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鼎盛的苏联:一场演习就能威慑世界  7天足以踏平欧洲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苏沃洛夫
苏共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国防部副部长兼苏联武装力量总政治部主任
二级卫国战争勋章 第一枚红星勋章 第二枚红星勋章 第三枚红星勋章 第一枚红旗勋章 第二枚红旗勋章 苏联武装力量上将
级别: 高级指挥员


精华: 0
发帖: 4434
爱心: 1405 点
金钱: 44384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苏联
在线时间:693(小时)
注册时间:2007-12-04
最后登录:2025-01-23

 鼎盛的苏联:一场演习就能威慑世界  7天足以踏平欧洲

0
      1981年,一场浩浩荡荡的军事演习震撼世界,这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只凭装备的亮相就已经让全世界瞠目结舌,今时今日还没有哪个国家,拥有与之匹敌的军事实力。在八天的时间里,苏联用它巅峰时期的战力,向世人展示了苏联的强大,美国及北约各国都为之瑟瑟发抖。尽管苏联已经离我们远去,但西方媒体每每想起这场演习都会感到恐慌,并用世界末日降临来形容它的可怖。那么鼎盛时期的苏联到底有多强大?这场演习为什么会让世人感到恐惧? YPk fx  
-C]5>& W  

Click Here To EnLarge Qe:seW  
钢铁洪流 CkQ3#L<2  
>0TxUc_va  
      1922年,一个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极其庞大的国家——苏联共和国诞生了,作为超级大国,苏联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国土面积,超过22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横跨亚欧大陆,占据世界总面积的六分之一,这样说大家可能不能很直观的感受到苏联国土的庞大。举个最直观的例子,美国国土面积约为963.1418万平方米,简而言之,苏联的国土面积,是两个半的美国那么大。但在苏联刚刚诞生的时候,刚经历一战和内战的摧残,这个新生的国家并不像我们熟知的那样富强,说是一穷二白也不为过。迫切改变现状的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对苏联的经济生产方式进行了改造,将列宁早先颁布的“新经济”政策进行全面转轨,将苏联打造成拥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的国家。至此斯大林原创的“五年计划”就此诞生,目标是将苏联打造成世界上军事与工业都遥遥领先的大国。 y_-0tI\J  
M!^az[[  
      在斯大林的领导下,人们期待的工业大改革就这样开始了,在那个经济极为萧条的年代,苏联的经济以总产值百分之十八的上升速度突飞猛进,并在第二个“五年计划”结束时,苏联的工业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二的位置。拥有全套工业体系的苏联,在电力、钢铁、煤炭、机械、化学、炼油、有色冶金、动力、军工、医药等多个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不仅如此,为了让社会主义得到发展,对于自己掌握的先进的技能,苏联无私地将自己全套的工业体系,通过“156项工程”传授给了中国。为了帮助中国建设,苏联派遣了上万名专家到中国进行援建,在1953年到1957年间,苏联凭一己之力,将中国落后的工业化进程加速了十年。1975年,苏联的综合国力达到顶峰,1978年,苏联的钢铁总值达到了1.5亿吨,是美国产值的2倍之多,6亿吨的石油产量是美国的1.4倍,40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产量,12500万吨的水泥,是美国的1.6倍,71亿平米的纺织品产量,是美国的1.8倍,55万台的拖拉机产量,是美国的2倍,9000万吨的奶制品产量,是美国的1.6倍,920万吨的捕鱼量,是美国的2.6倍。 SoK iE  
MAPGJ"?  

