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明东
华约政协主席团委员 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央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朝鲜人民军总政治局局长
十月革命勋章 第一枚红旗勋章 第二枚红旗勋章 第一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二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三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一枚红星勋章 第二枚红星勋章 二级卫国战争勋章 朝鲜人民军次帅
级别: 中央常务理事


精华: 0
发帖: 13581
爱心: 1888 点
金钱: 135861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在线时间:1245(小时)
注册时间:2008-09-17
最后登录:2024-05-13

 军衔纵横谈

军衔,是指缀在肩章或领章等处的等级符号,标明军人社会地位和军事级别的称号。它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军人的职务、军事政治和专业素质、资历贡献以及军兵种或勤务区分授予每个军人的衔称。 P+=m.  
/'5d0' ,M  
军衔的起源 O6vxp?:^  
?c+$9  
l5世纪以前的世界各国军队中,只有官衔没有军衔。军衔与官衔的根本区别是把士兵纳入了军队的等级体系,这是一种革命性的进步。最初用军衔代替官衔的变革,发生在15世纪至16世纪的意大利和法国等一些西欧国家。其原因是在这些国家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工商阶级为了发展贸易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王权以打破封建割据。国王为了集中王权,需要工商阶级的财政资助。于是,在这些国家出现了一个以保护贸易为交换条件、工商阶级出资支持君主制的政治局面。国王通过税收得到了雄厚的财源,雇佣国外的军人建立听命于自己的军队。从此以后,雇佣军成了国家的主要军事力量。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样 “新的军队开始由大批雇佣军编成。因为封建制度的瓦解,获得了谁出钱就为谁服务的自由”。 szb@2fK  
=,h'}(z_  
>]_^iD]*t  
军衔的分类 4 Yv:\c  
L`X5\D'X  
按性质,可分为正式军衔、临时军衔和荣誉军衔;按兵役,可分为现役军衔、预备役军衔和退役军衔。各国军衔的形式大同小异,通常以将、校、尉、士、兵构成其等级体系,其等级设置数量的多少不一。当今世界上影响较大的军衔制,大致有“西方型”、“东方型”和“东亚型”3种。 T\g+w\N  
SOn)'!g  
西方型”(又叫“西欧式”)是历史最久、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军衔类型,因此也称为“传统型”军衔。目前实行传统的西欧式军衔制的,除了西欧诸国外,还有其他各洲的大部分国家,占世界各国总数的80%以上。美国的军衔制也源自西欧。现在世界上的其他几种类型的军衔制,都是从西欧军衔制演变过来的。有人说,西欧式军衔是军衔制的“正宗”,也不无道理。现在一般认为,美国军衔是“西方型”军衔的代表。这主要是因为美国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和北约国家的盟主,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领域的制度在西方国家有一定的影响。但实际上,美国的军衔制是从英国继承过来的。确切地说,目前英、法等西欧国家的军衔制,才真正是“西欧型”军衔的典型。“西方型”军衔制军官等级一般设元帅、将官、校官、尉官4等11级。设准将是“西方型”军衔的一个特点。 @0]WMI9B"B  
vZ811U~}  
东方型”军衔制源自苏联。目前,俄罗斯、东欧各国和朝鲜越南、蒙古、古巴仍继续采用。 ~KYzEqy  
L#uU. U=  
东亚型”是以日本为代表的少数亚洲国家和地区,如韩国、台湾、泰国军队实行的军衔制。其特点是不设元帅,军官分将、校、尉3等9级,是世界各类军衔制中军官等级最少的一种。 B\e*-:pq>  
=5Nh}o(l?  
解放军军官衔级的设置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共设3等10级。其中将官3级(上将、中将、少将)、校官4级(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3级(上尉、中尉、少尉)。与其他几种军衔类型相比,比“东方型”少元帅、大将、大尉衔,多大校;比“西方型”少元帅、准将,多大校:比“东亚型”多大校一级。应该说,我军新军衔制在军衔设置上更接近传统的“西方型”军衔。 G]N3OIw&8  
z;F HZb9t,  
O5Z9`_9<  
军衔的设置 H%gAgXHn  
YB<nz<;JR  
军衔等级的数量,每个国家各不相同,最多的设二十多级,最少的只设十几级。军衔等级设置多少,总体上受本国军队的规模和编制体制的制约。 K&Bbjb_|  
{L ~d ER  
元帅:一些较大的国家,大都设有元帅军衔。如英国、法国、印度、埃及等国。美国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正式设立的五星上将衔,等同于西方国家的元帅。其他国家,或因军队规模小,或因历史原因,不设元帅军衔。如西方经济大国——联邦德国,战后被限制军备发展规模,以上将为最高军衔。 bX,#z,  
^m&I^ \  
