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毛泽东第一次访问苏联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C.C.C.P
级别: 反革命分子


精华: 1
发帖: 3794
爱心: 2905 点
金钱: 38096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133(小时)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10-11-07

 毛泽东第一次访问苏联

0
1947年,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最高统帅的毛泽东在部署大军转入全国进攻后,就未雨绸缪、高瞻远瞩,开始考虑革命胜利后有关建国的诸多事情了。这自然而然地涉及一个很重要的外部因素,就是要取得同是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向苏联学习建国经验。毛泽东访苏的要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Tt1fpG  
z x7fRd$  
  访苏要求曾被一再婉拒 _~^JRC[q  
)$h<9e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延安,斯大林听外电说有大批中共将领被俘的消息后,为毛泽东的安全担忧,他急电毛泽东,表示可以派专机去陕北地区接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暂避苏联。到国外避难,这是毛泽东想也没想过的事情,但斯大林非常主动的态度,使他萌发了去苏联访问的念头。 ka3(sctZ5  
  然而,此后到1949年初,毛泽东数次提出访苏联的计划和要求,几乎都是在即将动身的那一刻,一次次被斯大林婉言拒绝。拒绝的理由不一而足:为毛泽东的安全着想;中国革命需要毛泽东留在国内;为了不给美英等国口实;苏联国内目前不太方便接待等等。其实,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斯大林对中国内战局势的判断错误,他怀疑中国共产党能否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d"7l<y5  
  建国前夕,1949年6月至8月,刘少奇受中共委托秘密访苏,就一些重大问题听取斯大林的意见,同时转达了毛泽东访苏的愿望。斯大林这次答应得很痛快。他说,中国新政府成立、两国建交以后,毛泽东即可来莫斯科。 %J_`-\)"{~  
  面对中国大局已定、革命胜利在望的前景,斯大林高度赞扬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国共产党在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方面取得的成就。斯大林还告诉刘少奇,新中国政府一成立,苏联立即就承认。 C2 ~t  
wEMh !jAbv  
  山东大葱萝卜是礼物 h^u 9W7.  
)\iO wA  
  1949年10月2日,苏联政府发来照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斯大林履行了自己的一个诺言,这对新中国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国际支持。 #U46Au  
  毛泽东十分高兴。他从机要秘书手中接过苏联的照会,看过之后,情不自禁地同秘书握了握手。秘书感到有点不知所措,因为做了这么多年的机要秘书,毛泽东这样的握手还是第一次。11月上旬,斯大林又履行了自己的另一个诺言,邀请毛泽东访苏。 @kq~q;F  
  毛泽东访苏,一是参加斯大林70寿辰的庆祝活动,并备了“薄礼”,其中包括一些蔬菜和水果:山东胶东和济南的白菜、莱阳梨、大葱,河北鸭梨、雪梨,山东萝卜,北京绿皮圆形红心萝卜,江西小金橘等。这恐怕在任何一个现代国家的外交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二是就两国所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同斯大林直接会商,并签署两国间有关条约和协定。 @M:Uf7  
  1949年12月6日,毛泽东登上北去的列车前往莫斯科,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到国外访问。几天前,公安部刚刚侦破一起国民党特务刺探毛泽东访苏情报的案件。但按毛泽东的性格,只要是他想要做的事,就一定要做成,他不会因为这点小插曲就取消访苏的行程。 iMrNp  
  在列车上,毛泽东的心情是放松的。为了缓解疲劳,沿途靠站时他经常走出车厢,到月台上散散步。但当专列到达斯维尔德洛夫斯克车站,毛泽东在下车散步时,忽然感到头晕目眩,接着大汗淋漓。随行人员赶忙把他扶回车厢,此后靠站,毛泽东就不再去月台上散步了。 ` 0YI?$G1  
c]qq *k#  
  签新约是访苏的主要目的 "zT#*>U  
RV*7?y%3  
  经过10天的旅行,12月16日中午12点,专列抵达莫斯科雅罗斯拉夫车站。当晚6点,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会见毛泽东。两人一见面,就热烈拥抱起来。这个拥抱,开启了中苏两国的“蜜月”时代。斯大林毫不掩饰地称赞毛泽东,说他比想象中更年轻,更健壮;说毛泽东是中国人们的好儿子,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kQr\ktN\  
  在第一次会谈中,毛泽东明确指出,希望苏联废除1945年同国民党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取消苏联在中长铁路、旅顺口及大连港等方面一切在华的特殊权益,与新中国重新签订一个新的体现完全平等的条约。斯大林却指出,1945年签订的条约,是取得了英美同意的,对这个条约的任何改变都会给美英两国以攻击苏联的口实。签订新的中苏友好条约恰恰是毛泽东此行的一个主要目的。会谈因此陷入僵局。 q. %[!O  
