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转苏联战时军事经济制度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zqq1993chn
苏共中央委员 苏军驻德军队集群总司令
十月革命勋章 第一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一枚红星勋章 第二枚红星勋章 近卫军证章 苏联武装力量上将
级别: 中央理事


精华: 0
发帖: 2001
爱心: 393 点
金钱: 19980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苏联
在线时间:21(小时)
注册时间:2014-05-31
最后登录:2024-05-20

 转苏联战时军事经济制度

0
一、前言$ \) R. P8 e: I1 g3 \ ;m}lmq,  
$4`RJ{ZJw]  
为了胜利地进行伟大的卫国战争(1941一1945),苏联改组了苏维埃经济,这使整个国民经济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战争时期的经济具有特殊的规律性。在苏联历史上,这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特殊时期,即军事经济时期。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专有一章——卫国战争政治经济学,专门论述这一时期的军事经济理论问题。 dOq*W<%  
+ A$ ^- i, ^, c7 R [{_JO+)+n  
在伟大卫国战争中,充分表现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各族人民利益的一致性:社会主义对抗法西斯主义,苏联人民对抗那些中了纳粹主义毒的德国人。苏联各族人民为了民族生存,为了保卫祖国,为了保卫社会主义而对法西斯德国进行的战争是一场神圣的战争。 m,3?*0BMp=  
3 c) v2 l0 c& b1 x- w  _ OGNjn9av  
在卫国战争中苏联各族人民的为全世界瞩目的高度团结,是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取得胜利和剥削阶级被消灭的基础上不断加强的。在卫国战争以前,寄生阶级和集团的根蒂早就从苏联社会中被铲除了,因而苏联各族人民在精神上和政治上的团结便有了巩固的基础。 9hI4',(rE  
& ^/ V! K* G0 n2 p2 s; S: O7 I $|!VP'VI  
法西斯德国选择了强盗战争作为实现其帝国主义野心的手段。他们侵占别国的领土与征服他人国家,妄图摧毁社会主义制度,把爱好自由的各族人民变成德国帝国主义“领主”的奴隶。因此,在对德国帝国主义进行的战争中,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各族人民利益的完全一致性就不言而喻了。( u, {% g5 ^  l. {! {9 f) x: \ WKZ9i2hcdf  
;JpU4W2/  
在世界经济中的资本主义体系发生了第二次危机的情况下,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成为“世界各种经济和政治势力在现代垄断资本主义基础上发展的必然产物”(斯大林)。主要法西斯国家德国、日本、意大利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集团的利益出发,图谋使用武力改变当时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内部的局势,使之对他们有利。 raGov`  
: i3 d# E, U7 a6 }% z. D KIdlndGs  
在资产阶级民主国家集团和法西斯国家集团之间进行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同我国对背信弃义问苏联进攻的希特勒德国进行的卫国战争历史地重合到一起了。为了粉碎法西斯国家的武装力量,在战火中结成了苏联、美国和英国的反法西斯联盟。 /<Cl\q2 A  
8 S! q5 n) N- X* X  e( |& }  s7 o c"%XE#D  
这个联盟的参加国各有不同的战争目的,苏联认为这次战争的主要任务是打垮德国和日本帝国主义,消灭法西斯主义,恢复和发展欧洲的民主秩序。美国和英国认为战争的主要任务是在世界市场上消除来自德国和日本的竞争,巩固美国资本主义垄断集团的统治地位。尽管如此,在对德日的战争中,各盟国还是保持在一个联盟,一个阵营之中。" c" i  X+ F8 L, {1 q b1>%%#  
' O! i2 n% m3 w7 j9 T "4LYqDe  
第二次世界大战表明在资本主义国家阵营之中,在资产阶级民主国家集团和法西斯国家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这些矛盾是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利用的特殊因素。为粉碎希特勒德国和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而利用这些矛盾是苏联对外政策最伟大的胜利。1 I. o) V9 K2 ]7 H EI2V<v  
9 {/ r4 _- L) r3 V0 t+ ~) i" A lY_E=K]  
伟大卫国战争对德国帝国主义连同其法西斯组织,对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是一次历史考验。残酷的战争考验了社会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生命力,而其结果则是以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胜利而告终。 4J2NIFZ  
( K) h; i* I: Z. f) G# u) i7 Q& B n{pS+u z  
列宁和斯大林多次指出,在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历史决战是不可避免的,苏联各族人民为这场决战进行了准备。列宁和斯大林指出,战胜资产阶级的工人阶级,现在为社会主义祖国的利益,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所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与神圣的战争。# ^$ C. A8 ?0 o1 M  OvU]|4h  
0 v' ^0 N& ^. j !3K6ew>Sf  
列宁事业的伟大战士和继承者斯大林教导我们,每一个革命者的责任就是保卫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一个国际主义者必须无保留地保卫苏联。这是因为不保卫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就不可能解决国际工人革命运动中的问题。- d7 K& C3 G) ]! H# W% s U]dz_%CRP  
qFmvc  
列宁教导说,到现在为止所有革命的命运是由一系列长期的战争决定的,而在国内战争时期,我们只结束了长期战争的第一阶段,但一定要对这一战争的第二阶段作好准备。苏联在与侵略成性的帝国主义国家的长期共处中,必然会产生许多巨大的冲突。只要有资本主义的包围,就会有各帝国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进犯的危险。7 m! {7 V+ }' G  F0 k/ K4 u x+(h#+F  
 *5 FSq  
1941年开始进攻苏联的希特勒德国是最凶恶的帝国主义国家。在卫国战争的最初时日,斯大林就向苏联各族人民宣布了对德国帝国主义进行神圣的解放战争的纲领。斯大林同志说:“德国人现在进行的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战争,妄图侵占别国领士,征服别国人民。因此,所有正直的人都要奋起象反对敌人那样反对德国侵略者”。8 K9 h& c8 v5 b bL+Hw6;  
. z7 j. e6 q* H! V) C }U'fPYYi8  
与希特勒德国不同,苏联和它的盟国进行的是正义的解放战争,其目的是将欧洲和苏联人民从希特勒的暴政下解放出来。因此,所有正直的人都要拥护苏联、英国和其他盟国的军队就象拥护肩负解放使命的军队一样。 ,,oiL  
; o! A4 [$ b6 b" F3 J4 f0 {. t A>^\jIB>  
斯大林号召苏联军队和苏联各族人民粉碎德国侵略军的军事力量,消灭窜进我国领土并企图剥削我们的德国占领者。斯大林号召将苏联的领土和各族人民从德国法西斯的桎梏下解放出来,然后直捣法西斯野兽的巢穴。 F#@Mf?#2  
8^;[c  
遵循斯大林同志的指示,苏联军队和武装起来的苏联人民,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率领下,为保卫每一寸土地,为保卫我们的城市和乡村进行了战斗。在战争中他们表现了英勇顽强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reSU 2  
2 x1 K- C) ?; e' z8 I 3|RfX  
在卫国战争的第一阶段苏军的一些部队被迫后撤时,苏联铁路的职工疏散了铁路车辆,把工人、工程师与技术人员迁往东部地区并运去设备,集体农庄庄员将牲畜赶到后方并运走粮食。 .:c^G[CQ^9  
* Y" Y* ?) b* h8 K9 O :{C#<g`  
卫国战争期间;在敌占区,为了同敌军进行战斗,我们组建了游击队和许多爆破队,使游击战火遍地燃烧,这给德国占领军及其仆从们造成难以克服的处境,在被希特勒德国占领的地区,苏联人民在这方面建树的功绩将永世成为英雄主义和对祖国忠诚的纪念碑。$ e" l/ I7 [; F .eW}@1+[;  
1 ^" H2 S& W7 h% \+ P _s!(9  
在卫国战争期间,前线与后方团结成为一个牢不可破的统一阵营,在这个阵营之中,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了,苏联国内各族人民之间的友谊进一步加强了。斯大林同志曾说过,任何其他国家如果象苏联所遭受如此之大的损失,它就可能经受不住考验,而一败涂地。苏联的制度是坚不可摧的,这是因为苏联有经过战斗考验的列宁斯大林党的领导,有社会主义的胜利,有工农联盟,有苏联各族人民的团结。: x) B& V2 x# z6 F" M' v4 R/ }; w :L`  
&|xN=U/  
在卫国战争期间,工人阶级、集体农民与苏维埃知识分子坚定和英勇地忍受住战争带来的艰难困苦,以自己勤奋的劳动创造了巩固的军事经济,并且以高质量的军事技术装备、给养、被装和油料保障了我国陆军与海军的需要。苏联各族人民把自己的优秀儿女不断地输送到自己的军队,他们在苏维埃军队中都立下了丰功伟绩。苏联人民在全世界面前不愧是英雄的人民和战斗的人民。 St/Hv[H'[E  
Oh<[8S7]C  
在卫国战争最困难的时期,斯大林同志鼓舞苏联各族人民和苏联武装力量去战斗去胜利。以伟大的斯大林为榜样,在同德军的奋战中发扬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正义的事业抱有必胜的信心迅速普及到全国人民中间,这种精神和信心团结了人民和军队,把苏联变成了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 ?% S: @2 s9 H4 T5 n, ~% l( N ]j0v.[SX  
; r5 I$ }- H' Y. H \1f$]oS  
斯大林同志将卫国战争初期我国形势同国内战争时期作了对比之后指出,我国的形势比二十三年前要好得多。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使祖国的工业产量,粮食、原料都成倍地增加。在国内战争期间,有十四个资产阶级国家联合起来围攻我国,而在卫国战争期间,苏联有了盟国,他们和我们一起对希特勒德国作战。苏联有一支装备了先进武器的军队。这支军队奋不顾身地为保卫祖国的自由和独立而战。苏联军队和苏联各族人民的英勇斗争获得了爱好自由的各国人民的敬佩、同情和支持。 NA[yT  
, H4 R* V- N- b) ~' \* U' H bT>% *  
在卫国战争中发展了斯大林的战术与战略,这一战略战术吸收了库图佐夫和苏沃洛夫的经验,反映了军事家斯大林的天才和现代化的军事技术。斯大林的致胜科学,即将火力与机动相结合的新战术赋予了苏军以莫大的歼敌力量。在很长的历史时期,斯大林的科学思想将成为智慧、英雄主义和鼓舞力量的源泉。在苏联军事经济历史中,曾经有这样一段期间,大部分军事工业处于向东部地区迁移之中,数以万计的机床、锻锤、压力机、涡轮机被东运。数以万计的工人、工程师与技术员被东迁。这是苏联生产力东迁的非常时期。工人阶级与具有专业技术的知识分子在列宁斯大林党的领导下奋发努力,使东迁的工业企业恢复了生产。在乌拉尔、伏尔加流域和西伯利亚等地建立了为卫国战争服务的强大的生产基地。  %"j<`  
. J$ L$ q8 p5 o# Q6 D5 Q IuTZ2~  
斯大林同志总结苏联军事经济的发展时指出:“苏联人在后方的忘我劳动和红军的英勇斗争将作为人民的保卫祖国的丰功伟绩一同载入史册”。经历了国民经济的改组时期,经历了生产力向东部地区的迁移与恢复,在卫国战争期间,苏联government获得了协调的和迅速增长的军事经济。 ~=P&wBnJ  
0X#tt`;  
对苏联军事经济的领导力量,象在和平建设时期一样,是列宁斯大林的党。人类社会史无前例的胜利的荣誉是属于布尔什维克党的。党在领导军事经济建设方面表现出的巨大毅力和对战争必胜的坚定信念,使能集中苏联各族人民的一切力量对敌人实行毁灭性的打击。" J% m. M$ C! h- O1 ` 5<Cu-X  
7 i; P$ ]( }0 K0 R1 f +o)S.a+7  
总之,卫国战争造成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史中的特殊时期,即军事经济时期。苏联军事经济有其生产和分配方面的特殊经济规律。苏联军事经济时期在政治经济学上构成一个专篇。社会主义的军事经济理论,是由我们的领袖伟大的斯大林在其许多著作中所创立起来的。     $lci{D32,  
aT"q}UTK  
二、卫国战争前夕的苏联经济( y' z2 Q  J: ^. t Y_S^B)y  
*G$tfb(  
卫国战争前夕,苏联经济的特点是社会主义在国民经济的所有部门都取得了胜利。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的集体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苏联各族人民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在建成社会主义社会之后,苏联已进入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阶段。5 g" p, P7 F+ L) n1 C# Z4 o  N\DEY]  
%MgQ.  
在卫国战争以前的几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可从下列数字的对比中看出来:苏联国民收入(按不变价格计算)从1928年的250亿卢布增加到1932年的455亿卢布,1937年的960亿卢布,1940年的1,280亿卢布,即在两个半五年计划期间增加了四倍多。 M cE$=Vv  
R{kZKD=  
苏联国民经济中的基建投资从1928年的37亿卢布增加到1932年的180亿卢布,1937年的300亿卢布;1940年的430亿卢布。扩大再生产使苏联社会主义企业的固定基金(牲畜价值除外)按1945年价格计算,从1928年的1,400亿卢布增加到1932年的2,850亿卢布,1937年的5,640亿卢布,1940年的7,090亿卢布,即增加了四倍。# w' n0 u  ]% Y/ L' m: E UNq!|  
' }8 p  s7 S- Y5 k, ^ c+#GX)zh\G  
工业总产值(按不变价格计算)从1928年的214亿卢布增加到1932年的430亿卢布,1937年的955亿卢布,1940年的1,385亿卢布,即增加了5.5倍,其中生产资料的生产额从85亿卢布增加到848亿卢布,即增加了九倍。同时,人民消费品的生产额从1928年的129亿卢布增加到1940年的537亿卢布,即增加了三倍。这些成就使苏联有了雄厚的工业实力。 `!5 ZF@Q>e  
; u1 a5 W% F9 ]  C9 M ~f 2H@#  
由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影响和社会主义在农村中获得了胜利,苏联的农业不断向前发展。农业总产值(按不变价格计算)从1928年的150亿卢布增加到1940年的230亿卢布。同一期间,播种面积从1亿1,300万公顷扩大到1亿5千万公顷。谷物总产量从1928年的45亿普特(1普特=16.38公斤——译注)增加到1940年的73亿普特。3 Q8 a( F* u  p; [6 i6 |, N 2}1(j  
* O7 h6 g' Y, a5 d DqrS5!C  
集体农庄公养牲畜和庄员私养牲畜头数迅速增加。集体喂养牲畜的增长数字如下:马匹从1928年的30万匹增至1940年的1,450万匹。牛从1928年的30万头增至1940年的2,010万头。羊从1928年的50万头增至1940年的4,190万头。猪从1928年的10万头增至1940年的820万头。4 p) o" ^. w6 @6 _ {) 4D1  
7 P! c* a8 H# v8 C1 b7 C7 z -G]\"ZGi  
苏联国土之上很快出现了新的铁路网,这些工程对苏联一些落后地区居民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起了很好的作用。铁路的货运量从1928年的930亿吨公里增到1940年的4,150亿吨公里,即增加了3.5倍。2 G  c' [$ U3 N6 h# |" p It!%/Y5  
: }! A, v0 s* T0 f! e4 ?9 _ ofl3G {u  
苏联国民经济部门的职工数量从1928年的1,080万人增至1940年的3,120万人。随着人口的增加,特别是苏联国民经济部门工人的增多,与人民物质福利水平提高相联的零售商品周转额也随之迅速增长。国营商业和合作商业的零售商品周转额在两个半五年计划期间从1928年的118亿卢布增加到1940年的1,751亿卢布。' n4 p* h6 P  h" O MuYr?1<q  
]7v-qd  
社会主义国家的财政经济在增加生产力的基础上得到了不断的巩固。苏联国家预算收入从1928年的73亿卢布增至1940年的l,800亿卢布。同一期间,国家预算支出从1928年的73亿卢布增至1940年的1,740亿卢布。在卫国战争前夕,苏联国家预算的常年收入是超过常年支出的。虽然这时,生产额和商品周转额都增长着,但是流通的货币却显著地减少了。其原因就是商品周转加快了,货币周转也随之加快了。苏联的货币对生产过程和社会产品的分配过程发挥了监督作用,它使城乡劳动人民更加关心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关心自己工资收入的提高。3 @' \* t3 s; c5 _7 y$ n* K :*#AJV)  
`N}<lg(0#  
苏联人口迅速增加了,这为生产力的提高和苏军干部战士的补充创造了后备力量。城市人口增加特别多,从1926年的2,600万人增加到1940年的6,100万人。同一期间,农村人口从1亿2,100百万人增到1亿3,200百万人。这就是说,在农村人口增多的同时,城市人口所占比例已从1926年的18%增加到1940年的32%。这反映了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一些地区的国民经济继续发展的过程。 #b []-L!  