将官:实行“西方型”军衔的国家,将官一般都设四级、即上将、中将、少将、准将。设准将衔,这是 “西方衔”军衔的一个特点。多数国家的准将为将官的最低一级,而英国及英联邦国家则把准将作为将官和校官之间的一个特殊层次。这一方面是为了控制将官数量,另一方面又不使基本战术兵团(旅)指挥官的军衔偏低。将官一般对应旅以上军官,上将、中将、少将、准将分别为集团军司令、军长、师长、旅长的编制军衔。这四级军衔的法文原意就是“集团军将军”、“军将军”、“师将军”、“旅将军”。 yj#*H  
C=]<R< Xy  
校官、尉官:"西方型"军衔校官、尉官均设三级,即: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校官一般对应团、营军官,尉官对应连、排军官,如上校团长、上尉连长等。 GZ,MC?W  
}z$_!)/i  
永久军衔:又称“个人军衔”、“正式军衔”。是根据军官所任职务、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对事业的贡献和在军队中服役的经历等综合因素,授予个人的军队等级称号。这种军衔称号是军官的终身荣誉。军官退役后仍然予以保留,只是在军衔称号前冠以“退役”二字,如“退役上校”、“退役中将”等,故称永久军衔。 8?Ju\W  
N5,LHO  
临时军衔:又称“职务军衔”、“名誉晋级”,就是按照军官所任职务佩带军衔符号,任什么职就佩带什么职务所对应的军衔符号,职务下降军衔也随之降低,职务消失军衔也就不算数了。临时军衔,最早来源于“Brevet”(名誉晋级),起源于拉丁语“brevis”(短暂的)。早在 1600年,英国人用名誉晋级一词,表示临时提高一个人的权力,作为对他胜任职守的一种奖赏,但不提薪。名誉晋级,英国人又称为“荣誉阶级”、“加衔阶级”。在美国,名誉晋级制度在 19世纪 60年代的南北战争中就已实行。在那场战争结束时,乔治·阿姆斯特朗·卡斯特的名誉晋级(临时军衔)已经是少将,但他的正式军衔(永久军衔)仍然还是上尉。在印度,称临时军衔为“代理军衔”,对于高出永久军衔一级的临时军衔,每月发给 50卢比的补贴。在旧中国,称临时军衔为“加衔”。北洋政府规定将官、国民政府规定上将军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作为加衔(临时军衔)授予将来有可能正式晋升为该级军衔的军官。不过加衔者只是佩带军衔符号,其他待遇仍按原军衔执行。1986年捷克斯洛伐克在修订的法律中规定:当军人所任职务或勤务需要时,可临时授予比其实际军衔高的军衔,但不得作为要求调整服役收入的根据。 #o7)eKeQ  
G"OP`OMDc  
编制军衔:又称“职务军衔”,就是对军队的每一个职务所规定的军衔等级。军人个人的军衔必须是在其所担任职务的编制军衔范围内授予或晋升。世界各国军队一般都规定有编制军衔,但编制幅度不尽相同。有的一职编一衔,有的一职编数衔。规定一职编一衔的英美等国家,辅以临时军衔制度来调整新者军官的利益关系。规定一职编数衔的国家,则用编制军衔的幅度来调整新老军官的利益关系。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编制军衔,基本上实行一职编两衔的制度,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修正的《军官军衔条例》规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的职务编制军衔为上将,其他各职级的编制军衔为:正大军区职:上将、中将;副大军区职:中将、少将;正军职,少将、中将;副军职:少将、大校;正师职:大校、少将;副师职(正旅职);上校、大校;正团职(副旅职):上校、中校;副团职:中校、少校;正营职:少校、中校;副营职:上尉、少校;正连职:上尉、中尉;副连职:中尉、上尉;排职:少尉、中尉。美国的军官职务编制军衔规定: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军种参谋长、战区司令官为上将;军种副参谋长、军长、舰队司令为中将;师长、航空母舰特混部队司令为少将;副师长、独立旅旅长为准将;团长、空军联队长、舰长为上校;营长、舰艇中队长为中校;副营长、舰艇分队长为少校;连长为上尉 ;副连长为中尉;排长为少尉。罗马尼亚的军官职务编制军衔规定:集团军司令为少将、中将;师长为少将;团长为上校;营长为大尉、少校;连长为大尉;排长为中尉。罗马尼亚的男军官中不设少尉军衔,少尉专为女军官设置。女军官一般不担任连队指挥官职务,故其排长的编制军衔中没有少尉。印度的军官职务编制军衔规定:军种参谋长为上将;军区司令、舰队司令为中将;师长、军分区司令为少将;师参谋长、旅长为准将;旅参谋长、飞行联队司令、舰长为上校;营长、特种兵团长、飞行中队长、二级舰长为中校;副营长、特种兵副团长、飞行中队长、三级舰长为少校;连长、飞行副分队长、艇长为上尉;副连长为中尉;排长为少尉。 y_w  <3  
`GdH ,:S>  
大元帅:大元帅这个比元帅更高的头衔,起初并不是军衔称号,而是一种荣誉封号,用来授予本国或同盟国武装部队总司令,有时也授予皇家成员和国务活动家。1569年,法国的查理九世国王,封其弟弟昂茹公爵为大元帅。此后,到19世纪的 3个世纪里,法国、奥地利、罗马帝国、俄国等国家,先后享有大元帅封号的共约三十人。1716年俄国陆军条令规定,大元帅为俄军最高军衔。1727年这一军衔被授予缅希科夫公爵并开始成为军衔称号。后来设过大元帅军衔的国家,仅有前苏联、西班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等少数国家,目前世界上已没有这一军衔的设置。 I:G8B5{J  
K3M.ZRh\;`  
