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 Pages: ( 1/2 total )
本页主题: 《鹰击长空2》日前发售 具备五种以上空战体验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素还真
级别: 反革命分子


精华: 0
发帖: 3386
爱心: 2242 点
金钱: 110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在线时间:1467(小时)
注册时间:2008-08-21
最后登录:2017-06-13

 《鹰击长空2》日前发售 具备五种以上空战体验

Ubisoft系列新作《汤姆克兰西之鹰击长空2》(Tom Clancy's HAWX 2)PC版于近日上市。

  在游戏中,玩家将扮演隶属于机密部队H.A.W.X.2的杰出飞行员,游戏中莫斯科、波斯湾、北极圈、印度洋等场景都是以商业卫星提供的高清晰卫星照片为基础制作出来的。

  在游戏中,可玩部分包括飞机的起飞和降落、空中侦察、空中加油、近距离空战、长途奔袭轰炸等丰富多彩的设定。最多可同时支持单机4人合作游戏,联网8人对战。

  “玩家以百里挑一之身成为高度机密的H.A.W.X. 2空中打击力量成员,凭借调教得当的个人技术以及新锐科技和战机,天空将由你来主宰。”

- 运用前所未有的鬼畜装备蹂躏你的对手
从配备矢量推进系统的F35到高度机密的强化实景系统(Enhanced Reality System)不一而足,你是少数几位能接触并运用这些试验性先进装备主宰天空的精英。

  - 亲临明日战场
眼见对手的座舱盖在你的炮火下变成齑粉;呼啸着掠过地面,身后传来激光制导炸弹的雷鸣。战争也许并不美好,但场面定会让人难以忘怀。

  - 飞赴全球热点地区展现你的大无畏气概
从莫斯科到波斯湾,从北极圈到印度洋,来自GeoEye的商业级高分辨率卫星地图能确保游戏营造出令人震撼的逼真程度。
顶端 Posted: 2011-05-12 15:00 | [楼 主]
素还真
级别: 反革命分子


精华: 0
发帖: 3386
爱心: 2242 点
金钱: 110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在线时间:1467(小时)
注册时间:2008-08-21
最后登录:2017-06-13

 

游戏特色

· 迎头缠斗
· 在陆上机场和航母甲板起飞及降落
· 夜间精确打击任务
· 控制静谧无声的无人驾驶飞机追踪并摧毁对手
· 在任务间隙进行空中加油
顶端 Posted: 2011-05-12 15:00 | 1 楼
素还真
级别: 反革命分子


精华: 0
发帖: 3386
爱心: 2242 点
金钱: 110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在线时间:1467(小时)
注册时间:2008-08-21
最后登录:2017-06-13

 

经过被多次跳票《鹰击长空2》PC版即将在11月16日上市,今天官方公布了游戏的配置需求信息,看上去并不惊人,不过显卡信息并没有列出具体型号级别,但却只要求256M。不知道该作在画面上针对主机还能否有大幅增强。

最低配置:

- CPU:奔腾D 3.0 GHz 或 AMD Athlon 64 X2 3800 + @ 2.0 GHz
- 显卡:256 MB显存,支持Shader Model 3
- 内存:XP/1 GB,Vista  Windows 7/2 GB
- 硬盘:9GB剩余

推荐配置:

- CPU:Core 2 Duo E4300 或 AMD Athlon X2 5000 +
- 显卡:256 MB显存,支持Shader Model 4
- 内存:2 GB
- 控制器:Xbox 360控制器

支持显卡:

- Nvidia Georce 6800 / Georce7 / Georce8 / Georce9 / Georce GT200 / GT400 Georce
- Ati Radeon HD2000 / HD3000 / HD4000 / HD5000 series
- Ati Crossfire / SLI Nvidia
顶端 Posted: 2011-05-12 15:02 | 2 楼
素还真
级别: 反革命分子


精华: 0
发帖: 3386
爱心: 2242 点
金钱: 110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在线时间:1467(小时)
注册时间:2008-08-21
最后登录:2017-06-13

 

我在玩一代,还是不错的。控制不太舒服。特别是鼠标。
顶端 Posted: 2011-05-13 14:35 | 3 楼
素还真
级别: 反革命分子


精华: 0
发帖: 3386
爱心: 2242 点
金钱: 110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在线时间:1467(小时)
注册时间:2008-08-21
最后登录:2017-06-13

 

说明:世界顶级战机集萃,而且机型都真实存在。

大概由于意识形态和授权的关系,没有包括中国的的顶级战机。

有的顶级机型由于成本等问题,未能中标胜出投产,如A-12、YF-23。]

*******************************************************************************

所有战机:

F-4G Advanced Wild Weasel
F-5A Freedom Fighter
F-5E Tiger II
F-20 Tigershark
F-14A Tomcat
F-14B Bombcat
F-14D Super Tomcat
F-15E Strike Eagle
F-15 Active
F-16 FIGHTING FALCON
YF-17 Cobra
FA-18C Hornet
FA-18 RC
FA-18E Super Hornet
F-117 Night Hawk
F-22 RAPTOR
F-35 LIGHTNING II
A-6A Intruder
A-7B Corsair II
A-10A Thunderbolt II
AV-8B Harrier II
EA-6B Prowler
EF-111A RAVEN
X-29
YF-23 Black Widow II
YF-12A
Mig-21 Fishbed
Mig-25 Foxbat
Mig-29 Fulcrum
Mig-33 Super Fulcrum (Mig-35)
Su-25 Frogfoot
Su-32 FN  
Su-34 Fullback
Su-27 Flanker
Su-35 Super Flanker
Su-37 Terminator
Su-47 Berkut
MIRAGE F1
MIRAGE IV P
MIRAGE III
MIRAGE 5
MIRAGE 2000 C
MIRAGE 2000-5
RAFALE C
Saab-39 Gripen
Eurofighter Typhoon
SEPECAT JAGUAR
Mitsubishi F-2



隐藏战机:
* FB-22 STRIKE RAPTOR
* A-12 Avenger_II
* F-18 HARV

特殊战机:
* XA-20 Razorback
* Saab-35 Draken

********************************************文字资料***********************************************

F-4G AdvancedWildWeasel   “野鼬鼠”
    F-4G“野鼬鼠” 美空军把116架F-4E改型为F-4G“野鼬鼠”型,专用于发现、识别敌方地面防空雷达和地-空导弹阵地,并用反辐射空-地导弹攻击,配合其他战术攻击飞机完成任务。该机除一般的电子干扰设备之外,还有定向天线、计算机控制的接收装置、信号活动监视设备和地对空导弹发射告警装置。F-4G拆去了前机身左侧的20mmM61机炮,武器挂架的数量与F-4E相同。外挂的空对空武器有AIM-9“响尾蛇”和AIM-7“麻雀”导弹;空对地武器有AGM-45“百舌鸟”反辐射导弹,AGM-78标准反辐射导弹,AGM-88高速反辐射导弹,AGM-65“幼畜”空对地导弹,GBU-15制导炸弹,“石眼”反坦克子母弹,通用炸弹,CBU-87综合效应弹药,航空火箭弹和炮舱等。
    在中东多次局部战争中,特别是在1982年的叙以贝卡谷地战争中, F-4大出风头。叙军在贝卡谷地部署了20个SA-2 、SA-3 、SA-6导弹营。为了扫除这些威胁, 以军先出动小型无人机诱骗目标雷达开机, 尔后出动大批F-4“鬼怪”和F-4G“野鼬鼠”飞机使用灵巧炸弹和反辐射导弹(在距目标雷达约35公里处发射AGM -45“百舌鸟”反辐射导弹),仅用了6分钟就摧毁了19个叙利亚导弹营, 取得了显赫的战果。


F-15C Eagle
F-15E StrikeEagle
F-15 Active
   F-15是美国麦道公司研制的双发重型超音速制空战斗机,主要用于夺取战区制空权,同时兼具对地攻击能力,是美国空军的主力战机。1965年开始考虑研制,用于取代F-4“鬼怪”式战机,1968年开始招标,1969年12月选定麦.道公司作为主承包商。首架原型机于1972年7月开始试飞,1974年9月首架生产型首飞,1974年11月开始交付。该机采用正常双垂尾式布局,切尖三欠上单翼,全金属半硬壳机身,翼根下部机身两侧为二元多波系可调进气道,双余度的高权限的增稳控制系统,外加机械备份。F-15主要的设计主要是突出空战格斗能力,具有推重比大、翼载小、机动性好等特点,为典型的第三代战斗机,该机装备有良好的机载电子设备,特别适用于近距格斗和超视距导弹攻击。
    主要机型有:

A型,第一种生产型单座战斗机;
B型,由A型改进的双座教练机;
C型,增加了载油量的A型改进型;
D型,由C型改进的双座教练机;
E型,双重任务战斗机;
S/MTD型短距起落先进技术验证机等。
    除美国外,日本、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等国家也装备了这种飞机。第493中队的F-15C和494中队的F-15E参加了1999年3月24日开始的对南联盟实施空袭的任务。
  动力装置 早期装两台普.惠公司F100-PW-100涡扇发动机,单台静推力65.2千牛,加力推力105.9千牛,1991年后换装推力为129千牛一级的F110-GE-129或F100-PW-229涡扇发动机。
  主要机载设备 休斯公司的AN/APG-70(C/D型)或AN/APG-63(A/B型)火控雷达,AN/ASN-108姿态/方向参考系统,AN/ALQ-119电子干扰吊舱,AN/ARN-118塔康系统,AN/ASN-109惯性导航系统,AN/AWG-20火控系统,AN/ASK-6大气数据计算机,CP-1075/AYK中央数据计算机等。
  武  器 1门M61-A1 20毫米六管机炮,备弹940发,外部可以同时挂4枚AIM-9L“响尾蛇”近距和AIM-7F“麻雀”中距空空导弹,或8枚AIM-120先进中距空空导弹,对地攻击时可携带各种炸弹、火箭弹等。
  尺寸数据 机长19.43米,机高5.63米,翼展13.05米,机翼面积56.5平方米,展弦比3.01。
  重量及载荷 空机重量12973千克,最大起飞重量30845千克(制空战斗机20244千克),最大燃油重量(机内)6103千克,(外挂,2个保形油箱和3个副油箱)9818千克,最大外挂武器载荷10705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平飞速度M2.5,进场速度232千米/小时,实用升限18300米,起飞滑跑距离(截击)274米,着陆滑跑距离(截击,不用减速伞)1067米,最大续航时间(无空中加油)5小时15分,(空中加油)15小时,转场航程(带保形油箱)5745千米,(不带保形油箱)4631千米,限制过载9+/-3g。



F-18 HARV
FA-18C Hornet
FA-18 RC
FA-18E SuperHornet
  麦道F-18大黄蜂是美国海军在70年代中期设计的用于取代当时海军的主力机种F-4鬼怪和A-7十字军的。当时计划制造两种型号(F-18,为战斗机;A-18为攻击机),在仔细的斟酌和设计后,两种机型的发展计划为一机两用所取代。
  1974年美国海军提出多用途战斗机要求,称为VFAX计划,后来改称海军空战战斗机计划。1974年诺斯罗普公司的YF-17在与YF-16的竞争中失败,幸运的是诺斯罗普的工作没有白做,1975年他们的YF-17被海军选中,这就是F/A-18的原型机。1974年11月海军与通用电气公司签订了为F-18研制F404-GE-400发动机合同。F-18的研制工作全面展开。麦道公司由于研制舰载飞机比诺斯罗普公司更有经验而被选为负责制造前机身、座舱、机翼、水平安定面、起落架和阻拦钩,以及全部飞机的总装。诺斯罗普公司负责发展工作的30%,制造工作的40%,最初计划的研制两种单座型,即执行空战任务的F-18和执行攻击任务的A-18。但两种型号非常相似,因而将它他们统一为一种机型,称F/A-18,绰号叫“大黄蜂”。F/A-18A/B的第一架原型机于1978年11月18日首飞,1980年5月交付美国海军。此后,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西班牙也采购了这种飞机。从1986年开始,麦道公司在F/A-18A/B型的基础上改进生产了F/A-18C/D。到1992年1月,各型F/A-18累计生产了1050架。由于海军迫切需要一种新的舰载攻击机取代60年代的A-6、A-7,而美国防部1991年取消了A-12计划,1992年F/A-18E/F被海军选为下一代攻击机AF/X之前的过渡机种。 造价:1992年时单机出厂价为2700万美元
  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共订购1366架,包括F/A-18A、RF-18A、F/A-18B、F/A-18C和F/A-18D等。目前正在生产的为单座的F/A-18E和双座的F/A-18F。大黄蜂的设计是如此成功,它不但被买到澳大利亚、加拿大、芬兰、科威特、西班牙和瑞典等许多国家,加拿大订购138架,澳大利亚订购75架,西班牙订购84架,均已部分交付使用。而且美国海军还在其基础上重新设计了F/A-18E/F作为二十一世纪海军战斗机的主力。
  F/A—18共有9个型别,有单座的,也有双座的.出口加拿大的编号为CF—18A,澳大利亚的有F/A一18A/B,西班牙的编号为EF一18,还有一种供出口用的多用途岸基型为F/A—18L型.F/A—18A为基本型,是一种单座战斗/攻击机,主要用于护航和舰队防空;如果换装部分武器后即为攻击机,可执行对地攻击任务.
  性能指标
  尺寸数据:F/A-18C机长17.07米,机高4.66米,翼展11.43米、(含翼尖导弹)12.31米、(机翼折叠)8.38米,机翼面积37.16平方米,展弦比3.52,平尾翼展6.92米,主轮距3.11米,前主轮距5.42米。尺寸数据:翼展11.43米,机长17.07米,机高4.66米;
  重量数据:F/A-18C空重10455千克,起飞重量16651千克(空战任务)、22328千克(对地攻击任务),最大内部燃油4926千克,最大外部燃油3053千克。
  性能数据:F/A-18C最大平飞速度(高度)M1.8/1910公里/小时,实用升限15240米,转场航程(无空中加油)3706千米,作战半径(对地攻击)1065千米,(空战)740千米,起飞滑跑距离427米,着陆滑跑距离670-810米。限制过载+9.0g。
  尾翼也采用悬臂式结构,平后和垂尾均有后掠角,平尾低于机翼,使飞机大迎角飞行时具有良好的纵向稳定性;略向外倾的双立尾位于全动平尾和机冀之间的机身两侧。
  起落架为前三点式,前起落架上有供弹射起飞用的牵引杆。座舱采用气密、空调座舱,内装马丁-贝克公司的弹射座椅,风挡和座舱盖分别向前、后开启。
  F/A-18装两台通用电气公司研制的F404-GE-400低涵比涡轮风扇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71.2千牛(7200公斤)。进气道采用固定斜板式,位于翼根下的机身两侧。机内可带4990千克燃油,还可挂三个副油箱,飞机总载油量可达7979千克。机头右侧上方还装有可收藏的空中加油管。
  机载设备:有休斯公司的AN/AGP—65多功能数字式空对空和空对地跟踪雷达,在空对空工作状态时可跟踪10个目标、向飞行员显示8个目标.另有ALR—67雷达警戒接收机,四余度飞行控制系统和两台AYK—14数字式计算机,以及利顿公司的惯性导航系统,两台凯撒公司的多功能显示器和费伦第/本迪克斯公司的中心式屏幕显示与乎视显示器等.
  主要武器:1门20毫米机炮,备弹570发.共有9个外挂架,两个翼尖挂架各可接1枚.AIM—9L“响尾蛇”空对空导弹;两个外翼挂架可带空对地或空对空武器,包括AIM—7“麻雀”和AIM一9“响尾蛇”导弹;两个内翼挂架可带副油箱或空对地武器;位于发动机短舱下的两个接架可带“麻雀”导弹或马丁?马丽埃塔公司的AN/ASQ一173激光跟踪器、攻击效果照相机和红外探测系统吊舱等;位于机身中心线的挂架可技副油箱或武器.F/A一1BC和D型还可带先进中距空对空导弹和“幼畜”(又称小牛)空对地导弹。
  装备情况及型号演变
  F/A-18于1983年面世。它包括几个变体机型:
  F/A-18A——一款可靠的单座椅攻击机。
  F/A-18B——“A”的双座椅版,另一个座椅供武器系统指挥员乘坐。
  F/A-18C——此型号是专为夜间攻击而设计的。
  F/A-18D——双座夜间攻击机。
  F/A-18E——超级大黄蜂(Super Hornet):终极战斗机/轰炸机。
  F/A-18F——超级大黄蜂:双座椅战斗机/轰炸机。
  F-18A是第1种生产型,主要用于舰队防空和舰载攻击机的护舰,也用于执行空对面攻击任务,用来取代A-4和A-7单座攻击机。首飞时间为1978年11月18日,共有9架F-18A、2架TF-18A和2架全面规模发展飞机参入了繁重的试飞中。1979年10月30日开始,3架全面规模发展飞机在“美国”号航母上着陆进行航母资格测试。第1架生产型F-18A于1980年进行首飞。1983年F-18A担负作战任务,很快成美国海军战斗群的顶梁柱。美国海军共生产了371架F-18A型机。F/A-18B。是A型机的教练型,串列双座,可用于作战,正式编号为TF/A-18A,燃油携带能力比F/A-18A下降6%。共生产了39架。
  F/A-18C型是1986财政年度起购买的单座型。F/A-18C还可带先进中距空对空导弹和“幼畜”空对地导弹。采用机载自卫干扰机、侦察设备、新的“空中通用救生系统”弹射座椅、新型机载计算机、飞行故障记录仪和监视系统等。C型于1986年作首次试飞,1987年9月开始交付。从1989年10月以后交付的C型,可携带供全天候夜间攻击飞行任务使用的设备,包括前视红外探测系统导航吊舱,新的平视显示器和飞行员夜视镜。从1991年1开始,F/A-18C开始使用F404-GE-402EPE增进性能型发动机,推力为7900公斤,比前一型增加700公斤。并且原来的AN/APG-65雷达换装成AN/APG-73雷达。共生产了398架。F/A-18D是C型机的双座型,仅有前舱对飞机具有飞行控制能力。它除了作为一种双座教练机外还作来一种双座夜间攻击飞机使用。位于后座的飞行员主要进行武器系统的操纵。它的武器控制系统与C型机相似。第一架飞机于1988年5月6日首飞,第1架生产型D型同于1989年12月1日装备帕特森河的海军试验中心。第1架执行夜间攻击任务的D型机于1999年5月1日交付第121攻击战中队。共生产113架。
  F-18E/F“超黄蜂”舰载战斗机是美国海军最新型的战斗攻击机,由F-18C/D发展而来,E型为单座,F型双座。采用了隐身外形设计,包括原来的圆形进气道改为方形进气道,涂漆含有吸收雷达辐射的材料。改换更大推力的发动机,推力加力达9986公斤。前机身延长0.86米,翼展加宽1.31米,机翼翼面增大9.29平方米,因此翼载减小;水平尾翼也有所增大,后掠角减小;机翼前缘边条面积增大了34%;机翼及机身的改进令空气动力性能有极大改善。最大起飞重量提高27%,达到30000公斤;因此载重量也有提高,内部燃油增加33%,达到6560千克;如果加上三个副油箱,载油量达到11000千克;F-18E/F电子设备有90%与C/D型通用,但增加了改进型火控雷达和机载电子设备,而且可带多种更先进的攻击武器;雷达为改进的ANPG73雷达。座舱增加了1个触摸显示器和1个新的油料显示器,并使用了超高速集成电路计算机;将来将把座舱三个显示器全部改为彩色液晶显示器;加装了夜间低空导航和红外瞄准系统。第1架E/F型机于1995年12月首飞。海军计划至少采购548架,但是2002年美国防部建议仅采购460架。
  最新设计的型号是最令人生畏的:F/A-18E/F超级大黄蜂。E型大黄蜂只能供一名飞行员乘坐,而F型大黄蜂则为武器系统指挥员准备了另一个座椅。同普通大黄蜂一样,这架超级大黄蜂也是一款多任务攻击战斗机,但是它还配备了一些相当出众的升级功能(而只利用了普通大黄蜂一半的部件):
  比早期大黄蜂长1.3米
  机翼区大25%
  F414-GE-400发动机提供的推进力高 35%
  任务范围大41%
  续航时间长50%
  所增加的两个武器站可携带更多的弹药
  增加了混合空对空或空对地武器的灵活性
  对“智能”武器(如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 和联合防区外武器(JSOW))的完美补充
  增强了负载能力:外部荷载为8,032 公斤
  增加了两个翼尖站
  四个内侧机翼站,用于携带其他燃料箱或空对地武器
  两个机舱机身站,用于携带传感器舱
  全天候、空对空雷达和一个控制系统,用于精确发射传统或制导武器
  一个中心线站,用于携带额外的燃料或空对地武器
  驾驶员座舱升级:一个触敏式前端控制显示屏;一个更大的液晶多用途彩色显示屏;以及一个新的发动机燃料显示屏
  在电子和光电对抗方面,E/F型准备采用综合防御电子对抗系统(IDECM),其核心部件是AN/ALQ-214射频干扰器,同时还可以集成ALR67(V)3雷达告警器,AAR-57通用导弹告警器、AN/ALE-47箔条和红外干扰弹分撒器、ALE-50(ALE-55)光纤拖曳诱饵(可以发射电磁波,吸引雷达制导的导弹)等对抗设备,形成一个总体的光电和电子对抗系统。在F/A-18E/F上还可能采用激光红外对抗系统,用激光器发射特定波长的激光对红外导引头进行主动干扰。
  F/A-18E/F可以携带多种战术吊舱。其中包括雷神公司新研制的ATFLIR先进前视红外吊舱。该吊舱采用第三代的红外凝视焦平面成像技术,可以提供导航、目标指示功能,并配备有激光目标指示器。海军还在1999年开始为双座型的F/A-18F开发共享侦察吊舱(SHARP),希望用装备这种吊舱的F/A-18F来取代目前装备TARPS的F-14飞机,使之具备战术侦察能力。该系统使用光电和红外传感器,允许F/A-18F在斜向距离83KM的距离上搜集图像,并通过数据链传输给地面。该吊舱还可以接受APG73雷达的合成孔径数据。
  经过各方面的改进,F/A-18E/F的作战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改进后的飞机机动性基本保持不变,9000米以上的爬升和加速能力稍有下降。最大过载从9G降低到7G,可能会降低瞬间盘旋能力,但是只要保持足够的敏捷性,配合上头盔显示器和大离轴发射的AIM9X导弹,近距空战性能不会受到影响现在。
  现在的空战中超视距空战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F/A-18E/F具有先进的雷达和电子战系统,优良的人机工程,并具备一定的隐身能力,配合AIM120导弹,超视距作战能力在第三代战斗机中应该是比较强的。如果换装主动相控阵雷达,这一能力还会进一步增强。它在执行攻击任务的时候也可以携带AIM120导弹,遇到空中威胁时可以依靠超视距攻击来自卫。
  F/A-18E/F所装备的APG73雷达具有良好的对地探测功能。配合雷达高度表、GPS导航系统和数字化地图,可以低空高速突防;也可以远距离发射防区外对地攻击导弹以降低作战的危险性。它所装备的ATFLIR先进前视红外吊舱使飞机可以在夜间超低空突防。
  F/A-18G。也称为EF-18,主要以F型的机体加装EA-6B的多种标准电子战设备及吊舱,用于完成前沿电子战任务。2002年初美空军计划其EA-6B电子战飞机的“性能改进系统III ”电子战系统的初步作战能力应于2005年形成,并计划安装在EA-18平台上。性能改进系统III 系统功能先进,作战力强,将显著改进美军的电子战能力。预计F/A-18G飞机将在2009年达到最初作战能力。 海军目前的计划是购买90架EA-18G电子战飞机。
  美海军计划为F/A-18E/F安装新型APG-79有源相控阵雷达。这种新雷达将为网络中心数据共享提供有利条件。 雷声公司准备为波音公司生产415部该型雷达,其中一部分用于装备新生产的飞机,另一部分用于改装已经在海军服役的123架F/A-18E/F战斗机(该机原来装备的是机械扫描的APG-73雷达)。APG-79有源相控阵雷达除了可靠性有很大的提高外,还可在更远的距离上提供即时的空对空和空对地探测能力,从而为飞机提供了更好的环境感知能力。2004年8月27日,美海军陆战队成功在F/A-18D战斗机上对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蓝亭(LITENING)先进瞄准系统进行了试验。该系统是一种安装在飞机上的目标定位与识别吊舱,可以昼夜向地面部队提供激光侦察搜索/跟踪、激光标记以及数据链接。海军陆战队将为72架F/A-18D战斗机购买60套"蓝盾"先进瞄准吊舱。
  作战使用
  F/A-18A-D能执行空对空和空对地攻击任务。E/F携带自卫空空导弹时还能执行攻击性加油机的任务。其主要担负的任务包括舰队防空、压制敌防空火力、拦截、自我护航、进攻性和防御性空战和近距离空战支援。在一般压制敌防空行动中,F/A-18携带2个副油箱,2枚AGM-88A反辐射导弹、2枚AIM-7和2枚AIM-9导弹。在典型的拦截任务中,F/A-18一般携带3枚MK20集束炸弹、2个副油箱,2枚AIM-7和2枚AIM-9导弹。在拦截行动中,一在攻击反舰导弹阵地中,F/A-18使用AGM-142“斜视”、斯拉姆、MK80普通炸弹。F/A-18一般部署在航母上,与航母战斗群一起执行部署任务。
  实战表现
  F/A-18的第一次作战巡航行动于1985年2月至8月,美海军第25、113攻击机中队部署在星座号航母,前往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执行部署任务。1986年,利比亚卡扎菲将锡德拉湾视为利比亚的领水,其它国家的舰只不得通过。美国里根总统命令珊瑚海号航母前往锡德拉海湾展开航海自由行动。航母上的F/A-18执行作战空中巡逻任务保护航母战斗群。F/A-18经常对利比亚的米格-23、25和苏-22进行拦截,有时与利比亚的飞机相距几米。在1986年3月的“草原烈火”行动中,F/A-18首次参与实战,对利比亚的岸基设备实施打击,其中包括SA-5的导弹基地。此次行动也是AGM-88A哈姆反辐射导弹首次参与实战行动。1986年4月15日的“黄金峡谷”行动中,F/A-18与A-7E使用哈姆导弹攻击了利比亚的萨姆导弹阵地。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共190架F/A-18参战,海军有106架,陆战队有84架。在行动中,一次损失于战斗,两架损失于非战斗事故。另外有3架受到地空导弹攻击,但是返回基地,经过维修又恢复作战行动。在1991年1月17日,美海军两架F/A-18C与伊拉克的两架米格-21机遇,F/A-18C使用AIM-9击中了这两架米格飞机后,对伊拉克的目标又投放908公斤的炸弹。2002年11月6日,林肯号航母上部署的F/A-18E/F首次参与实战行动,使用精确制导弹药对伊拉克的两套萨姆导弹、1个指挥、控制和通信设施实施了打击。


