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基洛夫是斯大林谋害的吗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C.C.C.P
级别: 反革命分子


精华: 1
发帖: 3794
爱心: 2905 点
金钱: 38096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133(小时)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10-11-07

 基洛夫是斯大林谋害的吗

0
基洛夫是斯大林谋害的吗 PJwEA  
4%s^G(p   _W+Q3Jx-(  
)QB9=qP<sc   r%[1$mTOR  
z9^&Y#3   {d}26 $<$]  
  斯大林是暴君,白痴,恶棍,杀人犯,迫害狂,“手上沾满了千千万万共产党人和普通公民鲜血的人”,为他来辩护,大约要被许多反极权斗士所不齿。幸好我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所以还是来辩护几句。 ] ER>6_#e   "gg(tp45  
Kqt)C!7- ?   Em9my2oE  
  关于基洛夫案件,所看到的中国人写的这方面文章已经够多了。大约百分之九十九一口咬定斯大林谋害了基洛夫,剩下的百分之一也是不痛不痒地说些千古疑案的废话。 N.%2i!Z   sN@j5p^jc  
  说空话当然是没有用的!要明了基洛夫究竟是否如众人所说被斯大林谋害,只需要从杀人动机和具体的史实分析一下 1S%w8Ig   A:xb!= 2  
  对于基洛夫案件一共有三种主要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基洛夫是被斯大林谋害的,而斯大林又嫁祸于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第二种说法认为基洛夫案件纯粹是私人仇杀,同政治没有多大关系。第三中说法就是基洛夫的确是被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阴谋杀害的,斯大林并没有冤枉他们 QnWAz (G9   nOuN|q=C  
  在这三种说法中,首先可以排除第二种说法,因为根据赫鲁晓夫所说的“人们有理由怀疑,杀害基洛夫的凶手尼古拉耶夫得到了负责警卫基洛夫的人当中的某个人的协助。在暗杀前的一个半月,尼古拉耶夫因为行动可疑而被逮捕,但是他被释放了,甚至没有对他进行搜查。1934年12月2日,负责保卫基洛夫的一位契卡人员被带去审问,途中死于汽车‘事故’,而同乘一辆车的其他人,无一伤亡。……..”在苏共二十二大上,赫鲁晓夫又重复了一些意思大致相同的话。 ]7X 4   0~i qG  
  当然我这里完全有必要强调一下,赫鲁晓夫所说没有半点是他新揭露的事实,他所说完全恰恰是来源于三次莫斯科审判中用来控诉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和雅格达的材料,没有加半点新的东西,只不过他把这些事实做了不同的解释 @cnMz{Obf   /'`6 ;uRN  
T"78C{80e   AO8:|?3S  
  撇开上面的题外话 1cwc* ##8   W9jNUZVXE#  
  很显然,如果认为基洛夫案件纯系私人仇杀,如果认为在当时的苏联政府里没有一些具有相当地位和权力的人参与暗杀基洛夫,那么就没有办法回答赫鲁晓夫提出的质疑,没有办法理解和解释在基洛夫被害的前后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不寻常的事了。 fuqGDI/ !   rG5i-'  
  那么就只剩下两种可能,至于哪一种可能更为可信,我们就从杀人的动机和事实这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7;O(X"pn   @ V5S4E  
BgK@Nb4a   Ph"iX'J  
  先来谈关于动机的问题 N+8)L_9   R`3x=q  
  按照第一种说法,是斯大林谋害基洛夫的。我们应该先来分析一下斯大林有没有害死基洛夫的动机的,但是光排除这个动机还不够,因为我们是知道那些以反斯大林为能事的家伙的逻辑的,他们还会提出一种可能,那就是斯大林单纯为了陷害季诺维也夫与加米涅夫而杀害基洛夫,所以对于这种可能性,我们也必须加以分析,并排除 9lLiM{   GU#Q}L2  
  在谈到基洛夫案件的书籍里,口径几乎是出奇的一致。他们都是把基洛夫描绘成一个敢于独立思考,敢于和斯大林当面对撞,在人民中有着崇高的威信地位,总而言之是一个能对斯大林政治地位形成威胁挑战的人物。然后这些书里就列举出一件两件基洛夫和斯大林争吵的事件,而这些事件几乎毫无例外都是从没有严肃的史料价值的对斯大林诋毁攻击的人写的书中抄来的,却被当成仿佛是无可争议的事实来叙述。最耸人听闻的当然就是在1934年的十七大上,基洛夫得票如何多,而斯大林得了一百多张反对票的事件,这同样被某些人当作是铁的事实来叙述。 :i,A9[   7 s-`QdWX  
  这里我们可以看见一种出色的逻辑。先是把斯大林设定成一个权欲熏心,一心只想着维护个人的地位的心胸狭隘妒贤忌能的人,然后根据一些东拼西凑真假难辩的故事,强烈暗示读者,斯大林是暗杀基洛夫的指使者。这样一种极其恶劣的叙述历史的方法甚至居然出现在某些自命为严肃的历史学家的笔下,真是令人瞠目结舌。仿佛他们早就已经认定斯大林就是暗害基洛夫的凶手,他们所要做的仅仅是如何拼凑事实,来对斯大林暗害基洛夫这个事件进行解释。 }-0b9   mS7E_A8  