元帅:这个地位显赫的头衔,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两种含义:一是官职名称,二是军衔称号。法文元帅一词源自上古德文“马”和“仆人”。在中世纪的法国和其他一些欧洲国家,元帅是军队中的一般官职,他负责军队的行军队形和作战队形,监督警卫勤务的执行,管理军队庶务以及指挥前卫,选择营地等工作。在中国,汉语元帅一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633年的春秋时期,当时只是表示对“将帅之长”的称呼,还不是官职名称。从南北朝起,元帅逐渐成为战时统军征战的官职名称,如北周宣政元年(公元578年),宣帝宇文任命其叔父宇文盛为“行军元帅”,率军作战。隋、唐、五代和宋朝,战时都设元帅职务。如唐太宗李世民在继承皇位以前曾担任过“西讨元帅”。当时的元帅按其职权轻重和执掌分工, 大都冠以不同名号,如“天下兵马元帅”、“兵马大元帅”、“行军元帅”、“行营元帅”。其中又有“都元帅”、“元帅”、“副元帅”的等级之分。金朝战时设元帅府,任命不同级别的元帅,专掌征讨之事。元朝各道、州,凡有军旅之事的地方,都设都元帅府或元帅府、副元帅府,任命不同名号的元帅,掌管当地的行政及军事大权。明朝初年,在枢密院之下设诸翼元帅府,任命元帅、同知元帅等官职,统军征战。元、明两朝的元帅职权较前减轻,仅为二、三品官职。元帅一词用以表示最高军衔,始于 16世纪的法国军队。1559年至1560年,法兰西二世首次授予四名高级将领以元帅军衔称号。至 19世纪拿破仑一世,法国先后有 44人被授予这一军衔。继法国之后,元帅军衔先后被许多国家所采用:16世纪有日尔曼各国,17世纪有奥地利、俄国,18世纪有英国,19世纪有西班牙、土耳其、意大利、日本,20世纪有阿富汗、印度、泰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蒙古、中国、前苏联、波兰、罗马尼亚、前南斯拉夫保加利亚、芬兰、埃及、苏丹、扎伊尔、乌干达、巴西等国。有的国家将元帅区分为不同等级。元帅级别设置最多的国家是前苏联,设有苏联大元帅、苏联元帅、主帅、元帅四级。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的元帅区分为帝国元帅和军种元帅两个级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元帅,区分为元帅和次帅两级。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5年的法律文件规定,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大元帅设而未授。授予元帅军衔的有 10人: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J&-~<%P}  
cz{`'VN}`  
军兵种元帅:前苏联空军元帅、炮兵元帅、装甲兵元帅、工程兵元帅、通信兵元帅军衔的统称。军兵种元帅是前苏军元帅中最低的一个级别,与诸兵种合成军队中的大将属同一级别。空军元帅、炮兵元帅、装甲兵元帅军衔是根据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 1943年 1月16日的命令而设的。通信兵元帅和工程兵元帅是根据 1943年10月 9日的命令而设的。凡获得这种军衔称号的人,都发给一份最高苏维埃主席团证书和一枚特别的“元帅星”证章。前苏联的海军元帅,其他国家的空军元帅、海军元帅、陆军元帅,均不是本条目意义上的军兵种元帅,他们的级别要高于前苏联的军兵种元帅。 p6K~b  
`:*2TLxIk  
大将:一些国家将级军官中最高一级的军衔称号。大将军衔最早由苏联红军设置。1940年5月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发布命令,将高级军官军衔改称将官。大将为陆军将官中最高级别,与海军元帅等同。1943年设置了空军、炮兵、装甲兵、工程兵和通信兵元帅后,大将军衔只在诸兵种合成军队中设置,与军兵种元帅属同一级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一些国家以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越南、古巴、尼加拉瓜、缅甸等国也相继设置大将军衔。1955年至196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期间,也曾设立大将军衔。授予大将军衔的有 10人:粟裕、黄克诚、谭政、肖劲光、王树声、陈赓、罗瑞卿、许光达、徐海东、张云逸。 0c`nk\vUy  
C\~}ySQc.e  
上将:许多国家将级军官中最高级别的军衔称号。上将在英语中与“将军”为同一个词(General)。但在法、德等语中则是在将军之后加一个名词或形容词构成:法语为“集团军将军”(Gneral darmee),德语为“最高的将军”(General oberst)。最早的俄军上将军衔由彼得一世设立。根据 1716年陆军条令规定,俄军上将担任总司令官,级别相当于元帅,有权领导“将军军事会议”。 随着军队规模的扩大和国家军事体制的发展,有的国家遂将上将区分为几个等级。最早是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授予潘兴以五星上将称号。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大战结束后,授予马歇尔等 8人以五星上将称号,其中陆军 4名、空军 l名、海军3名。中华民国政府时期,于1935年将上将区分为特级、一级和二级三等。特级上将又称五星上将,只授予蒋介石 1人;一级上将又称四星上将,授予阎锡山、冯玉祥、张学良、何应钦、李宗仁、朱培德、唐生智、陈济棠、陈绍宽等人。 h`dQ OH#  
6h2keyod  
中将:将级军官中的一级军衔称号。多数国家属将官的中等级别,少数国家以中将为最高军衔。在多数国家,中将是军长的编制军衔。但在一些国家,如蒙古、以色列、利比亚、索马里、比利时、瑞士、危地马拉、厄瓜多尔、乌拉圭、洪都拉斯等国,中将则是国家最高军事领导人的军衔称号。因而也是这些国家的将官中最高的一个级别。 `lWGwFgg(  
Wbei{3~$Y"  
少将:将级军官中较低的一级军衔称号。一些国家以少将为最低的一个级别,一些国家则以准将为最低级别。前者如东欧国家、日本、丹麦、巴西、哥伦比亚、葡萄牙等国,后者如美、英、法、德、意、印、巴等国。少将一般为师长和副军长的编制军衔。起初在一些国家称少将为“帅将”,现在法文少将仍由“将军”和“师”两词组合而成(General de division)。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55年至1965年首次实行军衔制期间,规定少将是大军区副司令员、兵团级部队正副司令员、正副军长和师长的编制军衔。10年中共有 1360人获得了少将军衔。当前规定,少将军衔可授予副大军区职、正副军职和正师职军官,高级专业技术军官也可授予此衔。 JJ%@m;~  
