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切尔诺贝利》最大的谎言,就是它自己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Isaac1996
级别: 三等参事


精华: 0
发帖: 72
爱心: 56 点
金钱: 720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在线时间:49(小时)
注册时间:2018-12-12
最后登录:2022-05-01

 《切尔诺贝利》最大的谎言,就是它自己

1
最近,HBO出了一部很火的迷你剧,叫《切尔诺贝利》。是根据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事故改编的。 .~3kGf":  
[attachment=65093] AZ[75>  
lT]=&m>  
这部剧一出来,就广受好评,烂番茄指数是95%,在豆瓣也达到了9.7的高分。 EYL]TeS  
3{"byfO#%  
很多人都说,这是一部无可挑剔的“神剧”,因为它特别真实。 b"``D ?  
! ja[ 4.  
[attachment=65094] [attachment=65094]   ?d$"[lKX  
    的确,这部剧的制作极其精良,无论是画面、道具都无可挑剔。比如第二集中,爆炸向外飘散絮状放射物的场景,还是第一次被这么直观地展现出来。 _%Bz,C8  
剧中人遭受辐射后,冒汗、恶心的各种反应,也被拍得极具感染力。 |h}B{D  
?O??cjiA@  
Sp:l;SGd  
拍摄当地生活场景时,就连苏联人喜欢拿杯子装蜡烛,用铁盒装药片的小细节,都被完全还原了。 N{8"s&  
[attachment=65095] Bv $UFTz  
然而,讽刺的是,这话用来形容这部剧,是再合适不过了。 4qhWm"&CM  
]q{PDZ   
) Qq'Wp3i  
1 n`q2s'Pc  
eNRs&^  
    1986年4月26日,随着切尔诺贝利的一声巨响,一个庞然大物在火光中飞上了天空。31名工作人员应声倒下。当地居民在这次火堆上空,看到了绚丽的“极光”。 Ekv89swl`i  
g\U/&.}DN  
    只不过,这束美丽的光芒,是致命的辐射。 $X*mdji  
B2 c@kru  
在几分钟内,切尔诺贝利的事故等级就窜到了最高级! f/}  
Ln. 9|9  
    他们发出的放射性尘埃的威力,是广岛原子弹的100倍。 wW:7y>z)  
\m4T3fy  
    原本在空中飞得好好的鸟,只要沾上空中的放射性灰尘,就会突然从空中坠地而亡。 $I@GUtzjp  
[attachment=65088] ~-TOsRvxR  
直接接触高剂量辐射的人,头发和牙齿会迅速脱落,皮肤开始溃烂,全身的器官逐渐坏死,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变成一具尸体。 #'@i lk/.  
[attachment=65089] mO P4z'  
0DNU,u  
而且,火灾和核反应还在继续,远没有停下的意思,如果不马上处理,辐射尘和放射能波及全欧洲的空气和水源,半个欧洲都可能成为不毛之地。 hq#kvvi{f  
lWWP03er!  
    打个比方来说就是,如果核电站的事故是厨房着火,那福岛核电站的事故就是厨房里起了小火,然后日本蒙住自己的眼睛装看不见,放任火势越来越大,最后把整个厨房都烧了,日本还把烧糊的菜拿出来给别人吃。 -Ep!- a  
而切尔诺贝利的事故,就是厨房在几分钟内就成了一片火海,煤气罐还在滋滋作响,随时都有再炸一次,把整个厨房都炸到天上去的可能。 +\0T\;-Xe  
I&Jt> O4  
    苏联要做的,就是冒死冲进去拎出煤气罐丢到池塘里,然后灭掉冲天的火焰,再把整个厨房彻底封死。 yGTziv!  