  为了更有力的驳斥这些人谬论,更有力的揭露这些人是如何恬不知耻地捏造历史的。我们就姑且顺着他们的心意,认定斯大林是一个心胸狭隘,心理阴暗,成天盘算着如何维护个人权力地位的小人好了。但即便如此,要使斯大林具备除掉基洛夫的动机,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j\*|p&EB   P=pY8X:  
  第一;基洛夫的才能要比斯大林高;第二,基洛夫在人民中的威信要比斯大林高. .qQc" i"   Bfn]-]>sD  
3k3=BmEK8   ]-rczl|o  
  我们先来分析第一点,看看基洛夫的才能是不是比斯大林高? +j 1f=$,W   C zpsqTQ  
  斯大林的才能究竟如何?这可以引用一些和斯大林打过交道,并且没有任何必要来拍斯大林马屁的人的话来说明 V^()6s &   {jUvKB_x  
  丘吉尔是如何谈论斯大林的?“在1959年12月21日,丘吉尔在英国下议院发表了这么一段简短的演说(《大英百科全书》的译文):“斯大林是一个精力非凡,百折不挠,在谈判中坚定强硬而无情的人。连我这样一个在英国议会中成长起来的人都无法与他对抗。斯大林首先具有很强的幽默感和讽刺本领,善于确切地领会思想。斯大林身上的这种能力是如此之强,以至他成了各个时代的国家和各族人民领导人中的一个独一无二的人。 ,@tKGDhA   scmto cm  
  斯大林给我们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他拥有深刻明哲的逻辑思维能力,从不慌乱。他善于在困难时刻从绝望的局面中找到出路,从不屈服。” Ai[l T`   Fj3^ #ly  
  从这些话我们可以看出斯大林具有极强的理解力,极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极强的幽默感和讽刺本领。 :Np\iTu   "o<D;lO  
  那么斯大林的记忆力又怎么样呢? ZwU8GD"PM   g\j>qUjs%Q  
  罗曼罗兰在他的《莫斯科日记》(上海人民出版社 夏伯铭译 1995年12月第一版第96页)里提到“我问高尔基,苏联的政治活动家是否对文学感兴趣。他答到:是的。……在读得很多的领导人中,他特别提到李可夫和斯大林。……斯大林有惊人的记忆力。读完一页,他能几乎没有差错地将它背出来”。 /g.erjZ<   hs,5LV)|y  
  应该说这样的记忆力是很惊人的,惊人到连大作家高尔基和罗曼罗兰都自叹不如的地步,否则高尔基用不着特地告诉罗曼罗兰,罗曼罗兰也用不着特地把这一点记下来。 =~ db!F   o3= .T+B  
  在费.丘耶夫著的《同莫洛托夫的一百四十次谈话》(费.丘耶夫著,新华出版社,1992年10月第一版,319页)里“‘华西列夫斯基元帅说,他没有遇到过比斯大林记忆力更强的人’”,莫洛托夫对此回答说“他的记忆力是绝无仅有的”。 HCuu3q   FLEg0/m0  
  如果注意到,莫洛托夫曾经同列宁密切接触过,那么也就可以说斯大林的记忆力比列宁还要强。 6H/0^g)Y5   <[FS%2,0mb  
  英国三军参谋长布鲁克认为,斯大林具有杰出的军事头脑,说他每次发言都是以他那敏锐而又准确的洞察力来弄清局势的含义“这方面,他比罗斯福和丘吉尔突出” <x8bc 7}   5Q;dnC  
  美国驻莫斯科的军事代表团团长迪安将军说“谁也不会看不到此人的伟大之处,与这种本质上的伟大结合在一起的,还有一种魅力,有时还有一种通情达理的热情……”(见解力夫著的《纵横捭阖斯大林》,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9月第一版 340页)。在苏联遭受过迫害的美国作家斯特朗则“把斯大林看作她遇到过的最善于主持会议的人。他能够以达到天才程度的速度把各种不同的意见引向和谐,并且在许多不同的意见中指出正确的道路,从而唤醒和鼓舞要求行动的愿望。”(同上书第85页)  1qo=b02   o@@_J@}#  
  在《同斯大林的谈话》(南斯拉夫 米洛凡.吉拉斯著,赵洵 林英译 45页)“有一点对我来说,并不突然,即斯大林的幽默感,那种颇为粗鲁而充满自信,含蓄而深刻的幽默感。他对别人的谈话的反映迅速果断,丝毫也不犹豫” /=c"se8}   hgif]?:C<  
  (书末几页)“斯大林具有非凡敏锐的思维能力,而且他的思想形成之后是坚定不移的。我记得,在他在场的情况下,不可能给他提出什么暗示,如果有人提出来,他马上就会发现” Eo|M{A.?G   AG=9b  
  美国驻苏联大使的哈里曼是怎么谈斯大林的呢?哈里曼在〈特使--与丘吉尔、斯大林周旋记〉(这本书大约实在六十年代写的吧)中说:“我很难把他亲身对我表示的礼貌关心,同他可怕的冷酷无情之间内的矛盾调和起来。有的人没有亲身认识他,只看到他是一个暴君。我同时看到了他的另一面--他能够至少在战争年头表现出来的高超才智,那种不可思议的掌握细节的能力,他的机灵和在人情方面机灵的敏感。我发现他比罗斯福知道的事情多,比丘吉尔更为现实,在某些方面他是最有效能的战争领导者。” &D!B'M6T(   p}r yKW\cJ  
  从上面的这些材料可以看出,斯大林确实是具有相当高的才能。那么基洛夫的才能又究竟如何呢?有些人言之凿凿地说,基洛夫的才能比斯大林高,而且高到了引起斯大林的嫉妒的地步,那总应该有点象样的证据吧。不过有一个方法倒是可以用来进行客观的判断的。基洛夫死时也已经有四十八岁了,既然他有如此非凡的才能,那么生前一定留下了许多非凡的著作。把这些著作同斯大林在四十八岁以前写的著作对比一下,或者就可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了。 #BFq$kJB   jqqaw  
dRT;~)+g   rJp?d9B  
  关于才能的问题,我们暂且说到这里。接下来就看一下威信的问题。基洛夫在人民中的威信究竟如何呢?在中国人所写的一本斯大林传记里这样写道“基洛夫的影响不断增加,在全党和广大人民心目中的威望越来越高,党的十七大后达到了顶点。人们把他看成是斯大林以外的另一个领袖”。 +BRi]M@   &08 Tns"  