(RV#piM  
准将:一些国家的将级军官中最低的一级军衔称号。准将一般是旅长的编制军衔,所以过去一些国家称准将为“旅将”。法文用“将军”和“旅”这两个词相组合即为“准将”。在英国,凡是担任副师长或独立旅(由两个团组成)旅长的准将,属将级军官。担任相当于其他国家团级规模的旅长职务的准将,则不是将级军官,而是一个受到特别任命的上校。这种准将军衔带有临时性质。在俄国彼得一世时期,只在海军中设准将衔,陆军不设。 xPPA8~Dm*  
q4&! mDU  
大校:少数国家校级军官中最高一级的军衔称号。大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出现的一级衔称,最初由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设置。中国人民解放军于 1955年和 1988年两度实行的军衔制度中,均设有此衔。设有大校军衔称号的国家,还有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和摩洛哥。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55年至1965年第一次实行军衔制期间规定,可以授予军长、副军长、师长和副师长等四个级别的军官。1988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规定,大校军衔可以授予副大军区职、正军职、副军职、正师职和副师职等五个级别的军官。1994年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规定,大校军衔只授予副军职、正师职和副师职等三个级别的军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规定,大校只是副师长的编制军衔。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不设大校军衔。有的国家不承认大校是高于上校的一个军衔等级,往往同他们国家的上校对等,在名称的翻译上译为“资深的上校”或“老上校”。 AvB=/p@]  
af %w|M  
上校:该词源自拉丁文“(军队之)纵队”。在法国古代的步兵部队中,上校是团长的代名词。18世纪末的法国人往往把团长和上校混为一谈。在俄国,上校一词首先出现在16世纪。当时人们称呼指挥团队的人为上校。1631年,上校代替了督军和团首领的称呼,把担任团长职务的雇佣军官叫做上校。从1632年起,上校作为军衔开始授予新制团的指挥员。清政府命名该级军衔称号为“正参领”,是“统带官”(“标”的指挥官,相当于现在的团长)的职务军衔。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将这级军衔称号重新命名为“大都尉”,后北洋政府改名为“上校”。世界各国的军衔体系中,一般都设有上校这一级军衔称号。除设有大校的少数国家外,上校是校官中的最高一级衔称。上校一般为团长、副团长、旅长、副旅长以及师长和副师长的编制军衔。 jC4>%!{m  
_ +NjfF|  
VsAJ2g9L  
中校:校级军官中间一级的军衔称号。在17世纪俄国军队的副团长称作中校,后来逐渐演变为副团长的军衔称号。在西欧国家,中校是团队指挥官上校的第一助手。1722年俄国彼得一世在《官级表》中,将中校作为校官的第二级军衔称号固定下来。1935年苏联红军实行军衔制时,校官只设上校和少校两个级别。到 1939年才补充设置了中校。目前世界各国的军衔体系中,均设有中校军衔称号,一般为副团长或营长的编制军衔。中国人民解放军按现行法律规定,中校可以授予正团职、副团职和正营职等三级指挥军官和担任高级、中级、初级等所有的专业技术职务的军官。 r)>3YM5  
ybw\^t  
少校:该词源于拉丁文“大的”、“职位较高的”、“年长的”等词汇,是一个古老的军事术语。四百多年前,西班牙军队最先把少校作为军衔称号使用。16世纪少校这一军事术语传人德国,开始只是作为对担任一定职务人员的称呼,如少校与“城市”一词搭配,即指城市事务管理者,与“钥匙”一词搭配,则指负责要塞门户开关的人。以后德国在建立常备军时,少校便作为军衔称号使用。1698年,俄国为新制团的指挥人员和在俄军中服役的外国人设置了少校军衔。13年后在彼得一世建立的正规军中也开始设置此衔。18世纪至19世纪,俄国一度将少校区分为一级少校和二级少校两个级别,还把少校与岗位相搭配来表示一种固定的职位,如“基地少校”、“门卫少校”等。 现在世界各国的军衔体系中均设有少校,为校官中最低的一个级别,一般为副营长的编制军衔,有的国家也规定为营长或特种兵连长的编制军衔。 5RFro^S9E  
;?tH8jf>  
大尉:该词源自拉丁文“首领”一词派生出的“军事长官”。大尉的称谓首先出现于中世纪的法国。当时是独立军区长官的头衔,职位显贵。后来大尉一词逐渐失去了原来的意义。从1558年起,开始称连长为大尉。军区长官则称总大尉。在俄国,大尉称谓最早出现在16世纪鲍里斯·戈杜诺夫时期。当时人们称外国雇佣军的队长为大尉。从1647年起,大尉作为一级军衔称号授予新制团的连长。到18世纪初,所有正规军的连长都享有大尉称号。当前,世界各国的尉级军官军衔中设置大尉军衔称号的,只有东欧国家和越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尼加拉瓜、阿富汗等少数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前,日本尉官中最高级别的军衔称作大尉。但他们不设上尉,大尉是高于中尉一级的军官,故译成汉语应称上尉。中国人民解放军在 50年代至60年代首次实行军衔制期间,设有大尉军衔,是尉级军官中最高的一个级别,授予副团长、营长、副营长和连长。1988年实行的新军衔制,不再设置该衔。 , ?U)mYhI  
1*2ycfa  
