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论1949—1955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争取德国统一的努力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台湾特首
级别: 二等参事


精华: 0
发帖: 127
爱心: 107 点
金钱: 1275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在线时间:16(小时)
注册时间:2008-06-16
最后登录:2017-12-04

 论1949—1955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争取德国统一的努力

0
       建国之初,民主德国积极寻求通过两德谈判来建立统一的全德政府,为此还提出了种种建议。然而,在东西方对抗和两德对立的形势下,民主德国争取和平统一的种种努力均告失败。 16Jq*hKU  
Hz."4nhv  
一、民主德国立足两德谈判的和平统一政策的确立 ^/#G,MxNy  
&Cv  
       二战后,战胜国在德国问题上的分歧重重导致德国的分裂长期化。首先,这些国家都不会轻易放弃通过战争获得的权益。其次,作为欧洲地理位置的中心,两个德国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为美苏两国在欧洲势力范围内建立稳定的秩序的基础[1]。(第162页)。最初,四国在德国的最高统治权只是临时性的,以对德和约没有签订为由,四国都将在德国的特权长期化、合法化。在1952年的《波恩条约》和1954年的《巴黎协定》中,美、英、法三国保留了在安全保障、柏林以及全德性质问题上的权利和义务,苏联也是尽量保留自己在德国的特权[2](第118页)。此外,两个德国的对立也使德国问题的解决更加困难。建国后,联邦德国阿登纳政府选择了倒向西方阵营的外交战略。为了融入西方,阿登纳选择的是先欧洲一体化后德国统一,甚至为了前者还不惜搁置德国统一。建国初,民主德国也明显地倒向苏联一边。由于在政治权力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对立,两德政府达成妥协已经比较困难,在它们都企图加入对立的冷战阵营后,德国的统一更是存在着难以逾越的内部障碍。 ooUVVp  
       从上可见,在德国问题被纳入冷战格局和两德分别倒向了对立的冷战阵营后,德国统一的实现困难重重。1948年的柏林危机显示,,拥有德国统一钥匙的美苏两国都极力避免直接的暴力冲突,德国问题的解决只有和平谈判一条道路。在涉及德国问题的各方势力中,民主德国的实力最为薄弱,在政治、经济、安全方面都十分依赖苏联的支持和保护,它在50年代初期积极于两德的统一谈判,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苏联意志。至于苏联的德国政策,斯大林关心的是落实通过波茨坦协定获得的权益。在民主德国单独负担了赔偿责任后,苏联主要是努力保障自身安全。在晚年,斯大林十分担心苏联的安全,赫鲁晓夫还讥笑他生活在生怕敌人进攻的恐怖之中[3](第565页)。二战后,真正能威胁到苏联国家安全的只有美国,因而,斯大林竭力阻止美国力量停留在欧洲和反对美国主导的西方联盟的建立。斯大林对战后国际形势的看法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争夺市场的矛盾比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之间的矛盾更为激烈;德国会很快地再次崛起并要求独立[4](第622-624页)。从这一判断出发,斯大林主张建立一个中立、统一的德国,一方面德国的复兴有利于扩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一个统一、中立的德国可以阻止美国继续留在欧洲。而且,主张德国统一还可以使苏联获得德国人民以及国际舆论的支持,避免承担分裂德国的责任,从而可以提高苏联的国际威望。在外交策略方面,由于以前与西方的对抗性合作没有什么收获,斯大林在晚年放弃了强硬路线,采取了比较温和的态度[5](第24页),表现在德国政策上是他采取了以谈判方式解决德国问题的新策略。 83SK<V6  
       虽然民主德国在德国政策方面采用谈判策略体现了苏联的影响,但它坚持德国统一目标不仅是外部因素作用的结果,也是其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所在,早在建国之初,统一社会党政府就将完成国家统一确定为主要任务[6](第221页)。民主德国坚持德国统一的动因是: zfv@<'  
9Dgs A`{$  
(一)经济因素 9#@s(s  
       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德国建立了统一的经济结构并形成了相互依存的自然分工,煤、铁等自然资源丰富的西部是发达的重工业区,资源缺乏的东部是全国的主要农产品供应区。二战后,德国被分区占领,占领当局各自为政严重阻碍了德国经济的正常联系,影响了德国的经济恢复,也给民主德国的经济制造了严重困难[7](第1175—1176页)。因而,为了反对资产阶级控制德国经济和促进德国经济的恢复,统一社会党主张恢复德国的统一。 ~/9RSdv7  
K%+4M#jj5  
(二)安全因素 `=P_ed%&'  
       二战后,德国被解除了武装并被限制从事军事生产,四大国分别在各自占领区驻扎了军队。1949年4月,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西方还企图将联邦德国拉入其中。统一社会党的判断是,这是帝国主义力量准备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该计划的目标首先是巩固帝国主义在联邦德国的统治,然后是使德国充当对社会主义国家发动新侵略战争的跳板和攻城锤[8](第37页)。而积极地进行重新武装的阿登纳政府是美国金融资本最亲密的盟友和助手。因此,为了维护自身安全,民主德国积极支持苏联东欧国家建立中立、统一德国的主张。 kHylg{i{"  