.Xh^L  
苏联国民经济第三个五年发展计划是在三年半的和平经济建设情况下实现的,当然只能相对地说是和平的,这期间也曾发生过小规模的战争。苏联国民经济第三个五年发展计划有一年半的时间是在卫国战争期间的军事经济发展中实施的。在三年半的和平经济建设中,苏联国民经济第三个五年发展计划完成的情况是顺利的。在卫国战争的前夕即到1941年6月底,工业总产值完成了第三个五年计划为1942年规定的指标的86%,其中生产资料的产量完成90%,消费品的产量完成80%。1940年谷物总产量完成第三个五年计划为1942年规定的指标的91%。1941年上半年铁路货运量完成90%,零售商品周转额完成91%。1941年上半年苏联国民经济部门职工人数达到计划的98%,职工的工资基金达到计划的96%。 L.lmbxn  
eh nN  
总之,卫国战争前夕生产、货运量、商品周转额和国民收入的水平为完成联共(布)第18次党代表大会制定的苏联国民经济第三个五年(1938—1942)发展计划,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只有现在才能真正地评价苏联的历次斯大林五年计划对社会主义革命命运的历史作用。斯大林的天才体现在各个五年计划之中。苏联人民以自己的劳动把这些五年计划变成可畏的物质力量,用以粉碎德国帝国主义匪徒的侵略。 Afo(! v  
5 W0 _: C7 G; v' b M[D`)7=b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资本主义国家的景象与苏联完全相反。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陷入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这次危机的深化极不平衡。资本主义各国面临着愈益尖锐化的市场问题与殖民地问题。各法西斯国家为新的帝国主义战争疯狂地进行准备。它们想方设法贮备战略原料,拼命地把经济转到军事轨道上去。 ~!j1</$_  
uXW<8( %W  
德国的工业产量1930年比1929年的水平降低到88%。1931年又降低到72%,1932年再降低到58%。德国法西斯夺取政权之后,德国的工业生产转为军事生产,这使整个工业生产有了某种程度的增长。1933年德国的工业生产增加到1929年水平的65%,1934年增到83%,1935年增到95%,1936年增到106%,1937年增到116%,而到1938年在军事订货的刺激下,工业生产达到1929年水平的120%。总之,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很长一个时期就利用增加军事订货的办法发展工业生产。资本主义各国争夺战略原料产地的斗争日益尖锐化,因为没有战略原料的储备与资源,就不能进行现代战争。 .Nr}V.?57  
0)-l9V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十年中,各资产阶级民主国家生产变化的情况具有另外的性质。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美国1930年工业生产量降到1929年水平的83%,1931年降到68%,1932年甚至降到53%。从1933年开始美国的工业生产回升到1929年水平的63%,1934年又升到68%,1935年再升到79%,1936年升到94%,而在1937年工业生产则达到1929年水平的103%,即稍稍超过了1929年的水平。但是1938年,在当时经济危机的打击下,美国的工业生产又下降到1929年水平的81%,总之,美国的工业经历了资本主义特有的工业生产循环,即从危机到危机。美国的军事生产继续停留在低水平上,因而未能成为工业生产总水平提高的源泉。 yInW?3  
) J( L2 G3 M2 b- I2 C; X p+#J;.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以德国垄断资本主义组成的法西斯国家所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开始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法西斯所谓的“民族”论调纯粹是掩盖掠夺性帝国主义战争的烟幕。德国法西斯进攻苏联更加暴露了它的帝国主义强盗的本性。反抗法西斯国家的世界大战具有解放战争的性质。苏联的卫国战争使各国热爱自由的民族,首先是苏联各族人民进行的反对法西斯国家的世界大战具有反法西斯和解放战争的性质。. B' Y  E( c4 g b&~rZ  
'0U+M{  
对希特勒德国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和神圣的战争,因为残暴的德国帝国主义企图消灭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使苏联人民充当德国“领主”的奴隶,建立奴隶制度,掠夺粮食和石油,使德国垄断资本主义集团的“领主”们赚取超额利润。法西斯魁首们的许多演讲和德国经济杂志上讨论的经济计划,始终以夺取东欧并把它变成大德意志帝国遍设私有庄园和私有企业的殖民地这样的梦呓“思想”相连系的。无怪乎这种思想遭到破产。 +"Ek? )?  
!)ey~Suh  
日本帝国主义对美国的偷袭引起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并将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漩涡。这时在战争中最终形成了两个阵营,一个阵营是联合抗击德国和日本的民主国家,即苏、美、英三国;另一个阵营就是法西斯国家,即德、意、日三国。 dx}()i\@  
( `" E0 X: }! G* z0 w. j" p 5NbI Vz  
大家知道,共同对德日作战的联盟国对战争的目的和战后和平处置任务的问题上各有自己的见解。这是由于苏联的社会制度和其战争的动力同美国、英国根本不同。苏联的强大力量加上全世界爱好自由的民族给予它的援助,使盟国阵营具有解放的性质。所以,美国和英国在与苏联共同对付帝国主义德国而进行的战争中所做的军事上的努力是服务于解放战争事业的。 Fkj\U^G  
:x]gTZ?  
对比一下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各国的生产力,可以看出民主国家联盟的五大优势,它们在经济上和技术上拥有保证它们获得世界大战胜利的极大优越性和后备力量。这种优势也可从人口对比上看出,民主国家苏联,美国和英国共有3亿7,200万人,而法西斯国家德国、日本与意大利只有1亿8,600万人。 !NK8_p|X  
0 h$ Q* I% m, d. o* S5 m- G J`;G9'n2  
在巨额和超巨额垄断资本占统治地位的基础上,美国实行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生产使武器产量迅速上升。据美国的统计数字,它的军事生产发展速度如下:1942年生产的武器价值325亿美元,1943年为600亿美元。各种飞机1942年生产了4万7,900架,1943年为8万5,900架,商船1942年为510万吨,1943年1,210万吨。制造了新的军舰,1942年为85万9千吨,1943年为261万吨,这些军事装备在打败德国帝国主义的战争中起了作用。 ;%odN d  
$@+\_f'bU>  
不可阻挡的历史力量战胜和消灭了法西斯诸国联盟。首先,社会主义的苏联就是这样的历史力量,在反对德国法西斯帝国主义的神圣战争中,它的后方与前方、工人阶级和农民、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了。其次就是遭受希特勒帝国主义剥削的欧洲各国人民的解放运动。再其次就是不断扩大自己的后备生产能力和后备人员的民主国家,它们联合起来的力量不断增长。. e5 ~: @6 H$ h9 G1 t L{Epkay,{  
! h9 N* A! D4 I' V pq+Gsu1^  
但这还只是一些条件,还必须把这些条件转变为胜利。苏联各族人民的爱国精神与消灭德国法西斯的坚强意志,苏军军事家、指挥员与战士的丰富战斗经验,苏军最高统帅英明的战略战术,这一切终于把获得胜利的可能性变成了真正战胜希特勒德国的现实。5 q7 D5 \0 p1 N 4VSIE"8e  
P~iu|j  
总之,苏联在国民经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中取得的成就,社会主义社会的建成,为社会主义祖国的独立和国防创造了物质条件和精神政治条件。在对付希特勒德国和其仆从国的战争中各民主国家的联盟是苏联government对外政策的具有历史意义的胜利。这促使法西斯集团加速地崩溃了。 VR2BdfKU,  
E}mnGe  
三、苏联军事经济的基础 +w:[By"  
1 }! ?! M/ o# F9 k5 E" W [3;J,P=&  
卫国战争迫使苏联经济迅即转到军事经济的轨道上来。伟大卫国战争初期,在联共(布)、苏联government的决定和斯大林同志的指示中就已确定了社会主义和平经济转到社会主义军事经济轨道的纲领。; C" R- h6 d( k/ w9 F ;^lVIS%&{  
9 l1 _5 X% L$ z3 {# P Jz 'm&mu  
国家建立了国防委员会,它把党的领导、苏维埃的执行权力与立法权力统一起来,从而能够根据伟大卫国战争的需要,在动员国民经济的全部资源中,有计划地统一行动。# u8 |' _3 F$ c- B I5>HB;Q  
" B$ J, x4 y9 ]5 B ,*a8]L  
对比一下革命前俄国1914—1917年期间的军事经济和1941—1945年期间的苏联的军事经济,可以看出苏联军事经济的巨大优势。虽然暂时失去了许多工业地区和农业地区,但是这些优势使苏联的government能保障前线所需的军事技术装备和给养。& \, {- ^* I% k( g) I' W Q<P],}?:  
7 x4 h$ A. b. F) R* x1 { ZU7e1VaZM  
苏联的军事经济以占统治地位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所有制为基础。主要的生产资料集中在苏维埃国家的手中,这就能够把苏联国民经济在战争的轨道上加以改组。在革命前的俄国,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占统治地位,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又依赖外国的资本,这使俄国在1914-1917年的战争中遇到了不能克服的困难。& G- K# p( P/ G  c OF,<K%A  
~d?7\:n  
社会主义革命消除了我国对外国资本的依赖,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苏联人口的阶级组成。1913年革命前俄国城乡的职工人数还不到总人口的17%,而1939年苏联的职工人数达到了48%,也就是将近全国人口的一半。集体农庄庄员与合作化的手工业者,在社会主义革命前的俄国是没有的,而在1939年的苏联,这一部分人数已占全国人口的46%,已成为国家人口另外一半的主要部分。1913年,个体农民、未合作化的劳动者、手工业者占俄国人口的65%,而1939年他们只占苏联人口的2.6%。  {- n/ m$ v+ U" O3 x2 Z' b* O5 E' n "lx}.  
( o+ b# E  e8 P! H +Vt@~Z4K  
有产阶级——地主、大资本家、城市小资产阶级、商人与富农在1913年占俄国人口的16%,而在苏联,在伟大卫国战争爆发之前,这些剥削阶级——地主、城市资产阶级、富农早已被消灭。同革命前俄国的人口相比,苏联人口阶级组成的这些变化保证了苏联各族人民在精神与政治上的团结,保证了工人阶级与农民的坚固联盟,也保证了组成伟大苏维埃联邦的各族人民之间的牢不可破的友谊。( i* Y7 B% ~% t1 K% d @~'c(+<3  
1 U; n$ _4 E% c+ n, d9 y `,tv&siSA  
在1913年的俄国居住着1亿3,900万人,其中城市人口为2,500万人,而农村人口为1亿1,400万人。那时俄国主要是一个农业国,工业很不发达。在社会主义建设年代,苏联的城乡发展了并有了巨大的变化。在几乎是荒无人烟的地方,苏维埃国家建立了364座新的城市,这些都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要基地。在1940年的苏联国土上居住了1亿9,300万人,这时城市人口同1913年相比增加了1.4倍。 :}FMauHh  
#JeZA0r5  
不论是战前或者是战争期间,苏联社会主义企业的工业生产水平都远远超过了革命前俄国私人占有企业的生产水平。1913年,俄国大工业的总产值为110亿卢布,1940年苏联大工业值达到1,295亿卢布。1943年只是苏联东部各区的工业产值(按可比价格计算)达到830亿卢布,这超过革命前俄国工业生产水平6.5倍。 /A[AHJ<[?  
KWCA9.w4q  
1940年苏联大工业总产值高出1913年俄国的工业产值10.7倍,而大工业中的机器制造与金属加工工业的产值则高出40倍。作为机器制造基础的优质轧钢的生产,1940年苏联比1913年时的俄国多79倍。革命前的俄国根本没有生产汽车、拖拉机、铝、镁、橡胶等。 Pe!uk4}w  
AnG/A!G  
不同于革命前的俄国,苏联社会主义工业不依赖于资本主义国家,在卫国战争中,尽管苏联暂时失去了大片国土,但是它的工业仍然能够利用国内的生产保障军事经济的一切需要。1943年只是苏联的东部各区的产量也比1915年俄国的全国总产量还多,煤炭多1.3倍,钢1倍,轧钢0.7倍,铜3.1倍,铝58倍,锌17.8倍。战前,苏联开采的石油比革命前俄国多2.5倍。 o5mt7/5[i  
0 Y3 V( T" w3 ]2 \3 J2 d' @# c CT3wd?)z`  
苏联社会主义社会所具有的与过去完全不同的阶级结构保证了极大提高农业产品的产量。商品的主要部分掌握在工农国家的手中。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革命前俄国的粮食总产量为49亿普特,而在伟大卫国战争前夕,苏联的粮食总产量达到73亿普特。这时苏联的商品粮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俄国的商品粮多近一倍。3 J  A8 B/ y7 j9 } ~<Uwum v  
-#j-Zo+<  
革命前俄国商品粮中的22%为地主占有,50%为富农占有,只有28%的商品粮属于中农与贫农。战前苏联商品粮中有10%为国营农场所有,近90%的商品粮为集体农庄所有。这就是说,实际上苏联的全部商品粮掌握在社会主义生产者的手中。 x "]%q^x  
o;M"C[  
在沙皇俄国的3亿6,700百万公顷的农田中,富农拥有8千多万公顷,而地主占有1亿5,250万公顷。战前在苏联的4亿2,200万公顷的农田中,集体和个人的农业劳动者拥有3亿7,100万公顷,国营农场拥有5,100万公顷。无怪乎千百万苏联人民为保卫祖国的土地,为保卫城市和乡村英勇地进行了神圣的战争。 7EOn4I2@[  
  o8 D3 v- t, W2 P fyYT#r  
把1941年到1945年期间的苏联军事经济同1918年到1921年的苏俄军事经济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在社会主义革命的年代里苏联的国民经济前进得多么迅速。发展了生产力,改变了生产关系与阶级,培养了社会主义知识分子干部。. W: {+ X2 w  \0 x3 A8 c* @8 u. l b\"JXfw  
* q) v, A% r) o C0z E<fl  
1918年初苏联国土上居住的人口总数(其中包括暂时被武装干涉军和白卫分子占领的地区)为1亿4,260万人。在整个国内战争期间到武装干涉军和白卫分子占领地区最多的时候,也就是1918年11月以前苏维埃俄国的人口只有6,000万人。苏联在伟大卫国战争期间,当德国入侵者占地最多时,也就是1942年,苏联人口没有降到1亿3,000万人以下,这比1918年的人口数要多一倍以上。2 `6 V: B' t2 Y5 f# O6 s# O! j yAG4W[  
h" Yi'  
1918—1921年苏维埃俄国实行军事经济体制期间的工业生产水平简直无法同1941—1945年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军事经济中工业生产水平相比拟。1940年苏联工业总产量比1920年苏维埃俄国工业生产水平多37倍,而机器制造与金属加工工业的产量多达511倍。 9s6, &'  
V /$qD  
在卫国战争期间,1943年仅苏联东部各区的工业总产量超过1920年整个苏维埃俄国的生产水平19倍。1943年,苏联东部各区的工业产量比1919年整个苏维埃俄国的工业产量还多,煤炭多59倍,生铁多64倍。苏联在1942年,也就是失去国土最多的一年,在农业耕地面积减到最少的情况下,粮食总产量仍超出1919年好几倍。必须指出,在卫国战争前夕,苏联在粮食与给养方面已拥有巨量的国家储备,而1918年的苏维埃俄国则没有这种储备。 yp wVzCUG  
" L5 V7 d& V; B5 ~# r; E  r bw9a@X  
苏联的社会主义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从1923年的76%增加到卫国战争前夕的100%,在农业总产值中社会主义生产的比重在同一期间从4%增加到99.7%,在零售商品周转方面社会主义企业在同一期间从43%增加到100%。这表明社会主义在城乡获得了全面胜利和为苏联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创造了基础。 i*..]!7e  
K=M5d^K<E  
具有熟练技能的工人干部多起来了,他们成为发展国民经济工业化的基本力量。1926—1939年间苏联人口增加了16%,同一期间熟练工人干部增加了数倍:钻探工增加了4.7倍,车工5.8倍,铣工12倍,机床工13倍,工具制造工11.3倍,压力机工与冲压工5.3倍,装配工与电工5.4倍,机械制造工8.5倍,铁路机车司机2.3倍,船机工2.2倍,汽车司机39倍,拖拉机手214倍。 ik_Ll|  
}&d]Uv/4  
苏联知识分子的数量也增多了。1939年达到1,180万人,具有中等文化水平的熟练工人不包括在此数内。这时,工程师的数量从1926到1939年增加了6.7倍,农艺师增加了4倍,农艺技术人员增加7.8倍,教员2.5倍,科学研究人员6倍,文化教育人员7.4倍,医生1.3倍。苏联人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城乡的熟练人才的增多改变了苏军人员的组成并保障了苏军在卫国战争中获得有历史意义的胜利。 BQ,]]}e43z  
ueZ`+g~gg  
要想分析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军事经济的特点,还必须把苏联的和平经济建设期间与实行军事经济体制期间相对比,苏联和平经济建设期间的特点是在全国各地区实行社会财富全面的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在苏联实行军事经济体制期间也是进行社会主义的扩大再生产,只是它被限制在国内某些经济区域之内。在苏联东部各区高速度地实现了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过程。由于一些地区被敌暂时占领和德国匪徒在占领地区进行了破坏使我国损失了巨大的社会财富。卫国战争期间的扩大再生产首先弥补了损失了的社会财富。; O% {; M9 I) x* {! k# l X3".  
& a( ~! Q' a; q- n  M f8+($Ys  
苏联实行军事经济体制期间扩大再生产的特点是积累与个人消费之间的比例和数量的改变有利于军事消费。这时,社会产品中很大一部分用于生产军事技术装备,而后者并不能直接为国家再生产出固定基金。但是,没有军事消费就不可能保卫祖国,而保卫祖国却是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Gh-T{\V'  
KR%p*Nh+C  
在苏联实行军事经济体制期间,积累与消费之间的比例有了变化,在实行军事经济体制的第一阶段,两者的绝对数量都暂时地减少了。与战前1940年比较,1942年由于德国人占领了许多工业地区,苏联社会总产品的生产下降了。虽然生产性消费的比重未变,但是绝对数量上减少了,居民个人消费额稍有缩减。积累的比重与数量暂时有所降低,但是在实行军事经济体制期间积累过程还在继续发生。 /@lXQM9 T  
  z* k9 [( w/ y$ Y) o/ E3 H. j v$p<6^kJ  
在苏联军事经济的历史中,1943年是发生根本转变的一年,这时苏军获得了辉煌的胜利,军事经济得到了巩固和发展,扩大再生产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同1942年比较,这时的社会总产品的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生产性消费,国民收入,劳动人民的个人消费和积累,国民经济的固定基金以及流动基金都增加了。 ;n00kel$  
5 h0 H0 y0 y0 G/ U  i2 ` pY!@w0.  
1944年,苏联军队从苏联的国土上把希特勒匪徒一扫而光,在苏联的军事经济中扩大再生产的增长过程是在继续加强。与1942年不同,在1943和1944年,在军事开支增加的同时,生产性消费与个人消费以及积累也有绝对增长,而不是象1942年时那样使后三者绝对降低了。这就是苏联在实行军事经济体制期间的各阶段所表现出的扩大再生产的特点。 \evK.i*KfA  
~0 >g 4 D.  
