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击落F-117的人——弗·佩赫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摩拉维亚
捷共中央主席团委员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国防部长
近卫军证章 十月革命勋章 第一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二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三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一枚三级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勋章 第二枚三级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勋章 第一枚二级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勋章 第一枚红旗勋章 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军大将
级别: 贵宾/顾问/元老


精华: 4
发帖: 6327
爱心: 3631 点
金钱: 476562 卢布
好评度: 2 点
国籍门派: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在线时间:2451(小时)
注册时间:2007-11-26
最后登录:2022-08-18

 击落F-117的人——弗·佩赫

0
  他的发明“能让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感到恐慌”,但身处欧洲的心脏,他和他的祖国一起,从没放弃主宰自己的命运的努力。 XJ6=Hg4_O  
5c 69M5  
  -罗山爱 8T"8C  
uGY(`  
   “谁拥有捷克斯洛伐克,谁就拥有欧洲的心脏。”英国首相丘吉尔曾如是评价历史上的捷克斯洛伐克。捷克和斯洛伐克位于欧洲中心,不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而且军事工业发达。在20世纪30年代,还没有分家的捷克斯洛伐克便是世界十大军火出口国之一。现在,捷克“能让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感到恐慌的武器”是一系列反隐形飞机雷达,它们能轻易剥掉隐形飞机的“隐形衣”,使之原形毕露。在冷战中,它们便成为苏联对抗美国的法宝。研制出“反隐形飞机雷达”的便是捷克的“雷达怪才”弗·佩赫。 EY}*}-3  
Z_ (P^/  
  熟读《孙子兵法》的爱国者 f5P@PG]{  
(Y~gItej  
  20世纪30年代,捷克斯洛伐克“军火富国”的思想深入人心,斯科达兵工厂将生意做到全球70多个国家,这也让捷国青年非常热衷于学习理工科。 U}c05GiQw  
jpt-5@5O  
  1919年,弗·佩赫出生在前捷克斯洛伐克工业重镇比尔森的一个工程师家庭,其父是当地斯科达兵工厂的枪械制造专家,曾远赴中国广东指导兵工厂运作。少年时期,弗·佩赫受家庭环境熏陶,不仅对机械工艺十分着迷,还喜欢上父亲带回来的中国书籍和艺术品。当进入布尔诺理工学院深造时,他已经将《孙子兵法》烂熟于心。 `7 3I}%?  
3FsX3K,_X  
  由于在冶金和机械制造方面并不出众,弗·佩赫便选择了相对冷门的无线电专业。 P*g:rg  
hOR1R B  
  1938年,纳粹德军侵占捷克。希特勒迫切希望刚刚据为己有的捷克军工业能尽快加大产能,以便发动世界大战。弗·佩赫等一批理工科学生被纳粹强制提前毕业,送到被德国人接管的兵工厂里工作。在纳粹分子的监视下,弗·佩赫被安排在泰斯拉兵工厂的无线电设备科工作,主要负责为捷克生产的35(t)、38(t)轻型坦克制造通讯电台和手摇发电机。为侵略者工作,是任何一位爱国者都不肯接受的。弗·佩赫在工厂秘密参加了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组织,并负责情报传递工作。 %'&_Po\  
