸机。苏联的战略轰炸机计划一直不顺利,较成熟的中程轰炸机在图-16之后,发展的图-22轰炸机实际上是为了海军的反航母需求。因此苏联空军在1964年要求发展一种新的超音速中程轰炸机作为图-16的后继。 f\x@ C)E  
 \]f5  
     需求包括:5000公里航程,高空两马赫与低空一马赫的极速,携带20吨的武器并可在前线机场操作。图-22M因此被视为苏霍设计局T-4超音速战略轰炸机的简化版,并根据较简单的Kh-22而非较先进的Kh-45导弹开发。虽然性能需求大幅下修,但显然这较为符合苏联的能力。1969年,图-22M开始试飞,并在1976年进入服役。 T.R>xd`9 "  
Ersr\ZB  
     从发展过程来看,图-22M的发展并无称奇之处,因为美国在更早就有超音速的B-58与F-111中程轰炸机计划。但有趣的却是美国情报单位的错误解读(还好当年没有因为情报单位的解读就发动战争),认定图-22M在不空中加油的情况下就能达到9075公里的航程,并在单次空中加油就延伸到12775公里,成为苏联空军在战略领域上跨时代的进步(苏联空军泣曰:你以为我不想?)。在1979年的第二次限武谈判中,卡特根据这项情报要求苏联将图-22M纳入战略谈判范围,但勃列日涅夫则坚称该轰炸机根本没这个能力,最后在苏联保证拆除图-22M的加油管,限制加油机数量的情况下,才让美国满意。 V(lK`dY  
8"?Vcw&  
     总结而言,苏联在这段时期部署的机动多弹头设计的第三代洲际弹道导弹,使其弹头数量在1975年超过美国(30年来第一次),潜射弹道导弹虽然较为落后,但在1972年的导弹数也超过美国。相反地,由于美国在越战元气大伤,除了民兵三型之外没有新的陆基弹道导弹计划,唯一可恃的剩下海军的潜射弹道导弹,其机动多弹头的「弹头」数量仍然胜过苏联,而且美国潜艇的出勤率与生存性都胜过苏联。 j#LV7@H.e?  
然而,前面提过,审判日之战的基本规则上是完全遵守兰开斯特平方律,鸡蛋数量优势的一方可以承受对方第一击的消耗,并在反手拍中把鸡蛋都送给对方,因此双方都追求鸡蛋优势。然而,当藏在海里的鸡蛋无法在第一击中被摧毁时,兰开斯特平方律的基本假设就不存在,因此苏联再多的鸡蛋都不能消灭美国的反击能力。 潜射导弹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发射距离较短,这使得苏联的预警时间也更短。因此当下一个时代中的潜射弹道导弹发展到足以瞄准鸡蛋洞时,潜射导弹便成为最佳的毁灭性偷袭工具。因此,继战略轰炸机之后,美国也渐渐放弃了陆基鸡蛋的发展,核三角逐渐倾向深海底下的弹道潜艇。 gfdPx:7^  
q(ZB.  
    如前所述,苏联第二代→第三代的洲际弹道导弹进展主要是因为美国民兵导弹的压倒性数量优势。然而美国三叉戟导弹的发展,却让苏联再度面临压倒性的技术劣势。   B7Ki @)  
e-%7F]e  
    弹道潜艇一直是被视为生存性最高的武器平台,然而由于潜艇本身移动的特性,使潜射导弹的精确度总是比同年代的陆基导弹低一个数量级以上,使得北极星、海神导弹一直被视为反城市为主的吓阻武器。但是三叉戟先进的星象导航系统使其在发射后可以校正绝对位置的误差,配合高精确度的机动多弹头弹头,使得三叉戟导弹可以偷袭苏联全部的鸡蛋洞,但苏联却毫无预防与反击能力!因此,苏联战略火箭军开始了第四代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展。 LM"W)S  
5A2Y'ms,/  
     1976年,苏联国防部长逝世,遗缺由乌斯季诺夫接任,这下子,乌斯季诺夫终于有机会清算与切洛梅多年来的恩怨。乌斯季诺夫一直关注科技发展的效益,认为美国的固态火箭之路才是正确的发展方向,然而切洛梅为了促销液燃火箭,鼓动战略火箭军抗拒革命性的固态火箭之外,还联合军政势力促销其价格加倍,效能提升有限的导弹改版计划,这使得苏联导弹计划的经费浪费在不断的新版研发与部署上。相对于美国用民兵导弹第三版完成了机动多弹头的升级,切洛梅的促销手段却让苏联同时发展了三种新的弹道导弹来取代UR-100,而且仍然维持在液燃时代。 SmT+L,:D  
45r]wT(C   
     因此,乌斯季诺夫伙同切洛梅的仇敌(包括科罗廖夫设计局衍生的“能源”联合体),从1976年切断了切洛梅设计局所有的经费。1981年更进一步将切洛梅势力范围的ICBM设计局切给“能源”联合体,这迫使苏联弹道导弹市场的第二代教父黯然退出,改往海军反舰导弹发展。 @wYQLZ  
<<7,k f R  