  目的难以达到,毛泽东想到了长于谈判的周恩来。在征求斯大林意见时,斯大林非常圆滑地说:这个问题应由你们自己决定。这样一来,会谈只好暂告一段落。 71nI`.Z  
  12月21日,毛泽东应邀出席了苏联庆祝斯大林70寿辰大会,在形式上受到高规格的接待。但苏方对毛泽东关心的中苏条约问题始终避而不谈,使毛泽东有些着急。 SBj9sFZ  
  24日,毛泽东与斯大林举行了第二次会谈。当毛泽东再次询问周恩来是否应来莫斯科时,斯大林说:“政府主席现已来此,内阁总理又来,在对外观感上可能有不利的影响”,“还是认为周恩来不来莫斯科为宜”。这表明斯大林仍不愿意与新中国另订新约。 yAge2m]<B  
  12月下旬,各国代表团在参加了斯大林寿辰庆祝活动后纷纷回国,唯独毛泽东留了下来。斯大林几乎每天都让人打电话来询问毛泽东的饮食起居,却始终不谈签约的事,也不同毛泽东见面。毛泽东再也按捺不住了。他对来看望他的苏方人员说,你们要保持同国民党的条约,你们就保持好了,过几天我就走。我现在的任务是三个:吃饭、拉屎、睡觉。明确表达了对斯大林拖延讨论新约的不满。 {5ujKQOcR  
  这时,事情却突然有了转机。缅甸、印度、丹麦、瑞典和英国等国准备承认或同新中国建交。中国在国际上朋友越来越多的新动向促使斯大林认真对待毛泽东提出的要求。同时,英国通讯社放风说,斯大林把毛泽东软禁起来了,这一谣传使苏联方面非常被动,也使斯大林终于认真考虑与中国签订新约问题,并同意周恩来来莫斯科。 =h`yc$ A(2  
&=seIc>x@  
  斯大林态度大转变 QasUgZ  
c<'Pt4LY  
  1950年1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同斯大林举行会谈,这也是毛泽东到莫斯科后第三次与斯大林会谈。 d[b(+sHp a  
  在这次会谈中,斯大林的态度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变。他首先提出,尽管他们曾经认为还是保留好,但必须对涉及中苏关系的现有的条约和协定进行修改。斯大林说,修改的原因在于旧约的基础是反对日本的战争,既然战争已经结束,日本已投降,形势发生了变化,与国民党签订的条约就成为过时的东西了。同时,斯大林对旧约中的一些不平等条款,也不再回避,指出要废除或修改。其坦率的举动,实在出乎毛泽东的意料。毛泽东在给国内刘少奇的通报中说“工作是颇为顺利的”。为了使新的条约区别旧约,中方提议可在原来基础上加上“互助”二字,苏方也接受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最终达成。 z[7j`J|Kk  
  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字仪式在克里姆林宫隆重举行。 >bKN$,Qen  
  当毛泽东和斯大林以及中苏双方其他高级领导人合影时,毛泽东的机要秘书叶子龙发现了一个不引人注意的细节———斯大林稍稍向前挪了一小步。回到下榻处,他向毛泽东提到这一点。毛泽东微微一笑说:这样就一般高了嘛!毛泽东身高180厘米左右,斯大林看上去要矮一些,但从照片上看,两人基本差不多高。 "IK QFt'  
  当晚,按照毛泽东的意见,中国驻苏联大使王稼祥以大使夫妇的名义在大使馆举行答谢宴会。斯大林是从不到克里姆林宫以外出席宴会的,但出于对毛泽东等贵宾的尊重,他破例率苏共中央政治局成员出席这次盛宴。当斯大林步入宴会厅,与毛泽东和周恩来拥抱时,整个大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sngq{*%%z  
  2月16日,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举行宴会,为毛泽东饯行。2月17日,毛泽东登上回国的专列,结束了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苏联之行。 rUb`_W@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意义重大。1951年10月23日,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讲话说:现在把两国的友谊在条约上固定下来,我们可以放手搞经济建设。外交上也有利。“我们是新建的国家,困难多,万一有事,有个帮手,这样可以减少战争的可能性。” Z+mesj?.  
  与苏联缔结了新的互助条约,毛泽东完成了一项重大的任务,这是他政治生涯中少有的经历。
U~,~GU=X  
^'UJ&UfX  
顶端 Posted: 2008-10-14 13:36 | [楼 主]
deutsch
级别: 三等参事


精华: 0
发帖: 68
爱心: 64 点
金钱: 680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苏联
在线时间:10(小时)
注册时间:2008-08-28
最后登录:2011-11-07

 

斯大林166公分.
Long Live Soviet Motherland
顶端 Posted: 2008-10-15 04:51 | 1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Warsaw Pact BBS☆ 华约军事论坛 »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Total 0.011459(s) query 6, Time now is:06-01 15:09, Gzip disabled
☆Warsaw Pact BBS☆ Locations of visitors to this page ☆华约军事论坛☆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