从基础上看,苏联军事经济根本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经济。社会主义再生产规律也不同于资本主义再生产规津。从苏联军事经济基础同美国军事经济基础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其区别之处。 U: ~O^  
XB UO  
首先,苏联军事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它以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为基础。美国军事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而目.它是处在这样的阶段,资本主义垄断集团与财政资本占据统治地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资本的不断集聚和集中的基础上美国资本主义垄断集团的统治急剧加强了。天真的人们的谈论,更多的是一些凶恶的谎言家说什么在美国存在的是“人民”资本主义,这完全是愚弄人的鬼话。真象是在1944年美国有75%的军事订货被100个最大的资本主义垄断组织夺去,有49%的军事订货被三十个大财阀独占。他们是美国军事经济的有权势的主人。 w '~f Z*  
{6~v oVkj  
第二,苏联军事经济的动力是社会主义国家,这个国家靠的是苏联各族人民在精神与政治上的团结和爱国主义精神。美国军事经济的动力是资本主义垄断集团,对于这些集团,战争是图谋暴利的手段和夺取世界市场的方法。美国财阀获得的利润从1939年的64亿美元增加到1943年的245亿美元,而在四年战争期间则达到870亿美元。自以为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某些理论家关于“资本主义国家军事经济中国家起着决定性作用”的论证纯属不值一驳的谬论。这些“马克思主义者”天真地认为那些垄断资本的强盗利用美国国家政权机构以获取军事超额利润似乎可以证明在经济中国家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在资本主义的美国,它的政权机构,首先其上层同资本主义垄断集团和财政资本的巨头们及其代理人是相互勾结的。美国财阀迫使国家政权为他们服务。关于美国军事经济是由国家进行计划的说法也是无知的,美国资本主义垄断集团从国家获得有厚利可图的订货,这不等于国民经济是有计划的。在美国只要在经济上进行“计划”的可怜尝试稍稍超出财阀们获利的范围,这些尝试必然遭到完全的失败。9 L$ C# ?; H8 a' }* Z/ S/ T mWsVOf>g  
[IF3 ,C  
第三,在实行军事经济体制期间由于军事开支和德国暂时占领了许多地区,苏联经受了巨大的消耗。与此相反,美国发了战争财,摆脱了战前的经济危机并使财阀们获得了空前的巨额利润和新的世界市场。但是,战争期间在美国,资本主义积累、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技术的高水平都使资本主义固有的一些矛盾尖锐化了,这为新的灾难性的经济危机与经常性的失业准备了基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性,从而产生了新的矛盾和冲突,并使资本主义总危机尖锐化。这一切说明苏联军事经济基础和美国军事经济基础如同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一样具有完全相反的性质。 ?%i|].<-'  
fxXZ^#2wX  
总之,苏联军事经济的经济基础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所有制,它能集中苏联国民经济的全部物质力量去胜利地进行卫国战争。改组国民经济使其转到军事经济的轨道上来,把生产力迁移到东部各区并加以恢复,这一切使苏联的军事经济得到了全面的高涨。; @' o! K6 ^* W# \. C# y! @ [?)}0cd0  
3 A! e# g. a$ z( s }N:0%Gk[;  
四、国民经济的改组 ?W1( @.  
,xuqQ;JX  
在斯大林同志一些报告中,首先是1941年7月3日他在电台上发表的广播演说和1941年11月6日在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26周年纪念的报告中,详细地提出了改组苏联国民经济的纲领。* M% K" D( H9 b( T bqFGDmu6'  
L,p5:EW8.  
为了改组苏联的国民经济,以斯大林同志为首的国防委员会采取了以下措施。1 y* C# \9 G2 b ^F5[2<O/!  
3 m; Q& t4 \; B" B: a$ N: M! G2 o Q9q:HGXxv  
第一、动员社会主义工业企业、工人与工程技术干部为卫国战争的需要服务。工业企业转产军用产品。将国民经济许多部门的企业交给军事工业,以提高其生产能力。为了保障军事经济的需要,一些民用品停止了生产,腾出了一些工厂、工人与物质资源。工业产品品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金属炼制方面增加了优质轧材的比重,在石油炼制方面增加了航空汽油的比重,而在化学工业方面则增加了特种化学剂的比重。食品工业和轻工业增产苏军需要的食品与被装品。根据军事工业的需要对原料与材料重新进行了分配。对金属、燃料、电力、其他原料与材料的分配以及消耗标准由中央严格地加以规定。工人与工程技术干部同主要设备一起迁到我国东部地区,在东部地区新工厂的建设加快了速度。广泛地进行了改进生产过程的工作,特别是改进了以下生产技术:利用平炉炼制特种钢,在初轧机上轧制装甲钢板,用高炉炼制磷铁合金与铬铁合金,在机器制造工业中大规模地采用流水作业法。 ,;y 5Mu8  
& Q: J6 f  y) [8 d. Z hZVF72D26  
第二、动员农业的物质资源和集体农庄的劳动力保障苏军的需要和保障对向前线供应军事技术装备的城市的需要。从德军占领的地区和从靠近前线地带向东部地区后送了牲畜、农业机器与拖拉机。在东部地区,首先在与乌拉尔、伏尔加流域和西西伯利亚扩大了粮食、土豆和蔬菜的播种面积(此句语法不通?),把技术作物改播在东部地区。加强了集体农庄的劳动纪律,尤其是提高了庄员的劳动日最低限额。提高了肉品与羊毛的交售量,并且实行了追加交售制度以供应苏军用做储备的肉与粮食。在工业企业组织农副业生产。大力动员工人与职员个人种菜。. g$ N2 N) m; H% [6 N& L) A U P GS  
! a& ?1 Y% y. B$ J4 S o?b$}Qrl  
第三、进行了交通运输动员并实行交通运输的战时体制。采用能保证军用直达货运列车优先和快速行驶的运行表。限制了客运。增加了按集中计划运输的物资数量。提高了乌拉尔铁路和重要的铁路枢纽站,如车里雅宾斯克、斯维克德洛夫斯克、塔吉尔斯克、新西伯利亚和基洛夫斯克等站的通过能力。沿伏尔加河流域,在我国东部和北部地区新建了许多铁路。建成沃尔库琴斯克铁路。从外高加索到阿斯特拉罕建成一条新的铁路。对铁路运输与水路运输实行了军管。公布了军事运输纪律条令。 .AH#D}m  
( ^, x6 B4 ^2 y 4 (& W>E  
第四、动员建筑工程干部与建筑机构去建设军事工厂和修建与军事工厂协作的企业。基建工程的重点是:军事工业工程,黑色金属、冶炼业、电站、燃料工业、铁路运输等工程,首先是在后方地区恢复搬迁来的企业。修订了建筑工程标准使其符合战时条件。在许多情况下,修筑一些短期使用的临时建筑物。缩短了工期。减少未完工程的数量。/ F' u# [) `; E9 G+ O7 m, k5 J5 ?7 U |s+[489g'6  
2 q6 @9 L: M$ _* w4 m9 i$ O "639oB  
第五、动员劳动力,培训工人,训练新的人材以代替应征入伍人员。军事工厂和其协作厂的工人都被动员在整个战争期间工作。工厂实行义务加班制。动员没有工作的居民参加劳动。工厂附设的学校、技工学校和铁路学校向社会输送了大批毕业生,工厂也组织了新职工的训练。保留了高等院校与中级专科技术学校,以便培训技术干部。 R"];`F(#  
zIf/jk  
第六、动员国家的给养储备以保障城市的供应。改革了国家的零售商品周转制度。对居民实行食品和工业品限额(卡片)供应制。在工业交通运输业部门成立了工人供应处。日用必需品保持相当稳定的低价格。对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的工人与工程技术干部的加量供应得到了保障。 tk|Ew!M:  
' A7 C4 w3 N. Y" ?" }8 E* D H5S>|"`e`e  
第七、动员居民的资金与动员国民经济的财源设保障卫国战争所需的经费。提高了军事开支在国家预算中的比重。将货币与债卷的发行作为军事经济所需经费的辅助来源。 yDWzsA/X  
NcZ6!wWdE  
第八、改组国家机构使能动员一切力量为卫国战争服务。成立一些新的军事生产人民委员部,其中包括坦克制造人民委员部与火箭装备人民委员部。对军事订货的完成情况由国防委员会组织监督。改革了军事经济的计划与供应制度。 !F/;WjHz  
1 {" X) s4 f+ [' k } =?kf3k  
苏联国民经济的军事改组是在斯大林同志的领导下从1941年下半年到1942年上半年进行的。在和平建设时期,由以列宁、斯大林为首的党培育出来的主要经济干部和政治干部保证了国民经济的军事改组,而没有这次改组,就不可能获得战争的胜利。为苏联军队勤奋劳动的苏联人民拥有无限忠于人民和忠于党的组织者与领导者。: _- x( O2 c3 n: }# B* b }?$d~]t)  
1 }4 C+ H  Y% X. l5 D M,8a$Mdqh  
苏联国民经济的军事改组反映在军事经济计划之中。在卫国战争爆发一个星期之后,苏联government制定了第一个战时计划,即《1941年第3季度国民经济动员计划》。这个计划是改组苏联国民经济的初步方案之一,目的是把社会主义经济转到军事经济的轨道上来。它取代了战前和平时期制定的1941年第三季度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F4M<5Yi  
2 E# |) t& C" b; ^0 _$ g tcSn`+Bu_`  
1941年第3季度国民经济动员计划新列的军事技术装备的产量比战前计划增加了26%。减少了基建工程项目,这首先是因为根据军事生产需要重新分配了金属材料。批准了紧急的工程项目,其中有军事工厂、电站、燃料工业、金属冶炼工业、化学工业的企业,以及铁路建筑工程。计划中规定把基建力量和物资集中地用于建设伏尔加河流域、乌拉尔和西西伯利亚地区的国防工厂。铁路装车量只准许对于煤炭、石油产品、金属材料与粮食保持战前水平,这是因为军运量不断增长,其他经济物资运输计划就无法保证了。为保障苏军的需要,减少了市场商品储备,因而零售商品周转额降低了12%,季度计划规定要生产的2万2千台金属切削机床,调出1万4千台给弹药部、装备部与航空工业部所属的工厂。1941年第三季度动员计划使国民经济转为伟大卫国战争服务。但是经验证明这次转变是不够的。战争的影响愈益彻底和愈益普遍地浸入到经济中去了。+ E* x2 M+ \) }* s) q8 } `fu(  
j5|PQOK  
1941年8月16日苏联government批准了依据斯大林同志指示制定的1941年第4季度与1942年伏尔加流域、乌拉尔、西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与中亚细亚地区军事经济计划。这个计划包括了搬迁工业企业到东部地区和加速军事生产以满足卫国战争的需要。苏联东部地区与后方地区军事经济计划规定了增加下列装备的生产:轻武器与火炮,其中有高射炮、反坦克炮、团炮、师炮、坦克炮、迫击炮、重炮、步枪、冲锋枪、坦克机枪、步兵机枪、航空机枪与航空炮。计划还规定了在苏联东部地区生产枪弹、炮弹、火药和各种弹药。计划在东部地区新建和扩大一批生产飞机发动机和飞机的基地和企业,制造的飞机中有强击机、歼击机与轰炸机。计划建设生产装甲钢板、中型与重型坦克以及火炮牵引车的新基地,在后方地区生产小型舰艇。例如猎潜艇、装甲艇、鱼雷艇。军事经济计划规定东部地区增产煤炭、石油、航空汽油、汽车汽油、生铁、钢、轧材、铜、铝、发烟硫酸、硝酸铵、强硝酸以及甲苯。 SWY?0Pu  
gnlGL[r|  
为了加速伏尔加流域、乌拉尔、西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与中亚细亚地区的军事生产并对军事生产提供物质保障,军事经济计划规定将千百个制造机器和生产弹药、武器、坦克、飞机的工业企业转移到东部地区,并且把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建筑物与企业交给了上述工业企业。在1941年第4季度与1942年度计划中批准投产的发电能力有138万6千千瓦,并且制定了向东部地区搬迁锅炉与涡轮机的计划。批准东部地区在这一期间将投产5座新高炉、27个平炉、1台初轧机、5座炼焦炉、59个煤矿竖井以及紧急军用工程项目,1942年这些工程的基建费达160亿卢布。 b4Zkj2L  
1 Z  d6 [6 r% G- K4 `5 E% z/ S4 ^' o Uxn_nh  
在伏尔加流域、乌拉尔、西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与中亚细亚地区为提高铁路通过能力与货运量,军事经济计划规定改建和扩建铁路主要枢纽站、火车站与线路。考虑到生产力的迁移,军事经济计划向交通运输部门提出迅速提高东部地区铁路通过能力的任务。 fJn;|'H!  
( f, q( W. J7 k" ?$ N /P<RYA~  
为保障军事经济的需要,计划要求上述地区增加国家储备,其中包括燃料、石油、金属材料、给养和工业品,办法是取自日常的生产以及利用从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迁来的储备。  d+ F- o; G( @) ~ vK!,vKa.  
9 w6 ?# W' D9 v% `/ ? Ry,_ %j3  
在向东部地区迁移生产力方面,在恢复和发展东部地区生产方面,特别是在生产军事技术装备方面,军事经济计划起了巨大的组织作用。内迁的企业被有组织地运送到新建厂房和已有的工厂中去,这使它们在新的地区迅速恢复了生产。在1942年,军事技术装备生产不仅完成了计划,而且有一些产品还超额完成了计划。" Q' t6 L. T  v R,x\VX!|  
ow:c$Zq  
卫国战争的头半年(1941下半年)的一件壮举就是苏联生产力的向东部地区的迁移。这是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国防委员会领导下进行的。东迁了数百万人员,数以千计的工厂,数万台机床、轧钢机、压力机、锻锤、涡轮机与电动机。仅在1941年的三个月内向苏联东部地区转移了1360个大型军事工厂,其中迁到乌拉尔的455个,迁到中亚细亚与哈萨克斯坦的250个,迁到西西伯利亚的210个。乌拉尔、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与中亚细亚的基建工程投资在战时的困难条件下从1941年上半年(和平环境)的31亿卢布增加到下半年(已爆发战争)的51亿卢布。 U2$e?1y  
% i; [0 l/ l- q- F3 N8 b& I7 ]1 Z$ p' U ={~`0,  
1941年的最后两个月在苏联军事经济历史上首先在整个工业方面是困难最多、形势最严重的月份。在这一期间,迁向东部地区的工厂在其旧址已经停止生产,而在新的后方还未恢复生产。同一期间,由于希特勒德国暂时占领了许多地区而使苏联国民经济遭受到巨大的损失。9 |" ^, o4 \2 Q+ ]0 L0 S9 S $T8Ni!#/C  
3P\#moJ  
在1941年11月以前被敌占领的土地上,战前曾居住着全国人口的40%,生产的煤炭占战前全国总产量的63%,炼铁占68%,炼钢58%、铝60%。在这些土地上战前生产的粮食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38%,糖占84%,牛占38%,猪占60%,铁路占全国铁路总长度的41%。 m%m/#\J E  
|t1D8){!  
到1941年底苏联军用产品的生产受到损失之严重情况从以下数字可见看出来。在1941年8月到11月之间,由于敌人的侵占和从前线地区向后方迁移工业企业的影响,有303个弹药工厂停产。这些工厂的月产量计有炮弹体840万个,迫击炮弹体270万个,航空炸弹体200万发,信管790万个,点火具540万个,药筒510万个,手榴弹250万枚,火药7,800吨,梯恩梯3,000吨,硝酸铵16,100吨。, k" T8 f4 V& |  ?4 _ k=Pu4:RF  
* ~. _8 [& z# t eA$9)K1GO  
由于战争中受到了损失和内迁了大批工厂,从1941年6月到11月,苏联工业总产值减少了52%。自1941年11月到12月从顿涅茨克煤矿和莫斯科附近煤矿一吨煤也没产出。轧钢是军事工业的主要材料,1941年12月其产量与1941年6月比较减少了68%,军事生产必需的有色金属轧材同一期间减少了99.77%,滚珠轴承减少了95%,而没有这种轴承,就不能制造飞机、坦克和火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领袖和导师斯大林同志的坚强的意志鼓舞了苏联人民。他们经受了考验,在以后苏联军队转入了进攻并获得了胜利。 ]t\fw'  
D@rOX(m  
联共(布)、苏联government和工人阶级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在斯大林同志的英明领导下,使军事工业在1942年上半年不仅恢复了失去的生产能力,而且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从1941年12月起工业生产停止了下降的局面,而从1942年3月起生产迅速重新上升了,到1942年3月单是我国东部地区制造的军用品,其产量已达到卫国战争开始时全国的产量。 e57}.pF^  
# j$ y1 t6 C: x' {/ R |#^u%#'[2  
1941年11月,当时几乎是全世界都数算着苏维埃国家生存“末日”的天数,而斯大林同志则建议制定与批准在乌拉尔和西伯利亚建设新的钢铁厂的宏伟计划,以为军事生产奠定基础。在这一点上也表现出党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胜利的信心。为了夺取胜利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和进行忘我的劳动。 *Tl"~)'t~  
8 ~* w' J$ o  c2 w0 R* d 3:&!Q*i;  
总之,苏联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及由此而实行的计划原则占了统治地位,使能根据军事需要迅速改组苏联的国民经济,从前方和靠近前方地区把生产力迁移到苏联的东部后方地区等于从德国占领者的手中夺回了生产企业,苏联军事经济在列宁、斯大林党的领导下得以不断地巩固和发展。 Z=|:D,&  
五、扩大的再生产 6{8qATLR  
2 Z! V5 P( s- ~1 U5 l' T, Z ~!E% GCyFy  
由于疏散到国家后方特别是东部地区的工厂恢复了生产,并且完成了大批新工厂的建设,由于苏联各族人民勤奋劳动,所以保障卫国战争需要的军事经济所有部门都迅速提高了生产。在战争年代,生产与投资的不断增加表明苏联在实行军事经济体制期间高速度地进行了扩大再生产。8 w) Y+ x- j  m, l/ \( R3 \ 2shr&M fp[  
vE;`y46&r  
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有以下表现:首先是社会总产品的增长;其次是生产资料(劳动工具与劳动对象)的增多;再是工人阶级与其工资基金的增长;最后是从社会产品(利润)中扣除一部分以保证社会主义积累和基本建设的需要。 4pJOJ!?  
&q#$SU,$(  
在苏联实行军事经济体制期间,虽然地区缩小了,但扩大再生产规律仍然发挥其全部作用。1941年底生产下降达到了极点,此后,整个1942年苏联的工业生产就月月增产了。从1942年1月到12月,苏联所有工业部门的总产值增加到1.5倍。1943年工业、交通运输业以及军事经济主要部门的生产又提高了一步。工业总产值1943年比1942年增加了17%。为了对工业生产这种速度有一个概念,我们提醒读者注意下面一个数字,在第三个五年计划的三年和平建设时期生产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3%。 Q[;!z1ur  
8 {- F1 [0 z7 N8 B ?9mFI(r~  
在卫国战争中的1942、1943和1944年的三年期间,苏联的基建工程开支达790亿卢布,内迁的设备的价值未计算在内。在苏联国土上同一期间新制造和恢复的生产设备价值770亿卢布。在东部地区新建和投产的有2,250个大型工业企业,在收复区恢复了6,000多个企业。投入使用的有10万台金属切削机床、24座高炉、128座平炉、4座贝氏转炉、70个电炉、56部轧钢机、67座炼焦炉、年产煤7,300万吨的竖井,发电能力共达340万千瓦的发电站、5,860公里的新铁路线。 "S(m1L?  
