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杨承训:论社会主义市场协调发展规律——兼析新自由主义反对协调发展的观点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走路不怕黑
华约政协主席团第二副主席兼执行局书记 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委员长兼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会委员长 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
第一次英雄称号 第一次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 第二次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 十月革命勋章 第一枚红旗勋章 第一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二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三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一枚红星勋章 朝鲜人民军次帅 第二枚红星勋章
级别: 中央常务理事


精华: 0
发帖: 7179
爱心: 4372 点
金钱: 74449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在线时间:16250(小时)
注册时间:2014-12-06
最后登录:2024-04-20

 杨承训:论社会主义市场协调发展规律——兼析新自由主义反对协调发展的观点

0
[摘要]国际经济发展的历史事实证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失衡,根源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尽管西方各国都在强化产业政策,而且有短暂的协调发展时期,出现过经济快速增长,但出于大资本的利益,不可能从根本上自觉地实现协调,这是它固有的弊端。社会主义制度从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克服角度讲,协调发展可以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的优势和规律;精准的产业政策是实现这一规律的重要手段。新自由主义否定产业政策,实质上是否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其观点是反科学的。 1fH2obI~X  
c 80Ffq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协调发展 新自由主义 Wa5B;X~  
oNEjlV*  
;!hwcOkX  
p3,m),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概括了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体系,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新自由主义者对这五大发展理念肆意曲解和反对。最近关于要不要产业政策的争论,实质上在于中国要不要协调发展,更深层次的原因乃是要不要我国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协调发展是不是社会主义市场优势和规律,关系到我国发展的命运。 u<['9U  
.vnQZ*6  
一、用国际比较验证理论的真伪 H:#sf][&,L  
En9>onJ  
规律不是主观臆想的,而是历史反复证明的。我们首先用国际经济发展的历史事实做比较验证。 P#!^9)3  
h}y]Pt?  
先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是从非协调的畸形经济开始的,使本国人民和全人类为之付出了巨大代价,现在的世界经济不协调、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就是它们几百年积累遗留下来的恶果之一。下面列举几个国家的事例。 \Ota~A  
~dBx<  
英国:作为第一个称霸世界的国家其从纺织业畸形发展开始,但它的市场主要在国外,靠广大的海外殖民地弥补其国内的短板,号称“日不落帝国”。即使这样,其国内的供给与需求经常严重失衡,劳动人民因贫困而消费不足造成生产过剩。从18世纪末开始,英国就有了微弱的产业政策,着力发展轻纺工业,但仍未克服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弊端。1825年发生了第一次经济危机,以后大致每10年一次,渐渐落后于德国美国。现在的英国又和欧洲大陆不“协调”,骤然脱离欧盟。 ;x|7"lE  
6!Q,X Hs  
美国:是后起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经济畸形主要表现为虚拟化。早期因国内市场广大,海外名义上的殖民地较少,主要靠产品和资本输出,号称“门户开放”,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又发了横财。但它耗费的资源为世界平均数的十几倍。在20世纪危机不断,尤其是经济虚拟化,造成实体经济衰退。继1929~1932年世界性危机(小危机几年发生一次)之后,2008年又发生了金融危机,殃及世界,9年来复苏乏力,持续时间超过了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负债率超过(GDP)107%,百年汽车城底特律破产,财力捉襟见肘,衰落的颓势日益显现。美国还有一个最大的军事工业复合体,他们以战争获利,在中东发动了几次战争,造成空前的难民潮和恐怖势力恶性膨胀,拖累欧洲发展,造成世界动乱,也加剧了全球两极分化(基尼系数超过0.7),把不平衡推向极致。 >d3`\(v-  
JT p+&NS  
日本:经济更为畸形。明治维新后崛起,本国缺少资源,后走向军国主义几近覆亡。战后靠美国在朝鲜越南战争的特需订购及扶植,扩大对外贸易,发展较快(经济总量长期居世界第二位),但很快面临国内外困境:1986年后靠提升外汇值和财政赤字支撑,造成“失去的30年”(年增长1%上下,经常出现负增长)。目前日本负债率达300%以上,2011年发生震惊世界的“3·11”核泄漏事故。现在日本又想靠复活军国主义实现平衡、挽救困境,四处碰壁。 ;7>k[?'e  