op5 `#{  
(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因素 FZ ?eX`,  
       二战后,斯大林一度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比较乐观,他甚至认为在英国也有实现社会主义的可能[9](第84页)。联邦德国在50年代初的情况十分糟糕,1950年冬的失业人数接近两百万[10](第220页),国内的政党斗争非常激烈。因而,民主德国领导人也十分看好德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形势,格罗提渥估计,大约3000—5000万有被选举权的德国人将支持统一的反法西斯国家观念[11](第56页)。所以,尽管在人口、领土面积以及经济潜力等方面不如联邦德国,民主德国却在争取统一方面更为积极主动,因为“民主德国的立场往往立足于走向共产主义制度的革命性变化将会并一定会出现的估计”[12](第40页)。 r A(A$VR  
W. kcN,  
(四)民族主义因素 ]W14'Z  
       二战后,统一社会党支持建立德国人的政府,反对国家和民族的分裂。在建国的当天,民主德国建立了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全国阵线,该组织的首要目标是建立民主德国领导下的统一国家[6](第218页)。在联邦德国为了加入西方阵营而搁置国家统一时,民主德国高举民族统一旗帜有利于获得要求统一的大多数群众的支持,从而巩固新政权并提高其威望。统一社会党也刻意将自己打扮成德意志民族利益的代表者和护卫,而将阿登纳政府指责为外国帝国主义的代理人和卖国贼[13](第13页)。     "n` z`{<n  
       总之,从国内外形势和现实利益考虑出发,民主德国在建国后选择的是在苏联东欧国家支持下与联邦德国谈判统一的政策。 1(dKb  
Q,^/Lm|]k  
二、民主德国和平统一政策的调整及其争取德国统一的努力 `G/g/>y  
`6J7c;:  
       从1949年建国到1955年加入华沙条约组织,完成统一是民主德国的主要国家任务,统一社会党也作出了种种努力。民主德国争取国家统一的斗争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kj[box N  
第一阶段,从1949年10月到1950年9月,由于忙于恢复经济和巩固政权,民主德国在争取国家统一方面表现消极。建国初,民主德国主张在波茨坦协定的基础上完成德国统一。为了实现德国的统一,民主德国多次提议举行两德谈判和积极发动群众,如提出“德国人的德国”口号,煽动联邦德国群众反对英、法、美三国以及与它们密切合作的阿登纳政府。然而,由于建国后存在严重的经济困难,民主德国在争取德国统一上表现消极,主要是进行政策宣传,并没有制定和实行切实有效的措施。 ekrP$(Ah   `D |/g;  
       第二阶段,从1950年10月到1952年6月,民主德国积极争取开启两德之间的统一谈判。朝鲜战争爆发后,由于担心苏联威胁其西欧势力范围,美国开始将重新武装联邦德国纳入西方军事体系并付诸行动。统一社会党政府意识到,联邦德国倒向西方特别是积极加入西方军事集团的政策也危及了它的安全[14](第291页),并与其反帝统一道路背道而驰。因此,民主德国一方面积极争取苏联东欧国家的安全保障,一方面支持1950年苏东八国外长会议通过的以中立换统一的布拉格决议,即要求按照波茨坦协定签订和约和最终从德国撤军,德国两部分谈判德国统一问题。从布拉格会议结束到统一社会党第二次代表会议召开前夕,民主德国多次向联邦德国和西方建议谈判解决德国问题。然而,联邦德国拒绝承认民主德国的国家地位使有关谈判从未举行,双方只是在建立全德政府的方式和步骤等问题上争执不休,主要涉及全德立宪议会产生方式、自由选举的举行以及对德和约等问题。1952年5月26日和27日,联邦德国和英、法、美等国先后草签了关于结束德国占领状态和组建欧洲防务集团的《波恩条约》和《巴黎条约》。两个条约的签订表明,民主德国以谈判德国统一问题来阻止联邦德国重新武装的政策没有奏效。     Z|$DchC  
       第三阶段,从1952年7月到1954年1月,民主德国继续争取德国统一,同时也加快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建国后,民主德国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德国统一,但在统一前景渺茫以及西方威胁上升后,保持政权稳定便成为更为迫切的任务。在1952年7月举行的统一社会党第二次代表会议上,统一社会党的新任务是将社会主义建设上升为与统一斗争并列的国家任务。实际上,随着以统一换中立的政策趋于失败,民主德国的德国政策开始强硬化,其主要措施是对内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对外努力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和一体化。然而,民主德国争取国家统一的努力毫无成效,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工作更是问题重重。1953年6月,工人的罢工抗议引发了柏林骚乱,统一社会党内部的反对派也趁机要求只将德国统一作为主要目标[11](第158页)。在苏联的支持下,统一社会党第一书记乌布利希保全了统治地位,民主德国继续实行完成统一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两大任务并存的政策。     $/D?Vw:]  