%E3|b6k\  
苏联东部地区的生产力高速度地发展了。苏联government关于生产力的布局方针规定了在我国东部地区建立强大的工业基地。只是乌拉尔地区的电站的发电能力到1941年初就超过了革命前俄国1914年战争爆发前所有电站的发电能力20%。1940年仅苏联东部地区的产煤量就超过1913年革命前俄国70%。苏联东部地区1940年的钢产量超过革命前俄国40%。而在金属加工与化学工业方面,苏联东部地区则超过革命前俄国全国生产量数十倍。 2/ PaXI/Z  
8|.( Y  
卫国战争开始之前,苏联东部地区高度发展的工业成为战时迅速发展工业的巩固基础。在苏联东部地区一方面恢复内迁工厂的生产,一方面广泛地进行了新的建设工程,特别是新建一批金属冶炼厂、电站、煤矿和军事工业工厂。苏联东部地区,在乌拉尔、伏尔加流域、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与中亚细亚,只是中央在四年军事经济建设期间就开支基建费366亿卢布(按予算价格计算),用于恢复过去的工厂和新建的工程,或者说比战前向这些地区国民经济部门进行的投资,每年平均多23%。 X<Rh-1$8F  
'C]zB'H=  
在卫国战争的四年期间,东部地区新投产的有能产2,980万吨的煤井,功率为186万千瓦的涡轮机,炼铁能力为24万5千吨的高炉,产钢247万4干吨的平炉,能轧钢122万6千吨的轧钢机。在苏联东部地区随着工业生产的增长,工人与城市人口数量也增加了。1943年初苏联东部地区的人口达到2,030万人,而1939年初这里只有1,560万人。 k`62&"T  
 4C/  
卫国战争改变了生产力的分布。我国东部各经济区变成前方与军事经济需要的主要供应基地。1943年伏尔加流域、乌拉尔、西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与中亚西亚地区的整个工业产值与1940年比较多1.9倍,而其占苏联整个工业产值的比重则增加了2倍。: G6 ?6 q' j8 I5 n0 E Nj1vB;4Nx  
8 y4 i) H/ O, K$ n F6dm_Oq&  
战争期间乌拉尔与西伯利亚地区创建了能满足军事工业需要的冶金工业。1943年乌拉尔与西伯利亚生产的生铁换算成平炉生铁比1940年多35%,生产的钢换算成普通钢增加了37%,轧材换算成普通轧材在同一时期增加了36%。3 n  R* Z, l/ D! S2 I3 w q@~N?$>  
9 h, V7 R% l! T) ~+ o8 k: o3 X/ [ w1KLQd:yq  
下面介绍一下,苏联各经济区在实行军事经济体制期间扩大社会主义再生产的成就。 !sfOde)$  
# f$ a9 W9 e' o4 B$ V. h7 D2 I8 t& ] :iD( [V  
伏尔加经济区。1942年这一地区的工业产值为120亿卢布,1943年为135亿卢布,而1940年只有39亿卢布。这一地区在全国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在此期间增加了3倍。 Mc>]ZAzr  
sycN  
1941年下半年和1942年在此地区迁来200个工业企业,1941年恢复生产的有60个,1942年有123个。卫国战争的四年中向伏尔加地区国民经济的基建投资为60亿卢布,防御工程费和迁来的设备的价值没有计算在内。( Q% B7 }% M; {- p- L* h  }. e *^bqpW2$q  
2 T5 }$ r. {  a1 l' Q/ P Q%o ]&Hdn  
战争期间,伏尔加地区的工业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金属加工工业有了突出的发展。1942年伏尔加地区金属加工工业的总产值达到89亿卢布,1943年为105亿卢布,而1940年只有12亿卢布。1942年伏尔加地区金属加工工业在该地区整个工业中的比重为74%,而1940年仅为31%。战争期间,伏尔加地区出现了新的工业部门,它们生产飞机发动机、飞机、滚珠轴承、汽车、电缆、机车;还创建了能根本解决该地区燃料问题的天然气工业。 9IIQon  
w{#K.dx  
乌拉尔经济区。战争期间,乌拉尔成为我国一个主要的和强大的工业区。1942年乌拉尔工业总产值增加到260亿卢布,1943年又增至310亿卢布,而1940年则为92亿卢布,这就是说工业产值增长了2倍多。1943年与1940年比较乌拉尔工业产值在苏联整个工业产值中的比重增加了2.8倍。* E7 ]3 U$ q8 H S7P](F=n#  
@2v L'6  
向乌拉尔疏散了455个企业,到1942年底恢复生产的有400个。在卫国战争的四年间,向乌拉尔的国民经济投资为163亿卢布,这比战前向乌拉尔国民经济的投资平均每年多55%。 ;El"dqH   
GC?\GV  
1940年乌拉尔机器制造和金属加工工业产值为38亿卢布,而1942年这一产值却达到174亿卢布,即较1940年多3.5倍。1942年机器制造工业的产值在乌拉尔地区工业中的比重为66%,而在1940年则为42%。6 `; U9 E% Y2 I2 N9 _0 \) U$ W0 J' t \S[:  
5 V9 v- Y7 Y0 Q# P #.$p7]  
卫国战争期间,乌拉尔地区机器制造工业中的最重要的是军用机器制造部门。在实行军事经济体制期间,乌拉尔生产的军工产品占整个军事工业产品的40%。战争期间在乌拉尔出现了新的机器制造工厂,其中有坦克制造、汽车制造、摩托车制造工厂,还有生产滚珠轴承、电器设备、泵、空气压缩机和机床的工厂。  e-sMU  
5 v9 ?# i3 [0 x! D1 K9 E2 b _&FcHwRy  
战争期间,乌拉尔连同库茨涅茨煤矿区成为我国冶金工业的主要基地。卫国战争期间,乌拉尔冶金工业是机器制造工业各部门所需优质钢和高级优质钢的主要生产基地。乌拉尔冶金工业保障了坦克制造工业所需的装甲钢板。乌拉尔大量发展了钢管生产,保障了生产火箭弹的需要。8 A2 \8 W0 ^3 p+ E' C ?5K.#>{  
# F. Y6 j8 z/ B+ {/ m- Q1 B Qf6]qJa|  
乌拉尔也是我国生产有色金属的基地,它的作用愈益显著。1943年乌拉尔与西西伯利亚生产的铝和镁比全苏在1940年的产量还要多。在乌拉尔创建了有色金属加工与轧制以及硬质合金等工业。卫国战争期间乌拉尔的有色金属轧材产量超过了全苏的战前产量。  gG1%.q  
! }* K+ }8 T0 r( L2 v nmn$$=~)  
战争期间乌拉尔的燃料工业有了很大发展。1910年乌拉尔各煤田一共生产了1,200万吨煤,1942年生产了1,640万吨,1943年生产了2,130万吨。$ y/ _, U0 U$ b3 d6 c/ `  E x|<rt96 6A  
: `# R. b( }6 g1 U9 K/ f4 j5 A CN#`m]l.  
战争年代电力工业有了很大加强。1942的发电量达到90亿千瓦小时,1943年105亿干瓦小时,而1940年只有62亿千瓦小时。建设了一批中小型水电站,从而节约了乌拉尔的发电用煤。) N& p3 X! n# {0 k KV k 36;$  
;+>-uPT/1  
西西伯利亚经济区。战争期间西西伯利亚地区在苏联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扩大了。1942年该地区的工业产值为87亿卢布,1943年为110亿卢布,而1940年仅为37亿卢布,也就是说产值增加了2倍。1943年西西伯利亚工业产值在全苏工业产值中的比重与1940年相比增多了2.4倍。 &[`p qX  
oL1m<cQo9  
疏散到西西伯利亚的企业有210个。在卫国战争的四年中向该地区国民经济的基建投资为59亿卢布,这比战前年代增加了74%。 BEPeK  
$ b2 O6 D' d9 j, t$ y B=%cXW,  
1942年西西伯利亚的机器制造工业与金属加工工业增加了工业产品的产值,和1940年比较增加了6.9倍,1943年增加了10倍。战争期间在该地区出现了新的机器制造工厂,生产飞机、坦克、机床、拖拉机、摩托车、滚珠轴承、工具、电气设备。 L7el5Q!Y=  
\m1r(*Ar  
在卫国战争期间西西伯利亚的工厂还生产优质金属材料和铁合金。有色金属冶练工业也有很大发展。增加了锌的生产能力。新增加的有铝和锡冶炼工厂。3 \# ?- N. u. b  s9 E6 O1 E ^:5 ;H=.  
{ xi$'r  
中亚细亚和哈萨克斯坦经济区。战争期间.这些地区在苏联的工业生产方面起了很大作用。1942年这些地区的加盟共和国工业总产值达到57亿卢布,1943年达到66亿卢布,而1940年只有48亿卢布。2 C6 ^3 h+ Y% d H^_[nL  
' e/ z( b1 ]% @0 |$ z6 r1 r- X0 _ .t.H(Q9  
向这些地区疏散的工厂有250多个,它们很快就恢复了生产。在卫国战争的四年中基建工程费达67亿卢布。 )}\jbh>RH  
g05:A0X#  
在卫国战争期间中亚细亚和哈萨克斯坦地区的工业结构有了根本变化。增长最大的是金属加工工业,1942年它的产值达到17亿卢布,1943年达到23亿卢布,而1940年仅为6亿卢布。, d9 S8 w! u4 s9 {9 b ^&am]W;T  
XE[~! >'  
中亚细亚和哈萨克斯坦的燃料工业与冶金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1942年采煤940万吨,1943年1,200万吨,而1940年只有870万吨。建设了一批小型炼铁厂,创建了黑色金属冶炼工业,成为工业化发展的基础。 - U!:.  
?;i O  
在哈萨克斯坦和中亚细亚的一些工业中心,为了恢复迁来的企业,需要大量发展电力工业。1942年塔什干电力系统发电量为7亿2,800万千瓦小时,1943年为8亿8,200万千瓦小时;而1940年发电量只有2亿1,000万千瓦小时。大量建设了中小型水电站。 @QV|<NeH  
! G, Z& d$ s& A1 i7 p 7FW!3~3A_  
在中亚细亚和哈萨克斯坦地区,有色金属冶金工业有了很大发展,并增建了新的冶金工厂。战争期间新投产的有铅矿和钨矿石的采矿与选矿企业,增加了水银的生产能力,铝的开采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0$b)@  
Ytmt+9  
外高加索经济区。在实行军事经济体制期间,不只是苏联东部地区进行了扩大再生产。在外高加索的各加盟共和国即东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也进行了扩大再生产的过程。这从以下事实可以证明。格鲁吉亚的机器制造与金属加工工业产值从1940年的1亿8,100万卢布增加到1943年的4亿7,700万卢布,在阿塞拜疆从1940年的4亿2,800万卢布增至1943年的5亿5,500万卢布。 SSY E&  
$ W7 E7 S. |# k+ X! g ~=aD*v<3d  
在卫国战争的四年里,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国民经济获得的基建投资达27亿卢布也证明了上述事实。在外高加索的加盟共和国新建了机器制造工厂、黑色金属冶炼厂,增加了对石油工业的投资。苏联的巴库油田向前方和向苏联国民经济部门不断地供应石油产品.使数十万台发动机在空中和在地面上运转着。$ D8 U% O5 {& g+ Y 'b]GcAL  
; H% Q5 [. N$ R9 C, ] |k$[+53A  
总之,苏联实行军事经济体制期间的特点是在东部地区高速度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扩大再生产表现在工人阶级人数的增加,工业生产的提高和保证苏联生产力发展的新投资额的增长上。+ R* b7 J# p9 F- H! X+ _* q UpL?6)  
..UmbJJ.u  
六、在战争过程中社会主义经济的恢复  Aa[p7{e  
5 [1 i& ^8 h) _% a; q  I+ |; m7 S3 M R!0O[i  
如果说在苏联东部地区进行的是战时社会主义的扩大再生产过程,那末,伟大卫国战争期间,苏联西北、西部、中部、东南与南部各经济区实现的则是遭到希特勒德国破坏的社会主义经济的恢复过程。# L( o) T, J. k" ^8 R% z sn '#]yM  
%k_R;/fjW  
在粉碎敌人之后,在从德国占领下解放出来的地区,重新飘扬了苏维埃红旗,国民经济的恢复才在这些地区得见实现。靠近前方的地区也进行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在这些地区由于敌人的轰炸和炮火的袭击,一部分工厂被摧毁。另一部分被疏散到东部地区,但当战线向西推进后,这里的工厂又重建和恢复了生产。在卫国战争过程中,收复区和靠近前方地区能够恢复国民经济是苏联各族人民作出的巨大贡献。在苏联军事经济的总平衡中,收复区和靠近前方地区生产的恢复和增长对于保障前线的需要,尤其是对于提高收复区人民的政治水平和物质保障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b$ d) z3 {) ~: X1 [* s* R7 [6 [) ? 0V`s 3,k  
i64a]=  
为说明苏联各族人民在恢复被德国占领者破坏的经济方面所进行的忘我的劳动,这里介绍一下苏联军队解放了的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一些地区的简要情况。* J0 Q, t- ^( y4 R" S* q- `. _ <%#M&9d)E  
' e: y; K4 e/ O4 }7 N kIWQ _2  
在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一些曾暂时被希特勒德国占领过的地区,由于德国入侵者破坏了城市及其工业,留下的工人数只及战前的17%,工业企业只剩下13%,比战前减少了87%,牲畜头数减少情况如下:马匹数只及战前的23%,牛40%,羊30%,而猪只剩下10%。被侵占的地区解放后拖拉机只剩下50%,联合收割机58%,而且这些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损坏严重。除了一些最重要的设备和牲畜被疏散到苏联东部地区以外,其余的都被德国匪徒毁坏、抢劫和消灭了。而部分有劳动能力的居民则被驱赶到德国变成奴隶。0 c# m, a# v0 F w(U-6uA  
P6&@fwJ<  
在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一些被希特勒德国侵占的地区在苏军解放了这些土地时,工人数只达到战前17%,工业企业数只及战前19%,即减少了81%。马匹数只及战前30%,牛43%,羊26%,猪只剩下11%。拖拉机与联合收割机损失严重。与战前比较拖拉机只剩下39%,联合收割机40%。在这里,除了部分设备和牲畜疏散到苏联东部地区以外,一切也是都被德国人抢劫和掠夺一空,部分有劳动能力的居民也被驱赶到希特勒德国充当奴隶了。, I: V1 R: F5 ?6 Z 51W\%aB  
9eo$Duws  
在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一些曾被希特勒德国暂时侵占的地区,由于德国侵略者穷凶极恶地破坏城市及其工业,所以,和战前数字相比工人只剩下6%,工业企业剩下15%,马匹剩下39%,牛31%,羊22%和猪12%。拖拉机减少了90%,联合收割机减少了95%。这些地区与上述地区一样,除了疏散了一小部分物资外,其余都被德国人抢劫和毁坏了,部分居民被残杀,或由于饥寒交迫而致死,或被驱为奴隶。" p; [; g/ a( ?1 E) Z9 b EpB2?XGA  
& K; A; a. s1 i: s4 [0 x# M) }3 W B f~  
上列数字表明,德国人在侵占苏联一些地区期间残害了人民,破坏了城市、工业、农业和苏维埃的文化教育事业。但是德国人没能做到使占领区的经济为他们服务,尤其是没能使苏联人在这方面屈服。为了消除希特勒德国野蛮侵犯我国所留下的后果,为了在苏军解放了的地区与城市恢复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需要苏联各族人民作出极大的努力。 t%Vc1H2}  
% M  ^6 _7 N/ T) n  H& u1 d v3x_8n$C9  
德国法西斯图谋剥削其占领地区的“计划”完全破产了。德国人连手工业和农业都未能恢复,大工业就更不用说了。只有驱逐了德国帝国主义强盗的苏联人民,才有恢复经济的能力。苏联军事经济建设的经验表明,在卫国战争的过程中,恢复被占领者破坏了的社会主义经济和恢复从前线地区疏散到后方的工厂是可能的与必要的。这一点已为苏联军事经济历史中的大量事实所证明。- c5 Z7 x/ ~% C2 g+ O9 V ):; &~  
><}FyK4C  
莫斯科附近的煤矿恢复生产是图拉和莫斯科的布尔什维克人以及全体工人阶级奋斗史上光辉的一页。在很多方面它成为苏联其他地区的榜样。虽然莫斯科附近的煤矿全部被德国人侵占,矿井与村落被摧毁,1941年底煤矿停产,但是,在1942年莫斯科附近煤矿恢复了生产,煤产量达到战前水平,1943年又超过了这一水平。在卫国战争前夕,莫斯科煤矿日产35,000吨,1942年1月赶走德国侵略军队后,莫斯科煤矿日产量很快就达到590吨,1942年5月日产量增加到22,000吨,1942年10月又上升到35,000吨,这时已达到战前水平。1943年莫斯科煤矿的产量超过1940年45%。 |G&<@8O  
0 E% ^) x& T, S5 R ?DzKqsS'  
1941年莫斯科市的工业企业大部分疏散了,有210个大型企业全部迁走。因此,1942年1月莫斯科企业的生产水平降低很多。1941年6月莫斯科工业总产值为19亿3千万卢布,而1942年1月,在许多莫斯科企业疏散后,莫斯科的工业产值降到6亿2,100万卢布,或比战前水平减少了三分之二。以后又迁回了工业企业并恢复了生产,从而使莫斯科工业的产值迅速增长。1942年7月莫斯科的工业产值以达到9亿4,500万卢布,1942年12月增加到13亿零7百万卢布,1943年7月再增至13亿6,500百万卢布,1943年12月又增加到15亿4,200万户有,而到1944年底,在发展军事生产的基础上莫斯科的工业总产值已经超过1940年的水平。 &%+}bt5  
9 n, x9 O4 |6 _, c: v ;f#%0W{":  
长期处于敌炮火袭击下的列宁格勒真正是工业生产的突出榜样。尽管迁走了92个大型企业,尽管受到长期的围困、轰炸、炮火袭击,但是列宁格勒的工人向前线供应了大量的军用产品。1942年列宁格勒的工业总产值近14亿卢布,1943年增加到25亿卢布,而1944年再增至36亿卢布。 cod__.  