Click Here To EnLarge lX4 x*  
"@0]G<H  
       同时苏联还在人类科学史上创造了许许多多的奇迹,苏联是第一个发明了洲际导弹的国家,并第一个发明了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第一个将大型地球生物送进了太空。更是第一个将宇航员与女性宇航员送上太空的国家。航天器在月球首次着陆就是苏联完成的,并且世界上第一张月球背面照片也是苏联拍摄到的,空间站的首发,也是苏联完成。世界第一个建立核电站,开启人类和平利用原子能,这也是苏联的功劳。不仅如此,苏联的军备生产能力也是极为强横的,每年可生产3000辆主战坦克,5000辆装甲车,300枚洲际弹道导弹,10艘潜艇,70艘水面舰艇,要知道,这一军工能力在当时没有哪个国家能达到,即便是放到现代也是只强不弱的。当时苏联拥有400多万常备军,而与之对比的美国,即便是算上文职军人才勉勉强强达到400万,如此强劲的实力让苏联的陆军成为当时的世界第一,被他国称为“钢铁洪流”。巅峰时期的苏联拥有4.5万枚核弹,而美国只有3.3万枚,这样强横的实力让同期的美国十分忌惮。 $uVHSH5l  
{_p_%;  
      说到这里,我们插入一个美苏两国在核武器方面的小插曲,1959年,美国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了中程弹道导弹,而这一举动大大的引起了苏联方面的不快。当时苏联的执政者赫鲁晓夫是一个有仇必报的人,1962年,赫鲁晓夫与古巴首脑进行会谈后,达成了秘密协议,所以苏联方面在赫鲁晓夫的授意下,悄悄地将导弹与军事技术人员,通过海运的方式运到了古巴。而一直不知情的美国,在同年8月猛然在古巴发现疑似导弹发射场的建筑物,10月才确定,苏联确实在古巴部署了核武器力量。霎时间,美国如芒在背,两国关系异常紧张。24日,美国派遣的90艘军舰在68个空军中队,以及8艘航空母舰的护卫下将古巴围得严严实实。剑拔弩张的两国首领几度将手放在核按钮上又放下,这场只持续了十三天的危机,是所有人离回到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最近的一次。但好在,苏联与美国首领没有丧失理智,所以这场危机在两国的互相妥协下解除了。 B[?Ng}<g`  
-x`@6  
       尽管强大的核武器以及领先的军事实力,让苏联与美国相互制衡,但是苏联不再满足这种局面了,为了将美国彻底击垮,苏联动用了自己丰厚的资源,不计后果,疯狂的提升着自己的军事力量与工业实力。但国家的工业与军事的快速发展,是以国家的经济实力足够厚实作为前提的,显然苏联的这种发展方式,极大的透支了苏联的老底,这让苏联后期的经济浮动极为严重。强大的苏联也因为发展方向的错误,让自身出现了极大的问题。不少对苏联抱有恐惧的国家,在看到苏联的现状后,觉得自己可以了,所以动起了不好的心思。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作为拥有战斗民族血液的苏联,怎容许他人叫嚣,所以当时的苏联执政者勃列日涅夫,决定用一场军事演练,来打击这些宵小之辈的无妄想法。1981年9月4日,在波罗的海苏联展示了一场让世界各国都为之感到恐惧的演习。在这场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作为假想敌的西方-81演习中,苏联政府将莫斯科军区、中亚军区、高加索军区、波罗的海舰队等等,至少十个以上诸军种的主力骨干部队调集于此,规模宏大,如同世界末日降临。 :*9Wh  
;iL#7NG-R  

Click Here To EnLarge &d^m 1  
S;#'M![8  
      在这场演练中,苏联国防部部长乌斯季诺夫元帅全权指挥。尽管这场演练是基于假想敌情况下进行的,但恐惧不已的北约等西方国家,在演练刚启动之时就命令自家军队进入了一级战备状态,并时时刻刻关注着这场演习,生怕苏联的演习出了什么意外,坦克就开到了他们的国土上了。按照演习安排,苏联军队与华约友军在汇合后,对“西德的北约一线部队”进行了战术核打击,凭借“钢铁洪流”的灵活作战与各部的配合,苏军快速将“北约一线部队”的防线撕开,并且协同实施“导弹炮和攻击”。在这八天的演习中,苏联模拟发动的战术核打击共141次,每一次核打击的当量在100吨到1万吨TNT不等。并且在最后一天的演习中,苏军对模拟的英国敦刻尔克以及波兰的东部,进行了激烈的抢占。在苏军强势的火力突袭下,很快领地就被苏军占领,并将敌军从英吉利海峡增援欧洲的可能性彻底断绝。而被邀请来观演的各国观察员,在看到数目庞大的飞机坦克时就已经震撼不已了,而这一激烈的“战况”,更是对他们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TF5]Ri  
k,+0u/I  
<R=Zs[9M1  
      更何况,这场演习中,苏联只是出动了一部分装备和兵力,如果真的有哪个不长眼的家伙,把主意打到了苏联头上,动怒的苏联对欧洲发起进攻,他们可能真的会像这场演习一般溃不成军。即便是北约中的美国可能会派出兵力进行增援,但远在美洲大陆的美国,想要将兵力调到欧洲,至少需要一周的时间,到时候迎接美国的只会是严阵以待的苏军,而他们早就成为炮灰了。遗憾的是,尽管这场军事演习,给予了世界各国强有力的打击,但苏联最后还是被超前的军事发展拖垮了,1991年随着乌克兰的独立,逐渐四分五裂的苏联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如果你以为苏联只是依靠强大的军事实力,才让世界为之折服,那这样的想法就太狭隘了,快速发展的苏联在世界各国种下了社会主义的火种,让不管是白种人、黑种人还是黄种人,都能因为拥有社会主义这一共同的信仰聚集到一起。 >_T-u<E  
s9DYi~/,  
       现今的美国再强大,但他们也很难凭借美国大兵手中的火炮,将对美国的强烈认同感辐射到世界各地。而苏联做到了,苏联让“共产主义”这个跨越国家、跨越民族、跨越肤色的信仰牢牢地种到了人们心中,影响着地球上超过一半的人。在那个时代,不管是工厂里的工人,办公楼里的打字员,亦或是千千万万被压迫的民众,对于社会主义的强烈认同是远超你想象的,而这也是美国感到最害怕的地方。在苏联社会主义出现之前,生活在资产主义压迫下的人们,工作时长是由资本家定的,休不休息,发不发工资是资本家说了算的,而就是因为苏联共产主义的出现,才打破了这一切,才有了当今的双休,有了节假日。所以当时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与苏联代表的社会主义的竞争不仅仅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强国,更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体制更优秀。所以在苏联的步步紧逼下,美国大力给工人涨工资,缩小贫富差距,建立健全福利制度只为证明自己的政策好。但离开了苏联的今天,你再看看当今的世界,美国毫不掩饰自己资本主义的丑恶嘴脸,大举压迫民众,仅就是新冠疫情时期的表现就足以让人感到失望,更不用说其他方面了。所以苏联鼎盛时期,给人民带来的精神影响,促使美国做出的改变,这些东西是时间消逝也无法磨灭的,而这才是苏联鼎盛时期的可怕之处。   h J)h\  
tl^9WG  
      普京说过“谁不怀念苏联,谁就是没良心;谁若是想回到苏联时代,谁就是没脑子”,尽管苏联已经远去,但苏联给世人留下的遗产,极大的影响着当今世界。正是因为苏联的存在,数不清的工人才得以从资本家的手中解放,也正是因为苏联的存在,人民才有当家做主的可能,时光确实匆匆,但这并不是人们遗忘,苏联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的理由。
}Oq5tC@$G  
vV-`jsq20H  
顶端 Posted: 2024-12-27 10:51 | [楼 主]
苏沃洛夫
苏共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国防部副部长兼苏联武装力量总政治部主任
二级卫国战争勋章 第一枚红星勋章 第二枚红星勋章 第三枚红星勋章 第一枚红旗勋章 第二枚红旗勋章 苏联武装力量上将
级别: 高级指挥员