  而事实如何呢?基洛夫不过是列宁格勒州委的第一书记,他的影响再大也只能局限于列宁格勒州。这其实是只要动脑筋想想就可以明白的了。为了说明问题。我们还可以引用苏联作家西蒙诺夫的话。西蒙诺夫和赫鲁晓夫一起痛骂过斯大林的残暴,因此他的证词应该是不会特意偏向斯大林的。 hiX3M'a   :%>oe> _"  
  他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见证》一书中说“我那时不清楚基洛夫在党内的实际地位,只知道他是政治局委员。在我看来,他不能同加里宁、伏罗希洛夫或莫洛托夫的名字排列在一起。但在他被杀害后,基洛夫这个名字,对我来说,正如其他人一样,突然变成一种时代的界限……”“想象不到后来还会对基洛夫之死对斯大林提出指控,后来我同其他许多人亲耳听到了这种指控,说这种嫌疑是几乎不容置疑的。虽然据所知,后来一直没人能提出证据”  Gq /W.   A ' )(SGSc  
  基洛夫被害时,西蒙诺夫还是一个少年,应该说他的感受代表了当时一般群众的感受,可见当时在人民的心目中,基洛夫的威望影响不要说同斯大林相提并论,就是同莫洛托夫他们相比,也还差了一截。可笑的是,有些人为了往斯大林身上泼脏水,为了证明斯大林具备杀害基洛夫的动机,硬是可以不顾历史事实,胡说八道,把基洛夫拔高再拔高,把他说的英明伟大卓越无比,就差把他说成是列宁的化身了。更为可笑的是,所有这些荒谬离奇的说法居然都被当成铁的事实,所有相关文章都是抄来抄去,竟无一人提出质疑。 +^+4   &0i71!Oy  
  为了继续戳穿这些人的谎言,我们还有必要引用一下莫洛托夫的话,看看在当时的苏联高层干部中,对基洛夫是一个什么样的看法 .cK }18%R   =%)})  
  (370-371)莫洛托夫说“你去看看大会的速记稿,谁的威望更高,是基洛夫还是斯大林,你去看看,基洛夫的文章和讲话汇编,那里是怎么说的?‘很难想象出斯大林这样的巨人形象’,我根据记忆背诵了一句,这就是基洛夫说的话。这哪里有领导者的政治性格呢?” t)dO0X .4   m^Rd Iy)  
  “1917年你在任何机关里也找不到基洛夫,这点具有很大意义。他在省报里……就连想任命基洛夫的事也是瞎说!这说明这些人的视野。是些小人,连基洛夫也嘲笑过他们!” ts* _b@F   )_F(H)*  
  莫洛托夫还讲,让那些人说说看“从政治领导者的角度看,……基洛夫有哪些独创的、与斯大林不同的东西或者提出过其他什么新东西,根本没有!” *'[ z-:x3   ZnQ27FcW  
  “如果你们说基洛夫更好,你们知道基洛夫些什么,他做了些什么?关于斯大林,众所周知,他有著作,文章,我们知道他在哪里工作过。可基洛夫呢?他基本上没有在中央工作过。” \[~!:^   .Wh6(LDY(  
  从莫洛托夫的话里可以看出,有苏共十七大的大会速记稿,还有基洛夫的文章和讲话汇编的,可惜那些口口声声咬定基洛夫的威望如何高,如何对斯大林的政治地位造成威胁的所谓历史学家,却连这些研究历史的最基本最原始的材料,都不肯整理公布出来。照理说要研究基洛夫事件,那把基洛夫的文章汇编翻译整理出版,是最起码的要求。他们并非是不能做,而实在是不肯做。如果说他们不具备研究历史的常识,那肯定是说不通,唯一的解释只能是仇恨扭曲了他们的灵魂,使得他们有意识的捏造歪曲历史。他们大约也知道那些最基本的历史材料的公布,只能使得他们的谎言不攻自破。 Bjo|rrNA   q"l>`KCG`  
  当然谈到这里,还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是不能不提的。就是苏联共产党十七大上的投票选举问题。还是引用那本书上的话“根据米高扬后来证实(他是听斯涅戈夫,沙图诺夫斯卡娅以及原计票委员会成员安德列阿相等许多老布尔什维克说的),卡冈诺维奇焦急不安地向斯大林报告了始料未及的投票结果:在1225名代表中,只有三人投票反对基洛夫,270人即人数的1/4投票反对斯大林,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据米高扬说,当即作出决定留3张反对斯大林的票……,其余的反对票全部销毁。” Ii#;4Db|E   3liq9P_  
  这的确是很不错,这本书的作者是听米高扬说(当然实际上,他也是从其他书上抄来的),而米高扬又是听别人说,一个严肃的历史事实,一下子,就来了两次听说。好吧,既然有些人那么喜欢听说,那总不能偏听偏信,只听一面之辞吧!我们来看看莫洛托夫又是怎么说的。“费.丘耶夫问:‘我有一个关于党的第17次代表大会的问题。斯大林在选举中得到的选票比基洛夫少,是真的吗?”“不是。……人们没说他少得多少票吗?我不记得我对你们讲过没有?我清楚记得,与此事没有直接关系,但要把事情搞清楚。我甚至说不清是在哪次代表大会上,但我记得在闭幕会议上宣布了中央委员会的选举结果。只有一个人没有反对票--皮亚特尼茨基得到一致同意。为什么?因为他在共产国际工作,他在那里谁的事都不妨碍。他是共产国际的书记。他没有一张反对票。而其他所有人都有一些反对票。斯大林可能和我一样有两三张反对票。”“斯大林每次都有一两张反对票。在任何年代都是这样。总是有反对者” e[(tM+H[   dc)wu]  
  莫洛托夫这段话说得很清楚:斯大林做了很多事,得罪了许多人,在这样的情况下,的确会有一些反对票,只有那些什么都不得罪的人才会一张反对票也没有。至于说270个人投了反对斯大林的票,那恐怕多半是米高扬的造谣了。 mvW t,   {'&8`d  
  从以上这些事实,可以看出,说基洛夫的威望变的比斯大林高,威胁了斯大林的政治地位,导致斯大林产生暗杀基洛夫的动机,也纯粹是无稽之谈。 Oy*MV>a8H   ?9,YVylg  