n`(~O O  
    这是一场难度极高,还事关数亿人生命的救援! GWsd| kxU  
[attachment=65090] Yi(1^'Bi  
首先是灭火。 |uI?ySF  
G"T\=cQz  
    爆炸后4分钟,核电站的消防员就赶到了现场。经过他们一昼夜的抢救,火情被勉强控制住了。然而,大多数的消防员因为没有防护设备,都在72小时内死亡了。 u$%A#L[  
第二天早上,苏联空军少将安托什金赶到现场,他带着手下最精干的飞行员,接过了消防员的担子。 _%y4q%#  
fc@'9- pt  
    他们要飞到切尔诺贝利上方,用人力投放6000吨的硼进行灭火。 w u)Wg-dT  
a2`%gh W3  
    出发前,安托什金破天荒讲了个笑话,给这些身经百战的部下们壮胆。因为他们知道,这次任务要面对无形的、致死的辐射,这比他们之前去的任何战场都要危险。 M;+IZr Wkl  
[attachment=65091] A>=E{  
r}_lxr  
安托什金身先士卒开进灾区,为了确保投放更精准,他稳稳地操纵着飞机,在高温和辐射极限的边缘,尽可能地靠近火场。 nnwJ YEi  
%,\=s.~1  
    虽然他们身在200公尺的高空,但那里的辐射量至少有1000伦琴,在这里暴露半个小时就足以致命。 /.R<,/gj  
飞行员们每去一趟,就吸收5到6伦琴。有些驾驶员,一天飞行多达33趟。 hN   
!K cWH9  
    执行了几次任务之后,飞行员们就开始呕吐,如果再待久一点,辐射就会侵蚀肌肉,灼伤骨头。 F8<"AI  
[attachment=65092] y ,E.SB  
在整场救援过程中,这群苏联的军人们轮番上阵,第一天出动110架单机,第二天出动300架……在整场救援中,他们足足飞了3000趟。 DP 9LO_{  
hQRL,?  
    有人劝他们,他们回答说:“我们不上,难道让人民上吗?!” }`xdWY  
就在飞行员灭火时,屋顶的核废料也在不断扩散。 /b5>Qp  
@w\I qr  
    小小一块废料的辐射,就足以杀死一个成年壮汉。假如全部挥发,就会产生巨量的放射尘,扩散到整个欧洲。 OfTfNhpK  
-/ +#5.`1  
    一开始,苏联动用了太空机器人处理核废料,然而,设计中能在火星用几年的机器人,在强辐射里也只撑了几分钟就全部报废了。 FJeiY#us  
[attachment=65096] 0,_b)  
没办法,只有靠人上了。 ;I}'}  
AF}gSNX  
    苏联的士兵给自己披上铅皮当防护,就拿着铁铲冲上屋顶,用血肉之躯挑战机器都受不了的辐射。 }7ehF6  
[attachment=65097] x)SralWb  
4月27日早晨,苏军工程兵司令员塔拉克诺夫将军在对部队做最后的动员时,说了这么一句话: ~.^AL}zm_  
kA4@`YCl  
    “大家都清楚自己的任务了。每人上去铲两下就下来,不要超过40秒!我和政委先上去,然后是共产党员,其他同志在后面跟着,注意安全。假期和黑海疗养院已经为我们准备好了。为了苏维埃祖国!” +dk f cG  
随后,将军和战士们扛着铁铲,飞奔到屋顶,挖走一部分废料,后面的人再不断接替。 %MZP)k,&U  
[attachment=65098] gl{B=NN  
在屋顶工作时,他们每个人都感到眼睛刺痛、嘴里发苦,事后统计发现,他们寿命平均减少了10年,28人在当年去世。 g # S0V  
Xc*U+M >U  
    但他们硬是用最原始的工具,把几吨重的核废料迅速挖走! }#1/fok  
u%3i0BajY  
    在切尔诺贝利的整场救援里,为了救灾慷慨赴死的英雄事迹数不胜数。 VfSj E.|  
s"%lFA"-  
    为了不让核废水下渗污染全欧洲的地下水,三位工程师志愿潜进充满辐射污水的反应堆,人工把污水排空。 ^C/  
在前前后后数年时间里,苏联有60万人参与了救援。仅1986年5月3日,苏联发布全国招募令时,就有大约4万名工人自愿报名参加救援。 :^i^0dC  
5G[x}4U  
    他们中有很多人都住在1000公里之外,跟这场灾难无关,但在领到防辐射服后,他们就立刻奔赴切尔诺贝利。 jV O{$j  
0K `[,$Y  
    他们很清楚,参与救援对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但他们更清楚,如果自己袖手旁观,对人类世界又意味着什么。 Ooc\1lX  
在苏联军民奋力救灾的同时,苏联政府的反应可谓迟钝。事故发生时,政府高层一直以为是“普通火灾”。 P(,?#+]-  
[attachment=65099] "Y;}G lE  
苏联政府官员为了自己的乌纱,隐瞒了灾难的严重性,比如事故当场死亡的31人,被瞒报成了2人。 irbw'^;y  
`zA#z />  
    乌克兰区的第一书记谢尔比茨基,甚至没有取消灾区当地的“五一游行”。 ${I*nh>=  
$TG =w  
    1986年的5月1日,几百万乌克兰人巨大的核辐射浑然不知,纷纷到户外参加五一劳动节游行活动。 , sjh^-;  
J0Z7 l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人的后代都有很多先天疾病。 N\NyXh$  
[attachment=65100] _Mk7U@j+9  
在一线英雄们争分夺秒、舍生忘死的救援下,在10多天内,切尔诺贝利的灾情就被基本控制,顺利进入善后处理阶段。 _c`K+o"3  
B4h5[fPX  
    可以说,在这场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中,在官僚机构互相隐瞒推诿的情况下,苏联军民表现出了崇高的信念和勇气。 }rq9I"/L  
(YPi&w~S  
    在给切尔诺贝利消防员建立的纪念碑上,清楚地写了这么一句话: :z&7W<  
KkcXNjPVS  
    “历史上从来没有这么少的人,为挽救这么多的人,而直面死亡,并做出了这么伟大的牺牲!” ;f1qLI  
0|c}p([~  
    这些救灾的军民是全人类的英雄。 ;W]\rft[  
[attachment=65101] }^xE|~p  
2 wM~H(=s`D  
8)L*AdDAW!  
