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 Pages: ( 1/2 total )
本页主题: 保加利亚国家史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相约多瑙河
级别: 书记员


精华: 0
发帖: 11
爱心: 1 点
金钱: 110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苏联
在线时间:6(小时)
注册时间:2010-07-13
最后登录:2010-07-29

 保加利亚国家史

0
保加利亚国家史 8p1ziz`4>$  
/hv#CB>1x  
也许你从未曾见过多瑙河的清亮; Fd\ e*ww'  
也许你也未曾听过巴尔干土地上的隆隆炮声; +1 eCvt:,  
也许你更未曾想过到一个充满玫瑰的国度; 5y4u5Tm-%  
也许你还未曾触摸过这个国家悠久的历史。 m?[5J)eR  
没有关系, k#:2'!7G  
让我今天来带领大家走向这个我们都很少接触的国家, Ov82ibp_1  
因为曾几何时,她是整个东欧的主宰; $ex!!rqN|  
曾几何时,她的玫瑰誉满全球; Qju`e Eo  
曾几何时,她的爱情故事让你我流泪…… iGXBqUQ:  
我们将穿越时空的界限, 4F MAz^  
看到她的传奇, b.2J]6G  
领略她的色彩! gBk5wk_j|  
Cz^Q5F`  
W0cgI9=9  
e1q"AOV6  
顶端 Posted: 2010-07-13 22:16 | [楼 主]
相约多瑙河
级别: 书记员


精华: 0
发帖: 11
爱心: 1 点
金钱: 110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苏联
在线时间:6(小时)
注册时间:2010-07-13
最后登录:2010-07-29

 

目录 hEyX~f  
第一章保加利亚的物质环境 `ENlV9  
一、保加利亚地理环境 U@o2gjGN  
二、保加利亚人风俗习惯 pb=jvK  
三、公路和铁路交通 nu\  
第二章 史前时期的保加利亚 :6 Hxxh  
一、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 -_y~rx >  
二、凯尔特人与色雷斯人 ^2&O3s  
第三章 希腊罗马统治时期的保加利亚 Uq9,(tV`6g  
一、从希腊到马其顿 g\ 8#:@at  
二、罗马人逐步占领保加利亚 1?/5A|?V4+  
第四章 哥特人、匈人与斯拉夫人在保加利亚的相继统治 "7To c4  
一、哥特人 fK)ZJ_?w,@  
二、匈人 j\XX:uU_  
三、斯拉夫人 mp&Le YYn  
第五章 老大保加利亚王国 NYSj^k;^(z  
一、保加利亚民族的由来 O vyB<r  
二、老大保加利亚王国 ^BF@j4*~  
第六章 保加利亚第一王国前期发展 0C7thl{Dms  
一、保加利亚第一王国的建立 xHM&csL  
二、保加利亚的战争与内乱 |%M{k A-  
三、政治经济生活 iFAoAw(  
第七章 保加利亚第一王国黄金时代 C5:dO\?O  
一、世界局势 :0J-ek.;  
二、第三次保加利亚战争 "'Q"(S  
三、短暂和平时期 ?#VP)A  
四、保加利亚黄金时代 ROJ'-Vde9  
第八章 保加利亚第一王国的分崩离析 r6O7&Me<  
一、和平时期 1A|x$j6m  
二、东保加利亚与西保加利亚 e.3sAUHZ-  
三、拜占庭统治保加利亚 "<cB73tY  
第九章 保加利亚第二王国 Y(#d8o}}#  
一、三兄弟建立保加利亚第二王国 _'?8s6 H  
二、伊凡•阿森二世短暂复兴保加利亚 M^|"be~{'  
三、保加利亚第二王国的灭亡 %0ll4"  
第十章奥斯曼统治前期 9J-!o]f .b  
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进攻 >K_$[qP3  
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同化政策 vSyi}5D  
三、起义 yS:IRI.  
四、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前期的文化 Z-? Iip{  
第十一章 思想启蒙与民族解放 ;55tf l  
一、东方问题 eHF(,JI  
二、知识分子思想启蒙运动 ~>Hnf_pZO  
三、如火如荼的革命运动 s8f3i\1  
四、四月起义 +P>A P&  
五、圣斯特法诺合约与柏林条约 ^Ff~j&L@{  
第十二章 现代化的艰难行进 gTmUK{y'  
一、东鲁米里亚问题 Ux%\Y.PPI  
二、第一斯塔姆博洛夫政府专政 k$UzBxR  
三、社会共产党人的初期行动 ~xlMHf  
第十三章 专制制度的覆亡 Vz7w{HY  
一、二十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 "6I-]:K-  
二、第二斯塔姆博洛夫政府专政 \,@Yl.,+  
三、巴尔干战争 Ov~S2?E8  
四、第一次世界大战 #VQGN2bK.  
五、法西斯政权与反法西斯运动 S`GXiwk  
六、第二次世界大战 yZj}EBa  
七、专制统治垮台 .236d^l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r|JiGj^om  
一、历史的抉择 DWm;&RPJ  
二、二战末期的战争 }\`-G+i{W  
三、新生政府的稳定 c{]r{FAx9o  
四、全面改革 ^|F Vc48{  
五、民族政策的调整 j{7ilo(i  
第十五章 冒进与反思 Ru  vG1"  
一、苏联的忠实臣民 C]\^B6l<  
二、阶级斗争扩大化 Up /eV}C  
三、新经济体制改革 q/rHHuY}  
四、民族政策的变化 ^ RcIE (  
五、反思管理体制问题 <6}f2^  
第十六章 东欧地震中的保加利亚 B>p0FQ.  
一、民族政策引发政治危机 `aO@N(  
二、以退求进的保加利亚共产党 bG?WB,1  
三、第三次国难 (IoPU+1b  
第十七章 世纪之交的保加利亚 =E"kv!e   
一、向右转与左翼复兴 ~kSnXJv  
二、频繁的换位 Dj,+t+|  
三、融入欧洲的新政策
顶端 Posted: 2010-07-13 22:16 | 1 楼
相约多瑙河
级别: 书记员


精华: 0
发帖: 11
爱心: 1 点
金钱: 110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苏联
在线时间:6(小时)
注册时间:2010-07-13
最后登录:2010-07-29

 