     除了切洛梅的退出之外,乌斯季诺夫也重整了苏联的军火工业。以往苏联的设计局与所属的工厂是分离的,当设计局没有武器设计时,不能靠工厂的生产经费来养活自己。这刺激苏联设计局不断推出新的计划来争取研发经费,创造出切洛梅这种设计怪物。因此,乌斯季诺夫掌权后,一方面创建了多个科技研究单位(NIR)独立于武器工厂之外,将基础研究与武器研发的责任分开,另一方面将设计局与工厂合并成为科研生产联合体(NPO)。在1975年时,苏联只有97个NPO,到了80年代末期,苏联军民NPO已经超过500个。其中,随着切洛梅的失势,洲际弹道导弹设计与生产单位统整到科罗廖夫当年创建的OKB-1之下,成为“能源”联合体,而永远的导弹老二杨格尔设计局则归整到南方机械联合体。 =A0"0D{\  
_q$0lqq~u  
    苏联首先对第三代ICBM进行升级,主要内容是换用几乎可永久保存的液态燃料、机动多弹头弹头与新的电子系统。1976年开始,R-36M改良成为R-36MU,分成两种弹头:单弹头与机动多弹头,1983年完成308个发射井的换装。由于其十弹头设计拥有仅250公尺的CEP,使得用两颗弹头重复攻击一个发射井的情况下,就能够摧毁美国60%-80%的发射井,并保留1000枚弹头的后备,因此刺激美国80年代陆基核武现代化(对应也发展出十弹头设计的MX导弹)。冷射的MR-UR-100也在同年开始改良,主要是换装更高精确度的机动多弹头弹头,称为MR-UR-100U,1983年完成150个发射井的换装。UR-100N则因为本身设计的缺陷,很早就开始缺陷的修正,并在1983年用全新的UR-100NU全面换掉UR-100N。 uGuc._}=  
uS: A4tN  
    面对美国三叉戟导弹的威胁,苏联的ICBM势必不能再躲在洞里面,再加上一直支持固态火箭的乌斯季诺夫执掌大权,苏联终于认真发展机动发射的第四代洲际弹道导弹:单弹头的白杨与机动多弹头弹头的SS24。莫斯科热工研究院设计的白杨导弹基本上是TEMP-2S的衍生,其发射车一样是继承自TEMP-2S与先锋(北约代号:SS-20,前一篇忘记交代了)的发射车。1983年首次试射成功,尽管基本设计是单弹头形式,但也实验过四弹头的机动多弹头设计,北约代号SS-25。发射车平常安放在Krona掩体,虽然标准作业是每天离开掩体散步并等待发射命令,但当时间紧急时,掩体顶部可以打开,允许导弹车直接发射。 |z!q r}i  
.*RB~c t  
    战略火箭军长年来反对机动发射的理由是通讯指挥困难(忽然想起来以前看过一部美国军事喜剧片就是两个天兵情报员俘虏苏联导弹车的故事,在冰天雪地中,导弹车的士兵还可以野餐跳舞,最后辣妹士兵还跟美国情报员做该做的事,果然是蛮军纪涣散的),但导弹车基地的建筑倒是比发射井省事得多。1984年苏联就完成头两个导弹车基地的建设,并在1988年成立机动导弹指挥所以及部署改良导航系统的新型发射车。 KD,^*FkkL  
tf$PaA  
     SS24则追溯到1969年时杨格尔铁路发射的RT-23固态火箭计划。杨格尔在1976年重启这个计划,但改成井射以取代MR-UR-100。1982年开始导弹试射,但在11次试射中失败了7次,这使得苏联在1983年终止了这个计划。不过为了训练战略火箭军,铁路发射系统的原型已经进入服役。1983年,RT-23计划重整成为RT-23U,包含了三种形式:铁路发射的Molodets,公路发射的Tselina-2与井射型。由于卡车发展的问题,Tselina-2不久后就被放弃,1985年与1986年,铁路发射型与井射型开始试射,北约代号SS-24。 由于RT-23计划发展过程的多次挫折,成为最晚服役的第四代导弹。1987年成立第一个导弹团,当年共十节导弹列车。由于导弹火车要有铁路才能跑,因此导弹基地附近需要额外的铁路建设,成本比路射型高出许多。每个铁路导弹师拥有四条列车,各条中有三节导弹车厢。1988年第一个井射团服役,陆续换掉六个前MR-UR-100导弹师,共60个发射井。1988年,RT-23导弹遭遇最后一次灾难,位于巴甫洛格勒的固态燃料工厂爆炸。1989年,RT-23U终于正式服役,已经是RT-23计划开始的20年后。 A=v lC?&Z  
G_2gKkIK-  
     陆海空的核三角一词长久以来深印在我们的脑海里,但由以上的历史可以发现,即使在美国,核三角也不是正三角形,而是随着时间转移方向。而苏联由于潜艇与航空科技的落后,长久以来在潜射与空射领域都是跛脚。但在80年代后,潜艇与航空制造工艺的进步,终于可以达到洲际战斗的需求,也成为我们成长过程中听到的苏联版核三角。 [0%yJH  
jpYw#]Q  