: D& a5 Y$ J3 l* ?2 { GKu@8Ol-wu  
在卫国战争过程中顿涅茨煤矿的许多煤矿区经历了两次恢复。第一次恢复是在1942年,当时解放了的顿涅茨一些煤矿区日产煤恢复到35,000吨。第二次是在1943年,一些矿区重新解放和整个顿涅茨解放后,产煤量又恢复到35,000吨,而到卫国战争结束前日产煤达到96,000吨以上。 ZE.nB- H  
>0~|iRySi  
在卫国战争期间,顿涅茨煤矿的恢复速度远远超过国内战争之后苏维埃国家恢复这一矿区的速度。从1921年到1925年五年间,顿涅茨煤矿的产煤量增加了3倍,而为了恢复到革命前的水平用了九年。在恢复工程的第一年从1943年5月到1944年5月,在卫国战争时的困难条件下,顿涅茨煤矿的产煤量上升到7倍,而恢复到战前水平只用了五年。 r&@#,g  
Ac 0C,*|^  
卫国战争期间在重工业企业的恢复和投产方面进行了巨大的工作。1943—1944年在苏联解放区投产的电站,其发电能力达到1百万千瓦,投产的1,047个主要的和小型煤矿井年产煤达4,400万吨,13座炼铁炉(德国人在侵占顿涅茨煤矿期间一座炼铁炉也没能恢复),年产生铁230万吨,70座炼钢炉年产钢280万吨,28部轧钢机年产成品钢材170万吨。冶金工厂的炉火又在多灾多难的顿涅茨重新升燃了。  z( w* K: A7 \0 p% y3 [, {* s 6QkdH7Qf=  
v: cO+dQ  
在卫国战争的两年中(1943与1944年)铁路员工在收复区修复并使其通车的铁路线长达43,000公里,相当于战前苏联铁路线长度的40%。铁路大军跟在苏军之后,铺装钢轨,修复桥梁,使交通运输线不断向前伸展。9 h( H4 z: z& _' U( Y! k" L& D2 s }1^/[?  
)WF]v"t  
1943和1944年的战争期间,对苏联解放地区的国民经济恢复事业投资约170亿卢布,其中1944年为140亿卢布。为了有所比较,可以举出这样的数据,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对苏联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年平均投资额仅约100亿卢布。解放区的苏联人民重新能够自由地劳动,高速度地提高了生产力。$ W4 X8 G' E: \6 {% J jw?/@(AC6  
'e^,#L_!o  
在恢复生产力的基础上,苏联解放区的社会主义工业又飞快地复兴起来。1943年解放区工业产值(按不变价格计算)为27亿卢布,1944年提高到83亿卢布,增加了2.1倍。应该承认,对于一个国家正处于遂行历史上空前规模进攻战的时期,这种速度是十分了不起的。) ]9 k2 Q( Z9 w4 }5 N$ F cq>{  
$ {) f6 n1 k. W2 N: f( X( X "*CQ<@+  
卫国战争期间解放区集体农庄的迅速恢复是苏联各族人民伟大的成功,集体农庄表现了自己的伟大生命力和巩固性。1944年苏联解放区在春播运动中,集体农庄播种面积达1,690万公顷。在恢复集体农庄经济方面下列因素具有决定性意义。' S( u9 u4 u# K; G. | |'9%vtbM  
N%v}$58Z  
第一、拖拉机数量和机器拖拉机站得到了恢复,在收复区机器拖拉机站从1943年初的394个增加到1944年初的1,702个,其中完全收复了的一些州的机器拖拉机站网这时已恢复到战前水平。 j2\bCGY  
1 ~' d# @! r( C. k2 M  V3 A f]L`^WU  
第二、集体农庄过去疏散的牲畜大量地迅速返回原地区,仅1943年往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收复区就返回牛74万4千头,羊8l万8千头,猪55,000头,马65,000匹和家禽41万7千只。# w: }8 r+ J2 m5 Y v]& )+0  
j$'L-kK+  
在卫国战争过程中,收复区国民经济恢复当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成就,就是城乡劳动人民住宅的再建。数十万工人、庄员和职员从地窖和岩洞搬进了新居。1943和1944年全苏收复区的农村修复和新建了83万9千座房屋,城市住宅的修复和新建面积达1,277万7千平方米。有541万8千人住进了修复和新建的住宅。0 I% t' t! Z, A* l' F |&eZ[Sy(=l  
% j' O" t& Z- q+ S9 ^' i! {( _0 g3 C -^]8w QU  
法西斯驱使城乡人民过着原始社会的生活,用皮鞭把他们赶进窖洞,电灯被柴火取代了,城市被摧毁了,我们的兄弟姐妹被驱赶到德国服苦役。我们解放了多灾多难的土地以后,苏联人开始为享有自由的人们创造了必需的生活条件。' p; @" Q+ j3 l0 n9 T jku_0Q0*?  
4 i" D7 `7 m7 X( I% G {P"$;_Y"<  
根据斯大林同志的指示,苏联government在1943年作出了《关于在从德国占领下解放出来的地区恢复国民经济的紧急措施》。这一决定对于恢复苏联收复区的国民经济事业具有伟大的组织作用。这个文件是许多从德国法西斯桎梏下解放出来的州和边区重建的第一个详细的纲领。这一决定在1943年被胜利地执行和超额完成了,从而为恢复建设的宏伟计划奠定了基础。* R" q7 F' }% G) s' M! x$ x# Y oXRmnt  
6 h' B; P/ g, x/ U6 u3 s9 u Y*/:IYr`  
上面说明了卫国战争中在紧张的战争期间收复区国民经济恢复的规模。苏联东部各州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对从法西斯奴役下解放出来的兄弟给予了巨大的帮助。仅在1944年,从苏联东部各区往各收复区运送了为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农业需要的各种设备约三万五千件之多。( J8 Y( P1 C8 t+ ?' g5 {% _. l8 U +ObP[F  
4 Y" B- B8 J/ ]$ x+ r. Q #n2'N^t  
总之,德国侵略军在其占领的一些苏联地区,既未能组织生产也未能利用沦陷区的人民为其所用。在卫国战争期间,尽管为了满足战争需要使用了苏联各族人民的主要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但是在收复区还是进行了艰巨的工作,以恢复被侵略军所破坏的国民经济。收复区人民以其英勇的劳动对苏联整个军事经济作出了自己的贡献。3 S6 }! @5 ^" I ? acm5dN  
f=]+\0MQ  
七、国民经济的平衡4 W5 \9 G  B% d0 E$ W8 o OJPx V~y  
0 I7 o1 {" H9 P) u& U 0ubT/  
为满足卫国战争的需要,苏联军事经济的保障工作,是在有计划地再分配生产力的基础上进行的。把和平的1940年苏联国民经济平衡表同战争的1942与1943年苏联军事经济平衡表相比较,可以看出生产力和物资再分配的情况。国民经济的平衡体现着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过程,它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U+>!DtOYK  
mnZ/rb  
第一、社会产品的生产与分配;7 F  y  \& m' c* w9 u: ` CMB:%  
第二、固定基金的生产与分配;/ O" ^( H& b6 G$ I8 [/ T/ X8 b3 F td%]l1  
第三、劳动力资源的平衡与分配;# a" }. N, M+ H/ l: g+ o0 e  Y. D rCR?]1*Z  
第四、国民收入的生产与分配;  B9 I+ C3 a# p5 ^) N) Q ()e.J  
第五、居民货币收入与支出的平衡;. G( ^% y  w+ q! L1 Z6 A$ m+ N- d3 u De%WT:v  
第六、物资的平衡与分配。 O]>9\!0{  
7 u, f8 Y" W6 o; C; a ];i-d7C  
苏联军事经济的平衡也就是为卫国战争服务的国民经济的平衡。在战争的1942年,由于我国许多工业区被侵占,所以,苏联在物质生产方面的社会产品总值与和平的1940年相比减少了。这时社会产品的结构有了以下变化。" r- Q# X  I: m' M! r. D :0|]cHm  
@GDe{GG+  
l.在和平的1940年与战争的1942年,生产消费仍保持在43%的水平上; /6jt 5N&,  
2.居民个人消费从1940年的42%降到1942年的38%;4 R( i  {: S9 F 3/>T/To&2  
3.积累从1940年的11%降到1942年的2%;" [# [0 D$ M, i U??P  
4.军费(军人个人消费除外)从1940年的4%增加到1942年的17%。% c; W; W5 m  h* a; }) ` 6Qne rd%Ec  
9 T# M  M" u+ G( U5 e; ?1 R5 H: R vM!lL6T:  
这就是说,军费的增长使社会产品中用于积累和个人消费的那一部分减少了。1943年与1942年比较,在消费、积累和军费绝对增长的情况下苏联社会产品的产值增加了320亿卢布。生产消费的比重保持在1942年的水平上,而个人消费部分减下来的分作三份,一份用于补充军费,两份用于增加积累。 jq:FDyOAW  
};6[Byf  
在1941年下半年,由于希特勒德国侵占了苏联数个地区,因此,社会主义企业固定基金(按1945年价格计算)减少了2,150亿卢布,1942年也大致保持在这一水平上。1942年苏联东部各区固定基金的扩大再生产仅仅弥补了这一年由于战争而使国民经济所受到的损失。但是在1943年社会主义企业的固定基金与1942年相比则增加了630亿卢布,不过还未达到战前水平。8 w1 P: z- C# R PeGA+0bm  
[* ,k  
由于希特勒德国侵占了苏联部分领土,1942年与1940年相比较,有劳动能力的工人、职员和集体农庄庄员以及手工业者的数量减少了。但是1943年与1942年相比,却增加了500万人。这时,从事物质生产的工人、职员与合作化手工业工人占苏联有劳动能力的整个人口数的比重由1940年的34%增加到1942年的37%,1942年与1940年相比,文化与生活服务以及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减少了50%。这一部分人数占苏联有劳动能力人口的比重则从12%降到1l%。有劳动能力的集体农庄庄员也减少了。这部分人数占苏联有劳动能力人口的比重从53.5%刚降到52%。* \5 W/ F# \; ~# U; N {G&*\5W  
_ +[;NBz  
由于失去部分人口和生产企业,与1940年相比,虽然在苏联东部地区国民收入在1942年增加了3%,但在1942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和社会产品都减少了。1943年与1942年比较,苏联的国民收入增加了13%。1942年国民收入的结构有下列变化: 6SI`c+'@5  
7nM]E_  
1.积累的比重从和平的1940年的19%下降到战争的1942年的4%;/ C% I( J* @) n NBEcx>pma  
2.消费的比重从1940年的74%降到1942年的67%; va F^[/(g  
3.军事开支的比重(军人个人消费除外)从1940年的7%增加到1942年的29%。6 W! T& u- U# R( d0 w% A5 i+ j +EjH9;gx  
u>o<u a p  
社会产品结构与国民收入的变化在苏联居民的货币收支上也有反映。同1940年比较,1942年居民的货币收入减少了。但是在1943年出现了转折,同1942年相比,居民从社会主义企业取得的货币收入增加了310亿卢布,其中工资增加了180亿卢布,农业人口的货币收入增加了80亿卢布,退休金与抚恤金、多子女母亲补助金,公债付款等增加了44亿卢布。 JwG$lGNJ  
! 7A _UA8  
与战前1940年比较,1942年居民的货币支出也减少了,但是在1943年这方面也出现了转折,居民的货币支出比上一年增加了300亿卢布。这样,在1942年和1943年,苏联居民的货币收入与支出之间的比例几乎没有变化。' P$ D+ R: [1 f' e5 C" B' ? 3>Y G  
GjN/8>/  
在实行军事经济体制期间,与战前相比,居民货币收入与货币支出的平衡有很大变化:在战前的1940年,居民的货币支出部分地超过了货币收入,这意味着我国货币流通量减少了,而在战争的1942年,出现了相反的情况,由于减少了零售商品周转量,所以,居民的货币收入超过了货币支出,这意味着在流通中的货币增加了。居民货币收入与货币支出平衡的这种变化在国家预算中有了反映。# a0 ~# ^9 l0 s 4Xi _[ Xf  
5 _, {* ]) z3 T# _/ i1 a *yKw@@d+p  
在实行军事经济体制期间,物质(电力,燃料、金属与设备)平衡的结构也有更大的变化。在苏联实行军事经济体制的初期,最大的问题是苏联东部各区极大提高的生产水平同电力供应的显然不足之间的比例失调,因此,为了照顾军事工业、冶金工业和煤炭工业的需要,不得不限制国民经济一些部门的电力消耗。: f' M/ O" u$ Y* }- ^ ^ cpQ*Fz  
& 9}L +/,  
为了解决苏联东部各区在工业需要和电力供应之间的失调问题,在1942年下半年特别是1943年,采取了措施,提高发电站的发电能力与燃料开采的产量,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942年苏联东部各区投入运转的涡轮机,总功率为67万2千千瓦。1943年为76万2千千瓦,其中1942年在乌拉尔投入运转的涡轮机,其总功率为44万3千千瓦,1943年为36万8千千瓦。由于发电能力的增加,东部一些地区其中包括乌拉尔地区的失调问题在1943年基本上得到解决。$ c5 l+ U# u& j8 t5 S Wd#r-&!6j  
5 G7 E# C( x& ~0 Q! e, f. z0 O #Jp_y|  
苏联军事经济的另一个颇为严重的问题是燃料的平衡,由于工业和运输工具向东部各区的疏散,莫斯科附近的煤矿的被敌较长期的占领以及苏联的主要煤矿——顿涅茨煤矿被希特勒德国破坏,所以燃料十分紧张。与1940年相比,1942年供应苏联国民经济部门的各种燃料减少50%以上;从1亿8,800万吨标准燃料降到9,200万吨。铁路运煤的距离从1940年的694公里增加到1942年的857公里。于是,增产燃料和煤炭的问题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与1942年相比,1943年主要由于采煤量的提高,苏联的燃料资源增加了2,200万吨标准燃料,1944年又增加了2,500万吨。工人阶级中先进队伍之一的矿工们以勤奋的劳动使苏联军事经济所需的燃料得到了保证。$ e: O3 p0 T- O! ]$ Q, V by!1L1[JTt  
"| cNY_$&s  
在实行军事经济体制期间,煤炭分配起了很大变化。工业耗煤的比重仍保持在53%的水平上,但是,耗煤量的绝对值是降低了。在工业耗煤的总量中,电站耗煤量的比重从1940年22%增加到1942年的29%。军用机器制造业耗煤量也增多了。运输业耗煤量占总耗煤量的百分数,从1940年的31%增至1942年的34%。由于苏联南部炼焦化学工业地区被敌暂时侵占,炼焦化学工业耗煤量从1940年占工业耗煤量的34%降到1942年的23%,因此耗煤量减少了很多。总之,在燃料的总消耗中,铁路运输、电站和军用机器制造的耗煤比重增加了。% I7 m" Y, h6 n* n( O (oTtnQ""+  
/\34o{  
在苏联实行军事经济体制期间,物资的再分配可从金属的平衡中看得很清楚。现代战争是靠金属进行的战争。金属等于坦克、飞机、大炮、弹药。为生产金属而进行的斗争也就等于在卫国战争中夺取胜利的斗争。在苏联实行军事经济体制期间,由于扎波罗热和顿涅茨煤矿被敌暂时占领,以及失掉黑色金属60%的生产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提高黑色金属的生产能力和根据军事工业的需要进行金属的再分配就成为经济领导的最重要任务之一。 &6<>hqR^  
3 e. J4 n5 N) d" m ts%XjCN[  
为保证军事工业的需要,必须从根本上改组钢材轧制业,必须优先轧制生产军事技术装备所需的高级钢材。1942年,只是苏联东部各区轧制的高级钢材比1940年全苏包括南部地区冶金工业所轧制的还多6%。1942年苏联东部各区生产的炮弹胚件和装甲钢板产量,比1940年苏联全国所有该种产品总产量多至1.8倍。1942年与1940年相比,高级轧钢在轧钢总产量中的比重增加了1.6倍,而普通钢材在同一时期却减少了50%。建筑用的金属材料减少更多,1942年与1940年相比,在轧材总产量中它的比重减少了60%。在实行军事经济体制期间,91%的黑色金属轧材用于生产上,其中直接用在军事生产上的(军民合用企业用材除外)在1942年占总轧材量的70%。" I1 ?6 s: k. S ]Q1?Ox:'  
4XpW#>  
苏联军事经济要求大力节约金属材料和用稀缺程度较小的代替稀缺的黑色金属轧材与有色金属材料。在苏联实行军事经济体制期间,掌握了用一些普通平炉炼制装甲钢材的技术,以代替双联炼钢法,这样做能在两年半之内使装甲钢的产量增加35万吨。使用不含镍与钼或含量较少的代用钢去代替制造武器所使用的优质镍合金钢与钼合金钢,每年就能节约3千吨镍和600吨钼铁合金。制造穿甲弹时,用铬钢代替镍钢,在两年时间节约了7,000吨镍。制造冲锋枪枪弹壳时,用双金属代替紫铜,在两年半时间节约了紫铜1,500吨。生产步枪枪弹时,部分地用铁代替了双金属,节约了12,000吨双金属。制造飞机时,许多部件改用航空用层板,在两年半时间便节约了3万多吨铝。 WP[h@#7<  
% f2 w( h, {$ U& d& t; H 4>eY/~odq]  
在实行军事经济体制期间,能够增加军事企业生产能力的一项最重要的措施,就是根据军事技术装备的需要对设备尤其是对机床进行再分配。因为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和消灭了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所以对机器设备有可能大规模地进行再分配。苏联军事经济的这些特点使苏联government能够集中巨大的生产力去制造头等的军事技术装备。如果说革命前的俄国工业只有7万2千台金属切削机床,那末1940年的苏联已经拥有71万台更先进和效率更高的机床。革命前俄国仅有7千台压力机与锻锤,而在1940年的苏联则增至8万台。 KU#w %  
$*w]]b$Dn  
在卫国战争期间,社会主义工业设备的大部分都用于生产军事技术装备。6 |5 W  f, q( a% M1 }+ N 6$$4!R-  
' F1 m* U9 r4 N: d4 l5 @+ H cK4Q! l6O  