上尉:该词来源于拉丁文“首领”,是一个最古老的军事术语。西方陆军最早的组织形式是被称作“连”的单位,每个连由一名上尉指挥。当时的上尉是一种职称。在德文中至今上尉和连长是同一个词(Hauptmann)。这个词由“头”和“人”两词组合而成,表示一个地位显赫的人,过去一般是对首领或司令官的称呼。以后,上尉逐渐演变为担任连长职务者的军衔称号。当今世界上凡是实行军衔制的国家,都无一例外地设有上尉军衔,在绝大多数不设大尉的国家中,上尉是尉官中的最高级别。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上尉,是副营长、连长和副连长的编制军衔,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可直接获得此衔。 @j_o CDS  
<kPNe>-f  
中尉:该词源自法文“代理人”、“副职”。中尉作为军队职务名称,最早出现在法国。1444年法国军队将担任副队长的首领称为中尉。到 15世纪末中尉成为对副连长的称呼。从17世纪下半叶起,中尉成为法兰西等西欧国家陆军和海军的军衔称号。俄国军队17世纪中叶在新制团设置了中尉军衔。起初授予步兵连和骑兵连的副连长,后来中尉被任命担任连长。当今世界各国的军衔体系中都设有中尉军衔称号,一般为副连长的编制军衔。有的国家还将中尉区分为一级中尉与二级中尉两个级别。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中尉,是连长、副连长和排长等初级军官的编制军衔。大学本科毕业后的军人可直接获得中尉军衔。 *DC/O( 0  
jH!;}q  
少尉:该词源于法语“代表”,是法国古代对步兵和骑兵部队中掌旗军官的称呼。从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爆发起,少尉被确定为法国最低一级军官的军衔称号。在德国,1500年前后人们用由法国传入的该词称呼某些军事长官的代表或其他公务人员。约l8世纪后称军队中最低一级的军官为少尉。在俄国,少尉军衔设于1703年彼得一世时期。在1722年颁布的《官级表》中,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一直沿用到1917年。现在,少尉是绝大多数国家尉级军官中最低一级的军衔称号。少数不以少尉为尉官最低军衔的国家。有两种情况,一是不设少尉军衔以中尉为尉官最低衔,如蒙古、波兰和罗马尼亚的男军官;再是将准尉列入尉官等级,以准尉为尉官最低衔,如阿富汗、土耳其、阿根廷、智利等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少尉,是排长的编制军衔,大学专科和中等专科学校毕业担任军官职务者,或由士兵经短期培训后直接提升为基层军官者,一般授予少尉军衔。 GWWg3z.o"W  
mL2J  
准尉:该词源自古斯拉夫文“旗”。1649年俄国军队首次称旗手为准尉。旗手通常是从最勇敢、最健壮、经过战斗考验的军人中挑选任命的。彼得一世建立正规军时,于1712年正式设立了准尉军衔,作为步兵和骑兵中的最低官衔。在 1722年的《官级表》中,将准尉分为两个等级。“下级准尉”列入军士的等级,准尉列入尉官行列。 T3@2e0u )  
rDhQ3iCqo  
军士长:一些国家士官或军士军衔中的最高等级称号。美国、法国、德国、日本、匈牙利及卢森堡、秘鲁、智利、委内瑞拉等许多国家设有此衔。有的国家还将军士长区分为若干等级。如美国的军士长包括一级军事长、二级军士长和三级军士长。另外在军种部、军队院校和各级部队,还设有总军士长。是各该单位士兵的总头目地位颇高。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士长军衔,授予经过军队院校培训,被任命担任基层行政或者专业技术领导职务的士兵。从 1993年4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修改《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的决定起,军士长划分为四个级别。一级为初级,可按服役年限逐级晋升。一级晋升二级、二级晋升三级的期限各为4年,三级晋升四级的期限为5年。 $!MP0f\q g  
;Vs2 e  
士官:一些国家军衔体系中低于军官、高于军士的军衔称号。只在少数国家设置,如西班牙、阿尔及利亚、印度尼西亚等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88年重新实行军衔制时,始设此衔,是士兵军衔中最高的一级衔称。士官军衔分为军士长和专业军士两个类别,二者在等级体系上无相互从属和递进关系,是相对独立而平行的两个系统。士官按兵役性质,属志愿兵范围,服役期限较义务兵为长,退出现役后可享受转业待遇,由地方政府负责安排工作,符合条件规定的还可作退休安置,或者复员安置。有些国家称军士为士官,有的称“非委任军官”,名称不一,但其地位大同小异,都是居于军官、军士之间的一个等级。 Qn.dL@W  
\fiy[W/k  
军士:有的国家称为士官,是低于军官高于士兵的一等军衔称号。军士一词源自拉丁语“职务”,常用于军事人员。法国首先于l5世纪将军士作为军衔,授予业务熟练的有经验的士兵。后来这一称号传入德国。1716年彼得一世将其移植到俄军,居于班长与司务长之间。使用七十多年后于1789年废除,由班长级(下士)士官所取代。目前世界各国的军衔等级体系中都设有军士衔称,一般的区分为三至四级,多的设六、七级。中国人民解放军 50年代首次实行军衔制期间,设上士、中士和下士三个级别。80年代新军衔制实行后,军士是士兵军衔中低于士官、高于兵的一个级别,划分为上士、中士和下士三级。服现役第二年的副班长、服现役第三年的上等兵,可以晋升为军士军衔。 wbrOL(q.m  
0NGth(2  
专业军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官军衔中的一类衔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规定,专业军士军衔授予服现役满5年以上,自愿继续服现役,经批准担任专业技术工作职务的士兵。专业军士区分为一级专业军士、二级专业军士、三级专业军士和四级专业军士四个级别。专业军士军衔实行按期晋升制度,一级晋二级、二级晋三级的期限为 4年,三级晋四级的期限为 5年。 ]oVP_ &E  
U4fv$gV  
大士:一些国家军士军衔中的最高衔称。蒙古、几内亚、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苏联红军设立。罗马尼亚还将大士区分为一、二、三级。 6QCV i  