第一章 保加利亚的物质环境 0 S8{VZpy  
GeT CN  
无论在任何国家,人们的生产生活都会受到地理因素的制约。每个地区的人类的脑力和体力的分化,即使是从原始社会开始到现在的“地方性转变”也照样受制于该地区的地理状况。所以我们如果想要讲述保加利亚的历史,那么最好先从它的地理情况讲起。 F7Yuky  
:*%\i' $!/  
一、保加利亚地理环境 l+X^x%EA  
'u%;6'y  
自然地理情况 %a^!~qV  
^O:RS g9  
在欧洲大陆上横列着三座大的半岛,他们分别是:比利牛斯半岛、亚平宁半岛和巴尔干半岛,在半岛的周围则星落着大量的大大小小的岛屿,这些半岛和岛屿就造就了美丽盎然的地中海特色。在他们中间,巴尔干半岛是一个最特殊的美丽半岛,它就像一个三角形的比萨饼从大陆伸向海洋。欧洲的母亲河多瑙河,也从这里流入黑海,她曾经多次作为世纪大战的自然疆界,巴尔干的各民族就在她的环抱中一次又一次的抵御着来自于遥远地方的可怕敌人。几个地中海的属海又为巴尔干半岛的东南西三方都提供了水域上的保护,着这个摇篮中,巴尔干人享受着陆地和海洋带给他们的优良环境,真的是惬意非常。 s"F,=]HQ!G  
;ypO'  
不仅如此,这里又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在爱琴海的周围有着一座座美丽异常的小岛,在这些岛上有着美丽异常的神话故事,神话故事又造就了美丽异常的希腊文化。希腊人天生的爱冒险精神让他们走遍了整个欧洲和非洲,地中海的各个地方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1)一个个殖民地在当地崛起,连远在东欧草原上的各个游牧民族也受到了他们的影响。连同希腊文化在内的各种商品和货物被源源不断的输入到各地,西方的文明立刻即被希腊人催醒了。当希腊文化催醒西方文明的时候,保加利亚出现了。保加利亚正好处于这个半岛的东方,它是希腊的紧邻。在一系列的物物交换之后,新的文明被带到保加利亚,保加利亚在新文明的指引下开始了创造自己特殊文明的路途,保加利亚用自己的名字首先命名了自己境内的一座著名山脉——巴尔干山,之后又命名了整个半岛——巴尔干半岛。(2)实际上真正的保加利亚国家直到7世纪才出现,但是为何这个半岛却没有用他们之前的希腊人的名字命名呢?那么保加利亚的魅力到底何在呢? 54_m{&hb  
{3P!b|V>  
    今天的保加利亚共和国位于黑海与爱琴海之间,它是一个在多次的沧海桑田以及漫长的地壳变迁中形成的丰富多彩、复杂多样的地区。保加利亚这个国家是巴尔干半岛中最有特色的:虽然它不像欧洲屋脊阿尔卑斯山脉一样具有连绵不绝的雪山,但它却有雄伟而奇特的巴尔干众山,在巴尔干山上有着巴尔干的最高点朱米尔峰(2168米);同时,它又有着欧洲经过国家最多的河流——多瑙河经过其边境。在碧波荡漾中,衬托出一片花草肥美的谷地,谷地中有着世界上产量最大的,也是爱美的人都向往的东西——玫瑰。正因为这些优良的条件,因此保加利亚被人们称为“上帝的后花园”。(3)包括高耸入云的山峰、切入地下的河谷、广阔无际的沼泽、低矮的平原,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地形它都有了。除了这些以外,保加利亚还有一个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事情,那就是富含营养的褶皱土地。我们可以打个比方来说,如果把保加利亚的土地烫平,几乎可以覆盖半个欧洲。(4)保加利亚是通往欧洲、亚洲、非洲的必经之路;是沟通黑海、亚得利亚海、爱琴海的重要枢纽;更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之处,3000年来,这里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国际事件连绵不断。多种文化的碰撞造成了多种民族在这里进行各种各样的交融,无数的民族在这里起起落落,演出了一幕幕的活剧。 9>, \QrrH  
pnb$lpxt  
保加利亚地形西高东低,在地形上好像是拿尺子比着画了四条直线,分为四个区域。它们分别是:多瑙河丘陵平原;巴尔干山区;山地—盆地过渡区;里拉—罗多彼山区。多瑙河丘陵平原又称多瑙河平原,是保加利亚的最大平原。北面以多瑙河为界,南部巴尔干山为界,横亘500余公里,纵向不足100公里,因为多瑙河从上游带来的泥土,让这里成为了保加利亚的粮仓,小麦是这里的主要经济作物。正因为此处的物产丰富,所以在中古保加利亚立国的1000年间,这里一直是主要战场,北方的游牧民族对这里情有独钟。巴尔干山脉也称斯塔拉山脉,它横贯整个保加利亚全境,被保加利亚人戏称为“保加利亚的脊梁”。它长555公里,宽50公里,面积近26万平方公里,占保加利亚领土面积的五分之一。(5)比起“欧洲屋脊”阿尔卑斯山脉它比较平缓,没有那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但它却是极有名的战略要地,当年的保加利亚与拜占庭战争、俄土战争、巴尔干战争等都是以这里为主要战场的,这里留下了相当多的名胜古迹,有的是让人们欣赏的,有的是使人民凭吊的,特别是很多的保加利亚民歌和神话也是从这里传开的。 /!8:/7r+W  
62'0)Cy^  
其实巴尔干山自己本身就是一个神话,它冬夏有着不同的感情,夏天温暖宜人,冬天有厚厚的积雪,能把人刮走的强风,这里有著名的朱米尔峰(2168米)、科姆峰(2016米)、鲍特夫峰(2376米)、大库宾峰(2169米)、斯托列托夫峰(1326米)和保加尔卡峰(1181米)等,著名的拉比沙岩洞、蒂恰河隘口、贝洛格拉齐克峭壁都在这里。另外这里还有拜占庭人建立的9个隘口,以及阿斯巴鲁赫汗建造的城墙。巴尔干山的南边就是下巴尔干平原,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卡尔洛沃平原和卡赞勒克平原(过去都叫谷地)。这两个平原都以盛产玫瑰著称,世界闻名的“玫瑰谷”就在这里。这里的玫瑰种植占到保加利亚全国的3/4,而用这些玫瑰制作的玫瑰精油,一直是世界第一。两平原长130余公里,宽11公里,斯特里马亚河从两平原流过,带来了丰富的养料和有机物质,再加上出奇好的阳光和雨露,这里的玫瑰不世界闻名才怪。每年的5月,雨露滋润玫瑰花,6月就可以采摘。每年6月的第一个星期日,在这里都要举行隆重的“玫瑰节庆典”,位于保加利亚国土正中间的“玫瑰之都”卡赞勒克市时整个节日的中心。如2008年6月8日的玫瑰节,人们穿着民族服装载歌载舞,从早上5点就出发了,小伙子们抬着玫瑰小姐沿路播撒玫瑰花,让所有人都得到愉快的享受。在中午,到达了欢庆的高潮,大家竞选出了玫瑰皇后,让她、玫瑰小姐等和上届的玫瑰皇后一起盛装游行,大家跟在他们的后面继续抛洒花瓣,一直进行到下午。吃过晚饭,大家又继续出来,延续白天的游行,一直到深夜才结束。(6)保加利亚的最南部是里拉山和罗多彼山,保加利亚的最高峰也是巴尔干的最高峰穆萨拉峰(2925米)就在这里,这里分布着广阔的针叶林,山的余脉到达希腊和马其顿。同时这里也是著名的登山和滑雪胜地。 J@{ Bv%  
.shI% 'V  
河流、湖泊和水资源 N5]68Fu'({  
U]&%EqLS  
    保加利亚的河流都流入黑海(57%)和爱琴海(43%)。保加利亚北部大部分河流汇入多瑙河,如著名的伊斯克尔河长368公里,流域面积近1万平方公里就是汇入多瑙河的。它与扬特拉河、奥格斯塔河、奥瑟姆河、维特河等河流在汇入多瑙河的同时,把保加利亚北部平原切成若干小块,使得北部多瑙河平原土地特别肥沃。卡姆齐亚河是保加利亚流入黑海的最大河流,全长244.5公里,流域面积5000多平方公里,特别是在河口地带,卡姆齐亚河冲击形成了风景如画的隆戈茨森林低地,让保加利亚再添新景。流入爱琴海的最大河流则是马拉查河,它全长321.6公里,流域面积达到2万多平方公里,但它基本不通航。流经保加利亚北部边境的是欧洲第二大长河多瑙河,保加利亚很多大河都汇入其中。多瑙河有季节性,每年4-5月流量最大,9-10月流量最小。在流经保加利亚的一多瑙河中有97个岛屿,其中57个属于保加利亚。在冬季结冰时期,多瑙河的冰厚度足以承载重型汽车,当然,古代的民族大迁徙的人们的脚步就更不在话下了,几乎整个古代都有北方人迁徙到这里。正因为多瑙河的这种特性,使得保加利亚成为了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保加利亚的所有河流都受到季节的影响,每年的流量十分不均,冬春流量大,夏秋流量小。保加利亚湖泊较少,且大部分是咸水湖,所以经济价值并不高。只有里拉山附近的几个冰川湖比较有特色,是去里拉山游玩的人们的必然选择。 ",GC\#^v  
9.}3RAB(cv  
    保加利亚北部终年受到中欧大陆气候影响,所以年温差很大。而南部则受到地中海气候影响,温差较小。保加利亚年平均气温为10.5摄氏度,平均降雨量为698毫米。根据地形自北向南可以分为五个气候区,分别是:温带大陆气候区;过渡性大陆气候区;过渡性地中海气候区;黑海气候区以及山地气候区等。但总的来说保加利亚南部以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4月为雨季,特别是11月和12月下的雨最大且最多,大约1200毫米;而4月以后则是旱季,7月和8月两个月更是滴水不下。年平均气温为14-15摄氏度,冬季即使最低温度也在零上2-3摄氏度。保加利亚北部则是以大陆性气候为主,一年四季季节分明,以6月和7月降水最多,约为800毫米,但经常伴有冰雹;2月最少,一下雪就很难融化,至少要50-70天才行,高山上甚至雪的厚度可以达到几十米。而且在保加利亚北部经常有生成于黑海的强风,如果在春季出现,会使冰雪迅速融化,造成水灾。 1L9 <1  
@,$HqJ  
    不过保加利亚的地下水资源相当的丰富,甚至比地表水还要充沛,由此而造成了众多的泉水。保加利亚主要有喀斯特泉水、地下冲击物和洪基物含水以及层间水。在保加利亚喀斯特泉水主要分布在罗多彼山、多瑙河盆地、多不罗加地区和黑海沿岸等地。其中最著名的是罗多彼山的德弗尼亚泉,它的出水量是保加利亚最大的。同时,保加利亚的矿泉水也非常著名。在罗马时期,保加利亚的矿泉资源就被充分利用,原因是保加利亚的矿泉资源大部分都是介于30-60摄氏度的温泉和热泉,有着很好的医疗作用。现在保加利亚有至少800处矿泉,其储藏量在欧洲明列前茅。(7)温泉主要分布在:多瑙河平原丘陵及瓦尔纳盆地;维多沙山和流林山;中部山以及周围盆地;里拉山和罗多彼山地区;散丹斯基——佩特里奇平原;前巴尔干山和上色雷斯低地等地区。这些地方的矿泉各有特点,在矿泉附近有众多的疗养胜地和浴场,对疾病有着良好的医疗作用。不过现在保加利亚的矿泉还在开采阶段,其实真正以后会被广泛使用的很可能在洛姆、瓦尔纳和卡赞勒克地区,因为这些地区既是人口聚集地又是旅游胜地。地下冲击物和洪基物含水是保加利亚的重要地下水,它甚至于可以影响到地上河流的水位。据专家估计,保加利亚蕴藏的冲击层地下水至少有47亿立方米,而且其中的一半分布在多瑙河冲击平原。人们用这些地下水来浇灌农作物以及充当生活用水。另外,保加利亚还有很多的层间水,但这些层间水的水质不太好,含大量的盐分和杂质,不适用饮用或灌溉。 ky"7 ^  
m{Xf_rQ w  
矿产与植物动物资源 . k DCcnm  
yf>,oNIAg  
    除了水资源之外,保加利亚还具有相当多的金属与非金属矿产。金属矿产主要包括铅、锌、铁、铜、锰、钡以及其他稀有金属资源。这些矿场主要分布在罗多彼山、中部山脉和巴尔干山脉。其中铁的储量最多,在巴尔干山脉有克雷米克夫采矿区、奇普罗夫采矿区、贝洛格拉奇科矿区、弗拉查矿区和布尔加斯—斯特兰贾矿区等。这些矿区主产的铁矿有砷黄铁矿、黄铁矿、铜铁矿、镜铁矿、磁铁矿、磁黄铁矿、赤铁矿、褐铁矿和菱铁矿等。这几个矿区都临近于大城市,对于大城市的重工业发展一直起着重要作用。除此以外,还有铅矿和铜矿,因为储量并不大,就不细说了。保加利亚的煤、石油、天然气的储量都不大。特别是煤在保加利亚主要是以热量低的低质煤为主,即木煤、褐煤和硬煤。其中木煤占到总储量的90%以上,第一大的木煤田是东马里查煤田,其估计总储量为35亿吨,该煤矿煤层很浅,最厚的也只有25米而已,所以不用什么太麻烦的机械即刻快速开采。第二大煤田是索菲亚附近的索菲亚木煤田,其储量大致为20-25亿吨。第三大煤田是洛姆木煤田,总储量为15亿吨,但其煤层主要位于含水沙层上,不便于进行开采。前几年,保加利亚曾经进行过一次石油气和天然气的普查,发现保加利亚的这两种气体的蕴藏量都不大,主要还是只能依靠进口。 SygsZv&LZ  