在浇铸与锻压设备方面,也根据苏联军事工业的需要进行了大规模的再分配。战前,许多机器制造企业的一个严重缺点就是自己没有足够的浇铸和锻压设备。弹药需要浇铸件与冲压件,坦克需要铸钢,飞机与火炮需要锻件,在实行军事经济体制期间,积极发展了苏联东部各区,从而成功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在乌拉尔于1941年一1943年铸钢件产量从19万5千吨增加到38万4千吨,铸铁件产量同一时期从55万6千吨增至73万3千吨。锻压与冲压件产量从95万2千吨增至123万4千吨。1941一1943年,在西伯利亚铸钢件产量从3万1千吨增至9万9千吨,铸铁件产量从18万2千吨增到29万5千吨,锻压与冲压件产量从25万吨增至44万4千吨。在中亚细亚与哈萨克斯坦,同一时期的铸钢件产量从6千吨增加到2万3千吨,铸铁件产量从2万9千吨增至15万吨,锻压与冲压件产量从5千5百吨增至1万6,700吨。铸件、锻件与冲压件产量的增长,证明了东部地区机器制造工业的发展和各经济区内的企业之间的合理的协作。 .l5y+a'  
, ?. l+ ?3 G! e# c2 n 0t[|3A~Q  
在实行军事经济体制期间,进口物资在军事经济的平衡中也起了一些作用。苏联对外贸易使苏联国民经济有了附加的后备来源,这使苏联government能够提高再生产的速度。在卫国战争期间,苏联的进口商品的价值从1940年的14亿4,600万卢布增加到1942年的27亿5,600万卢布,又增加到1943年的84亿6,000万卢布。同一时期苏联出口的商品的价值从1940年的14亿1,200万卢布,降到1942年的3亿9,900万卢布,又降到1943年的3亿7,300万卢布。总之,在实行军事经济体制期间,苏联对外贸易的平衡变化很大,进口商品增加近4倍,而出口商品则减少了三分之二。 soh)IfZ  
x>:~=#Vi  
在对付德日的战争中,进口商品(主要是原料和材料)的增加主要靠苏联盟国的提供。但是,如果把同一时期盟国向苏联提供的工业品数量和苏联社会主义企业生产的工业品数量作一比较,就能看出在实行军事经济体制期间,进口品仅占军事经济期间国产品的4%。 p vone,y2  
! d. K2 _2 d9 n6 S vVB8zS~l ,  
苏联军事经济的特点就是国民经济的计划平衡。这是国民经济计划工作中最复杂的一项工作。而这只是在社会主义社会才能实现。没有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资产阶级政权对战略原料的分配只能起有限的监督作用。战时订货一结束,这种暂时的监督也就终止了。7 `* p' |$ C' X' w5 q ,rj_P  
) H& m/ Q5 X) u 1><@$kVMm~  
总而言之,在实行军事经济体制期间苏联国民经济平衡的特点是,根据卫国战争的需要,对国民收入、社会产品、物资和劳动力资源有计划地进行再分配。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胜利保障了苏联的军事经济在经受最严重考验的时期,保持了它的独立地位。 PDQC^2Z  
八、工业与军事生产8 y; f& g  o5 b3 R' T pxP,cS  
苏联利用社会主义工业的全部生产力制造头等的军事技术装备,用以武装苏联军队。尽管内迁了大批军事企业,尽管苏联军事经济平衡表中暂时失去一些高度发展的工业地区,但是,卫国战争期间仅仅苏联东部和中部各区的军事生产,与1940年全苏的生产水平相比就增加了一倍半。 C^9G \s'  
苏联人民为社会主义工业感到自豪。苏联工人阶级和知识分子遵照列宁与斯大林的计划创建了社会主义工业。我们必须永远铭记那些保障了苏联独立和军事经济威力的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发展的成就。 UJ0fYTeuI  
第一、工业的高速度发展。1940年苏联大工业中生产资料的生产额比革命前的1913年增长了16倍。消费品的生产额增长了6.6倍。同1920年比较,在1940年生产资料的生产额增长了90倍,而消费品的生产额增长了58倍。 Ks'msSMC  
第二、高速发展的国产生产资料工业尤其是机器制造工业与金属加工工业的建立。1913年俄国的生产资料的生产额仅占整个工业生产量的33.6%,而机器制造与金属加工工业只占8.9%。革命前俄国的工业依赖于工业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设备大多依靠进口。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依靠国产品不能保障军队所需的装备。到1940年,苏联的生产资料生产已占整个工业生产的61.2%,而机器制造和金属加工占36.3%。苏联社会主义工业是独立自主的工业,它不依赖于资本主义国家,并且有能力充分保障国民经济部门所需的设备和苏联军队所需的军事技术装备。 2yZ/'}Mw  
第三、工业的地理布局的变更和苏联东部地区新工业基地的建立。列宁和斯大林制定的苏联生产力配置计划改变了苏联国土的经济面貌。卫国战争期间这个计划的实现使东部地区工业品产量迅速增长。仅在苏联东部各区的工业总产值从1940年的394亿卢布增加到1941年的481亿卢布。1942年为749亿卢布,1943年为856亿卢布,1944年为912亿卢布。 *W,tq(%tQ  
第四、实行了工业的技术革命。工业生产的电气化与自动化把社会主义工业变为一个最先进的和现代化的物质生产部门。机器制造工业与冶金工业的头等技术设备能制造最现代化的和最完善的火炮,飞机与坦克,用来供应苏联军队。 C#{s[l\]  
第五、苏联工人阶级的成长。它已经不再是没有生产资料的无产阶级了。苏联工人阶级已成为生产力的主人,他们的物质、政治、文化水平都提高了。由于苏联工人阶级已经由无产阶级变为生产资料的主人,所以在卫国战争期间,这个变化使苏联工人的爱国主义具有不可摧毁的力量和坚定性。这一切使苏联在生产军事技术装备去武装其军队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9 G, o# ]3 K( m4 W7 | jo-jPYH T  
在卫国战争期间,军事技术装备的主要部分是在苏联东部各区生产的。1942年与1940年比较,在乌拉尔军用产品产量增长了4倍多,1943年5倍,在西西伯利亚1942年与1940年比较军用产品增长了26倍,1943年33倍。在伏尔加流域军用产品1942年与1940年相比较增长了8倍,1943年11倍。苏联后方以上述行动响应了伟大领袖斯大林同志这样的号召:用先进的军事技术装备武装苏联军队。- z8 J& e' n3 H( B. q- I3 b g$ bbm}6S  
根据斯大林制定的用新的先进的军事技术装备改装苏联军队的计划,改组了苏联军事生产体系。航空工业造出新式高速歼击机、强击机和轰炸机,这些飞机装备了大口径机枪、航空炮和火箭弹。坦克工业开始制造世界闻名的新式T-34型坦克和现代的“斯大林号”重型坦克。武器制造工业加速生产了大量的自动武器、迫击炮、现代火炮,并开始制造火箭。- }% B$ Y& q; m4 ], {: a 29{Ep   
卫国战争的爆发正赶上苏联军事工业还在掌握新技术的过程中,当时大量生产现代化军事技术装备还未组织好。卫国战争前夕愈益觉察到希特勒德国对苏联的威胁,苏联government批准了1941年下半年和1942年弹药“动员计划”,把它作为一项预防措施,这个计划设想战时在对工业结构进行军事改组的基础上加以实现。动员计划包括了当法西斯侵略者进攻苏联时、苏联生产弹药的规划以及改组工业特别是机器制造工业的规划。 h6J0b_3h4  
苏联government采取了措施,使工厂做好准备,能在战时按动员计划进行生产。为此,给有关企业下达了这样一些任务:按照各工厂受领的动员计划和根据现有的设备制定生产弹药的工艺过程以及制造生产弹药所需的工具与附件,企业应补充为军事生产所需要的材料与半成品,即建立动员储备。/ g1 W6 L/ ]( m9 i* b; l8 d M"# >?6{  
卫国战争一开始,弹药生产的动员计划便成为企业规定生产任务的依据,弹药生产企业便成为军事工业中的最重要和最大量的生产部门。机器制造工业、冶金工业和化学工业开始迅速由和平轨道转到军事轨道上来。根据卫国战争的需要苏联整个工业的根本改组保障了军事生产的增长。依靠国家所有的生产企业,军事工业迅速掌握了现代化战斗兵器的生产技术,并且改变了飞机、坦克、武器与弹药的生产工艺过程,实行了大批量流水生产线作业法。 =j#1H I=Fe  
根据卫国战争的需要,苏联工业改组的措施是;改变工业产品的品种,广泛地从生产平时产品转产军用产品,建立新的生产协作,全力发展重工业。上述措施使苏联工业结构在卫国战争期间有了很大变化。军事生产和同军事企业协作的一些工业部门的生产的比重增加了。机器制造与金属加工工业在苏联整个工业中的比重由1940年的36%增加到1942年的57%,同一期间轻工业与食品工业的比重从34%降到20%。 1AMxZ (e  
为了保障军事生产的需要,工业中最大的改组是在黑色冶金工业中进行的。黑色冶金工业能够制造许多费工极多的高级合金钢,用于生产军事技术装备。在卫国战争期间优质轧钢在全部轧钢中的比重增加了1.6倍。9 [# W0 d9 X- L9 y8 d* Z  S0 v 8CCd6)cG  
在军事经济的最困难时期,1941年11月,斯大林同志指示要坚决实现新冶金工厂的建设计划。1943年与战前的1940年比较,在乌拉尔和西伯利亚生铁(换算成炼钢生铁)增产160万吨,钢(换算成普通钢)增产230万吨,轧钢换算成普通轧钢增产180万吨。1944年与1940年相比苏联东部各区生铁产量增长46%,钢44%,轧钢42%。 ln4gkm<]t  
卫国战争期间,供军事生产需要的金属消耗量剧增。为生产弹药提供的黑色金属材料,1940年为83万吨,1942年183万8千吨,1943年达到243万7千吨。虽然苏联军事经济平衡表暂时失掉南部地区冶金工业部分,但是1943年生产弹药耗用的黑色金属与1940年相比还是增加了2倍。1943年对侵入苏联并活动在苏德战争第一线上的每一个德国强盗,苏联军队和苏联工人阶级用装有火药和炸药的半吨以上的弹药给予痛击。+ E; V. F; T9 O. }% }3 y3 z QJiU"1  
针对军事生产的需要而进行的机器制造工业的改组采用了限制与压缩民用机器生产的办法。机器制造工厂的铸钢车间与铸铁车间转而生产弹体和雷体。生产摩托车的设备改产轻武器,生产拖拉机的工厂改产坦克,生产钟表的设备改产炮弹引信。重新研究了机器制造工厂的专业化和提供铸件、锻件与半成品的企业的生产协作。 P`r@<cgb=  
化学工业也根据军事生产的需要对所属工厂进行了改组。制氮工业得到了最大的发展。氮和金属是现代战争的主要原料。生产火药和炸药非用含有氮的氨和硝酸不可。虽然暂时失去顿巴斯及其发达的化学工业,又疏散了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的化学工厂,但是,1942年在东部各区生产了强硝酸25万2千吨,1943年34万2千吨,而1940年全苏才生产了23万2千吨。# y6 B7 |- x2 ]& @' Q% l) t/ w #tX\m ;  
军事技术对整个工业技术的发展起了很大影响。航空工业促进了电机制造中一个新的部门——雷达制造业之产生,雷达能帮助我们在远距离上看到、听到和遥控。坦克制造工业把高级冶金工艺问题和改进铸造工艺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弹药与武器制造工业创建了新的火箭技术,火箭具有巨大的爆炸力和速度。7 q" q9 |& t5 z$ k. f; K  F DP{kin"4I  
在激烈的战斗中,苏联军事技术装备不断得到完善,、并且把德军自夸为先进的技术装备抛在后面。希特勒军队统帅部妄想依靠坦克和迫击炮击败苏联军队,他们显然对野战炮兵这个在现代战争中的主要突击力量估计不足。苏联军队在炮兵装备和战斗使用上的优势是明显的。苏联军队在使用航空兵特别是强大的攻击航空兵——军队的巨大的突击力量方面也是占有明显的优势。苏联坦克的质量,尤其是在战场上机动的能力,也就是它的突击力超过了德国坦克。 Ua0fs|t1v  
苏联工人阶级的艰苦奋斗和苏联军队的英勇奋战使苏联的军事技术装备不仅在质量上而且在数量上超过了希特勒德国。1941年战争开始后四个半月,斯大林指出苏军暂时失利原因之一是我们缺少坦克和飞机。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消除德国军队的优势。卫国战争第一阶段提出的这个艰巨的任务被胜利地完成了。 %+Hhe]J ld  
由于工人阶级、联共(布)和苏联government的奋发努力,由于斯大林同志的及时领导和军事生产部门的周密组织,战斗技术装备的迅速增产成为发展苏联军事经济的规律。在苏联军队和苏联人民的领袖的号召之后,只有一年的时间,即1942年12月与1941年12月比较,飞机的产量增长了2.3倍。同一时期航空发动机——飞机制造的主要基础得到飞跃的发展,航空发动机产量增长了4.4倍。 JL gk?  
1942年12月同1941年12月相比,虽然由于疏散的原因,哈尔科夫工厂停产坦克了,还有斯大林格勒坦克制造厂也停产了,但是坦克产量仍增长了1倍。同一时期坦克柴油发动机产量增长了3.6倍。2 X" U. B) t5 P s jl(  
1942年12月火炮产量与1941年12月比较增长了80%。同一时期,机枪产量增长了90%。虽然疏散了图拉一些生产轻武器的工厂,但是步枪产量仍增加了55%。120毫米迫击炮几乎是新投产的项目,1942年12月它的产量比1941年12月增长4倍。  Age  
1942年12月与1941年12月相比,即仅在一年的时间内苏联军队使用的炮弹的产量几乎增长了一倍。同一时期航空炮弹增长5.3倍,迫击炮弹增加2.3倍,其中120毫米迫击炮弹增长15倍,火箭弹增加了90%,航空炸弹增加了1.l倍,手榴弹增加了80%,标准口径和大口径枪弹增加了80%。' r' v3 Z. L1 @; H2 w  @, n )y>o;^5'  
从此军事工业继续得到不断的发展。把苏联在卫国战争期间生产军事技术装备的速度与水平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生产军事技术装备的速度与水平(见A·A·马尼科夫斯基的著作《世界大战中俄国军队的战斗补给》)相比较是很有教育意义的。7 h2 @* J5 \* v. W2 n& y3 q _~~:@fy  
为把1914—1917年的帝国主义战争期间的武器生产同苏联在卫国战争期间(1941—1945)生产武器的水平相比较,只须举出一点,就是在卫国战争期间苏联生产的火炮比革命前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官办和私办工厂生产的火炮多28倍。同一时期,苏联生产的迫击炮比革命前的俄国多88倍。; D% K# B/ [' A0 J4 Y wJ#fmQXKJ5  
在卫国战争期间苏联生产的各种机枪比革命前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生产的多77倍,同一时期苏联生产的步枪比俄国多5.4倍。( o) Z0 l  z, T% R0 p9 t 7|Z=#3INw  
苏联在卫国战争期间生产的各种炮弹比革命前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供应其军队的炮弹多7.2倍。同一时期,苏联生产的各种枪弹比革命前俄国多5.9倍。 Mh [TZfV  
除了上述的武器与弹药在数量上的增长以外,还要看到同革命前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使用的军事技术装备相比,在卫国战争期间苏联的军事技术装备有了无比的质量变化。例如苏联生产的火箭弹与火箭炮,头等的重炮与高射炮,现代化大威力坦克,高速飞机,强击机,大口径迫击炮,高速机枪,冲锋枪,半自动步枪,这些都是苏联军队可以自豪的军事技术装备。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革命前的俄国并没有这些装备。 &j=Fx F9o  
在1914—1917的战争年代中曾担任过俄军总军械部部长的A·A·马尼科夫斯基在其著作中富有教益地论述了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俄国军事生产的教训,他写道:“上述一系列文件都说明,在战争过程中生产弹药的必要性,而这只在宣战后才认识到,这是我们主要的错误和主要的不幸。我们曾认为依靠和平时期预制的储备就能进行现代战争,因此,我们没有重视发展官办工厂与私人工厂,没有制定技术(工厂)动员计划。结果是战时,我们被迫采取一些匆忙的与经济效率不高的应急措施”。 ^ [FK<9  
应当看到,在伟大卫国战争期间,苏联government避免了重犯这个错误。当然革命前俄国所犯的这个错误的根源在于私有制和落后的工业。7 X  i; ?) p9 ?( e1 P3 E& ~: B ?pSb,kN}'  
战前苏联就建立了军事工业,它包括航空、坦克、舰船、武器与弹药各种专业化的制造工厂。在其基础上在伟大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军事工业的生产能力不断增长。虽然战争初期在战前建立的军事技术装备储备品受到了严重损失,但是因有上述的基础,就使苏联军队最高统帅部能够保障前方所需的军事技术装备。 eaLR-+vEB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和土耳其在俄国面前部署了127个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罗马尼亚、芬兰、意大利、匈牙利在其进攻苏联的东部前线部署了257个师,其中德军有207个师,这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多1.4倍。但是德国师和德国仆从军都被苏联军队击败了。 >K:| +XbH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沙皇俄国得到的各种口径炮弹与迫击炮弹一共有5,560万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军队从社会主义工业部门得到炮弹和迫击炮弹共计7亿7,560万发,这等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军队所得弹药的14倍。在这个钢铁巨流和烈火中蕴藏着苏联人民对敌人的无比仇恨和在战胜希特勒帝国主义强盗中苏联人民的不可摧毁的力量。 S}L$-7Ct  
由于苏联工人阶级英勇奋斗和社会主义工业部门的努力,苏联军队获得了头等的战斗技术装备。到卫国战争结束时,苏联军队的编成中拥有比和平时期更多的兵力和兵器:师多了3倍,火炮多4倍,坦克多14倍,飞机多4倍。: t( N: q+ G3 _6 d u'Ja9m1  
1945年4月的柏林战役是一次结束战争的交战,在这次战役中苏联军队突击力量的威力得到充分显示。苏军一方在这次战役中使用了火炮与迫击炮4万1,000门,从空中掩护炮兵突击的飞机8,400架,担任突破任务的现代化坦克6,300辆。 yF2|w=!  
