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车臣-印古什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哥萨克瓦西里
级别: 苏联武装力量少校


精华: 0
发帖: 392
爱心: 314 点
金钱: 3873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苏联
在线时间:24(小时)
注册时间:2008-08-27
最后登录:2009-11-24

 车臣-印古什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

0
管理提醒:
本帖被 红军哥萨克 执行取消精华操作(2008-10-09)
  车臣-印古什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概况 uGb+ *tD  
@0 P4pt;(  
车臣-印古什 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加盟共和国领土,位于高加索山脉,与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为邻,面积约1. 9700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00万。首府格罗兹尼 (Grozny) 是在1818年建立的格罗兹尼城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车臣人骁勇善战,信奉伊斯兰教。 zQ{bMj<S  
  主要民族:以印古什族、车臣族、穆斯林族、还有俄罗斯族、奥塞梯人及其他民族。 4s9@4  
  首府:格罗兹尼,人口40.1万(1989年)。 + c3pe4  
   工业:石油开采、石油加工、化学、机器制造、建筑材料、食品、木材加工等。 *->*p35  
  农业:种植小麦、水稻、玉米、大麦、向日葵、甜菜、蔬菜。还有园艺业和葡萄种植业。 JG'%HJ"D  
  有关车臣人的最早记载是在7世纪初以前。“车臣人”这一称呼最早源自阿尔贡河边的“大车臣”这一村庄的名称,以后逐渐成为车臣民族的族称。车臣人自称“纳赫乔人”,即“平民百姓”的意思。车臣人在13世纪遭受蒙古-鞑靼人的侵袭,14世纪末又遭到中亚帖木儿帝国军队的蹂躏。直到15至16世纪金帐汗国解体后,车臣人才开始从山区向平原迁徙。16至19世纪,伊斯兰教开始传入车臣。在17至18世纪之交,车臣开始成为波斯、奥斯曼、俄罗斯三大帝国争夺的对象,此后车臣经历了长达两个多世纪的血腥残酷的战争。 1uj~/M  
  19世纪,沙俄经过近半个世纪的高加索战争于1895年把车臣并入帝国版图。1922年11月成立车臣自治州。1934年1月车臣与其西邻印古什合并,1936年12月改成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二战期间,苏联政府以车臣人同德国侵略者合作为由,把许多车臣人强行迁出家园。当时有38.7万多车臣人被驱逐到中亚和西伯利亚。直到1957年1月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才决定恢复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的建制,归俄罗斯联邦管辖。 Kmaz"6A  
yTg|L9  
(捷尔斯克、苏日斯克、斯卡里斯特山脉)的北部。共和国由北至南绵延120公里,由西至东50公里。其南邻格鲁吉亚,西邻北奥塞梯-阿兰共和国,北邻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东邻车臣共和国。 DGb1_2ZQ  
  共和国的地形属山地地形,高达1800米。植被为阔叶林和高阿尔卑斯草地,树种为珍贵树种,占地14万公顷。 E]/2 u3p  
  其气候属大陆性气候,冬季温和,夏季炎热。一月份平均气温为零下5℃,七月份平均气温为23℃,适合植物生长期长达185天。 `14@dk  
  2.自然资源 sBa:|(Y.  
 车臣-印古什境内有石油、天然气储备资源,建筑材料及水利资源。共和国中每年开采石油约14万吨。 F%o!+%&7  
  3.领土及行政区划 |TM n  
  领土面积为4700平方公里。其行政单位数量有4个区、1个共和国直属市、2个区直属市、1个城镇、26个行政农庄。 'Gc{cNbXIA  
  ,共和国内较大的城市有卡拉布拉克、马尔戈别克,纳兹兰市,马尔卡斯市。  b/\EN)  
    工业 BQ Vro;#Jc  
  车臣-印古什的工业发展较弱,主要有以地方农业资源为基础的食品工业。此外有矿山开采工业,主要对共和国北部地区马尔戈别克的石油、天然气产地进行开发。共和国内电动技术和针织工业企业,主要集中在纳兹兰市的纳兹兰电动工具厂和针织厂,以及卡拉布拉克的化学试剂厂,马尔戈别克的砖厂及几个石油综合体。 XF)N_}X^  
 车臣-印古什的主要工业部门有石油及石油加工和开采、贵重建筑用机械制造、建材生产、化学、机器制造、建筑材料、食品、木材加工等。 1~K'r&  
vbeE}7 *2  
    农业 z{V;bi;  
的主要农业部门是畜牧养羊业及长角家畜养殖业、葡萄酿酒业、烟草种植业。粮食作物种植有小麦、燕麦和荞麦,农用耕地27万公顷。 v"ORn5  
  共有农庄1462个,平均拥有土地规模14公顷。1996年1月1日统计,有农庄1038个,主要种植小麦、水稻、玉米、大麦、向日葵、甜菜、蔬菜。还有园艺业和葡萄种植业。