    然而,HBO的这部剧里,这些英雄的光彩都被掩盖了。 dtZE67KS  
7b[wu~'( n  
    欺上瞒下的苏联官僚,电视剧里忠实还原了,当然,为了怕观众不知道这些官员有多坏,HBO还给他们加了不少生硬的官话。 :g6n,p_#  
[attachment=65102] [1_A8s){u  
),(V6@Z?  
然而,莫名其妙的是,主动参加救援的苏联空军,在剧里变成了不懂真相的可怜虫。 7B7&9<gc  
8R/dA<Ww  
救援过程中的飞行员又蠢又飘,上来就因为不听警告,坠毁了其中一架直升机。 iEm ?  
[attachment=65104] w_hHfZ9E  
;=4Xz\2  
可在历史上,那架坠毁的直升机,是因为飞机反复进入核辐射区出现故障,加上飞行员体力透支造成的,跟电视剧里的骚操作完全相反,时间也不对 u 8^{  
&c>?~-!W  
    况且,指挥行动的安托什金老爷子现在还活着,真不知道他看了这部剧,会不会开着飞机来逼导演谢罪。 6*45Vf  
苏联共有数万名矿工顶着生命危险去核反应堆下面挖地道。但在HBO的剧里,这些工人被塑造成了一群莽夫。 X6\ sF"E  
o]ePP,  
    在召集工人时,编剧故意安排了一场“冲突”:官员和带着枪的士兵,想软硬兼施地骗工人去送死,但工人不吃这套,马上针锋相对怼回去。 >6<q8{*  
:Y P#  
为了突出工人莽撞,导演让他们因为太热,就脱光了衣服在辐射里工作。 M f~}/h  
但是这两个桥段,在历史上从来就没有发生过。 dOFD5}_   
M}O}:1Par  
    根据美国学者威廉·波特和露西·肯纳的考证,救援军人大多是专业的防化兵,工人也受过专业培训。而且,他们自始至终,都很清楚自己面临的危险。 ]p7jhd=  
@n -r-Q  
    毕竟,美苏之间有长达40年的核对峙,老百姓就是受教育程度再低,也知道切尔诺贝利发生了什么。 0hY{<^"Y  
^v&D;<&R  
知道危险的矿工们当然不可能光着身子干活,他们一直都有最专业的设备。 ^7^N}x@  
这些矿工中有不少人,终身都受辐射带来的病痛折磨。但在面对记者的采访时,他们依然眼神坚定地说: W$0^(FH[  
,ho3  
    “总得有人去做这件事,不是我们就是别人,我们尽了自己的责任。我们应不应该这样做,现在来评价都太晚了,我一点也不后悔。” - +> 1r  
HBO的编剧们在剧里说:“我们不关心英雄是谁,只想知道,该责怪谁?” HCWNo  
他们想责怪谁呢?剧中到处都是答案:苏联体制有问题、苏联的官僚主义害死人,苏联的谎言比核辐射更危险。 :|+Qe e  
V5i*O3a~   
    但是HBO没告诉你的是,说谎的苏联政府还有一批帮凶。 S >yLqPp  
E&`Nh5JfC  
    1986年8月底,国际原子能大会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英、美、法、苏等大国全都参与了。 $q$7^ r@  
会上,苏联代表团团长勒加索夫表示,切尔诺贝利危机扩散的辐射,可能造成欧洲4万人死亡。 G2Vv i[c  
aNxAZMg  
    苏联希望公布受灾范围,寻求国际援助。 C0jj(ku&  
但西方阵营集体表示,绝对不能让世界得知危机有多严重。 58 bCUh#uw  
因为这些参会国家,自己也是有核电的。 K2{aNv R)t  
GZip\S4Y  