为战胜敌人而使用的这些武器都是苏联人民用双手、智慧和劳动创造出来的。苏联军队使用了国产的武器和国产的军事技术装备打败了希特勒德国。; j9 P' P+ O* _  I }]O* yFR{j  
总而言之,在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军队使用的是我国企业生产的头等质量的军事技术装备。在卫国战争期间军事工业的巨大发展和在卫国战争以前苏联工业基础牢固的建立保证了军事生产的增长,从而也保证了苏联军队能获得所需的军事技术装备。 n^vL9n_N  
7 G0 f/ q& m# @# E L&h@`NPO a  
九、农业与给养 yKupPp);  
JxI\ss?O  
苏联的工业向军队供应了战斗技术装备,而农业则保障了前方与后方所需的给养,保障了工业所需的原料。革命前俄国在1914—1917年和苏维埃俄国在1918—1921年以及苏联在1941—1945年(在现代的卫国战争中)所实行的军事经济体制期间,解决给养问题的基础是完全不同的。 ,@I_b  
革命前,72%的商品粮食都掌握在地主和富农手中,而在苏联粮食生产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苏联的商品粮的生产主要集中在社会主义企业——国营农场与集体农庄。 ^6R Sbi\  
商品粮的生产水平在三个时期的差别特别突出。1914-1917年在革命前俄国采购的粮食为13亿9,900万普特。1918—1921年在苏维埃俄国的初期为9亿2,000万普特,1941—1944年虽然苏联的最富饶的粮仓乌克兰与北高加索被德国侵占,但采购的粮食却达到42亿6,400万普特,农业商品率这样的增长只是在广泛机械化了的社会主义农业基础之上才能实现。 {l/j?1Dxq  
第一次世界帝国主义大战严重地影响了俄国的农业。粮食的播种面积从1913年的9,490万公顷减少到1917年的8,500万公顷。在这一期间粮食产量减少了近15亿普特。 yQ$Q{,S9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前。俄国的粮食总产量中,乌克兰的占25%,北高加索——12.6%,伏尔加流域——12%,西伯利亚、乌拉尔和哈萨克斯坦只占18%。因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中,当乌克兰成为前方地带,尔后又成为战场时,俄国的粮食情况陷入了严重困境。; E& g7 l9 ^( j -M=#U\D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国内战争年代。苏维埃俄国面临着真正的粮食危机。社会主义政权竭尽全力克服了这一危机。1917年苏维埃俄国采购了粮食仅7,340万普特,而1918年采购到1亿790万普特,1919年——2亿1,250万普特,1920年则增加到3亿6,700万普特。但是由于第一衣世界大战和外国武装干涉的结果,到1921年,农村中的播种面积与粮食收获量大幅度减少了。 u@QP<[f  
在1941—1945年实行军事经济体制期间苏联的商品粮需要量剧增。城市用粮和军队用粮也增多了。尽管如此,但苏联在暂时失去富饶的乌克兰和北高加索情况下、还是顺利地解决了粮食问题。在卫国战争期间,苏联之所以能够解决粮食问题是因为: ,36AR|IO)  
第一、有了集体农业制度。它能保障获得粮食的高商品率和高收获量;% U8 J4 n- s6 I ' cM2]<  
第二、大部分商品粮掌握在国家手中,国家对粮食进行了正确的核算与分配;, Z2 U' _$ M" Q, Q4 a* z; K K+2k}Hx6J  
第三、对国家粮食生产的配置进行了新的部署,这增加了东部地区粮食产量在全国产量中的比重。 1^&qlnqH  
从下列数据可看出与革命前的1913年相比,在苏联国土上粮食生产地域的变化。在粮食总产量中,乌克兰的比重从1913年的25%下降到1940年23%。北高加索的比重在同一时期从12.6%降到10.6%。伏尔加流域保持在12%的水平上。乌拉尔在这一时期却从8.4%增加到9.7%。西伯利亚的比重从7%增加到11.7%,哈萨克斯坦从2.8%增加到3.4%。 R\DdU-k  
由于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苏联东部各区1940年生产的粮食增加到18亿3,800万普特,而革命前俄国东部各区在1913年只生产了10亿3,400万普特。这表明苏联在东部地区创建的巨大粮食基地保障了我国在卫国战争期间所需的粮食。! A/ Y! l3 N3 X7 \ v C,53g  
社会主义农业取得的成就使苏联在战前积累了大量的国家粮食储备。虽然1942年和1943年由于一些地区被敌暂时侵占,粮食收购量比1940年减少了,战时的困难十分严重,但上述国家储备却保障了苏联军民用粮的稳定供应。同1940年相比尽管在1942年对粮食实行了严格核算与分配,粮食消耗缩减了一半以上,但对苏联军民仍然进行了不间断的供应。* G  u: z) H5 b8 H+ |4 c' ?  l Ozi|  
在祖国经历严重考验的年代,集体农业保障了我国居民和军队所需的粮食与食品。卫国战争是对集体农业制度的一次历史性考验。在苏联实行军事经济体制期间,集体农庄实行了严格的社会主义纪律,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培养出集体农业的新知识分子干部以代替因应召参加了苏联军队的农庄干部。在干部交替中苏联妇女起了决定性作用。 3"v k$  
在机器拖拉机站的拖拉机手、联合收割机手、机械员与队长以及农庄领导干部中,妇女所占的比重可用下列数字说明。在机器拖拉机站的拖拉机手中妇女的比重从1940年初的4%提高到1942年的45%,在联合收割机手中从6%提高到43%,在机器拖拉机站的驾驶员中妇女的比重从5%提高到36%,在拖拉机队长中妇女的比重从1%增加到10%。 iA*^`NMaT  
集体农庄的劳动纪律不断巩固。在实行军事经济体制期间苏联government建议集体农庄提高必需完成的最低劳动日限额,每个有劳动能力的男女庄员一年之内一定要完成它,还规定春播、除草、耕耘与收割季节必须完成的劳动日数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庄员年劳动日总额从1940年的254天增加到战时1942年的352天。当时出现了不是个别的集体农庄而是整个地区,在那里凡是有劳动能力的集体农庄庄员都完成了规定的最低劳动日限额。 @o4+MQFn  
同时,提高了集体农业劳动生产率。这表现在按每一个集体农庄、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庄员以及每一个牵引力单位计算的播种面积上。战争期间,每一个集体农户的播种面积(在可比的土地上)从1940年的6.3公顷增加到7公顷,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庄员的播种面积从1940年的3.3公顷增加到1942年的4.3公顷,集体农庄和机器拖拉机站每一个牵引力单位的播种面积从7.3公顷增加到8.8公顷。2 F3 ]+ x& F3 `- S w7Fz(`\  
但是,由于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农业机器和汽车数量的减少(这种情况在收复区尤其严重),所以,劳动生产率和劳动纪律的提高并未能全部抵销技术设备不足的缺陷,这就使农业面临着严重的困难。为了克服这些困难采取了如下的办法:限制农村劳动力的动员(译注:调离农村),大力生产备用零件,恢复拖拉机与农业机器的生产(在实行军事经济体制初期曾停产)。 mL\_C9k,n  
尽管农业的技术设备和劳动力减少很多,但是,苏联未被敌占领的一些地区,如中部地区,伏尔加流域、乌拉尔、西伯利亚、外高加索、中亚细亚、哈萨克斯坦、远东与北部各区,集体农庄的总播种面积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上述地区集体农庄播种面积从1940年的6,260万公顷增加到1942年的6,630万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从5,160万公顷增加到5,390万公顷。但是,由于乌克兰和北高加索这样的最富饶的农业区被敌暂时占领,所以东部各区播种面积的扩大未能弥补受到的损失。 Fu0"Asxce  
苏联卫国战争初期军事经济的特点和困难,促使了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粮食生产。与1940年相比,苏联东部各区集体农庄的粮食播种面积在1942年增加了230万公顷。虽然中部地区和伏尔加流域粮食播种面积有些减少,但是,西伯利亚、中亚细亚、哈萨克斯坦、外高加索和远东却大有增加。远东各区增加最多,增加了30%,中亚细亚增加了20%。从绝对数量来看,中亚细亚、哈萨克斯坦和西伯利亚的粮食播种面积增加最多。& k' b+ T1 f; ]: {: G ^3~+|A98M  
在粮食的播种面积中秋播作物的面积增加很多,与1940年相比,1942年增加了18%,在下列地区秋播作物增加最多,西伯利亚增加了64%,哈萨克斯坦和中亚细亚44%。扩大秋播作物的面积有助于克服因缺少劳动力、拖拉机和机器所面临的困难。从粮食品种来看,在卫国战争期间扩大播种面积的是秫子,这是伏尔加流域、哈萨克斯坦和西伯利亚雨量不足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它具有抗旱性,比较保险,还能减轻集体农庄在春播和收割期间劳动力与牵引工具的紧张程度。 yTt,/+I%gJ  
在战争年代,苏联对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布局作了很大的变更。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和中亚细亚都扩大了油料作物和甜菜的播种面积。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扩展到苏联东部地区。与1940年比较在1942年经济作物增加速度最高的是以下地区:远东——增加37%,西伯利亚27%。战时,在中部各区、伏尔加流域、西伯利亚、中亚细亚与哈萨克斯坦扩大了甜菜播种面积。但是由于过去种植甜菜的地区如乌克兰、北高加索、库尔斯克州和沃罗涅日州部分地区被敌暂时侵占。因而1942年与1941年比较全苏的甜菜总播种面积减少了。+ a: Q- w- [) k, `& h q8&2M  
同1940年相比,在战争的1942年苏联东部各区蔬菜和土豆的播种面积增加了37%。蔬菜与土豆的播种向东扩展到乌拉尔、西伯利亚、中亚细亚和哈萨克斯坦地区。在大城市和工业中心的周围地区增加了蔬菜与土豆种植面积的比重。与1940年相比,1942年蔬菜和土豆种植面积增加最多的是以下地区:西伯利亚增加了44%,乌拉尔37%,远东30%,中亚细亚与哈萨克斯坦32%。 `zf,$67>1  
可以看出,播种面积的结构发生最大变化的是西伯利亚和中亚细亚地区。中亚细亚的这一变化多是暂时性的,而在西伯利亚则是长久性的。西伯利亚采取的措施,如增加小麦播种面积、恢复休闲地和扩大秋耕。这样做能从根本上改善西伯利亚的农业经济。首要的任务是全力以赴地采用先进的农艺技术,恢复与增加农业拖拉机与机器的数量。 2cv!85  
在战时的农业发展中,在许多方面1943和1944年是转折的年份。从1943年下半年起收复区的农业迅速恢复了。在粮食播种面积和收获率提高情况下,1944年苏联收获的粮食比1943年多11亿普特。在提出恢复和发展农业的同时,又提出了恢复牲畜头数与发展畜牧业的任务。% O" r3 C) |3 T1 e wxC&KrRF  
在战争年代,牲畜的数量和饲养地区发生了很大变化。因一些农业区被敌暂时侵占,与1941年比较,1942年和1943年牲畜头数减少了,其中包括马、牛、羊与猪。同一时期,在战时的困难条件下,苏联东部各区集体农庄增加了肉畜的头数,其中牛从1941年初的1,140万头增加到1943年初的1,250万头,羊从2,810万只增加到3,420万只,仅猪的头数没有变化,这首先是由于精饲料不足造成的。 7b>FqW)%  
在发展畜牧业中,1944也是一个转折年。牲畜头数停止下降。最低的水平已成过去。1945年初与1943年比较,即在两年之中苏联的牲畜头数增加的数字如下:牛增加1,580万头,羊——840万只,猪——280万头,马——170万匹。不仅在收复区,而且在后方,在集体农庄和农户私养的牲畜也增加了。但是1944年牲畜头数没有达到战前水平,其中马匹和猪的饲养业恢复得最差。3 _; H. z+ B7 t% e2 q9 C D*7JE  
社会主义农业最困难的任务首先是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牲畜的恢复与扩大再生产。发展畜牧业的主要前提是解决粮食和饲料问题,否则就不能进行牲畜的扩大再生产。为加速牲畜的繁殖,要想方设法发展产品率最高的良种牲畜,这既能满足国家需要又能符合农民的利益。根据农业劳动组合条例的规定,国家对集体农庄庄员恢复私养牲畜给予支援,这对发展畜牧业也起很大作用。 Kf=6l#J7  
总而言之,虽然苏联的最富饶的农业地区暂时被敌侵占,但是在实行军事经济体制期间社会主义的农业保障了苏联军队和苏联居民所需的给养。由于农村实行集体农业的制度,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比较,苏联的农业商品资源有了极大的增加。$ j1 y; `& J( y" u/ G2 `+ Q% c( ` Tfasry9'8  
hF m_`J&"  
十、交通运输及运输的组织 a^:on?:9  
7 U0 R  y( [  v+ v) G* f 2AYV9egZ  
没有发达的不停运转的交通运输,就不可能实现国家军事经济的准备。在面积为2,230万平方公里的苏联国土上,苏联经济的协调性依赖于交通运输发达的程度。在苏联的经济生活中,交通运输的意义尤其突出,这是因为生产类商品和消费类商品从生产地区到消费地区平均要运经700公里。 JH3$G,:zM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战争之后,苏维埃俄国接收下来的是破旧和技术落后的交通运输业。三个五年计划使交通运输业在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上变为苏联国民经济的先进部门。与1920年相比,1940年的苏联铁路运输量增加了35倍,河运量增加了5倍,海运量10.6倍,汽车运输量增长了88倍。 +=.>9  
截至1940年止,苏联铁路里程增加到10万5,300公里,而革命前俄国只有5万8,500公里。铁路经过技术改造,提高了通过能力。铁路平均日装车量从1913年的2万7,400辆增加到9万7,900辆。在卫国战争期间,经过改造的交通运输成为军事经济的巩固基础。$ {: ?- W6 U  K# D" T& w, x2 }. f Vyy;mEBg  
在卫国战争期间,由于德国人暂时侵占了我国许多经济区,因而铁路运行里程在1943年年初比1941年减少了40%。虽然被占领的铁路线上的大部分车辆疏散到了苏联东部各区,但同一时期机车数还是减少了15%,货车减少了20%。由于许多河运设施被敌占领,所以,河轮在1942年与1940年相比减少了20%,拖轮25%,海轮50%。 yC%zX}5  
在卫国战争期间,由于形成了生产力与货物周转的新布局,所以,苏联军事经济在这方面的中心任务,是在发展交通运输上,尤其是在发展铁路运输上要克服许多薄弱环节。为了克服苏联军事经济的这些特殊困难,首先在乌拉尔和西西西伯利亚的铁路上采取了如下措施:提高铁路最重要枢纽站和区间的通过能力,加强乌拉尔、伏尔加流域和西西伯利亚地区新建工业用的铁路支线。 GM]" $  
在实行军事经济体制期间,几乎完全不生产新机车和新的货车了,在这种情况下要发展铁路与水路运输就面临一项重要任务,这就是要修理车辆与船舶,生产配件,修复被希特勒德国破坏的运输工具,其中有机车与货车,河运与海运船舶。 b!(ew`Y;  
在卫国战争的困难条件下修复了被德国人破坏的铁路。修复工程常常是在敌人射击火力下进行的,苏联铁路员工建树了丰功伟绩。仅举下例事实即可说明这一点。1943年上半年,在苏联军队实行冬季攻势期间,在从德国侵略者占领下收复的一些地区,苏联铁路员工只用了两三个月就修复了长达6,600公里的铁路线,1943年在苏联收复了的地区修复并投人运行的铁路线长达1万9,000公里。 w5/`_m!  
在卫国战争条件下,组织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首先是军事运输与军事经济运输的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行军事经济体制期间,苏联交通运输部门成功地完成了任务并保障了前方和军事经济运输的需要。  \) o6 U4 x, k' l' W5 I4 E BY*{j&^  
在卫国战争初期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有很大的削弱。1942年铁路装车量同1940年全苏铁路线装车量比较减少了57%。同一时期内河运输量减少了44%。铁路和水路运输量的减少是因为德国人暂时占领了大量铁路线、许多河运系统、大部分波罗的海和黑海航线。货运量的减少还因为铁路车辆与河运船舶的减少以及因为德国侵略军的破坏与抢劫。 u7PtGN0r%  
1943年苏联交通运输情况大有好转。铁路运行里程在一年之内增加了1万9,000公里,机车增加了2,000台,货车增加了5万6,000辆。同1942年比较,1943年铁路日平均装车量增加了三千辆。内河航运量1943年一年增加了5亿5,600万吨公里。 Oz8"s4Y7  
由于生产力配置地区的变化和货流的变化,在铁路通过能力上出现的薄弱环节被克服了,因而铁路运输量的增长得到保证。/ E, g0 S2 S% p+ ] TpnJm%9`)t  
为了提高现有铁路的通过能力,采取了以下办法:" e6 @, V) d/ q2 l) H. V t2bv nh  
第一、利用西西伯利亚通乌拉尔的铁路线,使铁路经过雷姆斯克车站的输送能力增加40%,经过瓦盖车站的输送能力增加20%,经西纳尔斯克车站的输送能力增加40%; BhAWIH8@C  
第二、利用南乌拉尔到北乌拉尔的铁路线,使经过吴克图斯的铁路通过能力增加50%; _FpZc ?=  
第三、利用乌拉尔到中部各区和伏尔加流域的铁路线,使经过克罗帕切沃和基洛夫的铁路通过能力增加20%;. M7 i# ?5 j  v/ Z2 B) F* ^3 P" [' r n*(9:y=l1  
第四、利用中亚细亚到苏联欧洲部分的铁路线,使从克拉斯诺沃茨克经过阿雷西的铁路通过能力增加30%,经过艾堆尔利亚增加40%。 k OYF]^uJ  
在实行军事经济体制期间,为提高铁路的通过能力,新建了一些铁路线。在卫国战争期间,在苏联投入运营的新铁路线共1万公里,其中有北部——伯朝拉斯克路,索罗斯克——奥博泽尔斯克路,斯维亚日斯克——乌里扬诺夫斯克——沃利斯克——萨拉托夫——斯大林格勒路,莫斯科大环行铁路,阿克莫林斯克——卡尔塔雷路,奥尔斯克——坎达加奇——古里耶夫路,基滋利亚尔——阿斯特拉罕路,共青城——苏维埃港路。# A. b- p6 a3 a% K RbOEXH*]  
将革命前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铁路运输量问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铁路运输量作一对比就很能说明问题。在铁路里程相同的条件下,1943年苏联的铁路运输量比1915年革命前俄国铁路运输量多1.8倍。在卫国战争期间铁路运输的顺利工作中,可以看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在技术上和经济上的优越性与组织性。  q) y4 n+ \1 E# p5 t. | K<k!sh   
但是不能说,在苏联实行军事经济体制期间铁路运输发挥了自己的全部潜力。如果把未利用的铁路潜力全部动员起来,每昼夜就能增装几千辆货车的军用货物和普通货物。只要对比一下卫国战争前和战争中铁路车辆周转时间即可看出这种潜力。1940年,苏联铁路货车周转时间为7.4天,1942年增加到13.8天,1943年稍有降低,但仍保持在12.6天的水平上。 h"C7l#u  
工业上如能缩短生产周期,就能多生产产品,同一道理,如能缩短货车周转时间,就能增加铁路运输量。卫国战争期间造成货车周转缓慢的原因如下:( a! o- p5 m$ A0 X) P- a B=<>OYH  
第一、经济原因,由于生产力的东移而使货物运输里程增加了; ~H<oqk:O-  
第二、技术原因,车辆利用率降低。0 i4 a# U! M! `$ p/ d 9)c{L<o}T  
在货车周转缓慢的情况下,要想在苏联东部与中部地区铁路线上完成原来的运输量,1943年必须将货车数比1940年增加50%。改善车辆使用的技术指标,缩短货车停留时间,提高货车运行速度和消除超长途运输与避免不合理的运输,就能缩短发车周转时间,而这是铁路运输的巨大潜力。 =*paa  
发挥这些潜力是苏联铁路员工的任务。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必须恢复车辆应有的技术状态并改进其使用情况。必须在苏联各经济区恢复与发展为满足当地需要而进行的商品生产,以避免从遥远地区运输这些商品,如果铁路将货车周转时间缩短到7.4天,也就是至少恢复到战前水平,那么,与战争年代相比苏联国民经济将能动员26万节车箱(车厢?)用于运输,即日平均装车量可增加3万5千节。 9E`WZo^.  