精华: 0
发帖: 4434
爱心: 1405 点
金钱: 44384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苏联
在线时间:693(小时)
注册时间:2007-12-04
最后登录:2025-01-23

 Re:鼎盛的苏联:一场演习就能威慑世界 7天足以踏平欧洲


&#i"=\d  
K:WDl;8 (d  

Click Here To EnLarge 62NsJ<#>  
b#o|6HkW  
I]_5}[I  

Click Here To EnLarge :rP=t ,  
asqV~n  
9A#i_#[R  

>8[Z.fX  
$<OD31T  
y>ktcuML  

Click Here To EnLarge
顶端 Posted: 2024-12-27 11:00 | 1 楼
红新月人民党
苏共中央委员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国防部副部长兼空军总司令
一级卫国战争勋章 第一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一枚红星勋章 第二枚红星勋章 第三枚红星勋章 苏联武装力量空军元帅 第二枚劳动红旗勋章
级别: 中央理事


精华: 0
发帖: 11067
爱心: 2894 点
金钱: 12660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苏联
在线时间:383(小时)
注册时间:2013-08-10
最后登录:2025-01-22

 Re:Re:鼎盛的苏联:一场演习就能威慑世界 7天足以踏平欧洲

Quote:
引用第1楼苏沃洛夫于2024-12-27 11:00发表的 Re:鼎盛的苏联:一场演习就能威慑世界 7天足以踏平欧洲 : <W$mj04@  
[attachment=67898] Y/zj[>  
65Yv4pNL  
[attachment=67899] C>*u()q>4h  
%8~NqS|=  
 ZExlGC  
.......
V 6reqEh  
喜欢苏联69条例的军服

不管我们的成绩有多麽大,我们仍然因该清醒地估计敌人地力量,提高警惕,决不容许在自己的队伍中有骄傲自大安然自得和疏忽大意的情绪。 —— 斯大林

共产主义我信仰,帝国主义滚一旁;列宁主义是杆枪,人人都要握紧它!
顶端 Posted: 2024-12-29 00:08 | 2 楼
红新月人民党
苏共中央委员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国防部副部长兼空军总司令
一级卫国战争勋章 第一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一枚红星勋章 第二枚红星勋章 第三枚红星勋章 苏联武装力量空军元帅 第二枚劳动红旗勋章
级别: 中央理事


精华: 0
发帖: 11067
爱心: 2894 点
金钱: 12660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苏联
在线时间:383(小时)
注册时间:2013-08-10
最后登录:2025-01-22

 Re:鼎盛的苏联:一场演习就能威慑世界 7天足以踏平欧洲

西方81的视频之前乌斯季诺夫同志有上传过,现在链接失效了

不管我们的成绩有多麽大,我们仍然因该清醒地估计敌人地力量,提高警惕,决不容许在自己的队伍中有骄傲自大安然自得和疏忽大意的情绪。 —— 斯大林

共产主义我信仰,帝国主义滚一旁;列宁主义是杆枪,人人都要握紧它!
顶端 Posted: 2024-12-29 00:09 | 3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Warsaw Pact BBS☆ 华约军事论坛 »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Total 0.033834(s) query 6, Time now is:01-23 15:57, Gzip disabled
☆Warsaw Pact BBS☆ Locations of visitors to this page ☆华约军事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