Yycfb  
上述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失衡,根源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西方各国都在强化产业政策,而且有短暂的协调发展时期,出现过经济快速增长,但出于大资本的利益,不可能从根本上自觉地实现协调,这是它固有的弊端。 rD;R9b"J  
y3 "+4e  
再看二战后的众多发展中国家。由于霸权主义国家的操纵,使许多国家支离破碎,小国数量日益增多。无论是贫国还是较为富裕的国家,多数都有发展不协调乃至畸形化的顽症。2008年世界银行提出“中等收入陷阱”概念,即人均GDP大体进入中等收入(5000美元)之后,增速下降,经济滑坡,矛盾凸显。从历史数据看,1960年达到中等收入的101个国家,只有13个成为高收入经济体,其余87%落入所谓“陷阱”。与其说是由数量变化造成的陷阱,不如说因结构不协调造成的矛盾复杂化、尖锐化、劣质化。这些国家虽然都取得了独立地位,但掌权的是资产阶级,不少国家是大资产阶级集团控制;国际上还不同程度地依靠垄断资本主义的发达国家(如依赖外国投资),多为国内畸形发展(如贸易立国、产品单一等),基础设施落后,两极分化突出,加上不同党派轮流执政缺乏长期打算和处理矛盾的能力,不能及时主动转轨调整经济结构,列强又趁火打劫(包括发动侵略战争),使得局面无法收拾,掉进了不可自拔的陷阱,这与不能协调发展关系极大。 drQI@sPp  
*t{^P*pc  
阿根廷:在一百年前几乎和美国处于同一经济发展水平,由于在关键时节未抓住工业化发展的契机,从一个经济高度发展的国家沦为发展中国家,至今未恢复元气。由于其优越的自然环境,特别是大量丰富的农牧业资源,1929年前的几十年,阿根廷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从农牧产品出口中获得了宝贵的外汇,支持了该国进口生活与生产所必需的工业产品,并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资金条件。但是,由于忽视了工业的发展,丧失了二战前后的两次工业化机会。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接受了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实行私有化、金融自由化,资金没有投向生产领域,而是流入金融体系,大量涌入的外国资金,形成庞大的投机资本,给国家金融带来巨大冲击,一下子变为贫困国家,政治动荡,社会问题增多。至今经济发展长期萎靡不振,成为“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 yE#.Q<4  
>~;= j~  
巴西:协调失当致使经济大幅萎缩,2015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速降至-4.5%,失业率上升至7.9%,通胀率飙升至10%。与此同时,雷亚尔对美元已贬值40%以上。曾经创造了经济“奇迹”的巴西,突然麻烦重重。主要原因是:(1)巴西有优越的“天然禀赋”,如原油、铁矿石、大豆、咖啡豆等,并主要依靠出口这些产品来支撑经济,由于几年来世界经济疲软,这些产品的出口已连续下跌67%(石油)、58%(铁矿石)、33%(大豆),巴西大宗商品的出口增速从最高时的40%以上降低到2015年11月的大约-40%。(2)在收入水平较低、工业不成熟的背景下实施去工业化,第二产业在经济中占比仅为23%,而服务业占比却高达71%,远高于大多数新兴经济体,与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相接近(这种偏颇型产业“繁荣”是以牺牲其他行业为代价的现象,被称为“荷兰病”)。(3)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拖累经济增长,巴西在公路、铁路、机场和港口建设等交通设施方面水平差距较大。(4)金融、财政政策失当。 Y'^+ KU  
4{QD: D(D  
印度:一直未全面实现工业化,而过早长足发展第三产业(早已超GDP的50%),但基本上还是农业国,农村人口大体占60%,农村劳动力占74.4%,二元结构严重,电子信息业突进发展,主要服务于发达国家,但其基础设施相当落后。从居民收入上看,形成50%的贫困阶层和5%的大资产阶级的悬殊,瑞士信贷银行2016年报告显示,印度1%最富的人拥有全国财富的一半以上,5%最富的印度人拥有全国财富的68.6%,10%最富的人拥有全国财富的76.3%,全国一半以上的穷人仅拥有全国财富的4.1%。从表面上看,其增长速度不算低,但却掩盖着深层次矛盾,难以再维持原有增长速度,人口增长过快(年增长超过2%),人均收入较低,隐藏着危机。 F$j?}  
OWys`2W  
同样,这类国家也有这样或那样的产业政策,但因产业政策多是维护大资本家的利益,其协调功能软弱无力。 yU"lJ>Eh}}  
$L4h'(s  
最后看原来的社会主义国家:例如苏联,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计划经济体制过死的产业政策,一直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工业,农业、轻工业落后,产业结构畸形化,市场供应一直紧张。苏联解体后,虽然留下了强大的重工业体系,但由于经济结构不协调,西方国家的代理人强行实施“饥饿疗法”,政府完全放弃调控,对市场“大放羊”,结果导致通货膨胀高达5000倍,生活物资匮乏,权贵人物大肆抢占资产形成多个寡头,经济陷入快速崩溃之中,新自由主义的最彻底的“试验田”完全失败(西方还有人说“饥饿”得不够!)。“饥饿疗法”被强行终止后,俄罗斯主要靠石油出口维持其经济增长,而当国际石油价格下滑后就出现了很大困难,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又雪上加霜。其他东欧小国,也因其产业结构不协调,产品单一,先后出现经济困境(有的曾陷入“国家破产”),不得不依赖西方国家。 h-<Qj,L{W  
ge4QaK  
第一,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它的基本矛盾决定其不可能有真正的协调发展;第二,在其发展中都有这样那样的产业政策,但都不能从根本上克服不协调的矛盾,有时还加剧了不平衡;第三,也会人为地造成经济畸形化;第四,协调是社会化生产的客观要求,它们以不同形式表现出来,有时要付出一定代价;第五,实现好协调发展必须自觉使市场和政府“两只手”耦合,不能过分强调一方而忽视另一方。