敖德萨-顿河-骏马-战刀
顶端 Posted: 2008-10-07 01:07 | [楼 主]
哥萨克瓦西里
级别: 苏联武装力量少校


精华: 0
发帖: 392
爱心: 314 点
金钱: 3873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苏联
在线时间:24(小时)
注册时间:2008-08-27
最后登录:2009-11-24

 

车臣-印古什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历史(车臣部分) .#tA .%  
    有关车臣人的最早记载是在7世纪初以前。“车臣人”这一称呼最早源自阿尔贡河边的“大车臣”这一村庄的名称,以后逐渐成为车臣民族的族称。车臣人自称“纳赫乔人”,即“平民百姓”的意思。车臣人在13世纪遭受蒙古-鞑靼人的侵袭,14世纪末又遭到中亚帖木儿帝国军队的蹂躏。直到15至16世纪金帐汗国解体后,车臣人才开始从山区向平原迁徙。16至19世纪,伊斯兰教开始传入车臣。在17至18世纪之交,车臣开始成为波斯、奥斯曼、俄罗斯三大帝国争夺的对象,此后车臣经历了长达两个多世纪的血腥残酷的战争。 dj] O  
  19世纪,沙俄经过近半个世纪的高加索战争于1895年把车臣并入帝国版图。1922年11月成立车臣自治州。1934年1月车臣与其西邻印古什合并,1936年12月改成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二战期间,苏联政府以车臣人同德国侵略者合作为由,把许多车臣人强行迁出家园。当时有38.7万多车臣人被驱逐到中亚和西伯利亚。直到1957年1月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才决定恢复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的建制,归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加盟共和国管辖。

敖德萨-顿河-骏马-战刀
顶端 Posted: 2008-10-07 01:09 | 1 楼
哥萨克瓦西里
级别: 苏联武装力量少校


精华: 0
发帖: 392
爱心: 314 点
金钱: 3873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苏联
在线时间:24(小时)
注册时间:2008-08-27
最后登录:2009-11-24

 

