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不怕黑华约政协主席团第二副主席兼执行局书记 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委员长兼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会委员长 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 级别: 中央常委 
  精华: 0 发帖: 6825 爱心: 4326 点 金钱: 70909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在线时间:16249(小时) 注册时间:2014-12-06 最后登录:2023-06-06 | 最好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解放事业指导思想的价值。 S*3N6*-l" .xXe *dm% “沿着马克思的理论的道路前进,我们将愈来愈接近客观真理”。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当代共产党人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实践智慧,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伟大飞跃。 CV/ei,=9 eWjLP{W 以托马斯·摩尔的《乌托邦》为标志,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已走过五百多年。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社会主义运动从理论到实践、社会主义制度从一国到多国、社会主义革新从地区到全球,这一追寻人类理想社会的运动,最终在21世纪因为中国的崛起成为浩瀚洪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为开辟人类更加美好的前景指明了前进方向。其所秉持的理念、所推动的实践,不仅为中国赢得未来,更“让社会主义重新伟大”。 Pba 6Ay6B 0Q@
&z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当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的东方从理想变成了现实,踏上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中国,需要回溯思想的源头,激发跨越百年而始终强劲的信仰的力量。 L2"fO nC Mv&{~ 05 5DgfrX CD$0Z 今天,我们纪念马克思,是为了牢记“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 ^,@!L-<~(b *=]hc@ 马克思一生致力于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而他在东方的继承者们,则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二字始终铭刻于鲜红的党旗。一代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正是为了千千万万人的解放、发展和幸福。习近平总书记把这样的追求,视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 Jt4&%b-T Yh`P+L 秉持这样的初心,无数仁人志士以信仰为旗,以真理为路,义无反顾、一往无前。他们中,有人放弃了“鸦飞不过的田产”,有人背离了“自小熟悉的阶级”,只因笃信“为了绝大多数”才是人生应有的意义;他们中,有人选择在烈火中永生,有人选择永远做一颗螺丝钉,只因秉承“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活得更美好”;他们中,有人忍着剧痛工作把藤椅都顶破,有人退休之后用双手把荒山变成林海,只因相信“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他们共同的一点是,马克思的思想熔铸成他们的精魂,因而才能将小我消融于大我,为了千千万万人的幸福而不是一己的幸福而奋斗。他们是共产主义的笃行者,是马克思最好的继承者。 3GEI) ! v7rEUS- 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追求,蕴藏着马克思主义的根脉,昭示着社会主义的本质。如果说,“为人类福利而劳动”是马克思作出的职业选择和人生选择,那么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以马克思为精神坐标,立下“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的誓言,并且转化成“为人民谋幸福”的行动。 /mMRV:pd z+ybtS>pZ 当年南湖上的一叶红船,如今已成为承载着亿万人民希望的巍巍巨轮。行程万里,不忘初心。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上海和浙江嘉兴,宣示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又带领中央政治局集体重温《共产党宣言》,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回望来时的路,正是为了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pk&kJ307 b"U{@ 《共产党宣言》高呼,“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70年过去,“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同样振聋发聩。纪念马克思,就要不忘这一份初心,不忘我们为什么而出发。 9 *>@s p( EV-^ 06
2[WH8l+ i:ar{ q 今天,我们纪念马克思,是为了坚定“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 r>fx55dw "PA: 马克思主义开辟了一条通向真理的道路,更开辟了一条通向人类理想社会的道路。以马克思为起点的这条道路对于中国意味着什么?中国在这条路上的探索又意味着什么? oK;.|ja F
Qtlo+3 在历史长河中,共产主义运动大河奔涌,马克思思考欧洲工人的使命,见证了英勇而悲壮的巴黎公社运动;列宁实践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证明落后国家能够跨越“卡夫丁峡谷”;而中国共产党的探索更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辟了举世瞩目的中国道路。 sGx"ja+ :f^=~#! 从欧洲到苏联,从苏联到中国,这是社会主义运动中心的转移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在全球的传播过程,更意味着中国接过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力棒。如果社会主义在中国没有取得今天的成功,那么共产主义可能又要像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如同一个幽灵在世界上徘徊。从这样的视野看,更能清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繁荣,不仅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且关乎人类的命运、历史的走向。 Q;p?.GI?- /jJi`'{U 而中国走向民族复兴,正是马克思的思想在这片土地上推动历史进程的伟大实践。马克思的理论孕育了“农村包围城市”等革命方法,毛泽东思想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让中国从此站了起来;马克思的方法发展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创新理论,邓小平理论引领改革开放,让中国一路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今天,马克思的学说演变成“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民族复兴。 F,2)Udim
