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红十三军征战史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Edwin
华约政协主席团委员兼评议局书记 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务委员会主席 国防委员会主席
第一次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 第一枚列宁勋章 十月革命勋章 第一枚红旗勋章 第一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二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三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一枚二级苏沃洛夫勋章 第一枚三级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勋章 第二枚三级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勋章 第一枚红星勋章 第二枚红星勋章 二级卫国战争勋章 近卫军证章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元帅
级别: 中央常务理事


精华: 0
发帖: 6297
爱心: 2028 点
金钱: 4010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在线时间:6820(小时)
注册时间:2009-04-13
最后登录:2024-06-11

 红十三军征战史

       红十三军是我们党在浙南农民武装暴动基础上创建并领导的一支红军部队。1929年,浙南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大灾荒,“虫灾暴发,农田无收,饿殍载道”,民不聊生,而国民党政府的苛捐杂税却有增无减。天灾与人祸叠加,阶级矛盾空前激化,武装暴动风起云涌。在中共温州中心县委领导下,浙南永嘉、瑞安、台州等县党组织领导组织了几十支农民武装,开展武装起义,在浙南大地点燃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烽火硝烟。 Yq}7x1mm  
\bYuAE1q  
       中共中央对浙南地区农民武装斗争十分重视。1930年1月,中共中央派巡视员金贯真到温州、台州一带巡视,直接领导和组织建立农民游击队。2月底,金贯真向中共中央写了关于温、台地区政治形势、群众斗争、武装暴动、党的工农群众组织的报告。根据金贯真的建议,中共中央军事部和周恩来决定,派遣胡公冕、刘蜚雄等到浙南加强军事领导工作。3月9日,浙南红军游击总队指挥部在浙江永嘉成立,胡公冕任总指挥。中央还决定,成立浙南特委并由金贯真担任浙南特委书记,统一领导浙南的斗争,随后又派陈文杰到浙南加强对红军的领导。红军总指挥部将各县游击队编成三个支队,共400余人,枪100余支。成立后的红军总游击队随即开展攻势,攻打城池,开放监狱,一时威震瓯越大地。各支队先后在青田、温溪、乐清、瑞安、平阳等地积极开展游击活动,打击敌人,发动群众,建立组织。 z!;n\CV@  
Kdh(vNB>  
       1930年3月下旬,金贯真赴上海向中共中央汇报浙南武装斗争情况。3月底,中共中央发出《致浙南的信》,决定正式组建红军。4月15日,中央军委提出发动浙南地方暴动,成立红十三军。5月初,各地红军游击队相继集中到永嘉枫林进行整训。5月11日,在永嘉枫林召开大会,由浙南红军游击队统一改编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宣告正式成立,胡公冕任军长,金贯真任政委,陈文杰任政治部主任,刘蜚雄为参谋长。下辖第一、二、三大队和教导团,军部设在永嘉五尺村。红十三军的组建与中共浙南特委的成立,标志着浙南地区的革命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3dfG_a61y  
bhe~ekb  
       红十三军组建后积极改编和扩大武装力量,主动向敌人开展攻势,取得了丰硕战果。随着武装斗争不断发展,红十三军不断壮大。除军部外,以各地游击武装为基础,先后建立了三个团。红一团于1930年5月与军部同时成立,最初由永嘉西楠溪30多支红军游击队整编而成,不久瑞安、黄岩、仙居、青田、缙云等地的部分游击队也编入红一团建制,形成了总数达3000多人的部队,是红十三军中人数最多、战斗力最强的一个团。红二团于1930年7月成立,以台州地区的温岭坞根游击队为基础,加上临海、仙居、天台、东阳、宁海等县边区的几支农民武装组建而成,共600多人。红三团于1930年7月成立,由永康、缙云、仙居的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成,共1500多人。 Y,RED5]t  