gz:c_HJ  
    在今天保加利亚全国共有3700多种植物,数量约占到巴尔干半岛植物总数的一半多(巴尔干半岛上有6600多种植物)。因为保加利亚的地理情况决定了保加利亚以中欧阔叶林为主、针叶林为辅。保加利亚的阔叶林占到森林面积的3/4,其中以栎树和山毛榉树为最多。栎树即橡树主要分布在保加利亚南部地区以及黑海沿岸,800-1000米的向阳坡都是它们的乐土,同时与栎树混杂在一起生长的还有榆树、梣树、椴树、槭树等。山毛榉则喜欢比栎树寒冷一些的地方,在巴尔干山以及里拉——罗多彼山的900-1500米处都可以看见它们的身影。其他阔叶林则很少,且几乎都集中于多瑙河谷地地带。当然在这附近也有人们很喜欢的野葡萄树和栗子树等等。保加利亚的针叶林地一般都生活在1500米以上的寒冷地区,比如里拉山的针叶林的十分繁茂。各种杉树和松树都占据了里拉山和西罗多彼山的山顶,同时在1500米以下也有偶尔分布,不过一般都和山毛榉树混杂在一起。在这些树林之间,我们还可以看到大量的牧场,这里的草场肥沃、泥土湿润,不论是种植经济作物还是进行放牧,都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S%|' /cFo  
Dp'af4+%$  
    保加利亚的动物资源更是丰富,约有2.5万种动物在这里生活。昆虫占到了绝大多数,脊椎动物约有700种左右。我们可以发现保加利亚的动物也和地理情况一样,每一段有每一段的特色。如南地中海地区,有很多蛇类,其中不乏珍稀品种,它们在漫长的过程中适应了那里的生活环境,如果在保加利亚其他地方根本就无法见到。在比如山区,即巴尔干山、里拉——罗多彼山等地,有各种鼠类、狼、狐狸、熊、野兔、鹰、鹿、羚羊等,有特色的动物不止数十。不过,最近几十年的工业化也部分破坏了这些优美的环境,并造成了上百种动植物的灭绝,现在保加利亚政府已经开始修建保护区,逐步保护这些珍稀物种。 ;G&O"S><]c  
uV\#J{'*  
二、保加利亚人风俗习惯 Y{{,62D  
Du4?n8 o  
保加利亚饮食 Ek\Zi#f<  
U.)eJ1a  
    下面让我们来说说保加利亚人的饮食。保加利亚人的饮食一直就很有特色,让我们从种植的农业作物开始分析。 Jq@LZ2^  
;yoq/  
    总的来说,保加利亚的农业产品还是以满足生活需要为主。在山地地区多以种植亚麻、棉花、芝麻、土豆和各种水果为主;而在广阔的平原地区黑麦、大麦、燕麦等谷物作物;同时在寒冷的巴尔干山脉也有一些地方适合放牧。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地理分布,以及天气情况,让保加利亚人很早就开始建造蓄水池,以备地中海地区多变的天气,让农作物在干旱少雨的夏天也能得到充沛的水源。 tXGcwoOB  
3CL:VwoW  
    麦子是这里的主要农作物,远在希腊罗马时期就开始种植软粒的小麦,即使到现在小麦也是保加利亚人的主食。但后来因为阿拉伯人的扩张,带来了更好的作物,即前面所说的黑麦、大麦、燕麦等谷物,这些谷物虽然口感比原有的小麦类稍差,但产量比较稳定,适合于食用。不过,保加利亚沿黑海地区也有部分稻谷类作物和菜豆,但由于口感很差容易伤胃且播种量很小,所以一般用作家畜的饲料。如此的配置必然造成与其相适应的饮食。据拜占庭史料记载,保加利亚人很喜欢吃面包,根据各地区的农作物情况,各种麦类都能做成面包,但只有小麦做的面包做好吃。难怪13世纪的一位历史学家抱怨:大麦面包师农民的食物,像他这种地位的人实在是无法下咽。文献曾记载,保加利亚人曾使用牛车做面包,可是由于场面的战乱,从公元初年到18世纪末好像一直就没改变。不过也因为麦类的产量稳定,所以整个中古时代,面包价格一直维持在比较稳定的水平上。甚至于罗马人在3世纪还特别规定,城市里的高级贵族要经常为农民分配面包,作为自己的义务。后来在7世纪以后,这个任务逐渐落到了东正教会的头上,很多东正教徒就以这个为终身职业,救济穷人和乞丐,特别是大饥荒的时候,更是会加倍发放。(8)12世纪以后,面包食用数量减少,肉类与动物蛋白摄入量增多,使得保加利亚人开始增加肉类的需求,面包发放也就是也也就逐渐萎缩。现代的保加利亚人与早期的保加利亚人饮食没有太大区别,但却与西欧人的饮食有很大区别。主要还是由于消费情况、饮食结构以及风俗习惯的不同出现的。现代保加利亚人通常是早中晚三餐,他们比较重视中餐及晚餐,其中晚餐为正餐。在菜肴搭配上荤素结合,但以加入香料的肉类为多,同时有餐前开胃酒和餐后甜点,食谱是很考究的。要说保加利亚人真的是荤素结合,在餐桌上还可以看到大量的蔬菜和水果。其中扁豆、卷心菜、土豆、黄瓜、青椒是必不可少的食物,各种豆类也常见于保加利亚人的餐桌。就像中世纪的烹调菜肴书籍所说,那时居民主食是面包、豆类和蔬菜沙拉,水果、鱼、奶酪家家都有,葡萄酒和柠檬汁是顿顿离不开的。保加利亚人特别爱吃草莓,所以草莓一直是水果中的主食,当然现在苹果也开始占据了保加利亚人的餐桌。在水果里,保加利亚葡萄的产量最大,开胃酒经常就是甜葡萄酒。(9) aq**w?l  
\05C'z3]  
农业生产 fP*C*4#X  
aa3YtNpP  
保加利亚农业的发展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早期缺乏文字记载,所以我们只能从希腊罗马时期说起,在早期的我们只能根据现存资料以及考古证据进行估计当时的情况。首先我要说的一句话就是不能用西欧的农业状况来硬套保加利亚的农业情况,因为他们是完全不同的。在罗马时期,保加利亚正式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大量的罗马诺作业和根种技术也一起被带到了保加利亚。如手工作业的锄头和镰刀,但却没有犁和耙这些平整土地的工具,脱谷则是用牲畜践踏,没有精细的脱谷用具,此时的西欧人以及发展出了木制脱谷机。不过古代保加利亚人很会使用水力,现存的大量磨坊和水果碾压机显示了保加利亚人利用水力的高超技巧。当然耕地的方法是两块田的轮耕制,这和西欧人完全不同,西欧人是三块田轮耕,即一块种麦、一块种水果、一块闲置,第二年轮换。其实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罗马时期劳动力的严重不足,从未出现西欧的那种人多地少的状况,因此农业发展也非常缓慢。 ~z"->.u  
7cSvAX0Z.  
中世纪到奥斯曼统治时期的农民生活很清苦,我们有很翔实的资料可以说明当时的情况。此时人口增多,而且8世纪前期封建制在保加利亚确立后,保加利亚大公开始向拜占庭学习,并颁布了农业法律。此时以农庄为基本单位,农民们的居住区就是农庄的核心,包括住房、磨坊、谷仓、草垛、酒窖、饲料棚、车库等,在居住区的四周是份地、林地、牧场、打谷场、菜园、果园等,统称为生产区域。土地采用敞开耕作的方式,只有在收获季节才筑起篱笆防止牲畜啃食。如果出现土地纠纷,则以“古老的边界”为准。农民可以世袭自己的份地,但份地分配权属于村社。但如果出现农民逃离自己土地的事情,则由村社安排其他需为国家纳税的人来耕种。不管是谁耕种,政府都按“什一税”进行征收。从这里可以看出,此时的政府并不关心耕种土地的农民是谁,而是关注土地上的税收是否能收齐,同时在客观上也杜绝了土地荒芜闲置的事情发生,从一个方面上提升了国家的国力。由于拜占庭的文化的传入,政府也逐步完善了自己的管理,每三年对土地进行一次清查,让土地使用状况日趋合理。政府还立法对农民进行安置,严惩偷窃或毁坏他人土地劳动成果的行为,从一定意义上增加了农民种植农作物的积极性。虽然有法律保障,但农民的贫富差距其实很大。有一部分富农,不仅有自己的份地,还有替别人代耕的土地,甚至还可以放贷。他们不是地主,但已经开始向地主靠拢。另一部分贫农,则只有少量的份地,有些外乡来的农民则没有份地。再加上税收中的漏洞,贫富不断拉开距离。虽然如此,但这种制度刺激了经济和商业的发展,在保加利亚出现了大量的商业城市,索非亚、维丁和特尔诺沃都在此时成为重要的商业中心。(10)此后,1396年保加利亚被奥斯曼征服,奥斯曼统治时期是保加利亚农业的一段黑暗时期。此时奥斯曼政府一改保加利亚原有的农庄制度,变成了完全的军事制度。农民被轻蔑的称为“赖亚”,即“牲畜”,他们在“斯帕西”领主的田地里干活,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这与当时西欧的封建制度很相似,但却比他们野蛮。“什一税”的税收变的更高,甚至到达了“二一”。在这之外还有人头税,以及一种奇怪的税。这种奇怪的税就是“出猎税”,即奥斯曼苏丹出外打猎时不愿出钱,所以一切开销都从农民身上出,最后就形成了这种税。(11)因为奥斯曼人的横征暴敛,保加利亚的经济和商业逐渐萎缩,甚至连农业技术都退化到了耶稣基督时代的水平。当地人离开城镇,人口大为减少。也正因为如此,保加利亚才爆发了著名的“4月起义”,并寻求到了独立。 :{imRa-  
2!`Z3>Oa  
1944年共产党取得政权后,一改小农私有经济,进行了合作化、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的发展。在第一和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保加利亚大量建设农业社,开始拖拉机生产。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期,农业社进一步扩大,全国93.2%的土地属于农业社,此时也开始进行电气化改革,逐步把不用电的保加利亚变为电气化的保加利亚。1958年,保共七大宣布,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在保加利亚确立。20世纪50-60年代,保加利亚建立了几座化肥厂为保加利亚农村每年提供几十万吨的化肥。60年代末,开始出现农工综合体,保加利亚农业与工业一起迅速发展。80年代中期,由于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推进,保加利亚政府把荒山和山坡地包给了农村社员,并在1989年提出把土地归耕种者无限期使用,农业总产值达到78.446亿列弗,比1939年增加了24倍。(12)苏东剧变后,保加利亚也一起向右转。1992年通过了《农业土地所有和使用法》,规定了土地的私有化方式以及土地返还制度,而且对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也进行了照顾。农业形成以个人农庄为主,在此基础上发展新型合作社,即股份制合作社。2000年,由于希望加入欧盟,保加利亚加快了改革步伐,并从欧盟得到5000万欧元的补贴,政府也把农业建设列为头等大事,大量投资生态农业,并组织专门人员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2007年,保加利亚如约加入欧盟。小麦种植面积比2000年增加10%,其他粮食作物也有大幅度增长。但也同时出现了转基因食品以及农业人口的大量外流,经济下滑仍旧未达到剧变之前的程度。(13)据2007-2008欧盟经济报告蓝皮书,保加利亚经济状况人是欧盟倒数第一。可见保加利亚农业生产还是任重而道远。 imuHSxcaV  
9K y,oB  
民族风俗 !LESRh?  
49>yIuG  