X-20
    X-20“代纳索”是波音公司为美国空军设计的一种载人航天轰炸机,可以超过 5 马赫的高超音速飞行,执行侦察、武器投放等军事任务。X-20 由“大力神”火箭送入地球轨道,可进行多圈轨道飞行。从某种意义上说,X-20 是后来航天飞机的“先行者”。
    X-20 长 14.50 米,翼展 6.22 米,采用无尾三角翼布局,头部呈圆拱形,机翼后掠 72 度,翼尖上折充当垂直安定面。后来由于耗资过大和设计目标不切实际,X-20 项目在只完成一个全比例模型后就于 1963 年 12 月被取消了。
现实中的X20和游戏里的外观完全不同


A-10A Thunderbolt II
    A—10“雷电 Ⅱ”(有别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P—47雷电),是美国费尔柴尔德(又译仙童)公司于60-70年代为美国空军研制的亚音速近距双发单座空中支援攻击机,也是当前美国或西方最好的亚音速攻击机。主要作战目标是坦克群、战场其他活动目标和重点火力点。
    1966年,空军提出新一代攻击机研制要求,1970年3月,费尔柴尔德公司设计方案选定,原型机于1972年5月试飞后,参加了和诺斯罗普公司A—9之间展开的竞争试飞。1974年12月,A—10中标,转入批产。1975年,第一种批产型A—10A服役。
A—10从设计开始就确定为亚音速飞机,因为战术攻击作战并不需要太大的速度,亚音速飞行更能提高对小目标的攻击命中率。A—10采用无后掠角的平直近矩形下单翼,机头处有一个用38毫米防弹钢制作的澡盆形座舱,加上机腹另有50毫米厚的装甲,低空飞行生存力很高。全机装甲重量达到550千克,有利于突防。据称,可抗23毫米(苏式)机炮的打击。
    A—10的矩形平尾两侧装有双垂尾,2台TF34—GE—100涡轮风扇发动机并列安装在后机身上方,呈“推进式”构形。该机主起落架可向前收入机翼前缘的短舱内,一门使用贫铀弹头的30毫米7管速射机炮装在机头下方,可攻击装甲车辆。全机共有11个挂架,最大外挂量7250千克,可挂Mk 80型常规炸弹28颗或“宝石眼”Ⅱ型集束炸弹20颗或若干CBU—52/71/38/70子母弹箱或6枚“幼畜”型空对地导弹加2枚AIM—9E/J“响尾蛇”空对空导弹或4个火箭发射巢……
  A—10的生产型是A—10A,至1984年3月停产时只生产过713架 。1991年海湾战争中A—10A有120架参战,在反坦克战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预定于1996年A—10退役。  双座全天候改型A—10B未投产。
  动力装置 两台通用公司的TF34-GE-100高流量比涡扇发动机,单台推力为40.94千牛。
  主要机载设备 AN/ALQ-69雷达告警接收机,AN/AVQ-19平视显示器,CPU-12导航计算机,AN/ASN-141惯性导航系统,AN/ARN-118特康导航设备。AN/AWG-(ACS)武控系统,AN/ARN-108仪表着陆系统,AN/AAS-35激光搜索和跟踪系统吊舱,AN/ALQ-87及AN/ALQ-119电子对抗吊舱等。
  武器 装1门30毫米GAU-8/A 7管速射机炮,射速为2100-4200发/分,可使用1350发贫铀弹。11个挂架,最大外挂量为7250千克。可挂各种对地攻周武器,典型挂弹方案为:28颗Mk80炸弹、20颗“石眼”II集束炸弹、若干CBU-52/71/38/70子母弹箱、6枚“幼畜”空地导弹和2枚AIM-9E/J空空导弹、4个火箭发射架等。
  尺寸数据 机长16.26米,机高4.47米,翼展17.53米,机翼面积47.01平方米。
  重量及载荷 出厂空重9771千克,作战空重11321千克,起飞重量(最大)22680千克,(正常)20032千克,机内载油重量4853千克,最大外挂载荷7250千克。
  性能数据 限飞速度834千米/小时,作战飞行速度(高度1500米,6枚Mk82炸弹状态)713千米/小时,巡航速度(高度1525米)623千米/小时,(海平面)555千米/小时,实用升限9144-11000米,转场航程4850千米,作战半径(近距支援)463千米,(侦察)750千米,(纵深攻击)1000千米,起飞距离610-1372米,着陆距离325-762米。


F-16 FIGHTING FALCON   战隼
   F-16原本是美国通用动力公司研制的低成本、单座轻型战斗机,第1种行产型于1979年1月进入现役。几经改进,前后有A、B、C、N、R、XL、ADF和AFTI/F-16、F-16/J79、NF-16D等11种型种,有些型别的最大起飞重量已近20吨。截止到1996年已生产了3500架以上,装备了17个国家的空军和海军。
  F-16C/D是F-16战斗机的主要型别。1984年7月开始交付给空军。武器系统包括AN/APG-68多功能雷达、广角平视显示器、任务计算机等火控设备和20mm M61“火神”6管炮、AIM-7“麻雀”以及AIM-9“响尾蛇”空对空导弹、AIM-120先进中距空对空导弹、AGM-65“幼畜”空对地导弹、反辐射导弹和各种炸弹等武器。D型是C型的教练型,1983年首飞,1984年9月开始交付给空军。目前C型和D型共约生产了1780架。
  F—16原型机于1974年2月首飞成功,逐渐成为美国空军的主力歼击机种之一。虽然F—16单价为2000万美元,仅为F—15的一半,但其总体性能并不比F—15差多少,除了载弹量等个别指标低于F—15外,因研制晚于F—15,其他的指标甚至要优于F—15。
  研制背景:
  70年代中期,越南战争全面爆发,美国的第二代战斗机F—4等投入实战。这代飞机的特点是强调高空高速性能和多用途,对机动性能重视不够。从实战效果来看,第二代战斗机研制并不很成功;甚至可以说走了一段弯路。这倒并不是说它的技术水平和性能没有提高,也不是研制工作本身有问题,而是由于对作战方式的预测与实际情况不符。于是,美国从60年代中后期就开始考虑研制第三代战斗机。
  第三代战斗机有以下一些主要设计特点:
  (l)有优良的飞行性能,强调中低空跨音速机动性能和远程作战能力;
  (2)机载电子设备先进,有良好的全天候作战能力,下视下射能力大为提高;
  (3)机载武器毁伤威力强。有相当强的近战火力,还普遍配备了中远距全向全高度拦射导弹;
  (4)突出空战能力,但也多兼有良好的对地攻击能力;
  (5)飞机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能好,改进发展潜力大。
  F-16在设计制造之初,就采用了不少新的技术,这在当时来说,也是甚为先进的。
  这些新的技术主要有:边条翼。沿前机身装有大后掠角、前缘锐利的边条翼,在机翼和机身连接部分提供可控涡流,因而即使在大迎角时也可保持附面层不分离,提高了升力和安定性。前缘机动襟翼。这种襟冀使机翼翼型有可变弯度,在持续大过载转弯中能提高升阻比。翼身融合体。F—16的外形据说是从50多种方案中挑选出来的,特点是机翼机身结合处经过仔细整流,使之平滑过渡,融为一体。主要优点是减小波阻,提高升阻比和跨音速颤振边界,增强刚度,使飞机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并且增大机内容积和减轻飞机重量。
  高过载座舱。普通座椅向后倾斜12一13度,而F—16采用高过载座舱,其座椅向后倾斜30度,脚蹬提高。这种姿势能提高飞行员抗过载能力至少0.6-1G,一般均可承受到9G,超过原来允许的7.3g。此外,还可以维持飞行员的视觉功能。电传操纵系统.主要由信号转换装置、飞行控制计算机、电缆和动作装置组成。这种操纵系统是将飞行员发出的操纵信号,经过变换器变成电信号,再通过电缆直接传输到自主式舵机劝一种系统,优点是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易于安装,维修,改善了飞机操纵品质,提高了操纵系统的可靠性,减轻了飞行演的工作负担。
  放宽静稳定性。采用放宽静稳定性技术,即放松了对静稳定性的严格限制,气动中心可以很靠近重心,也可以重合,甚至在重心前面。飞机的静稳定性则变得极小或不稳定.因而飞机在低速飞行时静稳定度是负值,飞行时主要靠“增稳系统”自动控制舵面,保证稳定飞行;在高速飞行时,飞机的静稳定度才为正值。这样做的优点是可减小尾翼尺寸,降低结构重量和阻力,改善飞机的操纵性和机动能力。
  使用复合材料。 F—16飞机的尾翼采用复合材料,比采用铝合金材料的尾翼轻30%。
  F—16飞机的座舱它采用气泡式座舱盖,飞行员的视界很宽,其上半球的视野达36O度,侧向为260度,前后为195度,侧下方40度,前下方15度。飞行员的坐椅能向后倾斜30。这有利于提高飞行员的抗过载能力,据称其短时间的抗过载能力可达8—9g。为便于飞行员在身体后倾状态下操纵飞机,F—16采用了前所未有的“侧杆”方案,即将驾驶杆装在坐椅的扶手上。这样也提高了在高机动环境下,驾驶员对飞机的控制能力。 这使 F—16具有结构重量轻,外挂载荷大,对空和对地作战能力比较好等特点。
  由于F—16飞机的气动布局先进;发动机的推重比高,因而其飞行性能、尤其是机动性能是相当不错的。F—16的最大飞行速度与大多数第二代战斗机差不太多,约在M2左右;但其最大飞行表速大,可达1480公里/小时。由于F—16飞机的推重比大、翼载荷低,因而机动性能相当好。F—16在M1.5前的水平增速性能是相当好的。在高度6000米时,从 M0.9增速到M1.2仅需19秒钟,增速到M1.5需48秒钟。F—16的可用升力系数较大、翼载荷又低,所以瞬时盘旋角速度较大。超低空低速飞行时,其瞬时盘旋角速度可达25.5度/秒。稳定盘旋性能也较好,在飞行速度为M0.7时,其盘旋半径仅为650米。当飞行高度超过11000米、特别是进行超音速飞行时,其盘旋性能下降较为明显。
  F—16的升限并不很高,约18000米左右,但其爬升性能很不错。在海平面,其最大爬升率为305米/秒左右;在6000米高度,爬升率为183米/秒;高度为9000米时,其爬升率仍达120米/秒。当速度超过M1.5、高度大于I1000米时,爬升性能下降较快。F—16飞机的气动性能较好、机内载油系数较高、发动机的耗油率较低,因而飞机的航程较大。其不带副油箱的航程为1825公里,外接3个副油箱时的最大转场航程为3800公里左右。执行截击任务时的作战半径可超过900公里;空中巡逻时的作战半径为700公里左右;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时,根据外接和飞行剖面的不同,其作战半径为440—1400公里左右。
  机载设备
  早期的F-16A主要设备有:APG一66脉冲多普勒雷达,下视距离37—56公里,上视距离46—74公里;AN/ARN—108仪表着陆系统;SKN-2400惯导系统;雷达光电显示设备;中央大气数据计算机;飞行控制计算机等。F—16A装AN/APG—66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进行空战时有四种工作状态,即仰视搜索和跟踪,俯视搜索和跟踪,格斗自动截获目标,自动工作。对于雷达反射面积为5米的目标,APG—66雷达的发现距离,仰视为60—90公里,俯视为46—65公里。对于图—95飞机这样的大型目标,其最大发现距离可达140公里左右。
  在空对地工作状态,APG—66雷达有7种工作模式:空对地测距,真实波束地图测绘,扩展的真实波束地图测绘,多普勒波速锐化,信标,图象冻结,对海搜索。而改进型的F—16C采用AN/APG—68火控雷达,这种雷达是由APG—66发展而成的。主要是对三个部件进行了改进,即可编程信号处理机,发射机和低脉冲重复频率组件。据称,APG—68的探测距离比APG—66增大40%。这种雷达具有随要求和武器变化而重编程序、高分辨力地图测绘、超视距目标识别等能力。它能与“响尾蛇”、“麻雀”、AIM—120等空对空导弹配用。在空对空边扫描,边跟踪状态时可同时跟踪10个目标。
  在使用航炮时,可先用前置角计算光学显示和快速热线显示模式。在执行对地任务时,有8种工作状态可选用,即连续计算命中点,连续计算投点,甩投,光电式制导武器投放,扫射,信标,目视地标点和人工方式等。此外,F-16C和F-16A相比,还多了夜间低空导航和瞄准红外吊舱系统,显示装置和计算机也作了改进。
  武器系统
  F—16飞机装有1门M61A1型6管航炮,备弹515发,可与雷达和计算机配合计算前置角,有效射程1000米左右。F—16A有9个外接点:左右翼尖各1个,左右机翼下各3个,机身腹部1个。翼尖和机翼外测挂架只能挂装“响尾蛇”导弹,翼尖挂架最大承受过载9g,机翼外侧挂架过载限制为5.5g。机翼中挂架可挂装格斗导弹或各种空对地武器,机翼内侧挂架可挂装制导炸弹,核弹和常规炸弹,空对地导弹、子母弹箱和火箭弹或1个1400升的副油箱,这2对挂架的最大承受过载均为5.5g。机身腹部挂架可挂炸弹或1个1135升的副油箱。F—16A的最大外挂载荷为4760公斤(机油),6890公斤(机内减
  F-16A的主要武器是空战武器是“响尾蛇”空对空导弹,其型号为AIM—9L,还有一种出口型的编号为AIM—9P—3。AIM—9L的最大射程为7公里左右,最大过载26—35g,离轴发射角正负30度,有一定购全向攻击能力,其实战战果较好,AIM—9P—3是由AIM—9或AIM—9J改进而成,其性能不如AIM—9L。和F-16A相比,改进型的F—16C外接点的数量没有变化,但可挂装“麻雀”中距空对空导弹。而更加先进的AIM—120先进中距空对空导弹,现已成为F-16C/D的制式武器,F-16A/B并不能装载。F—16C桂装“蓝盾”短舱后,投放激光制导炸弹时可由本机进行激光照射。新生产的F—16C还可使用空对舰导弹、反雷达导弹、“幼畜”AGM—65空对地导弹等对地攻击武器。
  F—16主要型别
  F—16至今已有10多种改型,如单座战斗机、双座战斗/教练机,侦察机、先进技术试验机等类别其不同的构型可能达几十种,但最主要的型别只有4种:A型,基本型;B型,双座战斗/教练型;C型,A型的改进型;D型,B型的改进型。
  F—16A/B型一起装备部队。A型与B型的比例是2:1,也就是说,每装备两架A型战斗机,就要同时装备一架B型,主要作为教练型。最初美军装备的都是这种A/ B型战斗机。后来经过不断改进,在1984年出型F-16A/B的改进型F—16C/D。刚一开始,美国国会不批准向国外输出F—16A/B这样的战斗机。后来,F—16C/D诞生了,美国国会才批准向国外销售F—16A/B战斗机。
  目前美国空、海军共有F—16战斗机2800余架,大部分为F—16C/D型。第15批生产型F一16B飞机 第15批生产型 F—16B是新一代战斗机。由于它加大了尾冀,所以在大迎角操纵时更加安全,同时也改变了低速飞行和进场着陆时的操纵性。但是,尾翼加大也带来了机动飞行中阻力增大的问题。F—16B战斗机在左右翼尖上各挂一枚AIM-9L“响尾蛇”空空导弹,在翼根挂两个1400升或2271另的副油箱;翼下外挂架也可以挂载武器,机腹中心线上的接架可挂一个1400升的副油箱,或一个AIQ一131电子对抗吊舱或一个侦察吊舱。90年代使用的第30批生产型F—16战斗机更加先进。这批F—16将装备休斯公司的AIM—120先进中距空空导弹和LANTIRN夜间低空导航和红外瞄准吊舱。机身的左侧装有美国空军20毫米M61六管“火神”航炮,备弹510发。机身下部的进气道和深深的附面层吸除缝给人以深刻印象。但是,这种装备容易吸入外来物,如果在脏跑道上起降,就可能带来问题。前机身边条改为与座舱垂直,不但增加了机冀的升力,也改善了飞机横向安定性,这等于增加了安定面的面积。
  1975年,美国空军第一种第三代战斗机F—15服役。这是一种研制得很成功的飞机,与上一代战斗机相比,不仅性能水平有台阶性的提高,而且作战效能明显增强,在实战中战果累累。截至目前,F—15在空战中已取得96:0的好成绩。但是这种飞机的价格较昂贵,即使是美国也难于承担购置大量F—15飞机的费用。美国空军为了解决经费与所需战斗机数量之间的矛盾,提出了“高低搭配”的原则,即数量较少的高性能飞机与数量较多、性能和价格较低的飞机配合使用。F—16飞机就成为这种低档飞机”的候选对象。
  其实,F—16一开始并不是作为与F—15搭配的“低档飞机”来研制的。它是美国空军“轻型战斗机原型机研制计划”的竞争机。1972年1月,美国空军正式提出"轻型战斗机"研制计划,目的是验证在战斗机上采用新技术。并没打算真的搞一个投产型号.其主要技术要求是最大飞
  机速度M2,升限18000米,在9000米高度从M0.9加速到M1.5所需时间不超过1分钟,在12000米高度、速度为M0.9时的过载为3—4g,飞机的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便宜。四个月后,就从五家参加强标的公司中选定通用动力公司的401和诺斯罗普公司的P600两个方案,并签订合同要求两家公司各制造两架原型机,进行试飞竞争.通用动力公司的4O1方案军用编号为YF—16;诺斯罗普公司的P600军用编号为YF—17.原型机制成后,经过一年时间的竞争试飞。
  1972年4月,美国选中了通用动力公司和诺斯罗普公司的方案,并签订合同要这两家公司各研制两架原型机进行试飞竞争。通用动力公司方案的军用编号为YF—16,诺斯罗普公司方案的军用编号为YF—17。1974年4月,美国政府决定从YF—16和17两种原型机中选择一种投人生产,与F—15飞机搭配使用,即充当“高低搭配”中的低档飞机。1975年1月,美国空军宣布YF—16中选,正式确定飞机的军用编号为F—16。1978年末,F—16开始装备美国空军,目前生产总数已达4000架左右,F-16现已成为美国空军的主力机种之一,共订购了1859架。且向向多个国家出口,国外用户有比利时、丹麦、荷兰、娜威等四国,以及以色列、埃及、希腊、土耳其、巴基斯坦、南朝鲜、泰国、印尼、新加坡、巴林和委内瑞拉等.前四国还与美国合作生产.外国用户订购总数超过千架,难怪F—16有"国际战斗机"之誉,F16生产型机 技术特点
  虽说F—16是一种“低档”飞机,但这是与F—15相比而言的,从F—16本身的性能水平来看,应当说是相当好的。“低档”的低,主要是指价格和一些性能,从技术水平来讲,F—16不仅不低,有些方面比F—15更先进。另外,当时F—16为了降低成本,因而机载电子设备比较简单,后几经改进其机载电子设备已日趋完善和先进,作战效能和价格也随之上升。因而,是否还能冠以“低档”的称号,也是值得商榷的。
  实战表明,F—16飞机的空战性能极佳。它问世不久,美国就把约40架F—16A式歼击机卖给了其中东盟友以色列。素以英勇善战著称的以军飞行员很快就将这处飞机的性能发挥得非常出色,以两次远程奔袭作战使F—16名扬四海。在海湾战争中,美国空军在实战中首次使用了F—16。F—16名扬四海。在这场战争中部署量最多:251架;出动量最大:13480架次;在美军飞机中出动率最高:平均每架飞机出动537次;执行任务种类最多:有战略进攻、争夺制空权、压制防空兵器、空中遮断的近距支援,堪称是“沙漠风暴”等行动中的一大主力。
顶端 Posted: 2011-05-13 18:02 | 4 楼
素还真
级别: 反革命分子


精华: 0
发帖: 3386
爱心: 2242 点
金钱: 110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在线时间:1467(小时)
注册时间:2008-08-21
最后登录:2017-06-13

 

字号:大 中 小
[说明:世界顶级战机集萃,而且机型都真实存在。

大概由于意识形态和授权的关系,没有包括中国的的顶级战机。

有的顶级机型由于成本等问题,未能中标胜出投产,如A-12、YF-23。]

*******************************************************************************

所有战机:

F-4G Advanced Wild Weasel
F-5A Freedom Fighter
F-5E Tiger II
F-20 Tigershark
F-14A Tomcat
F-14B Bombcat
F-14D Super Tomcat
F-15E Strike Eagle
F-15 Active
F-16 FIGHTING FALCON
YF-17 Cobra
FA-18C Hornet
FA-18 RC
FA-18E Super Hornet
F-117 Night Hawk
F-22 RAPTOR
F-35 LIGHTNING II
A-6A Intruder
A-7B Corsair II
A-10A Thunderbolt II
AV-8B Harrier II
EA-6B Prowler
EF-111A RAVEN
X-29
YF-23 Black Widow II
YF-12A
Mig-21 Fishbed
Mig-25 Foxbat
Mig-29 Fulcrum
Mig-33 Super Fulcrum (Mig-35)
Su-25 Frogfoot
Su-32 FN  
Su-34 Fullback
Su-27 Flanker
Su-35 Super Flanker
Su-37 Terminator
Su-47 Berkut
MIRAGE F1
MIRAGE IV P
MIRAGE III
MIRAGE 5
MIRAGE 2000 C
MIRAGE 2000-5
RAFALE C
Saab-39 Gripen
Eurofighter Typhoon
SEPECAT JAGUAR
Mitsubishi F-2



隐藏战机:
* FB-22 STRIKE RAPTOR
* A-12 Avenger_II
* F-18 HARV

特殊战机:
* XA-20 Razorback
* Saab-35 Draken

********************************************文字资料***********************************************

F-4G AdvancedWildWeasel   “野鼬鼠”
    F-4G“野鼬鼠” 美空军把116架F-4E改型为F-4G“野鼬鼠”型,专用于发现、识别敌方地面防空雷达和地-空导弹阵地,并用反辐射空-地导弹攻击,配合其他战术攻击飞机完成任务。该机除一般的电子干扰设备之外,还有定向天线、计算机控制的接收装置、信号活动监视设备和地对空导弹发射告警装置。F-4G拆去了前机身左侧的20mmM61机炮,武器挂架的数量与F-4E相同。外挂的空对空武器有AIM-9“响尾蛇”和AIM-7“麻雀”导弹;空对地武器有AGM-45“百舌鸟”反辐射导弹,AGM-78标准反辐射导弹,AGM-88高速反辐射导弹,AGM-65“幼畜”空对地导弹,GBU-15制导炸弹,“石眼”反坦克子母弹,通用炸弹,CBU-87综合效应弹药,航空火箭弹和炮舱等。
    在中东多次局部战争中,特别是在1982年的叙以贝卡谷地战争中, F-4大出风头。叙军在贝卡谷地部署了20个SA-2 、SA-3 、SA-6导弹营。为了扫除这些威胁, 以军先出动小型无人机诱骗目标雷达开机, 尔后出动大批F-4“鬼怪”和F-4G“野鼬鼠”飞机使用灵巧炸弹和反辐射导弹(在距目标雷达约35公里处发射AGM -45“百舌鸟”反辐射导弹),仅用了6分钟就摧毁了19个叙利亚导弹营, 取得了显赫的战果。


F-15C Eagle
F-15E StrikeEagle
F-15 Active
   F-15是美国麦道公司研制的双发重型超音速制空战斗机,主要用于夺取战区制空权,同时兼具对地攻击能力,是美国空军的主力战机。1965年开始考虑研制,用于取代F-4“鬼怪”式战机,1968年开始招标,1969年12月选定麦.道公司作为主承包商。首架原型机于1972年7月开始试飞,1974年9月首架生产型首飞,1974年11月开始交付。该机采用正常双垂尾式布局,切尖三欠上单翼,全金属半硬壳机身,翼根下部机身两侧为二元多波系可调进气道,双余度的高权限的增稳控制系统,外加机械备份。F-15主要的设计主要是突出空战格斗能力,具有推重比大、翼载小、机动性好等特点,为典型的第三代战斗机,该机装备有良好的机载电子设备,特别适用于近距格斗和超视距导弹攻击。
    主要机型有:

A型,第一种生产型单座战斗机;
B型,由A型改进的双座教练机;
C型,增加了载油量的A型改进型;
D型,由C型改进的双座教练机;
E型,双重任务战斗机;
S/MTD型短距起落先进技术验证机等。
    除美国外,日本、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等国家也装备了这种飞机。第493中队的F-15C和494中队的F-15E参加了1999年3月24日开始的对南联盟实施空袭的任务。
  动力装置 早期装两台普.惠公司F100-PW-100涡扇发动机,单台静推力65.2千牛,加力推力105.9千牛,1991年后换装推力为129千牛一级的F110-GE-129或F100-PW-229涡扇发动机。
  主要机载设备 休斯公司的AN/APG-70(C/D型)或AN/APG-63(A/B型)火控雷达,AN/ASN-108姿态/方向参考系统,AN/ALQ-119电子干扰吊舱,AN/ARN-118塔康系统,AN/ASN-109惯性导航系统,AN/AWG-20火控系统,AN/ASK-6大气数据计算机,CP-1075/AYK中央数据计算机等。
  武  器 1门M61-A1 20毫米六管机炮,备弹940发,外部可以同时挂4枚AIM-9L“响尾蛇”近距和AIM-7F“麻雀”中距空空导弹,或8枚AIM-120先进中距空空导弹,对地攻击时可携带各种炸弹、火箭弹等。
  尺寸数据 机长19.43米,机高5.63米,翼展13.05米,机翼面积56.5平方米,展弦比3.01。
  重量及载荷 空机重量12973千克,最大起飞重量30845千克(制空战斗机20244千克),最大燃油重量(机内)6103千克,(外挂,2个保形油箱和3个副油箱)9818千克,最大外挂武器载荷10705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平飞速度M2.5,进场速度232千米/小时,实用升限18300米,起飞滑跑距离(截击)274米,着陆滑跑距离(截击,不用减速伞)1067米,最大续航时间(无空中加油)5小时15分,(空中加油)15小时,转场航程(带保形油箱)5745千米,(不带保形油箱)4631千米,限制过载9+/-3g。



F-18 HARV
FA-18C Hornet
FA-18 RC
FA-18E SuperHornet
  麦道F-18大黄蜂是美国海军在70年代中期设计的用于取代当时海军的主力机种F-4鬼怪和A-7十字军的。当时计划制造两种型号(F-18,为战斗机;A-18为攻击机),在仔细的斟酌和设计后,两种机型的发展计划为一机两用所取代。
  1974年美国海军提出多用途战斗机要求,称为VFAX计划,后来改称海军空战战斗机计划。1974年诺斯罗普公司的YF-17在与YF-16的竞争中失败,幸运的是诺斯罗普的工作没有白做,1975年他们的YF-17被海军选中,这就是F/A-18的原型机。1974年11月海军与通用电气公司签订了为F-18研制F404-GE-400发动机合同。F-18的研制工作全面展开。麦道公司由于研制舰载飞机比诺斯罗普公司更有经验而被选为负责制造前机身、座舱、机翼、水平安定面、起落架和阻拦钩,以及全部飞机的总装。诺斯罗普公司负责发展工作的30%,制造工作的40%,最初计划的研制两种单座型,即执行空战任务的F-18和执行攻击任务的A-18。但两种型号非常相似,因而将它他们统一为一种机型,称F/A-18,绰号叫“大黄蜂”。F/A-18A/B的第一架原型机于1978年11月18日首飞,1980年5月交付美国海军。此后,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西班牙也采购了这种飞机。从1986年开始,麦道公司在F/A-18A/B型的基础上改进生产了F/A-18C/D。到1992年1月,各型F/A-18累计生产了1050架。由于海军迫切需要一种新的舰载攻击机取代60年代的A-6、A-7,而美国防部1991年取消了A-12计划,1992年F/A-18E/F被海军选为下一代攻击机AF/X之前的过渡机种。 造价:1992年时单机出厂价为2700万美元
  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共订购1366架,包括F/A-18A、RF-18A、F/A-18B、F/A-18C和F/A-18D等。目前正在生产的为单座的F/A-18E和双座的F/A-18F。大黄蜂的设计是如此成功,它不但被买到澳大利亚、加拿大、芬兰、科威特、西班牙和瑞典等许多国家,加拿大订购138架,澳大利亚订购75架,西班牙订购84架,均已部分交付使用。而且美国海军还在其基础上重新设计了F/A-18E/F作为二十一世纪海军战斗机的主力。
  F/A—18共有9个型别,有单座的,也有双座的.出口加拿大的编号为CF—18A,澳大利亚的有F/A一18A/B,西班牙的编号为EF一18,还有一种供出口用的多用途岸基型为F/A—18L型.F/A—18A为基本型,是一种单座战斗/攻击机,主要用于护航和舰队防空;如果换装部分武器后即为攻击机,可执行对地攻击任务.
  性能指标
  尺寸数据:F/A-18C机长17.07米,机高4.66米,翼展11.43米、(含翼尖导弹)12.31米、(机翼折叠)8.38米,机翼面积37.16平方米,展弦比3.52,平尾翼展6.92米,主轮距3.11米,前主轮距5.42米。尺寸数据:翼展11.43米,机长17.07米,机高4.66米;
  重量数据:F/A-18C空重10455千克,起飞重量16651千克(空战任务)、22328千克(对地攻击任务),最大内部燃油4926千克,最大外部燃油3053千克。
  性能数据:F/A-18C最大平飞速度(高度)M1.8/1910公里/小时,实用升限15240米,转场航程(无空中加油)3706千米,作战半径(对地攻击)1065千米,(空战)740千米,起飞滑跑距离427米,着陆滑跑距离670-810米。限制过载+9.0g。
  尾翼也采用悬臂式结构,平后和垂尾均有后掠角,平尾低于机翼,使飞机大迎角飞行时具有良好的纵向稳定性;略向外倾的双立尾位于全动平尾和机冀之间的机身两侧。
  起落架为前三点式,前起落架上有供弹射起飞用的牵引杆。座舱采用气密、空调座舱,内装马丁-贝克公司的弹射座椅,风挡和座舱盖分别向前、后开启。
  F/A-18装两台通用电气公司研制的F404-GE-400低涵比涡轮风扇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71.2千牛(7200公斤)。进气道采用固定斜板式,位于翼根下的机身两侧。机内可带4990千克燃油,还可挂三个副油箱,飞机总载油量可达7979千克。机头右侧上方还装有可收藏的空中加油管。
  机载设备:有休斯公司的AN/AGP—65多功能数字式空对空和空对地跟踪雷达,在空对空工作状态时可跟踪10个目标、向飞行员显示8个目标.另有ALR—67雷达警戒接收机,四余度飞行控制系统和两台AYK—14数字式计算机,以及利顿公司的惯性导航系统,两台凯撒公司的多功能显示器和费伦第/本迪克斯公司的中心式屏幕显示与乎视显示器等.
  主要武器:1门20毫米机炮,备弹570发.共有9个外挂架,两个翼尖挂架各可接1枚.AIM—9L“响尾蛇”空对空导弹;两个外翼挂架可带空对地或空对空武器,包括AIM—7“麻雀”和AIM一9“响尾蛇”导弹;两个内翼挂架可带副油箱或空对地武器;位于发动机短舱下的两个接架可带“麻雀”导弹或马丁?马丽埃塔公司的AN/ASQ一173激光跟踪器、攻击效果照相机和红外探测系统吊舱等;位于机身中心线的挂架可技副油箱或武器.F/A一1BC和D型还可带先进中距空对空导弹和“幼畜”(又称小牛)空对地导弹。
  装备情况及型号演变
  F/A-18于1983年面世。它包括几个变体机型:
  F/A-18A——一款可靠的单座椅攻击机。
  F/A-18B——“A”的双座椅版,另一个座椅供武器系统指挥员乘坐。
  F/A-18C——此型号是专为夜间攻击而设计的。
  F/A-18D——双座夜间攻击机。
  F/A-18E——超级大黄蜂(Super Hornet):终极战斗机/轰炸机。
  F/A-18F——超级大黄蜂:双座椅战斗机/轰炸机。
  F-18A是第1种生产型,主要用于舰队防空和舰载攻击机的护舰,也用于执行空对面攻击任务,用来取代A-4和A-7单座攻击机。首飞时间为1978年11月18日,共有9架F-18A、2架TF-18A和2架全面规模发展飞机参入了繁重的试飞中。1979年10月30日开始,3架全面规模发展飞机在“美国”号航母上着陆进行航母资格测试。第1架生产型F-18A于1980年进行首飞。1983年F-18A担负作战任务,很快成美国海军战斗群的顶梁柱。美国海军共生产了371架F-18A型机。F/A-18B。是A型机的教练型,串列双座,可用于作战,正式编号为TF/A-18A,燃油携带能力比F/A-18A下降6%。共生产了39架。
  F/A-18C型是1986财政年度起购买的单座型。F/A-18C还可带先进中距空对空导弹和“幼畜”空对地导弹。采用机载自卫干扰机、侦察设备、新的“空中通用救生系统”弹射座椅、新型机载计算机、飞行故障记录仪和监视系统等。C型于1986年作首次试飞,1987年9月开始交付。从1989年10月以后交付的C型,可携带供全天候夜间攻击飞行任务使用的设备,包括前视红外探测系统导航吊舱,新的平视显示器和飞行员夜视镜。从1991年1开始,F/A-18C开始使用F404-GE-402EPE增进性能型发动机,推力为7900公斤,比前一型增加700公斤。并且原来的AN/APG-65雷达换装成AN/APG-73雷达。共生产了398架。F/A-18D是C型机的双座型,仅有前舱对飞机具有飞行控制能力。它除了作为一种双座教练机外还作来一种双座夜间攻击飞机使用。位于后座的飞行员主要进行武器系统的操纵。它的武器控制系统与C型机相似。第一架飞机于1988年5月6日首飞,第1架生产型D型同于1989年12月1日装备帕特森河的海军试验中心。第1架执行夜间攻击任务的D型机于1999年5月1日交付第121攻击战中队。共生产113架。
  F-18E/F“超黄蜂”舰载战斗机是美国海军最新型的战斗攻击机,由F-18C/D发展而来,E型为单座,F型双座。采用了隐身外形设计,包括原来的圆形进气道改为方形进气道,涂漆含有吸收雷达辐射的材料。改换更大推力的发动机,推力加力达9986公斤。前机身延长0.86米,翼展加宽1.31米,机翼翼面增大9.29平方米,因此翼载减小;水平尾翼也有所增大,后掠角减小;机翼前缘边条面积增大了34%;机翼及机身的改进令空气动力性能有极大改善。最大起飞重量提高27%,达到30000公斤;因此载重量也有提高,内部燃油增加33%,达到6560千克;如果加上三个副油箱,载油量达到11000千克;F-18E/F电子设备有90%与C/D型通用,但增加了改进型火控雷达和机载电子设备,而且可带多种更先进的攻击武器;雷达为改进的ANPG73雷达。座舱增加了1个触摸显示器和1个新的油料显示器,并使用了超高速集成电路计算机;将来将把座舱三个显示器全部改为彩色液晶显示器;加装了夜间低空导航和红外瞄准系统。第1架E/F型机于1995年12月首飞。海军计划至少采购548架,但是2002年美国防部建议仅采购460架。
  最新设计的型号是最令人生畏的:F/A-18E/F超级大黄蜂。E型大黄蜂只能供一名飞行员乘坐,而F型大黄蜂则为武器系统指挥员准备了另一个座椅。同普通大黄蜂一样,这架超级大黄蜂也是一款多任务攻击战斗机,但是它还配备了一些相当出众的升级功能(而只利用了普通大黄蜂一半的部件):
  比早期大黄蜂长1.3米
  机翼区大25%
  F414-GE-400发动机提供的推进力高 35%
  任务范围大41%
  续航时间长50%
  所增加的两个武器站可携带更多的弹药
  增加了混合空对空或空对地武器的灵活性
  对“智能”武器(如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 和联合防区外武器(JSOW))的完美补充
  增强了负载能力:外部荷载为8,032 公斤
  增加了两个翼尖站
  四个内侧机翼站,用于携带其他燃料箱或空对地武器
  两个机舱机身站,用于携带传感器舱
  全天候、空对空雷达和一个控制系统,用于精确发射传统或制导武器
  一个中心线站,用于携带额外的燃料或空对地武器
  驾驶员座舱升级:一个触敏式前端控制显示屏;一个更大的液晶多用途彩色显示屏;以及一个新的发动机燃料显示屏
  在电子和光电对抗方面,E/F型准备采用综合防御电子对抗系统(IDECM),其核心部件是AN/ALQ-214射频干扰器,同时还可以集成ALR67(V)3雷达告警器,AAR-57通用导弹告警器、AN/ALE-47箔条和红外干扰弹分撒器、ALE-50(ALE-55)光纤拖曳诱饵(可以发射电磁波,吸引雷达制导的导弹)等对抗设备,形成一个总体的光电和电子对抗系统。在F/A-18E/F上还可能采用激光红外对抗系统,用激光器发射特定波长的激光对红外导引头进行主动干扰。
  F/A-18E/F可以携带多种战术吊舱。其中包括雷神公司新研制的ATFLIR先进前视红外吊舱。该吊舱采用第三代的红外凝视焦平面成像技术,可以提供导航、目标指示功能,并配备有激光目标指示器。海军还在1999年开始为双座型的F/A-18F开发共享侦察吊舱(SHARP),希望用装备这种吊舱的F/A-18F来取代目前装备TARPS的F-14飞机,使之具备战术侦察能力。该系统使用光电和红外传感器,允许F/A-18F在斜向距离83KM的距离上搜集图像,并通过数据链传输给地面。该吊舱还可以接受APG73雷达的合成孔径数据。
  经过各方面的改进,F/A-18E/F的作战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改进后的飞机机动性基本保持不变,9000米以上的爬升和加速能力稍有下降。最大过载从9G降低到7G,可能会降低瞬间盘旋能力,但是只要保持足够的敏捷性,配合上头盔显示器和大离轴发射的AIM9X导弹,近距空战性能不会受到影响现在。
  现在的空战中超视距空战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F/A-18E/F具有先进的雷达和电子战系统,优良的人机工程,并具备一定的隐身能力,配合AIM120导弹,超视距作战能力在第三代战斗机中应该是比较强的。如果换装主动相控阵雷达,这一能力还会进一步增强。它在执行攻击任务的时候也可以携带AIM120导弹,遇到空中威胁时可以依靠超视距攻击来自卫。
  F/A-18E/F所装备的APG73雷达具有良好的对地探测功能。配合雷达高度表、GPS导航系统和数字化地图,可以低空高速突防;也可以远距离发射防区外对地攻击导弹以降低作战的危险性。它所装备的ATFLIR先进前视红外吊舱使飞机可以在夜间超低空突防。
  F/A-18G。也称为EF-18,主要以F型的机体加装EA-6B的多种标准电子战设备及吊舱,用于完成前沿电子战任务。2002年初美空军计划其EA-6B电子战飞机的“性能改进系统III ”电子战系统的初步作战能力应于2005年形成,并计划安装在EA-18平台上。性能改进系统III 系统功能先进,作战力强,将显著改进美军的电子战能力。预计F/A-18G飞机将在2009年达到最初作战能力。 海军目前的计划是购买90架EA-18G电子战飞机。
  美海军计划为F/A-18E/F安装新型APG-79有源相控阵雷达。这种新雷达将为网络中心数据共享提供有利条件。 雷声公司准备为波音公司生产415部该型雷达,其中一部分用于装备新生产的飞机,另一部分用于改装已经在海军服役的123架F/A-18E/F战斗机(该机原来装备的是机械扫描的APG-73雷达)。APG-79有源相控阵雷达除了可靠性有很大的提高外,还可在更远的距离上提供即时的空对空和空对地探测能力,从而为飞机提供了更好的环境感知能力。2004年8月27日,美海军陆战队成功在F/A-18D战斗机上对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蓝亭(LITENING)先进瞄准系统进行了试验。该系统是一种安装在飞机上的目标定位与识别吊舱,可以昼夜向地面部队提供激光侦察搜索/跟踪、激光标记以及数据链接。海军陆战队将为72架F/A-18D战斗机购买60套"蓝盾"先进瞄准吊舱。
  作战使用
  F/A-18A-D能执行空对空和空对地攻击任务。E/F携带自卫空空导弹时还能执行攻击性加油机的任务。其主要担负的任务包括舰队防空、压制敌防空火力、拦截、自我护航、进攻性和防御性空战和近距离空战支援。在一般压制敌防空行动中,F/A-18携带2个副油箱,2枚AGM-88A反辐射导弹、2枚AIM-7和2枚AIM-9导弹。在典型的拦截任务中,F/A-18一般携带3枚MK20集束炸弹、2个副油箱,2枚AIM-7和2枚AIM-9导弹。在拦截行动中,一在攻击反舰导弹阵地中,F/A-18使用AGM-142“斜视”、斯拉姆、MK80普通炸弹。F/A-18一般部署在航母上,与航母战斗群一起执行部署任务。
  实战表现
  F/A-18的第一次作战巡航行动于1985年2月至8月,美海军第25、113攻击机中队部署在星座号航母,前往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执行部署任务。1986年,利比亚卡扎菲将锡德拉湾视为利比亚的领水,其它国家的舰只不得通过。美国里根总统命令珊瑚海号航母前往锡德拉海湾展开航海自由行动。航母上的F/A-18执行作战空中巡逻任务保护航母战斗群。F/A-18经常对利比亚的米格-23、25和苏-22进行拦截,有时与利比亚的飞机相距几米。在1986年3月的“草原烈火”行动中,F/A-18首次参与实战,对利比亚的岸基设备实施打击,其中包括SA-5的导弹基地。此次行动也是AGM-88A哈姆反辐射导弹首次参与实战行动。1986年4月15日的“黄金峡谷”行动中,F/A-18与A-7E使用哈姆导弹攻击了利比亚的萨姆导弹阵地。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共190架F/A-18参战,海军有106架,陆战队有84架。在行动中,一次损失于战斗,两架损失于非战斗事故。另外有3架受到地空导弹攻击,但是返回基地,经过维修又恢复作战行动。在1991年1月17日,美海军两架F/A-18C与伊拉克的两架米格-21机遇,F/A-18C使用AIM-9击中了这两架米格飞机后,对伊拉克的目标又投放908公斤的炸弹。2002年11月6日,林肯号航母上部署的F/A-18E/F首次参与实战行动,使用精确制导弹药对伊拉克的两套萨姆导弹、1个指挥、控制和通信设施实施了打击。


X-20
    X-20“代纳索”是波音公司为美国空军设计的一种载人航天轰炸机,可以超过 5 马赫的高超音速飞行,执行侦察、武器投放等军事任务。X-20 由“大力神”火箭送入地球轨道,可进行多圈轨道飞行。从某种意义上说,X-20 是后来航天飞机的“先行者”。
    X-20 长 14.50 米,翼展 6.22 米,采用无尾三角翼布局,头部呈圆拱形,机翼后掠 72 度,翼尖上折充当垂直安定面。后来由于耗资过大和设计目标不切实际,X-20 项目在只完成一个全比例模型后就于 1963 年 12 月被取消了。
现实中的X20和游戏里的外观完全不同