吃米饭、喝肉汤、住瓦房、穿绸缎!——金日成
顶端 Posted: 2018-02-12 09:21 | [楼 主]
走路不怕黑
华约政协主席团第二副主席兼执行局书记 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委员长兼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会委员长 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
第一次英雄称号 第一次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 第二次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 十月革命勋章 第一枚红旗勋章 第一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二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三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一枚红星勋章 朝鲜人民军次帅 第二枚红星勋章
级别: 中央常务理事


精华: 0
发帖: 7179
爱心: 4372 点
金钱: 74449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在线时间:16250(小时)
注册时间:2014-12-06
最后登录:2024-04-20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协调发展规律及其特殊性 6(BgnH8oc  
^}{x).  
对于协调发展问题,新自由主义“精英”们的主要观点概括地说,一是不需要协调状态;二是即使需要协调也要依靠市场的自由发展,不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政府不应干预,因此要把政府的作用压缩到最小;三是只有彻底私有化、自由化才能充分体现其自然协调功能,产业政策和国有企业是市场功能的最大妨害,必须取消或予以最大减缩。这是市场原教旨主义的重要观点,根本站不住脚,违背客观规律。我们应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协调发展规律。 [ [w |  
oam;hmw  
1.协调发展是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 G%, RD}D  
qGX#(,E9;  
“协调”是经济健康运行和发展的客观要求,违背了这一要求,就会导致恶变或失败,这是一条基本原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协调是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这可以看作对协调发展理念的总概括。需要防止的误解是,这里所说的“平衡”不是力学所指的相对立的机械力在量上的相等,也不是简单的“对称”,而是指相关方面之间的关系,即协调状态。根据具体条件有时需要特殊的“非对称”策略和“非对称”发展,但并不影响整体的协调。 Vh>cV  
$PI9vyS  
“协调”的概念既代表一种良性状态,又包含达到这种状态的动力、手段和过程。所谓协调发展,就是整体经济中的各个子系统、各种要素、各个层面相互适应,产生1+1>2的整体组合效应,形成更大的合力,而不致互相磨擦、消耗或差异过大形成畸形化,造成内耗(1+1<1),而且此种状态又是经常性的动态过程。这是各种系统维系、运行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机制和规律。 IibYGF  
1D3 8T  
2.资本主义以波动和危机实现相对协调 mU~&oU  
[q C0YM  
在资本主义社会,特别是产业革命之后,生产、交换、交通、居住(城市化)、消费等方面的社会分工化和社会关联化程度都空前增大,客观上更需要加强各个方面的联系和协调。但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生产社会化要求整体性、协调性,但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特别是大资本的垄断,各经济个体不顾整体利益而进行趋利的博弈,这必然妨碍、割裂、扭曲社会联系,严重影响整体协调,使得整个社会长时期畸形化,当发展严重不平衡时也会促使形成某种暂时的相对平衡,但是这要通过牺牲劳动者利益、全社会利益和长远的利益(如破坏生态等)才能达到,表现为大震荡,形成周期性经济危机,甚至殃及全世界。资本主义各国为了克服严重的不平衡、实现资本集团利益也不得不制定实施一定的产业政策,但无法达到合理的程度。 0AdxV?6z  
znPh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100多年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商品经济下平衡运动规律作过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十分重视并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来认识和探索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矛盾运动规律。比如,马克思提出,社会再生产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两大部类必须保持一定比例关系才能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实现。”(《习近平在省部级干部研讨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1日。)这就揭示出隐藏在市场背后的“大比例”关系,是一种趋势,不是固定、刻板的定量比例。列宁运用马克思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两大部类)理论,分析了市场中自发形成的“大比例”关系,意在探寻隐藏在背后的市场配置资源的客观规律。他指出:“社会生产各部分之间的比例(按价值和按实物形式),是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所必须有的假定,并且事实上只是从一系列经常波动中得出的平均数,——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为不知道的市场而生产的各个生产者的孤立性,这种相适应经常遭到破坏。彼此互为‘市场’的各种生产部门,不是平衡发展,而是互相超越,因此较为发达的生产部门就寻求国外市场”。这就是客观比例的制约性同市场调节的自发性、波动性的矛盾运动。(《列宁全集》第60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20页。)这就是说,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背后隐藏着保持“比例”关系是客观要求,但它不可能自觉有计划地主动去符合这种要求,只能自发地被倒逼去“适应”这种要求,并付出包括经济危机等在内的沉重代价,而且这种“比例”难以达到客观需要的良好程度,不过是大致的、粗略的。 &r~s3S{pQ  