  我们再退一步说,不管基洛夫实际的才能和威望如何,要使斯大林的真到有暗杀基洛夫的动机,那至少也应该他毫无自信到这样的一个地步,认为自己的才能远远不如基洛夫,只要基洛夫振臂一呼,便会应者云集,自己就得下台滚蛋,所以除了使用暗杀之外,就别无它法了。就这样斯大林没用暗杀手段对付托洛茨基(注:托洛茨基死于1940年,而那时他在苏联国内已经被缺席判了死刑,并且他死后,苏联报纸也直言不讳的表示高兴,并没有讳饰什么),对付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对付托姆斯基,李可夫,对付布哈林。却偏偏用暗杀手段对付基洛夫这样一个坚定不移支持他的人。斯大林有力量有信心同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等人做公开光明正大的政治斗争,并击败他们,却偏偏没有信心同基洛夫作一下对抗,连试一下都不敢,大约基洛夫的能力实在太强了,比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等人的总和还要大,还要强,以至于斯大林就这样自轻自贱,不敢以卵击石,就索性把他给暗杀了事。那些硬是要往斯大林身上泼脏水的人,恐怕他们自己也不相信这种神话的吧! phhLU"E   l]/>`62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说斯大林因为疾贤妒能,而暗杀基洛夫是何等地荒谬可笑,不近情理。 0?n'l_^)   K wQXA'  
'hI) j!7   W=M<c@  
  那么有没有可能是因为基洛夫同斯大林之间存在一些意见分歧,惹恼了斯大林,以至于斯大林要暗杀基洛夫呢?这事实也是说不通的。布哈林等人和斯大林也有意见分歧,但斯大林都是通过公开的辩论,公开的政治斗争来击败他们的,显然对斯大林来说,根本没有必要因为意见分歧就暗杀某个人。更何况从事实上讲,基洛夫根本就是斯大林的政策的坚定不移的支持者,甚至把基洛夫说成是斯大林的亲信都是不过分的。 <d&\H   : (RL8  
  但有些人为了达到往斯大林身上泼脏水的目的,却可以歪曲起码的历史,用相当拙劣的手法编造罗织一些东西来制造假象,把事情说成好象基洛夫和斯大林是有激烈矛盾的一样。 W2(CFVjQ   i 63?"  
t6(]@>   FcY$k%;'Q  
  我们还是来看一下那本斯大林传记中的话“基洛夫对当时中央的总路线是拥护的,但他具有独立思考精神,并不无原则的追随斯大林”“基洛夫为人直率,具有相当的独立自主精神和刚毅性格以及其他较好的政治素质。” #;\j ^]   5bF5~D(E  
  接下来就列举了基洛夫和斯大林在一些琐碎事情上的意见分歧和争论,当然里面没有引用一句基洛夫的原话,也不知道他们是从哪里抄来的这些事情,是由他们添油加醋捏造出来的呢?还是真有其事。 5xl3~g,   M+\rX1T  
  但就算那些事情是真的,又怎么样呢?只不过是更好的说明斯大林的民主作风而已,只有这样他的部下才会和他发生争论。有些人仿佛以为斯大林身边都是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头脑的机器人,但实际上,日丹诺夫,莫洛托夫,朱可夫,甚至法捷耶夫都和斯大林发生过激烈的争论,而且也正因为是这样,斯大林和他们的关系才比别人更加亲密。 8b{D $Gq   ;\q<zO@x  
  而且在《同莫洛托夫的140次谈话》一书中,莫洛托夫说“你去看看基洛夫的文章和讲话汇编,那里怎么说的?‘很难想出象斯大林这样的巨人形象’我根据记忆背诵了一句,这是基洛夫说的,这哪里有领导者的政治性格呢”。还有“但是象基洛夫那样片面地谈斯大林,我认为是不对的:‘倘若没有斯大林,我们一个问题也解决不了’。就是对列宁也不能这么说”。 # res+=z0   y!BB7cK6  
  这样看来基洛夫说过“很难想出象斯大林这样的巨人形象”,还说过“倘若没有斯大林,我们一个问题也解决不了”。要查明,莫洛托夫是否在撒谎,基洛夫是否说过这些歌颂斯大林的话,那应该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情,只要去查基洛夫的文章和讲话汇编就可以了。如果基洛夫的文章和讲话汇编被赫鲁晓夫他们销毁了,那么苏联二三十年代的报纸上肯定也会有基洛夫的讲话和文章的,只要去查一下就明白了。如果基洛夫真的说过这些话,那么再说是斯大林因为嫉妒基洛夫而暗杀他的话,恐怕就实在太令人难以理解了。 =V{o~h^   f5N<3m=  
U:8!:69)   Do(P dF6A  
  当然还存在有一种可能性,斯大林之所以暗杀基洛夫,纯粹是为了寻找一个陷害季诺维也夫夫和加米涅夫的借口,这种动机是不是可能存在呢?我经过分析,同样可以说明这种讲话是相当荒谬的。 PM u@'lC/   iF+S%aPd#  
  熟悉苏联历史的人都知道,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被斯大林在政治斗争中击败以后,在群众中的威信已经低到了不能再低的地步。他们甚至到了不得不与他们过去的政敌托洛茨基谋求合作,这本身就说明他们的狼狈。光是他们历史上的污点,以及列宁曾经给他们工贼的称号,就他们没有任何政治资本能靠光明正大的手段东山再起对斯大林的政治地位形成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斯大林有什么必要去牺牲一个自己最忠实最得力的助手来故意陷害早已威信扫地被普通群众所唾弃的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呢?斯大林就算再糊涂也不会不知道这样做根本就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和价值。季加两人在能和斯大林平起平坐的时候都尚且不是斯大林的对手,更何况在他们下台之后呢。斯大林唯一要提防的也仅仅是这两个人狗急跳墙地采用阴谋手段和恐怖手段。 <Q.l-4yDJ   xz="|HD);  
  所以单纯为了制造陷害季加两人的理由而暗杀基洛夫的动机也是不存在的。 1 ^eI]1U   V3%Krn1'  