A-10A Thunderbolt II
    A—10“雷电 Ⅱ”(有别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P—47雷电),是美国费尔柴尔德(又译仙童)公司于60-70年代为美国空军研制的亚音速近距双发单座空中支援攻击机,也是当前美国或西方最好的亚音速攻击机。主要作战目标是坦克群、战场其他活动目标和重点火力点。
    1966年,空军提出新一代攻击机研制要求,1970年3月,费尔柴尔德公司设计方案选定,原型机于1972年5月试飞后,参加了和诺斯罗普公司A—9之间展开的竞争试飞。1974年12月,A—10中标,转入批产。1975年,第一种批产型A—10A服役。
A—10从设计开始就确定为亚音速飞机,因为战术攻击作战并不需要太大的速度,亚音速飞行更能提高对小目标的攻击命中率。A—10采用无后掠角的平直近矩形下单翼,机头处有一个用38毫米防弹钢制作的澡盆形座舱,加上机腹另有50毫米厚的装甲,低空飞行生存力很高。全机装甲重量达到550千克,有利于突防。据称,可抗23毫米(苏式)机炮的打击。
    A—10的矩形平尾两侧装有双垂尾,2台TF34—GE—100涡轮风扇发动机并列安装在后机身上方,呈“推进式”构形。该机主起落架可向前收入机翼前缘的短舱内,一门使用贫铀弹头的30毫米7管速射机炮装在机头下方,可攻击装甲车辆。全机共有11个挂架,最大外挂量7250千克,可挂Mk 80型常规炸弹28颗或“宝石眼”Ⅱ型集束炸弹20颗或若干CBU—52/71/38/70子母弹箱或6枚“幼畜”型空对地导弹加2枚AIM—9E/J“响尾蛇”空对空导弹或4个火箭发射巢……
  A—10的生产型是A—10A,至1984年3月停产时只生产过713架 。1991年海湾战争中A—10A有120架参战,在反坦克战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预定于1996年A—10退役。  双座全天候改型A—10B未投产。
  动力装置 两台通用公司的TF34-GE-100高流量比涡扇发动机,单台推力为40.94千牛。
  主要机载设备 AN/ALQ-69雷达告警接收机,AN/AVQ-19平视显示器,CPU-12导航计算机,AN/ASN-141惯性导航系统,AN/ARN-118特康导航设备。AN/AWG-(ACS)武控系统,AN/ARN-108仪表着陆系统,AN/AAS-35激光搜索和跟踪系统吊舱,AN/ALQ-87及AN/ALQ-119电子对抗吊舱等。
  武器 装1门30毫米GAU-8/A 7管速射机炮,射速为2100-4200发/分,可使用1350发贫铀弹。11个挂架,最大外挂量为7250千克。可挂各种对地攻周武器,典型挂弹方案为:28颗Mk80炸弹、20颗“石眼”II集束炸弹、若干CBU-52/71/38/70子母弹箱、6枚“幼畜”空地导弹和2枚AIM-9E/J空空导弹、4个火箭发射架等。
  尺寸数据 机长16.26米,机高4.47米,翼展17.53米,机翼面积47.01平方米。
  重量及载荷 出厂空重9771千克,作战空重11321千克,起飞重量(最大)22680千克,(正常)20032千克,机内载油重量4853千克,最大外挂载荷7250千克。
  性能数据 限飞速度834千米/小时,作战飞行速度(高度1500米,6枚Mk82炸弹状态)713千米/小时,巡航速度(高度1525米)623千米/小时,(海平面)555千米/小时,实用升限9144-11000米,转场航程4850千米,作战半径(近距支援)463千米,(侦察)750千米,(纵深攻击)1000千米,起飞距离610-1372米,着陆距离325-762米。


F-16 FIGHTING FALCON   战隼
   F-16原本是美国通用动力公司研制的低成本、单座轻型战斗机,第1种行产型于1979年1月进入现役。几经改进,前后有A、B、C、N、R、XL、ADF和AFTI/F-16、F-16/J79、NF-16D等11种型种,有些型别的最大起飞重量已近20吨。截止到1996年已生产了3500架以上,装备了17个国家的空军和海军。
  F-16C/D是F-16战斗机的主要型别。1984年7月开始交付给空军。武器系统包括AN/APG-68多功能雷达、广角平视显示器、任务计算机等火控设备和20mm M61“火神”6管炮、AIM-7“麻雀”以及AIM-9“响尾蛇”空对空导弹、AIM-120先进中距空对空导弹、AGM-65“幼畜”空对地导弹、反辐射导弹和各种炸弹等武器。D型是C型的教练型,1983年首飞,1984年9月开始交付给空军。目前C型和D型共约生产了1780架。
  F—16原型机于1974年2月首飞成功,逐渐成为美国空军的主力歼击机种之一。虽然F—16单价为2000万美元,仅为F—15的一半,但其总体性能并不比F—15差多少,除了载弹量等个别指标低于F—15外,因研制晚于F—15,其他的指标甚至要优于F—15。
  研制背景:
  70年代中期,越南战争全面爆发,美国的第二代战斗机F—4等投入实战。这代飞机的特点是强调高空高速性能和多用途,对机动性能重视不够。从实战效果来看,第二代战斗机研制并不很成功;甚至可以说走了一段弯路。这倒并不是说它的技术水平和性能没有提高,也不是研制工作本身有问题,而是由于对作战方式的预测与实际情况不符。于是,美国从60年代中后期就开始考虑研制第三代战斗机。
  第三代战斗机有以下一些主要设计特点:
  (l)有优良的飞行性能,强调中低空跨音速机动性能和远程作战能力;
  (2)机载电子设备先进,有良好的全天候作战能力,下视下射能力大为提高;
  (3)机载武器毁伤威力强。有相当强的近战火力,还普遍配备了中远距全向全高度拦射导弹;
  (4)突出空战能力,但也多兼有良好的对地攻击能力;
  (5)飞机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能好,改进发展潜力大。
  F-16在设计制造之初,就采用了不少新的技术,这在当时来说,也是甚为先进的。
  这些新的技术主要有:边条翼。沿前机身装有大后掠角、前缘锐利的边条翼,在机翼和机身连接部分提供可控涡流,因而即使在大迎角时也可保持附面层不分离,提高了升力和安定性。前缘机动襟翼。这种襟冀使机翼翼型有可变弯度,在持续大过载转弯中能提高升阻比。翼身融合体。F—16的外形据说是从50多种方案中挑选出来的,特点是机翼机身结合处经过仔细整流,使之平滑过渡,融为一体。主要优点是减小波阻,提高升阻比和跨音速颤振边界,增强刚度,使飞机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并且增大机内容积和减轻飞机重量。
  高过载座舱。普通座椅向后倾斜12一13度,而F—16采用高过载座舱,其座椅向后倾斜30度,脚蹬提高。这种姿势能提高飞行员抗过载能力至少0.6-1G,一般均可承受到9G,超过原来允许的7.3g。此外,还可以维持飞行员的视觉功能。电传操纵系统.主要由信号转换装置、飞行控制计算机、电缆和动作装置组成。这种操纵系统是将飞行员发出的操纵信号,经过变换器变成电信号,再通过电缆直接传输到自主式舵机劝一种系统,优点是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易于安装,维修,改善了飞机操纵品质,提高了操纵系统的可靠性,减轻了飞行演的工作负担。
  放宽静稳定性。采用放宽静稳定性技术,即放松了对静稳定性的严格限制,气动中心可以很靠近重心,也可以重合,甚至在重心前面。飞机的静稳定性则变得极小或不稳定.因而飞机在低速飞行时静稳定度是负值,飞行时主要靠“增稳系统”自动控制舵面,保证稳定飞行;在高速飞行时,飞机的静稳定度才为正值。这样做的优点是可减小尾翼尺寸,降低结构重量和阻力,改善飞机的操纵性和机动能力。
  使用复合材料。 F—16飞机的尾翼采用复合材料,比采用铝合金材料的尾翼轻30%。
  F—16飞机的座舱它采用气泡式座舱盖,飞行员的视界很宽,其上半球的视野达36O度,侧向为260度,前后为195度,侧下方40度,前下方15度。飞行员的坐椅能向后倾斜30。这有利于提高飞行员的抗过载能力,据称其短时间的抗过载能力可达8—9g。为便于飞行员在身体后倾状态下操纵飞机,F—16采用了前所未有的“侧杆”方案,即将驾驶杆装在坐椅的扶手上。这样也提高了在高机动环境下,驾驶员对飞机的控制能力。 这使 F—16具有结构重量轻,外挂载荷大,对空和对地作战能力比较好等特点。
  由于F—16飞机的气动布局先进;发动机的推重比高,因而其飞行性能、尤其是机动性能是相当不错的。F—16的最大飞行速度与大多数第二代战斗机差不太多,约在M2左右;但其最大飞行表速大,可达1480公里/小时。由于F—16飞机的推重比大、翼载荷低,因而机动性能相当好。F—16在M1.5前的水平增速性能是相当好的。在高度6000米时,从 M0.9增速到M1.2仅需19秒钟,增速到M1.5需48秒钟。F—16的可用升力系数较大、翼载荷又低,所以瞬时盘旋角速度较大。超低空低速飞行时,其瞬时盘旋角速度可达25.5度/秒。稳定盘旋性能也较好,在飞行速度为M0.7时,其盘旋半径仅为650米。当飞行高度超过11000米、特别是进行超音速飞行时,其盘旋性能下降较为明显。
  F—16的升限并不很高,约18000米左右,但其爬升性能很不错。在海平面,其最大爬升率为305米/秒左右;在6000米高度,爬升率为183米/秒;高度为9000米时,其爬升率仍达120米/秒。当速度超过M1.5、高度大于I1000米时,爬升性能下降较快。F—16飞机的气动性能较好、机内载油系数较高、发动机的耗油率较低,因而飞机的航程较大。其不带副油箱的航程为1825公里,外接3个副油箱时的最大转场航程为3800公里左右。执行截击任务时的作战半径可超过900公里;空中巡逻时的作战半径为700公里左右;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时,根据外接和飞行剖面的不同,其作战半径为440—1400公里左右。
  机载设备
  早期的F-16A主要设备有:APG一66脉冲多普勒雷达,下视距离37—56公里,上视距离46—74公里;AN/ARN—108仪表着陆系统;SKN-2400惯导系统;雷达光电显示设备;中央大气数据计算机;飞行控制计算机等。F—16A装AN/APG—66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进行空战时有四种工作状态,即仰视搜索和跟踪,俯视搜索和跟踪,格斗自动截获目标,自动工作。对于雷达反射面积为5米的目标,APG—66雷达的发现距离,仰视为60—90公里,俯视为46—65公里。对于图—95飞机这样的大型目标,其最大发现距离可达140公里左右。
  在空对地工作状态,APG—66雷达有7种工作模式:空对地测距,真实波束地图测绘,扩展的真实波束地图测绘,多普勒波速锐化,信标,图象冻结,对海搜索。而改进型的F—16C采用AN/APG—68火控雷达,这种雷达是由APG—66发展而成的。主要是对三个部件进行了改进,即可编程信号处理机,发射机和低脉冲重复频率组件。据称,APG—68的探测距离比APG—66增大40%。这种雷达具有随要求和武器变化而重编程序、高分辨力地图测绘、超视距目标识别等能力。它能与“响尾蛇”、“麻雀”、AIM—120等空对空导弹配用。在空对空边扫描,边跟踪状态时可同时跟踪10个目标。
  在使用航炮时,可先用前置角计算光学显示和快速热线显示模式。在执行对地任务时,有8种工作状态可选用,即连续计算命中点,连续计算投点,甩投,光电式制导武器投放,扫射,信标,目视地标点和人工方式等。此外,F-16C和F-16A相比,还多了夜间低空导航和瞄准红外吊舱系统,显示装置和计算机也作了改进。
  武器系统
  F—16飞机装有1门M61A1型6管航炮,备弹515发,可与雷达和计算机配合计算前置角,有效射程1000米左右。F—16A有9个外接点:左右翼尖各1个,左右机翼下各3个,机身腹部1个。翼尖和机翼外测挂架只能挂装“响尾蛇”导弹,翼尖挂架最大承受过载9g,机翼外侧挂架过载限制为5.5g。机翼中挂架可挂装格斗导弹或各种空对地武器,机翼内侧挂架可挂装制导炸弹,核弹和常规炸弹,空对地导弹、子母弹箱和火箭弹或1个1400升的副油箱,这2对挂架的最大承受过载均为5.5g。机身腹部挂架可挂炸弹或1个1135升的副油箱。F—16A的最大外挂载荷为4760公斤(机油),6890公斤(机内减
  F-16A的主要武器是空战武器是“响尾蛇”空对空导弹,其型号为AIM—9L,还有一种出口型的编号为AIM—9P—3。AIM—9L的最大射程为7公里左右,最大过载26—35g,离轴发射角正负30度,有一定购全向攻击能力,其实战战果较好,AIM—9P—3是由AIM—9或AIM—9J改进而成,其性能不如AIM—9L。和F-16A相比,改进型的F—16C外接点的数量没有变化,但可挂装“麻雀”中距空对空导弹。而更加先进的AIM—120先进中距空对空导弹,现已成为F-16C/D的制式武器,F-16A/B并不能装载。F—16C桂装“蓝盾”短舱后,投放激光制导炸弹时可由本机进行激光照射。新生产的F—16C还可使用空对舰导弹、反雷达导弹、“幼畜”AGM—65空对地导弹等对地攻击武器。
  F—16主要型别
  F—16至今已有10多种改型,如单座战斗机、双座战斗/教练机,侦察机、先进技术试验机等类别其不同的构型可能达几十种,但最主要的型别只有4种:A型,基本型;B型,双座战斗/教练型;C型,A型的改进型;D型,B型的改进型。
  F—16A/B型一起装备部队。A型与B型的比例是2:1,也就是说,每装备两架A型战斗机,就要同时装备一架B型,主要作为教练型。最初美军装备的都是这种A/ B型战斗机。后来经过不断改进,在1984年出型F-16A/B的改进型F—16C/D。刚一开始,美国国会不批准向国外输出F—16A/B这样的战斗机。后来,F—16C/D诞生了,美国国会才批准向国外销售F—16A/B战斗机。
  目前美国空、海军共有F—16战斗机2800余架,大部分为F—16C/D型。第15批生产型F一16B飞机 第15批生产型 F—16B是新一代战斗机。由于它加大了尾冀,所以在大迎角操纵时更加安全,同时也改变了低速飞行和进场着陆时的操纵性。但是,尾翼加大也带来了机动飞行中阻力增大的问题。F—16B战斗机在左右翼尖上各挂一枚AIM-9L“响尾蛇”空空导弹,在翼根挂两个1400升或2271另的副油箱;翼下外挂架也可以挂载武器,机腹中心线上的接架可挂一个1400升的副油箱,或一个AIQ一131电子对抗吊舱或一个侦察吊舱。90年代使用的第30批生产型F—16战斗机更加先进。这批F—16将装备休斯公司的AIM—120先进中距空空导弹和LANTIRN夜间低空导航和红外瞄准吊舱。机身的左侧装有美国空军20毫米M61六管“火神”航炮,备弹510发。机身下部的进气道和深深的附面层吸除缝给人以深刻印象。但是,这种装备容易吸入外来物,如果在脏跑道上起降,就可能带来问题。前机身边条改为与座舱垂直,不但增加了机冀的升力,也改善了飞机横向安定性,这等于增加了安定面的面积。
  1975年,美国空军第一种第三代战斗机F—15服役。这是一种研制得很成功的飞机,与上一代战斗机相比,不仅性能水平有台阶性的提高,而且作战效能明显增强,在实战中战果累累。截至目前,F—15在空战中已取得96:0的好成绩。但是这种飞机的价格较昂贵,即使是美国也难于承担购置大量F—15飞机的费用。美国空军为了解决经费与所需战斗机数量之间的矛盾,提出了“高低搭配”的原则,即数量较少的高性能飞机与数量较多、性能和价格较低的飞机配合使用。F—16飞机就成为这种低档飞机”的候选对象。
  其实,F—16一开始并不是作为与F—15搭配的“低档飞机”来研制的。它是美国空军“轻型战斗机原型机研制计划”的竞争机。1972年1月,美国空军正式提出"轻型战斗机"研制计划,目的是验证在战斗机上采用新技术。并没打算真的搞一个投产型号.其主要技术要求是最大飞
  机速度M2,升限18000米,在9000米高度从M0.9加速到M1.5所需时间不超过1分钟,在12000米高度、速度为M0.9时的过载为3—4g,飞机的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便宜。四个月后,就从五家参加强标的公司中选定通用动力公司的401和诺斯罗普公司的P600两个方案,并签订合同要求两家公司各制造两架原型机,进行试飞竞争.通用动力公司的4O1方案军用编号为YF—16;诺斯罗普公司的P600军用编号为YF—17.原型机制成后,经过一年时间的竞争试飞。
  1972年4月,美国选中了通用动力公司和诺斯罗普公司的方案,并签订合同要这两家公司各研制两架原型机进行试飞竞争。通用动力公司方案的军用编号为YF—16,诺斯罗普公司方案的军用编号为YF—17。1974年4月,美国政府决定从YF—16和17两种原型机中选择一种投人生产,与F—15飞机搭配使用,即充当“高低搭配”中的低档飞机。1975年1月,美国空军宣布YF—16中选,正式确定飞机的军用编号为F—16。1978年末,F—16开始装备美国空军,目前生产总数已达4000架左右,F-16现已成为美国空军的主力机种之一,共订购了1859架。且向向多个国家出口,国外用户有比利时、丹麦、荷兰、娜威等四国,以及以色列、埃及、希腊、土耳其、巴基斯坦、南朝鲜、泰国、印尼、新加坡、巴林和委内瑞拉等.前四国还与美国合作生产.外国用户订购总数超过千架,难怪F—16有"国际战斗机"之誉,F16生产型机 技术特点
  虽说F—16是一种“低档”飞机,但这是与F—15相比而言的,从F—16本身的性能水平来看,应当说是相当好的。“低档”的低,主要是指价格和一些性能,从技术水平来讲,F—16不仅不低,有些方面比F—15更先进。另外,当时F—16为了降低成本,因而机载电子设备比较简单,后几经改进其机载电子设备已日趋完善和先进,作战效能和价格也随之上升。因而,是否还能冠以“低档”的称号,也是值得商榷的。
  实战表明,F—16飞机的空战性能极佳。它问世不久,美国就把约40架F—16A式歼击机卖给了其中东盟友以色列。素以英勇善战著称的以军飞行员很快就将这处飞机的性能发挥得非常出色,以两次远程奔袭作战使F—16名扬四海。在海湾战争中,美国空军在实战中首次使用了F—16。F—16名扬四海。在这场战争中部署量最多:251架;出动量最大:13480架次;在美军飞机中出动率最高:平均每架飞机出动537次;执行任务种类最多:有战略进攻、争夺制空权、压制防空兵器、空中遮断的近距支援,堪称是“沙漠风暴”等行动中的一大主力。


YF-12A
      YF-12战斗机是美国空军根据A-12侦察机所发展的三马赫拦截机,也是美国唯一成功试飞验证过的三马赫拦截机。
    发展历史
  1959年美国空军取消预定取代F-106的XF-108三倍音速拦截机计划,除了整个计划成本高涨之外,苏联在弹道导弹领域方面的发展以及部署,使得美国本土面对的主要威胁不再是越过北极的轰炸机。当时为中央情报局设计生产A-12侦察机的洛克希德公司,提议以A-12的设计为基础来设计一款成本较低,还是具备三马赫飞行能力的机种。
  1960年下半年美国空军同意让洛克希德修改三架A-12的机体作为测试载具,这三架飞机当时给予的编号为AF-12,到了1962年9月根据三军飞机通用编号改为YF-12A。YF-12再外观上与A-12最大的差异在于机鼻的部分。YF-12采用原本为XF-108研发的AN/ASG-18雷达,因此在A-12上延伸到机鼻的两侧延伸面被切除一部分,用以容纳雷达和直径更大的鼻锥。此外,YF-12由单座改为双座,后座专门操作复杂的ASG-18雷达。在风洞测试过程中发现YF-12有方向轴上的稳定问题,于是在机身下方加上一片大型可折叠的安定面,另外在两个发动机舱下方加上较小的固定安定面。
  第一架YF-12于1963年8月进行试飞,次年3月,一架YF-12A成功进行一次拦截演习;以高度19695米(65000英尺),2.2马赫的速度拦截一架在12120米(40000英尺)飞行的Q-2C。4月进行的AIM-47A隼(Falcon)式空对空导弹的无动力释放测试并不太成功,导弹脱离YF-12的姿态显示在火箭发动机点火下,这枚导弹将会击落发射的YF-12。1965年3月开始进行AIM-47的有动力飞行测试,七枚发射的导弹当中,有六枚击中目标,包括一枚自75000英尺,3.0马赫状态下发射,对头攻击一架飞行高度1500英尺的靶机。
  试飞与测试的结果让美国空军非常满意,1965年决定由洛克希德生产93架F-12B量产型,国会也同意拨款9千万美金进行这项计划。可是国防部长麦克玛拉以越战需要的军费和没有必要另外生产一种型的拦截机为理由,终止F-12B的生产计划。不过YF-12A仍在后续几年担任许多高速飞行试验的任务。1969年两架YF-12转交给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达顿试验中心,以进行更多的高速飞行验证,不过1971年其中一架YF-12于飞行中发生燃料线路故障引发火灾,两位飞行员不得不跳伞。剩下的一架YF-12A于1979年转交给美国空军博物馆作为永久展示。
  第一架YF-12原型机在1969年自储存状态中取出,分解之后作为SR-71双座教练机的零件来源。
一般特征
  机组员:2名
  全长:101呎8吋(30.97米)
  翼展:55呎7吋(16.95米)
  全高:18呎6吋(5.64米)
  翼面积:1,795平方呎(167平方米)
  空重:60,730磅(27,604公斤)
  一般起飞重量:140,000磅(63,504公斤)[2]
  最大起飞重:124,000磅(56,200公斤)
  引擎:2具普惠(Pratt & Whitney)公司JTD11D-20A高旁通比有后燃器涡轮喷射发动机
  军用推力:每具20,500磅(91.2 kN)
  最大后燃推力:每具31,500磅(140 kN)
飞行表现
  极速:3.35马赫(2,275哩/时,3,661公里/时),80,000呎
  航程:3,000哩(4,800公里)
  升限:90,000呎(24,000米)
武装
  3枚休斯(Hughes)公司AIM-47A隼(Falcon)式空对空导弹
  内挂于机腹弹舱
航电系统
  休斯(Hughes)公司AN/ASG-18俯视(look-down)/俯射(shoot-down)射控雷达


F-117 NIGHTHAWK         F-117A“夜鹰”隐身攻击机
    F-117A是美国前洛克希德公司研制的隐身攻击机。是世界上第一种可正式作战的隐身战斗机F—117。而它本身的初步解密也仅仅发生在不久之前,设计却始于70年代未。 1981年6月15日预生产型飞机在绝对保证秘密的情况下试飞成功,1982年8月23日向美国空军交付了第一架飞机,F-117A服役后一直处于保密之中,直到1988年11月10日,空军才首次公布了该机的照片,1989年4月F-117A在内华达州的内利斯空军基地公开面世。