C'bW3la 几代共产党人的接续奋斗,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如胎儿萌动于母腹、曙光跳跃于山巅。纪念马克思,就要赓续这一种使命,让马克思的真理之光和信仰之光,伴随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征程而更加灿烂夺目。 w+ZeVZv!r 3*@ sp 07 }?f%cRT$ wwnl_9a 今天,我们纪念马克思,是为了激荡“为世界谋大同”的情怀。 Jb'l.xN j{)_&|^{ 在德国柏林市中心施普雷河畔,矗立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铜像。1986年刚建成时,他们面朝东方;2010年因为修建地铁的需要,铜像挪动了约80米,变成面朝西方。小小细节就像历史的隐喻,今天的西方世界,正需要汲取革命导师在东方的遗产。 *P4G}9B|9: ~T;FOB%w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提出了世界市场理论,认为民族的地域的历史正在向“世界历史”转变。今天,我们的每一秒都是这种“世界历史”中的全球性时刻,人类从未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马克思前瞻性的预见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实,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敏锐地洞察到世界经济的大海不可能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深刻地认识到和平合作、开放融通、变革创新的时代潮流滚滚向前,彰显着与马克思一脉相承的世界视野和人类情怀。 Ap}^6_YXd 0@w8,x 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判断,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感言;从“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呼吁,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案,习近平总书记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把握住了人类利益和价值的通约性,寻找到了国与国关系的最大公约数。这是智者的思虑,也是时代的命题;这是历史的潮流,也是人类的福祉,超越了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这一倡议因此得到越来越多的欢迎和认同,并被写进了联合国重要文件,成为一份思考人类未来的“中国方略”。 0cV=>|b>; gXtyl]K: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也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近年来,中国以超过30%的贡献率,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发动机;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让昔日“流淌着牛奶与蜂蜜的地方”再次增进人民的福祉。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120多个国家近300个政党及政治组织的领导人齐聚一堂;博鳌亚洲论坛上,各国嘉宾聆听共创亚洲和世界美好未来的中国方案。如磁石一般的号召力,源于共产党人的智慧与行动、责任与担当,源于马克思主义者所拥有的道义的力量、真理的力量。 l{U-$} Jv “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纪念马克思,就要秉承这样的情怀,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ImJ2tz6 RS&l68[6 08 w7Do#Cv MCN}pi 就在马克思出生的那一年,科幻名作《弗兰肯斯坦》出版。在这部小说中,科学家造出的人造人,不断追问自己是谁、为什么要存在。这个“科学怪人”正像现代人的自况,面对不断发展的世界,在不断寻求生活与生命的意义。 HX1RA5O @^47Qgj8U 两百年过去,这样的追问不仅没有结束,反而愈发炽烈。人们平均每6分钟就会看一看手机,网络化生存已是常态;即便在围棋这样最复杂的思维游戏中,人工智能也能击败顶级大师;而物质的丰富让更多人衣食无忧,也让学者感叹“丰裕社会”中人的平庸……人类可能没有什么时候比现在更需要回到马克思,去追寻生活的目的性、追求更高的价值、追问生存的意义,发现这个时代“人的尺度”。 `<I+(8]Uz >kK;IF9h 让我们回到马克思,做一个理想的人。马克思的身上,有那种令人坚信不疑的、光明灿烂的理想主义,这是他革命性的精神源泉、终极目标和价值追求。他所设想的共产主义,决不是“土豆烧牛肉”那么简单。我们不能因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认为那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理想主义不是幻想,而是真理”,穿越两百年,我们仍然需要聆听理想的召唤,“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哪怕是面对平凡的现实,也在内心保持一份笃定、一份坚信。 &A=>x \B _g=K 让我们回到马克思,做一个超越的人。马克思在17岁时就写道,能够对自己的生活道路进行选择,“是人比其他生物远为优越的地方”。对人的本质的深刻洞察,让他把成为“类存在物”作为“人的解放”的必由之路。即便是今天的“理性经济人”,也既有生物性更有精神性,既有个体性更有社会性。“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无穷的远方、无尽的人们,都与我们有关。穿越两百年,我们仍然需要把握人的本质,为事业而忘我、为人民而无我、为大我而弃小我,去过一种更值得过的生活。 ia.9 5H; wLeP;u1 让我们回到马克思,做一个不懈奋斗的人。马克思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至今始终确信,凡是真正坚强的人……即使遇到失败,也总是能从中汲取新的力量”。《莱茵报》被普鲁士政府查封,辗转四国却多次被驱逐,被“长期的艰苦工作以及多年贫困所造成的极坏的健康状况”折磨,但马克思也从未气馁,而是“像匹马一样地工作着”,“在其生命的途程中每走一步都得经过战斗”。穿越两百年,我们仍然需要拥有这样的激情,以不懈努力投身伟大事业、以无私奉献照亮伟大征程,在奋斗中实现价值、在奋斗中收获光荣。 56i9V9{2 B j!{JcM-^ 为抗议普鲁士政府查封《莱茵报》,马克思在该报刊登了一幅政治漫画——被锁链锁住的普罗米修斯。这是马克思的自我写照,这位“盗火者”也可以成为我们的人生追求,在心中燃一团永不熄灭的真理之火、信仰之火。 /15e-(Zz/ Xo[={2_ 09 ]^HlI4 z ya7/&Z
)0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在安乐椅上永远地睡着了。英国《泰晤士报》刊登了一则他的讣告,仅有短短一段文字,基本每一行都有错误,去送葬的也只有寥寥十几人。 CRy;>UI ?C#=Q6 今天,在伦敦北郊的海格特公墓,无论春夏秋冬,马克思的墓碑前几乎总有鲜花,人们以此表达对这位“千年思想家”的尊敬。 cx?XJ) _jmkA meu “哲人其萎,思想长存”,马克思生前的寂寞与身后的荣耀,形成了强烈的对比。200年来,马克思作为革命家和思想家从未离开这个世界,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科学理论和远大理想,“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 G(7!3a+ d!0p^!3 “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在世界的东方,人们将继续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不懈奋斗,500年历经曲折的社会主义运动大潮将继续奔涌向前。 kh3PEq N*.JQvbnr 让我们向这位思想和行动的巨人致敬,并许下这样的诺言——
3Qt-%=b& j6wdqa9!~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在这片土地上永世长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