/%s:aO  
3.社会主义在协调发展上的教训 RKE"}|i +S  
H9PnJr8 \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使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占有社会化统一起来,社会经济微观载体和整体经济行为能够实现协调,既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又实现了全国一盘棋集成合力,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就成为其特有的优势。然而,如果不能自觉地科学运用协调规律,就可能在实践中走偏,不但不能发挥好协调优势,反而形成“僵化症”。这种历史教训是惨重的。 e(xuy'4r  
@g4o8nH}  
协调发展是基于发挥社会主义整体优势本质的重要理念和机制,自觉协调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大优势。然而,这一认识的形成有一个历史过程。100多年前,恩格斯从历史的大趋势出发提出社会主义要“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置生产力”(《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46页。)。以后列宁在新经济政策时期总结当时的缺点时说过:“最大的危险就是把国家计划工作官位主义化……完备的、完善的、真正的计划,目前对我们来说=‘官位主义的空悲’。”(《列宁全集》第60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20页。)后来以原苏联“教科书”式的“有计划按比例规律”的规定过死。各个时期的实践证明,这一表述凸显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要求比例过死而走向僵化。应当把事前设想的比例计划同事后的统计区别开来,不能要求比例过于呆板,有一个大致实现协调发展要求的匡算就可以了。后来,毛泽东也指出这方面的教训:“认为对比例关系的认识不要有个过程、不要经过成功与失败的比较、不要经过曲折的发展,这是形而上学的看法。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并根据对必然的认识成功地改造客观世界。这个必然不是一眼就能看穿看透的。”(《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18页。)他把比例关系视为不平衡到平衡、再出现不平衡需要再平衡的反复过程。所以,他提出:“社会主义建设,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综合平衡”,整个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是在这些基础上的综合平衡(《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3、80页。)。统筹兼顾、“弹钢琴”是实现综合平衡的方法。从这里看出,不应当把比例关系看得过死,实现适当的协调,便能够形成合力。后来我们对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协调发展规律的认识逐步深化。 PEm2w#X%L  
5&h">_j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性和特殊性 jd,i=P%  
(Li0*wRb  
总结历史经验,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协调发展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具备了协调发展的主客观条件,问题在于如何正确运筹。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针对新时期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在改革开放不同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一系列“两手抓”的战略方针。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处理好12个带有全局性的重大关系。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后来我们又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等。这些都体现了我们党对协调发展认识的不断深化,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在解决我国发展问题上的方法论意义。(《习近平在省部级领导干部探讨会上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1日。) "DA%vdu  