  1. "海弗兰"计划
  本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美国军用飞机(尤其是战斗机)发展的高峰。目前美国空、海军现役的主力战斗机,差不多都是那时候研制的,例如F—14、F—15和F—16战斗机均为70年代初问世,只有F/A—18稍晚一点。美国人发展军用飞机,往往始一种新型号出现后,马上就开始考虑它的后继机,有时甚至还要提前。隐形战斗机的研制就是从那时候开始萌芽的。后来,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提出了一个称之为“海弗兰”的隐形战斗机研究计划,要求有5家主要合同商参加。起初,洛克希德飞机公司并未被列于这5家之列。原因是说该公司缺少现代战斗机的设计经验。实际上,洛克希德是一个老牌的飞机公司,创始于1916年,先后研制出P—38、 F—80、 F—104、 C—130和SR—71等一系列优秀军用飞机,有些甚至是世界名机。近年来,虽然没有再搞战斗机的研制,但一直在独立地进行隐形技术的研究。由于洛克希德具有实力,而且在隐形飞机的研究上先行了一步,因此经过努力,终于被挤进了“海费兰”计划,并最后在原型机的竞争中获胜。“海弗兰”计划始于70年代中期,先搞了两架小型原型机进行可行性试验。这两架小型原型机也叫“海弗兰”,装两台发动机,采用奇特的多面体外形。这种外形设计的依据,主要来源于一个计算飞机雷达反射截面积(RCS)的数学模型。因为计算雷达反射截面积,平面外形比曲面外形要容易些。没想到这一数学模型真的得到了应用。
  “海弗兰”原型机的放大型就是F—117A,1978年由洛克希德“臭鼬工厂”开始研制。研制工作进展顺利,1981年6月首飞成功。1983年10月进入托诺帕试飞基地的第4450战术大队服役(现为第37战术战斗机联队)。美国空军共订购59架,现已全部交付,并无后续采购计划。59架中有4架分别于1982年、1986年和1987年及1997年坠毁。59架F—l17A飞机总耗资将达66亿美元,计划价格为1.112亿美元。
  2. F-117A隐形措施
  在F-117的设计中,其外形的设计已不能仅从常规气动力(如升力和阻力)角度来考虑,而必须把外形与隐形联系起来,尽可能做到二者统一。前据介绍F—117A飞机的RCS值只有0.001、0.01平方米(沿方位BCS值),比一个飞行员头盔的RCS值还要小。如此小的RCS值,部分是由于F—117A采用了各种吸波(或透波)材料和表面涂料,但更主要的是由于它采用了独特的多面体外形。
  比如,一般来说地面雷达和机载雷达的探测角大都处于飞机轴平面的正负30度范围之内,所以设计师们把F—117A大部分表面的倾角都设计成大于30度,这样就可以将雷达波偏转出去,而避开辐射源。设计师还把F—117A机身表面和转折处设计成使反射波集中于水平面内的儿个窄波束,而不是象常规飞机那样全向散射。这样就能使两波束之间的“微弱信号”与背景躁声难以区别。这种波束很窄,以致于雷达不能够得到足够连续的回波信号,而难以确定是飞机目标,还是瞬变噪声。在对待一些小部件的设计上,设计师也作了周密考虑。如座舱盖接缝、起落架舱门和发动机维修舱门,以及机头处的激光照射器边缘都设计成了锯齿状嵌板,并让这些锯齿边缘与上述某窄波束方向垂直,这样其反射汲就不会形成另外的波束,而与该窄被束方向一致。
  为了防止雷达波进入进气口,设计人员除对发动机进行了专门处理外,重点对进气口进行了特殊设计。进气口用相距1.5厘米的吸波复合材料格栅屏蔽起来,以防止雷达波直接照射到具有强反射特性的发动机风扇叶片上。F—l17A的进气口高约0.6米,完1.5米左右。这么大尺寸的进气口,一可以绘发动机提供进气,二可以提供冷却空气。冷却空气从进气口旁路通过,在尾喷口处与发动机的排气混合,然后排出去。这样做,可大大降低发功机的排气温度,减少红外特征。此外,F—117A还采用了V形尾翼(全动式)、埋入式武器舱、可伸缩的天线等。总之,这一切都是为了减小飞机的RCS值,达到隐形的目的。
  3.F-117A设计特点
  F—117A是一种高亚音速的战术飞机,装两台F404—GE—FID2涡扇发动机。几何尺寸与F—15战斗机相当。概括起来,F-117A有两个特点:一是外形奇特,二是机载武器和设备通用性强。F—117A的外形与众不同,整架飞机几乎全由直线构成。连机翼和V型尾翼也都采用了没有曲线的菱形翼型,这在战斗机的设计中是前所未有的。对于F—117A的进气口为“网状格栅隐蔽”式,尾喷口为沿展向的“开缝”式(也有人称其为“口琴”式喷口)。没有采用推力矢量控制技术。两侧发动机短舱—止部装有辅助进气口。之所以这样设计,美国空军官员解释说:由于气流通过格栅式逃气口会产生压降,因此发动机效率会有所损失,但在大迎角和侧滑飞行的情况下,格栅式进气口可为发动机提供均匀的气流。辅助进气口只在起飞和复飞时打开使用。
  F—117A可进行空中加油,加油口位于机身背部。全机干净利索,没有任何明显的突出物,除了机头的4个多功能大气数据探头外就连天线也设计成可上下伸缩的。此外,座舱益框架、起落架舱门和炸弹舱的边缘以及机身后部的平面形状均做成锯齿形,这些便构成了F—l17A的独特外形。F—117A的最大重量为23835千克。内部武器舱长4.7米,宽1.75米,可携带2枚900千克的BLU—109激光制导炸弹,也可带AGM—88A、AGM—6S空对地导弹和GBU—15炸弹等。这些武器其它多数战术战斗机均可使用。
  F—117A的机载设备也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很多都是其它飞机现成或稍加改进就可以:用的东西。其中包括F—16的4余度电传操纵系统,C—130的环境控制系统,F—15的刹车装置,F—15、F—16和A—10的ACES2弹射座椅,以及与其它飞机通用的通信、导航设备和保障系统笺。就连动力装置也与海军的F—18具有较高的通用性;这样做,既可降低成本、减少风险、加快研制进度,同时也仪于维护使用。据美国空军官员说,F—117的维修勤务与F—15及F—16类似。其维修费用也与其它战术飞机差不多,只比麦?道公司的F—15战斗机略离。
  在飞行训练方面,F—117A从1983年10月开始装备部队以来,已有175名飞行员飞过这种飞机。据说,凡是飞过F—117A飞机的飞行员都认为该机的起飞、着陆和其它飞行性能都不错。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可以说F—117A并不是什么都是全新的东西。
  4. F-117A的武器装备
  F-117A战斗机的所有武器都挂在武器舱中。武器舱长4.7m、宽1.57m,可挂载美国战术战斗机使用的各种武器,如AGM-88A高速反辐射导弹、AGM-65“幼畜”空对地导弹、907kg口径的GBU-10/24/27激光制导炸弹、GBU-15模式滑翔炸弹(电光制导)、B61核炸弹和空对空导弹等。
  5. F-117A实战情况
  1989年12月20日,美国入侵巴拿马。为了支援美国防军别动队在巴拿马里奥阿托的空降作战,空军首次出动了F—l17A隐形战斗机参战。20日消展,英国第37战术战斗机联队的6架F—117A,从内华达州的托诺帕基地起飞前往巴拿马。中途飞行18个小时,经过4、5次空中加油,才飞到目的地。当飞机飞过里奥阿托上空时,其中2架F—l17A轰炸了里奥阿托军营,各投下l枚900千克的激光制导炸弹。这两颗炸弹并没有直接扔在兵营内,而是投在兵营附近的一片开阔地上。这样做据说是旨在使效忠于诺列加将军的军队“惊慌失措,以削弱其战斗力”,而不是为了消灭他们。另外4架F—I17A,有2架留作备用,2架中途返回基地。美国军方认为,F—117A的这次行动是成功的,在军事上,该机的轰炸确实在巴拿马国防军中造成了混乱削弱了对方的战斗力,为美军突击队的空降减少了障碍。另外对飞机而言,经历了一次实战考验。美国空军也认为,这次行动证明F—l17A使用装在尾翼上的激光制导装置可精确地轰炸目标。此外,他们还有一种想法,就是利用F—117A的这一次作战来证实美国在隐形飞机研制上投入大量资金是值得的。而经过了海湾战争之后,F-117所起的不可磨灭的特殊作用已使它名扬四海。
  1989年12月20日,美国在武装入侵巴拿马时首次动用了6架F-117A隐身战斗机。当时预定攻击两个目标,用两架飞机突击1个目标,两架作为预备队。它是多国部队唯一突入巴格达市区进行攻击的机群。巴格达被击毁的目标中,95%是被F-117A飞机用激光制导炸弹击毁的。


Mig-21 Fishbed  米格-21“鱼窝”战斗机
    米格-21是苏联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轻型超音速歼击机。1953年开始设计,1955年原型机试飞,1958年开始装备 部队,米格-21是60年代苏联空军的主力飞机。拥有大量改进型号,主要型别有:米格-21F,白天型截击机,安装一台R11F-300发动机;米格-21PF,有限全天候型,安装一台R11F2-300发动机,去掉机炮,装RP-21雷达,2~4枚空对空导弹;米格-21PFS,PF的改进型;米格-21FL,PF的出口型;米格-21PFM,PFS的改进型;米格-21PFMA, PFM改进的多用途型;米格-21M,印度仿制的PFMA型;米格-21R,PFMA改装的侦察型;米格-21MF,多用途型,1970年开始交付使用,生产数量较多;米格-21SMT,MF的改进型;米格-21BIS,较新的多用途型,安装一台R25发动机,改进机体结构和电子设备,增加塔康导航系统,雷达探测距离可达30公里;米格-21-93,最新的米格-21-93换装了拥有更大直径天线的新型雷达,并可携带主动雷达制导中程空空导弹,拥有一定的超视距作战能力。
    米格-21战斗机-发展历史
  米格(mig)-21战斗机是一种单座单发超音速轻型战斗机,是前苏联空军 50年代末和60 年代装备的主力制空战斗机。其主要任务是高空高速截击、侦察, 也可用于对地攻击。 西方称为“鱼窝”。 米格-21于1953年开始研制,1955年装备前苏联空军,自60年代起出口至世界37个国家和地区,捷克斯洛伐克和印度等国还进行了特许生产。现已停止生产, 总产量超过6000架。仅在60年代,前苏联空军就装备了2500余架。该机是世界上生产数量最多的超音速战斗机,与西方同级别的同代战斗机相比,它的价格是很低的米格-21有20余种改型,除几种试验用改型,其余的外形尺寸变化不大,虽然重量不断增加,但同时也换装推力加大的发动机, 因而飞行性能差别不大。 由于机载设备不同和武器不同,各型号的作战能力有明显差别。米格-21飞机最大起飞重量9600公斤,装1台P-13涡轮喷气发动机,推力(最大/加力)5100/6600公斤,最大平飞速度2.1倍音速,实用升限18400米,机内燃油航程1300公里,作战半径270公里。该机机载设备简单,中、后期改型加装了小直径天线火控雷达和自动驾驶仪。早期型号只在机头锥中装雷达测距器。主要武器有1门23毫米G3-23双管机炮,备弹200发,有4个外部挂架,可携带红外制导或雷达制导的近距空空导弹或对空、对地火箭和炸弹。
    米格-21战斗机-研制思想
  高空、高速、轻巧、爬升快,能截击入侵的敌轰炸机和高速目 标, 作为国土防空截击机使用。 针对这一设计思想, 采用了很薄的大后掠角三角翼,全动式增尾,细长机身和带进气锥的头部进气道,使得该机跨、超音速阻力小,高空高速时发动机推力较大,因而得到很大的平飞速度。但由于高速时方向安定性减弱,飞行中严格地限制速度不得大于规定。这种气动布局在当时是新颖的,实现了研制目的,足以与当时西方主力战斗机F-104相抗衡。但该机除了大速度、减速性能好以外,其机动性能不好,加上机载设备过于简单,武器挂载能力过小和航程过短,因而作战能力有限。米格-21价格低廉,对第三世界国家很有吸引力,曾广泛使用于越南、中东、印巴和两伊等局部战争。由于该机轻小、设备简单、操纵灵便,越南战争中越方飞行员曾多次击落名声赫赫的美军F-4“鬼怪”战斗机。海湾战争中,伊拉克空军仍使用这种战斗机,但终因技术差距过大,且指挥失灵,战术运用不当,不但未建战功,反而被击落多架。
  Mig-21技术参数
  型号:F型◇PF型◇PFM型◇MF型◇BIS型◇。
  外形尺寸:F型—15.76(机长)×7.15(翼展)×4.1(机高)米。
  PF型、PFM型—14.5(机长)×7.15(翼展)×4.125(机高)米。
  MF型—15.4(机长)×7.15(翼展)×4.13(机高)米。
  BIS型—15.4(机长)×7.15(翼展)×4.125(机高)米。
  机翼面积:均为23㎡。
  空重:F型—4819千克。
  PF型—5700千克。
  PFM型—5750千克。
  MF型—5900千克。
  BIS型—6050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F型—6850千克。
  PF型—7750千克。
  PFM型—7820千克。
  MF型—825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F型—8376千克。
  PF型—9100千克。
  PFM型—9100千克。
  MF型—9600千克。
  BIS型—9680千克。
  最大平飞速度:F型—2175公里/小时(2.02马赫)。
  PF型—2185公里/小时(2.05马赫)。
  PFM型—2230公里/小时(2.10马赫)。
  MF型—2330公里/小时(2.20马赫)。
  2330公里/小时(2.20马赫)。
  实用升限:均为18700米。
  爬升率:F型、PF型—135米/秒(高度5000米)。
  PFM型—140米/秒(高度5000米)。
  MF型—150米/秒(高度5000米)。
  BIS型—170米/秒(高度5000米)。
  航程:F型、PF型、MF型—1300公里(不带副油箱)。
  PFM型—1670公里(带副油箱)。
  BIS型—980公里(不带副油箱)。
  载弹量:1000千克。
  发动机:F型—1台R11F-300涡轮喷气发动机,推力5750千克。
  P型—1台R11F2-300涡轮喷气发动机,推力5950千克。
  PFM型—1台R11F2S-300涡轮喷气发动机,推力6175千克。
  MF型—1台RF13-300(P25)涡轮喷气发动机,推力6600千克。
  BIS型—1台R25-300涡轮喷气发动机,推力7500千克。
  电子设备:PF型—RP-9-21截击雷达,发现目标距离约20公里。
  MF型—RP-MA雷达,搜索距离20~30公里;RP-21截击雷达;“天弓一号”自动引导系统。
  BIS型—新型雷达探测距离可达30公里;“天弓一号”自动引导系统。
  武器系统:F型—2门30毫米航炮,备弹60发。可挂2枚AA-2红外制导空空导弹,或挂炸弹和火箭。
  PF型—机翼可挂载2枚AA-2红外制导空空导弹,或挂炸弹和火箭。
  PFM型—1门Gsh-23型23毫米双管航炮,备弹200发。机翼可挂载2枚AA-2红外制导空空导弹,或挂炸弹和火箭。
  MF型—1门Gsh-23型23毫米双管航炮,备弹200发。机翼可挂载4枚AA-2红外制导空空导弹,或4枚“先进环礁”雷达制导空空导弹,或挂炸弹和火箭。
BIS型—1门Gsh-23型23毫米双管航炮,备弹200发。机翼可挂载4枚AA-2获AA-8空空导弹,或挂炸弹和火箭。
米格-21战斗机-生产研制
  米格-21是前苏联50年代初期研制的一种单座单发轻型超音速战斗机,1953年开始设计,1955年原型机试飞,1956年6月24日前苏联航空节时参加飞行表演,1958年开始装备部队,北约组织称它为“鱼窝”(Fishbed)。
米格-21是根据朝鲜战争中喷气战斗机空战经验研制的,要求轻巧、灵活、爬升快、跨音速和超音速操纵性好,火力强。米格-21是一种设计较好的战斗机,被大量使用,总生产量在5000架以上,在生产的高峰期,仅前苏联国内就有5条以上的生产线。另外,在捷克和斯洛伐克及印度还各有一条。米格-21在60年代曾是苏军的主力机种,最多时装备了2500架以上。70年代以来,逐渐被米格-23等机种所取代。到80年代中,苏军仍使用着780架左右,多 数是后期的新改型。米格-21还被苏联大量销往国外,至少有37个国家和地区的空军装备了这种飞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空军中的米格-21已退役。在米格-21的研制初期,共制成两种原型机,一为三角翼型,另一为60度后掠翼型,两者除机翼不同外,其它部分设计相似。后掠翼型编号为E-2A,北约称之为“面板”(Faceplate)。两种型别对比试飞后选中了三角翼型,并由此发展了以下十几种改型:米格-21(E-5)为原型机;米格-21Ф是第一批生产型,是一种短距白天型截击机;米格-21ПФ为第二种批生产型,增强了全天候作战能力,1961年首次公开展出;米格-21ПФ/СПС也称为米格-21ПФС,出现于1967年;米格-21ФЛ是米格-21ПФ系列的出口型;米格-21ПФМ是ПФ/СПС的改型;米格-21ПФМA为多用途型;米格-21М是印度仿制的ПФМA型,第一架于1973年2月14日交付印度空军;米格-21P基本与米格-21ПФМA相似,主要增强了其侦察性能;米格-21МФ为多用途型,基本与米格-21ПФМA相似,1969年装备苏军,印度进行了仿制;米格-21PФ是由米格-21МФ改装而成的战术侦察型;米格-21CMT与МФ型相似;米格-21БИС是1976年以后出现的第三代多用途空战/对地攻击型;米格-21БИС改进型的电子设备有所改善;米格-21УТИ为双座教练型;米格-21УС是米格-21ПФ型的双座教练型;米格-21УМ是米格-21МФ型的双座教练型;超音速运输机实验机采用了米格-21ПФ的机身;米格-21垂直起落实验机由ПФМ型改装而成,1967年7月前苏联航空节时首次展出。米格-21装一台P-13-300涡轮喷气发动机。主要机载设备有:机头进气锥内装一部РП-21MA雷达,搜索距离20公里。装有РСИУ-5超短波电台,АРК-10无线电罗盘,СОД-57M应答机,PB-УM无线电高度表,MPП-56П信标接收机,CP30-2敌我识别系统,CПO-10护尾器。陀螺仪瞄准器可在2.75g时保持精度,自动测距的结果可输入瞄准器中。主要机载武器有:机身下装一门23毫米的ГШ-23双管机炮,备弹200发。翼下有4个挂架,可带4枚K-13A“环礁”红外制导空空导弹和“先进环礁”雷达制导空空导弹,也可带火箭发射巢、C-24空地火箭、250或500公斤炸弹。
顶端 Posted: 2011-05-13 18:02 | 5 楼
素还真
级别: 反革命分子


精华: 0
发帖: 3386
爱心: 2242 点
金钱: 110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在线时间:1467(小时)
注册时间:2008-08-21
最后登录:2017-06-13

 

Mig-25 Foxbat    Mig-25狐蝙式战斗机
    MiG-25是米格系列中极特殊的一种。为了对抗美国洛克希德公司研制的 YF-12 截击机,米高杨设计局从 50 年代后期开始研制这一机型,MiG-23 和 MiG-25 实际上是同时研制的,不同的只是 MiG-23 由于要取代 MiG-21 做主力战机所以米高杨亲自挂帅抓具体研制,MiG-25 从开始设计到造原型机由格列维奇具体负责,64 年他退休后改由他人负责。那时苏联航空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两倍于音速的飞行已在 MiG-21 上实现,设计局不少人都在谈论何时能以三倍音速飞上三万米。但是,大家也都明白,要想飞三倍音速,就必需突破另一障碍--热障!
  最终所有的难题都解决了,第一批原型机的建造开始了。在此原型上 80% 的材料是钢,8% 是钛合金,11% 是 D19 抗高热铝合金。装配时点焊一百四十万个焊点,氩弧焊四千米,其他还用了气焊等方法。焊好的油箱占据了机体 70% 的空间。原型机的基础上生产了几种不同的改型:
  高空截击型:苏联部长会议在 1962 年 2 月发出了由 MiG-25 原型机为基础生产高空截击型的命令,其时研究工作已作了两年。截击型用 R-15B-300(静推力 7,500 公斤,加力推力 10,210 公斤)发动机,机内燃油总量 17,760 升。1964 年 9 月 9 日首飞,但其后研制中碰到大量问题:飞机的稳定问题等很长时间解决不了,带导弹高速飞行及发射一侧导弹时稳定问题尤其严重,截击型直到 1970 年才通过国家验收,1973 年开始进入苏空军服役。该型可带 4 枚 R-40 中程空空导弹,机载雷达搜索距离 100 公里,跟踪/打击距离 50 公里。在 197 8年,一种换装了更大推力的发动机和新的雷达的截击型投入生产,此即 FD 型。所有当时在苏军航空兵中的 P 型都在大修厂被改装成 PD 型。此型一直生产到 1982 年。不久又全部加装了空中加油管, 更名为 PDS 型。阿尔及利亚,伊拉克,伊朗,叙利亚都买了这一型飞机。
  侦察型:以 MiG-25R 为代表,1964 年 3 月 6 日首飞,装和截击 P 型一样的发动机,只是没武备,机头处装了一套照相设备,以后进行的改进和在 P 型上的改进一样,1969 年开始在高尔基城量产。此型先后被出口到阿尔及利亚,保加利亚,印度和伊拉克。在伊拉克的侦察型全被伊拉克人自己改成了侦察/轰炸型。有趣的是 R 型在苏联也被用来侦察森林火灾和洪水等民用方面。
  侦察/轰炸型:花了大把银子搞出来的飞机只好做单一的侦察用,苏军大概是觉得太浪费,在 69 年提出要求生产侦察/轰炸型,编号 RB 型,70 年开始量产且把所有的 R 型都改成了 RB 型。MiG-25BM 是改来专门挂反辐射导弹,用于摧毁敌方地面雷达的改型。
  教练型:先后于 1968 年和 1972 年投入生产。两型均无武备及格斗能力,她们与世界上其它教练型的不同在于教员和学员座舱是分开的而且教员座舱在前下部学员座舱在后上部。最大平飞速度马赫 2.65。在七十年代中后期,苏联女飞行员驾教练型先后创下 4 项世界妇女飞行纪录。
  MiG-25 的初期发展原型 YE-266 从 65 年到 73 年先后创下 16 项世界飞行纪录(其中三项至今未被打破),而另一种未量产的后期发展型:YE166M 先后创下六项世界纪录,从没被打破!
  1984年MIG-25停产.
  这六项是:
  1975 年 5 月 17 日:
  自海平面爬升到 25,000 米:2分34.3秒!
  自海平面爬升到 30,000 米:3分9.85秒!
  自海平面爬升到 35,000 米:4分11.7秒!
  1977 年 7 月 22 日:
  带 2,000 公斤有效负载飞上:37,090米!
  带 1,000 公斤有效负载飞上:37,090米!
  1977 年 8 月 31 日:
  无负载飞上:37,650米! 这是绝对世界纪录!