  车臣-印古什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民族概况 /'VuMMJ2  
     车臣族;俄罗斯少数民族。又称切钦人,自称纳赫乔人。主要分布在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的中部和东部(约占共和国居民的一半),以及达格斯坦的哈萨维尤尔特地区。属欧罗巴人种高加索类型。使用车臣语,分普洛斯科斯特、阿克金、切别尔洛耶夫等7种方言,属高加索语系达格斯坦语族。1927年前有阿拉伯字母的文字,1938年改用斯拉夫字母。信仰伊斯兰教,为逊尼派教徒。车臣人与近亲印古什人都是北高加索当地古代居民的后裔。7世纪的亚美尼亚史书就有关于他们的记载。平原地区的车臣人主要从事农业;山区居民以畜牧业为主。家庭手工业发达,擅长制作毡毛斗篷、皮革制品、陶器等。农业以生产谷物和水果为主。 7,?ai6{  
     印古什族;自称“加尔盖人”。“印古什”一词起源于印古什人最早居住的村落名。约18.6万人(1979),主要分布在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西部的山前地带以及大高加索山脉中部山区。属欧罗巴人种高加索类型。使用印古什语,属高加索语系达格斯坦语族。十月革命后创制以斯拉夫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语言中有很多借自波斯语、突阙语和俄语的外来词。信伊斯兰教,多为逊尼派教徒。印古什人与其近亲车臣人都是当地古代居民的后裔。同一氏族的成员聚居一个村落,至今在山区地带还能见到其先民古代村落的遗址。中世纪早期,其住地属阿兰人建立的早期封建国家。13世纪蒙古人入侵。16~17世纪开始从山区迁居平原,到19世纪中叶多数已在平原定居。19世纪上半叶被沙俄兼并。 1917年建立苏维埃政权。 此后曾两度被白军占领,于1920年重建苏维埃,1922年成立自治州,1936年改为自治共和国。平原地区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种植小麦、玉米、向日葵、瓜类、蔬菜等;山区居民从事畜牧业和园艺业,主要饲养绵羊、牛和马,栽培葡萄、挥发性油料作物和烟草。十月革命后,工农业得到较快发展,主要工业部门有石油和石油加工,农业以生产谷物和水果为主。印古什人住屋是用石块砌成的多层平顶楼房,依山傍水,呈阶梯式。主食有玉米粥、肉馅或乳渣馅的煎饼及各种面食,菜肴有烤羊肉串和凉拌菜。男子穿宽肩长绒毛斗篷,戴羔皮帽,穿羊皮靴;妇女穿紧身束腰衬衫和对襟的连衣裙。喜佩戴银质胸饰和腰带。 kAUL7_>6X  
      俄罗斯人属欧罗巴人种,具有这一人种的基本特征:浅色皮肢,柔软的波状发,男子胡须和体毛发达,鼻窄且高高隆起,唇薄,直颌,面部轮廓清晰,身材中等或中等以上。但俄罗斯人还有自己的特点:北部俄罗斯人属欧罗巴人种中的白海-波罗的海类型,身材中等,头型较长,鼻子高突,鼻梁呈直形或凹形,头发和眼珠色浅。南方俄罗斯人属欧罗巴人种中的中欧类型(或称阿尓卑斯类型),身材中等或中等以上,头型宽短,脸宽,鼻高且大,发色淡黄并呈波状。 "IJ1b~j?  
  俄罗斯族;俄罗斯人的祖先为东斯拉夫人罗斯部族,俄罗斯人的祖先为东斯拉夫人罗斯部族,19~20世纪初曾自称大俄罗斯人或大罗斯人。属欧罗巴人种东欧类型。使用俄罗斯语,分南、北两大方言,以莫斯科方言为标准语,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文字采用斯拉夫字母。10世纪前后传入东正教,但至今仍保留精灵崇拜、祖先崇拜和巫术等传统宗教信仰。 Oi C|~8  
     奥塞梯族;奥塞梯人使用奥塞梯语(属于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多数人信仰东正教,少部分人信仰伊斯兰教。 32j#kJW  
w0yzC0yBk  
奥塞梯人来源于伊朗部落,被称为阿兰人、斯基泰人和萨尔马提亚人。中世纪时期,在格鲁吉亚的影响下,皈依基督教。在金帐汗国统治时期,奥塞梯人被迫离开他们原来的家园(今俄罗斯的顿河南部),他们越过高加索山脉迁移到北高加索。

敖德萨-顿河-骏马-战刀
顶端 Posted: 2008-10-07 01:30 | 2 楼
哥萨克瓦西里
级别: 苏联武装力量少校


精华: 0
发帖: 392
爱心: 314 点
金钱: 3873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苏联
在线时间:24(小时)
注册时间:2008-08-27
最后登录:2009-11-24

 

车臣-印古什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行政区划

敖德萨-顿河-骏马-战刀
顶端 Posted: 2008-10-07 01:33 | 3 楼
哥萨克瓦西里
级别: 苏联武装力量少校


精华: 0
发帖: 392
爱心: 314 点
金钱: 3873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苏联
在线时间:24(小时)
注册时间:2008-08-27
最后登录:2009-11-24

 

 车臣人(Chechens ,Чечины) s"tH?m )6  
  俄罗斯少数民族。又称切钦人,自称纳赫乔人。主要分布在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的中部和东部(约占共和国居民的一半),以及达格斯坦的哈萨维尤尔特地区。属欧罗巴人种高加索类型。使用车臣语,分普洛斯科斯特、阿克金、切别尔洛耶夫等7种方言,属高加索语系达格斯坦语族。1927年前有阿拉伯字母的文字,1938年改用斯拉夫字母。信仰伊斯兰教,为逊尼派教徒。车臣人与近亲印古什人都是北高加索当地古代居民的后裔。7世纪的亚美尼亚史书就有关于他们的记载。平原地区的车臣人主要从事农业;山区居民以畜牧业为主。家庭手工业发达,擅长制作毡毛斗篷、皮革制品、陶器等。农业以生产谷物和水果为主。