    苏联提议公开的时候,法国的卫生部长皮耶·佩伦坚决反对,因为法国科西嘉地区正在受灾范围内,而法国75%的电力都来自核电。 pav'1d%  
_oG&OJ@  
    虽然核电是非常安全的,但法国无法承受民众恐慌带来的后果。 /,@p\Ae5  
美国也类似,1979年,美国刚发生过“三里岛核事故”,国内反对核电的声音还没过去呢。 x/!5K|c  
b2,!g }I  
于是,这群冷战中苏联的死敌,准备一起帮苏联圆谎。 q%Yn;g|_  
zFz10pH  
    大会主席瑞典官员汉斯·布利克斯提议修改算法模型,把欧洲未来10年的潜在死亡人数从4万改成了4千,直接打了一折。 bD ^b  
美国把在广岛扔原子弹的数据给苏联参考,默许苏联把“人体安全辐射量”调高5倍,好让危害数字看着不那么刺眼。 3^?ZG^V  
wE]K~y!`  
    在欺骗民众上,这些政府都是一丘之貉。 zZ=pP5y8  
*`_{  
    法国对自己的民众信誓旦旦地说,风向没有朝着科西嘉地区来,核辐射影响不到他们。 s{0aBeq  
Hnk:K9u.B:  
    可是,根据卫星图,科西嘉就在辐射区域内。20年后的2005年,法国科西嘉地区的甲状腺癌的发病率突然上升,跟切尔诺贝利的情况一模一样。 IQZ#-)[T"  
因为欧美的帮助,在切尔诺贝利事件过去5年内,全世界几乎没有关于切尔诺贝利的纪录片。 X5LBEOG  
EV pi^>M  
    然而,1991年,苏联解体。于是,关于切尔诺贝利的各种调查和纪录片,都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 lf(`SYQnOY  
3"N)xO-  
    一群和苏联一样的帮凶们,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了死去的主犯身上,只字不提自己犯下的罪过。 6eFp8bANN#  
_ :Ag?2  
    不仅如此,他们还反复强调,切尔诺贝利的问题是体制问题,只会出现在苏联这样的集权国家。 (o5j'2:.  
;&V s4  
    反正苏联已经凉透了,难道它还能诈尸不成? qpIC{'A.  
1r Ky@9   
    HBO的编剧很聪明,他们并没有完全说假话,他们只不过隐瞒了一部分事实,小幅度修改了一部分事实,然后偷换了一些事实的时间顺序。 }e2VY  
iOAbaPN  
    但是这就足够了,在观众眼里,这件事离历史真相早已经谬以千里。 /D! ;u]  
SAY LG  
    ​ p]T<HGJ P  
MN ^Aw9U  
    3 ^D%FX!$  
J(DN !  
    很多人都看过一本叫做《1984》的小说,这是乔治·奥威尔在1949年写的幻想小说,他想象了极权统治下英国的怪诞生活。 z2_6??tS/c  
在后来的美国《时代》杂志评选数十年间的最佳小说时,这本书也榜上有名。 ",6M)3{|c  
~6YMD  
    欧美各大媒体介绍这本书时,都会说“这是一部揭露社会主义黑暗面的佳作”。 eI45PMP  
  时至今日,一说这本小说,大家都会以为这本书是描写苏联的,书里面“老大哥正在看着你”、“战争即和平”这样的梗,都被认为是苏联为代表的集权国家的真实写照。 br-]fE.be  
[NMVoBvG  
  但是他们在介绍这位作者的生平经历时,总是显得含糊其辞。 >P6BW  
Ae]sGU|?'  