Mig-29 Fulcrum米格-29“支点”(Fulcrum)战斗机
    米格-29(MИГ-29,英文写成MiG-29)是前苏联米高扬-古列维奇实验设计局研制的单座双发高机动性战斗机。预生产型飞机于1979年10月首飞,1982年投产,1983年开始装备部队。米格-29战斗机的基本作战任务是,能在任意气象条件下和苛刻的电子干扰环境中、在全高度范围和以各种飞行剖面摧毁距其200m~60km范围内的空中目标。所以它最适合于空中优势和近距机动空战;其后期的一些型号也可以进行空对地攻击和进行近距空中支援,对付地面上的活动或固定目标。1978年美国的卫星曾从试习基地拍摄到该机的照片,北约一度称之为“拉明”L。后来北约给与的正式绰号是“支点”(Fulcrum)。
  米格—29是与苏—27平行研制的,当时规划这两种战斗将构成一个新的战术航空系统。该系统的任务是确保空中优势并承担所有前线作战任务,包括对地攻击。原设想苏—27重型战斗机在系统中是能满足各种要求的主力机种,而轻型战斗机米格—29则是作为补充的辅助性矾种,但进入设计阶段后,米高扬设计局力求使米格—29多承担任务。因此,到1971年该机已成为一种“微型”前线战斗机。也就是说,米格—29同时具有优秀的格斗能力和对地攻击能力,可以单独自主地用于作战,只是作战半径有限。米格—29(代号9)是在米格—23多用途战斗机和米格—25截击机之后研制的。最早的总体方案与后来的米格—31很相似,进气道在机身两侧,中等后掠角的上单翼,双发双垂尾,主起落架为前后串列双轮。以后在苏联中央流体力学研究院的参与下,同时美国F—15、F—16、F—17(F—18的原型机)设计方案的影响, 总体方案进行了多次调整,最后形成了翼身融合体、带边条中等后掠角、双垂尾、机腹进气的布局方式。米格—29没有采用电传操纵,但在操纵系统中装有较先进的CIIY—451自动控制系统。米格—29的l号原型机于1977年10月6日首飞。这架飞机与批生产型没有多大的区别,随即生产了10架试制批和8架试生产批的飞机,用于进行飞行试验。这19架飞机的代号分别是9—01。9—19,其中2号机和4号机在试飞中坠毁。由于第12架是批生产的首架飞机,所以外国刊物也有将米格—29统称为“9—12”飞机。1982年,米格—29开始在莫斯科和高尔基的工厂投入批量生产,1983年6月交付部队试用。其装备部队的时间比苏—27早约3年。1988年,米格—29在范堡罗航展上首次公开展出。 1986年开始,先后向古巴、前捷克斯洛伐克、前东德、印度、伊朗、伊拉克、朝鲜、波兰、罗马尼亚、叙利亚、南斯拉夫和马来西亚(米格-29S)等国出口。
  米格—29装有先进的机载设备和武器系统
  其火控系统包括脉冲多普勒雷达、光学雷达、头盔瞄准具和火控系统计算机,自动化程度高,抗干扰能力强。该机可携带P—27雷达制导中距拦射空空导弹和P—60、P—73红外制导近距格斗空空导弹,还可携带57毫米、80毫米、240毫米火箭弹。最大武器外挂量为3000千克,装有1门30毫米航炮。动力装置为2台克里莫夫设计局的PII—33加力式涡扇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49.39千牛,加力推力81.34千牛。
    米格—29的主要技术数据:
  翼展l1.36--13.965米,机长17.32米,机翼面积38平方米;正常起飞重量1524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1850O千克;海平面最大速度1500千米/小时,最大马赫数M2.3,实用升限17000米,航程1500千米(不带副油箱)、2900千米(带1个500升、2个800升副油箱),起飞滑跑距离250米,着陆滑跑距离600米。米格—29YB是双座型,首架原型机于1981年首飞。该型机身加长了0.1米,为安排后座而减小了燃油箱,还取消了雷达。
  米格—29KBII是用早期批生产型改装的舰载机的过渡型,加强了机体结构,主要作为舰载矾飞行员在陆基机场使用的教练机,可用于训练斜甲板滑跳起飞和使用拦阻钩着陆。首架飞机于1982年8月21日首飞。
  米格—29K是1988年6月23日首飞的舰载战斗轰炸机,换装了增大推力的PII—33k发动机。机翼外段可上折,加强了起落架和后机身的结构,加装了减速板、拦阻钩和空中加油装置,可挂4枚反舰导弹和4枚近距格斗空空导弹,火控雷达换成新型号的“甲虫”。1989年 l1月21日米格—29K(首次在“第比利斯”号(现改称“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航空母舰上试飞,成功进行了斜甲板滑跳起飞和使用拦阻钩着陆。但由于苏联解体后军方经费不足,米格—29K未被采用。米格—29KY是米格—29K的双座型。
  1993年,米格-29CMT出现。米格-29CMT的性能非常接近俄罗斯的第五代歼击机。研制专家称,它的空战能力大约要比米格-29高出8倍,续航能力从2900公里提高到3500公里,战斗载荷也从原来的2吨提高到4吨。米格-29CMT上装备7个具有高速计算能力的电脑,俄罗斯国防部也允许在米格-29某些部位的改装过程中使用西方生产的电子元器件。初步估算这将使飞机机载设备总重量减少近600 公斤,使米格-29CMT能够加大燃料携带量及装配新的雷达设备,可以携挂多种型号的空空导弹和空地导弹及其它一些高精确度武器。
  米格-29CMT是一种多用途战斗机。它可以完成歼击机、截击机、强击机、侦察机及空中指挥平台等多种功能,俄罗斯国防部决定要在 2020年前把150多架米格-29歼击机改装米格-29CMT。米格—29除装备独联体空军外,还出口到其它十几个国家。1991年,俄罗斯空军停止装备米格—29,该机全部转为出口外销并继续出现新的改型。其中米格—29C是1992年公开发表的改进型号,主要是换装了新型号的H—019At脉冲多普勒雷达。该型号生产数量很少。米格—29CM是在米格—29C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的型号,主要是增强空对地作战能力。为此,扩展了雷达的对地功能,加挂了Q-29T电视制导空地导弹、KAB—500电视制导炸弹、Q—31A反舰导弹。米格—29CE是出口马来西亚的型号,装备H—019M雷达和P—77中距空空导弹,可同时改击2个目标,还可携带Q—29电视制导空空导弹。
顶端 Posted: 2011-05-13 18:03 | 6 楼
素还真
级别: 反革命分子


精华: 0
发帖: 3386
爱心: 2242 点
金钱: 110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在线时间:1467(小时)
注册时间:2008-08-21
最后登录:2017-06-13

 

Mig-33 SuperFulcrum  超级支点
    米格-33又称米格-29M,是俄罗斯在米格-29基础上研制的多用途战斗机。
  米格—33(曾称为米格—29M)是在米格—29基础上经全面现代化改进而成的新型多用途歼击机。按照俄罗斯的战斗机划代标准该机被视为从第四代向第五代过渡的“四代半战斗机”。而按照国际通行的战斗机划代标准,则应划为第三代战斗机。米格—33的气动外形与米格—29相比变化不大,但作战效能有大幅度提高。主要改进有:
  一、修改了边条形状,增大了副翼、前缘襟翼和水平尾翼的面积,水平尾翼前缘带锯齿;
   二、采用了CIIY—915三余度电传操纵系统;
  三、升高了座椅位置,使飞行员向下视野从1.5度增大到15度,座舱内采用了多功能显示器;
  四、修改了进气道、辅助进气门结构,加大了机背高度,在这些空间增设的油箱使燃油量增大了1445升;
   五、换装了新型H—010“甲虫”雷达和多样化的武器装备,在充分保留并发展了米格—29卓越空战性能的同时,还进一步提高了对地 面和海面目标的攻击能力;
  六、换装了增大推力的PII—33K发动机。米格—33的首架原型机米格—29M先于米格—29K于1986年4月25日首飞,1991年和1995年曾先后两次计划作为俄罗斯首批标准多用途战斗机投入批量生产,但由于资金困难而未能实现。
   米格—33的主要技术数据:正常起飞重员1668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230O0千克,机内载油量4460千克;高空最大速度25O0千米/小时,航程2000千米(不带副油箱)、3200千米(带副油箱),起飞滑跑距离250米,着陆滑跑距离600米。
  米格—35是1996年公开的最新型多用途战斗机,预计将于1997年首飞。该机以米格—33为基础,换装了新型机翼和鸭式前翼。带矢量喷管的发动机是PII—33的改进型,加力推力提高到98千牛。该机还换装了新型相控阵雷达,据称可同时跟踪24个目标并攻击其中8个目标。米格—35有10个武器外挂点,可携带多种武器,包括最新的发射后不管空空导弹。


Su-25 Frogfoot
  苏-25是前苏联苏霍伊设计局研制的亚音速单座近距支援攻击机,与美国的A-10相对应。1968年开始研制,原型机1975年2月首次试飞,代号为T-8-1,装两台图曼斯基设计局的P-195无加力涡喷发动机,单台推力44.13千牛(4500公斤)。机上装组合式双管机炮,炮管可由飞行员控制向下偏转。编号为T-8-2的2号原型机装推力更大的P-13无加力涡喷发动机,机炮炮管为固定式。1976年装P-195涡喷发动机的生产型投产,1984年形成全面作战能力。
  70年代末,西方侦察卫星在莫斯科附近的拉明斯科试验中心发现前苏联有一种外形与A-10相似的新型强击机,并将它称之为拉明-J,后命名“蛙足”,这就是苏(Su)-25强击机。
  苏-25作为一种对地支援的强击机与A-10强击机相比,尺寸要小, 速度却快得多。该机机长14.75米,翼展15米,后掠角 15 度,机高 4.88 米。海平面最大飞行时速920公里,最大起飞重量20000公斤,作战半径300公里,主要用于战场空中遮断任务。
  苏-25共生产600多架,1992年交付完毕。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保加利亚、伊拉克(装备了45架)、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及朝鲜都装备了该机的不同型别。北约给该机的焯号为“蛙足”(Frogfoot)。该机在侵略阿富汗的作战中损失了23架。目前有一部分苏-25转到独联体海军航空兵服役。
  苏-25能在靠近前线的简易机场上起降,载各种炸弹在低空与武装直升机米-24协同,在战场上配合地面部队作战,攻击坦克、装甲车等活动目标和重要火力点。苏-25主要靠低空机动性来躲避敌方战斗机的截击和地面炮火的打击。1982年苏军进入阿富汗作战时,该机被用于执行对地攻击任务,西方在那里首次拍摄到苏-25的照片。
  苏-25有以下型别:
  苏-25(“蛙足”A)单座近距支援飞机,其出口型为苏-25K。
  苏-25UB(“蛙足”B)串列双座教练型,装有全套导航攻击系统用于武器训练,机高增加到5.2米,换装了新型的敌我识别器,武器部分保持不变。其出口型为苏-25UBK。
  苏-25UT不带武器系统的苏-25UB型。1985年8月6日原型机首次试飞,机长为15.36米,只少量生产。1989年参加巴黎航展时的编号为苏-28。
  苏-25UTG与苏-25UT基本一样。在机身下加装一个拦阻钩,用于着舰试验。1989年11月1日在“库兹涅佐夫”航空母舰上试飞,成为继米格-29K和苏-27K之后第三种在该舰试验的飞机。该型别开始生产了5架,1992年初又生产了5架。
  苏-25BM拖靶型,与苏-25“蛙足”A基本一样。翼下增加了挂架,可携带用于战斗机驾驶员导弹训练的由火箭推进的靶机。
  苏-25T/TK专门为执行反坦克任务而发展的新改型。原型机于1984年8月试飞。该机从苏-25UB改进而来,其座舱后的机背向上拱起,内部容积加大,可加装新型电子设备及更多的燃油。所装设备包括导航/攻击系统、激光测距及目标标识器、平显及下视阴极射线管、雷达告警系统等。导航系统包括两台计算机及惯导平台。可带微光电视导航/攻击系统吊舱(即将被前视红外吊舱替代),可在夜间识别3公里外的主战坦克。所携带的武器包括装于机腹前起落架左侧的30毫米双管机炮,每侧翼下各带一束代号为“旋风”的管发射式反坦克导弹,每束有8枚,可击穿1000毫米厚的装甲,射程10公里。其它武器包括激光制导的AS-10及AS-14、火箭/冲压发动机推进的AS-17、反辐射的AS-11等空-地导弹,以及KAB-500激光制导炸弹及AA-8空-空导弹。此外该机翼尖还有电子对抗设备吊舱。苏-25T在设计中吸取了侵阿作战中的经验教训,其导航/攻击系统基本具备自主进入及脱离战区的能力,目标跟踪、武器的选择及发射的自动化能力也增强。在1991年迪拜航展上的出口编号为苏-25TK。同年生产的首批10架用于部队的验收试飞。
  机翼悬臂式上单翼,三梁结构,采用大展弦比梯形直机翼,机翼前缘有20°左右的后掠角,从翼根起有下反角。整个机翼后缘分三段,外段是液压驱动的副翼,手动操纵功能作为备份。里面两段是双缝襟翼,每侧副翼有多重补偿片。机翼前缘有分成两段的全翼展前缘缝翼,机翼外段前缘突出,在机翼中段形成锯齿形。翼尖处有小舱,内装电子对抗设备,在此小舱下部有可收放的着陆灯。小舱的后部可向上向下分别张开,形成减速板。
  机身全金属半硬壳式结构,机身短粗,座舱底部及四周有24毫米厚的钛合金防弹板,飞行操纵面由推拉杆(而不是通常的操纵索)驱动。主要承力件采用耐损结构。发动机装在由不锈钢板做成的舱内,油箱间充有阻燃泡沫。为强调生存力而增加的重量占正常起飞重量的7.5%。维持该机正常飞行所需的工具可装在四个吊舱内随机带走。发动机可使用前线机场中的各种燃油。机头左侧是空速管,右侧是为火控计算机提供数据的传感器。
  尾翼平尾为悬臂式结构,其安装角可变,并有小的上反角,其后缘是手动操纵的升降舵。方向舵分两段,液压驱动,上段方向舵通过皮托管上的风标及传感器以及电动-机械控制自动偏航阻尼系统来操纵,下段方向舵及每侧升降舵上均有补偿片。
  起落架可收放前三点式,液压驱动。主起落架收起时机轮水平放置在进气道下的起落架舱内。每个摇臂式起落架上都装单轮,用低压轮胎。前起落架向前收,机轮可转向,有挡泥护板。主轮尺寸为840×360毫米,前轮尺寸为660×200毫米,主起落架带有刹车装置。机尾装两个十字形减速伞。
  动力装置两台P-195涡轮喷气发动机,装在后机身侧下方,进气道较长,无加力燃烧室,单台推力44.13千牛(4500公斤),发动机尾喷口作了红外屏蔽处理。在座舱与机翼前梁之间、机翼后梁到垂尾前缘之间是机身油箱,机翼的中段也有油箱,总载油量5600升,内侧翼下挂架可各携带一个850升的副油箱。
  座舱单座K-36D零-零弹射座椅,座舱盖与中央段机身顶部齐平,后部加有装甲板。座舱盖向右侧打开,顶部有一面小的后视镜,风挡为平板防弹玻璃。机身左侧内有折叠式登机梯。
  机载设备机头风挡下面有激光测距器及目标标识器,风挡前面及尾翼下部有SRO-2敌我识别系统天线。“警笛”3雷达告警系统的天线位于垂尾的上部。机头的顶部装有拍摄对地攻击效果的录像设备。
  武器前机身左侧有一门30毫米双管机炮,机翼下总共有8个挂架,可携带4400千克空-地武器,包括57毫米和80毫米火箭,500千克燃烧弹、化学集束炸弹、空-地导弹,“旋风”反坦克导弹,两个外翼挂架可带“环礁”或“蚜虫”空-空导弹,尾锥内有用于电子干扰的金属箔条投放器。
  外形尺寸
  翼展14.36米
  机长15.53米
  机高5.20米
  翼面积33.7米2
  重量及载荷
  空重950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19500千克
  内部燃油重量3840千克
  最大载弹量4400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平飞速度(高空)950公里/小时
  (高度1000米)880公里/小时
  实用升限10000米
  作战高度30~5000米
  作战半径
  (带2000千克武器,高-低-高)560公里
  (带2000千克武器,高空)700公里
  (带2000千克武器,低空)400公里
  航程1850公里
  转场航程(带副油箱)2500公里
  起飞滑跑距离(在未铺设的跑道上)600~700米
  着陆滑跑距离(在未铺设的跑道上)600~700米
  限制过载(带1500千克武器)+6.5g
  (带4400千克武器)+5.2g


Su-32 FN
    苏—32战机是俄罗斯苏霍伊实验设计局专为海军研制的新一代(西方称为第四代半)超音速远程岸基海上攻击机。2003年8月25日,俄罗斯宣布,俄空军计划将在2005年开始装备部队。
  苏—32是一种独特的并排双座位打击型战斗/轰炸机,机体与苏—30相比稍大,配备两台装有矢量喷嘴和加力燃烧AL—31FP或AL—35涡扇发动机,航程更远、续航时间更长。
  苏—32重要特征是采用前置鸭翼,巨大的扁平机头前部采用边缘设计,能减少雷达横截面,类似美国的SR—71高空高速侦察机。装备新型“甲虫MFSE”多模式无源相控阵雷达,可发现和同时跟踪24个空中目标,并同时引导空空导弹攻击其中的8个,具有导航/攻击、地形跟随和地形回避模式,发现驱逐舰类目标的距离为135千米,发现歼击机类目标的距离为120千米。
  苏—32飞行速度与苏—27相比降低很多,海平面高度航速达到1300公里/小时,高空航速达到1900公里/小时。但航程更远,最大航程4000公里,经空中加油后可达7000公里。
  苏—32有12个外挂点,能够携带包括R—73、KH—59M、KAB—1500等各种先进导弹、激光制导炸弹,以及各种火箭和集束炸弹等。由此可见,苏—32的攻击能力非常强大。
  俄罗斯空军认为,苏—32首先用于实施对地和海上目标打击,其次是用于空中格斗,因而同时具备了苏—27战斗机的格斗性能和图—26战略轰炸机的对地攻击能力。


Su-34 Fullback
  苏-34战斗轰炸机,由著名的SU27战斗机改进而来,准确的说,是由SU27的海军型改进而来。
  苏-27飞机航程远、载弹量大,具有对地攻击能力,所以,苏-27的设计者们在其诞生不久,就考虑让它跻身轰炸机行列。经过改进,苏-27“摇身一变”成为战斗轰炸机。苏-34战斗轰炸机于80年代中期开始设计,早期称为苏-27NE(战斗轰炸机),90年4月在新西伯利亚进行了首飞,西方称为苏-27IB。苏-34突出了对地攻击能力。该机装有空中加油设备,不实施空中加油的作战半径为1000千米。
  苏-34飞机第一架预生产型飞机于1993年12月18日上天,目前正在茹科夫斯基试飞基地进行定型试飞。预计到2002年全部取代苏-24战斗轰炸机。苏-34飞机与苏-27飞机的区别为:
  一是座舱改为并列双座,右座飞行员主要负责领航和武器操纵使用;
  二是在前起落架减震支柱上安装了登机梯,方便飞行员进入座舱,便于飞机的维护,飞机运行时收入前起落架舱内;
  三是机头呈宽扁平状,有三对水平翼面,增大了机翼的前缘翼根边条,为此,俄罗斯人也称苏-34为“鸭嘴兽”;
  四是机头加宽,飞行员座椅后的一小块空地,设计师们充分利用,为飞行员设计了一个微型厨房和厕所,并安装有按摩设备,飞行员长时间执行飞行任务时可加餐,按摩一下消除疲劳,或在长途飞行中解决“问题”;
  五是在机身下部的关键部位装有17毫米的钛合金装甲,用于对地攻击时防御地面炮火攻击。
  六是装有一个大型尾锥,内装有一部后视后射雷达,用途与SU35、SU37相似,可以控制导弹向后发射。
  苏-34飞机作为一种执行对地攻击任务的战斗轰炸机,具有载弹量大、航程远的特点。该机的发动机为苏-35使用的先进发动机。机上可携带空对空和空对地导弹、电视制导炸弹、超音速反舰导弹、普通炸弹。机上装有惯性导航和全球定位系统,可实现误差不超过l米的精确导航。机载雷达可保证自动进行地形跟综飞行。
  苏-34首先装备俄罗斯海军航空兵,布置在“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上。
  苏-34将替代MIG-27、SU-24战斗轰炸机等。右图是苏-34的前起落架和进入座舱使用的梯子,这种登机方法与B1等大型飞机类似。
  基本技术数据
  最大起飞重量:35000kg
  战斗外挂重量:8000kg
  最大速度:M1.8
  最大航程:4000km(无副油箱及空中加油)
苏-34战斗轰炸机的作战特点
  苏-34战斗轰炸机区别于苏-30战斗轰炸机,它是一种战略导弹攻击平台。 
  苏-34的一项重大改进,是克服了苏霍伊战机在航空电子设备方面逊于美式战机的弱项。苏-34装备有全新的无线电电子设备、卫星导航系统和独特的通信系统。所配备的新型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具有地形跟踪/回避能力,可保障战机在任何天气和昼夜条件下打击空中和地(水)面目标。
  强大的武器系统和多种攻击能力是苏-34的又一主要特色。它的固定武器为一门GSH-301型30毫米航炮,备弹180发,射速1500发/分,炮弹初速860米/秒。机上共有10个挂架,可挂带R-77型中程空空导弹、R-73型近程空空导弹,Kh-31P、Kh-59M和Kh-15PM等空地、空舰导弹,FAB-250系列制导炸弹、RBK-500型子母弹、BETAB型反跑道/混凝土炸弹、PTAB-1M型反坦克弹、ShOAB型人员杀伤弹,还有23毫米6管加特林机枪。机舱内还装有70个无线电声呐浮标的浮标箱。必要时它可挂载核弹药。它的武器门类显示它既可对地面、海面实施攻击轰炸,又可进行空中格斗。它能打击250公里外的地面或水面目标,轰炸的精确度比普通轰炸机的精确度高出4倍。它配有大功率后视空空雷达,作用距离4公里,具有后视打击本领。它可携带经改装的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空射巡航导弹,可对数千公里之外的敌目标实施精确打击。苏-34有可能成为俄空军最强悍的对地攻击机。难怪俄生产商说: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与苏-34同类型的战斗轰炸机。
  苏-34采用了AL-37FU推力矢量控制发动机,加力推力达142.2千牛,推重比为8.7。为满足长途奔袭的需要,苏-34座舱左前方设有空中加油头,经一次加油航程可达7000公里。如果再加上巡航导弹的射程,那样,苏-34就一跃成为一种令人生畏的战略导弹攻击平台。
  国际传媒有关俄空军将用苏-34取代图-22M3战略轰炸机的猜测大概不会是事实。因为图-22M3载弹量远远多于苏-34;作战半径达4400公里,又是苏-34远远不及的。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苏-34将和图-22M3搭配使用,构成有强大威慑力的俄罗斯战略空军优势。
顶端 Posted: 2011-05-13 18:04 | 7 楼
素还真
级别: 反革命分子


精华: 0
发帖: 3386
爱心: 2242 点
金钱: 110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在线时间:1467(小时)
注册时间:2008-08-21
最后登录:2017-06-13

 