[0hahR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对我们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经验作了全面深入的总结和探讨,并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论断。对此我们的理解是:广义地说,市场是所有的供求和交换关系的总和,既包括有形的市场载体,也包括无形的市场机制,因此经济运行中特别是在其微观基底层,市场对资源配置起着决定性作用;但市场并不是起全部作用,还必须有政府的引导和调控。我们不妨形象地把市场比喻为拉车的马,在车的行进中确实起着“决定性作用”,但不是全部作用,还必须有马具车具和人的驾驭——政府的作用。市场有很强大的活力和便捷性,其背后反映着客观的供求关系,但又有很多缺陷,只有恰当地与政府作用组合运用才能趋利除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找准市场功能与政府行为的最佳结合点,切实把市场和政府的优势都充分发挥出来,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色和优势,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然要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党的领导和政府调控、管理的积极作用。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越性的内在要求。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人民日报》2016年5月10日。)。可见,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一条重要的规律。 ji ./m8(  
dgIH`<U$  
协调发展规律体现着市场经济的自发社会性与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社会性之间的有机耦合,不平衡的突进和调制平衡的协调相统一,可以发挥两者优越性的组合效应。借用生物学机制作一个概略的比喻,市场好比一种多细胞集合体,其反应的基础决定于细胞的生化反应和生物学反应,在基底组织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政府好比中枢神经,通过周围神经并调动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体液和器官协同等机能来协调整个机体,保证机体得以健康生活和发育,起主导性作用。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市场与政府如何协同好两者优越性以取得更佳效果,是一个需要经常探讨不断提升的重大课题。 W &:0J  
y4LUC;[n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发展中遵循协调发展规律,必须把握其特殊性:一方面要求调控各子系统在质、量、时、空、力等多个维度上的适当比例关系、协同关系,另一方面也要正确对待发展的波动性,把波动限制在适当的区间,并有足够的自觉性、预知性,避免和克服由较大经济波动、经济危机造成的浪费和动荡。这就要善于用好市场和政府的“两只手”,制定和实施正确的产业政策,同时要发挥科技创新(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引导和优化作用,以避免或减少内阻和内耗,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民生效益,更好地把握社会主义大目标。 0?( uqjD:  
k& +gkJm  
综上所述,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条客观规律,精准的产业政策是实现这一规律的重要手段。新自由主义否定产业政策,实质上是否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其观点是反科学的。
吃米饭、喝肉汤、住瓦房、穿绸缎!——金日成
顶端 Posted: 2018-02-12 09:21 | 1 楼
走路不怕黑
华约政协主席团第二副主席兼执行局书记 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委员长兼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会委员长 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
第一次英雄称号 第一次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 第二次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 十月革命勋章 第一枚红旗勋章 第一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二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三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一枚红星勋章 朝鲜人民军次帅 第二枚红星勋章
级别: 中央常务理事


精华: 0
发帖: 7179
爱心: 4372 点
金钱: 74449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在线时间:16250(小时)
注册时间:2014-12-06
最后登录:2024-04-20

 

三、打好“五大政策”的组合拳放大协调发展集聚力 i>]PW|]  
tpC^68* F  
我国经济在新常态下实现协调发展,必须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把握协调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自觉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实施“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系统要求。这五大政策,本身就是一个协调的总体,打好组合拳就能发挥整体协调优势。比如,宏观政策稳和微观政策活,就是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正确发挥政府作用的辩证统一;改革政策要实,就是要有针对性地攻坚克难,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不搞花架子,促进深层次协调。当然,这里的关键是产业政策要准。一个“准”字突出了客观性、科学性、联系性、审慎性、前瞻性。如何“准”呢?要依靠“两只手”耦合和科技作用,靠深入调查研究,还要依靠党和政府的治理能力,而不是靠市场自发实现。当前影响我国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因素越来越繁多越复杂,除历史因素之外,还有科技、生态、民生、国际诸多方面,因此必须加大协调力度、质量和时效。 l_yF;5|?z  