dk nM|  
上士:多数国家军士军衔中的最高衔称。该词由德文“野战”和“差役”两词组合而成。“差役”一词又是由动词“不停地运动”演变而来,表示那些为主人跑腿儿的人。早在欧洲的雇佣军中,差役是连队最高长官上尉和士兵的中间人,负责上下联系。差役分为普通差役和野战差役两种,普通差役每月从士兵中推选,野战差役则由军官指定。由于野战差役都是被军官器重的优秀士兵,所以除了上下联络以外,逐步地负责连队的文字工作、教官工作,参与对士兵的管理,成为连队的重要人物。以后野战差役(上士)被作为士兵军衔中最高级别的称号来使用。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设有此衔。除设军士长、大士军衔的国家外,上士是军士衔级中的最高级别。有的国家还将上士分为若干等级,如秘鲁分为两级,意大利、阿根廷分为三级,波兰分为四级。中国军队引进军衔制度以来,从清朝新军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届政府制定的军衔章程,都将上士这一称号作为军士中的最高衔称加以沿用。中国人民解放军服现役第四年的班长、第五年的副班长,都可晋升为上士军衔。 A,~KrRd  
|-b\N6 }  
中士:各国军士军衔中的一个级别称号。该词源于拉丁语“服务者”。中士作为军衔等级称号,最初在法军中设置,而后出现于德国和英国军队。1716年开始,在俄国正规军中也曾设此衔。1722年彼得一世颁布的《官级表》中,取消了中士衔称,军士军衔设下级准尉、司务长、上士、下士四级。目前,中士军衔各国军队普遍设置。有的国家还将中士划分为若干等级。如巴拉圭分一级、二级中士,奥地利的中士分为一、二、三级。中国军队自引进军衔制度以来,历届政府都沿用中士这一称谓,作为军士的中等军衔称号。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条例规定,服现役第三年的班长、第四年的副班长,可晋升为中士军衔。 n]`]gLF\i  
boGdZ2$h4  
下士:各国军士军衔中最低级别称号。该词来源于意大利语“班长”。1647年俄军条令《步兵习武概则与谋略》中,首次出现俄文的这一称号。在 1722年的《官级表》中,被列为官级第十七级。下士在德文中由“旗帜”和“贵族子弟”两词组合而成。过去的贵族为把自己的子弟培养为军官,从小就把他们送入军营。由于他们出身于豪门,在军队中被授予一种特殊的权利—就是掌旗,因此称他们为“掌旗的贵族子弟”。1806年普鲁士军队被拿破仑打败后,废除了这一称呼,1899年威廉二世重新将其作为军士军衔中的一级称号。目前,世界各国军衔中都设有这一级别。有的还将其区分为若干等级。如奥地利和智利设一级、二级下士,波兰设一、二、三级下士。中国军队自引进军衔制后,历届政府都将下士这一称号,确定为军士最低级别的名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现行条例规定,服现役第二年的副班长、服现役第三年的上等兵,可晋升为下士军衔。 #UoFU{6tM  
GdI,&| /  
上等兵:多数国家士兵军衔中最高等级的称号。该词源自法语。法国军队曾规定,骑士如果在战斗中失去马匹,则暂归步兵指挥,执行步兵勤务。但仍保留他们的骑士称号和薪饷,并免干粗活。后来,就把这种“免除了列兵某些职责的人”叫做上等兵。17世纪初,德国将上等兵作为一级军衔设置于连队,授予有经验而可靠的士兵。赋予他们负责哨兵派班、押解俘虏等重要任务。有时班长缺勤,还可以代理班长工作。1716年,彼得一世将上等兵衔引进俄国。陆军条令规定,在步兵、骑兵、工兵中设置,授予屡建战功或长期服役的士兵。1722中的《官级表》规定,在陆军中设上等兵、上等炮手,海军中设上等水兵。目前,世界各国除兵衔只设一级的少数国家(如不丹、韩国、加拿大)外,大多数国家都设有此衔。清朝末年军衔制引进中国后,称最高的一级兵衔为“正兵”。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陆军官佐士兵阶级表》中,使用了上等兵这一称号,之后被历届政府沿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条例规定,服现役第二年的列兵可晋升为上等兵军衔。 |+W{c`KL  
ix2i.wdD  
二等兵 :某些国家士兵军衔中的一个等级称号。该词由德语“自由”和“解脱”两词演变而来,即“被解脱”之意。在17世纪的雇佣军中,一些年纪较大而可靠的士兵可被免除低级、繁重的和站哨等勤务,二等兵一词便是对这些略享优待士兵的称呼。1859年在普鲁士的炮兵中曾设过一等兵衔称,位于上等兵与二等兵之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士兵的服役期限延长到12年之久。为解决士兵的待遇问题,决定增加兵衔的等级层次。新设了一等兵和三等兵,使兵的军衔增加到了四级。目前,兵衔设四级的国家有德国、日本、委内瑞拉、卢森堡等国。 2[ofz}k]r)  
;!A8A4~nu  
列兵:一些国家士兵军衔中最低的一级衔称。俄军根据彼得一世1722年 1月24日颁布的《官级表》,首次设置此衔。l874年,俄国实行普遍征兵制后,列兵属于“低级军衔”。1918年,苏维埃共和国建立工农红军后,将列兵改称为红军战士。1946年 7月恢复列兵衔称。目前,世界上设列兵军衔的国家有:蒙古、阿尔及利亚、波兰、法国、捷克、卢森堡、瑞士、西班牙、希腊、意大利、巴拿马、巴西、古巴、加拿大、墨西哥、尼加拉瓜、委内瑞拉等国。其他国家对士兵最低的军衔有的称四等兵,如德国;有的称三等兵,如美国、日本、奥地利、智利、秘鲁等国;有的称二等兵,如印度尼西亚、比利时、荷兰、匈牙利等国;有的称新兵。 R6od{#5H$  
[,,@>nyD  