/|WBk}  
  1945年4月,捷共临时中央决定在布拉格发动武装起义,为了组织市区广大爱国者同时行动,需要无线电台互相联络。然而,纳粹拥有先进的无线电探测车,经常运用“分区停电”的方式快速侦测电台所在的电波区域,以往捷共多部秘密电台就是被这种方法破获的。为了保证起义的成功,弗·佩赫和其他无线电专家一齐努力,在短时间内改造出十几台带帆篷的伪装卡车,里面装有无线电发射器。在无线电台需要工作时,这些卡车分散在不同街区,发出类似电台工作的信号,扰乱盖世太保的视线,掩护真正电台的安全。 J|@kF!6  
\:Z8"~G  
  5月5日,布拉格市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动起义,弗·佩赫驾驶着移动无线电保障车赶到布拉格电台大楼外,确保起义行动信息的顺利传达。5日夜间,布拉格人民筑起2000多座工事和街垒,与反扑的德军展开激烈巷战。5月9日凌晨,苏联红军赶到,布拉格获得解放。弗·佩赫也在自己的无线电卡车上升起了红旗。 [W Ud9fUL  
s0/y> ok  
  捷克斯洛伐克解放后,弗·佩赫留在泰斯拉兵工厂,继续从事雷达无线电方面的研究。 Q60'5Wt  
\xjI=P'-25  
  “鼹鼠小组” 'tJ@+(tqw  
d37|o3oC  
  纳粹德国崩溃后,苏联和美国分道扬镳,并展开了对捷克斯洛伐克的争夺。从1946年5月到1948年2月,由捷共领导人哥特瓦尔德和前捷克斯洛伐克第一共和国总统贝奈斯共同领导的民族团结政府小心翼翼地在东西方势力间“踩平衡”,无意中让捷克军工业获得“左右逢源”的好机会。当时中东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为一场“决定生死的战争”而四处求购军火,捷克斯洛伐克自然成为他们追逐的目标。那个时候,泰斯拉兵工厂一度放弃贬值厉害的本国货币克朗,直接将军火贸易赚取的美元发给大家,弗·佩赫用赚取的钱买了一套乡村别墅和一辆二手高尔夫轿车。 m~RMe9Qi  
"7}e~*bM?`  
  然而在冷战气氛浓重的欧洲,处于矛盾焦点中的捷克斯洛伐克怎能“独善其身”?1948年的布拉格,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还是一个多党联合的政府,但共产党与资产阶级政党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很快,二月事件爆发,标志着受苏联影响的东欧国家完成了由多党联合政权向共产党单独执政的历史性转变。 K-Fro~U  
|*y'H*  
  到1948年初期,在苏联的支持和帮助下,东欧各国的共产党基本上清除了与共产党对立的政党和势力,并把它们逐出了政治舞台。随后,捷克斯洛伐克走上了苏维埃化的道路,通过斯大林方式的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文化革命,被纳入了苏联阵营。1955年,捷克斯洛伐克加入华约组织,其强大军工实力为苏联全球争霸做出了巨大贡献。 H]PEE!C;xC  
n0vhc;d  
  二战结束后,美国制定了一系列针对苏联的核打击计划,例如1946年出台的“Pincers”计划,提出用50枚核弹摧毁苏联20座中心城市,两年后出台的“Sizzle”计划则打算用133枚核弹轰炸苏联70座城市。到了1949年,美国又制定了“Dropshock”计划,设想用300枚核弹夷平苏联200座城市。 UI_u:a9Q/  
,jJbQIu#  
  要实现这些宏大的计划,美国主要依赖发展势头正猛的雷达制导巡航导弹,美国公司在60年代初相继推出MGM-1斗牛士、MGM-13马斯等巡航导弹,它们能够在地面雷达制导下准确攻击1000公里外的目标。为对付美国这一系列可怕的计划,华约武装力量总司令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向泰斯拉兵工厂下达一项绝密任务——在最短时间内研制出能早期发现美国雷达制导导弹的传感器。 W/G75o~6  
.mvpFdn  