    说起保加利亚的风俗习惯也是与众不同的。也许我们和保加利亚交谈的最大不习惯之处就是他们的“点头不算,摇头算”了。这个习俗和世界上其他民族和国家相反,保加利亚人的传统就是表示赞同为左右点头,表示否定为前后点头。当然,现在的保加利亚人对于礼仪还是很重视的,他们在行走或工作时见到亲戚朋友或者同事都会打招呼说:“你好”,“早晨好”,“中午好”,“晚上好”等等,紧接着就问:“你怎么样?”在分手的时候会说:“祝你健康”,“祝你顺利”,“万事如意”等,对于长辈也会使用敬语“您”。现代保加利亚人的见面礼仪已经和其他国家基本相同,都是握手、问候、拥抱、亲吻等等,根据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礼仪。不过在保加利亚还要注意一点,那就是如果去别人家做客,一定要提前打好招呼,并且不能迟到,如果迟到就是对主人的最大不尊敬。在吃饭与喝酒之时如果要举杯,一定要目视对方,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尊敬。在临走时不要忘记谢谢主人的款待,特别是还要夸夸女主人的厨艺非常好。在保加利亚,人的姓名基本全是由三部分组成,其排列顺序分别为:本人名字•父亲名字•父亲姓氏。平时只用称呼本人的名字和姓,妇女结婚后,要冠上丈夫的姓,即成为本人名字•父亲名字•丈夫姓氏(并且加上代表女性的a)。 p`C5jfI  
 %tjEVQa  
三、公路和铁路交通 duTSU9  
wQ95tN  
早期交通情况 1O{67Pf  
$(hZw  
    因为保加利亚是个多山且山脉呈平行分布的国家,所以在公路和铁路交通运输上也根据这个特点,具有横向互不连接的特征。其实这些横向的道路的基础原本来自于罗马时代,当公元前46年,这片土地被征服后,罗马人就开始对保加利亚地区的道路修建。因为这里恰好是罗马人所认为的农牧业交界线,并且还是罗马人的北部边疆,所以大量的军团被派往保加利亚北部的多瑙河沿岸,为了军事运输更加迅速,罗马人开通了从拜占庭(君士坦丁堡)到赛迪卡(索菲亚)的公路,尽管还只是石子路,但已经可以把大型的军需产品运输到多瑙河前线。可是在拜占庭帝国时期,也就是这条公路,让保加利亚人一次又一次的直接从多瑙河直抵君士坦丁堡的城下,对拜占庭帝国叫阵,也许这也是一种悲哀吧。在保加利亚的各处都可以看到罗马时代留下的遗迹。比如普罗夫迪夫这座城市,该城市已有6000年的历史。它原本是色雷斯人建造的,后来被罗马人所占领,当罗马人占领后,就对这个城市进行了“大理石化”修造。今天在普罗夫迪夫的各地都能看到罗马人的这些作为。要说其中最为著名的,应该是旧镇边缘小丘上建于公元2世纪,于1972年发现的古罗马剧场遗址。剧场里有些石柱、塑像至今仍在。围成半圆形的大理石观众席座位更是完好无损。如今,这座古罗马剧场每年都举办许多文艺活动,譬如夏季的威尔第音乐节(Verdi Festival)就是普罗夫迪夫一年一度的盛事。试想想:在地道的古罗马剧场听威尔第歌剧,那是一种什么感受?!再比如在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市中心发现的一座古罗马剧院:这座罗马剧院居然是在另一座古罗马剧院上面建成的!根据保加利亚国家文物研究所考古学家扎林•韦利奇科夫的研究,这是迄今发现的首例古罗马时期的“剧院下的剧院”。这座“剧院下的剧院”呈圆形,半径为27.4米,很可能建于公元2世纪末,剧场的地面是用河床里的石头铺就的。考古学家还在发掘现场找到了一些古罗马钱币、器皿和其他物品。后来的保加利亚国家则继承了这个财产,在罗马人的修建基础上又修建了大量的城堡和剁墙,从此开拓了保加利亚自己的文化氛围。 @g?z>n n  
[)KfRk?};2  
现代交通 VJPPHJ[-  
@XJv9aq  
保加利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修建则是从19世纪独立后开始的。1866年,保加利亚修建了第一条从鲁塞经过卡斯皮昌到瓦尔纳的铁路,这条铁路实际上是由外国援建的,主要是为了把保加利亚的农作物运输到黑海的码头而已。保加利亚真正开始自己修建铁路则是在20世纪的头20年了,在这一阶段,保加利亚共修建了3条主要铁路,即腊多米尔——丘斯滕迪耳线、特尔诺沃——旧扎果腊线和查雷伐利伐达——加布罗沃线。到1939年时,保加利亚的铁路总长度已经达到了5788公里。1944年以后,保加利亚又开始了双轨制、电气化的改造,在40年的时间里,修建了6497公里的铁路线,其中有2510公里为电气化铁路线。至1987年时,保加利亚的电气牵引机车货运量已经站到了货运总量的80.3%,剩下的则全是柴油牵引机车。到1987年为止公路则有3690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42公里。1987年的汽车客运量为23.8亿人次,货运量为91.7亿吨。(14) Jx,s.Z0@7,  
ku=q:ry O  
东欧剧变后,因为保加利亚的资金长期短缺,所以造成很多铁路线年久失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保加利亚参加了欧盟和中东欧国家的“发展全欧洲运输走廊和全欧运输网的运输部长会议”。在会议上,各国代表决定:发展全欧洲运输基础设施是欧洲一体化的不可分割的部分;建设全欧运输走廊和运输网就是按欧盟的标准和要求把现有运输基础设施现代化和改造;对原有铁路和公路进行改造(新修的铁路和公路占很少比重),建设管理和运输信息系统,改进铁路运输系统的通讯和信息技术,改造海港基础设施和通讯系统。由于保加利亚所处的位置正好是连接欧洲和亚洲各个地区的交通枢纽,所以有包括全欧4号、7号、8号、9号和10号运输走廊等几项工程。每一个工程都包括铁路和公路运输线。工程建设包括桥梁建设、道路改造或建设。至2007年为止,已经完成了80%以上。等到这些工程完全竣工后,保加利亚的铁路和公路交通将会得到很大的改善,对于经贸关系、运输和旅游业都会有极大的裨益。保加利亚的航空运输业完全就是在苏联的帮助下发展起来的。在1947年6月29日,第一条由苏联援建的从索非亚到布尔加斯的航线正式开通,自此之后保加利亚正式有了自己的航空网。至1985年为止,保加利亚的航空总航线为115524公里,其中国际航线112864公里,这一年的航空总客运量为260.6万人次,总货运量为26428吨。剧变后的各保加利亚航空公司都进行了股份制改革,基本股份都以售出,机场也已经租让。目前,保加利亚共有10个航空港,其中4个为国际空港,6个是农业航空机场。今天,保加利亚的民航业务主要由巴尔干航空公司管理。同样,保加利亚的船舶运输业也是在苏联的援助下开通的。至1987年,年客运量已经达到46.06万人次,货运量为2588.8万吨。剧变后的保加利亚为了发展与周边各国的经济,正在维修和扩大在黑海上的两个港口:瓦尔纳和布尔加斯港。内航则是以鲁塞港为最大港口。 u(qpdG||7  
'?[msX"aqa  
旅游业的发展 }0*7bb  
eVJL|uI|  
    今天的保加利亚旅游业同时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主要原因是保加利亚在调整经济结构的过程中把旅游业作为国家重点扶持和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在2004年之时,保加利亚议会通过了一项旅游法案,该法案放宽了旅游经营和成立旅游代理的规定,取消了原许可证代以登记制。不仅如此,同时该法案还计划成立保“旅游署”,隶属经济部。这时的保加利亚也向希腊学习,主要以文化来取胜。他们的口号就是:“如果想看现代化的高楼大厦,那就请到别处去。保加利亚有的是风雅古朴的民居和历史悠久的教堂。”近年来,保加利亚政府在著名黑海旅游胜地建了大批现代化宾馆、饭店、浴场和娱乐设施;在各地高山建滑雪基地、生态旅游项目等。在黑海附近更是引资1000万欧元建高尔夫球场等旅游项目。作为欧洲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保加利亚历史遗迹甚多,如色雷斯、罗马时代和拜占庭时期的古迹,各地的古镇博物馆、众多的修道院、古城堡、各式古代教堂,有些景点就在市区,如罗马文化遗留下来的建筑群。目前保加利亚主要旅游项目有海滨旅游、浴疗旅游、山上旅游、滑雪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旅游等。2007年1月,保加利亚正式成为欧盟成员。保加利亚旅游署发来的数据显示,2007年1月至9月,保加利亚入境游客总数4583330人,比去年同期增长7.4%,其中入境国家排在前列的分别为罗马尼亚、德国、希腊、英国、俄国、土耳其等,中国排名48位,总游客数为3961人。也许我们以后可以组团去保加利亚渡周末的日子不会太远了。(15) 5PySCGv  
|LhuZ_;1xo  
注释: KJ |1zCM  
3 g!h4?^  
(1)    参考希罗多德《历史》,第1卷,第24节。商务印书馆1997版,上册,第11页。 {GY$J<5=  
\8H"lcj:  
(2)《牛津欧洲史》第一卷,插图。吉林出版集团2009版。 P|4a}SWU  
;!Mg,jlQ  
(3)《巴尔干杂拌:小国之道之保加利亚篇》,见《战争史研究》第17号,战争史研究出版社2007年1月版。 Cq'r 'cBZ  
Z.:A26  
(4)John Fine,《The Earth Medieval Balkans》,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83 P1. hTqJDP"&F  
-UE-v  
(5)《保加利亚地图》文字说明,中国地图出版社,2005年3月版。 HKf3eC  
svII =JB  
(6)参考新华网2008年6月9日报道内容。 aUQq<H'R  
{K}+$jzGVt  
(7)http://bg.mofcom.gov.cn/aarticle/ddgk/zwdili/200706/20070604825831.html .- o,_eg1f  
WfI~l)  
(8)Ph.Koukoules,“Onimata kai eide arton kata tous Byzantinous chronous”《Epeteris Hetaireias Byzantinon Spoudon》,5,(1928),P36-52. q\G@Nn^  
q9Wtu7/  
(9)A.Kazhdan ed,《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Byzantium》,Oxford,1991,P808. F U%b"gP^  
+d. Bf  
(10)J.Teall,“The Grain Supply of the Byzantine Empire,300-1025“,《Dumbarton Oaks Papers》,13,(1959),P87-139. =Ih_[$1dw  
D=+sD"<|  
(11)《奥斯曼帝国》,青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51-375页。 T~d';P  
8A qe'2IH=  
(12)参考《保加利亚政治经济改革》,宣传手册,1984年版。 !h;VdCCi#  
e hGC N=  
(13)《世界社会主义黄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66-73页。 U$%w"k7^(  
D-/A>  
(14)《世界经济概况,2003/2004》,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 @:8|tJu8b  
$NSYQF%aO  
(15)http://www.discover-bulgaria.com/
顶端 Posted: 2010-07-13 22:17 | 2 楼
睿智能
十月革命勋章 第一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二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三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一枚红星勋章 第二枚红星勋章
级别: 特级国家一等参事