士兵:士兵一词源自意大利文“钱币”和“薪饷”,它作为军事术语最早出现于l5世纪的意大利,当时指领取军饷的雇佣军人。后来经法国人传到其他国家,被许多国家的雇佣军所采用。17世纪 30年代初,这一衔称被俄国新制团广泛使用,从18世纪初开始,授予服役一定年限的应募兵。为纪念俄军正规部队的第一名士兵布赫沃斯托夫,彼得一世下令为其铸造了青铜像。俄政府在募兵制度的法令中规定,授予了士兵军衔后就摆脱了原来的农奴依从地位,连同妻子儿女一起被列入“士兵阶层”。l861年废除农奴制和1874年实行普遍征兵制后,“士兵”这一阶层的含义即消失。当前,士兵这一术语一般被用作对军士和兵的泛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则将其作为规范语言,用以对士官、军士和兵这三部分军人的统称。这一称呼于1988年9月 23日,在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中,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了下来。 b4-gNF]Yt  
F |BY]{  
下面介绍几个主要国家的基本军衔等级设置情况: <)wLxWalF  
+]A,fmI.  
美国军衔制属于“西方型”军衔制,设7等25级:五星上将(战时或战后对有特殊贡献的军官才授予)、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一级准尉、二级准尉、三级准尉、四级准尉、五级准尉;一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上士、中士、下士: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美军实行职务军衔制,除排级军官外,每级职务只对应一级军衔,职务不变,则军衔不变。做为调节,美军也在军官中实行个人军衔,可随个人的资历、军功升授。美军上将军衔一般授予军兵种最高军事长官。因为美国国防部长由文职官员担任,所以国防部长是不授衔的。美军中等级森严,下级必须服从上级,以此保证军队管理和作战的需求。 `G1"&q,i  
\}v@!PQl  
苏联与现俄罗斯的军衔属于“东方型”军衔制,分7等20级:俄罗斯联邦元帅;将官4级,分别是少将、中将、上将和大将,统称为将军:校官3级,分别为少校、中校和上校,属中级军官;尉官6级,分别是准尉、高级准尉、少尉、中尉、上尉和大尉;士兵6级,分别是列兵、上等兵、下士、中士、上士和大士。需要说明的是俄联邦元帅军衔很少授予,仅前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一人拥有过这一军衔。另外,海军军官军衔前冠以“海军”,其他军种的军官军衔统一使用一种名称。 @Kz,TP!%A  
{)lZfj}l  
朝鲜人民军军衔属于“东方型”军衔制,分6等23级,其级别之多,规格之高实属世界罕见。元帅3级: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元帅、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元帅、朝鲜人民军次帅:将官4级:大将、上将、中将、少将;校官4级: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4级: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军士4级:特务上士、上士、中士、下士;兵4级:上等兵、中等兵、下等兵、列兵。 @n?"*B  
; F'IS/ttX  
日本自卫队军衔分为6等16级。6等为将官、佐官、尉官、准士官、下士官和兵;16级次序为:将一、将二、将补、大佐、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准尉(1970年增设)、曹长(上士,1980年增设,相当于军士长)、军曹(中士)、伍长(下士)、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日军将一是最高军衔,相当于其他国家的上将。日本陆军也有元帅军衔,但规定由日本天皇从战功显赫或资深的将官中选任,颁赐元帅封号。自明治维新后至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共有17位陆军大将被天皇颁赐元帅军衔。 ch]Qz[d  
z$R&u=J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衔制度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开始实行的,先后有两次。1955年至1965年首次实行军衔制。这次军衔等级设置是在中国传统军衔等级体系的基础上,参照了苏联、朝鲜等国的军衔制而设定的。设军衔8等20级,大元帅军衔的设置虽然立了法,但没有授予,实际上授的军衔是7等19级。这次授衔中唯一的一名女将军李贞,曾任军事检察院副院长。被授予少将军衔的洪水将军,为越南河内人,他既是我军少将,也是越军少将,被称为“两国将军”。第二次是1988年,人民解放军重新实行军衔制。起初军衔设6等18级,后改为6等19级。其等级构成是:将官设一级上将(设而未授)、上将、中将、少将;校官设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四级;尉官设上尉、中尉、少尉三级;士官设军士长、专业军士各一至四级;军士设上士、中士、下士三级;兵设上等兵、列兵两级。1994年5月,将官军衔中不再设一级上将。1995年5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3次会议通过,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规定预备役军官军衔为3等8级:预备役少将;预备役大校、上校、中校、少校;预备役上尉、中尉、少尉。1996年4月至年底,中央军委首次授予数万名预备役军官军衔。1999年我国取消了专业军士、军士长、军士军衔,改为一至六级士官。武警警衔也有数次修改。现行武警警衔同解放军军衔式样,仅颜色不同。 jVd`J  
''@Tke3IG6  
5\C(2naf  
原文http://sunjinping.blshe.com/post/1214/417783,有改动。
[ 此帖被成明东在2009-10-18 01:44重新编辑 ]
顶端 Posted: 2009-10-18 01:22 | [楼 主]
陆战队员
十月革命勋章 第一枚劳动红旗勋章
级别: 特级国家三等参事


