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毛泽东、刘少奇对资本主义认识的若干比较研究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红色马列
十月革命勋章 第一枚劳动红旗勋章
级别: 特级国家三等参事


精华: 0
发帖: 1483
爱心: 881 点
金钱: 14829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苏联
在线时间:157(小时)
注册时间:2007-11-29
最后登录:2019-08-23

 毛泽东、刘少奇对资本主义认识的若干比较研究

0
uH'?Ikx"  
   0m> 8  
  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和正确处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是一个关系到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重大问题。毛泽东、刘少奇作为第一代国家领导人,在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和处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的问题上都曾做出过积极的探索,但也出现过一些偏差。因此,比较研究毛泽东、刘少奇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理解,对加强和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与信念教育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IJ<Mmb  
  1、关于资本主义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新中国建立前,毛泽东是充分肯定资本主义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就从中国的现状出发,认为中国的资本主义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抗战期间到建国前,毛泽东对资本主义认识更加全面、具体、深刻,他指出:“现在的中国是多了一个外国的帝国主义和一个本国的封建主义,而不是多了一个本国的资本主义,相反地,我们的资本主义是太少了。”(注: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60页。)我们共产党人“不但不怕资本主义,反而在一定的条件下提倡它的发展。”(注: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60页。)在革命胜利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还需要尽可能地利用城乡私人资本主义的积极性,以利于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注: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1页。)建国初期,毛泽东坚持并发展了他对资本主义的正确认识。比如,《共同纲领》中没有写社会主义,只是主张各种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经济的发展,就体现了毛泽东这一正确的认识和主张。针对一些人主张乘胜前进,挤垮和消灭资本主义的错误观点,毛泽东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和纠正,指出:“有些人认为可以提早消灭资本主义实行社会主义,这种思想是错误的,是不适合我们国家的情况的。”(注: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19页。)正是由于我们党执行了正确的对待资本主义的政策,建国初期,资本主义的发展才出现了一个黄金时代。但随着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完成,土地改革的实行、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等一系列斗争的胜利,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毛泽东对资本主义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的作用发生了转变。他提出: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注: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65页。)进一步又提出:资本主义已经成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不可克服的矛盾”,因此,有必要“完全消灭资本主义成分”。最后得出结论:“要使资本主义绝种,小生产也绝种”。(注: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198页。)从而完全否定了资本主义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中国也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迅速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从此开始了曲折发展的岁月。 aMHC+R1X  
  刘少奇则发挥了毛泽东对资本主义的正确认识,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在新民民主义社会中的作用。从中国资产阶级所处的历史条件和中国历史现状出发,指出,如果引导得好,它在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中将是一支积极的建设力量。他说:“资产阶级在青年时代是有进步性的,它对生产力的提高是有功绩的。今天在中国正是资本家建立功绩的时候。”提出了“资本家是个生产力”的观点。(注:刘少奇同志天津讲话[Z].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资料室,1980,66页.)还说:其它国家的资本主义都发展几百年,而我们才几十年,让资本家存在和发展几十年,这样做,对工人阶级的好处多,坏处少。(注:刘少奇同志天津讲话[Z].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资料室,1980,88页.)这些观点,都是刘少奇从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而得出的重要结论,是毛泽东新民民主主义论题中应有之义。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刘少奇在天津讲话中提出了“剥削有功”的名言。在党内相当一部分同志对资本主义抱有对立和敌视的思想情绪的形势下,在很多资本家对党的政策表示疑虑和不安时,刘少奇的这个提法,对纠正当时党内对资本主义认识的偏差,稳定资本家的情绪,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在对资本主义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的积极作用进行充分肯定的基础上,刘少奇由此提出了“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的思想,这一思想在现在看来,无疑是更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但由于毛泽东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发生了全面变化,尤其是在毛泽东对刘少奇“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提法提出严厉批评后,刘少奇对资本主义作用的正确认识也随之而改变,失去了实践与检验的机会。 W4k$m 2  
  2、关于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是不是革命胜利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对于革命胜利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毛泽东的判断体现在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中。按照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是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后的基本矛盾之一。刘少奇还专门阐述了这个观点,认为“在新民主主义经济中,基本矛盾就是资本主义(资本家和富农)与社会主义的矛盾。”这表明当时刘少奇与毛泽东的看法是一致的。但是后来,刘少奇的认识则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他在访苏时给斯大林报告中指出:“有人说,‘在推翻国民党政权之后中国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便立即成为主要矛盾,工人与资本家的斗争便立即成为主要斗争’这种说法,我们认为是不正确的。因为一个政权如果以主要的火力去反对资产阶级,即使正式开始变成无产阶级专政了,这将把目前尚能与我们合作的民族资产阶级赶到帝国主义那一边去。这在目前的中国实行起来,将是一种危险的冒险主义的政策。”(注:毛泽东与刘少奇过渡时期理论之异同:见湖南党史[J],1995,第2期;35页.)表明刘少奇认为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还不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这一分析和认识,现在看来无疑是极为深刻和正确的。 w8UUeF  