       第四阶段,从1954年1月到1955年5月,民主德国是优先巩固社会主义政权的生存和安全。斯大林逝世后,为了解决德国问题和欧洲安全问题,四大战胜国外长会议于1954年1月再次在柏林召开。国内动乱刚刚平息,民主德国明白谈判时机对自己不利,为了避免四国牺牲其利益,它试图影响苏联的谈判立场,促使苏联同意和谈及其准备工作必须有德国代表参加以及必须通过两德的直接协商来成立临时全德政府,等等。由于四国的分歧依旧,柏林会议没有达成实质性的协定。会后不久,苏联取消了对民主德国国家机关的监督,并授权民主德国自行决定它的包括两德关系在内的国内外事务。柏林会议后,获得主权的民主德国更加强调自身的安全与存在。1954年3月30日,统一社会党“四大”召开。大会决议表示不要求简单地把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成果搬到联邦德国,但也开始坚持保持现状[7](第1232页)。联邦德国外交官格雷韦后来也意识到,“柏林会议是最后决定德国两个部分分道扬镳、彼此距离越来越远的起点”[15](第167页)。1955年,两个德国分别加入对立的军事集团,德国的分裂局面进一步巩固,这也宣告民主德国立足谈判的统一政策最终失败。 iiMS3ueF  
Ao$k[#px  
三、民主德国争取国家和平统一努力失败的原因 =g! Pw]  
#` gu<xlW  
       民主德国争取德国和平统一政策失败,主要原因是当时的国际局势的走向是全面冷战,同时也与两德政府的对立以及民主德国自身的政策失误有关。 ThgJ '  
L;u5  
(一)东西方关系是走向全面的冷战对抗而不是达成妥协 N+B!AK0.  
       二战后,斯大林十分担心苏联的安全问题,因而他提议建立一个中立、统一和非社会主义的德国。但是,指望斯大林放弃民主德国也是不可能的,因为苏联的安全政策是将安全边界扩大到国土之外的中东欧国家,民主德国成了苏联安全防线的前哨阵地。至于西方在德国统一方面的立场,美国国务卿艾奇逊的回忆录显示,美国更关心的是欧洲的前途,它不愿意为了德国重新统一而向苏联付出高额的破坏欧洲未来前景的代价[16](第162页)。可见,在美苏冷战中,德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它实际上取代了英国作为欧洲力量平衡中心的地位,甚至还成为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平衡中心。因而,美苏都不愿在德国问题上作出实质性的让步,它们需要对德国实行割据。在美国成功地重新武装联邦德国和改组了北约后,苏联不得不针锋相对地建立了华约军事集团并将民主德国纳入其中。在东西方在欧洲的冷战走向了危险的军事集团对抗后,德国的分裂进一步扩大和巩固。可以说,德国问题导致了冷战的加剧,而冷战的升级又加深了德国的分裂。在美苏冷战升级的总体形势下,东西方不可能在冷战的焦点问题——德国问题上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W h9L!5  
|[Fb&x  
(二)两个德国在德国问题上的分歧难以弥合 ~{tO8 ]  
S-88m/"]s  
       在争取统一过程中,民主德国向联邦德国提出过许多建议,但由于双方的立场差距太大,谈判未能举行。实际上,两德在德国政策上的差异体现了两国外交战略的对立。建国后,阿登纳政府确立了倒向西方的外交战略,其德国政策从属于这一战略。在德国统一问题上,阿登纳坚持“实力政策”,他优先考虑的是积聚实力和取得西方的支持,而不是谈判,他甚至比西方更坚决地反对谈判德国统一问题,因为他一直将民主德国的谈判提议看作是苏联扩张和破坏欧洲联合的棋子[17](第27页),或者是民主德国企图取得与联邦德国平等的地位。在德国问题上,民主德国一度将国家统一目标置于优先地位,但它同样选择了倒向苏联一边的外交战略。由于既想完成国家统一又想发展社会主义事业,民主德国的理想是在波茨坦协定基础上解决德国问题。但在联邦德国重新武装和加入北约的危险出现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决定与西方妥协,希望以德国的统一来换取德国的中立。由于四国谈判一直没有结果,苏联希望由两德谈判来促成德国问题的解决。然而,对民主德国不利的是,西方坚持自由选举的统一方式,而联邦德国在人口和领土面积方面占有优势。因而,民主德国在统一提议中尽量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如最初它主张两德派出人数相同的代表平等谈判德国统一,后来向联邦德国的立场让步,同意以自由选举为统一的第一步,但又企图塞进民主德国的选举制度内容,以保证在选举上的有利地位。正是由于在选举方式上互不相让,有关德国自由选举的谈判毫无成果。在乌布利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后,对立的社会制度在德国土地上出现,两国举行统一谈判更加不可能。 Vjv6d&Q  
sdg2^]|  
(三)民主德国在争取德国统一过程中存在策略失误 q%e'WMG~n  
fc8ODk*;E  
       为了完成德国统一,民主德国采取了以两德谈判为主、发动群众运动为辅的两手策略,两德谈判未能实现的主要原因是联邦德国拒绝和谈,但也与民主德国的谈判策略失当有关。 _^#eO`4"  
       首先,民主德国意识形态色彩浓厚的宣传言论特别是对联邦德国执政党的直接攻击,阻碍了两德谈判之门的开启。建国初,民主德国将阿登纳政府看作对手,它主要是依靠工人阶级及其组织来争取国家的和平统一。在1950年的布拉格会议后,民主德国才确立了立足于两德谈判的德国政策,将阿登纳政府以及联邦议院作为谈判对象。由于对联邦德国拒绝承认民主德国和进行两德谈判的立场不满,在争取两德谈判之时,民主德国不时批评和攻击阿登纳及其右翼政党。在争取统一谈判时,民主德国的激烈言论为两德谈判设置了新的障碍,损害了苏联东欧国家的谈判诚意,并给了联邦德国拒绝谈判的托辞。 >MN"87U6  