精华: 0
发帖: 3272
爱心: 346 点
金钱: 32698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在线时间:82(小时)
注册时间:2009-11-27
最后登录:2020-07-21

 

只要走出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就是好的。
顶端 Posted: 2010-07-14 09:22 | 3 楼
富兰克林
华约外交部长委员会主席 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外交部长
十月革命勋章 第一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二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三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一枚红星勋章 第二枚红星勋章 二级卫国战争勋章
级别: 中央理事


精华: 0
发帖: 3380
爱心: 482 点
金钱: 32580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苏联
在线时间:127(小时)
注册时间:2009-12-04
最后登录:2024-06-02

 

每个国家国情不同 x3 <Lx^;  
+-i@R%  
生搬硬套苏联那不行
顶端 Posted: 2010-07-17 15:44 | 4 楼
相约多瑙河
级别: 书记员


精华: 0
发帖: 11
爱心: 1 点
金钱: 110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苏联
在线时间:6(小时)
注册时间:2010-07-13
最后登录:2010-07-29

 

第二章    史前时期的保加利亚 4i\n1RW  
-rBj-4|"  
      有人说:一个国家历史研究程度的高低,从某种意义上其实是取决于本国近代史开始独立时代的早晚,保加利亚正好就是这个论断的最好反映。当奥斯曼帝国时期,苏丹和下臣想尽一切办法使巴尔干诸民族忘记本民族的辉煌历史。他们利用高压政策,造成有些保加利亚人甚至只知道自己的家谱,却不知道自己的国家曾经独立,这是多么的可悲!保加利亚人真正研究自己的历史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那时随着大量考古遗迹的彻底发掘,人们才知道保加利亚不是一个文明的后进区域,相反五六千年前的保加利亚人创造的辉煌一点都不次于希腊所创造的辉煌。 K,Vl.-4?  
o>h>#!e  
一、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 _`_$U MK;  
6kk(FVX  
旧石器时代 %1<|.Dmd  
4ai3@f5  
保加利亚的历史非常悠久,主要原因可能就是她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保加利亚正处在欧亚交界处,多种文明曾在这里产生过激烈的碰撞,因此自远古时代起这里就是一个文化的交叉点。不过令人遗憾的是保加利亚人真正研究自己本国的历史的时间相当之短,仅仅一个世纪而已。究其原因是19世纪末之时,保加利亚才脱离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开始进入独立建国阶段。有人说:一个国家历史研究程度的高低,从某种意义上其实是取决于本国近代史开始独立时代的早晚,保加利亚正好就是这个论断的最好反映。(1)当奥斯曼帝国时期,苏丹和下臣想尽一切办法使巴尔干诸民族忘记本民族的辉煌历史。他们利用高压政策,造成有些保加利亚人甚至只知道自己的家谱,却不知道自己的国家曾经独立,这是多么的可悲!保加利亚人真正研究自己的历史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那时随着大量考古遗迹的彻底发掘,人们才知道保加利亚不是一个文明的后进区域,相反五六千年前的保加利亚人创造的辉煌一点都不次于希腊所创造的辉煌。让我们看一下现在,保加利亚的文物出土的绝对数量已经成为欧洲仅次于希腊和意大利的第三大国家。甚至连法国和德国的出土文物数量都难以望其项背。(2) 01b0;|  
"=)`*"rr  
当今时代,大量关于保加利亚史前时代的论文如雨后春笋般问世,同时考古学家们也在铁铲的帮助让大量考古证据重现于世。让我们慢慢揭开保加利亚这个国家的历史面纱,把她神秘的一面展现在所有人面前。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保加利亚与巴尔干其他地方一样,经历过诸多时代。我们根据考古遗迹可以把保加利亚土地上的历史细分为: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20000年前)、新石器时代(20000-10000年前)、母系氏族社会时代(10000年前-前3000年)、凯尔特人与色雷斯人的时代(前3000-公元前后)、罗马统治时代(公元前后-6世纪)、斯拉夫人时代(公元4世纪-7世纪)以及保加利亚——斯拉夫人时代(公元7世纪以后)。(3)实际上我们主要讲述的只是最后一个时代,但我们也不能把这一时代形成之前的历史丢掉,因为所有的历史都是环环相扣的。追本溯源是有益于我们更好的了解今日的保加利亚的。  K!j2AP3  
r0,}f\  
据考古证据显示,保加利亚最早出现人类是在10万年前的冰河时代。当时欧洲除西班牙外的其他地区基本全覆盖着厚厚的冰雪:从比利牛斯山到高加索山一线,冬天几乎可以占到一年的一半以上,动物们只能在洞穴中生活。让我们把视角对准巴尔干山脉——这个常年冰天雪地的地方,就可以发现保加利亚现存最早的人类遗迹——尼安德特人的遗迹。在巴尔干山脉有大量洞穴,在几个重要的洞穴里考古学家发现了燧石刮削器、三角形石刀、锯齿状器和小型手斧等。据考证当时的尼安德特人已经掌握了修理石核技术(搂挖技术和盘状石核技术),与这些石器并存的还有大量动物骨骼化石,可以从一个侧面证明由于技术的革新,尼安德特人的狩猎成功率很高。除此外,我们还发现了窝棚和炉灶的遗迹,更重要的是当时已经出现了骨针,我们可以放眼遐想一群爱美的人已经生活在这个世界中。因为与此相似的物品是首次在法国穆斯特洞穴中发现的,因此人们把这种文化定名为“穆斯特文化”(Moustier),制作的工具也就跟着叫做“穆斯特型”工具。由于该时代年代过于久远,造成发现的遗迹相当少,但依据这些却可以肯定:从这个时候开始,保加利亚的人类已经登上历史舞台。 qIl@,8T  
G}x^PJJt  
距今大约在3、4万年之时,一批新的人种从南方迁移到保加利亚,这些人是现代人直系祖先的一支,即晚期智人。他们带来了先进的技术,远远超越尼安德特人的石器装备。他们把保加利亚的文明环境焕然一新,推进到磨制石器的时代。在一些洞穴中考古学家发现了端刮器、吻状刮削器和各式雕刻器等,更令人惊异的是骨锥和弓箭的出现,它们一下子丰富了原始人的生活,让制造武器成为可能,人们狩猎不再像过去那样艰难,效率大大提高。(4)与此相伴的是岩画的大量出现,虽然至今为止保加利亚也没有发现像法国考古发现的那种抽象美丽公牛形象,不过现在所发现的岩画线条都极为优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也说明了人们已能把内心的东西充分发挥出来。与其他早期文明一样,在保加利亚也发现了刻画鲜明的小雕像,我们把它定名为 “维纳斯雕像”,其实准确说就是孕妇的小雕像,所以也有人叫它“丰产之神”雕像。在同时代的西欧、近东也有很多相似的古代文化遗存,考古学家们把这个时代的文化统称为“奥瑞纳文化”(Aurignacian culture),此文化以法国南部加龙河上游图卢兹附近的奥瑞纳克山洞而得名。 |b'AWI81D  
] N8V?.|:  
距今1万年前的最后一次冰川期结束,地质时代进入全新世。此时大量动物灭绝,取而代之的是我们所熟悉的美丽现代动物。植物则从冰原和冻土地带获得解放,大量针叶林和阔叶林植物出现在保加利亚的土地上。温暖的气候促使动植物都逐渐北移,“奥瑞纳文化”时代结束,取而代之的是新石器时代文化。此时的人类遗迹更加明显,削制磨制石器大量出现,另外在保加利亚还发现了巴尔干最早的偶像女神崇拜和护身符,它们的身影现在都已经转移到索菲亚自然历史博物馆中。(5) g|Cnj  
8dNJZoV  
新石器时代 &+p07  
psBBiHB[L  
让我们把时钟拨到7000年前。这个时期由于生活环境和使用工具的改变,人口大量增加,人们开始定居生活,村庄也逐渐出现。此时的人们驯化了牛、羊和猪,并且出现第一次农业试验,小麦第一次出现在欧洲大陆。据现代考古证据发现,保加利亚当地几乎所有小麦都属于亚洲的舶来品,与新月地区的小麦属于同一品种。但因为气候的不同,小麦也慢慢变得稍有不同,我们把这些变异种类的小麦叫做独粒小麦(Triticum Monococcum),他们可以说是来自于巴尔干野生小麦与亚洲小麦的杂交品种。(6)在该文化时期,保加利亚本土首次出现球腹长颈的瓶与罐,我们又称其为梨状瓶。其中的较精致者已有简单彩绘,在此基础上保加利亚先民又发展出了四足的钵形陶器。20世纪中叶以前这种文化曾被定名为“斯塔尔切沃文化”(starevo)时代,其来源于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附近的斯塔尔切沃遗址。但现在“卡拉诺沃文化”(Karanovo)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正式名称,卡拉诺沃位于保加利亚东南部新扎戈拉城附近,这里的文化堆积包括新石器时代、红铜时代和青铜时代各阶段。经过测定其年代约从公元前第6千年中叶至前第2千年。最早的发掘工作是由保加利亚考古学家米科夫和格奥尔吉耶夫于1936和1947~1957年进行的。(7) b?l\Q Mvi  
8^~]Ym:  
继“卡拉诺沃文化”之后的是前期线纹陶文化(多瑙河文化)和后期温查文化,线纹陶文化是以多瑙河畔的线纹陶得名,而温查文化则得名于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附近的温查遗址。在这个文化时期,耀眼的光芒突然显现在保加利亚: =6hf'lP  
>2r/d  
那么这些光芒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先来看看下面的报道: C\Rd]P8\  
pbNVj~#6  
1.1961年在罗马尼亚境内温查文化的塔尔塔里亚遗址发现了3块刻有图形的泥板,图形略近于两河流域苏美尔的早期象形文字(即苏美尔文字),从而引起广泛讨论。有人认为,从时代及地理位置看,这3块泥板的图形,似不可能受苏美尔的影响,很可能是在当地产生的。保加利亚原住民则比罗马尼亚人走得更远,6000年前不仅仅有泥板,而且出现了记录一年天像变化的历书。这部历书发现时是刻在陶制炉体周围的,从左至右,分成许多纵行,行距之间标月亮圆缺记号,以圆缺的三十天周期为一个月,并以赭红色在空白处标明全年为十二个月,一年为三百六十天。与一年差距的五天由灵巧的工匠们在炉子穿眼处作了五个记号,以便于与下一年循环相连。历书将十二个月分三个季节,同古埃及历书体系相似,而且时间也与其不向上下。(8) 60m1 >"  
+= QboUN  
2.2007年9月5日,保加利亚考古队在瓦尔纳附近的普罗瓦迪亚市郊发掘出欧洲最古老和最大的史前盐场,其最早开采时间可以上溯至7400年前。同时在该处还发现约30个保存完好的黏土容器,制作工艺相当精良。经测定这些黏土容器是用来过滤海盐的,主要造作方法是首先在内部放满海水,之后进行晾晒,储存在这些黏土容器中的海水经蒸发后,析出的海盐经由容器底端的孔倒出,海盐便被分离出来。  }#1g;  
Tu"](|I>   
3.1996年,塞尔维亚布洛克尼克遗址,考古学家发现6700年前的铜矿遗址,把欧洲人冶炼技术的出现年代提早了500年。在此之前,欧洲最早的铜矿是在黑海海滨的瓦尔纳,距今约6000年。 c|XnPqo;f  
;3_'{  
从上面的报道我们可以看出,保加利亚人仅仅是在一登场时就与众不同,保加利亚的原始居民用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因此我们可以大声地说:保加利亚是早期人类文明发展的中心之一! x1Uj4*Au  
BRT2=}A  
该文化时代保加利亚主要是农民,但这些农民却并不完全是定居的,他们经常到处迁徙。从爱琴海边到多瑙河两岸,到处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从考古学家挖出的使用器具来看,那些人虽已开始定居,但由于终年的酷寒天气,只能以狩猎、捕鱼或饲养家畜为生,耕种土地成为了副业。因为是副业,耕种法便一直处于原始状态,即一块地只用一次,下一次用另一块地。这种浪费土地的耕种法,造成经常要到处迁徙寻找新的处女地。也正因为这种耕种法让保加利亚的原始居民周期性小规模迁徙,与巴尔干诸地区的人都有了联系,他们各自所发展起来的生产生活技术也到处互相交流。不久,由于人口的大幅增加,人们很难再找到好的处女地,生活方式便开始朝定居发展。多瑙河平原地区的居民首先走向定居生活,他们建立永久性农庄,由于在同一地点不停的改建,从而形成了大量的土丘和围墙。在南部城市新扎戈腊附近的卡拉诺弗遗址就是这种农庄的典型。在该遗址处我们共发现五个居住层,根据碳十四测定人们在这里连续居住至少1200年。因为定居成为普遍,区域性文化也就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原始的保加利亚一步步走向繁荣的时代。 -ydT%x  
x$t=6@<]  
我们现在知道,保加利亚进入了铜器时代相当早。主要原因是保加利亚天然的铜矿充足,并不需进口铜矿石就可以进行冶炼。这段时期的保加利亚原住民冶炼的器具包括武器,也包括饰物,从出土的青铜器数量和质量上我们可以看出,当时保加利亚已经出现大量的剩余产品。剩余产品的增多带动了村与村之间的简单交换,大量交换的结果就是货币的产生。那时的保加利亚人已经开始使用货币,这一证据发现在保加利亚山区,考古学家居然在山区发现了来自于地中海的凿孔贝壳钱币。不过有件事还是令我们觉得怪异,那就是虽然交换已经发生,但保加利亚原始居民内部竟然没出现阶级分化的迹象!因此我们只能认为他们还处于母系社会末期。 V3S`8VI  
k 'o?/  
索菲亚博物馆展出了大量这个时代的各种用具,从这些用具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几乎所有用具都具有回纹或螺纹装饰,特别是雕像和陶瓶这一现象更是明显。比如在瓦尔纳附近曾经发现一座小雕像,雕像是用一个大肚子花瓶来塑造一个端坐的女性。花瓶的头部特别用贝壳嵌入,以表示该女性的眼睛,而瓶身上绘有大量的螺纹图,借以代表她所穿的衣服,或者就是直接代表她在身上的刺青。这件东西很可能是祭祀之用,用以表现古人对生产力的追求。但也有人认为这就是一件玩物,是给小孩子玩的。 9 (Z)c  
Gvwel!6  
除物质生活的丰富外,农业也有了长足进步,此时外来的农作物被大量引进。比如小麦已经分化成两粒小麦和硬粒小麦。另一个原因是由于人们的定居,可以对耕种技术进行改革,因此耕种技术也逐步完善化。狩猎和渔猎虽然仍旧是一些部落的主要营生,但因为已经有农业部落和渔猎部落之间物品的交换,渔猎部落也能享受到地上的产出。保加利亚最早的房屋也出现于这个时期,这些房屋四壁是用泥巴砌成的墙,屋中间有一个圆顶炉灶,用以烘烤食物。跟据考古发现,我们可以判定他们在屋内使用的是木制器皿,不过木制器皿极易被腐蚀,随着时间都已风化殆尽,当前博物馆里展出的只有这些木制器皿的粘土仿制品。(9) bk|>a=o3  
d*(1t\  
公元前2500年左右,俄罗斯南部草原游牧民族开始进入巴尔干半岛,保加利亚的早期部落文化时代结束。移民时代正式来临,一场新的变革迫在眉睫。
顶端 Posted: 2010-07-17 16:47 | 5 楼
相约多瑙河
级别: 书记员


精华: 0
发帖: 11
爱心: 1 点
金钱: 110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苏联
在线时间:6(小时)
注册时间:2010-07-13
最后登录:2010-07-29

 