  但随着土地改革的完成以及国民经济的完全恢复与发展,到1952年6月,毛泽东明确指出: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是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刘少奇也随之接受了这一观点,未能坚持自己原先的观点。 3>MILEY^  
  3、关于对民族资产阶级的策略。对于资本主义,毛泽东更多地在战略上认识民族资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强调对资本主义要实行利用和限制的方针。就毛泽东对资产阶级实行既联合又斗争的思想轨迹看,重点在联合还是在斗争,毛泽东本人没有明确的说明。在抗战时期,毛泽东出于策略上的考虑提出对资产阶级要采取又联合又斗争并以联合为主的政策。但此后,毛泽东则只讲对资产阶级既要联合又要斗争,不再提到重点应放在哪里,表明毛泽东对资产阶级的认识更多地是根据现实斗争的实际需要而采取策略,因而在实际执行中,往往出现把资本家作为对立面,重斗争轻联合的倾向。刘少奇则明确地提出对民族资产阶级要采取既联合又斗争以联合为主的政策。建国前夕,刘少奇视察天津时,针对实际生活中对资产阶级政策中出现的问题,明确指出:对资本家有斗争有联合,“今天的重点是联合还是斗争呢?今天的重点是联合自由资产阶级,而不要把重点放在斗争上。”这是一个长期的政策,他还指出:今天保留资产阶级,不是立即消灭资产阶级。立即消灭资产阶级,不是无产阶级的路线,是资产阶级的平均主义、农业社会主义倾向,是错误的,反动的,小资产阶级的。实践证明,刘少奇这一思想对建国初期恢复和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经济起了重要作用。 GB pdj}2=  
  4、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和其它经济成分的关系及利用资本主义的形式。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与刘少奇的看法是一致的。相对而言,毛泽东的提法笼统些,刘少奇的提法则发挥延伸了毛泽东的认识,也更具体些。对于这个问题,《共同纲领》中有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目的。国家应在经营范围、原料供给、销售市场、劳动条件、技术设备、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调剂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使各种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应该说,这种提法更多地代表了毛泽东的认识,刘少奇则在此基础上予以发挥,提出要把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纳入新民主主义经济体系中,是要经过斗争的,但这种斗争是一种经济斗争,各种经济成分之间更多的应采用“和平的经济竞争”的办法,而不是强制使用行政手段。而且这种竞争是长期的,是贯穿整个新民主主义阶段的。对于利用资本主义的形式,刘少奇提出,除了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直接进行扶持和帮助外,还可以采用国家资本主义,其形式是租让、加工、定货等,也可以引进外国资本,其中既包括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也包括资本主义国家。 xb0,dZb  
  5、关于在向社会主义过渡时对资产阶级的转变方式、政策。新民主主义的发展前途是社会主义,在时机和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和政策来完成对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改造呢?在改造方式上,毛泽东与刘少奇的看法是一致的,都认为应该通过国家资本主义来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48年9月,刘少奇在政治局会议上首次提出国家资本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总路线提出过程中,毛泽东、刘少奇都强调“经过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式,逐步地进行社会主义的改造”(注:刘少奇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119页.)“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完成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较健全的方针和办法。”(注: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98页。)在转变的具体方法上,毛泽东、刘少奇两人都倾向于“和平转变”、“逐步过渡”,不同的在于毛泽东的提法较粗,没有考虑各种情况,只是提出要“和平转变”、“逐步过渡”,1953年2月27日,他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讲了他在湖北孝感等地视察时,用扳指头的办法解释“逐步过渡”的思想:比如过桥,走一步算是过渡一年,两步两年,三步三年。在10年到15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及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要水到渠成,防止急躁冒进。毛泽东后来总结这种“和平转变”的作法时说,“出这么一点钱,就买了这样一个阶段,”这一政策是正确的。”(注: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337页.)刘少奇考虑的则更细致些,可操作性更强。1949年4月,他在同天津工商业者座谈时说:“……将来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就可以和平地走去,不必经过流血革命。”(注:刘少奇同志天津讲话[Z].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资料室,1980,63页.)但他还提出,“国有化”到底采取什么方式,还要看资产阶级的态度。“如果资产阶级的态度恶劣,(国有化)可能早些,方法激烈些”。如果资产阶级“采取好的态度”,“比较服从国家的决定,国有化的时间可能慢些,方式可能和平些”。(注:刘少奇论新中国经济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212页.)总的来看,刘少奇与毛泽东的认识趋同,认为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和平转变的可能性大些。 /|}yf/^9X  
  总之,从上述五个方面的比较来看,在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和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的处理上,毛泽东、刘少奇做了大量的积极的探索,这些探索,对于建国初期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完成、国民经济的恢复、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进行和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过渡,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无庸讳言,在探索过程中,也出现过一些偏差,这些偏差,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所以,今天我们研究这个问题,对于深刻理解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如何认识”中的“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对于加强和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与信念的教育,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KDP47A  
 !j%  
   ,:'JJZg@  
我在想,革命是不朽的!
顶端 Posted: 2008-09-10 14:58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Warsaw Pact BBS☆ 华约军事论坛 » 共产主义理论研究

Total 0.008160(s) query 5, Time now is:05-08 00:44, Gzip disabled
☆Warsaw Pact BBS☆ Locations of visitors to this page ☆华约军事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