+6PX+ OV   (T4k~T`3  
  反过来,我们看看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是否存在暗杀基洛夫的动机,我们通过对一些历史事实的分析,可以证明他们的这种动机是完全存在的。。一个是有积怨,另一个是为了打击斯大林,逐步削弱支持斯大林的势力。 r:&:00 *   ;7)OSGR  
  关于基洛夫和季加两人的积怨,我们可以在苏联盖.达.纳加耶夫著<基洛夫传>找到一些历史事实。 p90wiy%   k\%,xf; x  
  列宁格勒本来是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活动的据点.在苏共十四大上,斯大林作中央委员会工作报告,规定了实现工业化的总路线.。而列宁格勒的代表则预先结成反对派,推举季诺维也夫作自己的报告人。在十四大开会期间,特别是基洛夫作了回击反对派的发言后,中央提出调他到列宁格勒去工作的问题。 } EbD|=   I}1fEw>8  
  基洛夫在一月初到了列宁格勒以后,到一家又一家的工厂去做抨击季诺维也夫分子的发言,争取群众对中央路线的支持。我这里引用一段他的发言“你们列宁格勒的工人阶级是俄国工人阶级的骄傲。你们不能支持革命的叛徒,必须知道是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正如你们所记得的,把党的重大机密--革命起义开始的日期,泄露给临时政府,他们如今干着叛党的勾当。----我以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号召你们,同志们,谴责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反对派,拥护党的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方针的总路线。” 4j5$E}Tu E   {\F2*P  
  但争取群众的过程极其艰苦,这从基洛夫写给奥尔忠尼则的一封信可见一斑;“…一切都得通过战斗来夺得。”可这是怎样的战斗呵!昨天去了趟‘三角’,一个一千二百人的集体。出现了一场令人难以置信的搏斗,甚而发展到了拳打脚踢的地步!会议耗去了大量的时间,弄得人头晕脑胀…”。在深夜,基洛夫同斯大林通了电话,斯大林仅说以下几句话:“我赞成你们的做法,继续在个工厂演说。反对派的问题由中央来抓…….”。第二天傍晚,斯大林打来电报“中央批准由基洛夫(第一书记),卡马洛夫和巴达耶夫组成列宁格勒委员会书记处。其后,基洛夫又作了大量极其艰苦的工作,到一家又一家工厂,一个又一个党的集体去说服群众,最终彻底击败了季诺维也夫分子。1926年2月9日,在道利达宫召开全省党的第二十三次代表大会上,他所做的拥护中央路线的报告,受到大会热烈欢迎。而且以后由于艰苦扎实的工作,平易近人的作风,使得他在列宁格勒人民群众中的威信越来越高,使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再无翻身之地。在这样的情况下,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把基洛夫看成是眼中钉肉中刺,是极其自然的。所以他们完全具备杀害基洛夫的动机。 &_ O)(4i   DZF[dxH  
RiIN0JCB   J;7s/YH^  
  另一方面,季诺维也夫等鼓动人去刺杀基洛夫并非完全发泄个人私怨。在他们看来,采用光明正大的手段打倒斯大林的政权,使他们自己东山再起,已经几乎是不可能。再这种情况下他们要达到目的就必须采取另外的方法。直接策划刺杀斯大林,风险太高,不容易成功。并且即使成功了,但如斯大林的得力支持者和拥护者还在,并且掌握实权的话,那么他们这些人仍然会因为他们的罪行受到惩罚。所以他们觉得合理的做法是先采用隐蔽的手段,把斯大林的支持者追随者一个个剪除掉,等到只剩下斯大林一个孤家寡人的时候,他们再发动政变就有了十足的把握。 ons<}*H5   wo$|~ Hr  
  在他们的阴谋中,首先把矛头对准的是苏联国家政治保卫总局局长明仁斯基。他们收买了医生采用错误的治疗手段害死了明仁斯基之后,就使他们的隐蔽的同党亚戈达填补了明仁斯基的空缺职务。这位他们下步的行动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于是基洛夫,高尔基等人又相继成了他们的猎物。对于他们要达到推翻斯大林的目的来说,他们暗杀基洛夫的动机可以说是完全存在并且非常明显的。 V,5"y `   mn Qal>0~  
  当然以上是从动机的角度进行分析,但光有动机还是不行,我们还必须分析事实! ^?0C+/$5   ul}4p{ m[  
1SZv!y`   e$x4Ux7*"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所做的秘密报告中说“人们有理由怀疑,杀害基洛夫的凶手尼古拉耶夫得到了负责警卫基洛夫的人当中的某个人的协助。在暗杀前的一个半月,尼古拉耶夫因为行动可疑而被逮捕,但是他被释放了,甚至没有对他进行搜查。1934年12月2日,负责保卫基洛夫的一位契卡人员被带去审问,途中死于汽车‘事故’,而同乘一两车的其他人无一伤亡。……”。在苏共二十二大上,赫鲁晓夫又重复了一些意思大致相同的话。 6-fY[5F   8[f8k 3g  
  由这些话得出的结论是,基洛夫案件不可能只是凶手一个人的行为,幕后一定有一些掌握实权的人在策划。那么这些人是谁呢? 5-ZTJD   tvK rc  
  1938年,第三次莫斯科审判得出的结论是原任内务人民委员的亚戈达和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等人勾结在一起,制造了暗杀基洛夫的事件。 "tX%bQ1Ff   i{4'cdr?  