二、凯尔特人与色雷斯人 ]wZG4A  
f$R]m2  
凯尔特人和库尔干文化 M1^pf<!s  
aqtQGK57"%  
最早进入保加利亚的异民族是凯尔特人(Celt,拉丁文称Celtae或Galli,希腊文Keltoi),这些人最早在多瑙河上、中游活动,后来随着民族的壮大,为了争抢更多的肥沃土地,便逐渐进入巴尔干北部地区,在保加利亚东部黑海沿岸居住下来。不过由于他们生产发展比较落后,还未使用青铜武器。在保加利亚原住民的抵抗下,没有再向南发展。 YajUdpJi  
+n7bbuxj(X  
公元前3500年,南俄罗斯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创造了一种独特文化,因为最最早发现在俄罗斯的库尔干州,所以叫做“库尔干文化”(Kurgan culture)。这种文化是南俄罗斯草原的操印欧语系的语言的闪米特游牧民创造的,它属于一种半游牧民的文化。(10)在公元前2300年,该文化随着游牧民族的西进,到达巴尔干半岛和希腊。这些人的社会结构、氏族制度、经济生活、宗教信仰等方面,都与巴尔干半岛的土著居民有着相当大的区别。但在漫长的碰撞过程中,文化逐渐融合,各种新的文化突然出现,希腊历史学家把巴尔干半岛的这些融合之后的人都叫做色雷斯人,他们成为保加利亚最早建立国家的土著民族。此时的色雷斯文化属于军事民主制时期文化,社会阶层两极分化,同时出现军事贵族和平民。保加利亚南部色雷斯等发达地区积极向希腊靠拢,形成城邦和早期王权国家;北方则稍慢,一直到前1600年左右才出现小型城邦。之后,随着新的冶炼技术的传入,青铜冶炼业蓬勃发展,保加利亚本土接连出现多个冶炼中心。其中最主要的冶炼中心集中在多瑙河的乌乃提西——图姆鲁斯文化遗存。青铜技术蓬勃发展后,青铜武器也大量出现,图姆鲁斯人凭借先进的技术和强大的武力到处征战,从多瑙河向亚得里亚海和黑海进攻,造成整个巴尔干半岛的动荡。(11)因为这些人的扩张,巴尔干半岛到处都出现大移民的场景。因为移民的混乱交叉,原本被色雷斯人驱逐到亚得里亚海北部沿岸的乌恩菲尔德人又被图姆鲁斯人驱逐回来,他们向南进入今塞尔维亚和阿尔巴尼亚附近地区。因为乌恩菲尔德人的挤压,原本在此的亚美尼亚人、菲利吉亚人和米西安人开始向东迁徙,进入小亚细亚的安纳托利亚,连显赫一时的赫梯王国夜被这些野蛮民族所灭亡。因为南部屏障消失,乌恩菲尔德人继续南下,进攻希腊诸城邦。当时希腊正处于分裂状态,所以很快被乌恩菲尔德人打败,从此衰落不堪,200年后,多利安人南下,希腊进入黑暗时代。(12)从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3世纪,色雷斯人一直整个巴尔干半岛的主人。 nF]lSg&]X  
|?g k%g  
早期色雷斯人  RCKb5p9  
ftRf~5d2  
据考古证据发现,色雷斯人(Thrace或Thracia/Thrakia,希腊文Θρακιοζ)一直以保加利亚的伊斯特河(今多瑙河)平原为中心区域向四周辐射。大致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由从南俄罗斯草原来的游牧民族与巴尔干土著民族混合而成。(13)现在,我们一般把色雷斯人在巴尔干称霸的时代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即:第一阶段(公元前第2000纪末——前6世纪末),该时期前期色雷斯人逐渐扩张到整个巴尔干半岛;后期色雷斯人形成大体统一的古代型部落共同体,并与希腊人开始发生交往;第二阶段(公元前6世纪末——前3世纪初),为色雷斯人国家和文化发展的黄金时代。 K^> +"  
A\YP}sG1  
公元前倒数第二个千年的色雷斯人,曾“一度占有过从攸克辛海到亚得里亚海的整个巴尔干半岛”,(14)甚至一直向东延伸到密俄提斯湖(今亚速海)和辛梅里亚海峡(今刻赤海峡)。我们根据这些记载可以大致划出色雷斯人的活动地区。当时色雷斯人占据的地方包括:今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希腊东北部、土耳其西北端、匈牙利东部一带、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很大的一部分以及乌克兰南部沿海地带,换种说法其实就是除希腊南部诸城邦以外的整个巴尔干半岛。公元前倒数第一个千年其活动地区发生了变化:早期,由于伊利里亚人的南迁,色雷斯人从亚得里亚海沿岸向东收缩,北方则遇到了达契亚人的挤压,多瑙河北岸逐渐成为达契亚人的领地。后期,希腊马其顿人进入到奴隶制王国时期,逐渐强盛起来,倚仗着先进的武器,马其顿人向北扩张,色雷斯人活动领地更加减小。但也就是这个时代,色雷斯人的先进部落也突破了氏族制得束缚,出现了色雷斯人自己的国家组织,进入到全胜的黄金时代。此后色雷斯人开始衰亡过程:首先被马其顿征服,马上又被罗马人征服,最后与斯拉夫人彻底融合,成了南部斯拉夫诸国的祖先;还有“极少部分与伊利里亚人融和,成为阿尔巴尼亚人的祖先”。(15) BTqY _9  
D >$9(  
从记载中我们推测,色雷斯人人口一直在数百万左右,准确数字以200-300万人为最有可能。(16)关于色雷斯人部落的数量,不同时代的记载各不相同,我们可以大致理解为当时共分20-40个部落。根据我们现今能够获取的所有资料,属于色雷斯人族群的大致包括以下支系或部落: 居住在赫布鲁斯河(今马里查河)支流阿尔提斯库斯河两岸的奥德里西亚人(Odrysae/Odrysian);居于马其顿东南海岸狭长地带的皮埃里亚人(Pieres/Pierian);居住在奈斯托斯河与斯特里蒙河之间的埃多尼亚人(Edoni/Edones)、萨特莱人(Satrae);栖居在卡尔息狄斯的锡索尼亚半岛的锡索尼亚人(Sithonii/Sithonian),或为埃多尼亚人的一个分支。身份尚存争议的培西人(Bessi),曾被希罗多德称为萨特莱人的支系。还有居于斯特里蒙河以西马其顿地区的比萨尔提亚人(Bisaltae/Bisaltian);位于阿克修斯河右岸的波提亚人(Bottiaei/Bottiaean)。居于阿克修斯河与斯特里蒙河之间的克列斯通尼亚人(Crestonaei/Crestonii);位于埃诺斯河附近平原的阿普辛提安人(Apsinthii/Apsinthian)。在刻尔松涅斯(今盖利博卢)半岛的多洛科伊人(Dolonkoi/Dolonci);世居罗多彼山东南一带的特劳索伊人(Trausi);位于赫布鲁斯河以西沿海地带的奇科涅斯人(Cicones/Ciconian)。居住在马其顿东部、接近塞尔迈湾一带的米哥多尼亚人(Mygdones);居于罗多彼山和爱琴海之间、阿布德拉城附近的比斯托尼亚人(Bistones);位居潘加欧斯山一带的撒帕伊亚人(Sapaei/Sapaeans)。曾被视为累姆诺斯岛古老居民、后来移居马其顿的辛提亚人(Sinti/Sintian);位于斯特里蒙河西岸、斯科米乌斯山南坡的密底人(Maedi/Maedian)。在赫布鲁斯河与迈拉斯湾之间的科埃拉勒泰人(Coelaletae/Coeletae);在今保加利亚索非亚一带居住的塞尔迪人(Serdi)。 Ahm*_E2E  
a=Pl3Uo  
色雷斯人的北支包括盖塔人(Getae,一译葛特人)、达西亚人(Daci/Dacian)。希罗多德曾称誉盖塔人为“一切色雷斯人当中最勇敢、也最公正守法的” ,他们栖居于哈伊莫斯山(今巴尔干山)以北、多瑙河下游及黑海沿岸、直至南俄一带。达西亚人住在喀尔巴阡山、特兰西瓦尼亚及巴纳特、克里沙纳、马拉穆列什地区。两者关系十分密切,常被合称为达西亚-盖塔人;斯特拉博更明确 指出,达西亚人和盖塔人操的是“同样的语言”。托勒密的记载中提到过的达西亚部落据说不下于12个,其中包括:居住在达西亚西部约当今克里沙纳、巴纳特一带的普雷达文西人(Predavensii)、比耶菲人(Biefii)、阿尔伯森西人(Albocensii)、和萨尔登西人(Saldensii);在今达西亚中部地区,从北特兰西瓦尼亚、特尔纳瓦河地区,向南直达多瑙河畔的奥尔泰尼亚、西瓦拉几亚一带的拉塔森西或拉卡坦西人(Ratacensii/Racatensii)、布里达文西人(Buridavensii)、波图拉坦西人(Potulatensii)及凯亚基西人(Keiagisii);还有居于达西亚东部,即今摩尔多瓦和东瓦拉几亚一带的科斯托博契人(Costoboci)、考科恩西人(Caucoensii)、锡恩西人(Siensii)和皮耶菲吉人(Piefigii)。除了托勒密提及的那些部落以外,达西亚人内部也包含居住在摩尔多瓦的卡尔皮人(Carpi)、居于奥尔特河口的苏契人(Suci)、索梅什河一带的安萨门西人(Ansamensii)以及阿普利人(Apuli)诸部落。甚至达西亚人本身的属名Daci、Dai或许也是起源于他们之中的一个重要部落。盖塔人当中则包括科拉利人(Coralli)、居处多布罗加南部的蒂里齐人(Tirizians)、克罗比齐人(Crobyzi/Crobizians)等部落。曾因被亚历山大大帝击败而闻名的特里巴利人(Triballi),亦说可能是盖塔人的一个分支。 THC34u]  
3x=T &X+  
此外,色雷斯族群还包括生活在多瑙河以南、今塞尔维亚东部及保加利亚一带的默西亚人(Moesi/Moesian),赫布鲁斯河平原产麦区的彼洛格里人(Pyrogeri),居住在多瑙河流域的巴斯塔内人(Bastarnae),其下也许还包括皮欧西尼人(Peucini)。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分别或共同提到过的色雷斯人部落另有帕埃托伊人(Paeti)、德西亚人(Dersaei/Dersaean)、奥多曼蒂人(Odomanti/Odomantes)、迪伊人(Dii)、德罗伊人(Droi)、培尼亚人(Panaean)、第安人(Dian)。色诺芬记载过的一些色雷斯部落名称,则见有米兰狄泰人(Melanditae)、麦林诺法基人(Melinophagi)、特兰尼普赛人(Tranipsae)、蒂尼亚人(Thyni/Thynians)等。其它古代作家提及的色雷斯人部落又有阿斯提人(Astii/Astae)、卡埃尼人(Caeni)、马杜阿特尼人(Maduateni)、科皮莱人(Corpili/Corpilaes)、凯布雷尼人(Cebreni)、斯卡埃博耶人(Scaeboae)、德尔洛尼人(Derroni)、奥雷西伊人(Orrescii)、泰恩特尼人(Tynteni)、布伦纳伊人(Brenae),等等,可能还包括莱吉里人(Ligyri)。(17) B\`4TU}kE  
}<m9w\pA  
希波战争时期仍留居马其顿北部一带的布利吉人(Brygi/Bryges),亦曾被看成是一个色雷斯部落。希罗多德认为,居住在小亚西北部的弗里吉亚人(Phryges/Phrygians),即源自于欧洲巴尔干邻近马其顿地区的Briges(此或即布利吉人的另一译法)。当他们中的一部分早年移居亚洲时,便改变名称而为弗里吉亚人了。在希腊神话里,弗里吉亚是一个同拥有点金术的弥达斯国王和戈尔迪乌斯之结一类神奇故事联系在一起的民族与国家。斯特拉博也说到过Briges曾有部分渡越海峡进入亚洲而改名为Phryges之事。布利吉人和弗里吉亚人的希腊文表达形式,分别为Βρυγοι/Β1 ριγεζ和Φρυγεζ,从语源上看两者似乎相当接近,或系同名异读。另一位历史学家桑索斯在肯定弗里吉亚人起源于欧洲的时候,曾详细述及其先祖在斯卡曼德留斯的率领下,自攸克辛海西边迁移而来的一幕。可以推知,弗里吉亚人与布利吉人、以至更大的色雷斯族群间可能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历史渊源关系。至于弗里吉亚人由色雷斯地区进入小亚的时间,有谓公元前第2000纪晚期,也有则具体到了大约公元前12世纪左右特洛伊战争时期。以语言背景而论,弗里吉亚语是比较复杂的,常被一些学者视作“与色雷斯语有关系”。 (18) }}@x x&  
wP29 xV"5  
一般认为,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地区的比提尼亚人(Bithyni/Bithynian)和密细亚人(Mysi/Mysian)大概也是从巴尔干跨越海峡而来的色雷斯移民的后裔,抵达移居地后可能又发生过与本地土著居民的混融。根据阿庇安的记述,比提尼亚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参加特洛伊战争后逃亡的色雷斯人残部,他们大概不是因为找不到船只横渡海峡返回色雷斯而被迫留居小亚,就是回归色雷斯以后因不堪忍受饥馑遂又掉头重返小亚的。希罗多德主张,比提尼亚人的前身是原居斯特里蒙河畔的斯特里蒙人(Strymonii),被逐出色雷斯故土移居小亚之后才改称现名的。色诺芬则直接称之为“比提尼亚色雷斯人”。蒂尼亚人(Thyni)同样也是从色雷斯迁入小亚的。“蒂尼亚人”和 “比提尼亚人”以希腊文标示分别为Θυνοι和Βιθυνοι,除前缀外,完全相同。为同名异读,抑或两个单独的族团,尚不能确定,但至少表明他们可能存有密切的亲缘关系。所以,小亚西北隅的比提尼亚地名,又有蒂尼亚(Thynia)之称。(19)据说,比提尼亚人的迁移,大约是在早年弗里吉亚人入侵小亚以后接踵而至的。密细亚人的先民也被认为可能源于色雷斯,但古代作家对其文化特征和源流沿革的描述却语焉不详。克罗斯兰认为,密细亚人[最早曾以“穆什基人”(Muski)的名义出现在亚述人的史料文献中]可能比弗里吉亚人更早进入安纳托利亚,后来才作为一种民族的残余形式而见存于密细亚地区。密细亚人大概操一种吕底亚语(Lydian)和弗里吉亚语的混合语言,显然带有民族交融后形成的色彩,不过,这也给其原始身份的辨识造成了相当的难度。 y\]:&)?&C^  