精华: 0
发帖: 1227
爱心: 163 点
金钱: 997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
在线时间:272(小时)
注册时间:2009-06-01
最后登录:2019-02-18

 

恩 好贴啊 很详细
身逢新世纪 心系生命线 立志为公 治学报国 为国精英 尚武而敏于文 作民表率 厚德而明于法 崇武而不鄙 为文而不迂 立足神州 固我百姓根本 存志寰宇 扬吾华夏声威 祖国在胸剑在手 文韬武略走在前
顶端 Posted: 2009-10-18 10:21 | 1 楼
潜艇长
第一枚劳动红旗勋章
级别: 劳动者


精华: 0
发帖: 1637
爱心: 238 点
金钱: 16390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29(小时)
注册时间:2009-09-02
最后登录:2009-11-08

 

支持支持,很详细的资料!~~~东亚型可以归入西方型中!     
顶端 Posted: 2009-10-18 23:37 | 2 楼
老革命
级别: 反革命分子


精华: 0
发帖: 4411
爱心: 2122 点
金钱: 44214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1616(小时)
注册时间:2007-12-05
最后登录:2013-08-15

 

非常全面,不错!
顶端 Posted: 2009-10-18 23:43 | 3 楼
红军战神
华约政协主席团主席
第一次英雄称号 第二次英雄称号 第三次英雄称号 十月革命勋章 第一枚红旗勋章 第一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二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三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一枚各族人民友谊勋章 第一枚红星勋章 第二枚红星勋章 苏联大元帅
级别: 总书记


精华: 1
发帖: 6689
爱心: 2266 点
金钱: 524345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苏联
在线时间:3970(小时)
注册时间:2007-11-20
最后登录:2024-05-12

 

从军衔起源来看,主要是法俄两家。 $i!r>.Jo  
1、法式军衔的特点:将军通常设两级:旅将军(准将)和将军(少将),校官三级,尉官三级。少将、中将和上将其实都是将军的一个临时划分,都是临时的职务军衔,实际军衔都是将军(少将)。将军之上就是元帅。 S$40nM  
ru1^. (W2  
现在前法国殖民地国家,以及受法国影响比较深的国家,通常都使用法式军衔。在华约国家里,越南和波兰的军衔标志受到了法国的影响,校官采用横杠,越南尉官也采用横杠。 3=Uyt  
![I|hB  
法国军衔才是西方型军衔的正源。 7&]|c?([4  
[yc7F0Aw  
2、俄式军衔,将军设三级:少将、中将和兵种上将。所谓的大将其实叫“侍从将军”,数量极少。 LU@1Gol  
德国的将官军衔抄沙俄的。 v<(+ l)Ln  
英国的将官军衔兼抄法俄两家的,少将到上将和俄国一致,准将在英国被降了级,非将非校,其实就是校官了。 xwwL  
美国的军衔抄英国的。 nq+6ipx  
日本的军衔抄德国的。 PAC=LQn&  
Z?&ZgaSz  
俄式军衔标志的特点是采用纵杠。俄军上校是两杠,没星(中校3星,少校4星)。大尉是一杠,也没星(上尉4星、中尉3星、少尉2星、准尉1星),有星星比没星星的低。 SY@;u<Pd   
德式军衔标志的特点是将校尉采用不同的版面和星徽。 p)m5|GH24  
英式军衔标志的特点是采用几种图案进行复杂的组合(佩剑、王冠、宝石等),阿拉伯国家通常将王冠改成鹰、宝石改成五星。 :}#j-ZCC"  
美式军衔标志是自己设计的,很有特色。 E1w8d4P,G  
日本军衔肩章抄德国,用麻花形版面,领章抄俄国,用纵杠子。 #IDLfQ5g  
7.)_H   
苏式军衔最早采用的是菱形、矩形、三角形之类的。等级设置上,35年军衔最接近法军,“旅将军”、“师将军”、“军将军”等等,不同的是“集团军将军”设了两级。40年军衔则有恢复传统的趋向。 zR/mz)6_  
AG;KXL[V  
战后社会主义国家肩章一水苏式风格。而且多数都仿照苏联把尉官设了四级。而东亚的中国、朝鲜和越南,则兼有日式的领章。至于中国和朝鲜的大校,那并不新鲜,其实就是英式的准将。 tef>Py  
顶端 Posted: 2009-10-19 00:08 | 4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Warsaw Pact BBS☆ 华约军事论坛 » 军事普及

Total 0.013907(s) query 6, Time now is:05-13 10:21, Gzip disabled
☆Warsaw Pact BBS☆ Locations of visitors to this page ☆华约军事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