  而赫鲁晓夫得出的结论是亚戈达受斯大林的指示,一手策划了这起事件,从而把基洛夫致于死地。  ?jD"1   H2s*s[T -  
  在这两种说法中,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都认为,亚戈达在这个事件中起了一个关键的作用。的确一系列铁的事实都表明亚戈达同刺杀基洛夫案件密不可分。 oy@^~wbb0   kS[Dy$AB/2  
  分歧仅在于一个认为,亚戈达是同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勾结在一起的,另一个则认为亚戈达是受斯大林的指示。 a@uB4T   ?F!W#   
  然而非常奇怪的是,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和二十二大上所说的那些关于基洛夫案件的事实,恰恰都是第三次莫斯科审判时用来指控亚戈达和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勾结起来谋害了基洛夫的事实证据,都是莫斯科审判中的公开材料。然而我们看赫鲁晓夫在那些报告里的语气,倒好象是他在斯大林死后新揭发出来的材料,他的语气好象是在告诉别人,这些事实在斯大林活着的时候是被掩盖起来的,他上台之后才被揭发出来的。这确实是一个天大的笑话。然而这对于那些根本没有阅读过第三次莫斯科审判的材料的人来说,确实是可以造成一种很强烈的错觉。在这里毫无疑问,赫鲁晓夫是有意识地采用了一种欺骗性的诱导手法,这充分说明赫鲁晓夫这个人卑劣和肮脏,但是他的这种捣鬼手法也确实奏效了。在许多年之后,凡是提及基洛夫案件的书籍,文章都几乎是毫无例外的引用了赫鲁晓夫说的那些事情,而且也都毫无例外丝毫不提这些事情都是在第三次莫斯科审判中用来控诉罪犯的公开的事实证据。这样对于那些只通过阅读这种书籍,文章来了解历史的人来说,他们也就想当然的认为斯大林是隐瞒了这些事情,而赫鲁晓夫把这些事情揭发出来,说明斯大林心里有鬼,说明斯大林多半就是策划暗害基洛夫的元凶。可是真正的事实却恰恰是截然相反。 wM|[GoF   w# xncH:1  
  如果赫鲁晓夫是真心实意地认为第三次莫斯科审判的结论是靠不住,真心实意的认为斯大林可能才是真正策划了刺杀基洛夫的元凶,那么他就应该提出一些事实,这些事实应该是当年的莫斯科审判所没有提到的,也是当年莫斯科审判的结论所无法解释的。而并不是象他现在所做的那样,几乎原样不动的把当年审判材料中提到的事实重说一遍,而且是用一种新发现的秘闻的口气来说。当然他这种欺骗人的手段虽然在一时间迷惑了许多人,但归根结底暴露了连他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鬼话,只不过仇恨心理使得的他心理变态和扭曲,非要往斯大林身上泼脏水才能舒服和满意罢了。 K5&#A   1.uUMW  
'9M\o&xe   .;cxhgU  
  为了使我们的观点更有说服力,我们接下来对基洛夫案件中的一些事实做进一步的细致的分析。 3|#yG/u   =CGD ~p`  
  如果真的如赫鲁晓夫所说;是斯大林策划了暗杀基洛夫的行动。那么我们就可以至少提出如下五点疑问: n&@ T)8 ~   S54gqc1S]  
  第一:在1934年12月1日,基洛夫被害后,苏联政府发布的第一个公告称,杀害基洛夫的凶手,是一个从芬兰、立陶宛和波兰窜入苏联的白卫恐怖分子。但是在事发后的第16天,比利时报刊上透露消息说,基洛夫一案可能是党内托季反对派所为,这时苏联才把注意力转到季诺维也夫与加米涅夫和这个案子的关系上面来。 \13"/$%Q r   &boj$ k!g[  
  设想一下。如果真是斯大林策划了刺杀基洛夫的事件,他有什么必要在事发后不到一个月就给出两种自相矛盾的说法?这样做有什么好处?难道斯大林做事情就这样毫无成算,变来变去。如果他真的想嫁祸于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那当然就应该是事先想好和准备好的,而不是事后才想到的。这样又何必在一开始急不可耐地牵扯到白卫恐怖分子,然后又突然变卦。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么做,不但丝毫没有好处,反而是节外生枝,让普通人民摸不着头脑。 ~*E-"@   !;ZBL;qY9  
  第二,斯大林赶到列宁格勒后,当他要提审案件中一个关键人物鲍利索夫时,这个鲍利索夫偏偏在送区审问的路上发生车祸死掉了。当然赫鲁晓夫说这是斯大林杀人灭口。的确这里面肯定是有人在杀人灭口,但这个人不可能是斯大林。当时对案件调查和审问的权力都在斯大林和亚戈达手上,并没有一个独立于斯大林的调查方。如果斯大林要杀人灭口,他完全可以用更为隐蔽和从容的方式来进行。甚至他可以根本不提审鲍利索夫,直接把他消无声息的处理掉,根本没有必要这样匆忙急促显眼地来杀人灭口。从实际发生的情况来看,那个要杀人灭口的人好象没有料到斯大林能这么快赶到列宁格勒,并提审鲍利索夫,而他又特别害怕鲍利索夫被审问,所以在时间极为紧迫的情况下,临时决定在送审的路上把鲍利索夫杀掉。 C* @N}o<   EF0Pt  