R!5j1hMN`  
公元前2000年,色雷斯人已经跨越原始社会的门槛。色雷斯部落许多地方出现奴隶制的萌芽,开始形成早期国家组织。以前人们总认为色雷斯人比希腊人发展水平低得多,但根据我们所发掘出的大量遗址来看,这种观点根本就是错的。色雷斯人有国家社会组织,有系统的冶炼技术工种,在冶炼厂中能冶炼出大量青铜和黄金制品。这些青铜和黄金制品中的一部分作为打仗用,另一部分则是上层人物使用的器具。(20)色雷斯人深信人死后会在另一个世界中继续生活,他们可以与神同在,肉身不必再生就可掌握世间的一切。正因为如此,所以在保加利亚各地都能挖出大量的色雷斯人遗迹。他们的文化造就保加利亚一半以上城镇都具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如:1970年,考古学家曾经在瓦尔纳发现了距今5000年以上(现在测定为公元前40世纪末期)的黄金制品数百件,其中包括小金珠、重达200-300克的金手镯等。其中最有价值的则是两根“黄金君主权杖”,(21)这个遗迹的发现让我们几乎改写了巴尔干古代史:在希腊刚刚展现文明曙光的时代,保加利亚的色雷斯人竟然已经出现有着牢固主权传统和相当复杂的社会结构!这些物品现存于瓦尔纳(原奥德索斯)的色雷斯遗迹以及索菲亚地下人行道旁的色雷斯遗物陈列馆。当保加利亚庆祝建国1300周年的时候(1981年),在旧扎戈腊也发现了一座色雷斯古墓,其中的壁画让人们第一次领略到了色雷斯人的上层生活:壁画上画的是公主和王子站在一个葬礼仪式的中心位置,他们依依不舍的向死者告别。他们身旁则是死者的父母和亲属,他们或牵着马,或拿着贡品,象征了他们对死者的无限哀伤,凄楚动人。它立刻被作为建国1300周年的献礼,也做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被保加利亚政府严格保护。(22)现在该遗址旁已建造一座陵墓模型,专供游客观赏。2005年9月,在索非亚以东80公里的地方挖掘出了一座大型色雷斯王陵,考古学家把其命名为达贝内墓地群。这座王陵至少有4000年的历史,共出土约10万件的黄金饰品,堪称青铜时代墓地之最。如这般的发现数不胜数,可见色雷斯人国家和社会之兴盛。 7xqTTN6h  
Zgd| J T7  
晚期色雷斯人 Z)?B5FF  
JHBX'1GQa  
公元前5世纪初,一部分先进的色雷斯部落社会经济愈益成熟,正在孕育着突破固有的氏族公社制模式。大概也是在波斯帝国征服和占领(前514~前480年)这一外来压力的促动下,南部赫布鲁斯河流域的色雷斯部落逐渐走向统一,这样,“氏族制度的机关便必须转化为国家机关,”(23)从而形成了以奥德里西亚部落为核心的国家组织,特雷斯一世(TeresⅠ,约前480~约前450年在位)成为该王国的创建者。其子西塔尔塞斯执政期间(约前450~前424年在位),奥德里西亚王国国力兴盛,广拓疆土,先后降服罗多彼山区诸部落、培奥尼亚人一部,其势力扩至斯特里蒙河与哈伊莫斯山以北的盖塔人地区,还进抵马其顿南部平原和阿克修斯河谷一带。王国的海岸线从爱琴海的阿布德拉,延伸至黑海沿岸的多瑙河口,甚至连黑海西岸的一些希腊人城邦也不得不承认其霸权,并对之缴纳贡金。迄塞奥底斯一世(SeuthesⅠ)治下,奥德里西亚国王乃自称“色雷斯人之王”,其王国每年向内地土著部落和沿海希腊人城市征收的贡赋总额约达400塔兰特,一度成为亚得里亚海与黑海之间最强大的一个政治实体。(24)人们至今还不太清楚色雷斯人当时如何具体称谓他们的国王,王国究竟是否一直拥有固定的首都,但可肯定的是,前4世纪时的统治中心是在塞普瑟拉。作为早期国家组织,奥德里西亚王国的统治结构尚颇松散,无常备军,兵力主要靠临时征召。王室的权力通常很大,但国王死后,国土往往由王的诸子加以分割。王室的威权之下,有较低层级的部落权贵,一般直接管辖几块领地,由他们的代表组成议事会,协助国王进行统治。而当王权处于弱势之时,部落权贵往往各自为政,彼此相争。这种局面常为周邻强邦所利用,乘虚而入,酿成分裂。 #A+ dj| b  
:T.j;~  
公元前5世纪末阿玛托科斯(Amatokos)为王时,色雷斯人的奥德里西亚王国转而趋衰,前359年终致碎裂为三个不大的部落联盟,其中以塞奥波利斯(在今保加利亚卡赞勒克附近)为首邑的那个联盟存续时间较久。但色雷斯的土地最后仍相继落入马其顿人之手。卡扎劳提到,奥德里西亚王国衰败之后,在盖塔人中可能还出现过某些王国,大概是因为其地理位置在斯基泰人入侵浪潮的面前显得过于突出,首当其冲,结果未能持久。公元前2世纪兴起的一个达西亚人王国,亦因被迫对付日耳曼族系巴斯塔奈人的进攻而没有留下多少历史印痕。古代色雷斯人国家真正取得重要影响的另一例证,便是其北支达西亚人-盖塔人建立的达西亚王国。这个王国的形成,也不外乎内因成熟、外因推动一类的历史条件,由于面临罗马扩张、欲图染指巴尔干的危急之势,而在公元前70年由达西亚人首领布雷比斯塔创立而成。达西亚王国的统治中心位于特兰西瓦尼亚一带,后期首都即在该地区的萨尔米泽杰图萨。国势全盛时的版图曾西及潘诺尼亚(今匈牙利)平原,东临布格河口,南抵哈伊莫斯山,北达今斯洛伐克山脉。古代铭文曾称誉布雷比斯塔为“所有色雷斯国王当中名列第一的最伟大的国王”,他以大司祭德凯尼乌为自己最重要的首席助手。据信达西亚王国已经拥有法律和法庭、赋税制度。贵族和祭司享有免税、免服兵役的特权。由于战事频仍,它已拥有一支具常备军特征的武装力量。然而,达西亚王国的性质似乎依然显露出某种初级的、原始的痕迹,比较近似于前述奥德里西亚式的欧洲“蛮族”国家,有人称之 为“地域型国家”,谓其本质特征在于行使对辽阔疆域的统治。也有人认为它应属“初期奴隶制国家”,因为奴隶制在社会生产中所占比重仍不大。布雷比斯塔死后,达西亚王国一度中衰,裂解为几个小邦。迄公元85年(或87年)德凯巴鲁斯(Decebalus)执政后,达西亚王国势力重振,针对罗马帝国的强权压境,进行了顽强不屈的抗击。虽在89年挫败了皇帝图密善的入侵,但最终在101~102年和105~106年的两次达西亚战争中为皇帝图拉真所败,达西亚王国遂告灭亡。(25)毕竟,这也称得上是古代色雷斯族群社会历史演变进程中富有特殊意义的煌煌篇章。色雷斯人北方支系的达西亚人-盖塔人,自公元2世纪初其王国灭亡时起,即被纳入了罗马帝国的版图,后与入居当地的罗马移民发生融合,实现了罗马-拉丁化,由此形成罗马-达西亚人,亦即后来罗马尼亚人的先民。(26) Y<odXFIS  
D}OvD |<-  
注释: U*b1yxt  
@-)jU!  
(1)《巴尔干:被误解的欧洲“火药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页。 4@- 'p  
l!5fuB8  
(2)玛达利娜•斯丹切娃 “保加利亚:1300年的历史和文化” 《信使》第13期(1981) 。  Q#i[Y?$L  
B E!HM{-  
(3)《列国志:保加利亚》,2006年版,第53页。 3U^E<H  
=c:K(N qL  
(4)Robert Sallares,《The Ecology of the Ancient Greek world》,P25. ~"xc 3(h  
qf-0 | w  
(5)http://www.historymuseum.org/ Z$"E|nRN  
]hRCB=G  
(6)A.H.Stride,R.H.Gelderson and N.H.Kenyon,“Evolving Miogenticlines of the East Mediterranean”,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Series A,《Mathematical and Physical Sciences》vol.284,No.1322(Feb.,1977),P255-285. /SO 4O|b  
!/2u O5  
(7)Stefan Hiller, Vassil Nikolov,《Beiträge zum Neolithikum in Südosteuropa Österreichisch-Bulgarische Ausgrabungen und Forschungen in Karanovo》Band III, Vienna (2000) @p~f*b4H?  
B*W)e$  
(8)Bahn, Paul G,《100 Great Archaeological Discoveries》 New York(1995). _XvSe]`f`  
:+06M@  
(9)Todorova, Khenrieta,《The eneolithic period in Bulgaria in the fifth millennium B.C.》Oxford:British Archaeological Reports,(1978). RG4T9eZq  
UU~S{!*+L  
(10)德特夫,《国家考古博物馆年报》普罗夫迪夫(1950) `ZhDoLpH<  
S}WQ~e  
(11)Christopher Webber, Angus McBride,《The Thracians, 700 BC - AD 46》 Osprey Publishing (2001). i|2CZ  
e'Njl?>3  
(12)基托《希腊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3-24页。 hV_bm@f/y  
teIUSB[  
(13)沈坚,“色雷斯与其周临的巴尔干诸族”,《世界民族》2003年第1期。 7,X5]U&A<x  
lcO;3CrJ!  
(14)参考希罗多德,《历史》,王以铸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上册。 2N B/&60<  
Wb4+U;C^!'  
(15)沈坚,“古代巴尔干伊利里亚人述论”,《世界历史》2001年第3期。 R <}UT  
8iQ8s;@S&>  
(16)各种书籍记载不一,可能是因为成书时期的不同。早期色雷斯人较少,后来则较多。 hj[&.w  
_HjS!(lMk  
(17)沈坚,“色雷斯与其周临的巴尔干诸族”,《世界民族》2003年第1期。 EdR1W~JZ  
j\@Ht~G  
(18)沈坚,“古代色雷斯人透视”,《历史研究》2002年第2期。 #l2KJ7AMK  
iEjUo, Y[  
(19)沈坚,“上古色雷斯人风习管窥”,《华东师大学报》2002年第2期。 4Qwv:4La  
AUBZ7*VO  
(20)Thorpe.Nick.《Ancient dagger found in Bulgaria》BBC News. 06 August 2006. <2{g[le  
UaG })  
(21)玛达利娜•斯丹切娃 “保加利亚:1300年的历史和文化” 《信使》第13期(1981) DC+ p s  
W!6&T [j>  
(22)Hoddinott, Ralph F,《The Thracians》Thames & Hudson(1981). G*`Y~SJp  
7XrXx:*a5  
(23)陈翔,“试论民族形成与国家起源的关系”,《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4期。 P3Ocfpf Bp  
2"~|k_  
(24)Vasile Parvan,《Dacia,an Outline of the Early Civilizations of the Carpatho-Danubian Countries》trans.by I.L.Evans and M.P.Charlesworth,Cambridge Universily Press(1928),P12-31. eb10=Lmj  
VEFUj&t;xW  
(25)Stewart Perowne,《Death of the Roman Repubilc》London:Hodder & Stoughton(1969)P210-221 vf^`'  
l1 Nr5PT  
(26)米隆•康斯坦丁内斯库:《罗马尼亚通史简编》,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上册,第78页。
顶端 Posted: 2010-07-17 16:52 | 6 楼
富兰克林
华约外交部长委员会主席 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外交部长
十月革命勋章 第一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二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三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一枚红星勋章 第二枚红星勋章 二级卫国战争勋章
级别: 中央理事