将交通运输业转入军事体制是保证前方与苏联军事经济需要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条件之一。在实行军事经济体制期间,转入军事体制的苏联交通运输业职工纪律条令规定,交通运输的军事纪律是:职工自觉地执行自己的职责,准确地完成本部门首长的命令与指示,交通运输业的工作人员自觉地对待劳动,把它看做是“对待忠诚、荣誉、忘我精神与英雄主义”的态度问题。 ;4(ULJ*  
条令规定的军事纪律要求苏联交通运输部门的职工:准确完成所担负的勤务职责;严格遵守有关交通运输的法律、各项规定和规则,通晓自己的业务并不断地在这方面力求进步,爱护国家财产——交通运输业的技术器材、设备与材料以及交通运输业保管的资财,完成生产方面的工作定额以及运输工具的运行定额和标准,严格保守国家和军事机密。/ r. w' ]: Y; b9 T( V hM_0/o-  
转人军事体制的苏联交通运输业职工纪律条令规定,首长关于交通运输的命令就是属下人员应遵守和执行的法律。他们必须无条件地、准确地和按时执行这些命令。在交通运输上对纪律的任何违背要受到纪律处分或者军事法庭的制裁。交通运输业职工在供职中犯有罪行时必须受到与苏联军队中供职军人犯罪时同样的惩罚。交通运输业中的犯法案件须依据战时法在军事法庭审判。根据军事法庭的裁决,撤销交通运输业中犯法职工的工作,如不需给以更严厉的处分时,则遣往前方编入惩戒连。 Kjw==5)}  
同时,苏联交通运输部门的首长必须以身作则完成自己的职责,对所属人员应明确下达命令和指示,坚定地监督他们严格执行,检查执行情况并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实行奖励或纪律处置。$ o' N) H1 K0 S- {6 Z C:r@)Mhq  
总而言之,虽然战时有巨大困难,但是,苏联交通运输部门还是成功地保障了苏联军队和苏联军事经济的需要。为了保障整个铁路网所需的车辆苏联铁路员工竭力加速车辆周转时间,以便腾出数万辆货车,去满足苏联国民经济不断增长的需要。' u8 N" ~. v5 T0 r/ r: } 6yn34'yw  
: B: M$ x. |' {) J) w ENx1)]  
十一、劳动组织与工资 ub/Z'!  
P:lmQHls+  
社会主义社会固有的消除了剥削人的劳动组织与工资制度的基本法则在苏联实行军事经济体制期间起着作用。这些法则是:, W+ b' P' z9 N, n2 F #6g9@tE  
第一、根据工人在国营企业或者农民在集体农在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实行按劳分配产品的法则; )I~U&sT\/  
第二、上述法则要求对同等的劳动付给同等的工资,在这里劳动的概念包括劳动时间和劳动质量;# X3 h2 O) @3 K5 o* g7 s _xKuEU}  
第三、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形式决定国营企业和集体农庄劳动报酬的差别; l]g /rs  
第四、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和消除失业与贫穷的法则,提高国营企业中的实际工资和集体农庄中的劳动日价值的法则,- V  E4 R+ l. E8 H$ F7 D {@1;kG  
第五、在生产中实行劳动机械化与电气化的同时,扩大工人阶级队伍和提高其文化技术水平; 6_UCRo5h%  
第六、开展社会主义竞赛,对完成计划和超额完成计划指标者实行奖励制度。 uGXN ciEp`  
社会主义劳动组织法则的彻底实现是增加生产的巨大源泉。在卫国战争期间,由于苏联军事经济体制具有的特点,国家各经济区和国民经济各部门企业的劳动组织、工资结构和劳动力平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K" g' ?6 r- R9 S0 F! \3 ^3 v ojmF:hR"  
由于苏军征集兵员和德军暂时占领了许多工业地区,1943年与1940年比较苏联国民经济部门的职工人数减少了38%,但是在国民经济部门的职工总人数中,工业部门的职工人数由1940年的35%增加到1943年的39%。 -4 *94<  
苏联各经济区职工人数互有差异。1943年与1940年相比,北部、西北部、中部、北高加索以及外高加索各区的职工人数都有所减少。同一时期,乌拉尔国民经济部门职工人数增加了36%,其中工业部门职工人数增加了65%。伏尔加流域各区国民经济部门职工人数增加了16%,而工业部门职工增加了65%,西西伯利亚职工总数增加了23%,而工业部门职工增加了71%,哈萨克斯坦与中亚细亚职工总人数增加了7%,而工业部门职工增加了54%。 mGZJ$|  
由于生产力的重新部署,苏联东部各区职工的比重大幅度提高了。伏尔加流域工业中的职工占苏联职工总人数的比重从1940年的3%增加到1943年的7.5%,同一时期乌拉尔工业职工的比重从8.5%增加到20.5%。西西伯利亚工业职工从4%增加到9%。哈萨克斯坦和中亚细亚工业职工在苏联工业职工总人数中的比重从3.5%增加到8%。 &# [w*t(A  
在实行军事经济体制期间,苏联国民经济所需劳动力的补充来源是动员城乡中没有参加社会劳动但有劳动能力的居民,让他们参加生产劳动。此项动员是根据卫国战争开始时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批准的法令实施的。只是1943年对居民进行的劳动动员就征调了760万9千人,其中参加工业生产和建筑工程的有132万人,参加农业生产的有383万人,参加采木业的有129万5千人。, T7 e/ U+ J! b6 g; n1 ^% m% W 31VDlcn E  
在实行军事经济体制期间,大部分男性居民应征入伍。因而在生产中妇女劳动的比重大大增加了,青工劳动也增多了。在苏联国民经济部门职工中妇女的比重从1940年的38%增加到1942年的53%,其中在工业部门从41%增加到52%,在铁路运输部门从25%增加到36%,在通信部门从48%增加到67%,在公用事业部门从42%增加到64%,在商业部门从37%增至55%,在公共饮食业从67%增至83%,在教育机关妇女的比重从58%增至73%,在保健机关从76%增至83%,在国家机关从35%增至55%。 c#)!-5E~H  
工业部门熟练工人中妇女的比重也提高了。在蒸汽机机工中妇女的比重从1941年初的6%增至1942年底的33%,在空气压缩机机工中从27%增至44%,在锅炉工中从6%增至27%。同一时期在金属切削车工中妇女比重从16%增至33%,焊工中从17%增加到31%,模型工中(手工操作)从12%增加到32%,机器操作模型工中从29%增加到39%,钳工中妇女比重从3.9%增至12%,锻工和冲压工中从11%增加到50%,电站电工中从32%增加到50%。汽车司机中妇女比重同一时期从3.5%增加到19%以及装卸工中从17%增加到40%。( Y6 \' g* ?; B/ m) | rC !!X  
为减轻妇女参加劳动以后的负担,工厂恢复和发展了幼儿园、儿童之家以及其他保护母亲与儿童的设施。苏联的未被侵占的国土上幼儿园中的儿童数由1941年的68万3千名增加到1944年的121万名,而同一时期托儿所的儿童从50万9千名增加到64万5千名。苏联government对儿童的关怀,既保障了女工生活水平的提高,又有助于组织妇女参加生产劳动。苏联实行的同工同酬的制度对此也有促进。# P7 Z6 M+ H. t( f8 E& z) J RSv?imi=  
卫国战争期间,实行军事经济体制的最大成就之一就是消除了无人照管儿童的现象。在1914一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俄国孤儿的生活极其悲惨。年青的苏维埃俄国费了数年之久来医治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以后国内战争给它带来的创伤。在1941—1945卫国战争年代,苏联government在全国采取了许多使失去父母的孤儿受到教育的措施。其中包括成立苏沃洛夫学校,扩大技工学校,以及组织孤儿院,在这里一切费用全由国家保障。儿童们经过国家学校教育成长为青年后便参加社会劳动。 8>R 75 dw  
在卫国战争期间,从职工的年龄上看,职工的构成也有很大变化。1939年,工业部门职工总人数中18岁以下的职工占6%,而1942年这个数字增加到15%。同一时期18一49岁的职工从1939年的85%下降到1942年的73%。工业部门中超过50岁的职工人数从1939年的9%增加到1942年的12%。2 w6 t& N8 |: J/ D sxG8 jD  
有劳动能力的农业居民的构成发生了更大变化。妇女所占比重从1939年初的52%增加到1943年初的71%。在卫国战争期间,如同在工业部门一样,在农业生产中,妇女和青年的作用大为增加。他们肩负了战时大部分重担。在农业和在工业上一样实行同工同酬有助于吸引妇女参加生产劳动。 IKz3IR eu  
虽然生产部门吸收了大批新的未经足够训练的干部,但是在苏联实行军事经济体制期间,还是加强了社会主义劳动纪律,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在卫国战争期间表现出忘我劳动精神已成为普遍的现象。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在1942年增加了19%,1943年比上一年又增加了7%。机器制造和军事工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长最快。这些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在1942年增加了31%,1943年又比上一年增加了11%。 qS8p)pw  
在煤炭工业、石油工业、纺织工业、轻工业、食品工业和采木工业部门,1942年与战前比较,劳动生产率暂时有所降低。纺织工业、轻工业和食品工业工厂的劳动生产率暂时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电力、燃料和原料供应不足。1942年煤炭工业、采矿工业、石油工业与采木工业劳动生产率的暂时降低则是由于一些新工人不习惯于重工业中的体力劳动,而当时在燃料工业、采矿工业和采木工业中大部分劳动还是体力劳动。6 ]3 _* ^9 M( w* h c:*[HO\  
在卫国战争时期,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办法是:首先搞生产合理化,再是减少工休与旷工,实行加班,以延长工作时间。这样做的结果,在卫国战争当中的两年每名工人一个月的工作小时数平均增加了22%,此外,同一期间每一工人每小时的产品产量增加了7%。 U-~6<\Mf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每件产品首先是军工产品消耗的人工减少了。航空工业的一些工厂生产一架依尔一4型飞机的劳动消耗从1941年的2万个工时减少到1943年的1万2,500个工时;制造一架依尔一2型飞机的劳动消耗从9,500个工时降到5,900个工时,制造一架彼一2型飞机,从2万5,300个工时减到l万3,200个工时。在一些兵工厂,制造一门152毫米榴弹加农炮从1941年的4,500个工时减到1943年的2,400个工时,制造一门76毫米团炮的劳动消耗从1,200个工时降到800个工时,制造一门师炮的劳动消耗从1941年的2,200个工时降到1944年的600个工时。在一些轻武器工厂,制造一挺大口径机枪的劳动消耗从642个工时降到329个工时,制造一支步枪的劳动消耗从12个工时降到9个工时,制造l千发“特特”枪弹的劳动消耗从13个工时降到10.8个工时。一些坦克制造工厂生产一辆T一34型坦克从1941年的8千个工时减到1943年的3,700个工时,制造一辆KB型坦克从1万4,600个工时降到7,200个工时。 9_=0:GH k  
苏联在实行军事经济体制期间,之所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因为大量培训出新的熟练的工人干部。苏联government成功地解决了军事经济面临的最困难的问题,即扩大劳动骨干队伍的问题。为了在生产部门培训劳动骨干,在各种训练班和速成学校以及采取个别教练的办法,在1941年培养了各类工人276万5千名,1942年培养了377万2千名,1943年又培养了513万4千名。此外,通过工厂的学校、技工学校和铁路学校在1941年培养了43万9千名,1942年——56万9千名,1943年——59万8千名,使他们都成为熟练工人。  ]( q. [! m6 B2 w% n k4n 4 BL  
军事经济的增长,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以及在战后的发展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扩大高水平知识骨干的培训工作。尽管战时有许多困难,苏联government还是增加和扩大了高等院校的助学金和名额,改善了大学生的伙食并免除大部分学生的兵役义务。在卫国战争中这些措施使高等院校和中等技术学校的数量得到保持和增加。1942年高等院校收生人数曾减到10万8千人,而1943年收生人数又增加到16万7千人。1942年中等技术学校收生人数曾减到17万人,而1943年收生人数又回升到25万3干人。( V8 l) o- ]9 K; C0 V% D+ ?# } ON,sN  
工厂大批地招收新的劳动骨干,他们要迅速掌握和增加军用产品的生产,这就必须改善劳动的组织。当时采取了如下的改善措施:" x# g, y  O. X( V7 u) b* @% { o*]Tqx  
第一、对完成工作的工人彻底实行计件累进工资制和计时奖励工资制;4 a5 }$ K; p9 o2 H &*Sgyk o`  
第二、对完成和超额完成生产计划的工程技术干部实行劳动工资奖励制;: L7 h) E( \! I+ N( x) d Z--A:D>  
第三、对完成和超额完成生产任务有突出表现的工人给以额外物质奖励。 9+irf^D`O  
依靠物质奖励制度的实施,为完成国家军事经济计划而开展的社会主义竞赛广泛地发动起来。对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的奖金有很大的增加,在工程技术人员工资总额中奖金的比重从1940年的11%增加到1944年的28%,在工人工资总额中,奖金的比重从1940年的4.5%增加到1944年的8%。* [5 T: s0 G3 ^8 e/ H# ]! f Fx@ovI- 5  
对完成和超额完成生产计划的单位广泛地使用奖励办法是发展军事经济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辅助性刺激。军事经济工作中这一有益的经验自然在战后也被采用作为提高生产的一个补充源泉。 9\dpJ\  
由于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对急要生产部门实行奖励制度,在实行军事经济体制期间工资水平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在煤炭工业、石油工业、黑色与有色金属冶金工业和军事工业提高了工资水平,因而使重工业中的上述部门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相比实行了更高的工资待遇。在实行军事经济体制期间,煤炭工业、黑色金属冶金工业和军事工业的职工享受最高的工资待遇。) {) X. `& z: c 0f_+h %%=  
苏联工业部门的工人的平均月工资从1940年的375卢布增加到1944年的573卢布,即增加了53%,而在煤炭工业729卢布,在黑色金属冶金工业697卢布。工业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平均月工资从1940年的768卢布增加到1944年的l,209卢布,而在煤炭工业1,502卢布,在黑色金属冶金工业1,725卢布。/ u. Y  F; T6 N3 K/ h' p' G+ K 5{zmuv:  
在卫国战争年代,苏联的伏尔加流域、乌拉尔和西西伯利亚地区的国民经济,首先是工业部门肩负着供应前方所需军事技术装备的主要重担,因此,这里的工资待遇增长得最多。这里的人们劳动强度大,劳动生产率高,所以,工资待遇也高。就整体而言,苏联工业部门的工人月平均工资1941年比1940年增加了42%,而同一时期伏尔加流域各区却增加了79%,乌拉尔各区65%,西西伯利亚各区79%。 ]VKM3[   
与资本主义各国不同的是,苏联工人阶级的实际收入,或者这一收入在产品的分配中所占的比重并不能由工资完全代表。如果试图用工资这个尺度把苏联工人阶级生活水平同资本主义英国或美国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进行比较,那是无知甚至是别有用心的。 EWb'#+BP  
苏联除了付给工人工资以外,至少还由国家付出病假费、生育休假费、例行休假费、从厂长基金中支付的补助费、免费教育和助学金、业务进修费、免费医疗费、休养费、幼儿园费用、多子女补助费。所有这些使苏联工人的平均工资补充增加了38%,而这与资本主义国家是全然不同的。8 ^4 R) L4 N9 k7 a4 ?* a3 n) v- Q mB\)Q J.%  
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和英国,其工人阶级的工资很不稳定。在美国和英国经常的和在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中不断扩大的失业情况,导致工人阶级生活水平的降低和工资待遇的减少,这使他们处于穷困境地。如果对战前美国失业者的数量加以考虑,那末,计算美国工人平均工资时,就要把美国公布的工资数降低32%。而且,在发生经济危机时,工资水平还要进一步降低。+ [8 R- O+ D7 K- k E =*82Y=B  
在实行军事经济体制期间,苏联工人阶级实际工资水平得以保持,这是由于给养和消费品价格稳定和低廉,还由于对公用设施和运输服务规定了固定价格。此外,苏联工人工资中用在住宅和交通方面的比重比美国工人用在同一目的方面的花费要少五分之四。" J5 F( _1 H1 ~' Q  s* W6 p Gt4/ax:A@  
在苏联,工资数量不仅取决于劳动熟练程度,而且还取决于劳动强度,这在国民经济中的燃料工业与冶金工业部门尤其如此。这就是为什么苏联government在战前和在卫国战争期间都把煤炭工业与冶金工业工人的工资提高到第一位,资本主义国家则相反,黑色金属冶金工业与采矿工业工人的工资则居末位之一。这是长期失业带来的后果,资本家只以工人的熟练程度为标准支付工资,不管劳动强度如何之重,在失业的压力下工人被迫同意赚取很低的工资并在劳动强度极大的条件下工作,即使在战时,虽然失业人数减少了,但是资本主义国家雇主们在沉重劳动的工业部门也不改变工人的低工资待遇。" T# I( E6 e& f0 A$ ~! m* V  dmR>u  
总之,战时,在困难的条件下,苏联government保障了具有高生产率的劳动组织,提高了职工的工资,并使重工业部门的工资保持了最高的水平。由于实行了并组织得很好的培训与分配劳动力的体制,苏联的军事经济在缺少劳动力的情况下,没有遇到严重的困难。
我的荣耀便是忠诚
顶端 Posted: 2014-06-19 19:42 | [楼 主]
红新月人民党
苏共中央委员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国防部副部长兼空军总司令
十月革命勋章 第一枚红旗勋章 第一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二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三枚劳动红旗勋章 苏联武装力量空军元帅
级别: 中央理事


精华: 0
发帖: 9701
爱心: 2391 点
金钱: 4797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苏联
在线时间:374(小时)
注册时间:2013-08-10
最后登录:2024-05-21

 

非常时期,非常办事


不管我们的成绩有多麽大,我们仍然因该清醒地估计敌人地力量,提高警惕,决不容许在自己的队伍中有骄傲自大安然自得和疏忽大意的情绪。 —— 斯大林

共产主义我信仰,帝国主义滚一旁;列宁主义是杆枪,人人都要握紧它!
顶端 Posted: 2014-06-19 23:11 | 1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Warsaw Pact BBS☆ 华约军事论坛 »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Total 0.017912(s) query 6, Time now is:05-22 02:31, Gzip disabled
☆Warsaw Pact BBS☆ Locations of visitors to this page ☆华约军事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