       其次,民主德国的群众动员方式损害了两德政府间的相互信任。因与阿登纳政府进行接触毫无成果,民主德国经常将联邦德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社会民主党作为争取的对象,号召“所有反法西斯民主力量、爱国力量联合反对联邦德国帝国主义和军国主义,促进反法西斯的民主发展和完成统一”[16](第40页)。尽管统一社会党对反对阿登纳政府的群众动员估计乐观[11](第139页),但争取与联邦德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一致行动没有成功。最终,民主德国的阶级动员方式不仅没有实现两德工人阶级的统一行动,还增添了联邦德国对民主德国的不信任感,从而不利于营造良好的谈判氛围。 *2->>"kh  
xh$yXP0/  
JJ ?'<)EF  
[1]Calleo,David P.The German Problem Reconsidered:Germany and the World Order,1870 to the Present[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8. 2=n`z) R  
[2]世界知识社.欧洲安全和德国问题文件汇编:第2集(1954-1955)[G].北京:世界知识社,1956.   $%MgIy  
[3]爱德华·克兰克肖,等.赫鲁晓夫回忆录:下[G].北京:三联书店,1973. xxvt<J  
[4]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斯大林文集:1934-1952[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a-Y6ghs  
[5]托马斯·沃尔夫.苏联霸权与欧洲:1945-1970[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 <$e#o H  
[6]人民出版社.德国问题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 U364'O8_  
[7]维纳·洛赫.德国史[M].北京:三联书店,1976. | U"fhG=g  
[8]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外交部.关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侵略政策的白皮书[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59. xZ P SUEG  
[9]米洛凡·吉拉斯.同斯大林的谈话[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 T@U,<[,   
[10]苏珊·米勒,等.德国社会民主党简史:1848-1983[M].北京:求实出版社,1984. J ( d[05x0  
[11]Loth,Wilfried.Stalin’s Unwanted Child:the Soviet Union,the German Question,and the Founding of the GDR[M].New York:st.Martin’s Press,1998. ~M{/cv  
[12]Schulz,Eberhard.GDR Foreign PoliCy[M].Armonk,N.Y.:M.E.sharpe,1982. }7 +%k/  
[13]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情报局.关于波恩战争条约的白皮书[G].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   a;Y:UwD9*  
[14]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马列主义研究所编写组.德国统一社会党简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r8:"\%"f>  
[15]威廉·格雷韦.西德外交风云纪实[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4. qe{;EH*  
[16]Haenisch,W.Hrsg.Geschichte der Aussenpolitik der DDR:Abriss[M].Berlin:Staatsverlag der Deutschen Demokratischen Republik.1985. 1Ub=RyB  
[17]康拉德·阿登纳.阿登纳回忆录1953-1955:二[G].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
[ 此帖被镰锤星在2008-09-01 18:35重新编辑 ]
不必说,你们背后还有我~
顶端 Posted: 2008-06-17 13:17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Warsaw Pact BBS☆ 华约军事论坛 »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Total 0.009114(s) query 5, Time now is:05-03 09:53, Gzip disabled
☆Warsaw Pact BBS☆ Locations of visitors to this page ☆华约军事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