  起初,人们认定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当时世界上还没有类似的雷达,但弗·佩赫并不放弃。由于泰斯拉兵工厂的设备不足,弗·佩赫领导的工作小组转移到捷克斯洛伐克的布尔诺军事科学院的一间地下室里办公,他们自称为“鼹鼠小组”。那里只有几台简单的检测仪表,最有价值的是苏联克格勃特工不断从美国搞来的美军导弹技术资料,正是这些无价之宝,帮助“鼹鼠小组”破解了美国的“技术金钟罩”。 LNOz.2fr>  
@WnW @'*F  
  弗·佩赫发现,传统的主动有源雷达靠发出电磁波来探测目标,依赖本身定向辐射电磁波去照射和搜索空中目标,同时进行定位和跟踪。《孙子兵法》有云:“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喑熟《孙子兵法》的弗·佩赫带领“鼹鼠小组”反其道而行之,大胆放弃传统雷达探测模式,转而采用被动原理,即设计本身不发射任何电磁信号的雷达,只接收目标信号然后锁定并逆向跟踪目标。 V]6CHE:BS  
4Ixu%  
  经过三年多的攻关,弗·佩赫终于在1960年拿出世界上第一部被动监视雷达——PRP-1,代号是波希米亚语“被动探测”的缩写,一般称之为“科帕奇”。赫鲁晓夫与华约六国元首一同在北捷克州观摩了“科帕奇”雷达的工作测试。测试工作是在三个山丘上进行的,“科帕奇”雷达准确地探测到方圆数十公里内活动的两部机动雷达,并准确报出这两部雷达的运行轨迹。对测试十分满意的赫鲁晓夫特意将手上的“欧米茄”手表赠给弗·佩赫。 .q5WK#^  
V!zU4!@qP  
  无声的抗议 +?ilTU  
3)3$ L  
  作为第一代被动雷达,“科帕奇”雷达的性能十分有限,一次只能探测1-6个目标,且系统只能进行手工和机械操作,显然无法满足高强度战争的需求。为此,弗·佩赫又动起遍布全国的无线电台基站的脑筋,他认为广播电台、电视台、通信台站等民用设施既然在平时能保持一个较稳定的状态接收电磁波,那么战时也能接收到敌方飞行器所发出的电磁波信号。如果为上述设施存储大量军用飞行器的电磁波信号,在捕捉到信号变化后,这些设施可以通过和原有信号的对比,彻底过滤掉干扰信号,计算出敌机的位置,无形中将大大增强专门的国土防空网的反应速度。这相当于将被动雷达技术普及化,使捷克斯洛伐克变成一个巨大的“捕鸟器”。捷军总参谋部对他的想法很感兴趣,支持他在靠近联邦德国的苏台德山区进行相关试验,那里正是华约和北约对抗的最前沿。 'M=V{.8U  
{O5(O oDa  
  然而,当弗·佩赫积极工作之际,实验室外的天地却又发生了变化。1968年,为阻止捷共领导杜布切克进行的改革,苏联出兵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是为“布拉格之春”事件。 AkA2/7<[  
c3!YA"5  
  8月21日,苏军占领布拉格的第二天,正在普列瓦茨电台做试验的弗·佩赫从广播里听到了这一消息。当时捷共中央在广播中呼吁民众采取“非暴力运动”,从事过地下工作的弗·佩赫决心用自己的方式来惩罚侵略者。他启动电台里的被动探测仪器,搜索到从民主德国和波兰飞往布拉格的苏联第24航空集团军机群,然后通过电台向世界通报苏军的运兵情况。 W;QU6z>  
qrkJ:  
  本打算“沉默行动,不事声张”的侵捷苏军统帅帕夫洛夫斯基大将突然发现自己的行动居然被神秘曝光。震怒之余,他命令无线电侦察部队立即查找。然而,弗·佩赫的被动探测系统不发出电磁信号,而且播放频率经常更换,苏军无线电侦察部队直到23日晨才发现是普列瓦茨电台“作怪”。 qs3V2lvYw{  
@ayrI]m#>,  
  一个苏军步兵营随后赶到现场,逮捕了正在抄写苏联飞机轨迹的弗·佩赫和他的同事。 ,Wlw#1fP  
#sb@)Q  
  击落F-117 nEfQLkb[|  
d_)VeuE2  
  好在,“布拉格之春”事件后,苏联为重新赢回人心,很快就释放了包括弗·佩赫在内的大批捷克斯洛伐克知识分子,希望他们重新为国家和华约工作。然而,弗·佩赫对苏联的仇恨始终不能释怀,他在被动雷达研究方面采取了不合作态度。直到1979年,他才推出第二代产品——KRTP-81“拉莫娜”(Ramona )战略电子情报系统(ELINT),该系统能探测和跟踪20个空中目标。不过事实上,“拉莫娜”与“科帕奇”并无本质区别,只是将运算过程转为计算机完成,探测方法还是遵循旧制。 x.ucsb  