    苏联的海军在上一个世代中靠着射程加长的Delta级成功加入战略俱乐部中,在新的世代仍然维持其堡垒战略。乌斯季诺夫要求马克耶夫设计局发展固态火箭导弹作为新一代潜射导弹,但却遭到该设计局的排斥。理由是固态火箭的能量密度较低,所以同样射程下,固态导弹将会更大更重,对于空间有限的潜艇而言是很大的困扰。 ~J:$gu~`  
@b ::6n/u  
     乌斯季诺夫要求利用RT-23的第一节火箭为基础发展新的R-39潜射导弹,但这个第一节本身就重达55吨。另外,不像陆军的发射井可以延长导弹来容纳更大的火箭,潜艇的吃水深度受到基地港口地形的限制,不容许长度的无限制增加。因此,红宝石潜艇设计局大胆地将导弹舱移到主要艇身之前以容许用全部的深度给导弹发射管。并改用每排五枚,共四排发射管的设计用加宽的艇身来容纳庞大的RT-23火箭,这设计便是有名的941鲨鱼,北约代号台风,但其实台风是其D-19导弹发射系统的名称)潜艇。 g)Vq5en*   
-A~;MGY  
    941鲨鱼成为史上最大的潜水艇,它容纳了固态火箭的弹道导弹并有足够的射程从苏联近海发射攻击美国本土。与汤姆克兰西笔下靠着先进静音系统在大西洋乱钻的红色十月号不同,鲨鱼只在苏联近海活动,并包含了多种设计以在极冰下活动。甚至因为射程的延长,理论上鲨鱼可以待在港口就发射导弹。但941鲨鱼也是苏联首种可在海上重新装卸导弹的潜艇,以在母港被袭的情况下,还可以在外海继续维持苏联第二共和的存在。 PSP1>-7)w  
=RW* %8C  
    但R-39导弹继承RT-23的命运就没有这么顺利了,直到1980年第一艘鲨鱼潜艇都服役时,该导弹才第一次试射成功。但之后连续失败17次,苏联投入新的资金改良设计,才终于修正了问题,并在13次试射中成功11次。1983年,R-39导弹终于在鲨鱼上服役,北约代号SS-N-20。 a!c/5)v(  
wc6 E- rB  
    然而,上一代的Delta级就让苏联海军刷爆好几张信用卡,鲨鱼级更是前辈的三倍,这使得苏联决定只建造少少的六艘,显然达不到以往的经济规模。因此,苏联海军在70年代开始一个较为便宜的备案:667BDRM(北约代号Delta IV)。为了延长射程,马克耶夫设计局加长了R-29导弹一二节的燃料箱,并将弹头段与第三节火箭整合,以减少机构的死重。这称为R-29RM,在1984年试射,北约代号SS-N-23。1986年,该导弹服役,但是可靠性的问题使其到1988年才大量服役。 X \b}jo^96  
7~!I2DV_  
      苏联空军从50年代后几乎就被踢出战略俱乐部。喷气轰炸机达不到螺旋桨轰炸机的射程,螺旋桨轰炸机穿不过喷气战斗机的拦截网。眼看着现代防空网连喷气轰炸机都不放在眼里,以致于美国空军都改玩弹道导弹了,在苏联弹道导弹却是战略火箭军的玩具。1970年,苏联空军曾经要求苏霍与米亚西舍夫分别提出新一代轰炸机设计(T-4MS与M-20),但根本没钱。1975年,空军重新建案,这次是米亚西舍夫与图波列夫竞争,图波列夫长久以来沈稳的设计风格赢得了计划,结果便是图-160。 36kc4=  
@MN}^umx`  
      面对现代防空网,苏联轰炸机在70年代就改朝空射导弹发展。一开始图-160根据当时最先进的Kh-45空射弹道导弹计划来设计,然而在1968年研究显示,低空飞行的亚音速巡航导弹比高空超音速导弹的生存性更高,而且更轻更小,可让轰炸机拥有更多颗火力,就像机动多弹头一样。但保守的苏联军方并不愿意相信。 =1{H Sf  
6o[0sM_];  
     然而在70年代,美国海空军陆续进行的巡航导弹计划,迫使苏联军方重新检讨巡航导弹的方向。苏联向工业界要求新一代巡航导弹的设计,结果有切洛梅提出Meteoirt超音速设计、革新家的Kh-55亚音速设计与彩虹设计局的Granet亚音速设计。
顶端 Posted: 2008-10-05 20:36 | 1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Warsaw Pact BBS☆ 华约军事论坛 »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Total 0.012772(s) query 6, Time now is:05-14 10:49, Gzip disabled
☆Warsaw Pact BBS☆ Locations of visitors to this page ☆华约军事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