    他们不会告诉民众的是,乔治·奥威尔是一名共产党员,这本《1984》讽刺的是资本主义。 21hv%CF\9  
L){iA-k;Ec  
    1921年,乔治·奥威尔从名校毕业,他被派去缅甸殖民地当警察。在当地,他亲眼目睹了英国对殖民地的残酷镇压。 ;oZ)Wt  
w| `h[/,  
    出身贫寒的奥威尔,对当地人的苦难感同身受,很想帮助他们。 fGhn+8VfX  
0:w"M<80  
    1936年,为了抵抗西班牙独裁政权,奥威尔以共产党员的身份加入西班牙国际纵队,和共产国际的战士们并肩作战。 %yBB?cp+_  
'k;rH !R  
受重伤回国后,奥威尔在英国BBC找了份工作。就在BBC这里,他亲眼目睹了主编是怎么篡改新闻、扭曲真相、误导民众的。 AIMSX]m  
出于对这些现象的不满,奥威尔以英国为原型创作了《1984》。 1W7% 1FA  
3?2 FP|G8  
    因为和共产党关系密切,奥威尔被军情五处监视、迫害了20年。 Ar*^ ;/  
%`Z+a.~U  
    但是,在奥威尔死后,经过无数媒体的引导和宣传,这本讽刺英国的作品,硬是被说成了“反苏反共大作”。 I[)%,jd  
b 5yW_Ozdh  
    监视民众控制舆论,莫名其妙成了社会主义国家独有的标签。 Wbr+ KX8)  
图:世界上最庞大的监控计划,却是美国的棱镜计划 h2ytS^  
W-NDBP:  
    法国公布过一则民意测验,问题是“你认为二战中击败纳粹德国,哪个国家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A,  3bC  
在1945年战争刚结束时,57%的人都认为苏联是欧洲的解放者。 ) e5 @  
.*m>\>Gsgw  
    可是,等到1994年,认为起决定性作用是美国的比例,达到了49%,认为是苏联的只有25%。 n3A aZp[  
*na?n2Yzt  
    到了2004年,认为是美国的人比例高达58%,付出了巨大代价的苏联只有20%,已经快跟被德军追着打的英国差不多了。 ;AO#xv+#  
<sK4#!K  
    这几年,英国又拍了几部反映自家二战的片子,估计再过几年,说不定大家就会误以为,英国对二战的贡献比苏联还大。 V|(H|9  
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很简单。 8Nu=^[qwQM  
4=<tWa|@9  
    在网上搜“二战电影”,美国拍的共有392部,117部的豆瓣分在7.5以上。 #@<9S{F  
而在卫国战争里艰苦抗敌,从莫斯科一路打到德国易北河,率先攻进柏林,把国旗插上国会大厦的苏联红军,他们的电影连个分类都没有。 iQDx{m3]  
`x%'jPP1 ^  
搜索结果里,唯一关于苏军的著名二战电影,还是美国人拍的《兵临城下》。 jC bV,0)^  
历史就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hGpv2>M  
!;?+>R)h  
    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没空去看枯燥乏味的史料,更喜欢娱乐化的电影和小说,这是人之常情。 ;rc`OZyE  
cufH?Xg<  
    在长期的影视作品的影响下,我们对一件事的态度和印象会不由自主地被这些作品一点点引导,一点点歪曲,最后甚至跟事实南辕北辙。 R2Zgx\VV'  
k0Ol*L!p  
    没有自己的电影进行宣传,那就永远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py@DzK  
[!!Q,S"  
    要是哪天中国的影视站起来了,二战转折点变成李云龙打平安县城都有可能。 {~Rk2:gx  
图:网友们调侃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以后说不定会变成真的 Tg!m`9s+  
,eTU/Q>{,&  
    《切尔诺贝利》已经告诉了我们,一个国家倒下了,这个国家的平民英雄,也会被敌人诋毁成没有脑子的莽夫,被忽悠着去送死的可怜虫。 '%q$` KDb  
I(S`j[U  
    正如有首诗所写的那样:“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看,这就是奴隶!”
[ 此帖被Isaac1996在2019-06-18 21:30重新编辑 ]
The Wound is Where The Light Enters
顶端 Posted: 2019-06-18 21:16 | [楼 主]
红新月人民党
苏共中央委员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国防部副部长兼空军总司令
十月革命勋章 第一枚红旗勋章 第一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二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三枚劳动红旗勋章 苏联武装力量空军元帅
级别: 中央理事


精华: 0
发帖: 9698
爱心: 2391 点
金钱: 4767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苏联
在线时间:374(小时)
注册时间:2013-08-10
最后登录:2024-04-25

 

西方剧都这样。不黑苏联、不黑社会主义是不行的


不管我们的成绩有多麽大,我们仍然因该清醒地估计敌人地力量,提高警惕,决不容许在自己的队伍中有骄傲自大安然自得和疏忽大意的情绪。 —— 斯大林

共产主义我信仰,帝国主义滚一旁;列宁主义是杆枪,人人都要握紧它!
顶端 Posted: 2019-06-27 16:54 | 1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Warsaw Pact BBS☆ 华约军事论坛 »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Total 0.010420(s) query 7, Time now is:05-06 07:56, Gzip disabled
☆Warsaw Pact BBS☆ Locations of visitors to this page ☆华约军事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