*U]&a^N  
具体分析,应当注重以下几点。 g2m* Q%  
Nh_\{&r  
第一,要有问题意识。通过深入研究,弄清我们现实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在哪里,找出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尤其重要的是克服盲目性,避免靠拍脑袋决策,或采取敷衍的做法,在深化改革中克服不协调的障碍(如绿色发展中的“地方保护”主义);学会用辩证法处理好不平衡—平衡的关系及其转换过程,寻找结合点,在比较中突出“准”字。 (3lA0e`Y  
lux g1>  
第二,要有全局观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树立协调发展理念,就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际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人民日报》2016年5月10日。)对于宏观性协调发展的大布局,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好政府作用,认真贯彻中央的全面部署。为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促进生产力布局优化,重点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构建连接东中西、贯通南北方的多中心、网络化、开放式的区域开发格局,不断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的放活方针,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城乡关系,不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E5@=LS  
o5 fV,BJZO  
第三,要正确运用市场和政府两者调配机制。要在政府的调控和引导下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政府以“放管服”来促进和规范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发展模式,既发挥市场的活力和自身的制衡功能,又要限制和矫正市场的缺陷,建立健全市场法制,探讨和构建提高市场协调和反应灵敏度的机制,提高市场反应效率;政府更好地行使促进、调控、引导、部署的功能,既有顶层设计、规划和运筹,又有必要而得当的各层级管理和服务。在协调中掌握针对性、差别性和适时性,系统使用监控、微调、中调、大调等不同的方法和节奏。要找准经济运行矛盾双方的平衡点,如发展和保护生态之间存在的某些矛盾,要寻找适宜的结合方式和平衡点;又如在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也要找准二者的平衡点,达到强政府、旺市场、壮实体、稳金融的良好状态。 CoNaGb  
vq^';<Wh.  
第四,要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贯彻产业政策、促进协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和带动效应。国有经济是市场第一主体,是贯彻落实政策的支柱,必须旗帜鲜明地批判“市场经济以私有化为基础”的谬论,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私有化经济,而是国有经济一马当先牵引经济整体协调行进,并率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协调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国有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骨干和命脉,在稳定和发展中起着压舱石和主引擎的作用,在协调发展中不仅率先执行国家协调部署,而且是协调中的重要软硬“矫正”实力,使“胳膊拧不过大腿”,把偏离的力量“拧”回来,保证协调发展的实施和稳固。新自由主义者以“反对垄断”为名拼命地反对和诋毁国有经济,既反对国有经济存在的本身,也反对国有经济强大的“矫力”和定力,对此必须进行坚决斗争,坚定地壮大国有经济和充分发挥其在协调中的“大力士”作用。 -egnMc67  
j6Sg~nRh  
最后,特别重要的是坚持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彻底批判和清除新自由主义的恶劣影响,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揭穿和排除其干扰。“经济私有化”、“市场自由化”、“政府最小化”,是它们的主要私货,背后的推手是西方垄断资本势力。它们看到采取明火执仗的手段不能得逞,于是就不断变换花样特别是打着改革、为民的旗号,制造出种种玄妙的“理论”,包括玩弄唬人的“数学模型”,推销它们的“奇味”毒药。但是,还有不少人,对其用心不能明察,甚至还予以附和或支持,这是很危险的!必须高度警惕,持久地批判和清除新自由主义的言行及其影响。切记苏联解体的教训,可以设想,假如推崇、放纵新自由主义言行,我们不但无法协调发展,而且国家要变质,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败的一个关键。
吃米饭、喝肉汤、住瓦房、穿绸缎!——金日成
顶端 Posted: 2018-02-12 09:21 | 2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Warsaw Pact BBS☆ 华约军事论坛 » 共产主义理论研究

Total 0.012939(s) query 8, Time now is:04-20 06:02, Gzip disabled
☆Warsaw Pact BBS☆ Locations of visitors to this page ☆华约军事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