  第三,尤其令人奇怪的是,在1935年1月进行的对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的第一次审判。法庭在判决书中宣布说:“在审讯中,没有发现任何事实,足以证明在1934年12月1日基洛夫同志被害事件中,‘莫斯科中心’成员直接煽动了这一滔天罪行。”让我们设想一下,斯大林和亚戈达精心策划了刺杀基洛夫的时间,精心策划好了利用这个事件陷害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等人。然而到最后,他们居然真的老老实实去审讯,得出的结论是“没有发现任何事实足以证明”季加等人有罪。斯大林当真是有毛病不成,如果本来就是他谋害了基洛夫,他本来就是要嫁祸于季加等人,他还这样老实的审判干什么?他还容许这样的审判结论通过干什么?而且在基洛夫刚死,正当人们对这一罪行群情激愤的时候,他不乘热打铁,罗织罪名,把季加等人置于死地,去偏偏要等到一年半之后,在1936年8月重新进行的审判再去判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等人死刑。这从逻辑和事理上,根本就是讲不通的。 %@x;fZ   =nw,*q +  
  第四,最为关键的是,亚戈达为什么在1937年初被逮捕呢?如果说亚戈达是在斯大林的指示下制造了基洛夫案件,那么就应该说亚戈达是斯大林得力的亲信和助手,逮捕他有什么必要?有人说这是斯大林在灭口,可笑的是,世界上有这种灭口法吗?从亚戈达在1937年初被逮捕,到他1938年3月在有各国记者和外交使节在场的莫斯科公开审判上露面,整整一年时间。斯大林如果是这样来灭口的话,那只能说他是天下第一大蠢包。 1+m}maHE   /1H9z`qV  
  在1936年9月25日,斯大林和日丹诺夫从索契致电卡冈诺维奇、莫洛托夫等人,电报说“我们认为绝对有必要立即任命叶若夫为内务人民委员。亚戈达在揭露托-季总部案件中显然不可能胜任自己所担负的任务。国家政治保卫局在这一案件中耽误了四年。” rV1Xt)   ?@yank|  
  的确,我们如果看一下事实的话,就会发现亚戈达好象一直在竭力维护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在他主持的调查审判中,一开始称基洛夫案件是白卫恐怖分子所为,后来迫于压力,不得不对季加等人进行调查,又得出1935年1月那个奇怪的法庭判决,到了1936年8月23日,第二次审判要进行判决时,审判庭成员离开法庭,进入会议室,亚戈达也跑了进去,在里面,他们整整呆了七个小时,才又出现在审判席中,判决了被告的死刑。(可见在会议室里,进行极为激烈的争议) g{dnfET=y   `s#sE.=o  
  在1936年9月10日,由亚戈达负责的检察院又发表通报,说侦察结果没有材料证明应向李可夫等人追究法律责任,因此本案宣布停止所有审查。 jz0G'Z"Q   )|MIWgfWN  
  如果认为亚戈达是受斯大林指示的,那么这一系列的事实就相当令人费解。为什么他要这样竭力维护反对派呢? pvH*Yh=   G)4 ZK#wz  
  第五点,在1938年3月2日进行的第三次莫斯科公开审判,亚戈达也在内。这一点在法庭旁听的作家爱伦堡等人都是亲眼看到的。那么就奇怪了,如果是斯大林指示亚戈达暗杀了基洛夫,那么他就不怕亚戈达在法庭上把一切内幕都披露出来吗?而且在那次审判中,亚戈达是被判了死刑,狗急了都会跳墙,被判了死刑的人,还有什么顾忌,有什么不敢说的?如果真是斯大林谋害了基洛夫,那么无论有什么样的理由,斯大林都不应该冒这个险。斯大林既然能让亚戈达这样的人物接受公开审判,那就说明他是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R=YtH5=x   t4C<#nfo  
$$\zW\Nh   '[ @F%  
  综上五点,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根本不可能是斯大林指示亚戈达谋害了基洛夫。 }; Mb=D<   B?!9W@  
  相反,如果认为是亚戈达和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勾结起来来谋害了基洛夫,那么所有,就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先是季、加等人物色到刺客,怂恿他去刺杀基洛夫,亚戈达利用他的权利,在这个过程中予以协助,使得刺杀能顺利完成,并且按照他们的如意算盘,等到刺杀成功后,亚戈达主持的案件调查把责任推卸到白卫恐怖分子身上。本来他们的如意算盘确实打得很好,他们当然也想过斯大林会极其重视这个案件,但是他们就是没有想到,在案件发生后,斯大林会不顾个人安危,在仅仅接到了基洛夫被杀的消息后的两个小时,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就赶到了列宁格勒。弄得他们措手不及。于是亚戈达紧急决定在把知情人鲍利索夫送去给斯大林审问的路上,杀人灭口。这样一来斯大林当然就起了很大的疑心。但是由于亚戈达的特殊职位所具有的便利,以及事前的精心准备,使得他和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等人在消灭和掩盖他们策划这一刺杀行动的证据方面,做的确实很到家。所以斯大林暂时也只能接受了亚戈达言之凿凿的所谓白卫恐怖分子制造了这起刺杀的说法。但是纸包不住火,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由于某种不为我们所知道的原因,在案发16天后,在比利时的报纸上透露了一些消息(可能是托季联盟的国外成员走漏了风声的结果),斯大林看到这个消息后,结合自己看到的一些疑点,重新要求把审查的矛头指向季加等人,这时候,亚戈达迫于压力不得不在1934年12月16日,逮捕了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二人,进行审讯。 CQfw(n;*@   G!-7ic_4  