Su-27 Flanker  苏27(侧卫)重型歼击机
    性能简介
  机长:21.935米
  机高:5.932米
  翼展:14.70米
  机翼面积:62.0平方米
  空重:16000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2250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30000千克
  内载燃油:9400千克
  最大武器载荷:6000千克
  最大平飞速度:M2.5
  实用升限:18000米
  作战半径:1500千米
  航程:3680千米
  动力设备:两台 Lyulka AL-31F;涡扇发动机
  最大推力: 55,000 磅
  制空性能:最大马赫数 2.5
  实用升限:59,055 英尺,作战半径900 英里
  自重:最大起飞重量 66,138 磅
  武备:一门 30mm GSh-301-1 机炮可挂载空空导弹、攻地导弹先进指导/惯性制导。
简要说明
  苏-27是前苏联苏霍伊设计局研制的单座双发全天候空中优势重型战斗机,主要任务是国土防空、护航、海上巡逻等。北约组织给予的绰号是“侧卫”(Flanker).该机于1969年开始研制,1977年5月20日首飞,1979年投入批生产,1985年进入部队股役。该机采用翼身融合体技术,悬壁式中单翼,翼根外有光滑弯曲前伸的边条翼,双垂尾正常式布局,楔型进气道位于翼身融合体的前下方,有很好的气动性能,j进气道底部及侧壁有栅型辅助门,以防起落时吸入异物。全金属半硬壳式机身,机头略向下垂,大量采用铝合金和钛合金,传统三梁式机翼。4余度电传操纵系统,无机械备份,按静不稳定设计。该机主要是针对美国的F-16和F-15设计的,用以取代雅克-28P、苏-15和图-28P/128截击机,具有机动性和敏捷性好、续航时间长等特点,可以进行超视距作战。该机完成的“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动作显示出了其优异的飞行性能和操纵性能,以及发动机良好的加速性能,飞行性能要高于第三代战斗机,但其机载电子设备和座舱显示设备相对来讲要落后许多,且不具隐身性能。该机有多种改型,包括苏-27P单座陆基型、苏-27UB串列双座教练型、苏-27K舰载战斗/攻击型、苏-27KU并列双座战斗轰炸型、P-42(由苏-27专门改装的飞机,创造了31项官方世界纪录)等。至1992年,独联体国家已装备了300多架苏-27飞机,目前生产的飞机主要用于出口。
  苏(su)-27战斗机是俄罗斯苏霍伊设计局设计的一种远程战斗机,于1986年陆续装备部队,目前是俄罗斯空军的主战飞机。
  该机机长21.935米,翼展14.7米,机高5.932米,最大起飞重量29000千克,装有两台推力为13500千克的涡扇发动机,总推力27000千克,最大飞行速度为M数2.35,作战半径 1500千米。
  苏-27飞机采用了双立尾布局、翼身融合体先进气动技术,置于机身下方两侧的方形二元进气道有可调进气斜板, 并配有四余度电传操纵系统。良好的气动外形和操纵品质可以使飞机一改机头在前的飞行姿态。 1989年在巴黎航空展览会上,普加乔夫驾驶苏-27飞机做出了机尾前行,机头后仰, 最大飞行迎角为 110度-120度的“眼镜蛇”机动,在时速为125公里的条件下不失速,引起了西方国家航空界的轰动。
    发展史  
  60年代的战斗机设计师们认为:最大的飞行速度、最高的飞行高度是战斗机取胜的法宝,在未来的空战中,远程导弹的使用将使近距离格斗成为历史。因此,能够 携带远程空对空导弹将比飞机的机动性更加重要。但在越南战场上,具备这些特点的美国F-4 "鬼怪"战斗机却屡屡被“落后”的米格-21 ,甚至米格-17 击落。美国开始反思这种设计思想,并于1969年开始设计远距离与近距离空战能力并重的F-15 ,到1974 年,第一架F-15A 和TF-15A (后改编号为F-15B)正式进入美国空军服役。
  苏联一直在关注着美国的研究。当美国正式开始设计F-15 时,苏联认为有必要研制一种在空战能力上至少与F-15 相当的制空战斗机,并在1969-1970 年间将设汁任务下达给苏霍伊,米高扬和雅可夫列夫三个著名的飞机设计局,1971 年,苏联国防部要求未来新型战斗机(PFI)的性能必须相当于美国的F-15 , 军方对PFI 的设计指标是非常苛刻的,要求飞机的最大马赫数在2 . 35 以上;在11 000 米的最大速度为2 500-2 700千米/时之间;海平面最大大速度为1400-1500千米/时之间;海平面上最大爬升率为300-350米/秒;实用升限在21000-22000米之间;海平面上不带副油箱航程为1000千米;高高度上不带副油箱肮程为2 500千米;使用过载8-9G;从600千米/时加速到1100千米/时的时间在12-14 秒之间;从1 100加速到1 300 干米/时的时间为6-7 秒:起飞推重比为1 . 1-1 . 2。另外,PFI项目还提出了详细的任务与武器要求。总之,未来的新型战斗机将在性能上达到美国F-15 和尚在设计的F-16 的水平。它的典型作战目标是美国的F-4 和F-111 、欧洲的“旋风”、“美洲虎”和中国的歼-6 。
  PFI项目
  苏霍伊设计局经过一番精心的设计,在1971 年早期时候提出了T-10方案,该方案的设计编号最初的T-10原型机方案为苏-27 ,不过这一编号在当时是严格保密的。鉴于T-10 的方案采用了较为独特的腹部进气式布局。为了减小竞争风险,苏霍伊设计局同时还提出了“备份”版的T-10 方案,该方案的侧面非常类似美国的F-14 ,原来的T10 被称为T-10-1 。巧合的是,同样参与竞争的雅可夫列夫设计局也搞了两种方案,只是其中的一种是另一种的放大型罢了。尽管如此,苏霍伊设计局认为T-10-l 的气动性能潜力非常大,因此把它作为重点发展项目,总设计师帕雷尔.苏霍伊亲自领导该方案的选型与发展。
  T-10-l 的机翼采用了固定式后掠冀,后掠角为45度。从俯视图上看,整个机翼象是鲨鱼的背鳍。预计两种T10的起飞重量都在18000千克左右,而且已经决定采用双发市局,如果要让起飞推重比达到1.15,推力必须达到20 600-20800千克之间,即单发最大推力至少达到10 300-10 400千克之间。在当时,能达到这种推力的发动机有二种:AL-31F,D-30F-9 和R59F-300,由于飞机的结构设计还未完成,具体的发动机型号将在以后决定。接下来是武器系统的选择。最初计划为苏-27 挂载2 枚K-25 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和6枚K-0 红外制导近距导弹,并安装-门备弹250发的AO-17A双管30毫米机炮。雷达使用的是米格-23M的Sapfir-23MR雷达,对空探测距离为40-70千米,对地为20-40千米;带红外探测追踪传感器和光学/电视瞄准系统的光电系统;头盔瞄准具和两部处理器, 可以直接处理雷达和光电系统的数据资料并显示在阴极显示器上。
  另外,导航、自卫、无线电系统也经过了严格的挑选。在综合了这些系统之后,苏霍伊设计局根据风洞实验结果对T-10-1的大概性能进行了计算,结果发现该机无法完全满足空军的要求。苏霍伊设计局便改进了一些没计,如加大起飞重量、减少武器数最,改善了飞机的性能。在此时,飞机也根据要求可以挂载新一代的空对空导弹如K-27和改进过的K-60M 。
  1972 年,空军召开了第一次与PFI有关的设计局会议。在会议上,各设计局都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如苏-27(当然还有“备份”版的T-10) ,米格-29 (当时该机采用高单冀,两侧进气和单发结构,此时的米格-29还不是我们印象中的那种米格-29)和雅克-45轻型战斗机、雅克-47重型战斗机。两个月后,召开了第二次PFI会议,米高扬设计局映示了新设计的米格-29,并且起飞重量为12 800千克。而雅可夫列夫设计局的方案由于将发动机布置在机冀上、容易因发动机故障导致飞机失事而被淘汰。但真正有关PFI的决定将在第三次会议上公布。米高扬设计局在此次会议后,提出了一个意见:将PIF项目分解成两个独立的项目,即同时发展苏-27 那样的多任务重型故术战斗机 ,和米格-29那样的轻型战术战斗机,它们将使用统一的主要设备和武器。这是自1971 年以来的,苏联空军和飞机制造工业首次面临这样一种情况:80 年代的苏联空军战斗机群将由两种飞机组成!就象美国空军计划的那样。
  让我们先偏离一下主题。美国空军在YF-15开始试飞后,就认为F-15过于昂贵,不可能经受得住大规模战争中的大量消耗,因此必须有另外一种飞机与之配合;简而言之就是由重型的F-15担负争夺和掌握制空权的任务,而由另一种便宜的战斗机与敌方战斗机进行空中格斗。这种轻型战斗机的武装不必很强,只要能带两枚近距导弹和机炮就行了,但它的机动性要好。1972 年1 月,美国的“轻重量战斗机”计划开始实施,这就是后来的F-16。事实上,苏军的多次研究也表明:截击任务要求飞机能够保持与地面指挥所之间得通讯联系、同时必须具备高性能的爬升率和加速性,另外还必须装备有可以上视和下视的大功率雷达;如果是掩护任务,就要求飞机有较大的航程;而在近距离格斗空战中,高敏捷性、推重比、大速度才是最重要的。在当时,这些高性能要求很难在同一种飞机上有效地结合起来。从另一方面讲,也没有什么限制说空军只能装备一种战斗机。于是,事情就这样决定了:空军未来的主力战斗机将由两种机型构成,一种是多任务的重型战斗机,它必须有能力控制敌方防线后战役纵深(250-300千米)范围地区的制空权---这个指标与美国空军给F-15的指标一样;另一种是轻型的战术战斗机,它的作战范围主要在敌我交战的前线或敌后战术地域(100-150千米)争夺制空权---这个指标也同F-16一样。
  多用途重型战斗机有很大的燃料携带量,并且要增加远程导弹的数量(增加到4 枚)、可资料上传的导航系统,先进的通讯和自卫系统;同时它还必须能执行截击。而轻型战术战斗机则必须容易制造和操作,如果没有什么特别问题的话,稍加地面训练的飞行员也能操作它,它的武器只需要2 枚远程导弹和相应的近距离格斗武器。在生产花费上,生产l 架重型战斗机的资源可以生产2 架轻型战斗机,由这两种战斗机组成的战斗机群(轻型战斗机与重型战斗机的组成比率大约为7 : 3 )将得到最大的效费比。在1972年末,苏霍伊和米高扬设计局都得到了各自的合同,以发展苏联空军未来的下一代战斗机---苏-27和米格-29。
  原型机的制造   
  根据国防部的命令,苏霍伊设计局又开始了T-10原型机方案的起草工作。首光要从大量的制造中的T-10-1、不同的(不完整的)外形结构中选出一种理想的基体。在1970-1975 年间,苏霍伊设计局挑选了大量的模型,以试图找到起落架和进气道的最佳结构。最后采用了一种三轮车式的起落架结构,这种设计很稳固,起接架的各个系统全部由液压系统来控制。进气道和发动机舱的组合也很让人头疼,经过人量的试验和计算,还是采用了将二波系进气道分开布置在机身边条翼下的布局。另一个大麻烦是苏-27的重量限制问题,注意的焦点都集中在如何减少飞机的重量上。经过精心安排,实际起飞重量仅增加9千克!这种重量上的“斤斤计较”使飞机的飞行性能没有发生行什么明显的变化。
  根据空军的要求,新型战斗机必须具备大航程,并且苏-27的航程必须比对手大10%。这样,美国的F-15 在没有外挂油箱时航程为2300千米,苏-27至少要达到2500千米,这使苏-27至少要携带5 .5 吨燃料。但根据苏联的有关强度标准的要求,任何飞机都必须携带达自身燃料重量的80%的备份燃料,这就使飞机重量又增加了3 .5 吨之多。其实苏霍伊设计局并没有打算让苏-27 多飞1500千米,但有关规定使苏-27不带副油箱便可以飞行4000千米。
  到了1975年,苏-27的初期设计工作终于结束了,苏-27战斗机的空气动力结构、机体设计已经完成,基本设计思路也已经找到,现在是制造原型机的时候了。在长长的挑鼻内是雷达舱。座舱及风挡内可以看到360度全向视野,另外还有一个后设备舱。前起落架被安装在座舱下、红外传感瞄准系统安装在座舱正前方的机身下沿中轴线上。两台发动机被安装在机身下沿中轴线对称布置的发动机舱内,发动机舱之间的空间可以用来挂载空对空导弹。为了能让发动机在各种速度和高度上都能在最好的状态下工作,进气道被装在机冀边条冀下,并安有进气导流板,以控制在各种角度上 的进气量。飞机总共有8个武器挂架:机身下发动机舱之间有2个、进气道下各有l个,每边主翼下各有2个,除了主翼下最外侧的挂架只能携带100千克级的近距格斗导弹外,其他挂架都可以挂载250-300 千克级的远程空空导弹。
  尽管制造中的原型机比设计指标中的更大,更重,飞机的基本性能却没有大的改变,如正常起飞时翼载为375千克/平方米,起飞推重比1.15也与设计一致。飞机的空重为14 300千克,在挂载武器并装上正常的燃料(5 300千克)时起飞重量为22 100千克,满载燃料时的最大起飞重量为25700千克。机长1 9.65 米,翼展14.7 米,机翼面积59.4 平方米,在地面上的飞机高度5.87 米。
  一波三折的发动机研制
  苏-27 的动力系统计划采用2 台大功率的新一代可加力的涡扇发动机,但这种发动机的技术要求非常高:如果要让飞机在起飞和空中格斗中的推重比超过1,发动机在打开加力时推力达到12500 千克,这比AL-21F-3 高出了12% ;但同时发动机的单位油耗必须低,否则就不能满足飞机的大航程要求,与当时大量生产的AL-21F-3 相比,新型发最后选择了AL-31F涡扇发动机动机的油耗至少要降低25%。同时,苏霍伊设计局也没有足够的时间供他们“慢慢”研制。经过研究,设计人员们决定采用3 级低压、9 级高压和高、低压涡轮各1级的结构(“3 +9+1+1”方案),涡轮要进行抗热增强设计(与AL-21F-3相比,工作温度要高350-400度) ,最后决定采用单晶结构的转子叶片。但在1970 年初,苏联获得了F-15的F100-PW-100发动机的资料,根据这些资料,决定在AL-3lF上采用4级风扇、12 级高压和高、低压涡轮各2级的基本结构。新结构的AL-3lF发动机在1974 年8月完成了第一台,但在测试中发现它还存在结构缺陷。留利卡只能再次考虑原来的“3+9+1+1”方案方案,但4 级风扇已经设计完毕,于是也被加在了这个“3+9+1+1”方案上,这样,AL-3lF发动机的压缩机机构部分就有些类似另一种著名的发动机---为米格-29 研制的RD-33 。
  从制造单晶涡轮转子的苏联航空材料制造厂传来了一个坏消息,该叶片在进行热实验时发现无法满足热强度要求,假如要冷却的话就只能从压缩机中引气。那样做既降低了发动机的推力,又增加了油耗。这样,AL-31F就赶不上T-10-1的试飞了。一直到T-10-3/ T-10-4制造出来的时候,AL-3IF才满足了性能要求,正式成为苏-27的动力系统.但就整个原型机来说,这只是确定了飞机的外形。
  航电及武器系统的研制
  电子设备与武器的挑选 光有外形和发动机的飞机是不能作战的。为了让T-10-1具备作战能力OEPS -27光电火控系统,苏霍伊设计局开始为它挑选航空电子设备和武器。按照PFI项目中的规定,苏-27和米格-29的主要设备必须是一样的。但由于对苏-27的使用要求更为严格,空军对苏-27的航空电子和武器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型的多模式雷达必须具备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和全周上视/下视追踪目标的能力;可以利用多种设备追踪目标;新的数字式数据处理器。装备新型的光电追踪红外瞄准具,并且在使用该设备瞄准时可以发射近距导弹和机炮;座舱内要装上平视显示器和单色阴极显示器。根据情报,苏联飞机在雷达、电子和计算机水平上要大大落后于国外对手,这就需要研制一种新型的火控系统。经过一番综合论证,决定为苏-27 安装OEPS -27光电火控系统(有趣的是,另一种类似的OEPS-29也被装在了米格-29上)、RLPK-27雷达系统等一些先进的设备。到了1982年,这种火控系统正式装备在苏-27 上。
  苏-27的固定武器选用和米格-29一样的30毫米AO-17 双管机炮,导弹也采用同样的K-27 、K-73 和K-60M ,两机的不同处在于挂载导弹的数量上。由于最初是把苏-27作为截击机来设计的,因此,它虽然有8 吨的载弹量,但只能挂载无制导炸弹和火箭弹。挂装的导弹也根据空军的要求进行了改变。到最后,苏-27可以使用K-13M1 、K-14 、K-60和K-73 四种近距离空空导弹,以及K-27ET 和K-27ER 型中程空空导弹.原来准备使用的AO-17 机炮通过了地面测试,但随后被放弃,而采用了重新设计的30毫米TBK-687单管机炮。1977年完成了TBK-687的全尺寸模型,1983 年正式命名为Gsh-301装备苏-27 和米格-29 ,而AO-17 机炮在1982 年成为了米-24P 和苏-25 的标准武器.AO-17 和Gsh-301 的炮弹可以通用。
  T-10的试飞
  由于AL-31F发动机尚未完成,T-10-l只能使用人AL-21F-3涡喷发动机,这种发动机比AL-31F更加笨重、功率更小、效率更低。但这并不影响T-10在1977年进行首飞,1978-1979年,AL-31F投入大批量生产后,T-10才使用了新的发动机。试飞工作在试飞组(以后的苏-27M的首席设计师尼基汀就是其成员之一)严格监督下开始了。在通过了地面测试和高速滑行测试之后,试飞组给予了试飞许可。
  1977年5月20日,在苏霍伊设计局首席试飞员、苏联英雄瓦拉米尔? 伊留申的驾驶下,T-10-1(机头号10 )首次冲入了蓝天。随后,试验了新型战斗机的操控系统。当时,T-10-1还没有安装火控系统。在以后的8个月中,T-10-l进行了38 次飞行。到了1985年,T-10-l圆满地完成了它所有的飞行任务,被送到莫斯科附近的莫尼诺空军博物馆保存。1978年,苏霍伊设计局制造了另一架原型机---T-10-2 ,它的飞行测试由苏霍伊设计局的耶夫格尼? 索诺约夫进行。1978年7月7日,索诺约夫驾驶它进行中、高空飞行项目的测试。当他在11 000米和5000 米飞行时,一切都很正常,但当他下降到1 000米高度准备测试一下1000千米/时速度下的性能时,飞机的过载一下子高得超出了他的预料。飞行员立即向前推杆试图保持飞机的平衡,这使飞机的过载立即变为-8G。这些无意义的努力没能挽救他,飞机的动能损失之快超出了飞行员的想象,飞机终于坠毁在地面上.这次事故促使苏霍伊设计局为苏-27加装了线控操作系统。
  苏霍伊设计局又开始制造第二批的两架---T-10-3和T-10-4。与此同时,留利卡设计局也加紧为T-10-3 / 4 制造AL-31F 发动机,不过,现在的发动机还不是正式的生产型,而是AL-31FN 。等到T-10-3 / 4 制造出来,AL-3lFN 也完成了,并被迅速地安装在T-10-3 / 4 的发动机舱内。1979年3月,T-10-3 的组装完成,试飞员还是瓦拉米尔? 伊留申。但完成了地面测试之后,试飞组和试飞员都不批准它上天,因为运来的AL-3lFN 存在缺陷。最后,大家的结论是必须将发动机送回去改进。留利卡设计局立即展开改进工作,改进了这些缺陷。1979年8月23 日,伊留申完成了T-10-3 的首次飞行。1个月后,装有雷达的T-10-4 也被运到机场,用于雷达系统的测试。
  从T-10到苏-27
  1980年6月,试验型的T-10-5制造完毕,随后又制造了T-10-6/7/8/9/10/11。这些飞机被同称为“苏-27的T-10-5型”。到了1980年,能参加飞行测试的T-10总共又9架,其中7架装AL-21F-3AI发动机,两架( T-10-3 / 4 )装AL-31FN 发动机。T-10-5 型在1981 年首次装上了完整的火控系统进行测试。但在1981年9月3 日的一次飞行中,T-10-7在进行最大航程测试时,因燃料耗尽坠毁在离机场不远的地方,试飞员伊留申跳伞成功。不过因为此次事件,主设计师科辛被解职,主工程师雅马科夫被开除,伊留申也被勒令不得再执行飞行任务。似乎“祸不单行”。
  1981年12月23日,刚制造完成、使用了不到l 年的T-10-12 因为高速飞行时、前机身断裂而坠毁,试飞员科马诺夫丧生。
  1982 年,测试基地又增加了几名新成员:T-10-14/15/16/17 ,其中T-10-14 被用于T-10-17为第一架正式生产型原型机地面静力测试。1982年6月2日,试飞员伊沙科夫驾驶着苏-27 的正式生产型T-10-17完成了试飞。接着,共青城飞机制造厂又造出了9 架:T-10-18/19/20/21/22/23/24/25/26/27。这些飞机加人试飞项目后,让设计局进一步掌握了飞机的特性。针对飞行测试中出现的各种事故,苏霍伊设计局不断地改进和完善飞机。终于在1985 年,第一批苏-27截击机开始在苏联空军中服役。年底,大批苏-27交付给空军和防空军。之后,又根据作战需要,为苏27加装了通讯、协同作战控制系统。当整个系统调试完毕后,1990年8月23 日,苏联国防部长批准将苏-27作为苏联空军和国土防空军的标准战斗机,至此,经过近20 年的研制和发展,苏-27终于成为了苏联空军战斗机群的主力。
  苏-27UB
  早在苏-27刚刚开始正式研制的时候,苏联空军就提出需要一种教练型,SU-27UB的第一架原型机:T-10U-1SU-27UB的第一架原型机:T-10U-1
  以使新飞行员们能快速掌握苏-27的飞行特性和火控系统,教练型的代号苏-27UB 。70年代末,苏霍伊设计局开始研制苏-27UB(工厂代号T-10U)。按照要求,教练机将具备同单座型战斗机一样的结构、设备和性能。1980 年,教练机的设计草案完成。教练机与战斗机的外形非常相似,但前机身不同,并有一个新设计的座舱和一前一后两个座椅。机头也不一样,这是为了保持飞机的重心而采取的设计。1984年,共青城飞机制造厂制造了一个苏-27UB 模型进行静力实验。1985年3月7日,第一架苏-27UB 在试飞员萨多厄科夫的驾驶下完成了首次试飞。本来苏-27UB 的生产也应该由共青城飞机制造厂进行,但由于苏-27 战斗机的大批量投产,所有苏-27的变型机都交给伊尔库茨克飞机制造厂生产。第一架批生产型苏-27UB ( T-10U-4 )于1986年9月10日在伊尔库茨克飞机制造厂首飞成功。很快,苏-27UB战斗教练机随着苏-27的大量装备而进入空军和防空军服役。
  向世界纪录冲击
  在1989年巴黎航展上,苏联宣布了一条震惊世界航空界的消息:在1986-1988 年,苏-27创下了爬升和飞行高度两项世界纪录。当然,创下这些记录的是被称之为P-42的验证机。
  P-42正式公开是在1986年后半年(有资料说应该是在10月27日)。11月15 日,试飞员普加推重比达2,屡破世界记录的P-42乔夫驾驶它创造了爬升记录:从地面爬升到3 000 米用了25.4 秒,之后又创造了爬升到6 000 、9 000 和12 000米的记录。这些记录分别比10 年前美国飞行员用F-15创造的记录快了2 秒。创造这些记录的P-42就是苏霍伊设计局的T-10-15 。当时,T-10-15 已经快完成了它的测试项目,面对着这架对苏-27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飞机,没人愿惫拆掉它,这时,主设计师西蒙诺夫说话了:“这架飞机对我们的意义如同卫国战争中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一样。现在我们可以让它接着完成它的使命。从现在起,它的设计编号就是P-42 。”就这样,T-10-15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创造飞行记录。包括雷达和光电瞄准系统在内的火控系统被拆下,尾锥也缩短了,垂尾面积也减小了,减速伞和腹鳍被取消,机鼻罩被更轻的金属罩取代,另外还采取了大量措施来进一步减少飞机的起飞重量。同时还将机内载油量减少到最低,再换装功率更大的发动机(2x13600千克),这就使飞机的起飞推重比达到了2 。就这样,P-42 诞生了,1993 年P-42 还创造了携带外挂的爬升记录。
  在80年代后期,另一架飞机也被改装成“记录突破者”,这就是T-10-20 。这架飞机在完成了苏-27K 的飞行项目之后,也拆除了火控系统和军械,然后也对机体结构做了一些调整,但保留了尾锥。同时增加机内燃油携带量,达到12900千克,这使它的起飞重量达到26 600 千克。T-10-20主要用于创造航程方面的世界纪录。在完成了它的创记录飞行之后,T-10-20 被送到莫斯科的航空博物馆保存。
  后记
  由于苏-27飞机具有良好的设计和较大的改进余地,目前该机已经向一机多用方向发展。在苏-27飞机的基础上,俄罗斯先后推出了苏-27PU(苏-30),苏-27K(苏-33),苏-27IB和苏-27KU(苏-34)以及苏-35等多种型号,发展成苏-27系列飞机。
Su-27系列机型  
  Su-27(设计局号T-10S) 共青城厂为空军制造的基本空优型
  Su-27IB(设计局号T-10V) Su-34的原型机,由新西伯利亚厂制造 Su-27K(设计局号T-10K) Su-34的电子战派生型
  Su-27KM 配备Su-35武器系统的Su-33,由共青城厂制造
  Su-27KPP Su-33的电子战型
  Su-27KRTS Su-33的侦察型
  Su-27KU 并列式座舱教练机
  Su-27KUB(设计局号T-10KUB) 由共青城厂制造的并列式座舰载机 Su-27M(设计局号T-10M) Su-35的原型机
  Su-27P 共青城厂为防空军制造的基本生产型 (就是常说的Su-27S)
  Su-27PD 加装空中加油装置的Su-27P
  Su-27PU(设计局号T-10PU) Su-30的原型机
  Su-27R Su-34的侦察型
  Su-27SK(设计局号T-10SK) 共青城厂制造的Su-27出口型
  Su-27SMK 由Su-27SK改良的多功能出口型
  Su-27UB(设计局号T-10U) 伊尔库斯克厂制造的Su-27双座纵列教练机
  Su-27UBK(设计局号T-10UBK) 伊尔库斯克厂制造的Su-27UB出口型 Su-30 伊尔库斯克厂制造的双座纵列空优战机
  Su-30I-1 Su-30MKI的首架原型机
  Su-30K 伊尔库斯克厂制造的Su-30出口型
  Su-30K2(暂时型号) 共青城厂制造的双座并列型战机
  Su-30KI 共青城厂制造出口印尼的Su-27SK
  Su-30KN 伊尔库斯克厂制造的换装先进雷达的改良型
  Su-30MK(设计局号T-10PMK) 双座纵列多功能战机的通用型号
  Su-30MKI 伊尔库斯克厂制造的印度Su-30MK,装有前翼、矢量推力和先进火控系统
  Su-30MKK 共青城厂制造的中国Su-30MK,采用Su-30的标准机体 Su-30MKR 发展中俄国Su-30MK,采用Su-30MKI的机体装备俄制航电系统
  Su-32FN 供出口用的Su-34陆基海上攻击机
  Su-32MF 供出口用的Su-34多功能型
  Su-33 共青城厂制造的舰载空优战机
  Su-33UB Su-27KUB的军用型号
  Su-34(设计局号T-10VS) 新西伯利亚厂制造的双座并列攻击机
  Su-35 共青城厂制造的先进多功能战机
  Su-35K 在1995年出现在多功能海军型编号
  Su-35UB(设计局号T-10UBM) 共青城厂制造的Su-35教练型
  Su-37MR Su-35的最终派生型,并装有新型的航电系统和矢量推力,原型机编号T10M-11。
  Su-47 改进为前掠翼
顶端 Posted: 2011-05-13 18:04 | 8 楼
素还真
级别: 反革命分子