敖德萨-顿河-骏马-战刀
顶端 Posted: 2008-10-09 09:22 | 4 楼
哥萨克瓦西里
级别: 苏联武装力量少校


精华: 0
发帖: 392
爱心: 314 点
金钱: 3873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苏联
在线时间:24(小时)
注册时间:2008-08-27
最后登录:2009-11-24

 

印古什人(Ingush,Ингуши) Csgby(D*O  
  北高加索地区的居民。自称“加尔盖人”。“印古什”一词起源于印古什人最早居住的村落名。约18.6万人(1979),主要分布在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西部的山前地带以及大高加索山脉中部山区。属欧罗巴人种高加索类型。使用印古什语,属高加索语系达格斯坦语族。十月革命后创制以斯拉夫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语言中有很多借自波斯语、突阙语和俄语的外来词。信伊斯兰教,多为逊尼派教徒。印古什人与其近亲车臣人都是当地古代居民的后裔。同一氏族的成员聚居一个村落,至今在山区地带还能见到其先民古代村落的遗址。中世纪早期,其住地属阿兰人建立的早期封建国家。13世纪蒙古人入侵。16~17世纪开始从山区迁居平原,到19世纪中叶多数已在平原定居。19世纪上半叶被沙俄兼并。 1917年建立苏维埃政权。 此后曾两度被白军占领,于1920年重建苏维埃,1922年成立自治州,1936年改为自治共和国。平原地区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种植小麦、玉米、向日葵、瓜类、蔬菜等;山区居民从事畜牧业和园艺业,主要饲养绵羊、牛和马,栽培葡萄、挥发性油料作物和烟草。十月革命后,工农业得到较快发展,主要工业部门有石油和石油加工,农业以生产谷物和水果为主。印古什人住屋是用石块砌成的多层平顶楼房,依山傍水,呈阶梯式。主食有玉米粥、肉馅或乳渣馅的煎饼及各种面食,菜肴有烤羊肉串和凉拌菜。男子穿宽肩长绒毛斗篷,戴羔皮帽,穿羊皮靴;妇女穿紧身束腰衬衫和对襟的连衣裙。喜佩戴银质胸饰和腰带。

敖德萨-顿河-骏马-战刀
顶端 Posted: 2008-10-09 09:22 | 5 楼
哥萨克瓦西里
级别: 苏联武装力量少校


精华: 0
发帖: 392
爱心: 314 点
金钱: 3873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苏联
在线时间:24(小时)
注册时间:2008-08-27
最后登录:2009-11-24

 Re:车臣-印古什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车臣族服饰

俄罗斯车臣族男子的传统服饰 0o.h{BN  
    车臣族男子的服装是紧身外衣(紧身夹克长衫)和收腿裤。这种服装配上轻便柔软的皮靴令人行动敏捷,在山路上行走时悄无声息。枪支弹药盛在木制小筒里,放在衣服口袋中。车臣族女装和其它高加索民族女装的差别不大。

敖德萨-顿河-骏马-战刀
顶端 Posted: 2008-10-09 09:26 | 6 楼
哥萨克瓦西里
级别: 苏联武装力量少校


精华: 0
发帖: 392
爱心: 314 点
金钱: 3873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苏联
在线时间:24(小时)
注册时间:2008-08-27
最后登录:2009-11-24

 

俄罗斯车臣族的传统服饰

敖德萨-顿河-骏马-战刀
顶端 Posted: 2008-10-09 09:29 | 7 楼
哥萨克瓦西里
级别: 苏联武装力量少校


精华: 0
发帖: 392
爱心: 314 点
金钱: 3873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苏联
在线时间:24(小时)
注册时间:2008-08-27
最后登录:2009-11-24

 

地图

敖德萨-顿河-骏马-战刀
顶端 Posted: 2008-10-09 09:30 | 8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Warsaw Pact BBS☆ 华约军事论坛 »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Total 0.015581(s) query 6, Time now is:06-01 15:09, Gzip disabled
☆Warsaw Pact BBS☆ Locations of visitors to this page ☆华约军事论坛☆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