  在迈克尔.塞耶斯和艾伯特.卡恩所著的《反苏大阴谋》一书中说(估计他们是从苏联的莫斯科审判的公开材料中转来这些事实的)“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被捕时,苏联秘密警察的四名特工人员把他们带到内务人民委员部。(这四名特工是内务人民委员部政治处处长莫尔恰诺夫,行动处处长鲍克尔,行动处副处长沃洛维奇,内务人民委员部委员助理布拉诺夫)”“逮捕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时,内务人民委员部这四名特工人员的行动极其异乎寻常。他们不仅没有在这些嫌疑犯住宅里搜查罪证,而且实际上让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销毁了许多罪证,……这几个人是由亚戈达特别挑选出来去执行逮捕任务的” c`}qao   6MrZ6dz^  
  就这样由于亚戈达的作用,他们能够有充分的机会把罪证消灭得一干二净。到了1935年一月进行的审判就得出了结论:没有任何事实证明在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在基洛夫案件中起作用。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就此逃过一劫。但是如前所述,他们在许多地方已经露出了破绽,引起了斯大林的怀疑。到了1936年,斯大林已经不再信任亚戈达,逐渐剥夺了他的实权。于是在1936年8月对季加等人进行了第二次审判,这时的亚戈达虽然想故伎重演,但已经无济于事。到1936年9月,斯大林已经彻底得悉了亚戈达等人的阴谋,于是当即发电报给卡冈诺维其,莫洛托夫,解除亚戈达的职务,并于1937年将其逮捕,事实的真相就是如此。 C grHD   #I bS  
1K.# "   aViJ   
  最后还有必要提供一些参加过莫斯科审判的西方国家的人员的印象。美国驻莫斯科大使约瑟夫.戴维斯,1937年3月11日写的日记“另一位外交官,**公使,昨天向我发表了很能说明问题的意见。在谈到这次审判时,他讲了下面一段话,被告们无疑都有罪;我们所有旁听过这次审判的人实际上都同意这一意见,但是从报纸的报道来看,外部世界似乎认为审判是预先布置的骗局,虽然他知道事实并非如此,但外部世界可能还是这样认为。” jPBa^qZ   ZKZl>dDuh  
  约翰.根室在《欧洲内幕》中记载“外国广泛流行一种看法,所有被告们都讲一样的话,他们的样子可怜而又卑顺,他们的表情象屠宰作坊里的绵羊--这种印象是并不完全正确的。他们同检查官顽强的争辩,大体他们只承认他们不得不承认的问题。” o,/v?Yi>r   `\nON  
顶端 Posted: 2008-09-18 05:52 | [楼 主]
红色侦察兵
第一枚劳动红旗勋章 十月革命勋章
级别: 特级国家三等参事


精华: 1
发帖: 1951
爱心: 1321 点
金钱: 19550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在线时间:106(小时)
注册时间:2008-03-13
最后登录:2012-10-26

 

建议楼主不要再乱转帖了,占据了N多的地方,又不处理乱码
顶端 Posted: 2008-09-18 07:08 | 1 楼
CCCP-USSR
罗共中央委员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人民军总参谋长
第一次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 十月革命勋章 第一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二枚劳动红旗勋章 近卫军证章 罗马尼亚人民军上将
级别: 高级指挥员


精华: 0
发帖: 2646
爱心: 1481 点
金钱: 9958162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在线时间:589(小时)
注册时间:2008-08-24
最后登录:2024-05-13

 

我决不相信斯大林谋杀了基洛夫同志. U7f&N  
同时希望楼主处理一下帖子,谢谢
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精神以及同全世界劳动者的团结一致,是取得最后胜利的保证。——列宁
顶端 Posted: 2008-09-18 10:34 | 2 楼
伊万
级别: 国家三等参事


精华: 0
发帖: 349
爱心: 268 点
金钱: 3480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苏联
在线时间:10(小时)
注册时间:2008-08-21
最后登录:2015-10-24

 

我坚决相信斯大林同志脱不了干系 9B6_eFb  
呵呵 <g|nmu)o$  
毕竟是历史问题了
非黑,即白-----------伊万
顶端 Posted: 2008-09-23 17:36 | 3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Warsaw Pact BBS☆ 华约军事论坛 »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Total 0.010014(s) query 6, Time now is:05-15 06:56, Gzip disabled
☆Warsaw Pact BBS☆ Locations of visitors to this page ☆华约军事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