精华: 0
发帖: 3380
爱心: 482 点
金钱: 32580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苏联
在线时间:127(小时)
注册时间:2009-12-04
最后登录:2024-06-02

 

看来楼上确实对保加利亚有很甚远的研究
顶端 Posted: 2010-07-17 19:11 | 7 楼
相约多瑙河
级别: 书记员


精华: 0
发帖: 11
爱心: 1 点
金钱: 110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苏联
在线时间:6(小时)
注册时间:2010-07-13
最后登录:2010-07-29

 

第三章    希腊罗马统治时期的保加利亚 q#pD}Xe$  
#u]'3en  
在爱伦•坡的《致海伦》一书中曾说:“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而这两个国家都曾在将来被叫做保加利亚的土地上不断争斗,我们可以说无论是谁战胜了谁,他们最终都将成为保加利亚这块土地上永远不可磨灭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他们给后来者以力量,给后来者以学问,给后来者以宗教,是他们真正的创造了保加利亚。 #ATV#/hW  
{zhajY7  
一、从希腊到马其顿 N./l\NtZ  
Cg#@JuwHa  
首次接触 | 6/ # H*  
a]NH >d  
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希腊人从海上进入了保加利亚。(1)当他们刚刚进入保加利亚本土时,发现这里居然存在着文明程度相当高的群落。所以为了与色雷斯人进行海上贸易,希腊人接连在保加利亚建立了大量的海港殖民地。这些殖民地包括:公元前610年由米利都人建造的阿帕洛尼亚(今索佐波尔),据说这座城市是由哲学家阿那克西曼德建立的,当时他们从希腊出发,绕过马尔马拉海,发现了这个良港。其作为海港殖民地的主要原因是这里有丰富的小麦资源,而且港口避风性非常好,对于希腊人的交易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后这里逐渐成为希腊人的殖民地,并由于海洋运输业的发展而盛极一时。奥德索斯(今瓦尔纳),也是由米利都人在公元前585年建立的,无论是那时还是现在,这座城市都是保加利亚的一个标志性的城市,大量的各个时代的建筑散落在城市周围,豪华的宫殿和坟墓更是奥德索斯的骄傲。即使是今天这里也是一个优良的港口和文化古迹汇集之处,被众多考古学家所追捧。除这两座著名的城市外,还有托米(今康斯坦察)、梅森布里亚(今纳塞巴尔)、昂恰鲁斯(今波莫里埃)、阿帕洛尼亚(索佐波尔)等。(2)这些城市后来都成为著名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来自四面八方的商贾在这里云集,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货物从这些城市运进运出,一片繁忙。色雷人也在与希腊人的接触中,逐渐学习到了更高层次的文化和艺术。原本乡村性的粗俗色雷斯文化渐渐被文明的希腊文化所代替。 Z @f4=  
(58}G2}q  
不过这种乡村风景画似的镜像并未持续多久,就被波斯人所打断。公元前6世纪,新兴的波斯帝国在伊朗高原上迅速崛起,他们南征北战,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在长久的征战中波斯人所向披靡,至公元前5世纪其西进的道路上只剩下一个敌人,那就是希腊。希腊人在小亚细亚半岛上建立诸多城邦,正好影响到波斯人的利益。波斯人为了向地中海扩张自己的势力,便寻找借口发动举世闻名的“希波战争”。波斯人本想依靠希腊人的分裂一举打败他们,可是得到的却是希腊各邦的联盟共同出击波斯人,最后竟然把波斯人赶回伊朗高原,从此波斯便一蹶不振。可是希腊人在胜利以后并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弱点,不知道组成一个大的国家是对所有城邦继续存活的保证。仅仅在“希波战争”几年后,大家就又开始内部争斗,在争斗中经常搞的两败俱伤。希腊的内战和衰弱最先得益的是色雷斯国王西塔尔凯斯,他趁着希腊内乱的机会,在公元前429年进入马其顿,对希腊北部横加蹂躏,不过因为自己国家内部发生了叛乱,才不得已回到保加利亚。(3)这次的征战虽然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但是却促成了一个伟大的国家的诞生,那就是马其顿王国(将来的亚历山大帝国的前身)。 i?^lEqy[  
U?/C>g%/PI  
马其顿王国 m6wrG`-di  
J2Y S+%K  
公元前359年,马其顿国王菲利普二世于23岁时登基。由于他对军事的狂热以及拥有超群的智力,所以先铲除了内部的分裂势力,之后就开始其征战生涯:他首先征服伊利里亚人,继而又开始对保加利亚南部的征服。在数年内他东征西讨各个击破,最后终于征服保加利亚南部的色雷斯人联盟国家,打下了原来用色雷斯琴师奥菲斯弟子埃夫莫尔皮命名的著名城市埃夫莫尔皮阿季(今普罗夫迪夫)。“为了炫耀自己的武功,菲利普二世把这座城市改名为菲律波波利(意思即菲利普的城市)。”(4)其它的色雷斯人因为这件事,一致向菲利普二世称臣纳贡,表示绝对不会反抗他的意志。当后方完全稳定,菲利普二世又开始对希腊各邦的征服,公元前337年他主持召开了全希腊城邦大会。正当他想一展才能的时候却突然被刺杀,他的儿子亚历山大继承了他的王位。亚历山大小时候曾经接受过亚里士多德对他的私人教育,对于希腊的文化和地理情况简直就是了如指掌。为了实现其父亲的愿望,并成就自己的野心,亚历山大先对保加利亚的色雷人下手,几个月内几乎所有的色雷斯部落都成为了亚历山大帝国的疆土或者属国。接着亚历山大又根据在实战中所总结的经验,建立了著名的“马其顿方阵”,在10年时间内,亚历山大依靠“马其顿方阵”和马其顿骑兵,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虽然该帝国从印度河一直延伸到尼罗河,可是却因为疆域广大各地,造成根本无法互相交流,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大帝国其实只是一个松散的国家而已。也正是这个原因,在亚历山大死后,帝国立即分崩离析。继承帝国遗产的主要是亚历山大的四位将军,其中控制保加利亚和希腊的是马其顿王国,不过这个王国已经今非昔比,早已不存在打击希腊或者让色雷斯人臣服的力量,色雷斯人也在马其顿式微后的公元前3世纪再次独立建国。当马其顿王国与希腊各城邦慢慢玩拉锯战的时候,罗马人突然出现了。 e:`d)GE  
0*y|k1  
正当马其顿国王菲利普五世(前231-前179)在干预希腊内战时,就已经有一些有识之士强烈呼吁停止内战,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时刻注意“西方升起的乌云——罗马人”。(5)此时的罗马人已经在亚平宁半岛兴起至少500年,国力雄厚,并已基本统一整个亚平宁半岛。在希腊内战中,大量城邦为了得到强力的外援,不惜出卖自己的兄弟国家以求得罗马的军事援助,这等于就是交给罗马人干预巴尔干各国内政的信号。不过眼下罗马人正在布匿战争中脱不开身,根本无暇顾及远在东方的以马其顿为首的巴尔干各国。其实罗马人何尝不想占领整个巴尔干呢?在前280年的时候,罗马人已经征服了北部和中部的意大利,为了得到更多的土地,罗马人南下第一次进攻希腊人的殖民地他林敦。这是罗马人首次与希腊人作战,他林敦是希腊最著名的斯巴达的殖民地,尚武风尚贯穿整个历史,因此罗马人不仅没有得到便宜,反而整个舰队全军覆没,一部分被杀,另一部分成了奴隶。实际上他林敦的军事能力并不强,他主要靠的是希腊伊庇鲁斯王国的援助。为了报复罗马人,他林敦人请求伊庇鲁斯王国国王皮鲁斯打击背信弃义的罗马人。正巧皮鲁斯也正有统一意大利和巴尔干的想法,便爽快的答应了他林敦人的请求,率领25000人的军队进入了意大利。在赫拉克利亚,皮鲁斯第一次与罗马军交战。虽然取得全胜,但也以4000人战死沙场为代价。这场战争被人们称为“皮鲁斯式的战争”,(6)即得不偿失的战争。后来皮鲁斯在次年派使者去与罗马元老院要求交换俘虏并承认他林敦等城市的自由,但遭到罗马人的拒绝。皮鲁斯只好再次在阿斯库鲁姆进攻罗马军队,尽管再次胜利,但又付出3500名士兵战死的代价。溃不成军的皮鲁斯为了保存实力,于前278年进入了西西里,与当地希腊人一起抗击迦太基人。在多次战斗中,皮鲁斯势如破竹,迦太基人被迫求和。因为军事上的成就,皮鲁斯开始自傲,逐渐看不起西西里各希腊殖民地。对叙拉古的内政更是强行干涉。西西里人逐渐对他产生厌烦情绪,发誓不再帮助他。因此之后的迦太基的战斗中皮鲁斯节节败退,不得已撤出西西里战场。前275年,皮鲁斯再次来到意大利土地上,与罗马人在贝内温图进行一场决定生死的恶战。战斗结果是皮鲁斯战败,只能被迫返回他林敦。前272年,罗马围攻他林敦,他林敦投降。因为这次在与希腊人的战斗中获得了甜头,罗马人便对富饶的巴尔干产生了非分之想,期待着有那么一天可以打进希腊本土,把整个巴尔干变成自己的领土。
顶端 Posted: 2010-07-19 18:33 | 8 楼
pacemaker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国民议会主席团副主席
第一枚劳动红旗勋章
级别: 贵宾/顾问/元老


精华: 0
发帖: 1063
爱心: 211 点
金钱: 7658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在线时间:178(小时)
注册时间:2010-07-21
最后登录:2015-08-27

 

很有研究!!相约多瑙河:申请加入苏联没?
顶端 Posted: 2010-07-19 23:51 | 9 楼
« 1 2» Pages: ( 1/2 total )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Warsaw Pact BBS☆ 华约军事论坛 »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Total 0.026198(s) query 6, Time now is:06-02 22:15, Gzip disabled
☆Warsaw Pact BBS☆ Locations of visitors to this page ☆华约军事论坛☆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