@'L/]  
       红十三军最盛时共有6000多人,斗争旗帜在浙南各县高高飘扬,在前后4年中,活动遍及浙江南部的温州、台州、丽水、金华地区的20余个县。他们打平阳、克缙云、袭瓯渠、战温岭、攻壶镇,历经大小战斗百余次,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由雷高升任团长的红一团,在军长胡公冕、政治部主任陈文杰的率领下,两度攻入平阳城,占领平阳县政府,夺取了县府大印,砸开平阳监狱,并击溃保安队机枪连,县长落荒而逃。红十三军成为插入浙南敌人心脏的一把尖刀,政治影响不断扩大,给反动统治者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浙南十几个县的国民党县政府连连发出“县城空虚,万分危急”、“匪共攻城,人心惶恐”,请求“派兵痛剿”的告急电文。中共中央对红十三军的斗争十分重视,当年的党中央机关报——《红旗日报》曾对红十三军的斗争活动做了很多报道,苏联《消息报》也报道了红十三军打平阳的消息。 O=LS~&=,  
?(Q" y\  
       由于“左”倾错误指导和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红十三军遭受了严重挫折直至失败。红十三军的武装革命斗争,有力地震慑了国民党当局,蒋介石任命淞沪警备司令熊式辉兼任苏浙皖“剿匪”总指挥,并调集军警一万余人对红十三军进行多次围剿堵截。红十三军在没有巩固的根据地、红军战士缺乏严格的军事训练、敌我力量对比又悬殊的情况下,仍按照中共中央“赤化浙江”和集中兵力攻打中心城镇的指导思想,频频出击,把攻城作战作为主要的军事行动,致使自己的力量连连遭受损失,政委金贯真和政治部主任陈文杰先后牺牲,部队损失惨重,未能按计划顺利实现与福建、江西中央红军的会合。 hDJq:g wD  
4v9zFJ<Z  
       面对严峻形势,1930年10月,红十三军军部决定分散游击,红一团所属部队由团长雷高升等人分头率领,在永嘉、仙居、黄岩边界地区坚持斗争;红二团在敌人的“围剿”下分散到沿海岛屿隐蔽活动;红三团也由几位领导分头率领隐蔽,坚持斗争。1932年4月,军长胡公冕离队去上海,后被捕。此后,中央恢复红十三军斗争的努力也未能成功。1932年5月23日,又发生了“岩头事件”,导致坚持斗争的红一团团长雷高升及70余名红军战士在永嘉岩头东宗祠堂被国民党设计诱捕,大部分壮烈牺牲。“岩头事件”标志着红十三军斗争的最终失败,之后仍有余部坚持斗争,后来参加了浙南红军挺进师,坚持到抗战爆发。 r?Jxl<  
zIt-mU  
       在敌人残酷围剿和白色恐怖中,红十三军将士以惊天地、泣鬼神的斗争壮举,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在4年的革命活动中,红十三军的斗争足迹遍及浙南二十余县,在远离中央、缺少援助,国民党反动派猖狂围剿的情况下,将士们坚持英勇奋战,视死如归,1500余人壮烈牺牲,团以上干部和中共浙南特委主要领导成员大部牺牲,表现了对革命事业的赤胆忠诚。红十三军的斗争活动,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势力,有力地配合了中央苏区和其他根据地的斗争,在浙南人民中宣传了党和红军的主张、播下了革命种子,为后来粟裕、刘英率领红军挺进师入浙、开展南方游击战斗、创建浙南游击根据地起到了奠基作用。 9)0AwLlv  
'$pT:4EuGq  
       红十三军的历史是中国工农红军斗争史乃至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红十三军的历史虽不长,但他们不怕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将永存史册。 `}.K@17  
J_YbeZ]  
  身为一个男人,面对自己的敌人,唯一的办法就是面对他!这样至少你还能举起自己的双手,去和他进行
战斗,如果你选择转身逃跑,用自己的后背去面对敌人,那么你就连战斗的机会也没有了!

  作为一个军人,那么就请记住自己刺刀上深深镌刻的那四个字:保家卫国!
顶端 Posted: 2011-08-17 10:22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Warsaw Pact BBS☆ 华约军事论坛 » 军事普及

Total 0.014977(s) query 7, Time now is:06-17 23:32, Gzip disabled
☆Warsaw Pact BBS☆ Locations of visitors to this page ☆华约军事论坛☆