m:]60koz]o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弗·佩赫益发感到年纪已大,必须在被动雷达领域有所成就。弗·佩赫老骥伏枥,在一帮年轻学生的帮助下,终于在1984年创立了一套复杂的“电磁信号抵达时间差定位算式”(TDOA),有效解决了被动雷达对空中目标位置实施逆向精确测定和跟踪的老大难问题。这种定位技术不要求目标信号源和接收站之间的同步,因此在误差环境下性能优越,同时这种技术也是基于网络的定位方案,精度高,容易实现。 IP+.L]S  
 Fm`c  
  有了这条“法宝”算式,泰斯拉兵工厂在1987年开发出第三代KRTP-86“塔马拉”(Tamara)电子情报/电子战对抗被动雷达(ESM)。“塔马拉”雷达增加了高效计算机和电子设备,可在250公里范围内探测和跟踪23部雷达和48个空中电子辐射源,包括隐形飞机。然而由于造价昂贵,直到1991年华约解散和苏联解体时,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保加利亚军队统共只装备了5套“塔马拉”雷达,另外8套被苏联买去。由于这种雷达实在太有价值了,苏军在撤离保加利亚时,以赠送一个坦克师全套装备为代价,换走了保加利亚唯一一部“塔马拉”雷达。 VskdC?yIp  
u$ a7  
  1989年东欧发生巨变,经济困难的前捷克斯洛伐克将仅有的两部“塔马拉”雷达之一送给了南斯拉夫(今塞尔维亚),以换取400万美元的现汇。这部雷达后来成为南斯拉夫军队在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力挫美军隐形飞机的撒手锏。1999年3月27日,美国一架F-117隐形飞机被“塔马拉”雷达抓到,并被击毁在贝尔格莱德以西40公里的布贾诺伏契村。 >"<<hjKJ  
aB2t/ua  
  科索沃战争结束后,“塔马拉”雷达在实战中的成功让泰斯拉兵工厂名声雀起。泰斯拉兵工厂专门负责研制被动监视雷达的ERA子公司在弗·佩赫的领导下,于2000年发展出第四代“维拉-E”被动雷达,并在国际防务展上一鸣惊人。美军B-2隐形轰炸机在250公里外就能被“维拉-E”雷达擒获。 g;\_MbfP  
_\u?]YTv  
  2006年10月,美国政府以资金担保的形式,支持本国的拉诺克公司(Rannoch)收购了ERA公司。捷克《今日报》当时在报道这一事件时用的副标题是:“制造独一无二雷达的捷克工厂被美国公司买走,五角大楼可以松一口气了”。不过,“反隐形雷达之父”弗·佩赫没有离开祖国,他拒绝了美国人的优厚待遇,继续生活在比尔森的乡间别墅里。 [w?v !8l  

顶端 Posted: 2009-06-19 19:09 | [楼 主]
SKY2006
捷克斯洛伐中央军事学院院长
十月革命勋章 第一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二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三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一枚各族人民友谊勋章 近卫军证章 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军上将
级别: 高级指挥员


精华: 1
发帖: 4123
爱心: 2289 点
金钱: 4062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在线时间:91(小时)
注册时间:2009-04-09
最后登录:2022-07-31

 

厉害.
顶端 Posted: 2009-06-22 19:18 | 1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Warsaw Pact BBS☆ 华约军事论坛 »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Total 0.018827(s) query 7, Time now is:05-18 04:57, Gzip disabled
☆Warsaw Pact BBS☆ Locations of visitors to this page ☆华约军事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