精华: 0
发帖: 3386
爱心: 2242 点
金钱: 110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在线时间:1467(小时)
注册时间:2008-08-21
最后登录:2017-06-13

 

Su-35 SuperFlanker  “超级侧卫”单座攻击战斗机
    苏-35(苏-27 M)“超级侧卫”单座攻击战斗机在1983年12月29日开始设计,首架原型1988年6月28日首飞,1993年早期完成最终测试,1992年首次在英国范堡罗航展上公开展出,1994年9月完成11架原型机和预生产型飞机的生产。2004年4月90年首批飞机正式装备部队。苏-35与西方“阵风”、“台风”和“鹰师”同被列为三代半战斗机。
  苏-35共有十二个外挂点,采用多用途挂架可有十四个外挂点,最大载弹量8吨,可装备R-77,R-73,KS-172,R-27EM/AE,R-27E,R-27,H-31,H-29L/T,KAB-500L/KR,KAB-1500,H-15,H-65,H-59M和S-25LD各种型号的导弹等武器,以及500千克和250千克的炸弹。安装两台留里卡设计局的AL-35F涡扇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可达137千牛,航程4,000公里。
  采用新的翼面设计来提升机动性能 苏霍伊设计局采用该机采用翼身融合气动布局和放宽静安定技术,前置鸭翼、主翼、平尾“非稳一体化三翼面”设计增强苏-35的机动性能。前置鸭翼可分别操纵,由液压装置驱动,沿用苏-33的设计。与苏-27相比,过载能力增加,灵活性增加,滚转以及高攻角稳定度增加。采用了四余度数字式三维电传飞控系统,使得苏-35没有攻角限制。
  机载设备大量更新 苏-35装备新型数字驾驶控制和数字发动机控制系统,更换最初苏-27的模拟计算机。机首装有一部N011M脉冲多普勒雷达,最大探测距离150公里,可同时跟踪15个目标,并同时攻击其中6个目标;尾锥管内装有一部NO14后视雷达,可对尾追目标进行攻击。后来装备的新型“甲虫”(Zuk)雷达性能惊人,具有偏移能力 (+/-130度),同时跟踪24个目标和同时打击其中的8个目标。后部尾锥管装有后视雷达系统,同时使飞机的重心后移,改良和增强战术能力,可以根据攻击目标的不同完全自动地进行飞行模式和武器的控制。
  创新的“越肩发射”能力 苏-35是第一种具有后射空对空近程导弹能力的机型,也被称为“越肩发射”。这种能力的实现首先,尾锥管内装有一部NO14后视雷达具有火控能力;第二点,在机翼下装有能水平180度转向的发射架,根据作战模式来选择自动转向或指令转向;第三点,俄专门研制出R-73型可后射近距空中格斗导弹。这种能力具有极强的实战价值,在近距空中格斗中,尤其是机群格斗中,被对方追尾攻击是无法避免的,这种能力可以直接打击后面的敌机而无需转向,避免被迫转向带来的速度和机动能力下降的不利影响。
  世界上一些其它先进机型也借鉴这种实用的后射能力,例如欧洲“台风”战斗机,采用先进近距格斗导弹发射后在火控系统指引下向后回转180度的方式,没有采用转向发射架。


Su-37 Terminator  “终结者”
    苏-37,是苏-27的改进型,是一种具有矢量推进器的超机动战斗机。苏-37的试验机(内部编号T10M-11)是从苏-35的原型机发展而来,于1996年四月在莫斯科附近的Zhukovsky试飞基地进行了处女航。苏-37的发动机不仅比以前的苏-27系列有更强的常规推力,而且它的Lyulka/Saturn AL-37FU(Forsazh Upravlaemoye意为“补燃,可控”)发动机有液压控制的喷管可以在水平 /-15度范围内转动。矢量推进器和飞行控制系统完美结合,不需要驾驶员操控。一个紧急系统可以使喷管在飞行时失控的情况下恢复水平。苏-37装备了新型的更强大的NIIP NO-11M脉冲多普勒相控阵雷达和NIIP NO-12后视雷达及后射导弹系统,使驾驶员能向在苏-37后方的目标开火。苏-37是第一架装备了矢量推进器的航空器因此能与F-22一较高下。而Lyulka并未就此止步,一种新型的轴对称(即三维可控)喷管正在研制当中,它将用于S-55,苏-35的单引擎改进型。同时矢量喷管也将装备到苏-35上,使之具备末段速度控制能力。
    苏-37是俄罗斯苏霍伊实验设计局开始型联合股份公司研制的多用途全天候超动性战斗机,苏-37在苏-27基础上为俄罗斯空军研制一系列第四代战斗机和第五代多功能战斗机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一步。苏-37采用“不稳定三翼面”气动布局和推力矢量控制技术,实现了发动机推力量控制系统与收音机电传操纵控制系统的一体化,使其获得了前所未有所优异的气动性能,因此,使苏-37在“零”速度和大攻角下同样也可以具有高机动性,超敏捷性使其可以在任何位置锁定和攻击目标。该机采用了集成式远程电子控制系统以及现代化的数字式武器控制系统,可以推带14枚空空导弹或8000千克的武器,多功能前视相控阵雷达可以风时跟踪15个目标,4个厂角液晶显示器用于显示器用于显示战术和飞行-导航数据。苏-37原型机于1996年4月2日首飞,在1996年范堡罗航展上首次分开露面,它所完成的“尾冲”、“钟”等机动动作都属首创,使其成为公众先进军机中的“明星 ”.
    苏-37用于替换苏-30MK型机,以及改进型歼击机苏-27SK和苏 -27SM。据称,在第五代歼击机还未制造出来之前,该型机可提高苏-27系列歼击机的出口潜力。苏-37型歼击机也是向第五代歼击机发展的过渡机型,它保留了苏-30MK型机的结构,同时利用了在前掠翼苏-47型机上已经试验的新技术。此外,苏-37型机也将使用为第五代歼击机而研制的机载设备和武器,并对其进行试验。该机将于2006~2008年间制造,因为第五代歼击机不会早于2010~2012年才能开始制造并装备部队,而且形成战斗力。专家指出,在苏-37型机上使用的AL-31F改进型发动机也是第五代歼击机所使用AL-41F型发动机的过渡型,AL-41型发动机由"萨图恩"企业设计。
设计者: 苏霍伊设计局 (Sukhoi Design Bureau)
原制国: 俄罗斯 (Russia)
机种: 多用途战斗机 (Multi-role fighter)
乘员: 1
首飞: 1996
服役: ?
引擎: 两台 Lyulka AL-37FU 补燃涡轮风扇发动机,单台推力 30,855 lb
尺寸
翼展: 15.16 m / 49 ft 9 in
机长: 21.94 m / 72 ft
高: 6.84 m / 22 ft 5 in
重: 40,565 lb 空载 / 74,956 lb 最大起飞重量
升限: 59,055 ft
速度: 2,440 km/h / 1,516 mph
航程: 3,500 km / 2,175 miles
武备: 一台 GSh-30-1 30mm 机炮150发炮弹, 十四个外挂点 18,075 lb 弹药,包括空空导弹 R-73/R-77 AAMs,空地导弹 AGMs, 炸弹,火箭,副油箱,和电子战舱ECM。12个外挂点,最多可以携带14枚空空导弹,空战时可带R-73E短距红外制导空空导弹和RVV-AE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对面攻击时可带各种红外和雷达制导导弹,包括X-29T/L,X-59M,X-31P/A等,也可携带KAB-500和KAB-1500带激光或电视制导系统的高精度炸弹。
主要机载设备 全天候/全高度数字式多功能远距前视N011雷达,具有相控阵天线,可以同时跟踪15个目标。N012后视雷达,光电监视和瞄准系统,激光测距器,雷达和导弹发射告警接收机、箔条/电子干扰诱饵投放器,液晶电子显示设备,头盔显示器等。
动力装置 2台留里卡设计局带推力矢量控制(TVC)的实验型AL-31FU加力式涡扇发动机,该发动机设计目标是静推力83.3千牛,加力推力142.1千牛。
俄罗斯开始制造四代半歼击机苏-37,其唯一的一架试验型机于2002年底坠毁。尽管该歼击机仍处于研制阶段,但其技术性能,以及与原型机苏-35型机的原则区别众所周知,而且将继续进行试验。据称,与原型机所不同的是,苏-37型机首先改变了机身结构,并且在机载电子设备方面有较大的改进。苏-37 与苏-35一样,都采用"非稳一体化三翼面"外形,这一外形被视为传统外形,早在带前翼的苏-27系列飞机上进行了试验。此外,在新型飞机上,安装了带推力矢量的AL-31FP型发动机,并且由机载计算机或通过专用的侧部手柄来手动控制喷气流。
    飞机更大的改变是机载电子系统。由于使用了多通道数字电传操纵系统,包括人工智能系统,与苏-35相比,苏-37获得了补充的能力,例如,可对任何空中之敌(包括小型目标)实施提前攻击,所有信息和瞄准系统的多通道性和算法保护性,不进入敌防空区便可对地面目标实施攻击,超低空飞行并且飞越或绕过地面障碍物,包括自动飞行状态,对空中目标和地面目标的自动集群行动,对抗敌方的无线电电子和光学电子设备,所有飞行阶段和作战使用的自动化等。
    苏-37还配备了最新型的脉冲多普勒机载雷达系统,带有固定式相阵控天线阵和后视雷达。此种全天候机载雷达可同时跟踪空中和地面上的数种目标。改进型光电瞄准系统包括热成像仪,它与激光测距目标指示仪一起工作。光学雷达系统与机载雷达和改进型飞行员头盔瞄准仪组成统一的系统,还配备与集群其它飞机进行目标信息交换的系统。在唯一的一架样机(机号711)坠毁后,有消息称坠毁的是苏-35。这主要是因为在飞行过程中,歼击机上安装的是使用在苏-35型机的老式发动机。


Su-47 Berkut   苏-47“金雕”
    战斗机简介
  苏-47“金雕”是俄罗斯“苏霍伊实验设计局”开放型联合股份公司研制的一种多用途战斗机,是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的技术验证机,1997年9月25日首飞,最早被称为S-32,不久改称为S-37,2002年又被重新命名为苏-47。其设计重点突出在大迎角下的机动性和敏捷性以及飞机的低可探测性,基本的尺寸和重量数据与苏-37类似,机头、机尾和座舱与苏-35相似,起落架与苏-27K相同,采用苏-35/37的4余度数字式电传飞行控制系统。
  该机采用前掠机翼,有明显的机翼翼根边条和长长的机身边条,能降低阻力和减少雷达反射信号,改善飞机的起飞着陆性能,在亚音速和大攻角时有很好的气动性能,可增加飞机的航程和高空机动性,并能充分利用复合材料的结构特性。扇形不可调进气口道位于机身边条下方,S形进气道侧面靠近机翼前缘处装有鸭翼。双垂尾略向外倾斜,机身中部有两个大的辅助进气门,并且采用雷达吸波涂料对飞机进行了隐身处理。
  由于资金限制,该机的前两个阶段的飞行试验到2000年中期才结束,共飞行了90多次,进行了亚音速和超音速飞行。2001年5月,该机开始第三阶段的飞行试验,为研制俄罗斯的第五代战斗机积累经验,飞行试验将持续到2005年。2002年5月,苏霍伊被选中作为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的主研制商。俄罗斯的第五代歼击机在性能上不能低于美国的JSF,在一系列参数上不低于F-22,主要特点首先是多功能性(既可空战,也可打击地面目标)、超级机动性(能完成低速和大攻角的可控飞行)、隐身性(光学、红外和雷达波段的低可探测性)、短距起降(在使用长为300~400米的跑道起降),可能会在该机的基础上进行研制,但不会采用前掠翼布局。同时苏霍伊将该机重新命名为苏-47,强调该机不仅仅是验证机,以后会发展成为生产型飞机。
布局和设计特点
  S-47 为串置式三翼机,机翼为前掠式,采用了融合体技术。由于采用了吸雷达波涂层和大量复合材料,以及使用弯曲的进气道、保形外挂架、前掠机翼等设计措施,飞机对雷达的反射面很小,约 0.5~3 平方米左右。不含空速管,飞机长 22.6 米。机身头部为机载雷达舱,在带空速杆的卵圆形雷达罩内是雷达天线。后面是光学雷达、驾驶舱,驾驶舱下部为前起落架舱。驾驶舱采用 Su-27 型座舱盖,由无格框的固定前部(气泡型)和可打开的舱盖构成。机身中段与延伸的机翼边条相融合,其内为燃油舱、设备舱和发动机进气道,其下是主起落架舱。机翼边条下为不可调节的侧向进气道,其形状为扇形。机身后段为两个极其相似的发动机短舱、机翼承力梁、立尾和平尾的承力件,机身最末端为两个设备整流罩。
  机翼翼根有向前延伸的边条,其上装有前平尾和前掠式机翼,机翼前缘后掠角为 -20° 。机翼结构上大量采用复合材料。外翼后缘有副翼和襟翼(襟副翼),前缘可下偏。梯形全动式平尾的前缘后掠角较 Su-27 的大,达到 75° 左右,平尾翼展 8 米。全动式前置平尾亦为梯形,其前缘后掠角约 50° ,翼展约 7.5 米。双立尾的形状与 Su-27 的相似,但向外的安装偏角不大,并具有方向舵。飞机全重35 吨左右。
  飞机采用三点式可收放起落架。双轮式前起落架向前收入驾驶舱。前起落架舱门为单块式。单轮式主起落架装于机身上,收入时机轮转一角度向前收入发动机进气道之下。起落架主轮距 4 米,前后轮距 8 米。
  第一架原型机的动力装置为两台带加力燃烧室的 D-30F6 涡扇发动机,单台推力大于 15,200 千牛。按设计,飞机今后将装两台推力矢量喷管可偏转的新一代发动机。
  第一架原型机上尚未装火控系统,但可认为,在批生产飞机上将会装上 Su-35 和 Su-37 的通用火控系统,包括带缝隙天线或相控阵天线的机载雷达、光学雷达和头盔瞄准系统等。机载武器与改进型 Su-27 所带的不会有太大差别,包括向前射击的 Gsh-301 30 毫米口径的航空机炮、各种型别的 R-27 中距空空导弹、RVV-AE(发射后不管的空空导弹)和 R-73 近距格斗空空导弹,以及多种引导和非引导式对地攻击武器。各种武器均挂在机身下的保形挂架上,必要时,也可挂于翼下。
  气动布局和结构串置三翼面布局,前掠机翼结构的90%为复合材料,前缘前掠20°,有全展长襟翼,后缘前掠37°,内侧为普通襟翼,外侧为副翼,翼尖为弧型。全动近距耦合鸭翼,前缘后掠50°,后缘后掠-16°,可同步或差动偏转。机翼翼根向后延伸到机尾形成水平安定面,前缘后掠角70°,双垂尾向外倾斜约6°,前缘后掠45°,有内置方向舵。机身头部为机载雷达舱, 中段与延伸的机翼边条相融合,内有油箱、设备舱和进气道,机身后段为发动机短舱、机翼承力梁、尾撑、以及两个不对称的尾锥。
  动力装置两架原型机,第1架采用的是两台用于米格-31的D-30F6发动机,单台静推力93.1千牛,加力推力151.9千牛;第2架使用两台AL-37FU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142.2千牛,带有推力矢量控制及全权数字式发动机控制系统。
  座舱单座座舱,弹射座椅向后倾斜30°安装,风挡和座舱盖与苏-27相同。
  机载设备机头装有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右侧尾锥内有后视雷达。
武器配置
  武器一门30毫米GSh-30机炮,备弹150发,采用保形武器挂架,可携带的武器包括:R-77、R-77PD、R-73、K-74空空导弹以及X-29T、X-29L、X-59M、X-31P、X-31A空对面导弹和KAB500、KAB1500激光制导炸弹等。
外形尺寸
  机长22.2~22.6m
  机高6.30~6.40m
  翼展15.2~16.7m
  机翼面积56m2
  前翼面积5.7m2
  重量及载荷
  空重24000~26000kg
  正常起飞重量25600kg
  最大起飞重量34000kg
  性能数据
  最大平飞速度
  高空2500km/h
  海平面1400km/h
  实用升限18000m
  航程3300km
  限制过载+9g
    作战性能
  作为将装备部队的第五代战斗机,在研制工作一开始,就把优异的作战性能作为必保目标。
  苏霍伊飞机设计局总设计师西莫诺夫决定 S-47 的两个研制方案均采用前掠翼,在这个问题上,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主要是与其他形状机翼相比,前掠翼具有许多突出的优点。前掠翼的许用迎角大,可增大飞机的转弯角速度;阻力小;不会出现翼尖气流分离现象,故可增大升力,从而显著提高飞机的升阻比;另外还可改善布局,减小迎面对雷达波的反射面积。美国在研制 F-16 的过程中,也曾研制了一架带前掠翼的原型机 SFW/F-16,在机翼后掠角为 -20°~-25° 的条件下,按计算,飞机的转弯角速度可提高 14%,飞机的活动半径可增大 34%,起飞着陆距离可缩短 35%~50%。但是,由于前掠翼存在一个致命的缺点—结构发散问题,在一般情况下,人们还不敢贸然采用这一诱人但又存在巨大风险的技术。
  在航空史上,只有三种前掠翼飞机完成了试飞,并取得了一定成就。第一种是纳粹德国的 Ju 287 四发轰炸机,于 1945 年 2 月完成了首飞,在后来的试飞中速度达到 815 公里/小时,当时仅有的两架原型机均被苏军俘获;第二种是美国格鲁门公司研制的 X-29A 前掠翼研究机,共制成两架,于 1984 年 12 月 14 日首飞。在 1984~1989 年间,两架研究机共试飞了数百小时,速度达到了 M1.6,飞行高度 15,000 米,过载 6.4g。不过 X-29A 只是一种研究机,机上没有武器装备,设计上也没有采用“隐身”技术;第三种就是俄罗斯的第五代战斗机—S-47“金雕”了。由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前苏联俘获了德国的前掠翼轰炸机 Ju 287 和大量资料及有关专家,对前掠翼技术取得了一定的认识。进入 80 年代以来,俄中央航空流体动力研究院的一些专家,又采用最新的科技成果,对前掠翼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突破,从而为从 80 年代末着手研制的 S-47 采用前掠翼技术打下了基础。
  按计划,S-47 将装两台由留里卡“土星”设计局研制的推力矢量可控制的 AL-47F 带加力的涡扇发动机,推力为 20 吨级,保证飞机具有良好的加速性能、操纵性能和不加力的超音速巡航能力。S-47 在设计上十分重视“隐身”能力,在飞机外形设计上大量采用包容、蔽挡、散射和冷却技术。如对雷达波反射信号强的进气道、发动机压气机和外挂武器,全采用了包容、蔽挡;对辐射红外信号强的发动机尾喷口等,则除用飞机结构对其蔽挡外,还用冷气流进行冷却并把尾气流吹散。再加上大量采用复合材料和吸波材料,飞机的雷达反射信号和红外信号非常小,另外飞机上还装有各种主动和被动干扰技术和欺骗技术,因此,可以达到敌机无法发现的程度。
  S-47 具有良好的低空低速机动能力和超机动能力,由于机上将装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操纵系统和火控系统,故飞机可完成 0 速的机动动作,也可在保持航迹不变的情况下,完成 0 半径的转弯(定点转弯)和完成 0 半径的筋斗(定点筋斗),因此在空战中机头可以随时指向敌机,并实施攻击。由于飞机的升阻比大,故飞机的作战半径和留空时间都较大,加上飞机能不加力超音速巡航,它可迅速到达作战空域。
战斗机前景
  目前,S-47 仍在顺利地试飞中,然而也面临着经费拮据的巨大困难。但由于 S-47 是俄当前仍继续研制的唯一一种第五代战斗机,并于1997年实现首飞.公众对此惊诧不已,而俄军方却出奇冷静,根本没有任何反应.苏霍伊与印度军方的洽谈也无疾而终.俄军方称,这架战斗机无法满足2010年后的空战需求.
顶端 Posted: 2011-05-13 18:05 | 9 楼
« 1 2» Pages: ( 1/2 total )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Warsaw Pact BBS☆ 华约军事论坛 » 游戏主讨论区

Total 0.007373(s) query 6, Time now is:05-02 18:15, Gzip disabled
☆Warsaw Pact BBS☆ Locations of visitors to this page ☆华约军事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